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矿区运输学科体系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183-02

矿区运输专业在矿业工程学科与交通运输学科的教学、科研结合点中展开,在学科建设中的主要特色是培养具有矿业背景的高水平人才,解决矿区人员、物料运输以及矿区对外物资交流方面的问题,进行现场工程设计、运输规划、工作组织和科学研究工作。

矿区运输的基础学科为矿业工程,该一级学科包含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等二级学科。矿业工程学科既要按照矿井的地质、生产和经济特性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矿业工程科技,又要吸收和融汇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使矿业工程科技不断提高和更新。矿区运输学科是在立足矿业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对矿区生产过程中产生运输问题的研究。

1运输环节在矿区工作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1.1运输环节是井工开采矿山的生产接续的重要部分

井工开采过程中,将地下采出的有用矿物、废石或矸石等由采掘工作面运往地面转载站、洗选矿厂或将人员、材料、设备及其他物料运入、运出的各种作业都离不开运输环节的支持。可以说运输环节实现了开采过程中人员、物资、物料的连接和交换,是生产接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运输工艺是限制露天开采矿山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露天矿的生产是以采掘为中心,以运输为纽带的大型工业体系,运输在企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技术条件下,运输环节是露天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露天运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大型露天矿开采中,矿山运输的基建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0%~60%,由于所运送物料量大,使得各露天矿运输成本平均占总成本的35%~45%左右。在某些单一汽车运输的露天煤矿,这一比例甚至高达55%。运输能耗占矿山总能耗的40%~70%[1]。运输工艺选择和优化成为露天开采降低成本、优化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1.3运输过程是矿区生产和社会消费联系的关键环节

矿区生产的物料通过运输过程到达卸料点或者洗选环节,矿区需要的物资通过运输过程到达转载点或者生产一线。在我国当前情况下,由于社会运输系统的运输设备和组织状况难以深入矿区,矿区生产需要专业的矿区运输系统与社会运输系统联系,从而将矿产物料顺畅、高效的运送至消费者。

因此,矿业学科的发展需要运输专业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运输学科内涵和外延的扩展也必然进入矿业领域,在当前条件下建设具有矿业特色的高水平运输专业,为矿区生产和组织提供具有专业运输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2矿区运输学科的内涵

2.1矿区运输学科的研究对象

矿区运输学科在矿业工程和交通运输学科交叉点开展教学和研究,培养兼具矿业类和交通运输类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矿区物资和物料的合理流动问题、矿区基础运输工程和智能化问题、矿区运输组织优化问题、矿区与社会运输衔接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理论。

2.2矿区运输学科的科学特征

矿区运输学科兼具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特点,在学科教学和科研中着眼矿业科学中的运输问题,兼顾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立足于组织行为理论、工程地质和力学理论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方法以及数学优化理论,是一门涵盖工程技术、管理组织和经济优化的学科。

2.3矿区运输学科的研究内容

矿区运输致力于解决矿区特定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对象主要是矿区物资和物料的合理流动、矿区基础运输工程和智能化、矿区运输组织优化问题、矿区与社会运输衔接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理论。

研究内容包括:(1)矿区人员、物资和物料流动的规划和优化;(2)矿区运输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设计、选型、运用组织,及其相关的工程和技术问题;(3)矿区绿色运输和智能运输问题;(4)矿区运输系统设计和组织优化;(5)矿区与社会物流衔接和交换所产生的技术和科学问题。

2.4该学科的理论基础

矿区运输学科立足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致力于矿区生产运输和外运衔接相关问题的研究,培养具备矿业生产和运输工程基本素质的高水平人才。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方面。

(1)矿业工程基础理论。包括矿业生产的基础理论,矿区规划相关理论;

(2)运输工程相关理论。包括运输组织及优化基本理论,交通工程基础理论,物流优化基础理论;

(3)管理科学相关理论。包括组织行为基础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人因科学理论。

3矿区运输学科发展的思考

考虑矿区运输学科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科研特色,其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及考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培养与实践的结合,聘任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形成与矿区交通运输企业紧密结合、共育人才的机制氛围,使校企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共同体。

