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解剖上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生理上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1.2呼吸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论社区老年护理的模式,胸廓变形,变硬,顺应性降低;呼吸频率及深度受限;呼吸道粘膜和肌纤维萎缩;呼吸道管腔扩大,无效腔增加;肺组织萎缩,毛细血管减少,肺泡变薄,弹性减退,肺泡扩张,易形成老年性肺气肿。
1.3循环系统的变化:人到老年,即使在健康状况下,心脏组织也产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如心肌纤维减少,脂肪组织增加。这些都使得心肌J顷应性和收缩效率降低,功能明显减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血管系统的普遍改变是血管弹性纤维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变硬和管腔变窄,导致器官血流量减少。故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增高,心肌缺血。
1.4神经系统的改变:脑细胞逐渐萎缩,大脑体缩小,脑重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宽,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脊液增多,脑血管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内营养物质的合量和代谢水平降低,氧供应不足,出现记忆力减退,视力和听力减弱,反应迟钝及运动不准确等功能衰退的表现。
1.5空腔脏器的老化:胃肠平滑肌萎缩,弹力减退,韧带松驰,容易发生胃下垂,食道憩室等。胃肠粘膜萎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蠕动减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由于平滑肌纤维萎缩,器官或管腔变小,如膀胱变小,老年人夜尿量增加。
1.6实质脏器的老化:肝、肾、胰、牌等均因萎缩,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机能减退。由于肾循环血管硬化狭窄,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使肾清除率下降。同时肾小管退变,使分泌和重吸收功能减退,对电解质的排泄减少,调节水盐平衡功能降低。肝脏缩小,血流量减少,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常引起脂肪吸收延迟。
1.7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性腺表现十分明显,到了老年男性睾丸功能减退,生殖能力随之减弱并最终丧失。女性性激素分泌减少,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易引起骨组织代谢私血管等方面的改变。如骨质疏松,易骨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引发冠心病等。在老年,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数量比例失调和活动改变,使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减弱,自身稳定功能紊乱和免疫监视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也较高。
2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不足,抗病能力减退,适应力下降,心理状态也随着老年人特有的变化而出现异常。
2.1惶恐遗弃感: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职务,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感到空虚和被遗弃。
子孙不孝,家庭不和睦,生病后住院担心花钱多,怕疼痛,怕失去生活能力,尤其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显着的疾病,更易使他们产生I皇恐感。
2.2孤独寂寞感:孤独寂寞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往往着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离开家的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孤独寂寞。如有的病人住大病室时和别人交流一多,情绪开始稳定,一般状态较好。
2.3焦虑抑郁感:老年人爱操心,他们既关心儿孙的进步成长,对有些年青人的生活习惯又看不惯,管不了,只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不中用了,因而焦虑不安。当有病时,这种心理更为明显,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往往因一些小事发脾气,性格孤僻、固执,不易与人合作,不能自制。特别是生病后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白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2.4多疑、哕嗦,自卑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别人说话时,总怀疑是议论自己。子女们因工作忙,不能及时看望,问寒问暖,使老人就以为儿女冷落他们,常因一些小事生气,流泪。甚至悲愤而轻生。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遇事好唠叨,使年青人讨厌他们,更加重了老年人的悲观情绪。
3社区老年护理的模式
社区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
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社区老年护理重在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社区老年护理的优点
4.1有针对性提供护理服务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机要出发,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变被动为主动。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临终关怀是护理老年人安详、尊严、无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护理人员不可避免面临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4.2老年人对方便,廉价,优质社区护理的需求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患病几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慢性病患者、心理疾病,先天性疾病患者等重点关护患者,他们除了接受医院的治疗外,还需要社区护理的安慰和帮助服务。因此老年人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社区护士在给予这类患者必须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配合治疗,减少疾病恢复时间和经费外,可以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老人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4.3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4.3.1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l。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这种现象对于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人尤其明显,无心理准备退休的老人表现较重。据报告,因离退休引起情绪失落感的占75.针对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定期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急、慢性疾病的发生。
4.3.2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
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使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针对社会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的特点,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4.3.3脑衰弱综合征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易入睡、睡眠不安稳等。有些老年人及其亲属认为脑衰弱是人类衰老的自然规律,不予重视;而另一些病人则过度紧张,产生焦虑、疑病症。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应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但不可要过度,以免产生焦虑疑病症,四处求医,补药不离身。
[关键词]临床带教;问题;护生;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3(a)-0124-01
作为带教老师,如何带好实习同学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主动吃苦的精神欠缺,心理承受力差、应变能力及专业技能不扎实等。如何才能让护生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适应工作,成为一名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好的合格护士,这与临床各科指导老师带教关系密切。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老师在带教护士实习生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
