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读书笔记(精选19篇)

栏目:四年级作文

读书笔记篇1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套书主要讲的是五千年里的历史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郑庄公掘地见母。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他的母亲生了两个儿子,他是老大,他还有个弟弟。因为郑庄公长的难看,所以,他的母亲就偏爱他的弟弟,一点也不喜欢郑庄公。之后,父亲死后把王位传给了郑庄公,因此,他的母亲和弟弟很是不满,就在私底下招兵买马,准备夺取王位,郑庄公用自己的实力保住了王位,并且把自己的母亲赶来出来,还对天发誓:除非是到黄泉之下,否则永远不和母亲再相见,可时间长了,郑庄公就后悔了,颖考叔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在地下挖一条地道,一直挖到地下有泉水的涌出,然后在地道上建房屋、通道和庭院,再把母亲接到房子里来,郑庄公按照这个办法做了,母子相见后都不禁抱头痛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赶誰也不能赶走母亲,否则将会后悔莫及、遗憾终身的!

读书笔记篇2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吧,他1823年2月22日降临在法国南部一个叫圣莱昂的小村庄里面,现在就让我们去细细的观察下他写的那些昆虫吧!

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具体说了12种不同昆虫,他们分别是蝗虫、天牛、长腹蜂、圆网蛛、蟋蟀、松毛虫、萤火虫、螳螂、蝉、寄生虫、蝈蝈、肉蓝蝇。

那我们先来说说蝗虫吧,蝗虫的长腿带有锋利的锯齿,它的后腿可以弹跳的很高,它有个坏毛病,专门喜欢偷吃庄稼,一般来说,它们下卵一次性可以在20颗到30颗左右。

接着,讲一讲小天牛吧,天牛小的时候“最可爱”,竟然没有五官,然后它们靠什么进食呢?原来,它们只吃木屑生长,每只天牛可以生出2个天牛幼虫。

再结着呢,我们观察下长腹蜂吧,长腹蜂比较喜欢在暖和的地方悠闲的生存,它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是圆网蛛。

最后,简单介绍下圆网蛛,它只要是飞的昆虫都吃,它的家喜欢安在一些雨下不到的地方。

好了,在这我就不把这么多的昆虫一一解说了。下面。说说伟大的法布尔吧!

法布尔,40多岁才有他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在近花甲之年的法布尔还很凄凉地说:“虽然愿望实现了,但是实现的也太晚了一些,他和其他的昆虫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别人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或泡在烧酒里观察,而他却把它们放在很干的瓶子里养着,其实,法布尔也是一个民主主义者。法布尔一生犯了3个大笑话,这第一嘛,就是他在地上观看蚂蚁搬走一只死苍蝇,第二件事,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在田野里看蜈蚣产卵,不知不觉就天已大亮,这第三件事,就是他爬上一颗树观察螳螂的活动,最后竟然被别人误会,把他当做是可恶的小偷了。

读完《昆虫记》以后,让我自我感觉收获颇丰。因为我对昆虫的了解,已经止步于仅仅对他们的厌恶来的那么肤浅了。所以,以后,我应该看更多更多这些方面的课外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读书笔记篇3

今日我看完史记的刺客列传,里面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荆轲刺秦,图穷匕现。

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一个名叫荆轲的卫国人,喜欢读书和剑术。这一期间,秦国正在攻打赵国,把赵国拿下后,秦军将打向燕国。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个技艺高超的刺客去刺杀秦始皇。之后,他认识了荆轲,荆轲说能够帮他刺杀秦始皇,但他需要一个助手,太子丹帮他找了一个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荆轲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他本人手持着一个装有燕国将军樊於的脑袋,因为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阳跟在他身后,手持燕国地图,在地图里藏着匕首,借着拜见秦王的机会伺机刺杀。荆轲按照计划执行了,然而因为秦王的狡诈,最终荆轲刺秦失败了,他也悲惨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荆轲和燕太子丹他们为什么想出的办法这么愚蠢?!真的是愚笨,没有好好地准备,不看天时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系数大不大,就冒然行动,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还白白送了燕国将军的一条命,真是太不划算了。并且,刺杀的失败让秦王更加速了对消灭燕国的脚步,我真的想不通,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说不定有樊於将军在,再和别的国家联手,还能避免燕国的灭亡呢。当然,他们的勇气我是很佩服的,但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智谋啊。

