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摔阿斗
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这一孺子,险些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书中描述:子龙来到刘备面前时,战袍沾满了曹军的血,而阿斗居然在他的怀里安静的睡着了,这间接的就暗示赵子龙的高超武功,使阿斗毫发未伤。其实,当时战马颠簸,刀枪碰撞,想必那阿斗不过是被暂时震得昏过去了。可小命虽保,脑子从此被震坏,估计得了脑震荡。后人说阿斗天生愚笨、孱弱,我估计那就是脑震荡的后遗症!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观点。
刘备见儿子平安,本因表现出兴奋和感激的样子,但不幸的是,糜夫人因身负重伤,不愿拖累赵子龙救孤,投枯井而死,使刘备突然中年丧妻,好象不方便有兴奋的表情。但人家救了你儿子的命,总应该有所表示,按我们老百姓的方式,最起码要饱含热泪,拉住恩人的手许诺些什么。在中国,救儿子的命胜于救自己,如果有钱肯定少不了重金筹谢,是个人都知道要欠他一辈子的人情了。
然而,刘备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突然将接过的阿斗高高举起,作准备扔死算了的架势,嘴里还喃喃地指责尚听不懂人话的阿斗,意思是为了你,我险些损伤爱将等等,看得周围的将士目瞪口呆,赵子龙更是觉得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本能的伸臂准备去接扔下来的阿斗。
刘备出乎寻常的动作,在今天看来,确实有违常理,人家拼着命把你儿子救出,你不准备谢倒也罢了,亲手要摔死他,早有此心,何必去救?其实,这正是刘备高明的地方,如何感谢赵子龙的救命之恩,不仅是关系到他自己的身份,表态时要有个度的问题,而且它还应该对日后产生积极的作用。
刘备的难处是,首先,赵子龙是他的部下,部下为上级办事,何谢之有,如果此风一开,恐怕以后人人皆是他的恩人,将无法再去指挥他们了,其次,如没有任何表示,将有违中国的传统礼节,三军看在眼里,今后谁还会为他卖命呢?
当时他或许可以选择当众宣布嘉奖赵子龙,但奖多少银子却不好把握,多了他没有,少了显得自己儿子太不值钱,而且一个武将也未必对钱感兴趣,战争年代有钱也不知道往哪花呢,那么给赵子龙升官,可他是打仗的料,让他统领三军,恐怕关羽张飞不答应,奖他个女人,古有英雄爱美人,他一定喜欢,可刘备自己刚刚丧妻,另一个嫡妻甘夫人又受惊已神志不清了,自己的事情都没搞定呢。所以,奖赵子龙什么东西都不太合适。
那么让赵子龙做阿斗的义父,这个在中国古代可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情况下,这个人应该是个德高望重的长者,赵子龙不够辈分,若他真的成了阿斗的义父,那么他的地位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如当年董卓之吕布,前车之鉴刘备不得不考虑,更何况这等于让诸葛亮降了一级,那知识分子心眼窄,一生气跑了怎么办?(诸葛亮曾经就跑过)。再说,以后若有人直接救了他本人的命,做谁的义父好呢?显然这样做会令天下人耻笑。
所以,刘备采取的是反被动为主动的策略,就是说,赵子龙是阿斗的救命恩人是明摆的事实,但如果高度肯定了他的功绩,赵子龙必然会飘飘然,今后养成目空一切的脾气,凌驾于众将之上,从而与关张二弟发生冲突自乱阵脚。因此他必须采取主动,向三军表明他是个重爱将而轻骨肉的人,从而淡化赵子龙救孤的重要价值。
综观刘备的用意,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处理这件事上的精明(奸啊)。他扔阿斗的举动虽然做作,但效果却非常的好,既有感激赵子龙的含义,给三军有了个交代,又显示他是个爱才的主公,让赵子龙反而还要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收买了人心,可谓一箭双雕。至于有人担心,那阿斗会不会因此真的被他摔死,刘备自己手上的活,自然是心中有分寸,他那条猿臂别看他举得高,放下来也就是膝盖的高度,明知道摔不死,不过是装装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