(2)课程教学方面,要坚持课程体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多学科知识集成与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方法注重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项目设计、模拟训练等方法,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素质紧密结合,将教与学、学与用有效衔接。

(3)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搭建高水平的合作培养平台;实践教学实行全过程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

(4)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体现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答辩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的专业技术专家。

我国拥有数万公里的工矿铁路,分布在煤炭、钢铁、港口、石油等行业,是国家铁路的延伸和补充。受历史、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只有原来铁道部属等少数高校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硕士的研究生,每年到工矿企业和淮海经济区交通运输企业就业的人数非常有限。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工矿企业铁路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增加,深入思考传统学科的发展方向,建设具备完整学科体系的矿区运输专业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居易.基于GIS的露天矿车辆运输监控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09(4):87-89.

[2]侯晓音.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4(7):69-70.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53-57.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

矿山生态化开发实践

采矿区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工程首云矿业共有三处排土场,用于废石的堆放,其中1号、3号排土场已经停止使用,目前正在使用的是2号排土场,该排土场位于采坑西北方向,设计排放总高度60m,排土容量为2353.19万t。此区域的生态修复采取了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采取地形整理、客土及土壤改良、抗旱节水造林等技术措施,将生态与景观融合于一体,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截至2010年,生态恢复治理总面积已达80万m2,极大地改善了排土场及周边生态环境和安全状况。尾矿库是矿山企业工艺流程及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尾矿库进行生态恢复是提高尾矿库安全系数、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尾矿库生态恢复方式是主坝体坝面采用客土栽植+播草、灌+覆生态植被毯的方式,选择植物品种为金银木、胡枝子、碱茅、千头春、新疆杨、金丝柳及当地原生态的酸枣、栗树、臭椿以及山杏等树种,形成长期保持水土不流失的功能。截至2010年,生态恢复治理总面积达19.6万m2,有效地提高了尾矿库的安全系数,使库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生态开发理念的指导下,首云矿业加大了环境治理和美化工作力度。为营造清洁的生产环境,全面促进文明生产治理工作,对选矿生产区的道路进行了治理,彻底改变了多年来坑洼泥泞、尘土飞扬的脏乱景象;对选矿车间、球团车间的厂房进行装修粉刷,彻底改变了厂房几十年破旧不堪的面貌;对办公区环境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彻底治理,经过全新的设计和改造,办公区已与矿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区内层叠的梯田景观,典雅的亭榭、水系,凝重古朴的山石喷泉,种类繁多的树木,竞相开放的鲜花,营造出了一个绝佳的矿区环境。首云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依照部级矿山公园标准设计规划,为企业生态化矿山建设的重点工程。此项工程建设的出发点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生态化矿山的建设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企业创办工业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转变创造条件。为切实搞好矿山公园建设,企业将此项工程列为十一五”规划的三大工程项目之一,融入到矿山整体经营建设的大框架之中。此项工程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努力做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以水土保持为核心,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植被破坏区生态恢复,促进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的山水园林生态景观发展;另一方面,将矿山公园的设计规划与生态化矿山建设整合为一体,切实做到经济、高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在矿山公园建设中,本着在保护好矿业遗迹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对矿区重要矿业遗迹、典型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挖掘和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将矿业遗迹作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对仍处在生产之中的区域,有计划有目标地把今后关闭时将形成的矿业遗迹纳入保护范畴。同时,将有价值的矿业开发史籍、矿山沿革的重要记载和文献史料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放入矿山博物馆存档。通过对各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优化整合,矿山主题公园在生态化矿山建设的大背景下迅速建立起来。北京铁矿博物馆、尾矿坝、观景平台、陶艺馆、拓展培训基地等具有矿山特色的旅游景点和设施项目陆续成型。同时,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特色矿山文化、人类工业奇观、生态恢复典范、区域发展模式”的新形象,基本形成了一个集餐饮、住宿、休闲、健身、娱乐、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接待体系,为工业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平台。随着矿山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园区内的空气、水和声环境的质量进一步优化,环境的承载力逐步加强,生态化矿山建设水准得到有力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矿业生态化开发的水平,近年来首云矿业在做强主业的同时,提出了开展循环经济,实现无废化生产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生态开发、科学利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方案,并针对企业最为突出的三废”———废石、尾矿、废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废石的开发利用首云矿业在多年的开采过程中剥离出大量废石,三个排土场共堆放废石约4000万t,土地压占问题严重。2001年11月,北京市政府转发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水利局联合的《关于关停本市范围内砂石场的实施方案》,天然砂石料的生产受到了限制,同时也为矿山废石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遇,首云矿业开始着手利用采矿废石加工建筑用砂石料的可行性研究。2002年5月,委托北京市建设机械与材料质量监督检查站,对采矿废石加工的碎石进行检验。同年6月,北京市建设机械与材料质量监督检查站出具检验报告,检验的结论是:符合标准Ⅱ类技术要求。2003年4月,企业组建了北京水源新石建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利用采矿废弃岩石加工建筑用砂石料,同时回收废石中的铁矿石,年处理废石达到200万t,使当期剥离的废石得到处理,实现了废石不外排。尾矿的处理与利用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切实实现生态化开发的目标,2011年首云矿业建成了提砂厂,从尾矿中提取建筑用砂。主要内容包括:选矿排出的尾砂排放到一级浓缩池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尾矿浆进入振动筛和螺旋分级机进行分级,筛上物(粒度大于1.5mm)由皮带运输至堆放场地后外运;分级溢流水排至二级浓缩池进行二次沉淀,沉淀出的尾矿浆进入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由皮带运输至场地外运,压滤出的清水返至三段浓缩池。三个浓缩池的溢流水(清水)排至尾矿库,由尾矿库排水系统返回选矿厂再利用。这样,尾矿将不再进入尾矿库,而是直接进入尾矿车间,使尾矿100%得到利用。这样,既避免了因再建尾矿库对环境的破坏,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消除了尾矿库高位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废水的处理与利用矿山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会造成矿区水体水质及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2]。为解决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回收、处理和利用,首云矿业于2006年建成了日处理污水1500t,年处理污水55万t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主的处理工艺,并从根本上杜绝了污水外排问题,处理后达到中水标准,经管道入1000m3水池,用于补充选矿用水及景观工程、绿化灌溉、道路降尘等,每年可节省一次性水50余万t,既减少了新水消耗,同时确保了废水零排放,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能增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分页标题#e#