所以啊,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要行事,要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能见机行事,要不然下场会很惨的。并且,决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胜算有没有把握,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读书笔记篇4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是著名作家吴承恩所写。讲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的真经的事。

途中唐三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困难重重。而唐三藏每次都要面临被吃的危险。唐僧的三个徒弟也冒着风险去救援唐僧。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还有一根很厉害的金箍棒。可是他再怎么厉害,在师傅的紧箍咒下还是疼的一直打转。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后来因为犯了错被打下凡。它的武器是九齿钉耙。沙僧任劳任怨,提行李,保护师傅。不管唐三藏遇到什么困难,三个徒弟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出现,争取救出师傅。

四个人之中,我最喜欢孙悟空。虽然他刚开始意志不太坚定,曾两次回到花果山:一是因为孙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多说了几句,于是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后来又重新回来了;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孙悟空一气之下,又返回花果山,后来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回。

《西游记》真是一本好书呀,建议大家多多看看四大名著。

读书笔记篇5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夹着做人的道理: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

前天无意中看到了我曾读过的《童年》。

记得第一次碰到这本书的时候,那是六年级放假的时候,我死死缠住不放,妈妈才给我买的到现在买回来,我一共才看没过10页,现在看到了,反正也就看一下吧!

一直看到今天,我终于看完了这本,真的非常让我感动!里面讲述了高尔基童年事的悲惨经历,从小失去父亲的阿廖沙在母亲与外祖母的陪伴下度过了童年的一段凄凉故事。这本书的语句非常美,让人看了有种进入小说角色的感觉,其中除了慈爱的外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人与她正好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外组父为人阴险狡诈,而外祖母为人宽厚老实,和蔼可亲。

读书笔记篇6

今天,我们学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母亲那浓浓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

课文讲了母亲一人挑起全家的担子,作者梁晓声向母亲要钱买书,一个月虽然只有27元的工资,但是母亲还是给了他1元5角的买书钱。看到母亲忙碌的情形,疲惫的眼神,瘦弱的脊背,让作者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他的母亲,他买书的念头渐渐打消了。但是母亲还是塞给了他买书的钱。这用力的一塞,包含着多少浓浓的母爱啊!母亲不顾家庭的清贫,生活得再艰苦,工作得再劳累,也要给孩子抽出学习的钱来。多么伟大的一个母亲呀!

母亲为了让孩子学习,不顾了自身的劳累。母亲为了给家庭挣钱,忍受着龟裂的手指带来的痛苦。在无形中,在生活中,母亲处处关心着我们,照顾着我们,爱着我们。在小事中,在吵闹中,母亲更能体现出浓浓的母爱。当母亲吵我们时,严厉的话语字里行间里透露的是爱。

当母亲为我们做饭时、辅导作业时、买东西时,母亲显示出博大的母爱。母亲,这世界上最亲切温暖的字眼,它带给我们的是浓浓的爱。不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她都会为我们尽全力的无私奉献温暖的爱。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上英语辅导班,忽然,狂风暴雨瞬间而来。母亲不顾雨水交加,骑着自行车就来接我了,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母亲不顾风吹雨打,也要让我打着雨伞,看着妈妈那渐渐湿透的衣服,我不由自主地抱紧了妈妈,试图给妈妈一丝温暖……多伟大、无私的母爱呀!

