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电子商务创业园平台的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教学探索MOODLE平台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基于世界大学城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与实践刍议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问题研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研究网页制作与电子商务网站安全高职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项目课程建设探讨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网站网页设计与制作探讨基于云空间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探讨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网页制作》课程中的运用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从“电子教案”走向“教学资源库”构建《典型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本资源库建设构想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专栏[DB/OL].http://.cn/zyjs/index.aspx
[3]王玉娟.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
[关键词]探究实验;《库存管理》;探究式教学;研究生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11.118
1引言
美国学者杜威最早提出要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他认为“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于科学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甘敏,2014)[1]。探究性学习现在已是被广泛认可培养探究能力的科学教育方法(Arnold,J.C.,etc.2014)[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课堂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从而掌握、理解、发现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TamirP.,etc.1981)[3],在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偏差,以致学生未对信息形成正确理解(Lunetta,V.N.etc.2007)[4],而通过探究式的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因假设或者条件的变化带来的实验结果的变化(NorH.I.,etc.2014)[5]。探究实验是一种学习的经验,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二手信息和资料来间接观察和了解自然的世界,可以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在互相的协作中探寻事物本质的批判性思维,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DILLONJ.,2008)[6]。
大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一直是诸多学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王平等,2007;张晓京,2008;傅四保,2011;金悦,2012)[7-10],扈中平(2005)从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出发,总结了国内外包括发现教学、探究教学以及活动教学等16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11]。通过探究实验教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接受知识、发展能力、传承文化,更是指心智的启迪、性情的陶冶、态度的养成、兴趣的培养、品格的锻造,有效教学不是强制、训练和灌输,而是引导、体验和唤醒,是让学生感动、领悟和审美(钟启泉等,2001)[12]。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了探究实验教学的探讨,如会计(甘敏,2014;胡燕鸿等,2012)、化学(王二利等,2013)、体育(游永豪等,2010)、经济学(王力南,2007)、法学(王均平,2012)等[1,13-17],也有学者专门针对《库存管理》课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探索(赵琨,2010;张艳霞等,2010;刘洪娟,2013)[18-20]。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存货管理为核心,为库存控制与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培养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分析解决存货问题的能力,获得一定的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培养学生从事库存和仓储业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多年来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探讨各种库存系统的存货控制的定量化手段,追求理论的精深和各类模型的演算,理论性强,高度抽象,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掌握,同时由于各类模型都有着严格的、繁复不一的环境条件要求,又导致学生怀疑这些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性。缺乏感性的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很难理解现实中的存货管理,不容易激发学生对该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联系实践分析解决现实难题的能力成为《库存管理》课程教学的要务所在。
