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农村,我经常听姥爷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事,听姥爷说,家乡以前很穷很穷,村上到处是烂土墙,破瓦房,屋子里既黑暗又潮湿,而且地方还很小。有的房子还是用石棉瓦、油毡和稻草搭成的,屋里的地方全是黄土,时间久了,就被人们用笤帚扫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土坑。下雨天,院子里,村道里全是烂泥巴,一脚踏下去,鞋子就陷在里面拔不出来了。人们做饭烧不起煤,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烧的是玉米秆和烂树叶。下雨天,房子经常漏水,冬天挡不住风。尽管把土炕烧的很热很热,但刺骨的寒风从四壁透进来,冻得他们耳朵发麻,不得不把头埋进被窝里。被窝里的空气不好,冻得他们晚上都睡不好觉。
现在可好了,家乡这十几年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破草房、土瓦房变成了用红砖砌成的大砖房,屋里屋外和村上的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了,有的屋子里还铺上了亮光光的大地砖。人们的住房都很宽敞,有客厅、厨房、卫生间,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房间。烧水煮饭再也不用烧玉米秆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那黄泥水做饭、洗脸了。宽阔的石灰路两旁,也安装上了路灯,晚上路灯亮起来的时候美丽极了。
人们也都有了钱,有好多家庭都装上了电话,用上了电饭锅、电冰箱、洗衣机,有的还买了大沙发。家家户户都买了大彩电,家家户户都是专业户,有果园、菜园和蔬菜大棚,每年收入近万元,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啊,我爱我的家乡。
第一幕
时间:原始时代
地点:北京周口店——“纯朴”山洞
人物:原始人类
事件:在一个阴冷的山洞里,几个原始人正把刚猎获的食物分给大家,他们把肉平均分给老人、妇女和孩子,自己则留下难以啃动的骨头。突然,远方传来野兽的吼声,几个强壮的原始人立即丢下骨头,把老少病弱的人围在里面。大家瑟瑟地蜷缩在一起。洞外,野兽的吼声越来越近了……
画外音:此时,这些单纯热诚的原始人是多么希望有一扇屏护山洞的木门啊!
第二幕
时间:唐代开元年间
地点:离长安不远的“诚信”小镇
人物:强盗、小镇居民
事件:在繁荣昌盛的唐朝开元年间,“诚信”小镇的居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从来未发生过一起偷盗事件,人们像“君子国”一样诚信交往。可是,在一个明月高悬之夜,一群凶神恶煞的强盗从他们各自的马上跳下,手里拿着寒光闪闪的大刀……不一会儿,小镇里传出了男人的呼喊,妇女的尖叫,老人的哀泣,牛羊嘶叫,罐子摔破……火光冲天,浓烟弥漫……
画外音:此时,这些善良诚信的人们多么希望有一扇坚不可摧的铁门啊!
第三幕
时间:20世纪90年代
地点:30层的“信诚”大厦内
人物:爸爸、8岁的儿子、相处两年的邻居
事件:“爸爸,爸爸——”正在做作业的儿子突然跑了过来,“咱们对门的叔叔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啊?”爸爸很奇怪,“你问这个干什么呀?”“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我的邻居’的作文篇(*)
从1949年建国到己丑年,中国历经了60年的变迁。那是沧桑巨变,在这60年中我们的家乡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变得生机盎然·
记忆里小时候的家乡,是我的乐园。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池塘,听爸爸说他小时候还有船呢。我有些羡慕。每到暑假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在池塘边玩耍,池塘边上有大片的树林。雨季里水就会长高,一些树就会矗立在水中了。知了燥热的叫声,阻碍不了池塘边的清凉。树的影子斜掉在水面上,我们的说话声惊的鱼儿四处逃散。我们就会脱了凉鞋,搂着树身尽情的在水中游戏。玩累了就会回家在妈妈的盛化妆品的小木盒里,偷偷的拿走几分钱,拉上小伙伴买些零食吃。
妈妈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起身给爸爸做早饭。爸爸在离家大约有七八里的镇上上班,那时候没有自行车,每天都会走着去。对于这些都是后来妈妈说给我的,我有记忆时,爸爸已经拥有了一辆自行车。听说买那辆自行车时还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自行车是有了,可每到下雨,又都的穿着雨靴,在泥泞的小径上艰难的前行。