现在我们想看什么书都可以买,比起《慈母情深》一文中小主人公的遭遇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有利时机,多读书,读好书。

全世界最温暖的爱,是母亲的爱。全世界最浓浓的情,是母子(女)之情。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慈母情深,母亲的爱,很深很深,永远印在我的心里……

读书笔记篇7

每位父亲、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读《傅雷家书》,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另一番教诲。品读一封封家书,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并且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等艺术均有涉猎。然而,他对爱子傅聪的教育却没有要求其博学多才,仅仅让其在音乐上深造。因为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个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兼之学海无涯,凭借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不断开拓出新的天地。

同时,傅雷先生更注重塑造爱子的人格。他在一封家书中教育儿子道:“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书笔记篇8

今天,我看了《格林童话》里的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是一位美丽的女孩,那个坏皇后不希望有人比她漂亮,就想办法害死白雪公主。她先让猎人把白雪公主带到森林里杀掉,猎人不忍心杀她,就把白雪公主放了。后来,皇后知道白雪公主没死,就自己想办法用毒梳子害她,但被小矮人救活了。皇后还不甘心,就用毒苹果去毒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咬了一口毒苹果就死了。后来白雪公主的水晶棺材被别国的王子看到了,就把公主带到自己的国家去,半路上,白雪公主嘴里的苹果掉出来了,她就奇迹般活了过来,王子高兴极了,马上向公主求婚。在结婚那天,坏皇后也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后来皇后穿了一双红鞋子,被活活烫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当别人比自己强时,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显示自己的强大,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让所有人都用羡慕的眼光来看自己。我还懂得了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好人会有好报的`。

读书笔记篇9

读《名人传》虽然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这本书对于我的人生观的影响一向都是深远持久的。

《名人传》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在于对于人品的培养,以及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会成为名人的。所以说,每一个名人的背后都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感悟的。

但是,每一个名人虽然成长的经历以及经验是不见相同的,但是从整个的经历所能够给予的东西来看,其实就是大同小异的。

因为通读整本《名人传》就会发现,每一个名人都是有着自己应对困难时候的奋战的一个过程。

所以说,应对困难的态度以及应对方式还是决定一个普通人会不会成为名人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应对困难的时候会有三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用心应对,一种是一味逃避,还有一种就是不断地寻找推卸的途径。

其中,选取第一种的人成为了名人或者是英雄,选取第二种的成为了懦夫,而选取第三种途径的则是成为了真正的社会的败类。

而且,对于一个人的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所以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想要让自己的人生方向朝着名人的方向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进行摆正。

只有在日常的小事当中,让自己对于不同的环境以及面临的状况有一个正面用心的态度,久而久之,在人生的推进过程当中也就构成了一种处理事情的正确的态度以及观点。

读书笔记篇10

在生活中,小草和大树是有区别的。小草是娇小柔弱的,而大树是高大健壮的。我一向都认为小草的价值根本就提不上什么九牛一毛。但此刻我明白了,“小草”也是拥有强大意志的!

学习了《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我被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所打动了,她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不是妇女的事业”是错误的,是啊!妇女的坚定是打不掉的。

课文的主要资料是这样的: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在恶劣的环境下写作,经过了一次沉重打击后,她们并没有放下,经过姐妹三人的慎重思考,姐妹三人又把创作投入到小说上,向小说的领域前进。随后,夏洛蒂等人以罕见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的书写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这次的路走对了,最后成功了!

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在逆境中,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的人,才能成功。而夏洛蒂正是这样的人,她就像那沙漠中傲放的仙人掌花,在不断地奋斗着、努力着,我被夏洛蒂她不屈不挠和坚持不懈的宝贵精神所打动,我也要像夏洛蒂学,学会她的坚持不懈;学会她的努力奋斗;学会她的精神……

读书笔记篇11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首先由读友对这句的背景做简单介绍,孔子去曹适宋遇小人恶势力,身危情险之下说了这句话。在读各家注释的过程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德”字如何理解,孔子为何说这句话的讨论上。郑玄注认为德为圣性,天欲使孔子制作法度。朱子注认为孔子说天赋我如是德,桓魋必不能违天害己。刘宝楠认为德为天所命,德合天地,吉无不利。戴望注解释为孔子受天命制作礼乐,将孔子视为素王。康有为注则从上天授予孔子改制换新使命的角度来阐发。

