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是利用植物构成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而风景园林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给人们景观游憩的场所,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同时兼顾保护环境、经济生产、文化教育等功能。为了创造出高水平、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精品工程,提高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成活率,首先要解决好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从而营建良好、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活品位。
2、加强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措施
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一部分,对其进行建设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城市的环境,同时也能使城市人们有一个良好的休憩和娱乐的空间,对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中的风景园林可以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从而使生物的种类得以增加,这样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看看风景,与自然亲密的接触,这对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风景园林作为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其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需要对其在施工中技术不断的进行加强,从而使风景园林实现和谐、美好的功能。
2.1、风景园林施工中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是保证工程得以顺利施工的基础,没有设计那么施工就无法进行,所以在施工中要与设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保证施工严格按照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进行,从而充分体现出设计师设计的思想和精髓,打造出园林的建造效果。所以在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与设计单位进行密切配合,进行良好的沟通,完全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而保证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效果。
2.2、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定点放线问题在生态风景园林定点放线的施工中首先是放样前的准备工作:项目放样前准备工作应做到周全细致,否则会因为施工地点分散或者场地过大,容易造成窝工甚至返工。因此项目部组织施工人员充分了解了公园设计意图,并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技术交底。每份设计图纸交到施工人员手里,都同时进行技术交底,并邀请设计人员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设计意图,以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使每个施工人员在施工放样前对整个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是踏查现场:首先确定项目施工放样的总体区域;施工放样同地形测量一样,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局部”的原则,因此我们先建立了施工范围内的控制测量网,通过放样前的现场踏查,充分了解放样区域的地形,考察设计图纸与现场的差异,确定放样方法。开始进行清理场地,在施工工地范围内,凡有碍影响工程稳定或者工程开展的地下物和地面物都进行清除。最后是准点、控制点的确定:要把公园种植点、景观建筑放得准确,我们首先选择定点放样的依据,确定好基准线、基准点或特征线,同时要了解测定标高的依据,因需要把某些地物点作为控制点,所以检查了这些点在图纸上的位置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符,当不相符时,需对图纸位置进行修整,因场地不具备这些条件,我们便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一些固定的地上物,作为定点放样的依据。测定的控制点应立木桩作为标记。
2.3、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保护和储存
在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风景园林所用的植物在运出前,必须要由园林人员按调运和起苗等相关技术要求将园林植物挖出、打捆、包扎,便于植物的运输;无论在什么时候,园林植物的根系都应保持潮湿状态,防止过热、防冻;对单株园林植物不能进行分别标明时,植物的标签内应说明成包、成捆或者容器内的各种规格园林植物的数量;对于已经运到施工场地的并且当天种不完的园林植物必须保存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也可以暂时进行假植。
2.4、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土壤处理风景园林土壤的质量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产,所以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做好土壤质量的检验工作,要保持土壤具备足够的营养成分;然后采取相应的施基肥、消毒、客土等措施。特别是土坡土壤的客土质量、施入量、翻挖深度、地形的平整度、基肥的腐熟程度等都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2.5、风景园林施工中的绿化材料质量
在园林建设中,尤其是在建造这类以生态风景为主的园林中,其建造技术和建造工艺师保证建造质量的前提下,各种建设材料的品质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树苗品质、铺装材料、土方品质、控制设施、亮化设备、管材品质等如果达不到标准要求,那么就无法保证建造的园林景观的品质符合建造标准。因此,建设以生态风景为主的园林项目中要保证建设品质的基础因素就是严格掌控好所使用材料的品质。
3、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工程能够有效的改善环境质量,它借助于景观环境、绿地构造、园林植物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优越的游览、休息和活动的平台,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对绿地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不单单是纯粹的一门工程技术,它需要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合,而且各项施工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不断摸索和实践,才能把风景园林的技艺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彪,邢锋元;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大江周刊(论坛),2011
[2]蒋明德;浅谈风景园林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3]顾欢,何慧龙;景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Abstract:Thewaterlandscapeisthekeyelementofresidentiallandscapeenvironmentspace.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existingwaterlandscapesituationinurbanresidentialarea,thispapersummedupthedesignmethodsofecologicalwetlandrainwaterharvesting,wetlandplantutilization,revetmentprocessing,landscapearchitectureandsculpturesinresidentialareas,constructsthewatercirculationsystemtointegratethewastewatertreatmentandlandscapedesigninresidentialarea,andproposesthedesignideasforwaterscapelandscapeforimprovingthelivingarea.