生态化开发的分析

我国矿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3]。矿山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努力探求生态化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首云矿业在近年的生态化开发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回顾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矿山企业要实现生态化开发,理念创新是关键。首云矿业把企业的发展置于区域的背景和历史的潮流中,在同行业中率先提出生态、循环、科学、持续”的企业发展方针,积极倡导生态化开发”理念。在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企业才可能将建设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矿山企业”确立为企业的奋斗目标,才可能认真制定《生态开发、科学利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方案,才可能大规模地开展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矿山公园建设和工业旅游,也才可能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推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扩展企业的经营收入来源。矿山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文化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首云矿业开展了以彰显生态文明、追求持续发展”为主要内涵的企业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创建活动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活动,全公司员工从上至下,纷纷以建设生态矿山”为中心提出建议。公司充分利用橱窗、矿山通讯等宣传阵地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宣讲建设生态化矿山的价值与意义。公司还通过征文、知识问卷等多种形式灌输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召开各层次的座谈会、专题会,以互动的方式研讨、交流。企业领导带头参加,造出了声势,使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推动了生态化矿山建设的开展。文化的全方位融入,使首云矿业的生态化开发迸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使企业形象显著提升,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矿山”、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清洁工厂”、绿色矿山”、节约用水先进单位”、环境友好型企业”、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单位”、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并通过了三标一体化”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等认证。矿山企业在开采目标矿藏的同时,必定要产生一部分废料”———废水、尾矿、废石等。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废料”若能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处置,也将会成为有用武之地的资源”。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之一是资源开采要大力推进尾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篇3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植物景观重塑

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号:16749944(2017)03002203

1引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矿山的开采产生了许多矿山废弃地,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矿山废弃地是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是人为干扰下形成的,植被是使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元素,运用植被恢复和植物景观重塑的方法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景观修复成为了矿山废弃地景观建设实践的一个具体问题。目前,随着矿产资源的减少以及政府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企业的整治,矿山废弃地常见于景观规划实践中,对矿山废弃地的景观整合不仅要对其植被与植物景观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同时需要通过景观设计方法,提高其生态经济价值,并赋予场地自身的文化艺术价值,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矿山废弃地概述

