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多彩的文化艺术(收集3篇)

栏目:实用范文

多彩的文化艺术范文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融合,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也在呈现出融合之势,文化艺术的大融合将民间艺术通过不同媒介和承载方式把民间文化和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呈现在世人的眼前。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和色彩被设计师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对于展现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间美术;造型;色彩;艺术设计

民间美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区别在于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无论是民间美术造型还是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承载力,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不能够实现的,因此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民间美术形式的产生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传统的民间节日和精神慰藉的形式形成了现代的民间艺术文化。这种典型的民间艺术承载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国家对于中华传统的挖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要与民间美术形式进行结合,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和谐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概述

(一)民间美术的内涵。

民间美术史是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有利证明,也是先民对于造型和色彩审美情趣的表现,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形式。在新时期怎样对民间美术中承载的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设计师如何将民间美术特色进行甄别应用并将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民间美术色彩和造型进行处理,使其能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提升设计产品的文化品位和价值,同时让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播和传承。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特点分析。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形式,因社会发展的变化导致我国民间美术艺术形式也呈现出多种多样,在民间美术艺术作品造型上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整体上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规律和艺术性。民间美术作品造型上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在造型上具有典型的情感性特征,通常看到民间美术作品并不是被其透视结构所吸引,更多的是作品本身蕴涵的艺术情感所震撼。民间美术中的陶艺作品对于人物和房屋以及田园的处理都是比较粗糙的,但是民间美术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审美情趣,让人深深地被其作品的造型所吸引,这就是民间美术带给现代人的原始感和自然感以及形态、线条与造型整体的视觉冲击力。

(三)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分析。

我国民间美术艺术作品和形式在色彩表现上都具有色彩蕴涵的象征性含义,我国古代先民由于对神仙的祭祀和对自然的敬畏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色彩系统,传统的五色观在民间美术色彩体系中长期的应用,红色、黑色和黄色等颜色,在民间美术中属于常见色,红色是火的象征这与古代人们对火的敬畏是分不开的,同时在民间习俗里红色与喜庆和节日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民间美术色彩文化。在河北武强县年画的制作还保留着原始的颜色体系和色彩系统,包括色彩的制作也是仿照着古人的方法,这已经不仅仅是民间美术形式的问题,而是对民间优秀美术的传承。传承除了民间美术色彩本身之外,更重要的传承色彩所蕴含和象征的意义和文化理念。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形式。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形式是民间艺术作品的造型和表现形式,因民间美术艺术的形成多是民间艺人和匠人自发形成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造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多样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民间艺术的产生具有多样性,对于同一艺术造型在表现上也呈现出多样性。我们常见的佛的形象在民间手工艺人手上造型往往都会呈现不同的形象,这与民间手工艺人对造型人物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关系,粗犷的线条和简单的造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在审美趣味上自成一体,具有典型民族文化内涵。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表现手法。

我国民间美术艺术表现手法多样,造就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多样表现手法,对造型进行概括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烫画、剪纸和年画以及芦苇画等多种形式,在造型表现上也各不相同,造型的形式或简单或复杂,皆表现惟妙惟肖,形成了具有民间乡土气息的艺术造型表现手法。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像年画和剪纸都属于对材料内部的变化体现艺术形式,这种艺术造型表现形式对艺术家本身要求较高,尤其是手艺在刻画上如果发生错误就会达不到造型的要求,这就要求艺术家具有构思和联想的能力,将造型形象和符号本身熟记,民间美术进行创作要经过反复修改与校正,才能形成一幅具有良好造型和象征意义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的造型表现手法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三)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作品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传达民间文化和表现民间风格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帮助,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以及包装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提取具有重要的帮助。民间美术作品造型和表现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并积累的智慧结晶,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提取更能够让欣赏者接受,将审美情趣与艺术魅力相统一,对人物和事物以及自然元素都是高度的概括,有利于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和雕塑设计,其过程中从民间美术造型提取相应的元素,进行文化和建筑的融合,从而让人们通过现代设计作品地研究看到民间美术的元素,感受作品带来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以及自然之感,更容易接受现代设计作品,从深层次理解设计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华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形式。