关键词:节能;生态湿地;景观设计;雨水利用
Keywords:energy-saving;ecologicalwetland;landscapedesign;utilizationofrainwater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139-02
1概述
1.1生态湿地的理解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湿地公约》定义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1]。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2]。
1.2居住区湿地的分类居住区湿地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依靠天然的水体,完全保留自然景观的形式;第二种是把天然水体引入居住区,将人为的创造湿地景观的形式;第三种是人工开挖水体,建造的人工湿地景观。无论是那种水体来源方式形成的湿地,都应与所处地域的生态、文化等环境相融合,在充分尊重原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加以开发利用。对于依靠自然水体的湿地景观应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以保护原有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合理安排水循环及排污系统。
1.3湿地的景观功能居住区湿地景观具有良好的水体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节能的功能。可以在模拟天然湿地生态基础上,通过艺术手法合理配置造景要素再现或模拟天然的湿地景观。居住区湿地景观是融合诸多造景要素的居住区绿色生态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等多种功能。
2目前居住区水景存在的问题
2.1居住区水景的优势居住区湿地景观多数能够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水系,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水生植物,以植物软化生硬驳岸线,丰富了水体植物景观层次,并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湿地形式净化水质,在水体重放养各种水生动物,如鱼类和贝壳类,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生物多样性。
2.2居住区水景现存问题根据调查,目前多数居住区水景追求形式而忽视生态净化功能,硬质河床基底,用混凝土等硬质手法处理底层和驳岸,阻断了水体的自然循环,造成水体水质恶化,有些甚至变成死水污物聚集,再者,有的居住区忽视对雨水的运用,人工湿地运用比较少,没有做到节能减排。最后,设计中对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认识不足,不能很合理的选择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植物,另外,水景植物种类不丰富,配置仍显单调,植被驳岸过渡僵硬,缺乏自然感,尤其是在立面设计和季相变化方面尤为突出。
2.3解决方法营造湿地景观时应按照自然的水理,采用生态的方式收集利用雨水,使水系循环起来,确保水体的流动性。再者,加大运用人工湿地形式,构建水体循环系统,防止水景中出现大面积停滞水域,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滋生大量的细菌和藻类,使水质变差、发臭等。
3居住区生态湿地景观设计
3.1结构设计一般说来在居住区内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结构包括防渗层、基质层、植物层、水体层等。防渗层的设计,常见的人工衬里有沥青、合成丁基橡胶和塑料膜。基质填料设计,一般有土壤、砾石、砂、沸石、碎瓦片、灰渣和含铁质或含钙的填料等。进出水系统设计,要注意避免水位高差产生的水压力影响。另外,河床中水面浸没植物根系的深度应尽量均匀,湿地的长宽比L/W通常采用1s1,河床深度一般根据所栽种水生湿地植物的种类及根系的生长深度来确定。
3.2雨水利用设计
3.2.1雨水收集利用道路旁不透水的卵石溢流道收集雨水,并通过植物净化,之后顺着地势高低集中汇集到湿地水体处或者通过地表径流流入生态溪沟。
关键词:城市园林;工程;生态理念;应用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开始重视对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因此,人们对城市园林工程景观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逐渐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园林工程景观建设中,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1城市园林工程中应用生态理念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不断加快,汽车数量逐渐增多,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在城市园林工程景观建设过程中应用生态理念,能够充分唤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使人们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进而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同时,如果城市空气质量能够获得改善,就会起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社会稳定良好发展的作用。
1.2有助于优化城市容貌
在城市园林工程景观建设中引用生态理念,能够让更多的植物应用在城市园林中,而且城市园林绿化面积也正在不断增加,这对于城市的环境美化具有很大作用。
2城市园林工程中对生态理念的应用研究
2.1维护生态和谐,保护生态系统
在传统的思想理念背景下,城市的园林设计不仅需要具备整洁、美观的特点,还应该符合生态环境发展的要求。城市园林建设对生态理念的应用应重视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协调性。总之,城市的园林建设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还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平衡理念。认真分析当前城市的环境状况,然后结合当地城市的现状和人文特色等,利用生态理念全面分析环境质量的目标和生态目标以及人们的生活目标等。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根据周围环境的地形、水质以及土壤等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同时,也可以选择移栽的形式引进适合当地的园林植物,有效提升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质量。
2.2使用生态物料
在生态理念的背景下,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将具有较强生态特性的资源和物料有效应用在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中,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对环境的保护,能够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契合。首先,应增加土壤中的有用物质。绿色植物的养护和栽培需要其土壤中含有比较多能够适合植物良好生长的营养元素。因此,城市园林建设应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土壤,在土壤中增添一些比较有营养的成分,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其次,应正确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在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中,需要应用比较多的构建材料,在当前生态理念背景下,选择对环境友好,能够可循环利用的生态资源和材料,有效运用能够再生的材料和资源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规划和布置,在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使用资源和物料,减少能源消耗。
2.3构建生态化植被设计方案
在设计城市园林工程过程中,应选择种类比较多的植被,并且能够根据此做出不同的建设方案。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案选择不同的园林布景,提高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以有效维持城市生态园林所具有的人文性、生态性以及艺术性,加强城市园林景观为人们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充分结合不同的植物生长特点,合理地搭配设计。例如,水生植物就需要根据其城市的园林水质环境进行景观布置,但如果是喜干植物就需要将其种植在远离水源的地方。同时,在选择不同植物物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园林的艺术表现、环境质量以及生态效益等因素。充分重视植物本身生长的特点,利用城市园林环境的实际情况,有效实现对城市生态园林的设计和规划。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工程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园林建设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发展程度。因此,在城市园林工程景观建设中应用生态理念,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实现和谐生态环境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锡象.绿色生态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以漳州北江滨路及沿江景观工程规划方案设计为例[J].中国林业,2015(10)
2周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低冲击开发”理念运用策略研究———以开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室内设计,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