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政府投资的学校要源源不断地培育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近十年来,南京技师学院瞄准市场人才结构需求变化,在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坚持高技术、高智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集创新能力、技能训练、知识掌握于一体,走出了一条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且独具办学特色的新路子。
学院高技与高职教育概况
我院开办高技高职教育起步于1996年,当时国家正面临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迫切需要大批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技工教育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受几千年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希望子女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成为高智能型人才,但由于高等学校规模有限,不可能人人上大学。在这种市场呼唤高级技能型人才,而家长又青睐高等教育的形势下,我院与高校联办了首届数控技术专业高级工暨大专班,在高技与高职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高级工暨大专班主要招收初中生,实行6年一贯制学制(5年在校学习),其办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前3年学习,在技能方面达到中级工的水平,在文化知识方面达到成人高考入学要求,并通过成人高考取得大专入学资格;其后两年进入高级工暨大专阶段学习,一方面学习高职教育课程,另一方面接受高级技能训练;第6年结合岗位实习,完成大专毕业设计;学生完成以上学业后,可取得高级工等级证书与高等学校成人大专文凭。
自1996至2006年,我院共招收高级工班、技师班85个,共招收学生4076人,均采用高技高职复合模式。1996~2002级共7届学生参加了成人高考,平均录取率为99%,1996~2001级已有6届学生共计816人毕业,历届毕业生除10人未获成人大专学历证书外,均获得了高级工证书与成人大专文凭。集技能与智能于一身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得到家长的认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院校培养模式初显成效。
10年来,学院的高技高职专业不断拓展,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办学规模成倍扩大。专业工种从1999年的数控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医疗器械、数控技术与维修、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现代化高新技术专业工种;办学层次由原先的高级工暨大专水平提高到现在的技师暨本科水平;办学规模由最初的1个班级39人发展到现在的68个班级3260人,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65.3%。先后与我院合作办学的高校有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办学质量也得到合作高校的认可。
优化教育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确立中技暨高中、高技暨大专两段式教育方向技工学校开展高技高职教育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在生源培育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高级工暨大专班招收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办学初期,招收的生源平均分数在420分左右,最低的学生分数只有350分。尤其是在2000年,技校招生陷入低谷,招收的学生入学平均分数仅为400分,居历史最低水平(近年来,生源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分数达到了460分)。面对这样素质的学生,学校经过反复论证,明确了高级技工暨大专班的培养目标是高技高职技术人才,其教育模式既不同于一般的高级工培训,又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模式,要突出技能训练的特色。在实施高技高职教育之前,必须完成中技暨高中阶段的教育,然后再进入高技暨大专阶段的教育。为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应分两个阶段进行教育训练。第一阶段的中技暨高中教学,要使学生具备高中文化相关知识与职业素质两个基础,即在文化基础上达到成人高考合格水平,在职业技能方面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与中级工技能,为实施高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的高技暨大专教学,要使学生具备高等专科文化知识,另外在职业技能方面应具备高等专业理论知识与高级职业技能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
分层教学,实现文化、专业、技能衔接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我院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了中技暨高中、高技暨大专两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育包含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计划上还体现了中技文化知识与高职文化知识的衔接,中技专业课程知识与高职专业课程知识的衔接,中技技能训练课程与高职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级工与大专的教学目标。无论是中技暨高中教育阶段还是高技暨大专教育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均包含了文化与专业两个方面的教育。由于学制、学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实现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精简,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国家高职高专教学计划选定文化、专业技术课程和技能实训模块,删减技工和高职相重复的课程。另一方面要做好两个层次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注意将各课程相互独立又各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按程度深浅分成若干层次,然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单元,实现同类课程不同层次的衔接或不同课程相同层次的衔接。在组织高技暨大专教学内容时,要本着精选、更新、充实、实用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内容,力争在有效时间内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要深化专业知识,开设课程设计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使知识融会贯通,具有深度,从而实现同类专业课程不同层次的衔接。接着在后续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又如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了《脉冲数字电路》课程,并进行了课程设计,已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电路课题操作训练时,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工艺实现上,使学生从设计电路、电子CAD制图、电路印刷版刻画制版到电路焊接、电路调试直至成功,既实现知识与技能一体化,也实现了高级工和大专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转贴于
贴近岗位需求选题,实施毕业设计,突破既定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做好常规教学组织工作的同时,应努力提升教学层次,提高教学实用目标,在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紧缺技能人才、打造企业最实用、最抢手的毕业生上下工夫。毕业设计课题的设计应贴近生产实践需求,利用学生在大专第三年结合岗位实习已完成了大专毕业设计的优势,以毕业设计为契机,鼓励学生结合岗位实习内容,以岗位生产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一方面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总结、检验学生大专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我院在2005学年的0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应用技术专业班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根据高级工与大专的专业教学内容,拟定了22个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分别为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PLC与现代电气控制、机械工程设计、单片机扩展、电子电路CAD、数字电子技术的典型应用等,有96名学生分别选择了45个课题,其中30名学生选择了岗位实习课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开展高技与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在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学院也在探索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以适应教学需求。
一方面,学院借助高等学校师资的传、帮、带培养教师,先后安排十多名教师到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进修相关课程,改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学水平,使教师能逐步承担起大专教学任务与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进修,几年来,学院共有十多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进修,提高了学历与专业层次。学院还鼓励教师参加技师以上的高级工培训,仅2005年就有30名教师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证书,为高技暨大专教学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学院还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经常在教师中开展说课、赛课以及专业工种操作技能考核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与技能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中学到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知识,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得到了整体改善。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商务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商务电子化的核心,即财务活动电子商务化,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加快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推动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中、高层会计人员的中坚力量,在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的教学体验,从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几点设想。
一、应用型本科层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是会计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既拥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对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结合应用型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特点,我们应将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坚实的会计理论及实践业务知识为依托,以熟练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对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财会字1995第18号)中第三条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通过学习,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达到国家中级培训的标准要求;使少数学生能够进行财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达到国家高级培训的标准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会计业务知识相关课程,另一部分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应用相关课程。这两部分课程开设采用同步交叉,循序渐进方式实施。会计业务知识相关课程主要讲授财务核算及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为以后电算化应用于会计教学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主要课程包括:初级、中级与高级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应用相关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及会计电算化基础、财务常用数据库工具、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为电算化实际应用操作进行直观的专业阐释,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基础、商品化财务软件应用等。