2库存管理探究实验设计
2.1设计思路
《库存管理》课程的模型对于环境的严格假设使得教学内容脱离于实践,导致学生的学习陷入机械模式化的困境,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入探究实验,不仅是对库存控制基本理论与模型的良好验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难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很好的铺垫基础。
探究实验是课堂理论课的延续,是课堂理论与方法的领悟和运用、质疑和论证,应该结合现实设计模拟运营环境,教师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善加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探究实验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该设计适合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领悟、理解、同化或顺应新知识,从而达到意义建构。牛鞭效应是物流专业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但国内现行教材大多对牛鞭效应的解释仅限于理论文字阐述,如何计算呢?再比如,两种最基本的订货模型,定量订货与定期订货在单品库存管理上,哪种策略的绩效更好呢?学生这样的疑问仅靠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效果并不好,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库存系统的模拟运营,这就需要通过探究实验来达到目的。
2.2内容体系
库存管理理论是由多个互相联系又有一定独立性的部分构成。因而,可针对这些部分设计探究实验。根据本科教学或工程硕士层次的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库存管理》探究实验内容包括以下内容(见表1)。
表1《库存管理》探究实验内容体系
理论教学章节主题探究实验内容实验场所与实验设备
1.需求分析与预测需求调研统计与
推断检验户外调研,
学生自带电脑
2.随机型订货策略零售业单品订货策略课堂或课外,
学生自带电脑
3.物料需求计划制造业生产计划与
库存控制一体化课堂或课外,
学生自带电脑
4.多级库存管理供应链初步测试课堂或课外,
学生自带电脑
5.供应链管理拓展
(选做)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合同设计课堂或课外,
学生自带电脑
2.3三元结构设计
《库存管理》课程的探究实验应通过情境模拟现实的存货管理环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其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逐步深入的启发式思考题;最后引导大家讨论一些开放式的拓展主题。
探究实验由三个部分构成:
(1)模拟现实的存货管理环境。借助于计算机设计一个虚拟的企业经营环境,建立数字化模拟的库存系统,通过补货、收货、发货、预测等操作,调整改变系统参数来观察库存系统的响应和绩效。需要补充的是,模拟环境的有些参数(细节假定)可以让学生自行设置;
(2)循序渐进的导向性问题。教师针对实验主题设计可供学生探究思考的问题,总问题中设立层层深入的导向性明确的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连贯性、方向性。这有利于学生顺利的把握实验主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循循善诱、由浅入深;
(3)发人深省的主题拓展。除了需要设计导向性思考题外,还需设计拓展性的主题。拓展主题有别于前面的思考题,它是从实验主题发散出来的开放性问题,侧重于让学生从实验中感悟到更广袤的知识领域,如从库存管理领域拓展到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领域,从供应销售关系拓展到供应链协作关系。
3实验范例
3.1游戏设定
3.1.1供应链结构
简单供应链结构
3.1.2零售商AB
汽车是你的主营项目,周末电话订货,周一收货。历史销售数据表明,需求服从泊松P(4)分布,即平均每周销量为4辆车。如果缺货,则失销。第一期期初库存分别为20、40。
向配送中心下达订单后配送中心发货经运输4周后才能收到货物。
零售商A采取定量订货策略,每次订货12辆;B采取定期订货策略,每3周订货一次。
3.1.3配送中心
有固定的2个零售商;历史销售数据表明,平均每周销量约8辆。如果缺货,则延期交货,如果零售商不通知取消订单的话。接到零售商订单后发货,经运输4周到达。送货容许部分送货,即某零售商订货10辆,因库存不足,只能送出3辆。
向汽车厂电话订货,提前期为4周,即在你订购后4周货才可送到。订货批量为50辆。可以取消订单,但需提前通知,车厂已经发出的货物不能取消。第一期期初库存为38辆。
3.1.4汽车厂
汽车厂库存充足,可以随时发货。
3.2游戏运行
零售商的需求数据由电脑自动生成(随机数发生器)。零售商服务水平取85%,配送中心取40%(并非最优)。订货策略可以采取正态分布近似策略,安全系数查表,但建议查泊松分布概率表取值精确计算。
分两阶段进行测试。(1)独立测试阶段。假设配送中心交货无延迟,确定零售商AB的订货策略,独立进行销售、订货过程,零售商的订单即为配送中心的需求,分析配送中心的延迟时间的分布状况;(2)同步测试阶段。两级供应链同步进行销售、订货测试。
3.3导向问题
通过循序渐进的导向问题,进行库存绩效分析:
(1)阐释独立测试阶段零售商AB、配送中心的订货策略;
3.4主题拓展
设计供学生讨论的拓展主题,进行深入剖析:
(1)对比零售商AB的库存绩效,比较定量订货/定期订货策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库存策略、供应链、牛鞭效应)。
(2)本次供应链测试中,是否存在供应链合作?如何设计合作型供应链?
(3)供应链设计如何支持不同的企业战略?
