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生物学研究方向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篇1

关键词:药剂学;基础研究;研究现状;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55-02

药剂学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我国新形势下药学科学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药剂学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靶向制剂、控释制剂、透皮给药系统以及药物稳定性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剂学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基础研究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通过探讨我国药剂学基础研究中的现状和基本思路,对我国药剂学的基础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1目前药剂学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1.1口服药物缓控释系统:日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已突破过去十几年的诸多限制,设计原则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观念性改变。已有更多类型及特点的药物被研制成口服缓释控释系统,提高了用药的依从性。如缓释给药系统的处方设计、释药动力学特征、新的控释材料、制备工艺技术、体内过程、抗生素药物缓释与细菌耐药性产生速率及强度的关系、药物首过效应产生的机制和条件以及它们的抑制等。今后的缓释及控释制剂将朝着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的方向发展,选择疾病需要的释药速度、释药时间和释药部位,建立疾病状态下的药理学、药效学与药剂学的相关性。

1.2粘膜给药系统和透皮给药系统:粘膜作为全身吸收药物的途径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日腔、鼻腔和肺部三种途径的给药。剂型的选择及处方的设计极为关键。提高载药量和粒子粘附性、控制粒径大小和密度进而控制药物沉积部位,非活性辅料对活性成分的必要吸附和有效分离、空气流体动力学的研究、粉雾形成技术和吸人装置的研究、鼻腔及肺部粘膜生理病理及长期毒理研究等均是于一分重要的作寻找新的透皮促渗剂、透皮技术和新型透皮给药载体是研究的重要课题。药剂学对促渗剂与皮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研究在指导优良促进剂的发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脂质体、微乳等的研究包括这些载体与皮肤角质层的融合、穿透、扩散、释放等机制,提出了一些新的透皮学说。引人注目的尚有各种物理方法的研究,如变形传递体、离子电渗技术、激光促渗技术、放热法促进透皮转运、电致孔技术、超声促渗透技术、高压技术、生长表皮尤损技术角质层微破损技术、前体药物等。

1.3靶向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是药剂学及临床治疗学研究的热门领域。通过近年的探索,对靶向给药系统的靶向机制、制备方法、特性、体内分布和代谢规律等都有了较为清的认识。但是还存在主动靶向或特殊部位靶向、体内转运及代谢动力学模型的质量评价项目和标准、体内生理作用等不少问题需要深人研究。脑靶向、血栓靶向正在成为除肿瘤靶向治疗以外热门的靶向研究领域,通过克服亲水性分子和大分子等难以透过的血脑屏障达到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研究的策略包括特殊载体转运吸附介导一糖蛋自一外排泵的抑制经鼻腔途径传输脑靶向前体药物。但实现脑靶向给药的难度十分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4智能式释药系统:智能型释药系统能针对治疗疾病的需要释放药物,代表了今后新剂型发展的一个方向、从分子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深度更广泛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体内外调控机制,研究理化性质能受体内外一定因素调控从而调控药物释放的载体材料或载体材料的组装。例如,脉冲式释药系统可以利用外界变化因素,如磁场、光、温度、电场及特定的化学物质等的变化来调节药物的释放,也可利用体内环境因素例如、酶、细菌等来控制药物的释放。自调式释药系统是一种依赖于生物体的信息反馈自动调节药物释放量的给药系统,例如离子电渗原理设计的血糖监测-胰岛素反馈定量释放装置。

1.5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各种药物传输系统中,高分子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用于释放速度的控制和调节,也有助于药物的靶向传输。温敏型高分子作为智能化给药的载体是继敏感材料后的又一个研究热点。可生物降解性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在注射剂或埋植剂的开发方面更为引人注目。高分子胶束作为新型纳米靶向给药系统是功能高分子的又一新应用。载药胶束属于自组装纳米粒系统,具有长循环、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增强细胞膜渗透、可脱水贮存及自然水合等突出特点。

1.6生物药剂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不断发展与更新,成为药物传输系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在药物吸收研究中,肠道细胞吞噬与微粒系统特征的关系、P-糖蛋白(P-gp)的药泵作用和多药耐药逆转剂的应用、用可逆地,特异或非特异地增强药物胃肠道透过性的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的吸收及机制等,以及预测吸收的数学模型等有较多研究。为提高多肤的生物膜透过性和抵抗酶降解通常可采用酶抑制剂、促进剂合用的方法。将多肤及蛋白类药物包裹在脂质体等微粒载体或进一步用聚合物修饰有利于药物的稳定、减少胃肠道酶的破坏、增进吸收。研究小肠细胞膜及细胞间载体、紧密连接通道的分子结构及空间构象,指导药物设计及载体设计,建立一等细胞培养模型和预测药物吸收及机制是近年来药物吸收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如果以细胞表面标记物,如糖、外源凝聚素、半抗原和抗体等介导吞噬作用的配体作为运载工具携带治疗用的药物,就可以被转运到具有专一性受体的器官或组织中发挥作用。其他如准确阐明新剂型的药动学数学模型、微透析、人神经网络,等先进技术在药剂学领域中有重要应用。

2对加强我国药剂学基础研究的一些建议

2.1加快研制口服缓控释制剂:口服制剂在申报的新药中约占三分之二,所以应该从量大、面广的制剂入手,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方便病人,更主要的是能较长时间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防止药物浓度波动过大而出现不良反应或影响药效作用的发挥。据有的专家预测,3~5年内将有一大批缓控释制剂申请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但需很好组织引导,防止出现某些品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高水平的缓控释制剂(如渗透泵制剂、微孔包衣膜控释片、复合微丸胶囊等),除了有良好处方设计之外,还涉及到原辅料、生产工艺和专用设备的配套问题。有些工艺技术要组织攻关,有些设备可能要引进,所以要择优支持少数单位,分工合作,集中力量首先攻克几个品种,而后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品种,并以技术转让方式逐步推广。

