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南京210042)

(JiangsuInformationInstituteofscience&Technology,Nanjing210042,China)

摘要: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江苏科技基础设施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技术创新工程的组成部分,为全省技术研究、资源共享、服务开放提供支撑。本文介绍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探讨了开展服务平台绩效评估的现实需求,研究了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设计,分析了绩效评估实践的效果,并提出建议。

Abstract:Jiangsuprovincescienceandtechnologypublicserviceplatformsaretheimportantgrasperof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rastructureProgramandapartoftheTechnicalInnovationProject,designedforthetechnologyresearch,resourcesharingandserviceopenness.Thisarticleintroducedtheviewsandfunctionsofthepublicserviceplatforms,discussedthepracticalneedsofperformanceevaluationfortheserviceplatforms.Itresearchedtheevaluationmethodsandtheindexdesignandanalyzedtheeffectivenessinpracticeforperformanceevaluation,an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

关键词:绩效评估;服务平台;科技管理;辅助决策

Keywords:performanceevaluation;serviceplatform;manage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assistantdecision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016-03

0引言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科技评估越来越受到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要求:制定符合设施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办法,加强设施运行评价,提高设施运行效率。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计划的重要组成,对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共性、共享服务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是以各服务平台的运行绩效为重点,运用科学的评估指标、系统的评估方法、严谨的操作程序,对服务平台运行周期内的投入、服务水平、运行管理、持续发展、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形成基于评估结果导向的科技财政资金使用与分配机制,完善科技计划的定位和实施。目前,国内评估研究多侧重理论基础、模式比较等[1-3],基于绩效评估操作实践的研究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评估行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服务平台绩效评估实践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机构自身建设的水平,而且可以更好地辅助决策,推动评估结果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1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分析

1.1定位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全省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组成部分[4]。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提高全省的专业技术水平、资源共享水平,以及提升科技服务中介技术支持能力,以非盈利方式运营,最大化平台价值的外部性,通过区域范围的开放共享机制,解决服务设施设备高投入、重复投入等问题,消除技术孤岛的信息障碍,为企业需求与多种专业服务供给提供便捷的接口。服务平台是省科技厅引导地方主管部门或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服务资源集成创新的主要抓手,也是服务业软硬件协同发展的有效模式,共同推动全省的创新型发展生态系统。

服务平台不具有独立法人资质,一般要依托于省内有实力的研究院所、高校、园区、公益机构等设立运管机构。服务平台应有独立的工作场地、组织架构、职能定位、管理办法、专职人员、核算台账等。服务平台的启动资金来源于财政专项、依托单位、合作单位等,用于设施投入、设备购置、团队引进。后期资金主要是依托单位补贴、平台服务收费、社会捐助等,用于人力更新、服务开支、设备维护。

1.2管理依据及流程省科技厅是服务平台的主管单位,通过基础设施计划项目的方式,负责技术服务平台的组织设施和管理工作。省有关厅局和省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配合省科技厅,负责服务平台归口管理和辅助工作。服务平台依托单位负责承担的技术服务平台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5]。

为了加强服务平台规划及管理,省科技主管部门已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主要有《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江苏省科技计划与项目评估管理办法》、《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运行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

多年来,主管部门对服务平台的立项、验收、运行实行流程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3公共服务平台评估需求分析

1.3.1平台数量和类型扩容,宏观管理难度增大平台数量的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建各类服务平台共计286家[6]。平台的种类不断增多,除了公益资源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三类科技服务平台外,2011年新增面向产业聚集明显的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1家。服务领域涉及广泛,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这些对科技服务平台计划的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带来极大挑战,这就需要专业评估及管理机构参与。

1.3.2建设及运行经费监管缺少有效手段近年来,服务平台立项经费及运行补贴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底,省级财政累计投入5.03亿元用于服务平台的立项及运行经费[6]。科技基础设施重建设投入轻绩效监管、公益性服务收支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仅依靠省级或地市财政、科技部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财政资金高效利用的要求,长期来看必须通过系统规划、目标考核、绩效评估多种手段来解决。