护生的素质与老师息息相关,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带教老师在工作中应关心患者,一切都以患者的利益出发,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不能随意简化操作步骤,使护生书本“学一套”,工作“做一套”[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护生遵守纪律,克服作风散漫。在工作之余应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不断的完善行为举止,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
2注重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高
因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胜任自己的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实施带教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业务,才能适应带教需要,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护生,使她们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谓给护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2]。另外,作为一名带教老师,一定要遵守操作规程,从“三查七对”到“无菌技术”等每一个细节,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忽视了正规操作,从而误导护生,久而久之造成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要培养护生的慎独精神。
3因材施教,注意用理论指导临床工作
带教老师根据临床教学目标,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启发护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应规范的进行护理操作,同时讲解操作的流程和注意的要点,空闲时让护生复述整个操作过程,进行模仿练习,老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且提问与操作相关的内容。比如练习鼻导管吸氧操作时,老师应讲述此操作的关键是:上氧时,先调氧流量,再插鼻导管;停氧时,先取鼻导管,再关氧气开关。同时应问一问:“吸氧的浓度,氧气管插入的长度?”,使护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带教的时候,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会她们与患者沟通的技巧[3],帮助护生挑选出她们能接受易操作的护理对象,加以指导,真正做到离手不离眼,放手不放心的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
4指导学习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护生刚接触临床,无菌观念淡漠,在操作时不小心触及无菌物品、跨越无菌区现象非常多见,带教老师应将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技术重点提出来,在操作中边运用边讲解,让护生清楚认识无菌技术的重要性,规范日后的工作。临床带教时,在接触每种疾病后,带教老师应讲解疾病的观察要点,督促护生翻看教科书,将学过的知识串连起来,特别是一些征兆性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生的病情观察能力。带教老师应注重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指导护生怎样向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与患者交流;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学会尊重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4]。
5重视护生的心理,做好带教工作
护生们因其年龄差别和入校前生活环境的不同,养成了各自的性格和习惯,因此带教老师要根据她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施教,帮助护生消除不良情绪,指导护生尽快适应新的临床环境。当护生在初期为患者做操作或处置时,大多存在紧张心理,这主要是因为操作项目不够熟练,害怕操作失败会失去患者对自己的信任,也担心在老师心目中会留下“笨手笨脚”的印象。针对这种现象,应该采取如下方式:(1)先看后做,让护生先看护理操作常规和老师的操作示范,然后再操作。(2)讲究方法,做好沟通,为护生选定合适的操作对象,在患者面前多给护生以鼓励和表扬,不要在患者面前批评护生,同时在纠正护生护理操作时,一定要顾及到护生与患者双方的反应,避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带教老师应善于发现护生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6注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带教老师在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严谨、认真、求实,以自己的行为影响护生,做护生的楷模;同时要求护生重视“慎独”修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患者的健康利益,不做有损于患者健康的事情[5]。
临床带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美琴.加强带教教师的素质培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吉林医学,2004,25(1):45-46.
[2]武慧.浅谈新时期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素质要求[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9.
[3]王红利.评教评学法在护生临床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中原医刊,2005,32(13):58-59.
[4]何宇芬,谭斌.临床带教护士如何适应护理教育的发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3167-3768.
关键词:护士护理失误对策
护理失误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给患者带来各种身心损害的失误。护理人员的工作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如发生工作失误,有可能因此引起医疗纠纷,不仅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损害,还会给医院甚至是国家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尽量避免发生护理失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的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所发生的48例护理失误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护理失误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1临床资料
1.1护理失误类型
48例护理失误中,药物发放错误20例,占41.7%,医嘱转录错误10例,占20.8%,输液床号混淆8例,占16.7%,采血错误5例,占10.4%,其他液体外渗、皮肤破损、用上曾过敏药物、访视单手术名称写错、B超申请单发错各l例,各占2.08%。
1.2发生护理失误者职称构成
在48例护理失误中,共涉及护理人员60人,其中主管护师10人,占20.8%,护师5人10.4%,护士30人,占62.5%,试用期护士3人,占6.3%。
2失误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抱着临时过渡想找更好工作的心理,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工作不够主动,责任心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能够严格按照护理工作制度和诊疗技术规范来执行,只是应付了事,极易发生护理失误现象。在48例护理事物发生者中,有护士职称的占62.5%;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医嘱进行核对导致发药错误的占41.7%;新进护士因业务不熟导致电脑医嘱录入错误,药物多用或少用等失误占20.8%;还有个别护理人员缺少法律意识,而带教老师没有严格把关,有l例试用期护士在没有经过带教老师核对的情况下,擅目更换液体,却因弄错床号而引发纠纷。
2.2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差
部分护理人员因工作时间较短,专业知识缺乏,再加上经验不够,技术操作不熟练,也有发生在部分不愿意学习新知识的老护士身上。例如:对患儿静脉留置针后观察不够仔细、及时,输液时液体外渗导致手背肿胀,却又未及时发现而引起投诉。还有些护理人员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够透彻,特别是出现新药物时不熟悉名称,导致将药物混淆而用药错误。
2.3高年资护理人员过度自信
在48例护理失误中主管护师占20.8%,而她们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过于自信,仅凭印象和经验,导致发生将医嘱处理错误或是遗忘医嘱等失误;另一个发生失误的原因是对实习护士带教不严,没有做到放手不放眼,导致实习护士在单独操作时因技术不熟发生护理失误。
2.4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