都多少年了,那些记忆虽已模糊。可却会在不经意间涌现。
家乡那大片大片池塘已经没有了,更别说水中的鱼儿了。只有池塘边树上孤独的知了的叫声还在,却也只是稀稀落落的声音。现在想要拿走妈妈小木盒里的钱,已经买不到什么了。现在上班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做饭了,家家户户都安上了液化气,电动车.摩托车,乃至汽车在家乡已经不足为奇了。更不用说自行车了。
那条在雨后总是泥泞的小径已经不见。哥哥们给家乡捐了款,修建了公路。无论下多大的雨,大家再也不会把车子陷到泥里了。主妇们再也不会为男主人上班没有回家,而坐卧不安,派孩子们去打探消息了。电话就在桌上放着·手机就在兜里装着。想知道消息,只动动手指就行了。
搬来县城已有20年左右了,刚刚来县城时。大多的房子都是平房,只有几栋居民楼。公路那时也很窄小,有路灯的路也很少。夏日里大家就都在风扇下乘凉,平房一到夏天就会潮湿。那时候大街上只偶尔能看到骑摩托车的,和偶尔从身边掠过一辆汽车;自行车是大多数人们上班的代步工具。多少年来人们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变化着。发展着……
现在县城中的平房也已占少数,新建的小区,林林总总;宽阔的马路两旁,路灯像窈窕的淑女伫立在那,守候自己的使命。私家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急驰已经成为主流。夏天里,人们再也不会为了凉快而整夜的开着风扇而致使自己感冒了,冬天里,人们再也不会自己去点暖气,而弄得灰头土脸。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为能吃到什么而发愁,而是为能怎样吃才会有营养而发愁。改革开放60年来,这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吃饱穿暖到吃得好,穿的好,再到吃的精,穿的漂亮。从小喇叭广播到液晶彩电。从泥泞小路到宽阔的柏油路·从步行到汽车。从平房到高楼。时代在变迁,我们在改革中发展。我们的家乡在发展中蜕变,她会成为宇宙中较亮的那颗星星,紧跟中国时代变迁的步伐。
听妈妈说,我来到世界的那天,下雨。从家到卫生院,必经沐宇路,当时的沐宇路是泥路。每逢下雨,路上积水很深,道路泥泞不堪。爷爷、奶奶到卫生院看我,他们的雨靴和衣服上满是泥浆,脸和头发上也溅满泥点,像两个咧嘴笑的泥人。
我记得上幼儿园时,第一天就走的这条沐宇路。那时,路面已是水泥的了,很平坦。人们骑着自行车、电瓶车来去匆匆,偶尔有一两辆汽车驶过,大伙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转眼间我上小学五年级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家乡的这段交通要道已经改建成新328国道。
好样的新328国道!沥青路面,两条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六条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中间用绿岛隔开,两侧也建有绿岛。绿岛首尾相接,里面栽满花木。站在运粮河桥头的绿岛上朝城区望去,车辆川流不息,绿岛宛如一条巨龙静卧大路中央,蔚为壮观。
大路两侧是宽阔的绿化带。绿化带设计成锯齿形、半月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绿化带错落有致,姹紫嫣红,如同两幅巨型画卷,铺在大路两旁,飘飘忽忽地伸向远方……
夜晚,新328国道华灯璀璨,车水马龙。站在乡间小楼上望去,还真以为天上的银河降落人间呢!
欣赏着这美景,我蓦然觉得:坑洼的泥土路,平坦的水泥路,宽阔、安全、风景秀丽的现代化公路,这部变迁三部曲,不正是我可爱家乡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吗?
我的家乡在赣榆县石桥镇娄官庄,它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一条条笔直的村路,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绿树环绕,路边的蝴蝶花香气醉人,让人流连忘返。可是,以前的娄官庄可不是这般迷人哦。听奶奶讲,以前的娄官庄是坑坑洼洼的泥路,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而一到连绵的阴雨天,人们谁也不敢出门,哦,原来是怕一出门脚就陷在泥坑里拔不出来了。那时候的房子是用土垒的墙壁,用草搭的房顶,大风一吹,灰尘满屋。那时候没有汽车,家家连自行车都稀罕得很,出远门大多数都是步走的。以前没有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是村中心的那口老井。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家家的生活非常贫困,有的家庭甚至一年都吃不上一顿肉,更别提让孩子们眼馋的零食了。那么现在,请您到我的家乡来走一走看一看吧!