色彩与中华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几千年来形成中华民族的色彩观所决定的。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将这些用色彩进行表达,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民间美术中色彩的表现形式,红色剪纸形成窗花悬挂于家中窗户之上,就有幸福美好和辟邪的作用,这是古代人们对于红色的理解形成的色彩观。红色象征着火种和太阳,古代人对火和太阳的崇拜,加上红色具有驱赶野兽的作用,给人以温暖和保护之感,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对于红色的应用较多。

(二)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象征作用。

色彩是美术的重要组成元素,民间美术色彩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色彩在民间美术中除了作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善于扑捉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时间与空间的交替,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五行文化,这种文化的延伸形成民间美术作品中的“五色,这种五色观在表现上一直沿用到现代。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青赤白黑代表东南西北或春夏秋冬,通过与传统五行文化的匹配使传统色彩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中华传统的五色观。五色观深深地影响着民间美术的创作和生活。传统的五色观中青色象征着春天,具有生命之意;赤色为太阳和火焰的颜色,象征着热情和温暖以及安全;黄色象征着大地的颜色,华夏自有炎黄子孙之说,黄色是色彩之主,黄色在儒家文化中被认为是皇家的正统颜色;黑白颜色属于双重性质,黑色更多的是悲伤和哀掉。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多彩的文化艺术范文篇2

关键词:美术;色彩;思考

美术色彩自古有之,是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瑰宝和重要载体,尤其是在民间传统艺术年画、刺绣、漆艺、彩塑等中表现更是充分,它是人们在经历数万年的反复劳动、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下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色彩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衣食住行,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大量的色彩,而且这些色彩又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引导我们生活发生着不一样的变化,所以色彩研究一直是美术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对于绘画还是对于服装,装饰装修等等方面都比较看重色彩理论。美术色彩通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彩将人们的情感世界和客观世界予以充分展现,以绚丽的色彩创造和勾画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视觉的冲击,给人以美的享受,体会色彩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意蕴。由此,传统艺术中的美术色彩需要传承和发展,充实其艺术表达形式,开拓一条更宽阔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美术色彩的产生和发展

色彩,古已有之,但一直以来关于其产生和发展却众说纷纭,由此充分认识美术色彩的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认为,美术色彩是勤劳的人民在经历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表达形式,是在与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过程形成的,是民间美术表现的主要手段,是传递情感、诠释美好和展现艺术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古代,人类对于色彩的认识经历了由单色到五彩的演变,而随着经验的进步、创造力的延伸,美术色彩衍变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色彩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纵情驰,以或清新、或浓烈、或内敛、或奔放的色彩表现手法,形成色彩独有的刺激性和渲染力,勾勒和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也将人们对于未来的憧憬予以充分展现。

二、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

美术色彩作为民间民间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因其表现手法众多,而在多领域得以应用和推广,色彩艺术也因此在更广阔的空间的得以展示。而美术色彩之所以能够获得长远发展,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中运用自如,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强大功能,目前美术色彩主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艺术表现功能和实用功能上,具体分析如下:

1、美术色彩的艺术表现功能

美术色彩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无声的色彩语言,是美术作品表达情感和传递艺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以色彩语言形式表现多种艺术形态。美术色彩色主要功能就是艺术表现功能,是从精神文化层次上来进行分析的。五彩缤纷的色彩总是能够激发人情感的共鸣,从而引感效应,给人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具有表象意义,形成了艺术表现力。

2、美术色彩的实用功能

根据美术色彩的产生和发展来看,美术色彩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不断地创造、想象过程衍生而来的,由此,其实用功能必然蕴含其中。同时,美术色彩之所以得以传承和发展,关键是其实用功能的影响,该功能使得美术色彩运用下的艺术形式渗透到生活之中,让人们感受美术色彩运用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享受美术色彩所带来的艺术情调,也即装饰效果。

