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1.1护生因素(1)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2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3社会因素(1)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对策2.1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2].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3].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5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6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篇2

上好课必须以雄厚的知识作为后盾,所以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广泛阅读和积累与本教材相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和合理的调整。比如讲到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时联系目前已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进行育儿理念和知识的渗透,从而使护生感到有新意,而不是单纯的书本上使护生感到乏味的抽象概念。

2.课堂反思

2.1教学模式的反思

反思是否实施以护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的课堂内容进行是否生动活泼,充分吸引护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视护生的反应,努力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2.2教学方法的反思

2.2.1讲授教学法

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引用俗语、顺口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小儿的运动发育的内容非常烦琐,引用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顺口溜来概括小儿大运动的发育,简单明了,便于护生记忆,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2.2.2启发式教学法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3],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护生在学习儿科护理前已经完成基础医学和桥梁医学的学习,教师须以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纵向知识的联系,引导护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时,先布置护生课前复习生理学和生化学中的维生素D和钙的来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生理作用,通过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引导护生推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由此引出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使护生犹如蚕丝剥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易于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2.2.3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护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4],所以要有选择的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学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时,复习基础知识时可以利用板书由同学们画出人的血液循环途径,再使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引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畸形,使静态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难懂的内容易于理解,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2.2.4角色扮演法

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不同的角色扮演让护生亲身体验来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肺炎患儿的护理时,由护生分别扮演患儿、患儿家属、护士,设置场景,护生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评估、护理操作(指导有效的咳嗽、胸部叩击、雾化吸入、引流)、健康指导等进行表演,其他护生当观众,对角色扮演的效果给予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对不足之处给予矫正,表现好的予以表扬和肯定。

2.2.5PBL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5]。在PBL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对病例的设计进行反思,如何利用病例让护生在讨论中发现自身知识不足,提出问题;如何提出假设引导护生合理推理,训练护生形成良好的分析和推理习惯。例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选择典型病例提出问题,通过上网、查阅课本、医学书籍等相关资料,分小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讨论,护生先进行概括总结,再由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来解决。

2.3课堂气氛的反思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优点、长处、进步等方面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赏识教育意识,应该鼓励护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护生对问题质疑,让其在自主探索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对护生的鼓励可使护生树立信心,积极愉快的心情能激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护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反思

3.1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如何成功运用了某种教学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何完美的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把这些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指导今后的教学。

3.2反思教学的失误之处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对于每堂课的教学失误应正视它、总结它,引以为戒,失败的教训可以转化为成功的经验。反思教学失误,大到知识性错误,小到语言表达的精准。

3.3反思护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住院部拥有50张固定床位,19名护士;新生儿住院部拥有床位80张,28名护士;儿科门急诊有20名护士。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19~40岁,平均(26.5±1.5)岁;工作时间为1~20年;其中3名护士长,64名护士;学历情况:5名中专,34名专科,28名本科;职称情况:22名护士,31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

1.2方法

为了提高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以及儿科急诊等3个科室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本院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二线值班,且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人员选择及其排班:经由选拔或层级推荐,选取满足相应条件的15名护士作为二线值班人员,其条件为均在儿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儿科门急诊3个科室工作过3~5年的主管护师或护师,具备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慎独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能解决儿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在管理、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个科室的护士长将具备条件的二线值班人员上报护理部,15名二线值班人员由护理部直接管理。满足条件的15名护士实行24h值班制,每人值班1d,其工作内容是对儿科3个科室护理单元薄弱时间段的业务技术难题进行处理,参与急诊、急救,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且对薄弱时间段中的各项行政事务进行协调处理等。二线排班表应提前1个星期安排好,科室排班不可影响二线值班。②强化二线值班人员的培训:护理部针对儿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科护理二线值班人员制订培训计划,依据不同级别,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层级培训。主管护师以下的二线值班人员,一般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对其进行现场培训、业务学习等,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技术操作培训通过授课、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科常见的急救技术和护理,包括心脑肺复苏、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技术及护理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预见性地进行专科新技术与新业务知识培训,普及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的护理沟通技能等。培训活动1~2次/月,每年≥12次。培训通常安排在业余时间,主要由各个科室的临床带教组组长、聘请的专业教师或者护士长等进行培训。③考核方式:构建考核制度,即依据医院的相关管理原则,由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对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制度加以编定,要求二线值班人员应全天在岗,夜间不定时到儿科门急诊、儿科住院部和新生儿科进行查房,值班护士应对危重患儿进行床边指导;保证值班电话通畅,要做到专人专用,且在接到电话后5min抵达接诊科室;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如参加急诊与急救、业务指导以及培训下级护士等;做好交班工作,对值班时间所处理的问题和督导处理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次日早晨做好书面与口头交接工作,不可用电话进行交接,未经允许不可私下换班;如遇重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联系科护士长;同时实施二级考核,科护士长负责护理二线值班人员的考核,依据考核标准,科护士长督导考核评分占30%,培训考查试卷占30%,而护士测评考核占40%。④值班待遇:为二线值班人员提供单独的联系电话与值班室,且对其发放相应的值班费;同时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值班人员0.5~1.0d的休息时间;将二线值班经历作为护理人员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1.3观察

指标对规范化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2012年4月)和实施后(2012年5月~2014年4月)的护士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得分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130例患者,对其基础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实施后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

基础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 上一篇:学生会工作总结五(整理4篇)
  • 下一篇:教师节活动策划方案(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