360作文网

高血压保护方法(收集3篇)

栏目:实用范文

高血压保护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继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护理

脑出血是由非外伤造成的毛细血管、动脉、静脉破裂,从而出现血管出血的一种脑血管病症,脑出血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继发性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较重,死亡风险高,临床保守治疗该病出血量较小,因此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1]。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9例行保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有高血压病史,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本组49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8.4±2.1)岁,高血压病史3~16年,平均(8.3±1.5)年。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9例,脑干15例,丘脑10例,脑叶3例,小脑2例。出血量10~65mL,平均(24.8±2.7)mL。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止血、降颅压,同时积极的控制血压等常规保守治疗。

1.3方法

1.3.1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详细询问患者或家属相关病史,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认真观察患者的瞳孔及神志情况,同时详细记录患者一天内的出入量,若出入量不平衡或每小时尿量小于25mL要引起重视。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情况,一旦出现意识障碍、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慢而浅,则应警惕脑疝的发生[2],此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1.3.2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应保证其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意识不清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或者使患者取侧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以方便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误吸的现象以及肺部感染[3]。进行四肢向心性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为了防止瘫痪患者长期卧床导致便秘,护理人员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低脂、高能量的饮食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4],每日营养应充足,以增强患者抵抗力,促进患者的恢复。

1.3.3血压控制护理维持患者血压稳定是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的关键,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持续监测血压,按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使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为宜,血压1d内下降不宜超过30mmHg[5]。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常要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降压效果、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免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性。

1.3.4康复护理为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体、语言、运动、记忆等,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1.4效果评价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治愈: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降低≥90%,生活基本能自理;显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生活需要帮助;有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无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

2结果

本组49例行保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经实施有效的护理后,治愈30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3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以及用药不良反应。

3讨论

继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是致死率较高的重大疾病之一,死亡率高达50%左右,继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会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疾病,从而加重了病情[7]。手术治疗继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的风险较大,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因此保守治疗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护理人员在对继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积极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加强用药监督和观察,保证用药安全,提高降压效果,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红艳,何莉,张昱.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382-383.

[2]蒋群莲,冯国和.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行保守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2):134-135.

[3]谢彩颜,朱玉兰,潘艳芳,等.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行保守治疗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207-208.

[4]栾雁.继发性高血压引起脑出血53例采取保守治疗措施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08.

[5]陈清霞.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175-176

高血压保护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病;自我管理

导致高血压的原因除与遗传有关外,更多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不良生活方式越多的人,其高血压的病情越严重〔1〕。本文自2008年4月对我院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心理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确诊为高血压老年患者102例。其中男60例,女42例,男女性别比为1.43∶1。年龄60~89岁,平均(71.52±11.76)岁。职业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约占2/3;体重47~88kg,平均(65.46±15.52)kg。体重指数(BMI):16~21kg/m27例(消瘦),20~22kg/m221例(正常),22~25kg/m232例(偏肥),>25kg/m242例(肥胖)。病程1~13年,平均(7.87±4.14)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5例,中专26例,高中26例,初中以下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在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非同日3次测量),均排除有严重并发症和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均无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无智力及语言障碍,知情并愿意合作。

1.2方法

1.2.1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联系电话、文化程度、饮食习惯、生活方式、BMI、疾病认知情况、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等。同时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系列的调查、分析、研究。设计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调查表。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心理及生活行为方式4个方面的问题,采用三级评分法,根据患者的回答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依次计1~3分,每项问题的总分为1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越低〔3〕。

1.2.2认知干预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同时通过对患者能力的评估进行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健康指导,包括定期举办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资料、课后咨询等方法,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高血压的诊疗知识及预防措施、服药的重要性以及高血压与运动、情绪、饮食、不良嗜好的关系及其危害性。对年龄偏大或其他特殊情况者,采取一对一指导方法以及家属代学方式,普及自我防治知识。每月电话随访或家访1~2次,并指导患者监测血压,监督患者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

1.2.3饮食干预通过对患者饮食习惯的评估,找出其危险因素。首先戒烟、限酒。讲解合理膳食、营养均衡、高盐饮食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凡是高血压患者原则上饮食宜清淡,严格控制盐摄入量

1.2.4运动干预劳逸结合、动静结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同时体力活动还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等大肌群活动的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6次,每次40~60min。可根据各人年龄、BMI、血压、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制定运动量表。可参照运动时适宜心率=170-年龄,有不适即停下休息,并以此作为最大的活动限度。量力而行,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当运动,以不感到心跳气喘和疲劳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坚持有序、有恒、有度,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4〕。

1.2.5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一般心理紧张,即使是通过治疗病情得以控制,也常常心有余悸。因此,在为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自始至终不能放松心理治疗,让患者学会正确宣泄不良情绪,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理平衡,使患者明确高血压的危害性及治疗控制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不同的个体运用理解、安慰、帮助、鼓励、支持等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避免不良的刺激。