2.1矿山废弃地

矿山废弃地是指由于采矿活动而遭受破坏的土地,并且不经治理就无法被使用。矿山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统称为矿山废弃地[1]。

2.2矿山废弃地分类

按照采集类型矿山废弃地分为露天采集区和非露天采集区。

按照采集业的进行过程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①排土场:由场地剥离的地表土、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碎块和低品质的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②采场:采完矿产后留下来的采空区的区域和由于坍塌形成的采矿废弃地;③尾矿区:开采出来的矿石需要经过筛选得到精矿,在筛选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了尾矿废弃地;④其他:由于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开采辅助建筑物和采矿道路交通等先后利用后废弃的土地[2]。

3邵阳市隆回矿山废弃地基本情况

3.1邵阳市隆回矿山废弃地概况

隆回矿山废弃地位于邵阳市隆回县隆鑫农业旅游观光产业创业园东南方的丘陵山谷中,占地约11900m2。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6℃,年降雨量1108m。山地土壤为红土。

该矿坑废弃地作为山地的一部分,需要对其进行植物种类、植物种群、植物群落的恢复建设,恢复其生态系统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以及生态功能等。同时此矿坑废弃地也是隆鑫农业旅游观光产业创业园山体旅游资源一部分,更需要结合生态旅游、城郊旅游规划进行植物景观恢复建设,使其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有景可观,增加山地生态旅游的植物景观。使其恢复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保健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3]。

3.2隆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

隆回矿山废弃地是由于锰矿的开采对山体造成了人为的破坏与干预,直接导致区域内的植株数量减少,植物种类减少,植物群落出现断层的现象。由于矿山开采对动植物生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生境恶化,使得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抗干扰能力下降,以及自我维持能力降低,以至于种群的繁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空间结构上来看,森林作为基质发生了破碎化现象,矿山废弃地演变成的斑块,连续的景观空间发生片段化,造成了该区域的景观生态系统完整度减弱,从而引发区域边缘效应。

目前,随着矿产资源的减少以及政府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企业的整治,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己经受到当地政府重视,在场地中使用了一些相关的植被恢复技术,但如今只是简单加以处之,在废弃地上种植马尾松小苗进行植物恢复,植物如今的长势较好,具有一定的效果(图2)。由于马尾松的种植对区域土壤改良具有一定的效果,土壤松弛度减弱,在场地中自然生长了芒草,但植物种类较单一。并且只在废弃地上人工种植马尾松小苗进行植物景观恢复,草本的运用缺乏,应当强调“草先行,林为本,林草结合”的方针。同时,矿山废弃地植物景观恢复体现植物景观设计不多。

4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植物景观重塑

4.1矿山废弃地植物景观恢复原则

4.1.1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即要营造适宜矿山废弃地的地域特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和营造地域性的植物群落景观。一方面要根据当地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条件、气候、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在当地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另一方面要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形成地带性植物群落景观。在植物的选择上通常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成活率高,并且能展现出地域性的植物景观特色以及植物文化。乡土树种不拘泥于原场地固有的树种中,一些经过引种驯化,能在当地长期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也可以作为乡土树种被选入作为植被恢复的树种,同时这些树种还能适当弥补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

2017年2月绿色科技第3期

黄梦兰,等: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植物景观重塑园林与景观

4.1.2生物多样性原则

自然的植物群落中,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以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出现,该稳定的生物群落中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很少出现单一的物种群落。越是稳定的群落,对外界影响因子的抵御能力也相应越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因此,对于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应符合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尽量避免单物种的形式出现,恢复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4.1.3群落特性原则

在植物群落中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自然环境之间、植物群落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相互关系,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寄生、附生、共生等,也有相互排斥、抑制生长的关系。对于一个植物群落,不但要注意构成其群落的物种组成,还需要注意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排布方式,也就是空间结构。合理稳定的群落会是不断成长和处于上升中的,而不合理的群落则会表现出停滞不前或衰退的现象[4]。所以需要调查当地正处于上升期的植物群落,对其进行植物群落的模拟,在此基础上慎重选择植物种类,使得矿山废弃地的植物群落得到改善。

