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范文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救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11-02

小儿惊厥为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以热性惊厥为多见。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发生过1次高热惊厥,发病年龄0.5~4岁多见,5岁以后少见[1]。此病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且神志不清。可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刺激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若不及时就医采取措施,可使脑细胞损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我院急诊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经采取相应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均完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58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8个月~3岁47例,占全部病例的81.03%,3~9岁11例。体温38~39℃6例,体温39~40℃49例,体温在40℃以上的有3例。

2急救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发生惊厥,立即将患儿头侧平卧位,去掉枕头,解开衣领,将小儿头部偏向一侧,及时去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抽搐时发生窒息。由于惊厥时可能咬破唇舌,因此需在小儿上、下齿之间垫入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如果没有裹有纱布的竹板,可用小木片垫在上、下齿之间,以防舌被咬伤。安装床栏防止患儿坠落,在栏杆处放置棉被,以防碰到栏杆,注意将床上的一切硬物移开,以免造成损伤。若呼吸道有分泌物,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用吸痰器及时吸出咽、喉分泌物,并注意做好口腔护理[2]。

2.2吸入氧气

氧气可以改善脑组织缺氧,增加血氧饱和度,避免发生脑水肿。若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本组病例中无窒息患儿,多采用鼻导管吸氧0.5~1.0L/min或面罩吸氧2~3L/mi年。

2.3控制惊厥发作

高热惊厥急救的关键是准确、及时让患儿停止抽搐。(1)针灸止惊厥,其中人中最有效、常用,本组中25例患儿通过此方法控制惊厥的发作[3]。(2)应用抗惊厥药物,但应避免短时间内反复使用多种药物,以免引起患儿呼吸抑制。安定类药物对各类惊厥都有效,作用快,比较安全,最适用于急救,其中首选地西泮,本组中21例患儿在5min内控制住惊厥[4]。(3)5%水合氯醛25mg/kg,保留灌肠,极量1g,12例患儿在3~6min制住惊厥。

2.4治疗高热

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可进一步加重抽搐,从而引起脑水肿,因此控制体温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必须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预防惊厥:(1)物理降温: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从而防止脑水肿。30%~50%酒精擦浴,禁止擦胸前区、腹部和后颈,因为这些部位对冷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夏季过热,有条件的话可置于有空调的病房。(2)药物降温:常用来比林、安痛定等来降温,但高热患儿不能依赖于单一药物而有效降温,常配合使用物理降温。通过对58例患儿的临床护理,笔者认为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好,速度快,相对安全,可以长时间多次重复使用。同时,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以防虚脱发生。降温后30min测体温1次并及时记录。

2.5心理护理

高热惊厥发生时,医护人员应当严谨、有序、有效地抢救患儿,及时控制惊厥、降低体温,改善患儿预后。要关心、体贴患儿,处置操作熟练、准确。及时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和心理障碍,取得其信任。

2.6生命体征的监护

医务人员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患儿惊厥发作时,要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和间隔时间、发作类型、程度和部位,是否有伴随症状。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面色、意识的变化以及对光反射、瞳孔的变化等重要的生命特征,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做好紧急抢救准备。根据病情测体温4~6次/d,观察体温变化。如有高热及时做好物理降温和药物将温,如体温正常,应注意保暖[5]。

2.7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而影响智力,个别患儿发展为癫痫。通过健康教育使家属对小儿惊厥病有一定认识,积极预防患儿感冒、增加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出现发热情况应当密切观察,测体温,当温度过高时给予有效降温,家中常备退热药,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若患儿在家中发生惊厥要学会正确的对症处理方法,送治途中不要慌张,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6]。

3体会

小儿易发生惊厥主要是大脑皮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血脑屏障的功能较差以及水电解质代谢不稳定,惊厥发生时要分秒必争,以就地抢救为原则,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高热时体温控制在38℃以下,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和必要的抢救护理工作是确保患儿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本组5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惊厥患儿常有反复发作史,应嘱患儿家属注意防止小儿感冒,天气变化要添、减衣服,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发热时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

[2]杨雪丽.小儿惊厥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C):1943.

[3]聪敏.小儿惊厥〔J〕.医学综述,2006,12(8):747749.

[4]史源.短疗程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6(2):105106.

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范文篇2

1资料

高热惊厥患儿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2个月~9岁,其中6个月以内20例,6个月~3岁65例,3岁以上15例。首发高热惊厥80例,有Fc复发记录20例。首次发作体温38℃~39℃27例,体温39℃~40℃60例,40℃以上13例。上呼吸道感染55例,肺炎30例,急性胃肠炎15例。

2护理体会

2.1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些柔软的物品。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保证气道通畅,必要时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

2.2吸氧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吸氧可减轻缺氧与脑损害。

2.3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在已长牙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用力撬开,以避免损伤牙齿。床边放床档,防止坠床及碰伤。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对抽搐频繁者应特护,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光线宜暗,并保持安静。治疗护理工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准确[1]。

2.4保证足够营养给予患儿清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蛋、牛奶、麦片、藕粉等,鼓励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果汁、饮料。

2.5高热护理高热引起的惊厥,38.5℃左右应立即服用百服宁、美林等降温。中枢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为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额头冷敷或戴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有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裹薄毛巾,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30%~50%乙醇或35℃~40℃温开水擦浴。

2.6加强皮肤、口腔护理保持衣服干燥、清洁、柔软,防止皮肤擦伤。婴幼儿选择质地柔软的尿布并及时更换。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完奶或进食后适量的温开水以冲洗口腔。

