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篇1

关键词:群众工作;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策略

引言

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群众精神文化建设对于群众思想层次的提升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促进群众的能力素养不断提升的基础。但是当前的群众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以促进群众的深入发展,提高群众的精神层次。

一、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文化制度在不断完善,为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随着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不断开展,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创新意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对群众精神文化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当前群众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时代性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群众的思想层次、职业道德等,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当前互联网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变得更加强烈,群众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群众精神文化工作就是为了对群众的精神世界进行丰富,对群众的三观进行纠正。但是当前的文化工作缺乏时代性,因此使得精神文化建设工作比较注重形式,轻视内容,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沉浸在传统的群众精神文化工作思想中,对于新时代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对群众精神文化的工作很不利。

(二)对精神文化建设宣传重视不够

群众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为了要引导群众加强对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通过各种手段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但是当前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着宣传不到位、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很多群众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上,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开展不够顺利。在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其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因此使得很多群众对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不能积极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因此导致群众精神文化建设受到阻碍。

(三)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经费不足

群众精神文化建设需要借助各种活动、各种文化场所,在群众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其资金的充裕程度关系到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水平。以目前形势而言,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经费来源还有些单一,基本只靠政府的投资。由于经费不足,群众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活动都无法开展,而且有很多基础设置还会进行收费,使得很多群众对各种文化活动更没有兴趣。

二、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强调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群众精神文化工作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目标是为了促进群众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结合时代特征,结合时展的趋势,对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强调。要加强群众精神文化工作,必须要从上至下形成一股合力,因此为了要提高社会的思想层次,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当地的政府部门组织,因此相关部门的领导人必须要加强对群众精神文化工作的重视,规范日常管理,重视群众的思想动态。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灌输,对传统的保守的管理观念进行转变,促进群众精神文化快速发展。要加强对群众精神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比如相关的文化部门要加强宣传,对群众精神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讲解,使得更多群众能够意识到文化工作对于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意识到文化工作的必要性,从而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融入到各种文化工作中。

(二)结合时代精神,加强各种群众精神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开放

群众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各种文化设施,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都应该要加强建设,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提供必要的场所。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可能,对此必须要结合各种活动,加强对各种设施和场地的开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活动场所。比如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图书馆的环境的改造,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图书馆藏书以及电子图书资源的充实,从而使得群众能够从图书馆中获得更多有趣的资源,能够对自己的文化生活进行丰富。再比如要加强科技馆的建设,并且在科技馆中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或者展览,让群众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新技术或者新产品,从而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投入

针对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比较缺乏的问题,解决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要加强对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得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首先,由于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国家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全民的精神素质的提升,从财政角度来讲,可以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补助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是重要手段。比如在加强各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时候,就需要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修建和管理。其次,可以加强对各种社会资金的筹集,政府财政拨款毕竟是有限的,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资金注入到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比如,一些企业或者私人的捐助,都是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资金来源。群众文化建设也应抓住国家进行鼓励支持的机遇,进行多方融资,再将所获得的资金用于群众文化事业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比如开始倡导全民阅读。在群众精神文化工作的建设过程中,使得群众精神文化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群众精神文化工作的重视,提高精神文化层次。

参考文献:

[1]俞飞.开展群众文化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2015(06)

[2]李春娟.浅析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完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

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代语境中,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程。在这一伟大历程中,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性问题,而是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对此,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做出了富有远见的理论阐释和战略部署。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站在这一理论认识高度上,报告明确提出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思想,要求将这一点“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报告则将这一点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环节和基本内容。

文化是人类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作为人类文明演进的精神形态,文化和人类文明之物质形态的经济以及人类文明之政治形态的政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一方面反映着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发展,一方面也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推动或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化,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正因为充分把握到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日益彰显的重要性,所以,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便成为十六大所强调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和指标。

强调文化建设,必然要突出文化的民族特性,因为文化总是特定民族的文化,总具有民族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这种文化上的民族特性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积淀而成的、为本民族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承袭的民族思维定势、道德观念、审美意识、价值准则、性格禀赋、心理倾向以及民族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等等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正是包括审美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赋予了文化以灵魂和生命,成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作为一种文化的核心力量,民族精神就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深刻表述。这一民族精神引领着中华民族越过重重险阻,渡过道道难关,创造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六大报告对待民族精神立场是既主张“弘扬”又强调“培育”。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立场和观念。其所弘扬者,是在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不断演进而成的传统民族精神;其所培育者,则是现代生长着、发展着的民族精神,主要是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并结合中国现、当代实践而形成的民族精神。它突出表现为一种对客观性、真理性的向往,一种唯“真”是求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当然,这种求真的科学精神在当代还有待全面培育,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但它毕竟已经历史地融进现代民族精神之中,构成整个民族精神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内涵因素。也就是说,这一强调科学理性的现代民族精神同重视伦理的传统民族精神并不绝然矛盾,而是可以并且已经趋于兼容并蓄、相融互动的。可以说,民族精神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必将并且已经初步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总体结构特征和主要演变趋向。