(二)教学内容
1.初级、中级与高级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开设内容及时间同一般本科层次会计专业教学安排完全一致;
2.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般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及常用字处理与文字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等。要求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硬件的简单组装配置能力;文字、表格、图形的处理和制作能力;应用Internet进行信息检索、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治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掌握最基本的入门知识,逐步培养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与爱好;
3.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作为专业基础课,通过与会计的紧密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门重要的电子数据处理工具,借助于电子报表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可以使学生们初步意识到电子表在辅助处理会计数据中的作用,这是因为:①电子表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是一种面向用户级的专门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并提供了大量用于会计领域的财务、统计函数,对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②电子报表软件的应用非常普及,尤其是在尚未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事业单位,电子报表软件已成为最重要的辅助管理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会计的各个领域,深受广大财会人员的好评;③在数据处理性较强的会计课程中,如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利用电子表处理各种分析决策模型更加直观实用。针对当前财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需求,一般应讲解Excel的数据处理、Excel财务函数的应用、数据透视表、变量求解、规划求解、高级图表应用、窗体制作等方面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二次开发应用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该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开设,鉴于其适用的广泛性,课时量一般较多。
4.会计电算化基础作为专业课,属专业理论课的范畴,主要是向学生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结构、软件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概要、电算化组织机构设置及内控制度、现行会计电算化法规等内容。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该课程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宜做太多的要求,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因此,课时安排一般很少。
5.商品化财务软件应用作为专业核心课,通过对几种常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实务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战特点,获得对EDP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理论。通常采用的软件有用友、金蝶、科发等,企业版、行政事业版兼顾,一般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授课重点,其他子系统,如:进销存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作为选学内容,由学生自主掌握。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实践性模拟教学。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尤为如此。根据多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建立手工和电算化两类模拟实验室,严格把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搞好实践性模拟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在会计业务对应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手工模拟实验室,分别在一、二、三、四年级用手工方式完成初、中、高级会计模拟业务核算,综合会计模拟业务核算。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算化手段,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对相应模拟内容进行处理。通过两种手段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熟悉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并把二者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达到增强对电子数据处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不同会计软件的操作和比较,既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又了解了每种软件的的优缺点,这对未来工作中会计软件的选择、开发以及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借助CAI及MCAI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近年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CAI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软件或电子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用于课堂教学,是最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MCAI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CAI的完美结合。如何将案例教学与CAI、MCAI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无疑是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职业判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并解释相关信息,得出合理结论的理想途径。通过选取诸如成本核算、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中决策模型分析等典型案例,辅助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现场考核、网络沟通等形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解放教师烦琐劳动的双赢目的。具体做法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步,由任课教师针对日常教学中,“黑板+粉笔”这一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认真归类、整理成典型案例并制作成电子课件;第二步,在多媒体网络实验室中进行课堂授课。授课时,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媒体案例内容并提出思考问题,其次由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例情景,感受真实事件,并展开讨论,提出个人的解决措施,并在个人终端平台上实施验证,最后由教师对所有可行方案归类评析,最终形成最优方案。这种案例分析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增进和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知识运用、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3.网络交互式双向教学。借助校园网络技术,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查询有关会计新知,下载浏览最新会计软件,及时更新自己的相关知识;预留网上作业及思考题,师生上网学习或讨论、辅导答疑。它一方面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自觉进行自我加压,主动快速更新相关知识,促进教学概念与形式的更新,进而引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良性互动式教学局面。
4.毕业实习应用教学。毕业实习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道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检验日常教学效果方面,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应正确区分毕业实习同就业、撰写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在短期的实习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实习档案,全面反映实习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使学校学习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蔡传勋.会计电算化[M].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整合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应用,认识到其与其它学科交融一体,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需要,社会就业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术技能,有基于此,笔者力图改观过去单一的,单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艺术整合的方式和内容。
二、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于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颀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最后者为基本技术也为整合学习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专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初中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颀赏包括传统音乐能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如国产软件作曲大师V6.0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音乐电脑化。可实例介绍作曲大师V6.0歌谱制作过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级(包括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上半学年),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因而说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
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的知识,可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课程里面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提升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的效率。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促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能将两者整合好,具备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吸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整合。
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们各种基本操作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话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