4探究实验实施与考核
库存管理探究实验在办公软件WordExcel表上作业运行,可以采取课堂实验的方式,也可以课外完成。比如,零售商补货、收货、发货表上作业的基础表头如下:
其中,为模拟现实,零售商的随机性需求由程序的随机数发生器自动产生。
库存管理探究实验是对库存理论的验证和应用,囿于课时限制,可以将实验场地设在教室内,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用Microsoftexcel表上作业。实验任务较重,可选择分组进行,3~5人为一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效率。
实验考核方面强调团队合作,并引入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了防止一个人“承包”整个实验的情况出现,实验前分配好任务,并采用个人答辩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个人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考核成绩分三部分构成:团队等级分+组长评分+奖励分,其中,老师给出团队等级,A等级的组将为大家展示详解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并从中优选出最佳组合2~3组给予奖励分,组长根据组员的贡献和参与度为组员评分。
5结论
探究实验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讲解必要的有关原理知识,倡导学生提出质疑,引导产生有待探究的主题,模拟现实环境设计探究式实验,指导学生展开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结果,最后解答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拓展探讨。探究实验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之处在于它不是把性质、理论、规律、定律等知识传授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吸收,而是按“原理引申―命题―结论假想―实验论证―总结拓展”的程序展开,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来建立理论知识体系,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感悟,是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探究也与研究不同,研究模型的参数符号抽象、信息模糊、难于理解,而探究通过把研究中的一些环境参数符号数字化,使得信息可感,易于理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通过手脑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针对职业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特点,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推广“理论讲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实践调查”的综合教学模式奠定基础,让职业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迅速适应实际需要。《库存管理》探究实验把深奥的库存理论、枯燥的订货模型用可视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内容及考核方法来达到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具备主动和快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库存管理》探究实验采取课堂实验的方式,探索了一条经济管理类课程课堂实验的道路。探究实验模拟企业的整体战略、市场需求、设备投资、产能规划、计划排程、物料需求计划、存货控制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熔于一炉,设计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和发现新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甘敏.会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4(3):126-128.
[2]Arnold,J.C.,KremerK.,MayerJ.UnderstandingStudentsExperiments―Whatkindofsupportdotheyneedininquirytasks?[J].International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2014,Vol.36(16),pp.2719-2749.
[3]TamirP.andLnettaV.N..Inquiry-relatedtasksinhighschoolsciencelaboratoryhandbooks[J].ScienceEducation,1981,Vol.65,pp.477-484.
[4]Lunetta,V.N.,Hofsein,A.,&Clough,M..Learningandteachingintheschoolsciencelaboratory:Ananalysisofresearch,theoryandpractice.In:N.Lederman,&S.Abell(Eds),Handbookofresearchonscienceeducation.2007,pp.93-441.
[5]NorH.I.,JohariS.,KhewP.H.,“Typical”teachingmethodappliedinchemistryexperiment[C].SafiahYaakub.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4,Vol.116,pp.4946C4954.
[6]DillonJ..AReviewoftheResearchonPracticalWorkinSchool.Science[J].KingsCollege.2008.http:///media/3671/review_of_research.pdf.
[7]王平,邱文教.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美国大学理科教学“学习循环模式”的实施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J].2007(10):93-95.
[8]张晓京.推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关于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7-28.
[9]傅四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法初探――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2):56-58.
[10]金悦,陈晓南,杨培林.综合创新性实验中的学习引导[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52-155.
[1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7-308.
[12]钟启泉,崔允t,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胡燕鸿,刘媛媛.基于ERP平台的会计学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31):416-425.
[14]王二利,王晓丽.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26):128-130.
[15]游永豪,蔺新茂,罗利华.几种多因素实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在体育科研中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8(33):75-78.
[16]王力南.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4(24):35-37.
[17]王均平.法学实验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J].高等教育研究,2012,9(33):69-73.
[18]赵琨:库存管理教学方法探究[J].物流技术,2010,5(216):153-154.