读友们同时针对“德”字是指天佑之德的一种自信还是孔子本身具备的一种圣人之德展开了讨论。赵老师认为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子代表正义自然不能惧怕邪恶,道是“体”,德是“用”,这里说“天生德于予”而未说是“道”,也体现了孔子作为贤圣对天道的敬畏和对自我认知限度的自觉。王老师阐发到,古语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这里的德也可能表达这方面意思。老师们也提到,这里也表达了孔子的一种天命观。从字面意思理解,“德”字是一种圣性。更深层次理解,它是一种天命、使命。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玆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一节发生的背景是孔子在外被误认为恶人阳虎而被匡地人围困,在此境况下,孔子说出了文未丧,匡人终必不害我的话。读友们主要针对“文”字的理解以及孔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展开了研读和讨论。郑玄注主要解释了孔子对天未丧文故我必不为害的论证。朱子注中“文”的解释为道之显者盖礼乐制度之谓,其余与郑玄注并无太大差别。刘逢禄《论语述何》中解释礼乐制度为三代损益,乃文王之法也。宋翔凤则认为此章言“五始”之在王也。皇侃中“文”解释为文章的意思。康有为解释文为文明之道统。

读友们展开了精彩的讨论,有同学提出了“文”和“知”的区别和联系,有同学提到,被人误解而身临险境时,当“内文明而外柔顺”,采取柔顺的手段去化解。最后,由李明老师为大家做一个跑步健身,阳光锻炼的活动宣传。

李明老师讲到,跑步健身运动和读书一样,在一个团体里,大家热爱并坚持下去,是多么美妙快乐的事,最后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健康的饮食,合理的读书和运动,心灵的成长。“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这是李明老师的体会和感悟。读书,运动,乃至于做任何有意义的事都是如此。赵海燕老师最后说到:“分享是种美,坚持更是美。”

读书笔记篇12

早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出现。我边听音乐边起床。洗把脸,静心书房,读两则《论语》,开窗入怀,觉得能量满满,幸福爆棚。如诗一样的生活开始了。

这段时间,迷上《论语》。闭目遐思,穿越千年,与长者相望:《论语》,给我带来什么呢?

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老人的情怀,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方向。让老者心安,社会有更多的温情;与朋友信,社会又增几分安定;成为学生们、年轻人的榜样,使之向仁德靠齐,又会给社会几多动力;活成别人眼中的风景,又给自己多少活力,多少憧憬啊。

作为一名老师,能自已相信,也告诉自己的学生:我们的社会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生在新中国的我们、长在改革开放新政下的我们,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幸福的人!自己学会感恩,也引领孩子们感恩:感恩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听听孔子的慨叹吧: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想想孔子生活的年代,再引领孩子们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绩,对社会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心存感恩,眼前常亮,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常怀感恩,内心总是喜悦,工作干劲往往十足。读懂《论语》,社会更和谐,我们更阳光。

《论语》能让我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让我深深的明白:我是一切的根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工作中,我们有多少控制的成分在?又有多少指责的成分在?怪单位分配不合理,怪孩子们不听话,怪家长们不配合,怪不被社会理解……听听《论语》上怎么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们还会给孩子空洞的说教吗?有事从自身找原因,多求已而非多指责别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上课不接打手机,把字写的大一点、清晰一点、更美一点,笑容多一点,批评少一点。孩子的学习环境会更加宽松。自己的花开了(榜样),引领的作用增强了,工作就顺利了,孩子们也就快乐了,压力小,快乐多,成绩提升快。如此,何乐而不为?

《论语》,让我更爱学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人说,岁月像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岁月匆匆,流水无情。人生苦短,但学海无涯。老夫子告诉我:可以有事做!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又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好学,用心学,就会“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让我学海无涯乐为帆,人生的方向更明确,教学的路上更自信。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以德引导,以礼引领,而不只是用纪律约束、用惩罚诫勉,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知荣辱,知进退,“有耻且格”。《论语》,教会我提升自己。用人格魅力影响人,用温和的语言与孩子们沟通,用亦师亦友的心态与孩子们交往。学生收到了爱,亲其师,信其道,学习时信心十足。