来到家乡,哇塞,以前坑坑洼洼的泥路像在跟人们捉迷藏,已经完全不见踪影,被它的水泥路哥哥赶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漂亮的二层楼房,青砖红瓦,雕栏玉砌,真是美不胜收啊。现在人们出远门再也不用千辛万苦地步行了,家家都有摩托车或电动车,有不少的家门口还停放着豪华的小轿车。生活用水再也不用辛苦去提水挑水了,村里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现在村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餐餐都是鸡鱼肉蛋,孩子们更有不计其数的零食了!朋友们,我们家乡的变化大吧,这么美丽的环境,你一辈子呆在这里都会感觉不过瘾呢!
早上阳光灿烂,妈妈要我和她一起回老家,我不乐意,妈妈就对我说:“家乡的变化可大了,路也不在是以前的泥泞的小路了。”我不相信,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妈妈。
我们在离老家不远处下了车,我的脚踮着地,生怕又踩进烂泥吭里,等我站好了,一看真是熔光焕发呀!百鸟齐鸣,鲜花盛开,绿书成荫。“好美的景象啊!”我不禁赞叹到。“那个脏池塘到哪去了?我默默地想到。啊!那个脏池塘现在赶净多了,水清清的,连里面的鱼游来游去都能看的到,这里也是人们洗衣服的好地方。我都被这景象迷到了,都忘记去姥姥家了。踏进家门,一看,彩电,冰箱样样齐全,破旧的沙发也换成新款的了。我愣一会儿,突然想起姥姥要做饭,我赶紧去问姥姥木柴在那,姥姥笑嘻嘻的说;‘外孙女,你到厨房看看。’我跑过去一看;电饭锅摆在柜桌上,打浆机也在那摆着……我出来笑着说;‘姥姥,咱家也赶上新时代了呀。’姥姥笑着说;‘你来的路上,没看见水泥坑吧。’原来是这样,来的时候只顾欣赏风景,连踩在脚下的新修的水泥路都没在意呀。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我越来越爱我的家乡了。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
以前,我家乡的人们吃的是咸菜、黑面和红薯粥,多半住的是窑洞,穿的是补丁衣服,用的是煤油灯,条件非常艰苦。那里的人们很穷,买不起种子,要是买下了,人们还要用耕畜来耕地,多落后啊!有时候,农民伯伯在大热天里干活时,有的人会累的满头大汗,像被雨淋湿了一样,有的还脱了衣服,上气不接下气的干活;甚至有的会累倒在地上,多辛苦啊!
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民伯伯吃的都是肉、白面和新鲜蔬菜,住的多数都是平房或楼房了,人们穿的都是新衣服,而且现在也通上了电,人们也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洗衣机、电冰箱等许多家用电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型机器,拖拉机、收割机等。人们用机器耕地、收割时,只要人们驾驶上就可以了,多方便呀!还有人们现在买回种子,种在大棚里,可以生长出许多蔬菜,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新鲜蔬菜了。在农闲时,人们可以在树荫下打牌、聊天了。道路也变了,由原来的土路变成了石子路和水泥路,又宽有平坦。家乡的变化很多、很多……现在如果你来到我们的家乡,就会感觉到一片新农村的景象.
有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才使我们过上富裕、祥和、平安的生活。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我可爱的家乡变的更加美好!
几年前,爸爸妈妈几经奋斗在城里买了套房子,我随他们住进了城里,过起了城里的小康生活。用爸爸妈妈的话说,这是赶上了好时候,要在以前,这事想都不敢想。
以后的日子,除了寒暑假,我便很少回乡下的老家,跟住在乡下的爷爷主要通过电话联系。好多次,我听见爷爷在电话中向爸爸说起家乡的新鲜事,什么种地不用再交农业税啦,农村参加了合作医疗啦,村里的娃娃上学不再收学杂费啦,农民种粮国家给发补贴啦……听得出来,电话那头的爷爷语气中充满了激动之情。
这不,前些日子,爷爷又打来了电话,催着爸爸放寒假后早点带我回老家。电话里,爷爷慈祥地对我说:“宝儿啊,你走这半年,老家变化可大了,街道全打成了平展展的水泥路,走路一点泥水都不沾。还记得你以前常去玩的舞台场吗?现在被建成休闲广场了,可漂亮了,快回来看看吧!”