三、美术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

1、美术色彩是不同文化生活形态的有效表达形式。

依据上述分析,美术色彩起源与发展多源于民间艺术,而民间艺术形态多是因为实用目的而去实施和创作,由此,美术色彩必然与特定使其人民的文化生活形态相关联,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及社会分工状态,也展现了人民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憧憬。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民间艺术也得以发展和进步,创造除了不同的艺术形态如年画、剪纸、刺绣、彩塑、蜡染等民间艺术,都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气息,并被当作传统文化艺术予以传承和发展下来。历史阶段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由此所衍生的美术色彩表达形式、内容和文化内涵就各不相同。

2、美术色彩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美术色彩的审美性是其本质特性,也是其展现艺术形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艺术作品的美感需要美术色彩的渲染和烘托,以加强艺术表现效果,也因为美术色彩的审美性,其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使人产生艺术共鸣,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感。而美术色彩的最先起源来源于人民,实用性是其创造的动力和目的,多数美术色彩的运用灵感也来源于自然生态环境中对于色彩把握和运用,当然这其中包含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创作理念,如中国结最初的创造就是来源于绳结,是以实用为根本出发点的,但是随着艺术工艺的运用和发展,将其衍变成了一种具有审美效果的艺术作品,由此可知,美术色彩集实用与审美与一体。

3、美术色彩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多彩的文化艺术范文篇3

彩陶纹样是中华民族原始先民智慧的结晶,彰显着质朴的生活实质和浑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彩陶纹样的风格、装饰手法和审美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彩陶纹饰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能够给现代的视觉设计以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彩陶纹样审美视觉设计图式

中国分类号:B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074-02

彩陶纹样是中国装饰纹样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彩陶纹样的艺术形式借助陶器为载体,以多样化的形式结构为表现手法,以简洁概括或抽象的图式为表现特征,以表达生活的经验与记录生活的目的为需要,传递出特定的、朴实的、深沉的内涵与先民文化,彩陶艺术彰显着复杂的人性内容和文化意义,将各种视觉特征的审美纹样绘制于陶器上,有着明显的超实用的动机,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彩陶的生产集中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和精神方面最高成就,既有技术上也有艺术审美上的成就。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遗存,是原始的、厚重的、本元的、起源的、初始的艺术,对彩陶艺术这种本元的追寻、探讨和研究,就是对美的意识、艺术观念、审美精神最初状态的追寻。彩陶的视觉审美特征体现着明显的目的性、创造性、技术性,以及各种各样外在的视觉表征和内在的精神象征。

1绚丽璀璨的彩陶纹样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的彩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数量众多,彩陶的装饰纹样多彩多姿、缤纷绚丽,体现出了原始先民高超的技术手段和超前的智慧。在彩陶纹样的演变发展历史中,早期的彩陶图案有分段绳纹、平行绳纹、细绳纹、小格纹、篮纹、划纹、席纹、绳纹加划纹等纹样等,到距今七八千年左右,陶器的装饰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纹饰出现了指甲纹、蓖点纹、乳钉纹、刻齿纹、勾连纹、曲折纹、菱形纹、月牙纹、网格纹等;到了仰韶文化时期,纹样更加丰富和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是几何旋纹;纹样发展到半山时期,彩陶数量信增,装饰的图案种类也更加缤纷丰富,最常见的装饰图案有圆圈纹、葫芦纹、菱形纹,螺旋纹、网纹、花格纹等,尤其是装饰精美的四方连续涡形纹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半山彩陶的纹样装饰中(图1),纹饰精巧,色彩浓郁饱和,造型简洁严谨规范,手段多样,装饰出美好和谐的自然或者理想的生活;马厂彩陶的纹饰有圆圈纹、人字纹、波折纹、方格纹、三角纹、连续回纹、井字纹、垂叶纹等,其中三角形纹为其基本特色之一。马厂类型的图案花纹主要由直线组成,具有刚健、庄重的艺术格调;齐家文化彩陶纹饰有宽带纹、三角纹、网纹、菱形纹等,特点是两边对称、图案规整;龙山文化陶器朴素规整,纹饰较少,有三角纹、折线纹、涡纹等;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纹饰繁缛,纹样复杂,有圆点纹、弧线、勾叶纹、波折纹、绳索纹、网状纹等。

