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萧蒂岩,笔名喜玛拉雅山人。四川仁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0年参军进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萧蒂岩是一个诗才横溢、诗情澎湃的诗人,他在《珠穆朗玛交响诗》一书《后记》中,叙说了写诗的经历,选录几段以供研究。195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49年参加中共四川民主青年协会,领导学生运动,1950年参加十八军进军西藏,1957年历任西藏公学教师,中共西藏工委办公厅秘书处秘书,中共那曲地委秘书,西藏文联专业作家,西藏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萧蒂岩代表作
在《雪域曦霞》的《自序》中,萧蒂岩又讲到新诗和古典诗词的关系,他写道:新诗要前进,不可不借鉴于诗词。要创造,要精练,要通达,要含蓄,要有音韵感,要自我约束,要以少胜多,要尽可能符合中国人民的心理素质和欣赏习惯。
很显然,萧蒂岩是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诗歌创作的。让我们巡视他的《珠穆朗玛交响诗》,并选几首代表作粗略作分析吧!
《珠穆朗玛交响诗》,共六辑。第一辑,律诗39首;第二辑,词曲45首;第三辑,歌诗5首;第四辑,新格律诗28首;第五辑,自由诗38首;第六辑,散文诗3首。可以看出,萧蒂岩是一个写诗的多面手,既有古典诗词的修养与功底,又有新诗的开拓勇气和创作闯劲,显示了他在诗的王国里自由驰骋的实力和勤奋攀登的拼搏精神。
萧蒂岩评价
萧蒂岩是一个诗才横溢、诗情澎湃的诗人,他在《珠穆朗玛交响诗》一书《后记》中,叙说了写诗的经历,选录几段以供研究。我在学余工暇,走着崎岖的道路,冒着凛冽的寒风,忍着缺氧、多血、心动过速的痛苦,长期在世界屋脊的诗坛下徘徊、踌躇,有时展着笑,有时洒着泪,有时流着血我虽然还称不上诗人,但确实做了一些诗,包括古典的律诗、词曲、歌诗和现代的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等,也不知道有多少首了。我本来不是诗人,只是许多客观外界的事物作用于我,而我又有动于衷时,写下一些不供发表,只是聊以自励、自托、自慰、自娱的诗。我一向认为,如果人民是土地,诗可以是庄稼,是金玉,是花木;如果生活是海洋,诗也可以是排山的惊涛、赏心的细浪、平静的水光;诗不仅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平面的镜子--真实的反映生活,它主要的是一面分光镜、显微镜、望远镜、折射镜(有时还可以是哈哈镜),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多情的眼睛,更要分析生活,认识生活,推动生活前进,给人以享受、思索、爱憎、鼓舞而且,诗就是诗,是一种不是绘画的绘画,不是音乐的音乐,不是心灵的心灵,不是客观世界的录像,而是主观世界的物化--带有可见或不可见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辐射性的光芒我在业余的诗歌活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内容是诗的生命,风格是诗的个性,形式是诗的外壳。只有这三者都臻于完善,达到一定的美的高度,才算得上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