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人体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B: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C: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
D: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
答案: 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
2、下列血浆蛋白中,主要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
A:β球蛋白
B:白蛋白
C:α球蛋白
D:γ球蛋白
答案: 白蛋白
3、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
A: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B:维持血浆正常pH
C:运输作用
D:免疫作用
答案: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正常pH,运输作用,免疫作用
4、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
A: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
B: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
C: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
D: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
答案: 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
5、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
A:后微动脉
B:通血毛细血管
C:微静脉
D:微动脉
答案: 通血毛细血管
6、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无机盐
E:葡萄糖
答案: 无机盐
7、下列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
B:血浆渗透压包括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大于血浆胶体渗透压
D:血浆渗透压与0.9%NaCl溶液和0.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E:血浆晶体渗透压能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膜的完整
答案: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
8、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答案: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9、右心衰竭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E: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10、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可引起:
A:红细胞膨胀
B:红细胞皱缩
C:组织液增多
D:组织液减少
E:血容量增多
答案: 组织液增多
第二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跨膜信号转导()
A:儿茶酚胺的信号转导
B:NO 的信号转导
C:胰岛素的信号转导
D:表皮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
E:肿瘤坏死因子的信号转导
答案: NO 的信号转导
2、本课中讲述的常见的第二信使分子包括()
A:IP3
B:Ca2+
C:DG
D:cGMP
E:cAMP
答案: IP3,DG,cAMP
3、介导甲状腺素的受体类型是()
A:G 蛋白耦联受体
B:离子通道受体
C: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D:核受体
E: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答案: 核受体
4、疾病中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发生于以下哪些环节()
A:受体信号转导异常
B:信息分子异常
C: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
D:G 蛋白信号转导异常
答案: 受体信号转导异常,信息分子异常,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G 蛋白信号转导异常
5、cAMP 激活的是()
A:蛋白激酶G
B:蛋白激酶A
C: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
D: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
E:酪氨酸蛋白激酶
答案: 蛋白激酶A
6、DG 激活的是()
A:蛋白激酶G
B:蛋白激酶A
C: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
D:蛋白激酶C
E:酪氨酸蛋白激酶
答案: 蛋白激酶C
7、在跨膜信号转导中,关于通道型受体的论述,正确的是()
A:具有受体功能,可与化学信息特异性结合
B:具有通道功能,通道开放可允许离子跨膜流动
C:通道可以是电压门控通道
D:通道可以是化学门控通道
E:通道具有特异性的阻断剂
答案: 具有受体功能,可与化学信息特异性结合,具有通道功能,通道开放可允许离子跨膜流动,通道可以是电压门控通道,通道可以是化学门控通道,通道具有特异性的阻断剂
8、G蛋白耦联受体()
A:可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可激活鸟苷酸结合蛋白
C:是一种7次跨膜的整合蛋白
D:其配体主要是各种细胞因子
E:是一种1次跨膜的整合蛋白
答案: 可激活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种7次跨膜的整合蛋白
9、G 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
A:鸟苷酸环化酶途径
B: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C:磷脂酶途径
D: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答案: 鸟苷酸环化酶途径,腺苷酸环化酶途径,磷脂酶途径
10、位于核内的受体有()
A:醛固酮受体
B:甲状腺素受体
C:维生素D受体
D:雌激素受体
答案: 醛固酮受体,甲状腺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 ,雌激素受体
第三章
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
A:仅在内表面
B:仅在外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答案:
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
B: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
C: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答案:
3、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答案:
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吞饮
答案:
5、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
B:载体运输
C:通道运输
D:出胞作用
答案:
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Na+,K+通道被称为学依从通道
答案:
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A:2个Na+移出膜外
B:2个K+移人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 n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
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人膜内
答案:
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答案:
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答案:
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
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
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
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
答案:
第四章