缤纷呈现的彩陶纹饰风格中,无论复杂还是简单,具象还是抽象,都有着极大的纹饰图式审美的相似眭,彩陶纹饰文化既有鲜明的本土地域性,又有多样流变的丰富性,因此才能够独放异彩,为陶器时下绚丽的一笔。装饰精美的彩陶纹样,展现出先民美好的生活愿望,体现出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视觉需求,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先民审美的需求。彩陶纹样是先民早期艺术思维的体现,是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明早期艺术蕴育的灿烂辉煌的明珠。

2彩陶纹样的文化彰显解读

彩陶作为史前时代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无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和不衰的艺术魅力,彩陶无疑是史前时代重要的考古学对象之一,同时也是原始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彩陶五彩缤纷的纹样具有明显的视觉呈现特征,是远古先民对大自然的物化形态,带有美化和装饰的功能特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简化形成各种规则的图案,这些图案不是远古先民明确的艺术创作,但它们是先民精神本能的驱动成果,带有明确的自发性和人类对艺术追求的天性,以物化形态承载着先民质朴的精神风貌,对于现代的艺术设计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彩陶所展示的原始的、粗陋的图形符号就是一种“文字”,书写的是远古人类真实生活中的崇拜、祈祷和信仰。彩陶的纹饰是远古先民精神的满足、心灵的安顿、情感的抒发、希望的寄托,是构建世界的一种方式。

各种彩陶文化大都分布于一些河流岸边或沼泽地旁,对水和水中动物的图样物化表现,也就意味着原始人对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抽象、概括的表现,这种强烈渴望的深层意蕴,于是他们在彩陶中不厌其烦地施绘出以水纹为基本原型的各种纹饰。比如汹涌豪迈如波涛的螺旋纹(图2)、温和安静如处子的线纹、摇曳荡漾如的波浪纹和激流翻滚如旋风的漩涡纹等等,先民用这些表达对生命之水的亲切与敬重。在众多表现生命的主题中对生殖的崇拜也是彩陶纹样主导性的装饰构成,几乎所有类型彩陶纹样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殖崇拜的视觉装饰图式,先民用鱼、蛙、鱼卵或者抽象的斑点等来象征生命力的繁衍,表达一种强大生命力的美好愿望。

在单一陶器上加工和装饰纹样,是先民具有淳朴复杂的功利性审美感受,彩陶所具备的视觉魅力是人性的、精神的、功能的、全面的、综合的,带有明显的功能审美自发性,彩陶纹饰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次装饰艺术的辉煌时期,标志着全新审美时代的开启和来临。彩陶纹饰的单元性、连续性和平面化的视觉效果,以及它们与器皿结构整体结合而形成的全方位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多维的视觉体验。彩陶的纹饰,既有对物象的具象临摹,也有抽象的变形和几何纹样的组合,彩陶纹饰的发展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螺旋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心理变化的自然表现。彩陶的纹饰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入类艺术的天性和心理图式,透过彩陶变化万千、华美瑰丽的纹饰,体现出入类精神审美需要的共通性、相通性和延续性。

3异彩纷呈的彩陶纹饰具有鲜活的视觉审美生命力

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彩陶文化纹饰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艺术,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上游地区,西连汉渭流域,东接华北平原,联成了广大的仰韶文化分布区,先后产生了半坡、庙底沟、石岭下、大河村、亲王寨、后岗等文化类型,万里黄河到处绽放着彩陶之花,映照着彩陶的光辉。