说起家乡的舞台场,我的印象可深刻啦。以前,每次回老家,我总喜欢去舞台场跟村里同龄的小伙伴玩。舞台场非常乱,杂草丛生,四周堆满了柴禾,有些人家在那里拴牛羊,更有人把这里当成了积粪场。在那里能建成个什么休闲广场?我半信半疑。
年关,我和爸爸回到老家,爷爷乐得像个小孩似的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去看新建的休闲广场。走过一条平整的水泥街道,我俩来到了昔日的舞台场。哇,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前围在舞台场四周的破落的瓦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排新建的门面房。已有二十多个年头的舞台被修葺一新,粉刷得异常艳丽。偌大的舞台场被分成了南北两个区域,靠近舞台的北区,被打成了平坦的水泥广场,一对崭新的透明塑钢篮板矗立在两旁,被六根高大的路灯围成了一个灯光球场,一群小青年,正在球场上你争我抢地打比赛呢。爬上几级水泥台阶,便到了舞台场南区,新修的花坛错落有致,花坛里栽满了不知名的花草和风景树。几组健身器材上爬满了正在嬉戏玩耍的孩子。几个老人正围坐在一张小石桌前,悠闲地晒太阳拉家常。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打心眼里赞叹道:“这里变化太大了!”
说起家乡的变化,年逾花甲的爷爷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年轻时在生产队当社员,他和奶奶一年到头没日没夜地苦干,一家人勉勉强强才能填饱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实行了大包干,爷爷在承包地里大搞多种种植,奶奶在家养猪养鸡,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再后来,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如今,家里种粮,国家给发补贴,有病住院,国家给报销医药费。“这农民呀,越当越自在,日子越过越滋润。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改革开放的福啊!”说到高兴处,爷爷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如今,家乡真的变模样了,人变、事变、物也变,越变越美好了。看着家乡的这么多新变化,我们真的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
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高科技都在像猛虎一般地往前冲,许多东西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的变化也日新月异。记得爷爷以前对我说,那时候的中国非常贫穷、落后,人民过着艰难朴素的日子,个个生活过得很简陋,那时候手机是一种稀有物品,而且价格昂贵,要一两万元,叫大哥大。那时候的一两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二十万呢,只有那时候非常富贵的人才买得下来,那时在街上拿着大哥大打电话是一件非常神气、令人羡慕的事,大哥大全身黑色,拿起来很沉重,它的重量相当于一块砖头,不易于携带,而且有时候你在哪个偏远地区或者荒山野岭搞不好信号不好,会短路。所以那时,大哥大并不十分受欢迎。过了二十几年,一种新型手机在中国诞生了,首先,它很轻巧,很方便于携带,然后呢,它的外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没有那么肥厚了,而且有显示屏了,还可以盖上合上,功能也有了变化,可以发短信息,打电话,玩一些黑白屏幕的幼稚游戏。虽然还是不怎么样,但比起大哥大来说好很多了。到了现在,手机的变化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它做得到的,屏幕超大,还可以触摸屏幕,做工精致,全身流线型,摸起来质地柔和,功能数不胜数,在网上购买任何东西,QQ聊天、微博、微信……真没想到这么小的东西能干这么多的事。现在的手机真好啊!真期待未来的手机会是什么样子。
北京市少年宫是一座有着60年历史的少年宫,今年年底将迎来成立60周年的庆祝活动。从皇家园林搬到现代化的大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搬家前的少年宫与景山相隔一墙,一进大门就有一种古典的意蕴,大家欢乐的笑声,给古老的宫殿一缕生机。在艺术院内,古老的教室,甚至一棵大树都比我们的年龄大上不少,而同学们就是在这一棵棵大树的看护下成长。
春天百花盛开,大家在校园内聊天,做游戏,十分快乐。夏天烈日炎炎,大家要么待在凉爽的教室里,要么在树下乘凉,还有的同学到一棵极低的松树下摘松果。秋天落叶纷纷,一进入校园你会经常看见几个同学凑在一起,一个同学说:“你看我这一根,绝对赢!”