关键词:MOOCs;教学设计;样式;
作者简介:刘名卓:博士,副研究员,资源部主任,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数字化教学设计及教育软件可用性测试
MOOCs自2012年以来,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实践探索,特别在高等教育界,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对MOOCs理念、高等教育变革、课程建设、平台建设、以及应用前景探索的热潮。知名媒体人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L.Friedman)说,“没有哪样事有这么大的潜力,能让我们重新构想高等教育”[1]。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米切尔·史蒂文斯(MitchellStevens)如是说“观察高等教育25年来,我还从没有见如MOOCs发展这么神速的。”但综观近年来学术界对于MOOCs的研究,渗透到在线教学设计即教学法层面的研究并不多。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若对MOOCs的教学设计没有系统的科学研究,势必影响MOOCs生态的良性发展。
一、主流MOOCs的教学局限性
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对促进高等教育的教学变革作出了积极贡献。总体来说,所有的MOOC模式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如课程的参与者遍布全球、同时参与课程的人数众多、课程内容可以自由传播、实际教学不局限于单纯的视频授课,而是同时横跨博客、网站、社交网络等多种平台。此外,这种类型的课程虽然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但依然希望参与者能够按照课程的大致时间进行学习,以便获得最好的效果。总体来说,MOOC具有易于使用、费用低廉(绝大多数MOOC是免费的)、覆盖人群广、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2]。
然而,MOOC的劣势也不容忽视,除了“飚高的中途退课率”和“学习MOOC的终端设备单一”之外,比较突出的还有以下两方面:(1)教学模式单一。虽然新兴的MOOC平台在支持大规模学习群体的自主学习方面做了有益探索[3],例如,吻合人类学习规律的微视频设计,促进长时记忆的互动反馈设计等,但是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平台较已有的在线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Sakai等)功能简单,如没有提供内容共享/复用、多模式课程模板、课组管理等功能,不能支持教师采用适合自身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复用和共享、同一个教师任不同课程或者多个教师任同一门课程等多种需求[4]。另外,教学活动主要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理解类活动,包括视频讲座、案例研读、资料阅读、操作演示、讨论交流等,而对创建类活动(如问题探究)、分享类活动(如成果展示与互评)、评估类活动(如互评、自评)等活动的设计并不多。(2)教育理念较之传统课堂教学没有大的突破。对目前国际上三大主流MOOC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主流的MOOC课程教学模式基本延续了传统课程结构与教学流程,注重学科内容固有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以学科内容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并辅以一定的实践活动和练习测试,以帮助学习者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类似于课堂搬家。活动设计主要以获得学习为主,而对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不足。
二、主流MOOCs的结构分析
Coursera是目前提供MOOCs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在线课程平台。下面以Coursera中的MOOC课程为例,说明主流MOOCs的教学样式结构。随机选取Coursera中的MOOCs进行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般课程结构图。
从图1可以看出,在Coursera中,每门MOOC基本都包括课程信息、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和交互活动四个模块,这些模块显示在第一层;第二层是第一层中各模块的子项,如学习内容又包括视频讲座、资料阅读;学习评价又包括测验、调查等,交互活动包括论坛、Wiki等;第三层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如第一周需听讲的视频讲座、需阅读的文章、需进行的测验与讨论等。针对每一周的视频讲座,除了在线观看外,还会提供PPT课件下载、讲稿文字下载和讲座视频(MP4格式)下载的功能,每一周都会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讨论与在线测试。
三、MOOCs教学设计新视域——在线教学样式
由以上所述可见,当前xMOOCs主要以“获得学习”为主,而对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考虑不足,所以体现出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实际上,网络环境为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强化对在线学习规律的研究。创新在线教学模式,将是改善MOOCs教育成效的不变命题。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育观念的转化,重要的是还要具备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技能。但是我们注意到目前MOOCs建设存在一个瓶颈:大多数教师来自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对在线教学不熟悉,缺乏在线教学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很难进行有效的MOOCs设计。在面对面教学中,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模式,但在这些模式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理论比较抽象、宏观,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即使教学专家都很难把握其实质,而对于新手教师难度更大,所以本文主要从教学样式的视角,力求以多种通用且操作性强的样式来指导MOOCs的教学设计。