4.1.4遵循群落的演替规律

一个先锋植物群落在裸地上形成之后,在一定的环境中将进行演替,产生典型的群落演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阶段性的植物群落,替代之前的植物群落,一个植物群落接着一个植物群落、不断地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一直达到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的植物群落演替是有一定顺序的,并且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因此,人工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和空间布局中,需要遵循群落演替规律。

4.1.5低养护,低能耗的原则

由于许多矿产资源的开采位于城市郊区以及偏远山区等地,人力资源条件匮乏,在对其进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时,力求在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上做到经济性和简便性,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适应性。避免水分和肥力消耗过大的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造成后期的养护管理费时费工。

4.2隆回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植物景观重塑的方法

4.2.1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包括物种、种群和群落的3个层次的恢复。首先应考察当地的乡土树种及山体中的常见植物种类、种群以及当地稳定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根据植物地域性的特点,确定植被恢复的植物种类的选择。也可从相似性角度,通过比对其他地区的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来确定当地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适合生存和种植的植物种类[5]。植物的选择通常要求:①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②选用具有固氮作用的先锋树种、乡土树种,适当可引进外来速生树种;③耐干旱瘠薄、抗风沙、抗病虫害树种;④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树种。并且做到固氮植物与非固氮植物结合,浅根植物与深根植物结合,优势植物与地生植物结合。由于场地废弃地中土地沙化且土质较差,应先多用草本植物,防止土壤流失,在第一阶段改善土壤状况。例如野生芒(Miscanthus)、乌蕨(Stenolomachusanum(Linn.)Ching)、槲蕨(Drynariafortunei(Knuze)J.SM.)等。当土壤条件改善,可搭配种植除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以外的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Li)、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Fernleaf’)、花竹(Bambusaalbo-lineata(McClure)Chia)、金樱子(RosalaevigataMichx.)、寒莓(RubusbuergeriMiq.)、紫珠(CallicarpabodinieriLevl.)、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Lem.)等植物小苗,模拟自然的植物群落。

4.2.2生态系统恢复

生态系统恢复包括其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在物种结构方面,应提高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根据山体现有的群落结构,做到合理的乔、灌、草合理搭配,恢复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在矿坑废弃地的边缘和中心地带更需要注重植物种群的层次恢复,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4.2.3植物景观重塑

在废弃地植物恢复、生态系统恢复的同时也要注重植物生态景观的恢复。矿山废弃地植物景观重塑中,植物景观具有其自身的地域性特色,不仅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还需要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体现当地自然人文景观风貌的植物景观类型。由于场地中现已有部分植物生长,应保留场地内已经恢复的植被,这些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具有生命力,符合废弃地的土壤特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由于该场地作为旅游观光资源的一部分,需要结合观光园区的整体景观规划,增加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观赏性。由于植物景观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条件日益改善,植物恢复达到一定效果时,可在群落的外层增加观赏性较高的地域性植物,增加其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丰富场地的植物季相景观。例如:白玉兰(MagnoliadenudataDesr.)、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Desr.)、山茶(CamelliajaponicaL.)、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Li)、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Gaertn.)、杜N(RhododendronsimsiiPlanch.)、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Thunb.)Miq.)等。

5结语

植物景观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在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植物景观恢复时应深度调研当地的植物情况,例如山体植物的种类、种群、山体的植物群落结构等,以及场地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温度、降水、湿度、土壤等,特别是土壤的金属元素含量以及酸碱度。在此基础上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植物景观恢复,先种植草本植物,使得植物在废弃地中自然生长,且对土壤进行一定的改良;再选择乡土树种以及原生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景观结构、生态系统、植物种群层次的恢复;当植物景观恢复取得一定效果时可在群落周边增加观赏性强的植物种类,以增加场地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斌,张若泉.采煤塌陷区复垦与矿业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3(10).

[2]钟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理论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3]苏雪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4]吴琳琳.义马市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探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 上一篇:汽车销售试用期工作总结(10篇)
  • 下一篇:国庆节感想作文字左右(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