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5-02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1、4]。骨质疏松增多会导致患者骨组织减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2、5]。骨质疏松患者常表现为程度不同的驼背、腰背疼痛、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和身长缩短等,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和气短等症状。现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117例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117例患者。1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58±1.62)岁,最大77岁,最小62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58例、59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11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117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如下:(1)由于老年人是该病主要的发病人群,老年人对疾病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必须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详细的向患者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有效预防和危害性等,增强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3、6]。(2)大多数疾病患者由于疼痛、骨折等对身体和正常生活造成的不便和影响,易产生过于担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疾病控制。必须对患者不同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加强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使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对疾病控制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疾病控制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长期、坚持接受治疗。(3)指导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提倡患者多食富含钙的食物。65岁以上的患者每日摄入钙量以1500mg为宜。饮食以低盐、低糖、低动物蛋白为主,禁忌吸烟、喝酒等。提倡患者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进行身体锻炼。多晒太阳,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摔跤。(4)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药物分为两类,即促进骨性成药和抑制骨吸收药。促进骨性成药如异黄酮、合成类固醇等,抑制骨吸收药如雌激素、钙剂和二磷酸盐等。必须反复叮嘱患者严格按照药物用法用量服用,告知患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4、7]。鼓励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治疗半年后,对患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9个月后,对患者的疾病基础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调查形式选择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对疾病病因、治疗方式、并发症、预防手段、危害性等。
1.3疗效标准满分为40分。差:36分。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半年后,117例患者的骨密度平均T值为-1.26,趋于正常。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117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为97.44%,其中3例差,占2.56%;34例良,占29.06%;80例优,占68.38%。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讨论
按照不同的发病原因可以将骨质疏松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5、8]。目前,医学上尚未发现明确的该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时仍以早发现、早诊治、早预防为主。由于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促使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对控制疾病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9]。在本文研究中,对117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包括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药物治疗等,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达97.44%,表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效果较好,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亮,马远征,刘海容,白颖,李大伟,杨帆.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7(14):47-48.
[2]刘建芳,廖筱妹,孙晓芬,俞黎,张东红.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3,16(19):42-43.
[3]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1(21):75-76.
[4]张洁,孙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144-145.
[5]杨秀琳.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中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
[6]陈立英,史丽丽.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8:1784-1785.
[7]夏凌霞,范井月.临床护理路径在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05:19-20.
中图分类号:R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20-02
笔者以“肝主疏泄”为关键词,在维普数据网上搜索相关文献,将这些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笔者临床所见,发现五脏中肝脏在调节人体全身气血津液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肝木升发、其性喜调达,在人体情绪调节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加之环境的污染,这就导致人们所患疾病有所偏向性,情志疾病、自身内环境调节性疾病及慢性疾病等有所增加,故本文试图先阐释肝主疏泄、主藏血理论,推而及之这一理论的运用,此处采用对大量临床文献的整理与总结而得出的结论。
1肝藏血、主疏泄理论
肝主藏血,其体属阴,肝主疏泄,其用属阳,故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藏血和疏泄之间关系密切,体现了血与气的调和。肝藏血功能正常,则发挥血的濡养作用,不使肝气亢逆,才能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血运通达,藏血功能才能保障。可见,肝藏血、主疏泄体现了气与血的调和、阴与阳的平衡关系。此外,肝主疏泄,还体现在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水液精津的运行输布及调畅情志的作用。
2肝藏血、主疏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从而导致情志不疏、急躁易怒、紧张焦虑等,长久以来进而影响到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人们的整体健康状况逐步下降,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生理调节性疾病如失眠、便秘、高血脂、高血糖等较为普遍,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另外各种慢性疾病的缠绵不愈,势必影响到人们情志的变化,这也会使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受到影响。
2.1亚健康健康的最新定义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心理、社会因素已逐渐超越传统的身体因素,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所导致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有着丰富的理论阐述和临床经验,特别是将肝主情志调达这一理论运用到治疗情志疾病上,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效果显著。
肝调畅情志,其根本是改善人体内环境,虽然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各项理化检查无阳性指征,但实际上,其体内已经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功能性的改变,其作用途径主要为心理应激方式,“中介机制”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多层次、多水平的相互作用[1]。心理应激反应的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即过度应激)时,往往会引起人体内某些器官气机升降出入的紊乱。因此,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除了尽量减少外在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故调理肝脏使其主藏血、主疏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情志畅达。
2.2自身调节性疾病