教学样式是获取教学实践中的专家经验的方法,目的是以一种简洁的形式记录教学实践的专家知识,使得需要这些知识的人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学样式的本质是提供一种分享成功教学实践的格式和方法,它能够保证成功的实践可以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以不同的方式使用[5]。如图2所示,教学样式界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之间,即介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之间,教学模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而教学案例又比较具体,与具体的学科知识关联度高,不适于作为一般性的设计参考支架。
样式(Pattern)研究起源于建筑学,最早是由建筑理论家Alexande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随后,样式思想慢慢影响了软件行业,许多人开始用样式来记录软件设计的专业经验。伽玛等软件工程学者出版了《设计样式》一书,详细呈现了信息系统应用的成功样式,成为样式在软件行业应用地位的奠基之作。同时,一些美国和德国具有丰富计算机教学经验的学者,也将基于样式的方法应用到问题解决中,开展了教法样式项目(PedagogicalPatternsProject)的研究[6]。此外,欧盟ELEN项目(2003)[7]、IMS全球学习联盟UNFOLD项目等都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样式进行了有益实践,出现了在线学习的设计样式(DesignPatternsfore-Learning),研究了在线学习环境中从课程内容到教学组织的设计经验。DianaLaurillard在2012年新出版的Teachingasadesignscience-buildingpedagogicalpatternsforlearningandtechnology一书中,提出了教学是一种设计科学的观点[8],并且探讨了“获得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实践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样式。我国的胡小勇老师提炼出三种优质网络课程的收敛样式:理论导学型、技能训练型和问题研学型[9]。
一方面我们努力汲取传统教育框架下教学法、认知科学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这些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如优质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案例。另一方面,根据多年来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和研究成果[10],以及对我国网络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主流MOOCs的设计分析,我们提出了七种MOOCs在线教学样式,分别是理论导学型(基于内容的设计)、技能训练型(基于技能的设计)、问题研学型(基于问题的设计)、情景模拟型(基于情景的设计)、案例研学型(基于案例的设计)、自学探究型(基于探究的设计)和实验探究型(基于实验的设计),这些设计样式适用于对整门课程、学习模块、学习单元或者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在同一门课程中,各种设计样式可混合使用。各种设计样式有统一的结构,均由名称、解释、信息结构模型几部分组成,下面分述之。
(一)理论导学型
1.名称:理论导学型(基于内容的设计)
2.解释:理论导学型设计样式注重学科内容固有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以学科内容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辅以一定的实践活动和练习测试,帮助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通常,理论类的课程采用此种设计样式,如教育概论、心理学导论、外国文学史等课程。该类样式主张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解决方案:每周或每一学习单元中的活动设计与排列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
对于具体学习单元或者每周的学习活动设计,一般采用图3中的“学习指导”“学习导入”“教师精讲”“实践活动”和“学习评价”五类学习板块/活动,当然这五类活动只是MOOCs课程的共性提炼,每一门课程会随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当前xMOOCs基本都采用这种样式。
(二)技能训练型的设计样式
1.名称:技能训练型(基于技能的设计)
2.解释:技能训练型设计样式注重学习者某种技能或技巧的培养,以学习者参与和体验为特点,为他们提供一系列操练和模拟体验的机会,从而使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通常,操作类、实训类以及实践类课程可以采用此种设计样式,如计算机软件、硬件组装、家用电器维修、医学上的解剖学、航空航天、旅游、汽车组装、足球、游泳等课程。
3.解决方案:每周或每一学习单元中的活动设计与排列如图4所示。
对于具体学习单元或者每周的学习活动设计,可采用图4中“学习指导”“体验”“教师精讲”“再体验”和“巩固练习”五类学习活动,当然这五类活动只是技能训练型课程的共性提炼,每一门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增加学习活动,原则上以这五类活动为准。
(三)问题研学型的设计样式
1.名称:问题研学型(基于问题的设计)
2.解释:问题研学型设计样式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问题与知识间的联系,学习者通过自学与助学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问题展开研习,教师通过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知识技能进行测评,最终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学习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类课程的设计核心在于问题情境的设置,适用于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课程的设计。