《论语》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孝”。

过去,我认为给父母拿点钱,送点东西,物质上尽量地满足,就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论语》上怎么说呢?“色难。”“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尽孝只是能养的话,那和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体力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我们跟父母说说话的时候的态度。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尽孝,生活的需求是基础,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读后我问自己:老人内心的孤独吗?他们此时想听的想要的是什么?孝顺,孝在前,顺在后,懂老人的心,才能顺老人的意。所以,夫子告诉我们:色难。

《论语》让我们学会放下。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无言,四季照常运行,大地无语,百物照常生长。好说不如会说,会说不如不说。身教大于言传。在校担心学生学不好,在家担忧家人事情做不好。事事爱操心,时时爱忧虑。总觉得别人老不让自己放心。

读《论语》,让我学会放下,学会沟通,学会祝福。在子女的引领上,在伴侣的交谈中,在学校的管理上,最难的是沟通。读后有一个想法:过去的所谓的沟通,也许是控制。自己当好“北辰”,学会吸引,众星“共之”,多好!放下,让自己省心,给别人温馨,使社会和谐。

《论语》,陪我听花开花落;《论语》,伴我品潮去潮来。

读书笔记篇13

感《海底两万里》这是一篇深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因为作者领着读者做了一次神奇的海底探险。书中的船长和他的“客人”乘坐着鹦鹉螺号饱览了海底各种各样奇异景观和一些变换无穷的海底生物,比如:他们驶向了最远的极地,看见了最深的海沟,参观了最大的珍珠,还遇见了大蜘蛛,并和章鱼战斗,同时还饱览了鲨鱼的样子,让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从

“怪兽”的出没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吞没为止,悬念辈出、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读书笔记篇14

“脚踏七彩祥云跳上云端,手握金箍棒睁开火眼金睛……”每当看到这些词句,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经典大作《西游记》中的传奇人物——孙悟空。

放下这本厚厚的《西游记》,我便若有所思。忠于佛教的唐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等人物一个个倒映在我的脑海,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个敢做敢想的孙悟空。他天命不凡,从裂石中蹦出;他要强好胜,被太上老君捉拿还不屈不降;他忠心耿耿,在取经路上遵循唐僧之言。更可贵的还是他那敢做敢想的高贵品质。他在听了猴老的话后便毫不犹豫地下了东海;在天仙威胁到他,他就自封“齐天大圣”打上南天门;在没收到蟠桃会的邀请时,他大胆地在桃会上大闹一番……闹天宫、闯地狱、下东海、偷蟠桃,读着读着,我不禁也热血沸腾起来,更为他的敢做敢想而敬佩万分,这也是《西游记》的精彩与绝妙之处。

敢做敢想在当今社会上已经是十分少见的品质了。人们常因为一些死板的规矩而循规蹈矩。因此,许多人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活力,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一片死寂与粗俗。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能产生许多奇思妙想,甚至不惜代价地去完成它。以往,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着这颗热情的心,才有所成就。这种敢做敢想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个崇高的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证明你敢做敢想。而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这一形象,则是达到或超越了这个崇高境界。这也正是许多人非常喜爱孙悟空、向往孙悟空的根本原因呀!

孙悟空,是一个传奇英雄,是一个要强好胜的石猴,更是一个敢做敢想的热血的人!

读书笔记篇15

我很早就是《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丛书的忠实书迷,这次听说这个系列出了一本新书:《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天降神弟》,我立刻把它买了下来。

主人公杨歌的爸爸每被杨歌妈妈批评一次就会缩小一厘米,多次以后,他就成为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歌爸爸缩小后热衷于发明,在本书中,他帮想要弟弟的杨歌造了一岁半的机器人弟弟“捣蛋鬼”。经历了一段啼笑皆非的生活后,杨歌终于摆脱了“捣蛋鬼”。紧接着,家中又来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弟弟“聪明蛋”,他告诉杨歌自己来自孩子星,地球将遭到巨婴星人的入侵。于是杨歌成立“拯救地球小组”,参加了特训,最后成功击退了邪恶的巨婴星人。