1.3.3平台运行机制及服务效果与规划存在偏差江苏省服务平台普遍存在对内依存度高、对外开放服务程度低、决策缺少规划性、管理缺乏独立性问题,服务成效与规划任务偏差较大,由于平台负责人与承担单位存在利益关联,自我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对平台的考核需要第三方机构介入。

2评估方法的选用

传统的科技评估方法有很多,对于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需要根据评估目的、对象,制定适合的评估方案,考虑到服务平台项目的特点,往往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并对所使用的方法模型进行修正。通常科技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多集中于评估过程的基础准备阶段、资料收集阶段、整理分析阶段。

2.1基础准备阶段在基础准备阶段,一般要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包括评估对象、评估目的与原则、评估方法等。常见的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效用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优序法等。服务平台评估任务委托书应当明确本次评估任务的重点和方向,作为评估机构制定方案的依据,因此,该阶段任务在整个评估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服务平台的评估实务中,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德尔菲法(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并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来确定评估指标。

2.2资料收集阶段资料收集的方法有系统数据、附件材料、面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为了保证资料的质量和评估准确度,采集的数据资料应完全覆盖评估的指标内容,并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在服务平台评估实务中,采用调查表与现场考察结合的方法。调查表是主要的数据收集渠道,完整、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对象的绩效信息,由评估机构设定、被评对象填报,并由地方主管部门协查真实性。现场考察主要是针对调查表未全面反映的问题及专家提出的问题,在被评对象的实地考察后予以核实。

2.3整理分析阶段通过整理分析,将收集到的资料转化成对评估模型适用的可信证据。主要方法有同行评议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法、多指标评价法和经济分析法等。在服务平台评估实务中,采用定性资料数值化处理、定量数据权重运算、专家评议离散度筛分等方法。

3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评估指标体系是在以前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征询各方意见,本着指标精简、重点突出的原则,设计出平台评估指标体系。

考虑到平台类型不同,现分为三类:公益研究与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评估的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组成。评估指标体系中根据公益研究与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评估平台特点,加入了特有资源指标。根据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特点减少了特有资源、专用技术两个指标。根据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特点减少了特有资源指标。

4评估工作效果与影响

4.1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形成制度化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制度体系和应用机制已经形成。江苏省科技厅先后出台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方面为评估机构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明确了绩效评估在服务平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评估结果导向的财政资金使用机制。

4.2绩效评估成为科技部门管理平台的重要手段科技绩效评估突出了平台类计划的实施重点,提高了项目的执行效率,增强了科技管理的调控能力。公共服务平台评估结果通过综合分数或不同等级予以反映,以区分平台绩效的相对优劣。对绩效评估结果较差的服务平台,进行警告、摘牌、信用降级、限制项目申报等处罚,对绩效评估结果较好的服务平台,进行通报表彰、运行经费补助、项目申报优先权等激励。省科技厅同时要求地方科技部门、依托单位和被评机构针对评估报告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完善规划导向,提升执行效能,加强服务平台的自身管理。

4.3平台评估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强评估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2010年江苏省科技评估中心承担技术监督局标准项目,研究制定了《江苏省科技评估规范》,成为第一个地方科技评估规范标准。为了带动全省地市科技评估机构的建设,在省级和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的指导下,目前无锡、常州、太仓、盐城等已建立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围绕地方平台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验收开展评估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涉及管理、技术经济、知识产权及理工科等专业;此外,在全省建成覆盖各行业技术、管理专家的咨询专家库,为服务平台评估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4平台评估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评估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认可、评估结果和综合意见得到采纳。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受到被评单位和地方科技部门的重视,被评单位根据评估意见及时整改不足、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结果公示制度和程序规范,增强了评估的社会公信力。

5结论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对强化政府公共支出的责任机制、改进管理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评估机构以第三者角度对评估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决策者和管理部门制定战略和政策、改进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绩效评估实践及研究。但是也遇到不少难题,如指标设计的针对性、运行实效与调查信息采集匹配、评估报告向社会公开等。随着平台绩效目标管理的强化、评估方法和实践的丰富,平台的绩效评估工作的发展趋势是:落实并不断完善评估操作标准,加快监测—评估—经费管理多平台信息化对接,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核查及指标选择,适时引入社会对评估过程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欧阳进良,张俊清,李有平.我国科技评估与评价实践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0,(5):5-8.