2.2.1脂质代谢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对脂质的相关记载,如《灵枢·卫气失常论》谓:“人有肥,有膏,有肉”,张志聪补注:“中焦之气,蒸津化液,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由此可知,膏与津液同一源流,均源于中焦脾胃的化生,膏是津液的浓稠者,属于液,为血液的成分之一。
肝对脂质的代谢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脾胃对饮食物的受纳腐熟及水谷精微吸收、转输的运化,需要肝疏泄功能的正常,如疏泄失司、气机郁滞,则肝木克脾土,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及运化转输水谷精微物质(包含膏脂),其中的膏脂不能正常输布以营养全身,就会导致膏脂在体内的转输、排泄发生异常,成为病理性的脂浊痰湿,痰浊内生,无形之痰浊输注于血脉而成病变,即为高脂血症;另一方面,肝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促进水液津精血在全身的运行输布,若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滞可致血瘀、水液津精凝聚,进而导致痰瘀互结,即为高脂血症,如《血证论》云:“肝主藏血……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2.2.2糖代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和尿糖,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症状。中医学治疗糖尿病多从肺胃肾三脏着手。然而,历代医学家治疗糖尿病也不乏从肝论治,现将糖尿病与肝的关系分析如下。
糖尿病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但是,上消者多为肺燥津伤,则有“木火刑金”为先;中消者多为胃热脾虚,则有肝木克脾之兆;下消者多为肾阴不足,则有肝阴亏乏。故在治法上,上消者,滋阴润肺同时要清肝平肝;中消者,益胃健脾同时应调达肝木;下消者,肝肾阴虚,肝肾同治。治疗消渴不能仅限于肺、胃、肾三脏,必须重视肝的调节,兼顾从肝论治,是治疗糖尿病提高疗效的关键,不可忽视,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2.2.3甲亢甲亢最终是由于气、痰、瘀壅结而导致的,人体气机不畅是导致壅结的关键因素,而肝脏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异常,就会出现情志内伤使肝的气机不畅,导致气滞,气滞进一步导致痰凝和血瘀而引起甲亢。另一方面,肝有协调脾胃运化的作用,如果肝失疏泄,则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发生紊乱,出现多食、消瘦等脾胃病症状,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甲亢症状。
2.3慢性疾病
2.3.1习惯性便秘大便通畅有赖于气机顺降,而气机顺降又有赖于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肝主疏泄,是一身气机顺畅的必要保证。肝气疏泄能够配合肺气的宣发肃降,脾胃的升清降浊,肾气的推动,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转,达到平衡。肝正是通过对气机升降出入的调节,以调节一身气机,从而对气机升降出入起着枢纽作用。而气机的升降出入为人体一切物质,包括津、液、精、血及水谷糟粕等运转推动的基本动力,故肝主疏泄对于大便的通畅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
2.3.2长期失眠在临床上很多人由于精神抑郁,思虑太过,或病后、劳累等因素常导致营血暗耗,从而致肝之阴血不足,不能养心神,心神失养故夜不能寐;同时肝之阴血不足,不能制约肝阳,阴虚火旺,肝阳上扰而见心烦不能眠。另外,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达升发调畅气机的作用,表现在对津血、情志、消化,生殖等方面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肝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的功能与失眠又较为密切。临床上除了补养肝血,还应适当疏泄肝气,使肝藏血、主疏泄功能正常,人体气血方能调和,心神得养,故而能眠。
综上可见,肝藏血、主疏泄功能,从根本上来讲,体现着人体气机的调畅、血液的调节,人体气机通达,保证了人体内一切物质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转,使得人体内环境杂而不乱、有条不紊的运行。《灵枢.营卫生会》云:“……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可见,血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而肝主藏血,调节着人体全身血流量的分布,藏血功能的正常,才能使得人体宝贵的血液得其所而发挥其有效的功能。本文仅从几个角度阐述调肝法在人体疾病中的应用,而其根本上是体现着肝在参与人体气与血的调节上所起到的枢纽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孝娟,严灿,高敏.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J].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关键词】大内科;患者;心理护理
内科患者由于并且的复杂性,导致患者要接受比较长期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情的反复以及病因不明朗等特点,由于以上种种特点,决定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比较大的心理负担,长时间的抑郁反倒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基于这种情况,我院对这些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在疏导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运用不同的方法,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可以总结出很多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针对2011年到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大内科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状态的患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疏导。在这30例患者中,教育程度,年龄,性别以及生活环境和病情均不相同。
1.2护理方法针对焦虑不安的患者:有此种心理的患者是入院中最为常见的心理症状,这种心理现象几乎在每位患者身上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入院的第一个星期中最明显,这也是根据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情况而定,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通常是烦躁,食欲下降以及睡眠情况不好等特点,针对患者的这种情况,应该耐心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当然,这里除了癌症患者以外。在住院期间,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找出患者焦虑的根源,针对不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定切合实际的放松训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针对忧虑和恐惧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刚开始入院的时候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和必要的诊断措施的不了解,经常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患者在刚入院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例如经济原因等问题经常会产生忧虑,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心理疏导,多和病人聊天等。
针对孤独寂寞的患者:在大内科中,经常会出现较长时间没有亲人陪护的患者,这种患者经常会感到孤单,所以性格很内向,很少说话,经常卧床,不愿下床走动,这个时候,相关的护理人员除了要做好基本护理以外,更重要的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患者,多鼓励患者,最好是可以和患者建立感情,这样就可以达到对这种患者心理疏导的作用。
针对悲观的患者:在大内科病房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病情反复的患者,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中缺乏信心,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让病人加深对自己病情的了解,同时积极地与家属配合,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塑造信心。
针对疑病的患者:患者在进入到医院治疗之后,经常会将自己的病情往坏处想,然后用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于这种患者,如果短期之内查不出病因,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并且告诉患者院方有能力将患者的疾病治好,同时经常鼓励患者,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惑,让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针对过分依赖的老年患者:有很多老年患者入院后过分依赖陪护人员,基于这种情况,应该鼓励患者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多做一些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同时也加强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
2结果
在一段时间的心理护理之后,本院的30例患者均有着比较好的精神状态,并且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很多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还有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轻微,可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出院。
3讨论
由于大内科的患者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进行长期的住院治疗,会导致很多消极情绪的产生,所以对于这一点,在大内科的护理中,除了平时的基础护理以往,对于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要重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疾病,缓解患者身体疼痛的同时,照顾患者的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