这本书想象力丰富、情节幽默,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中懂得了道理:不要成为“巨婴”。“巨婴”指生活中只懂索取,不会付出的一些成年人。这些人不仅极度自私也不会平等对待他人,把世界当成自己的所属品,会不择手段打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一件事情的结局超出了“巨婴”的意料,他们便会做出许多不可理喻的事情来。这是一种很具杀伤力的心理现象,每个人在婴儿时期都有,书中的捣蛋鬼就是如此,所以人见人嫌;而聪明蛋则可爱有礼,惹人喜爱,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巨婴星人则是一个更好的例子:他们极度贪婪,渴望成为宇宙的霸主,野心勃勃。但是邪不压正,他们最后还是被杨歌和他的同伴们以及聪明蛋击败,落荒而逃。

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这本书,成为小人儿爸爸和杨歌的好朋友,和他们一样快乐、勇敢且正直地生活下去。

读书笔记篇16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看了它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昆虫记》是法国文学家法布尔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时间来观察昆虫,更写出了十卷观察后的感言,世界怎能不为之轰动?《昆虫记》不仅是一篇文学巨作,还是一部昆虫科学百科呢!其实,《昆虫记》还赞颂了动物生命的宏伟——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尔所赞美的——昆虫,它们对我们来说万般重要,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法布尔把昆虫描写得那么真切、美丽、动人,活灵活现,来之于长期对昆虫生活精细的观察与研究,准确地掌握了他所描写的事物的典型特征。为了昆虫学研究,法布尔一生都在贫困中挣扎;都在与傲慢偏见作斗争,但他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因为他有那么多的昆虫朋友,拥有广阔的昆虫世界,因此他又比谁都富有。他把大自然当成了自己的实验室。葡萄架下,荆棘丛中,田野里,山坡上,他顶着地中海沿岸强烈的阳光和蚊虫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没有设备,他就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一个昆虫园,邀请蝎子、金龟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虫宅”。一个靠自学成才的中学教师,长期坚持业余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发家致富,更没人强迫他去这样做,却穷毕生精力,废寝忘食,不消遣,不出门,不知时间,不知疲倦,不知艰苦,不知享乐,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源于他自小就萌生的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与深深的挚爱,源于他对科学与真理那种近于殉道者般的献身精神。

《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读书笔记篇17

书,是知识的海洋。在好的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前一段时间吧我就读了意大利人德·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这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

《爱的教育》主要讲的是意大利的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把他身边发生的许许多多系列故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告戒我们如何去感恩和爱,如何和老师朋友一起友好相处。里面有父母写给他的劝戒、启发性的文字,有老师在课堂上生动的搞笑事情、精彩的励志故事,有同学生病了,去探望它的故事等等,在里面你可以体验到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体贴父母等美好的精神。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女老师之死》。有一句写的非常好的话,说的是女老师临终前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泣血呼唤:“亲爱的老师,你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你的学生。现在你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亲爱的老师,再见了!我会永远珍藏你留给我的那些美好回忆!”。短短的文字,真切的表达出了浓浓的师生情,让我看了眼泪都掉了下来。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感恩,做错事了,要去承认,不能一错再错,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本书写得声情并茂,趣味横生,我强烈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读书笔记篇18

在翻开《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之前,就听过很多关于它的评价。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现实生活等等。看到“月亮”二字就便我联想到这本书可能会是浪漫的,美丽的,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实际上翻开一看,着实感到很意外。

这书一点也不浪漫,书中是以一个作家的视角来观察斯特里克兰德的,作家和他并没有很长期的正面接触,他大部分是通过与斯特里克兰德接触过的人对谈,从对话中获知这位伟大的画家的故事。作家大人虽是想尽力做到客观,但从他的描述语言中仍然可以感觉得到他的矛盾,一方面是在现实生活和道义观点上对斯特里克兰德的不满,另一方面是对斯特里克兰德追求理想的敬佩。咱都是理智的人,却也都想做个疯狂的人。我的确很难完全认同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因为在道义上他抛家弃子罔顾他人可以说十分自私了,但是,如果用道义世俗来绑架他,又觉得这对他十分不公平。大学毕业那时找工作很迷茫,我跟教授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教授问我,你有没有喜欢到就算死也会去做的事?我说没有,他说,那么你便不是“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你喜欢的事,没有。如果有真正喜欢做的事,那么就算死也会去做。我想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挣扎过吧。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来说,画画就是他真正的存在的意义。人之所以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总是不断地追寻意义二字。人是追寻意义的动物。因为人才总不满足于吃喝拉撒,日常生存,总表现得那么不老实。从大的意义上看,人的短短几十年,也只是时间存在的一个片断而已,使这一段时间赋予意义,不正是人活着的使命吗?