[2]谈毅,仝允桓.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与模式比较[J].科学学研究,2004,22(2):150-156.

[3]申屠俊捷,兰文燕.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论坛,2009(16):90-93.

[4]吴乐,白冬梅,袁欲彬,等.江苏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0(3):65-67.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有效地占有和支配科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也不再是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一种个人监督和促进行为,它已成为政府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复杂度的大幅提高,科学活动的成本不断上涨。要想进行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不能承受。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对于国家投资开展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高质量的评估,达到确保有限科技资源用于完成最符合国家利益的科研活动的目的。

2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实践总结

2.1重视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前提

制度化是当前国际科技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科技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估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以法律,有的以部门法规,有的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来进行制度建设。www.133229.COm但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和努力,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使科技评估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行为,成为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科技大国,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上世纪初,美国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所进行的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可以认为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然而,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的大范围开展是在二战以后。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根据gpra的规定,科技评估的概念与制度、美国国会一级的有关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确定。此外,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和《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南》(1997)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日本科技评估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规定,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不能启动。法国议会评价局、国家研究评估委员会,前者通过法律创建,后者由部长会议通过政令任命,评估委员会的任期,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报告的公布,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规定,凡开展科技计划评估活动,均需依据有关法律设立机构,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出具评估结论和向有关单位反馈结果。

2.2提高科技管理质量和公众的监督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动因

之所以用立法的形式来规定科技评估制度,是因为各国政府在用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科学研究项目的实践中,意识到随着科技发展的复杂化,科技研究活动的规模日益庞大,它需要越来越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督需要,他们关心政府的科学研究投资是否与国家目标一致,资金使用是否有效。在这种背景下,科技评估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成为了制度化、经常性的工作,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日本。1955年日本经济开始起飞时,为了在较少的财政预算下尽可能多提高科研活动的产出,日本政府和企业把科技评估作为管理和推进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情况,开展各种科技评估工作,从而对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科学研究活动日益复杂,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科技评估再次受到日本朝野各界重视。1983年日本政府决定设立部级的科技评估机构,在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设科技评估分会,其职责是对科技振兴调整费资助的项目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评估。同时日本政府所制定的r&d评价方法指南也强调通过对r&d内容与工作绩效的恰当评价,建立能够充分发挥研究人员创造能力、开放、灵活和富于竞争性的r&d环境。日本所建立的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使科技评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3科技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重要保证

充分重视并保证评估质量是各国评估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科技评估能力建设。它包括:

1.制定评估规范。通过多年评估实践,各国的评估机构都建立了专业的评估规范。规范要求:从事评估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评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对使用数据的可靠性都要经过论证;评估结果的局限性必须加以说明等等。如美国、韩国在科研项目指南的同时对评估的程序、方法和组织都加以说明。

2.人力资源的建设。由于专家评议是各国普遍采用的科技评估形式,因而各国十分重视专家网络的建立和严格选择专家。评估能力建设是各国评估机构十分重视的长期任务,加强评估专家与科学家、管理专家的沟通,加强评估领域的国际交流,探索新评估方法,培训评估人员,使评估机构成为一个学习的组织,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3.加强理论研究。对于科技评估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各国进行科技评估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在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结合科学计量学、经济计量学方法。由于评估对象的复杂性,目前没有哪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一种评估模型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评估对象和特定的评估目标,并各有其优缺点。

2.4各国间科技评估活动的交流日益密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undpeo)在领导成员国开展科技评估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定期地组织或赞助科技评估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办公室在apec成员国中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等活动。