精彩纷呈的半坡彩陶纹样,分成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两大类,纹样形态造型整洁,结构严谨,形式多样,利用奇特的意象形态,具有言简意赅的、浓重的装饰意味.以朴实的手法和质朴无华的风格表现出神秘的、童真的味道。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是黄河彩陶分布地域最广的地方,雄浑的大自然美景赋予了庙底沟彩陶纹样豪迈的、气势磅礴的魅力,纹样风格自由奔放生动,潇洒而随意,就像是一首首自由生动的诗歌。大汶口文化彩陶器的种类和样式也很多,彩陶还具有“多彩”的特色,表现在彩绘色彩的绚烂和彩绘手法的多样上,彩绘的颜色有赭石、朱红、土黄、白、黑,彩绘方法除了直接在陶器上画花纹外,还有用不同的颜色在彩纹外缘勾边的装饰手法,并用不同的色彩作为花纹的底衬,有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人面鱼身的纹样出现在了马家窑的彩陶上,各种神话了动物图案,交织组成一个神秘的、奇特的、让人敬畏的世界,人类自身的艺术活动和生产场面也首次在马家窑彩陶纹饰中得到表现。马家窑文化依靠黄河,它的彩陶纹样像黄河一样汹涌壮观,组成各种各样的视觉强烈的旋转纹样,纹样题材丰富、花纹制作精美,体现出一种视觉的灵动和飞扬的激情。半山文化的彩陶艺术纹样以几何纹样居多,展示出生命自强不息、绵延不绝的精神。

黄河流域的彩陶文化艺术题材丰富多样、技法精巧细致,纹饰或质朴、或神秘、或波澜壮阔、或清秀典雅,整个彩陶纹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蔚为大观,展现出一幅优美的视觉画卷,具有强劲的视觉审美生命力。

4彩陶纹饰视觉审美意蕴透视

彩陶纹饰中常见的有抽象的几何纹样和具象动植物纹样,其中最常见的具象纹饰有鱼纹、蛙纹、乌纹、人纹、漩涡纹、圆圈纹、编织纹等,每种常见纹样都有它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鱼纹和蛙纹是彩陶自然纹饰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体现出一种生活的需要和自然生殖的崇拜。彩陶鱼纹有不同的形态,主要为写实的鱼纹、变体鱼纹和抽象几何形纹的象征性鱼纹等形式,鱼纹的组合形式繁多而富于变化。鱼纹的图式设计变化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不断简化,自然形态的鱼纹经概括和取舍逐渐凝练为固定化的图案,写意的表现手法逐渐取代了写实的风格。鱼纹具有令人折服的视觉艺术魅力,蕴含着深层的艺术研究价值,反映了先民对鱼的崇拜,是中国灿烂的史前文化的象征和标志物之一。蛙纹刚开始比较写实,然后像概括、写意和抽象图形发展,形象更加生动自然美观,装饰的趣味性更加浓厚,纹样简洁,和器形结合紧密,更多体现一种象征的以为和神秘的意蕴,体现出原始先民的良好生活环境、神秘的生殖崇拜和以蛙喻的神秘象征。

彩陶以展翅飞翔的乌纹象征太阳的周年轮回,以鸟纹和带纹的组合象征太阳的回旋升腾。“太阳鸟”的形象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许多不同文化的彩陶之中,它们能够跨越不同民族与地域的阻隔,具有信息传播和视觉认知的共性,那就是对生命的崇拜。漩涡纹和圆圈纹是彩陶几何纹样比较常见的题材,实际上这些几何纹样也是自然纹样的延伸和脱变,都体现出先民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原始审美的体悟。彩陶中的圆形填充纹样,多为图案中的主题花纹,起到醒目的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作为彩陶的主要花纹,装饰在彩陶的腹部,显得浑圆、充实、饱满和和谐,这些彩陶上的圆圈纹样,既像建筑上的花窗,也像照相机聚焦的镜头,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成为观赏者的视觉中心。彩陶上的编织纹是原始先民出于习惯,将编织的造型纹理描绘在陶器上,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衍生出许多变体的编织纹样式,给人一种编排精巧、工整细致、多变连续、循环往复的视觉感受。彩陶纹饰中以人物为主的图案不是很多,但是它的技巧和蕴含的意义很重大很神秘。最著名的人物纹样是半坡彩陶的“人面鱼纹”(图3),整个造型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具有极高的造型技巧。

彩陶纹饰是原始先民把自身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悟物化、沉淀在器物上,纹饰表现的内容都是与当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纹饰装饰的部位也反映了它的实用性,彩陶图案和器形结合完美和谐,丰富多变的纹饰也体现原始艺术的生机与朴实的活力。彩陶纹样的视觉审美“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

  • 上一篇: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6篇)
  • 下一篇:公司司机聘用合同(收集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