另一个同学看了看,说:“绝对不行,你那根太嫩了。”而另一个同学兴致勃勃地炫耀:“你看我这根,绝对是老根,不信你来比比!”原来,这是同学们在玩“拔根”的游戏,它就是一人拿一片杨树叶,用它的茎来与另一个人手中拿的茎来拉,看哪个人手中的茎先断,则那个人就输了。而在银杏树下,一些同学则玩起了“打树叶仗”,将树上落下的银杏叶抛向对方。值得一提的是银杏树上落下过银杏果,有人就去捡那些果子,有人可以捡上一篮子。冬天只要一下雪,大家就都跑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
那时的合唱团,老师经常说:“在屋里安静地坐会吧!屋顶都要被你们掀开了。”而我们却还是在外面玩耍,跑步。
可是,当少年宫搬家后,似乎一切都变了。
少年宫由大楼组成,不像以前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要走路,而是要爬楼梯了。合唱团在3楼,课间休息时,大家只是到3楼的平台上活动一下,极少有人会跑到楼下去——如果跑到楼下的草坪上不停歇再跑回来早就上课了。我们似乎更加便利了,我们有一个电视来看演出的光盘,同时我们丢掉的是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听说少年宫里有植物园,可是我还没有见过一眼,似乎它只是给来少年宫参观的学校开放,而忽略了少年宫里面的学员。还有就是少年宫这个大楼内就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地下一层是冬季,一至二层是春季和秋季,三至五层是夏季。原因就是因为空调。在暑假时,在地下一层的人恨不得穿上冬装去,而三层却很热,穿着短袖还需要带把扇子,到了10月教室里还是穿着一件衬衣就可以了。
现在的合唱团,老师常说:“别光看手机了,出去运动会儿吧!”
到新少年宫,有利也有弊吧。希望这些问题可以慢慢解决,预祝少年宫60岁生日快乐!
穿城而过的酉阳河清澈的河水的不紧不慢的流动着。“哗——哗,”就像一曲欢快的歌。波光粼粼的河面像是一顽皮的孩子在对我们眨眼睛,又像是有谁在河面上铺了一匹精美的蓝缎子,从县城城北一直延伸向城南。河边亭亭玉立的杨柳在河面上倒映出她那千娇百媚的身姿,在微风中尽情的舒展。你可曾知道在两年前河面上飘满了各式各样的垃圾,河水污浊不堪,时时飘来一阵阵刺鼻难闻的臭气。
西山大道口,亚伸广场拔地而起,渝东南最高楼就屹立在这里,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巨人屹立在城市的中央。每当夜幕降临时,亚伸广场被无数个错落有致的彩灯勾勒出婀娜多姿的身段。这时,在月明星稀的衬托下他显得更加气势磅礴,更加令人心驰神往。但是,你可曾记得这儿两年前却还是矮小而破旧的瓦房呢?
大街上,叉道口,出现了红绿灯,斑马线,交通指挥台。川流不息的车辆自由穿梭,酉阳拥有了畅通无阻的交通。一个个公交站台,一辆辆计程车,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了。可谁又曾想过两年前,还是货车、客车、出租车拥堵在并不宽阔的桃花源大道上抢行,摩托车、人力三轮车、自行车和行人也在其间瞎穿乱跑,交通事故频发。那拥堵不堪的交通一去不复返了。
回想起来,昔日的酉阳就像童话里的那只丑小鸭,可令人欣慰的是昔日这只丑小鸭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只白天鹅。我相信,酉阳——我的家乡,这只美丽的白天鹅,一定会展翅翱翔!
