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2023我的姐姐观后感(精选4篇)

栏目:三年级作文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1

刚刚看完《我的姐姐》,想来抒发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部电影真的是无时无刻戳中我的泪点,姐姐的无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这个社会对姐姐的“恶意”。

首先,这部电影共有三对姐弟,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姐弟一对,安然父亲一对,安然母亲也是一对。其实说实话,我到最后还是不晓得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为了生个儿子,让女儿成为一个“残疾人”,难道儿子真的这么好吗,我一度以为后面会有个什么反转,解释再生一个相差十几岁的儿子的原因,但到了后来都没有,也许,也解释了,就在那个十三号床孕妇的那里。

而对于姑妈这个姐姐,刚开始真的一度以为这个人是个烂好人,结果到了后面,我发现,原来姑妈也有自己的梦想,就在即将碰到的时候,却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亲强行唤回来照顾自己的侄女。当看到姑妈对着那组俄罗斯套娃讲俄语时,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丢了的“背后深意”。

最后一对安然母亲这一对姐弟,其实没有讲太多,但看到舅舅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时,安然对他说“有时候我真以为你才是爸爸,不对,是想”的时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对安然的“教育”时,我好像知道了也许舅舅也是适合成为一个好父亲的,若当初没有年少轻狂的话。

再然后,我好想说说我对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实,我觉得他们的分开一切都早有准备。从他对陈医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见家长,他们家对婚后生活的规划,我个人认为大部分女生都会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笔不是很好,不能表达清楚我的想法。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2

清明节由于自己一个人宅在家三天实在无聊,便去看了电影―《我的姐姐》,怎么说,对于陈思诚的电影还是有好感的,毕竟唐探里有我最喜爱的昊然弟弟,但是这次的电影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好看,以下发言仅作为个人的观后感。

可能是这次独自一人看的,所以很多精力都集中在电影上,并不像平常和朋友们一起,会偶尔聊聊天什么的。首先是镜头,很多虚幻的远镜头、半身镜头,说实话,可能是我的语文不够好,根本不理解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诗人眼中的朦胧美。哈哈哈……但是我并不想买账。

其次是故事情节,故事主要讲述了子枫妹妹饰演的护士某天突然接到电话电话,说爸爸妈妈出车祸死了,于是回到家里处理丧事,见到了并不熟悉的弟弟,姑妈作为家里的老大,帮忙处理弟弟和弟妹的身后事忙个不停,另一个弟弟在旁边打麻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然(姐姐)刚开始并不接纳弟弟,弟弟为了要吃一个妈妈做的肉包子跟她哭闹个不停,后来还把泡面倒在她的床单上。姐姐为了能安心考研,然后去北京学医,准备给弟弟找一个收养家庭。但是弟弟并不乐意,自己打电话告诉对方他有暴力倾向,这时姑妈也过来了,说“长姐如母,你现在的任务是把你弟弟抚养长大”。然后姐姐就各种不乐意,反抗……中间的故事情节有点拖沓,以至于让我看到一半想弃剧,最终的结局是姐姐在和弟弟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他,同时也放弃了找收养家庭,带着他一起奔跑在阳光里。哦,对,补充一下,姐姐之所以如此讨厌弟弟,是因为弟弟是在姐姐上大学后父母偷偷生的,小时候父母一直想生二胎,但是由于生育政策不允许,所以让姐姐装残疾好办准生证,但是在街道上门检查时,姐姐刚好穿着裙子在屋子里跳舞,为此爸爸下手打了姐姐,中间还有其他的几个情节讲的是姐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

怎么说?我感觉剧情过于浮夸,为了表现姐姐的深情而过渡剧情,首先是父母双亡,作为姐姐的姑妈忙前忙后料理后事,但是其他的舅舅们就只顾打牌,甚至丝毫看不出一点悲伤,现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至少从我身边看到的都不是这样,自己的兄弟走了,孩子会不悲伤吗?纵使再有隔阂也不至于一滴泪都没有,兄弟也漠不关心的。

再说说姐姐和弟弟之间,因为考研,为了梦想就不管自己的亲弟弟,毕竟那是自己的血脉相连的人呀。至少我的姐姐就不是这样,她比我大五岁,在上学前班的时候我才出生,那时候每天早晨妈妈给她炒鸡蛋饭,总会给我留一大半碗,在刘集上初中,每个周末回来了都会给我带几个小笼包,毕业了在武镇学纺织,差不多一个月回来一次也会给我带好吃的。后面出去工作了,我在上初中,每个周六回来总会和她打半小时的电话,关心我的学习,聊聊她的工作什么的。总是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关心着我,我相信,纵使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她肯定也会管我的。我姐姐可不就是比这更了不起的嘛。

所以整体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想表现姐姐的伟大、无私,但是过于夸张,不过想看的小伙伴还是可以去看看,电影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毕竟子枫妹妹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3

电影《我的姐姐》最新上映,居于电影排行榜首位。上映之前,各大网络平台对该片进行了大肆宣传,内容是宣扬亲情的,主演张子枫的演技也让人期待。

看过之后,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沉重。彻头彻尾的沉重感。

影片是说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孩,爸妈因交通事故双双遇难,留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需要她来抚养。

父母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因为她是一个女孩,他们想要一个男孩。

为了要一个男孩,爸妈不惜一切代价,先是给计划生育办说明自己的女孩是残疾,并要求她平时假装残疾人。被拆穿之后,她就被送到姑姑家抚养,最终爸妈如愿以偿地有了一个她现在眼下要被抚养的小弟弟。

因为两人从小很少见面,没有感情,当得知亲戚让她来抚养弟弟的时候,她是非常抗拒的,而且决定要找一户人家领养,自己准备考研去北京。

但是,在跟弟弟短暂相处的时间里,毕竟“血浓于水”的关系,她对聪明可爱的弟弟也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承认舍不得弟弟并决定自己抚养弟弟这一事实。

影片中的姐弟情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弟弟妹妹相处时的有争吵有快乐的美好时光。

然而父母对于重男轻女的偏见,我是保留意见的。毕竟那是老一辈的封建思想,现代社会已经很少了,这种观念也在慢慢地摒弃和淡化,电影突然来突出这么一个观念,有点不合时宜。

不可否认,电影对于二胎父母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对待与关爱,尤其是两个孩子的相处问题,倒是现今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胎的出现,父母对大宝的关注突然减少,大宝出现一系列问题导致两个孩子不友好地相处,甚至大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等。

此外,孩子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对她以后的性格和心理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样的孩子多半是独立的、有主见的,但内心也是敏感的、脆弱的。走上社会后,很多人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上出现问题,需要社会加以关注。

还有,我注意到影片中一个小细节,就是主人公的男朋友,性格唯唯诺诺,口头禅就是“我妈说”,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个典型的“妈宝男”。

而且在我周围,“妈宝男”还不在少数,这对婚姻生活简直是个灾难。

因此,妈妈对于孩子的感情尤其是男孩子的感情要理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个人,尤其是长大后,更不能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生活。

对于以上的观点,是我从这部影片中体会到的一些社会问题。说实话,这部影片看完一遍后,绝不想再看第二遍。

我的姐姐观后感【篇4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关于绿拇指男孩读后感(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