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分析化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某组分的百分含量为97.5%,其有效数字位数是( )。
A:一位
B:两位
C:三位
D:四位
答案: 四位
2、下列情况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
A:重量法测定SiO2时,硅酸沉淀不完全
B:使用腐蚀了的砝码进行称量
C: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计不准
D:所有试剂中含有干扰组分
答案: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计不准
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 )
A: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
B:减小测量误差
C: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D: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
答案: 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减小测量误差,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5、置信度愈高,置信区间愈大。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A:H2CO3~CO3-
B:H3O+~OH-
C:H3PO4~H2PO4-
D:H2SO4~SO4-
答案: H3PO4~H2PO4-
2、可用于标定硫代硫酸钠的基准物质有( )。
A:A.KIO3
B:B.KBrO3
C:C.K2Cr2O7
D:D.K3[Fe(CN)]
答案: A.KIO3,C.K2Cr2O7
3、下列溶液以NaOH溶液或盐酸溶液滴定时,在滴定曲线上会出现二个突跃的是( )。
A:H2SO4+ H3PO4
B:HCl+ H3BO3
C:HAc+HF
D:NaOH+ Na3PO4
答案: H2SO4+ H3PO4,NaOH+ Na3PO4
4、下列质子条件正确的是( )。
A:NaCN溶液的质子条件是[H+]=[OH-]+[HCN]
B:B.浓度为c的Na2S溶液的质子条件是[OH-]=[H+]+[HS-]+2[H2S]
C:浓度为c的(NH4)2CO3溶液的质子条件是[H+]=[OH-]+[NH3]-[H CO3-]
D:浓度为c的NaOH溶液的质子条件是[OH-]=[H+]+c
答案:
NaCN溶液的质子条件是[H+]=[OH-]+[HCN],B.浓度为c的Na2S溶液的质子条件是[OH-]=[H+]+[HS-]+2[H2S],浓度为c的(NH4)2CO3溶液的质子条件是[H+]=[OH-]+[NH3]-[H CO3-],浓度为c的NaOH溶液的质子条件是[OH-]=[H+]+c
5、液体试样保存期的长短与待测物的稳定性以及保存方法有关。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三章
1、测量次数较多时,用标准偏差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精密度
A:对
B:错
答案:A
2、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 )
A: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色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
答案:C
3、常见的试样分解方法有:
A:溶解法
B:熔融法
C:半熔法
答案:4、同体积的H2SO4和HAc溶液,用同一NaOH溶液滴定时,消耗同样体积的碱,说明两酸的浓度相等。
A:对
B:错
答案:B
5、缓冲溶液是由某一种弱酸或弱碱的共轭酸碱对组成的
A:对
B:错
答案:A
绪论
1、下列对于分析方法分类正确的是( )。
A:被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1%为常量组分分析
B:被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0.01%-1%为微量组分分析
C:被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为<0.01%痕量组分分析
D:以上均不对
答案:ABC
3、某次分析称取样品0.2 g,进行滴定分析,请问此次分析属于( )。
A:常量分析
B:半微量分析
C:微量分析
D:痕量分析
答案:A
常量分析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系统误差决定结果的准确度
B:偶然误差决定结果的精密度
C:准确度高是精密度高的前提
D:系统误差可以消除
答案:C
第八章
1、消除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水浸泡玻璃电极
B:用热水浸泡玻璃电极
C:用酸浸泡玻璃电极
D:用碱浸泡玻璃电极
答案:2、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预先在纯化水中浸泡( )
A:2 h
B:12 h
C:24 h
D:42 h
答案:C
3、在永停滴定法中,当样品溶液为可逆电对时,通过电池的电流达到最大时,其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为( )
A:氧化型的浓度大于还原型的浓度
B:氧化型的浓度小于还原型的浓度
C:氧化型的浓度等于还原型的浓度
D:氧化型的浓度等于0、还原型的浓度等于0
答案:C
4、下列不属于惰性金属电极的是( )
A:锌电极
B:铅电极
C:氢电极
D:铂电极
答案:ABC
5、下列关于pH玻璃电极 碱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碱差也叫钠差
B:当产生碱差时,测得的pH偏低,产生负误差
C:pH玻璃电极测定pH小于1的溶液,所产生的误差称为碱差
D:碱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Na+参与相界面上的交换所导致