只要说道这个‘名词,基本上所有女孩都会为此尖叫,而男孩,呵呵,他们会表现的极其不屑,为啥呢,主要是因为一下几点:
1..tfboys是外貌协会的最佳代表,是自己未来老婆的假象情敌,现如今男女比例失衡,竟然跌到了14:11,简直比股市还跌得猛,也就是说,就算一个一男一女的标准配置,还是会有3分之25的男性处在未婚状态,但现实比这简单的设想还要残酷,有不想不想结婚的女性,有一夫多妻的男性,还有芙蓉姐姐和凤姐这样没法取的女性,所以,根据我的猜想,应该会有20%的男性找不到老婆,在这水深火热的时候,tfboys再加上一道刀,让更多的女性不想结婚,坚信会有传说中的tf真爱来到自己身边,在这样的社会中,tfboys简直是要男性绝种,三个挑粪工统治世界的节奏啊!
2.我们再来说说tfboys这个名字,tf英语翻翻译是加油的简称,呵呵,我读书少,tf对于大多数男屌丝来说就是挑粪,吞粪,踏粪,不错,boys,英语翻译是男孩们,可惜,男孩们是什么我就不说了,不过,tfboys对于男孩们来说,差不多就是大叔了吧。
所以,我希望,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大家的心,还是有一份闪烁这自强,不屈于tfboys代表的外貌协会的心。
我的家乡是盐城市建湖县。今天,奶奶给我讲了建湖过去几十年的变化,使我知道建湖是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一个高楼林立、生活富足的小城市。
在改革开放前,爷爷奶奶住在农村,大家都很穷,只能住在简陋的泥坯、草顶的房子里。这样的房子不仅矮小,而且不能遮风避雨,往往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大家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吃饱饭也成了一种奢望。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家慢慢富裕起来,不仅能够吃饱穿暖,而且住进了砖瓦房。到了90年代,建湖经济迅速发展,涌现了森达皮鞋等知名企业。爸爸在大学里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就会说:“森达皮鞋知道吗?这是我们建湖的企业。”
进入新世纪,建湖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如今的建湖,已经成长为全国百强县,不仅老百姓生活富足,而且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县城的街道先后进行了整治,原来脏乱差的现象被一扫而空;县城南郊新建了苏北最大的生态公园-双湖公园,成为了建湖县城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过去建湖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听爸爸讲,过去他读大学时,去上海需要大半天时间。进入新世纪后,建湖的交通条件迅速改善,盐徐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先后开通。如今,去上海只需要三、四个小时,等年底高铁通车了,时间还要缩短一半。
家乡的繁荣富裕是几代建湖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也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就从古代开始说起吧,独木桥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发明的,它是所有桥中的“爷爷”。它是用木头制成的,一根木材架在河流或悬崖等的障碍物的上面。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可是还有些危险,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石板桥等宽阔些的桥。其中石拱桥是桥梁史上的一大进步,它安全耐用又美观。要说独木桥是“爷爷”,那石拱桥等就是“孙子辈”了。就说石拱桥吧,它是由石头组成的,它比独木桥更加结实。桥上人行走,桥下船划过。晚上,石拱桥看上去很美,就像一轮弯弯的明月。但是,它虽然很美,也安全,但是比较窄,最多只能通过一辆车,又不能架在宽阔的大江上。
后来,为了方便交通,人们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桥,比如高架索桥、斜拉索桥,汽车与火车两用的跨江大桥呀等等。就说我们的跨江大桥吧,它凝聚了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心血,把天堑变成了通途,远看起来它像一条巨龙卧在长江上,真乃是长龙卧波,雄伟壮观呀。现在,为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建筑师又把桥建在了公路上,一座座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使城市里的交通更流畅,他绝对是独木桥的曾孙子了!白天看它们的造型很美,夜晚的它们披上霓虹的彩妆,更是城市的一道道风景线!
从古至今,桥在变迁,社会在进步,说不定大家以后又发明了独木桥的“曾曾孙,曾曾曾孙”呢!同学们,我们努力学习吧,让我们设计的桥在将来的世界精彩亮相吧!