3.解决方案:每周或每一学习单元中的活动设计与排列。
对于具体学习单元或者每周的学习活动设计,可采用图5中“学习指导”“抛出问题”“研习问题”“评价总结”和“应用迁移”五类学习活动,当然这五类活动只是问题研学型课程的共性提炼,每一门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增加学习活动,原则上以这五类活动为准。
(四)情境模拟型的设计样式
1.名称:情境模拟型(基于情境的设计)
2.解释:情境模拟型设计样式以情境体验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模拟或虚拟的情境中通过情景观摩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在体验中应用所学知识。它在假设的情境中进行,在教师的指导或协助下,学生设计出与知识应用相关联的实践场景,并置身于该场景,学生是情境的主要推动者,并在情节的发展中促进深层学习目标的完成。该类设计样式一般适用于实践性或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高职高专中的医药卫生、公共事业、法律、旅游等课程,本科教育中的文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等课程。
3.解决方案:每周或每一学习单元中的活动设计与排列如图6所示。
对于具体学习单元或者每周的学习活动设计,可采用图6中“学习指导”“情境创设”“内容解析”“体验情境”和“评价总结”五类学习活动,当然这五类活动只是情境模拟型课程的共性提炼,每一门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增加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成果互评等,原则上以这五类活动为准。
(五)案例研学型的设计样式
1.名称:案例研学型(基于案例的设计)
2.解释:案例研学型设计样式最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以案例为基本的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学习的情境之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案例研学型设计样式能够较好地将学习内容与实践情景结合起来,主要适用于医学、管理学、法学等领域的课程,且这些领域的课程有比较丰富的结构良好案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北京大学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等著名的案例库。
3.解决方案:每周或每一学习单元中的活动设计与排列如下页图7所示。
对于具体学习单元或者每周的学习活动设计,可采用下页图7中“学习指导”“案例”“案例研习”“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和“应用迁移”六类学习活动,当然这六类活动只是案例研学型课程的共性提炼,每一门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增加学习活动,原则上以这六类活动为准。
(六)自主探究型的设计样式
1.名称:自主探究型(基于探究的设计)
2.解释:自主探究型设计样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该设计样式的特色是探究活动,即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自主探究型的课程多见于以主题为线索的、综合的、开放的甚至跨学科的学习内容,短的可以是1到2个课时,长的则可以达到几周。自主探究的主题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采集、观察、试验、辩论、设计、反思、判断、汇报及创造等一系列活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3.解决方案:每周或每一学习单元中的活动设计与排列如图8所示。
对于具体学习单元或者每周的学习活动设计,可采用图8中“探究导言”“探究任务”“探究过程”“探究资源”“探究评估”和“探究总结”六类学习活动。
(七)实验探究型的设计样式
1.名称:实验探究型(基于实验的设计)
2.解释:实验探究型设计样式是用来检验某个理论或证实某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研究目的,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来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条件或环境等因素,使某些新事物的生成、现象或过程再现,从而去发现、认识自然现象、事物性质和科学规律。实验是通过某些手段来解决问题,在研究领域中检验或验证某种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操作行为,主要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等。
3.解决方案:每周或每一学习单元中的活动设计与排列
对于具体学习单元或者每周的学习活动设计,可采用图9中“学习指导”“实验介绍”“实验指导”“实验演示”和“实验总结”五类学习活动,当然这五类活动只是实验探究型课程的共性提炼,每一门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增加学习活动,原则上以这五类活动为准。
总起来说,每一种有代表性的在线教学设计样式都有一定的指向性,都反映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哲学假设、课程观和价值取向,所以都有某种合理性。这些相对收敛的设计样式,反映了在线教学的设计规律,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设计人员间分享成功教学实践的格式和方法,保证了成功的实践可以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使得课程更加易于维护、管理和评价;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更加高效,提高其学习满意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
四、小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