中华审美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十六大报告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也是我们理解、阐释中华审美精神的纲领和指南。事实上,经过上世纪近百年西方美学观念和思潮的全面冲击和深刻影响之后,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每一位美学、文艺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大报告中关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以一种既弘扬又培育的科学立场和态度来理解、阐释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精神。第一,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发展的概念。它既有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审美和艺术实践中积淀而成的优秀审美传统,也有近现代以来的在西方美学话语影响和塑造下逐渐生长起来的多元审美新潮,还有直接来源于我们当代审美、艺术实践的新生审美形态。这几个方面,就其核心和主流而言,都可以说构成了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二,在对待民族审美精神的立场和态度上,我们首先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审美精神,特别是它在人与自然、个人和社会、情感和伦理、外物与内心之间讲究“执两用中”、和谐如一的“中和美”精神,在审美和艺术的功能作用上强调“道不远人”,将审美观、艺术观和生存观、生命观统一起来,将审美胜境和生活乐境融合起来的“人生美”精神等等,都具有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合理因素;其次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审美观念中一切积极的成果,特别是西方美学比较偏重的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想传统,以及主认知、倡写实、讲个性、重真美的艺术趣尚等,都是传统审美精神相对薄弱,因而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的内容。再次要以开放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和理性的方式,正确对待当代审美实践中出现的新生审美形态,特别是对目前比较盛行的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审美形态,我们不可简单地排斥和否定,而应在科学分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培育其中积极的、带有现代性趋势性特征的审美精神,而批判、剔除其中不健康的、消极落后的,使之成为新世纪民族审美精神发展中新鲜的、活跃的文化力量,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繁荣。第三,中华审美精神在世界上独具特色,自成系统,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鲜明体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它的核心精神,对解决当代人类生存、人类文化所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也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意义,它在现代世界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它应成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可以相信,作为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审美精神在新世纪、新时代的复兴,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一、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主要特征

以“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内涵丰富,具有如下特征:

(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其产生和发展经过河北人民千百年的积淀与传承,具有厚重的历史性特性。

几千年来.河北是中华民族民族融合最激烈频繁的地方,河北人民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爱国爱家等精神不断得以传承与积累,显示出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厚重的历史性特征。人文精神的时代性其实就是其历史性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演绎。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它来源于历史的积淀,却丰富于崭新的时代精神。时代性是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又一大特征。

第一、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和谐社会的灵魂。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贯穿着是非、善恶、美丑的人生价值判断标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河北省委提出要建设成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这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的要求。那么,靠什么精神激发我们完成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的回答是: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这应该成为我们河北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二、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

当今时代主流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向越来越明晰化了,那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反观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中内舍的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等观念诉求,无不体现着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本质。

第三、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和谐河北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正是在坚持这一基本思想基础上,根据当今时代的需要提出来的。针对当前社会某些领域存在的虚荣狭隘、缺乏诚信、自私自利、因循守旧的现状,我们提出在全省弘扬“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的精神。它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特征,处处渗透着时代的气息,并与时代紧密结合。

时代是铸造人文精神的大熔炉,也是孕育人文精神的沃土。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河北人文精神必须充分地认识到人文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为加快我省和谐文化建设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思想性是统领,实践性是基础。只有把先进的文化思想付诸实践,化为惠及人民群众的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才能真正体现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因此,只有从理论目标转化为实践任务,落实到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贯彻融会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同时,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源头活水”是干百万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必须源源不断地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加以深化和丰富。

(三)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体现在河北人的思想、行为、作风等方面,具有整体性特征:而具体到每个人又是整个肌体的细胞和行为主体,因而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也表现出个体性特征。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从整体上影响着行为个体,对行为个体提出了普遍性要求与引导: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又从个体方面反映着整体性,是整体性的基础和重要载体。弘扬和培育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必须正确处理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既要从整体上弘扬和培育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又要根据整体性的要求,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组织以及个人的个体素质、能力和水平;既要适应全省的普遍性要求,又要体现个体的特殊性要求,以增强和提高弘扬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培育途径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提出,为河北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确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然而,“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这样一些精神品质尚未全部成为河北人的品质,并不都是现实的存在,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前还存在与之相对的尖刻狭隘、偏执极端、形式主义、尤其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这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针对当前的现状,培育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必须做到:

(一)扬长避短,推陈出新,打造河北人文精神的新亮点

首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必须继续深入挖掘河北传统文化。河北人既是河北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河北文化的受动者,在创造自己的文化并受益于自己文化的同时,又时时处处受着自己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这就需要严肃而审慎地研究河北文化的二重性,揭示河北经济社会兴衰成败的深层文化内涵,弘扬积极健康的文化精神,以扬弃的态度对待河北文化。比如培育“重信尚义”精神,既要大力发扬其讲诚信、尚道义的长处,又要注意诚信立德与维权用法相结合,引导理性行事,抵制小宗派小集团的形成,树立文明民主理性的人文精神。

其次,培育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还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吸收中外人文精神中的研究成果,善于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勇于开拓创新。

总之,培育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要一如既往地秉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的原则,以开放的视角和胸襟,迎接新的人文精神的生成。

(二)雅俗共赏,服务大众,探索培育河北人文精神的新形式

在培育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过程中,时刻牢记我们所搞的各项活动的受众是人民大众,不全是阳春白雪,也不全是下里巴人,要建设真正适合不同层次的大众的文化,在实践中寻找到文化品位和形式大众化之间的平衡点,把专业讲座与文化普及有机结合在一起,寓高雅于通俗,力求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关注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法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努力做到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健康文明,融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在坚守文化品位中服务大众,在确保活动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欣赏的同时,着重在形式上的趣味性、互动性上下功夫。廊坊等城市开办的“市民文化大讲堂”在培育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方面很值得借鉴。

(三)文化共享,落到实处,夯实河北人文精神的群众基础

总书记6.25中央党校讲话中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文化发展亦是如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将培育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落到实处。深圳开办的“市民文化大讲堂”组织工作保障有力、内容选题贴近公众需求、讲座过程注重互动交流、创新机制确保有条不紊、活动宣传坚持立体多元,从讲座题目到讲座时间,都通过公告、网上征集、街头发送问卷、电话征询、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增强市民对活动的全面了解。通过这些工作,使“市民文化大讲堂”真正成为市民需求、市民参与、市民享用的文化殿堂。这是一条立足实际办文化、服务大众讲文化、推动发展兴文化的新路子。

  •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成语故事(4篇)
  • 下一篇:销售年终总结(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