另一方面,人们惊讶于斯特里克兰德在证券行业已经安安稳稳小有成就,他完全可以按照大多数人的生活那样过下去,可以预见会有一个很不错的结局。但他相当爽快无情地抛弃了,为了画画过上十分穷困潦倒的流浪汉的生活。也许后来因为他成功了他的画可以卖出天价,人们才开始津津乐道起来。如果他一辈子就默默无闻地死去呢?我还是会敬佩他的勇气。相对于“拼命追求什么”的命题而言,我认为“放弃已有的生活”更需要勇气。因为“追求什么”让你显得像个勇士,而“放弃什么”却让你显得像个傻瓜。因为如果失败了,前者的情况人们会说你已尽力过,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而后者的情况,人们说你真是蠢到家了才会干这种不值得的蠢事。周围这种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在我自己身上也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在这个意义上,斯特里克兰德是一名伟大的战士。他对外界的所有不在乎,就是最好的反击。我听说毛姆的大学是学哲学的,《月亮与六便士》中夹叙夹议,黑格尔认为近代的标志之一,是“人”对自我的觉醒,那么斯特里克兰德,也许是神指点了他,40岁突然开窍了。可能真的有那么一种人吧,天生生来带着使命的,就像苏格拉底,他说他受神的旨意,到处转悠拉着人问问题,世人认为他是疯子,可是他自己说了,哲学家王是出到过洞穴外的人,回到洞穴里面后,便是世人皆醉我独醒了。

最后,听说是以高更为原型写的书,所以接下来有点想去看看高更了!

读书笔记篇19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爱如Q》,母亲不会写字,所以每次签字都在上面写个Q,“我”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并且觉得十分丢脸,待到长大以后,“我”仍旧是母亲的牵挂,到了最后“我”才明白,“我”其实就像是Q字母里头的那条小小的尾巴,是母亲永远放不下的那头。其实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实是担心,父母的严厉指责其实是关爱,父母的高标准其实是放不下。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做的不是还不够好,而是还不够优秀,不能自我、自觉的学习。其实最最放不下心、最最为我们骄傲、最最心疼我们的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其实,不只是母爱如Q,父爱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书》当中的那位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一样,不是吗?

孩子还年少,就只身到国外留学,面对着语言和学业以及礼仪,为人处世等等的压力,他的父亲给了他很多意见和鼓励,那一封封充满着期待和爱的家书,漂洋过海,将父母的牵挂和思念送达到孩子的身边。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这么多封的家书难道还不能代表他们对孩子的牵挂吗?期间有一次没收到信就坐立不安,这难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担忧吗?

信中有这位父亲对孩子的鼓励、也有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当孩子获得荣誉时的那种骄傲,当然也有对孩子感情上的疏导。我想,这是每位父亲,或者说是每位孩子都知晓的。不可避免的,这些家书当中也有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当你读到这些的时候是否脑海里会回想起父母那严肃的脸呢?现在是否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其实我们的父母经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的尽量给,就算是砸锅卖铁都要供你读书。”,其实你可以在《傅雷家书》里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时又能看看作为父母的他们是以何种心情来爱我们的。

或许你认为你独立了,长大了,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纠正。严厉并不是错,反倒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一种促进。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

成长,这是一个懵懂而艰辛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经历,而且必须成功的渡过,如果你还处在和父母的争吵、纠结当中,那么请你仔细地,带着感情和长大的决心去阅读《傅雷家书》,相信我,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 上一篇:亲情的温暖作文(精选5篇)
  • 下一篇:<跟老师说心里话作文(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