答案:ABD
第九章
1、可见光的能量(电子伏特)应为( )。
A:1.24×104~1.24×103 eV
B:1.43×102~1.71 eV
C:6.2~3.1 eV
D:3.1~1.6 eV
答案:D
2、近紫外区的波长是()
A:5~140pm
B:200~400nm
C:2.5~50um
D:0.1~100mm
答案:B
3、分子的总能量包括E电、E转和E振,三项能量的大小次序是( )。
A:E转>E振>E电
B:E振>E转>E电
C:E振>E电>E转
D:E电>E振>E转
答案:D
4、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因为( )
A:分子的振动
B:原子核外的电子跃迁
C:分子的转动
D: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答案:B
5、在光学分析法中,采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的是()。
A:原子光谱
B:分子光谱
C:可见分子光谱
D:红外光谱
答案:A
第五章
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直接配制。
A:可以
B:必须
C:不能
D:高温时可以
答案:C
2、在间接碘量法的测定中,淀粉指示剂应在()加入。
A:滴定开始前
B:溶液中的红棕色完全退尽呈无色时
C:滴定近终点或溶液呈亮黄色时
D:滴定进行到50%时
答案:C
3、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是( )。
A:测定条件下的标准电极电位
B:电对的氧化态离子和还原态离子的平衡浓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
C: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都相等时的电极电位;
D: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都为1 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
答案:D
4、下列测定中,不需要加热的有( )。
A:KMnO4溶液滴定H2O2
B:KMnO4溶液滴定H2C2O4
C:银量法测定水中氯
D:碘量法测定CuSO4
答案:ACD
5、间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测定,若酸度大高,将会( )。
A:反应不定量
B:I2易挥发
C:Na2S2O3 被分解,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
答案:CD
第六章
1、佛尔哈德法控制溶液酸度用的是( )
A:HCl
B:H2SO4
C:HNO3
D:HClO4
答案:C
2、吸附指示剂法确定终点常用的指示剂是( )。
A:荧光黄
B:曙红
C:K2Cr2O7
D:NH4SCN
答案:AB
3、对铬酸钾指示剂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在盐酸介质中进行滴定
B:直接法可测定氯离子
C:可测定碘离子
D:在硫酸介质中进行
答案:ACD
4、硝酸银滴定氯离子的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和()有关
A:离子强度
B:浓度
C:电极电位
D:溶度积
答案:BD
5、在下列滴定方法中,哪些是沉淀滴定采用的方法?
A:莫尔法
B:碘量法
C:佛尔哈德法
D:高锰酸钾法
答案:AC
第七章
1、有关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叙述错误的()
A:利用同离子效应,可使被测组分沉淀更完全
B:异离子效应的存在,可使被测组分沉淀完全
C:配合效应的存在,将使被测离子沉淀不完全
D:温度升高,会增加沉淀的溶解损失
答案:B
2、下列各条件中何者违反了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A:沉淀反应易在较浓溶液中进行
B:应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沉淀剂
C:沉淀反应宜在热溶液中进行
D:沉淀宜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
答案:D
3、需要烘干的沉淀用( )过滤。
A:定性滤纸
B:定量滤纸
C:玻璃砂芯漏斗
D:分液漏斗
答案:C
4、AgNO3与NaCl反应,在等量点时Ag+的浓度为( )已知KSP(AgCl)=1.8×10-10
A:2.0×10-5
B:1.34×10-5
C:2.0×10-6
D:1.34×10-6
答案:B
5、在进行晶型沉淀时,沉淀操作应该()
A:不断搅拌慢慢加入沉淀剂
B:在较稀的热溶液中进行
C:沉淀后放置一段时间过滤
D:沉淀后快速过滤
答案:ABC
第四章
1、在配位滴定中,Al3+测定用(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答案:B
2、EDTA 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TE<0.1%)的条件是:
A:lgKMY≥6
B:lgK′MY ≥6
C:lgC。KMY ≥6
D:lgC。K′MY ≥6
答案:C
3、铝盐药物的测定常应用配位滴定法,做法是加入过量的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法的滴定方式是( )。
A:直接滴定法
B:置换滴定法
C:回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答案:C
4、配位滴定法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小
B:配位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C:共存离子效应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小
D:配合物的水解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小
E:除主反应生成物MY外,各种副反应系数越小,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越越大