2.7病情观察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或昏迷,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黄疸及皮疹。并观察血压,前囟是否膨隆、呼吸、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在紧急的情况下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惊。

2.8应用脱水剂的护理持续而频繁的惊厥,往往并发脑水肿,应严格遵医嘱在指定时间内使脱水剂,如20%甘露醇按0.25~0.5ml/kg使用,一般在30min内滴完,使用过程中严防渗漏。

2.9使用抗惊厥药的观察常用止惊药有:①安定地西泮:为病情危急的惊厥首选药,剂量为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半小时后可重复一次30min后可重复一次。其作用快,1~2min即起效,较安全。②苯巴比妥钠:安定控制惊厥后地西泮控制惊厥后,可继续用鲁米那肌内注射可继续用鲁米那肌内注射,剂量5~10mg/kg。本药抗惊厥维持时间较长。③10%水合氯醛:本品安全有效,剂量为0.5ml/kg,加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保留灌肠。

3健康指导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让家属思想上做好准备,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可性行和重复性,并备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止痉药等[2]。示范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压人中穴,防止舌咬伤等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指导家属用药时机,体温38℃左右按3~5mg/(kg•d)隔12h服1次,间歇短程用药,并及时就诊[3]。

4小结

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常致窒息而发生脑缺氧,在其急救处理程序中,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关键。为赢得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应熟练地配合医生急救,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械应完备、准确、迅速执行医嘱,分秒必争,积极做好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健康指导,同时使患儿家长能够全面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对预防高热惊厥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4306.

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范文

【关键词】高热惊厥;护理体会

惊厥是指刺激大脑皮层功能引发的紊乱.导致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致全身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1]。小儿高热惊厥是由小儿的神经中枢系统以外的感染导致机体高热时出现的惊厥。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的发病率的3%-5%,而且复发率极高,可达到30%-40%[2]。高热惊厥好发于6个月-6岁的小儿,常见的病因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紊乱或者出现呼吸暂停,出现皮肤青紫、双眼睑上翻且固定。全身症状表现为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常出现大小便失禁。高热惊厥科引起脑功能暂时性的障碍,持续发作或者复发作会对小儿智力造成影响,为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伤害。因此护理工作在高热惊厥患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将69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1年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了69例高热惊厥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30例,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4岁,所发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36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30例,急性痢疾的患儿3例。此组患儿高热体温在38.3-41.2℃之间。

1.2护理方法

1.2.1急救措施发现患儿出现惊厥时立即使患儿去枕平卧于病床,将头偏向一侧,将衣领裤袋解开,迅速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免发生误吸而引起窒息,患儿出现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急救时进行吸痰。对于口腔内有牙齿的患儿,防止发生舌咬伤,于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患儿惊厥时牙关紧闭切勿强行撬开.以免造成牙齿损伤[3]。

1.2.2氧疗给予患儿氧疗,可以选择合适患儿的用氧装置:如鼻导管、头罩或面罩进行氧疗,氧疗可以改善脑细胞耗氧,因高热惊厥时患儿对氧的需要量增加,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减轻脑细胞损伤及脑水肿发生。

1.2.3降温对于高热的患儿要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如患儿持续高热在38℃以上,可以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如将腋下或者颈部放置小冰袋,也可以给予30%乙醇进行皮肤擦洗,在高热39℃以上的患儿可以给予冰盐水灌肠,或者肛塞退热栓。对于持续不退热的患儿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如25%安乃近溶液鼻腔内滴服。

1.2.4循环功能的建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的药物治疗,如使用鲁米那肌注,水合氯醛灌肠等措施。根据患儿的原发病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高热大量失水需要从静脉进入药物进行治疗,补充患儿发病期间丢失的水分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注意为患儿进行补液应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控制滴速在10-15滴/min,有条件的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匀速滴入,以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衰。

1.2.5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患儿高热惊厥时的病情变化,当惊厥反复发作出现时,可造成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脑疝,因此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如出现脑水肿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并给予脱水剂进行处理[4]。

1.2.6饮食的护理患儿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影响饮食,多数患儿表现不易进食,应保证患儿足够的水分,嘱其多喝水,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必要时可以经过静脉补液治疗。

1.2.7舒适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内清洁,对于咽部不适的患儿可以用温盐水或者是复方硼砂液漱口、含服润喉片或者使用咽部喷雾剂。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为患儿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室内温湿度适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让患儿保证充足的休息。

1.2.8出院指导向家长讲解关于高热惊厥的知识,指导掌握止惊的措施及家庭物理降温的方法。患儿出院后再次发作时能够就地急救,在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注意患儿的卫生,应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玩耍,禁止与患病人群接触,适量加强体格锻炼,合理增加辅食,增加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原发病的发生。

2结果

显效率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未再次出现惊厥且已退热的病例;有效率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未再次出现惊厥但仍持续高热的病例;无效率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再出现惊厥而且持续高热的病例,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持续高热时脑细胞代谢暂时性的紊乱而引起神经元突然放电是发生惊厥的主要病因。小儿高热惊厥原发病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高热不退引起的,其发病突然,进行急救时,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并向家长做好关于高热惊厥的健康宣教工作,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小儿惊厥转危为安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花新.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广西医学,2007,29(12).

[2]张换梅.小儿高热惊厥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5).

  • 上一篇:年广东肇庆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流程:月日至日(3篇)
  • 下一篇: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集锦(整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