一些非政府的评估协会,也纷纷活跃在科技评估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成立了评估协会。这些协会的成员主要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评估官员、研究机构或大学的专家教授和一些开展评估服务的咨询公司代表组成。比较活跃的组织包括美国评估协会(americanevaluationassociation)、澳大利亚评估协会(australasianevaluationsociety),他们定期开展国际会议,并提供相关培训和评估服务,为各国致力于科技评估工作的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场所,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办公室的支持。

3对我国科技评估工作的借鉴

我国科技评估活动起步晚,始于1994年,它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主要由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以及各个部委的相关部门来承担各自领域的科技评估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有不足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在分析和了解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特点和经验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我国的科技评估工作。

3.1对科技评估制度给以立法保障

要使科技评估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需要国家在立法上给以保障。目前,科技部颁布了有关科技评估制度的部门法规用以约束科技部系统内的科技评估工作。我国需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立法、提高科技评估立法的层次,使科技评估工作和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的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一部跨部门的法律,使科技评估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3.2评估过程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国外评估研究和评估实践的经验表明,评估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也越大。我国在评估的实践中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在评估时做到:让评估负责者有充分的权力;让评估管理者尽可能向最高管理层次汇报;让评估执行者独立于接受评估的研究单位,最好还能独立于实施评估的机构。以避免干扰,达到最佳评估效果。

3.3加强评估队伍和组织建设

科技评估活动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专业工作,需要有一支长期、稳定、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工作队伍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和部门三级的科技评估组织体系是顺利、高效实施科技评估工作的组织保障。同时应当优化评估人员的结构,评估人员不能由单一的技术专家和理论学者组成,应当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应注意吸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和未来的使用者广泛磋商,使科技研究与使用紧密结合,不要将研究和产业化脱节。

3.4加强评估方法的使用研究

目前用于科技评估的方法较多,这些方法互为补充,但是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们经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对于基础研究,同行评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较为适宜的方法,但由于文献计量等定量指标能够为专家进行评议提供数据参考,所以二者也经常结合起来使用,如德国的现场同行评议就经常在较多定量数据的统计基础上进行。

3.5注重评估资源建设

首先加强评估人力资源建设,在实践中培养合格的评估专家,发现合适的咨询专家,建立专家资源库。其次加强评估研究资源建设,收集国内外科技评估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出版专业杂志,建立相关的科技评估专业协会和各种数据库。最后加强多层次的评估组织资源建设,综观国外科技评估组织机构的组成情况,一般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大类,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建设和实践刚刚起步,主要是政府组织,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我国的评估机构建设。

【参考文献】

[1]mushinlee.evaluationofnationalr&dprojectsinkorean[j].researchpolicy,1996,(25):805-818.

[2]chubinde.grantspeerreviewintheoryandpractice[j].evaluationreview,1994,(18):20-30.

[3]koftoffrn.evaluatingfederalr&dintheunitedstates[a].bbozemanjmelkersevaluatingr&dimpacts:methodsandpractice[c].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3.163-178.

[4]chubinde.hackettedwardj.peerlessscience:peerreviewandus.sciencepolicy[m].albany:newyork,stateuniveristyofnewyork,press,1990.

[5]robertmcdonald,georgeteacther.scienceandtechnologyevaluationpracticesinthegovernmentofcanada[al.reportpresentedinocedconferenceonpolicyevaluationininnovationandtechnology[r].paris,france,1997.

[6]masayukikondo.r&devaluatoninjapanesemiti[a].paperpresentedinapecsymposiumonevaluationofs&tprogrammesamongapecmembereconomics[c].wellington,new,zealand,1998.