2.2积极开发透皮吸收制剂:透皮给药不仅克服部分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问题,而且采用控释系统还可以达到长效的目的。目前已报批生产的除上述两种药剂外还有东莨菪碱透皮贴片,另外还有一些新的透皮制剂也在加紧研制,可以说,在控释透皮给药系统研究与开发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透皮制剂的开发还可带动各种膜聚合物、压敏胶、背衬材料和多种促渗剂等基本药用材料的研究,新型透皮控释制剂的研究还可以为传统硬膏剂和软膏剂的改进与提高提供理论指导和新技术与新材料的支持,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新制剂。

2.3有选择地支持靶向制剂的基础研究和开发:靶向制剂是最新一代的给药剂型,由于药物是在靶部位释放,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所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被动靶向制剂是将药物固定在一定大小的颗粒载体上,通过局部毛细血管的阻留而实现定位释放。这方面国内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如将抗癌药固定在白蛋白、聚合物或磁性颗粒上可以达到在靶部位的定位释放作用,但到目前为止除了之外还没有开发出一个新的制剂。主动靶向制剂是利用抗原2抗体或受体等分子亲和作用将药物定向分布在靶组织或靶细胞内。目前国内进展最好一个项目是第四军医大学研制成功的同位素碘标抗体,对原发性肝癌有很好的靶向性诊断与治疗效果,已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2.4重视粘膜给药制剂研究:粘膜给药是诸多新剂型发展中的一种,它是以机体各部位粘膜为给药途径,通过粘膜吸收药物直接进入循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由粘膜给药途径很多,可重点开发鼻粘膜给药制剂和口腔粘膜给药制剂。

2.5加大辅料开发的力度:药用辅料对制剂新品种的开发及制剂质量有重要影响,据统计美国药典22版共收载药用辅料多达360种,但美国上市的药用辅料多达1000多种。我国药典仅收载数十种,上市者不过百余种,且型号、规格不全、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呼吁决策部门制定倾斜政策,支持优质辅料的开发,选定几家药用辅料的生产厂作为定点厂,通过专家立项、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优先开发国内急需、科研和生产单位要求迫切,预期需求量大的辅料。

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学科建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学科人才队伍

生物化学是理、工、农、医院校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近年来,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突飞猛进以及在生命科学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中医药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生物化学研究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深刻变革。所以生物化学课程在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已成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科研水平取决于学科发展的水平,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要能抓住学科发展的前沿。只有在高水平的学科,才能抓住学科发展前沿,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可能聚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建设高水平的基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管理制度的制订、学科研究方向的确定、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于学科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

一、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在我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各个学术带头人协助学科带头人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行政以及各团队的管理等工作,共同制订本学科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等。在学科日常运行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走向规范管理。在学术研究上学科成员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明确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是河南中医学院重点学科,也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支撑学科,主要成员是河南省河南地道药材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团队主要骨干。学科依托于生物工程专业以及河南省高校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和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伏牛山区系中药进行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在我国中医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中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优势,而且位居先进行列。

1.生物活性成分分析与生物应答调节剂研究

该方向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主要从事蝎毒素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和药效学研究,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卫生厅等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研究论文48余篇,出版专著2部。

2.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生化机理研究

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进行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正在主持973项目1项、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正在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临床前研究1项。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其中SCI、EI、MEDLINE收录36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

3.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研究

以道地药材和大宗药材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克隆其活性成分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和转录因子,并验证其功能。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注重与同行的沟通与交流,与国内相关实验室进行广泛合作。

4.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研究

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调控规律,阐明中药材道地性的分子机理;并实现特种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定向调控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学科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资源作为学科的第一资源,其规模决定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规模,其结构决定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层次。因此,人才梯队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中心环节。

本学科成员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人才梯队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学科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博士后1名,已具有硕士学位的占总人数的90%。学科专职教师士比例已达66%。教师年龄梯队分布合理,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8人,占90%。

近年来,本学科为全国统编教材《生物化学》主编单位,《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副主编单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及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主持省级教改课题5项,校级教改课题5项,获得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学科教师利用科研实验室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2014年获省级挑战杯(自然科学类)三等奖2项。

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清晰和有特色的学科建设方向,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仪器精良、管理有序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林小聪,刘新光,兰柳波.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与成效[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05):630-632.

[2]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05):16-20.

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

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以及优势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落实了真正的教育理念,事实证明,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的学习性,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能,从而有效杜绝高分低能现象。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并且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其特有的优势,也是物理教学必然的趋势。第一,高中物理学中的概念、公式、规律,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第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教材中的实验,为学生感受新知识、概念、规律的探索以及发现过程,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第三,物理实验教学时间充裕,这样保障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所以,学生在实践性很强的物理教学课堂中,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自身的各项技能和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总想把不知道的问题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充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基本性质。

2注重实验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非常多研究性的实验,比如:《研究物体的加速度》《研究材料的保温性》等等。让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充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让他们认识到如何研究物理现象。高中物理课在落实研究性学习方法时,应结合物理学科的特征,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优势。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上一篇:实用的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集锦(4篇)
  • 下一篇:述职报告范文字怎么写(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