大家都听说过北京的四合院吧,我过去的家就和四合院差不多。父亲曾经告诉我,院子的四周都是土制的房屋,高高的围墙也是用泥土垒的,院子的一侧种着一棵老榆树,听父亲讲这棵老榆树是父亲的爷爷亲手栽的;院子的另一侧是一个简易的鸡窝,父亲小时候最好的礼物就是鸡窝里的鸡蛋。在这个院落里曾经住着父亲的爷爷家、姑姑家还有我家。父亲告诉我从我的爷爷开始到我的父亲、叔叔、姑姑都是出生在这个院落里,他们都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也都是从这个“鸡窝”里飞出去的。
时光如梭,转眼我已经十岁了,过去的“老家”早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楼房。站在阳台上向远处眺望,到处都是楼房,一幢幢的,排列的整整齐齐。打我记事起,我对家的感觉就是雪白的四壁,家里有冰箱、彩电、洗衣机和电脑;家里有衣柜、书柜和古朴的花架;在我的卧室里有各种各样的摆设。每天晚上,都是父亲和母亲陪我读书学习;每天晚上,都是母亲把我送入梦乡……。可是,每当我想起父亲给我介绍的“老家”的时候,我都会为这个“家”的改变而自豪。虽然我也很怀念那棵老榆树,也很想象父亲那样在老家的院子里抽陀螺,每年都品尝一下老榆树的榆树钱,但是,我更爱我现在的家,一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家!爷爷经常对我讲:“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我家的变迁我似乎明白了爷爷的话。
1997年,当我随父母来到重庆时,也正值重庆直辖。十年来,我与重庆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每当我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万家灯火犹如繁星一样的如画景色时,这座城市飞速变化的景象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不自觉地涌现出来。
记得刚来重庆不久,爸爸带我去亲戚家玩,坐在那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我都睡醒了两次了,还没有从沙坪坝走到南坪。但现在便捷的轻轨环绕着重庆山城,“二环四射”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半小时主城”的梦想也随着轻轨、黄花园大桥、嘉华大桥、鹅公岩大桥、渝澳大桥的建成变成了现实。
还记得三峡广场以前的样子吗?两条交叉的公路,两边都是低矮而破旧的房屋,公路上的汽车排放出黑烟,总会让人觉得喘不过起来。而如今的三峡广场,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宽广的步行街上,金色名人雕塑展现了重庆的人文历史。
而几年前还是大片农田的江北区,现已是一座规划合理、建设全面的现代化城区。南滨路、北滨路、嘉滨路修建竣工后,既解决了拥堵的交通,又造就了一番美食街、装饰街,一拥而现的壮观场面,成就了万人同烫火锅的热闹场景。
每当我来到南山一棵树观景台,看见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仿佛如仙境般的山城时,我都感到无比的兴奋,就好像自己真的置身于这一片灯火辉煌当中一样,心中由然而涌出一种对重庆的喜爱之情。
今天,我们的城市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遵照胡爷爷“要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指示,我们又将以最大热情来建设我们的家园争取赢在起跑线上。我相信,重庆再过十年,不,也许只要五年,重庆又将是一幅新气象。
时光荏苒,光阴老人一转眼走过60圈。中国——这头东方的睡狮,在光阴的打磨中,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常常在大人们那儿听到这样一句话:“中国变啦!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虽然我只有十四五岁,经历的事不多,但是翻开相册,还真是看到我的家乡今非昔比啊。瞧,第一张照片映入眼帘。一个小姑娘,扎着一根麻花辫,穿的十分朴素,而后面则是一座小平房。呵,这是谁啊!原来是妈妈,真没想到呀!妈妈说,那时他们刚搬新家,拍了留念的。现在呀,搬个房子一点都不稀奇,富裕的人家都住上了别墅。大街上走着的人穿着时尚,花样层出不穷。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代替了坑洼泥泞的土路,一辆辆“奔驰”、“宝马”代替了老旧的自行车。
一切都变了。看,又翻了几页,一间有些破烂的教学楼出现在我的眼前,里面仿佛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那时中国的`教育水平不够高,常常是一个老师要兼职为好几个班级上课。现在呢?一切都不一样了,老师的水平一个比一个高,教出来的学生一个比一个能干。干净清爽的校舍,带来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小路的两旁都种上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映衬出我们的笑脸。经济的发展使建湖挂上了文明和气派,马路上拿着废纸乱扔的手开始迟疑;排队时迈向队前的步子退回原处,公共汽车上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如今的建湖,早已告别了贫穷和落后,正在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进。
时代的变迁
周立波曾经说过“幸福是看出来的痛苦是悟出来的”,在这个时代或许幸福了或许是苦难。但是我们所追求的是幸福是对时代的渴望是对未来的憧憬。
在家里瞧眼望去,霓虹灯漫天。像是星光点点,又像是一双双迷人的眼,看着我们看着整个世界。重庆的夜景最为美丽,最为吸引人。时光倒退十三十四年,那时的我还正在牙牙学语,那是的我才刚开始睁眼看世界,那时我才看到我辛勤的父母,那是我才看到旧时的重庆就连路灯都很少。就在我快学有所成的时光里,所伴随的也是整个城市的变迁。
就在这些时光中,多了一些口号:“奔小康”。我们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当中,在这个大城市,爸爸妈妈有了自己的房子,宽敞而又明亮。因此我也在这个城市落叶扎根了。偶尔抬头时看见父母,感觉父母随着我的成长他们渐渐老去,养一个孩子不容易,更何况两个女孩子。所以没看到父母为事业愁眉苦脸的时候我的心都是揪着的。
道德的变迁
去年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小悦悦被车碾过十八路人视而不见。最终悦悦不幸离世。”或许这是对于一个才刚刚学会说话走路的孩子一个残忍的解脱,或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也是对于我们广大市民的道德底线的警钟,我们是否该拾起我们落在地上的道德感呢?