[7]jacquestoulemonde.scientificdeirectorofthecenterforeuropeanevaluationexpertise[a].paperpresentedi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valuation"capacitydevelopment[c].beijing,china,1999.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范文篇3

《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评估研究》的基本思路:确立一个评估理念,把握两个关键问题,遵循三个评估原则,建立四维内容结构,构建三维四要素评估体系,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确立一个评估理念

现在,国际社会对技术素养的一般认识是“技术素养是人对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实际上,技术素养的表征是一个人对技术方面问题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人在技术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拥有一定的技术素养,有利于适应技术为主导的当代社会发展,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必须确立技术素养的评估理念。

技术素养的评估基本理念是:把在注重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作为其核心的功能。

如何更有效地构建和塑造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的培植和其他素养的培养一样,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牢牢地把握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总体目标,突出通用技术课的特色,使通用技术课成为融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为一体的课程。

笔者在教学“结构的连接”时,涉及到各种连接方法的讲解,如铆接、榫接等,这些知识点单纯靠教师口授,学生感觉很抽象,而采取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操起工具亲身操作的方法,学生便有兴趣学,对各种连接方法理解便透彻,记忆便牢固。

二、把握两个关键问题

技术素养就是人在对待技术问题方面所具有的态度、习惯和一般理论、知识、工艺、思想等的一定水平。在评估技术素养时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质与量的问题。技术素养内涵丰富、结构复杂、领域宽广,要把这些都做实了无疑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量”和“质”的问题,也即技术素养标准指的应该是最低要求,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并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能够达到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个体不同,技术素养存在很大差异,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差异,都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素养的四维结构,这就是“质”的问题,也即技术素养标准的制订必然是完备结构的基本标准。

笔者在教学便携式小凳的设计时,让学生在完成制作的过程中,根据“信息收集――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实验制作”的实验步骤写一份实验报告。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又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想法,实现了创新思想的再提升。同时,要求学生把所做的实验步骤写下来,即自身的思维步骤,从而逐渐形成了技术设计的思维方式。

三、遵循三个评估原则

根据技术素养的内容范畴,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在评估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时应该遵循以下评估原则: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2.体现学科的基础性和通用性。通用技术课程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且是应用广泛、具有时代特征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经常以项目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进行技术实践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交流表达能力。这个过程中就落实了核心素养中人际交往的目标。

3.体现体系的开放性和可行性。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湛江地区是台风多发区,每年都要经受台风的考验,广告牌被刮落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在《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观察广告牌的样式、制作工艺和安装方法,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并要求设计一款抗风广告牌,要求完成作品设计方案(包括材料、结构、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草图绘制),还完成对方案自我评价等环节。

四、构建三维四要素评估体系

技术素养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涵盖了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是一个多维的复杂体。它的内容结构是理解技术、选择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构成了技术素养完整的结构(如图1所示)。

1.技术素养评估维度。为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技术素养分为三个维度。维度一: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素养的知识;维度二:一系列技术学习的过程,包括言语与操作技能、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设计、生产、解释与评估结果;维度三: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包括制造、能量、交流、计算机控制、建筑、生物工程等。从这三个维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评估体系,并进行整体、综合、全面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技术素养的结构。从要素来看,技术素养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行为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与情感。技术知识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技术行为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技术思想和方法是技术素养的灵魂,技术态度和情感为技术素养的导向。四者在各自的方向上,呈现出前后发展的连续性,技术素养便表现为四个方向上四种发展状况的整体交汇点(如图2所示)。

3.技术素养评估体系(见表1)。

五、反思三个主要问题

1.评价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问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缓慢变化的过程,本次实践在短期内,有些已初显成效,有些还不明显。只要教师有发展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坚持长期开展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高,一定会有显著的效应。

2.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对技术素养的评估应该是动态的,如何建立切合实际,简单可行而又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待探索。

3.如何真实评价通用技术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值得研究。通用技术课程情意目标的评价在实际实施中是对学生技术活动的精神层面的分析和评价,问题较多,操作也困难。评价的原则、评价的途径、评价的方法等还需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并在实践中继续总结和积累经验。

  • 上一篇: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整理5篇)
  • 下一篇:校园安全活动月活动方案(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