答案:BCD
第十章
1、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向短波方向移动
B:向长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
D: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
答案:C
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的种类及个数
B:单色器的个数
C:吸收池的个数
D:检测器的个数
答案:B
3、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
A:增加、增加、增加
B:减小、不变、减小
C:减小、增加、减小
D:增加、不变、减小
答案:B
4、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H2SO4溶液
C:K2Cr2O7的水溶液
D:K2Cr2O7的硫酸溶液
答案:B
5、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A:原子光谱
B:紫外光谱
C:可见光谱
D:红外光谱
答案:C
第十一章
1、下列关于环境对荧光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A:荧光强度一般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B:溶剂极性增加使荧光强度增加
C:溶剂粘度增加使荧光强度降低
D:溶液的pH对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
答案:B
2、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选择性较好,是由于不同荧光物质的哪种性质不同?()。
A:荧光强度
B:最大激发光波长
C:最大荧光波长
D:荧光寿命
答案:D
3、下列哪些取代基会减弱芳香化和物的荧光强度()。
A:-NH2
B:-NO2
C:-OH
D:-NR2
答案:B
4、能够发射荧光物质应该同时具备哪些条件()。
A:有足够大的吸光系数
B:有强的紫外-可见吸收
C:有一定的荧光效率
D:试液浓度足够稀
答案:BC
5、荧光熄灭又称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荧光熄灭的原因很多,机制也很复杂,主要类型包括()。
A:因荧光物质的分子和熄灭剂分子碰撞而损失能量
B:荧光物质的分子和熄灭剂分子作用生成了本身不发光的配位混合物
C:溶解氧的存在,使荧光物质氧化,或是由于氧分子的顺磁性,促进了体系间跨越,使激发单重态的荧光分子转变至三重态
D:浓度超过1g/L时,发生自熄灭现象
答案:ABCD
第十二章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样品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吸收
A:离子
B:激发态原子
C:分子
D:基态原子
答案:D
2、下列诸多变宽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A:多普勒变宽
B:劳伦兹变宽
C:共振变宽
D:自然变宽
答案:A
3、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多普勒变宽
B:光电效应
C:朗伯比尔定律
D:乳剂特性曲线
答案:C
4、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是( )。
A:提供足够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离子化、激发
B:提供足够能量使试样灰化
C:将试样中的杂质除去,消除干扰
D:得到特定波长和强度的锐线光谱
答案:A
5、可以消除原子吸收法中的物理干扰的方法是( )。
A:加入释放剂
B:加入保护剂
C:扣除背景
D:采用标准加入法
答案:D
第十三章
1、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
A:t0
B:tR
C:tR’
D:k
答案:2、色谱分离过程中的两相分别称为( )
A:气相和液相
B:液相和固相
C:固定相和流动相
D:静止相和移动相
答案:C
3、相比其他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分离效率高
B:灵敏度高
C:选择性好
D:分析速度快
答案:D
4、气相色谱分析法最突出的不足是()
A:不适用于结构相近的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B:不适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C:灵敏度低,选择性差
D:不适用于高沸点、难挥发、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答案:D
5、在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
A:K越大,出峰越快
B:K越小、出峰越慢
C:K与出峰时间无关
D:K越大,出峰越慢
答案:D
第十四章
1、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的物质是()
A:极性物质
B:非极性物质
C:脂类
D:烃类
答案:A
2、薄层色谱常用的有机物通用显色剂有()
A:茚三酮试剂
B:荧光黄试剂
C:碘
D:硫酸
答案:C
3、在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性,迁移速度最快的组分( )
A:极性大的组分
B:极性小的组分
C:挥发性大的组分
D:挥发性小的组分
答案:B
4、改变下列()条件,薄层色谱的展开剂流速不变。
A:温度
B:展开剂的种类
C:薄层板的厚度
D:吸附剂粒度
答案:C
5、在20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色谱方法是()
A:气相色谱
B:离子色谱
C:纸色谱
D:液相色谱
答案:B
第十五章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