白岩松曾经说过“如果在一个时代里,青春正分艰难的被压抑着那么这个时代要怎样才能够朝气蓬勃?如果在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那么这个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对于社会而言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一切。如果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都已失去了保障那么我们的未来又是什么?接二连三的继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之后就是小悦悦时间接着就是校车事件。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应该是快乐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什么都不懂,不清楚。可是他们也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们的生活被发展的太快的时代给“遗漏”了。时代变迁的同时,也要后头一看,或许后面还有更多值得拥有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中的我,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我在这个时代中是幸福的。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也并不贫穷,我有爱我的父母。我也认识一些充满着理想充满着干劲的青年。我已不是孩子,可能在父母的眼中我永远都长不大,但是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我所应该做的就是回馈与感恩。
曾庆红爷爷回到家乡吉安了!他称赞家乡的变化真大,他为吉安人民奔上小康感到高兴。
要是能亲自见到曾爷爷,我不说滨江花园美丽的风景,也不说赣江江畔高耸的楼群……我要牵着他的手,到我家走一走,看看我家五彩缤纷、样式各异的鞋子,讲讲我家三代人鞋子的变迁,我想:曾爷爷从这些小事中,会更加感受到家乡人民生活的巨变。
我的外公外婆生于三十年代。解放前,为了生计,外公十四岁就当童工,因为穷没有鞋穿,干活时被滚烫的铁屑烧伤过脚。外婆没钱买鞋,就拿黑布用钉子钉在木板上,做成木屐穿。这种鞋穿起来可累了。
我的爸爸妈妈生在六十年代。妈妈小时候连做梦都想有双白力士球鞋穿。那时候的学生,能有双白力士球鞋就是最幸福、最神气的事了。后来伯父送了双白力士球鞋给妈妈,妈妈爱惜极了,只在上台表演或开运动会才舍得穿。爸爸小时候穿的是军鞋,鞋子是用橡胶和帆布做的,看上去很土气,但特别结实。到了八十年代,爸妈才有了皮鞋穿。
我生在九十年代。我的鞋哪双不是色彩鲜艳,样式新奇呀!我有红色的休闲鞋,上面绣满了奥特曼大战怪兽;我有白色的旅游鞋,后跟上带着灯,穿上它,脚上的灯会一闪一闪,提醒行人注意我的存在;我还有黄色的“狐狸嘴”棉皮鞋,鞋面看上去就像一个“狐狸嘴”,上面还有一对蝴蝶结,鞋的两侧有镶花,穿上它又漂亮又暖和。啊,对了,我还有一双令人羡慕的蓝色溜冰鞋,鞋面上两根长长的黑带子用来绑脚,鞋底由两块钢板连着,这样整个鞋子不仅可以伸长,而且还可以缩短呢!更神奇的是,鞋子底下的四个轮子,可以横着排,也可以竖着摆……我的鞋子还多着呢。
三代人,三代鞋,三代人的三代鞋不仅见证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变迁,同时,也见证了吉安人民的生活变迁。
啊!家乡吉安,愿你的明天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