1.2.6用药干预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导患者要坚持规律地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的应用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患者根据身体状况和疗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降压作用好、副作用小的降压药物。不可随意突然停药或增减剂量。

1.2.7误区护理干预

1.2.7.1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运动锻炼、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酒等,对高血压防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如边吸烟嗜酒边降压者,饮食无节制、作息规律紊乱,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疗法,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并增强运动锻炼,规律作息。

1.2.7.2新药、贵药就是疗效好的药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严格要求和标准的。其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是疗效最好的药。

1.2.7.3以保健产品代替治疗药物“不用药亦可降压”,这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但保健药品和器具并不能代替治疗药物。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很多保健药品和器具的疗效并不可靠,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

1.3效果评价分别于干预后3、6、12个月,记录患者体重、血压变化,评估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药物依从情况,不合理的饮食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心理水平。

1.4统计学分析应用EPIinfo6.0软件包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比较见表1。

2.2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BMI的改善情况见表2。

2.3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见表3。

表1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比较(略)

与干预前比较:1)P<0.05,2)P<0.01。下表同

表2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BMI的改善情况(略)

表3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分析(略)

3讨论

运用现代护理模式,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改善老年高血压预后的另一种有效手段〔5〕。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减少食盐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减少75%〔6〕。

3.1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常需终身治疗。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率,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教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干预前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认识不足,不良生活方式比率高。干预后患者重视合理饮食,掌握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禁食腌制品膳食的“四低一高一禁”的控制饮食方法。多食水果、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肥胖者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有氧运动,积极戒烟、限酒。现代医学证实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会导致血压升高,笔者在临床干预措施中积极开展心理干预,耐心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传授讲解当遇到紧张事件或不如意的处境时,进行自我调节、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的方法和措施。实施干预后,患者饮食结构及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绝大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情绪并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态。本研究干预前仅29.4%的病人对高血压诊治知识有部分了解,较多患者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及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认知。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12个月后,有96.0%的患者熟悉了解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预防和治疗等相关知识,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及注意事项,树立了良好的健康理念,大大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随着干预的逐步深入,本组病人对疾病知识掌握逐步全面,能积极配合治疗,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使血压水平逐渐得到有效控制。

3.2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高血压的治疗,应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患者除了遵循医嘱合理服药外,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限酒戒烟、舒缓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同样非常重要。通过进行系统性科学健康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掌握高血压诊治和保健知识,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药物治疗者,有针对性的讲解用药知识及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率,使他们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标〔4〕。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患者血压控制明显。

3.3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行为等护理干预,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同时纠正患者诸多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梅.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2;22(2):1.

2叶任高,陆海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3.

3朱金兰.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9(5):989.

4符可文,陈赤霞,赵亚丽,等.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7767.

高血压保护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知晓率;膳食;收缩压

【摘要】[目的]观察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知晓率;膳食;收缩压;舒张压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forhypertensionpatients.methods:atotalof280hypertensionpatientsfromqianjinstreetcommunityhealthcenterwhichourhospitalhadjurisdictionoverin2009weregiven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results:theawarenessrateofhypertensionpatientsaftertheintervention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before.theratiosofbothappropriateexercisesandreasonabledietofpatientswerehigherthanthatofbeforetheintervention.systolicbloodpressureanddiastolicbloodpressureofpatientswerelowersignificantlythanbeforetheintervention.andtherewerestatistical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n(p<0.05orp<0.001).conclusion: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couldenhancethehealthknowledgelevelofcommunitycrowds,changetheirpoorlifestyle.anditcouldplayapositiverolein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hypertensionofpatients.

keywordshypertension;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awarenessrate;diet;systolicbloodpressure;diastolicbloodpressure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09年对前进街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37]。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8]。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服药干预

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心理护理

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9]。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015]。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2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调查情况表3社区护理干预前后

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3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6]。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17]。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2]严冬,王招娣,宵党生,等.1721例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9):1415.

[3]潘晓萍,严金锋.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3536.

[4]邹丽,蔡昭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8c):22062207.

[5]李翠萍.对69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6c):16651666.

[6]陈洁冰,王超颖,陈巧明,等.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10,8(6b):15901591.

[7]杨淑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5a):12131214.

[8]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3168.

[9]吕维萍.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3):178.

[10]张艳清.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遵医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4a):932933.

[11]郝庆莲.102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1b):181182.

[12]李锋英,韩巧英.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j].护理研究,2008,22(suppl1):176177.

[13]高成玲.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23.

[14]许毅.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10a):26172618.

[15]夏海霞,尹根兰,李蕊红.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8a):2062.

  • 上一篇: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6篇)
  • 下一篇:父母关心作文300字(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