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老佛爷是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并且她还是满清政府的实际掌控人。要说政治权谋,慈禧可谓是深谙其道,但要是谈论治国安邦,她则是昏庸无能的一个典范。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之危,然慈禧太后却贪恋权欲,目光短浅,顾家不顾国。一味求和守旧,致使近代中国受尽屈辱,最终把清朝推向灭亡。在历史中,慈禧太后是位遗臭万年的人物,但她的出身却并非高贵,之所以能够登临最高权力者的位置,离不开她的先天性格。
早在幼年时期,慈禧太后即培养出强势凌厉、贪恋权欲的性格,这与她相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正是在这种性格的推动下,慈禧太后不择手段、不不上位,最终走向权力巅峰。每次介绍慈禧太后时,皆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咸丰皇帝。
众所周知,咸丰皇帝身为天子,身份高贵,地位尊崇。而慈禧太后早年正是靠着对他的讨好与取悦,方才得以宠绝后宫,不断接近心中的目标。
咸丰皇帝在后人心中,向来是怯懦无能、胆小怕事之人。在后世的文献史书中,亦把咸丰帝称为“四无皇帝。”显然,咸丰帝是一位受人诟病的皇帝。根据历史时间线可知,清朝基业早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埋下隐患,传至咸丰帝时,已经积弊甚多。
对于这个问题,咸丰帝心中十分明白。奈何他能力有限,对于国内的制度改革有心无力。当时,咸丰帝面临着人祸天灾、起义不断的问题,再加上,西方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一系列内忧外患令咸丰帝心力交瘁,他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索性不再去管,选择纵情享乐,醉生梦死。
道光皇帝国丧刚过不久,咸丰帝即迫不及待进行全国选秀。于各地挑选相貌姣好、符合条件的秀女入宫。当然,如此规模的选秀,极容易引起民间议论。咸丰帝可不想被冠以“荒淫无道”的名头,于是,对外宣召称“选秀只是为了延续皇室血脉”。
而事实上呢,就是为了满足他个人的色欲需求。
同年初春,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位旗人佳丽聚集京师。她们都是经过筛选,得以入京参加考核的秀女,其中就有来自北京西四牌楼的叶赫那拉姐妹。或许谁也不会想到,此处坐在骡车上,面容青涩的两姐妹,将来会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姐妹一人为婉贞,一人为杏贞。
前者是醇亲王福晋,并在以后生下了光绪帝;而后者则是闻名中外的慈禧太后,独掌大权。说起她们的家世,倒也普通,其父是镶蓝旗的一个四品道员,祖上最高做官亦不过是刑部员外郎。六十余位秀女中多是出自王公贵族,地位崇高优势明显,有着更多的机会受到皇帝相中。
古时皇室的选秀流程繁琐,尤其是清代皇室选秀,条件甚多。像我们普遍认为,女子只要相貌出众,就可以参与选秀。但是,在清代,秀女不仅要求相貌绝佳,且必须为满八旗人家的女儿,其余汉、蒙八旗及包三旗的女子,只能当“宫女子”。
六十位秀女共聚京师,需要经过太监两次挑选方能看到皇帝。
挑选的条件很简单,首先是查籍贯,姓甚名谁,来往何处,祖上何人等。太监们会在六十位不同身份背景的秀女中,留下最合适皇家的人选。经过第一波挑选,淘汰掉十几名秀女,剩余的四十多名秀女则进入下一轮复查,接受更严格的筛选。
第二环节考验的是秀女才艺,通常考验秀女对秀锦、执帚的能力,再结合每位秀女的容貌、仪态进行综合评估,最后,筛选出最佳之人。慈禧太后凭借幼时良好的家教、端庄的仪态,顺利度过两关。最后,度过两关的秀女,将接受咸丰皇帝的挑选。
慈禧以灵气动人的杏眼、细腻精致的面庞,引起了咸丰帝的注意。据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
由此可以推想,五十年前豆蔻年华之时的慈禧该是多么娇美出众。当时,咸丰皇帝就对身旁的福晋说:“此女看面相就是有福之人。”这是咸丰帝对慈禧初次见面时的评价。
不过这次毕竟是初次审阅,后面能否被咸丰帝挑中,还存有变数。值得一提是,慈禧的妹妹婉贞在初次审阅中未能通过,被打发回家自行择婚。对于后面的复选,慈禧尤为重视。等待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最后一刻么,一旦出错,必然会前功尽弃。
因此,她必须要全力以赴,甚至不择手段。
最终,慈禧买通皇帝亲近的太监,获取咸丰帝的出行信息。一日,慈禧得知咸丰帝将要前往圆明园游玩,她便及早在此设局,以一曲悠扬婉转的歌声,吸引住途径此地的咸丰皇帝。自此,咸丰帝便迷上了慈禧......就在当天晚上,咸丰皇帝宠幸了慈禧。
《十叶野闻》则记载:“当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长恨歌》中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
叶赫那拉最终能成为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除了美貌外,“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是一个重要原因。后面的事情自不必说,秀女决赛中,慈禧轻而易举通过,成为四名贵人中的一员,即后来的“兰贵人”。获此称号是因为慈禧较为喜爱兰花,咸丰帝只为顺其心意。
可是,他并不知道,正是从这一刻起,慈禧太后开启了她的野心之旅,直至达到权力巅峰,同时,把大清王朝推向无尽深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