1、某人的红细胞与 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 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此人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无法判断
答案:
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答案:
3、关于 ABO血型系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 A和抗 B抗体
B:A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有 A抗原和 B抗原
C:A型血的血清中有抗 B抗体
D:B型血的血清中有抗 A抗体
E: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抗原
答案:
4、父母双方一方为 A型,一方为 B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为:
A:只可能是 AB型
B:只可能是 A型或 B
C:只可能是 A型、B型、AB型
D:A型、B型、AB型、O型
E:只可能是 AB型或 O型
答案:
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将 O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Rh阳性的人可接受 Rh阴性的血液
答案:
6、输血原则是:
A:输同型血,即交叉配血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凝
B:紧急情况下可大量输 O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
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凝就可以输血
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做交叉配血
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献血员血液不必做交叉配血
答案:
7、交叉配血实验的主侧配血应是:
A: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
B:供血者的血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
C: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
D: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
E: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血清
答案:
8、Rh血型抗体是:
A:IgA
B:IgD
C:IgG
D:IgE
E:IgM
答案:
9、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发生溶血症:
A:Rh(+)母亲所怀 Rh(+)胎儿
B:Rh(+)母亲所怀 Rh(-)胎儿
C:Rh(-)母亲所怀 Rh(+)胎儿
D:Rh(-)母亲所怀 Rh(-)胎儿
E:父亲是 Rh(-)、母亲为 Rh(+)
答案:
10、Rh血型系统的正确叙述有:
A:红细胞膜上有D抗原为Rh阳性
B:人体无抗Rh抗原的天然抗体
C:Rh抗原分布在红细胞膜上
D:我国少数民族Rh阴性率低于汉族
E:无天然抗体Rh阳性血液输给Rh阴性者很安全
答案:
第五章
1、颗粒中含有肝素的白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答案:
2、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细胞是( )。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答案:
3、参与体液免疫活动的细胞是(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答案:
4、关于生理性止血机理的描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包括局部缩血管反应、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出现
B: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出现有关
C: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D:血小板减少时出血时间缩短
答案:
5、与过敏反应有关的白细胞是( )。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答案:
6、白细胞总数的增加见于( )。
A:体内有细菌感染时
B:情绪激动时
C:新生儿
D:妇女分娩时
答案:
7、血小板过少时会出现( )。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毛细血管脆性降低
答案:
8、下列关于血液凝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Ⅱ因子是血液凝固的始动因子
B:参与血液凝固的12个因子都是蛋白质
C:参与血液凝固的12个因子都是肝脏合成的
D:组织因子(TF)是血液凝固不可缺少的
E:血液凝固过程中各因子的激活是正反馈过程
答案:
9、白细胞可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从血管内渗出进入血管外组织。
A:对
B:错
答案:
10、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渗出血管进入肝、脾、肺等组织内,可转变为巨噬细胞。
A:对
B:错
答案:
11、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A:对
B:错
答案:
第六章
1、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有的酶是()。
A:凝乳酶
B:寡糖酶
C:溶菌酶
D:肽酶
答案:
2、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胰液
C:胃液
D:小肠液
答案:
3、能促进小肠吸收铁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
4、安静时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A:肝
B:皮肤
C:骨骼肌
D:胃肠道
答案:
5、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
A:皮肤
B:泌尿道
C:呼吸道
D:腺体
答案:
6、有关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小肠有吸收功能
B:停留时间长
C:营养物质已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
D:绒毛的节律性活动可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答案:
7、机械性消化可使()。
A:食物粉碎
B:食物与消化液混合
C:使食物变成食糜
D:将食物向消化道的远端推进
答案:
8、胆汁是一种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A:对
B:错
答案:
9、胃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A:对
B:错
答案:
10、三个常用的测温部位中,口腔内测得的温度最接近真实体温( )。
A:对
B:错
答案:
第七章
1、正常呼吸形式是( )
A:腹式呼吸
B:胸式呼吸
C:人工呼吸
D:混合式呼吸
E:用力呼吸
答案:
2、平静呼吸时下列哪一时刻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A:吸气初
B:吸气末
C:呼气初
D:呼气末
E:呼吸暂停而呼吸道通畅时
答案:
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B:呼吸由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成
C:生理条件下,胸膜腔内压均高于大气压
D:胸膜腔负压可以维持肺扩张
E:机体在新陈代谢中需要不断的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答案:
4、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肺泡气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动脉血
E:静脉血
答案:
5、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
A:物理溶解
B:氧合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6、血红蛋白(Hb)氧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
A:Hb的浓度
B:氧分压
C:血浆pH值
D:CO2分压
E:红细胞数量
答案:
7、氧离曲线是表示下列哪种关系的曲线:
A:血红蛋白含量与氧解离量
B: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
D: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
E: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答案:
8、氧解离曲线下段的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
A:坡度最陡的一段
B:PO2稍降,HbO2就可大量解离O2
C:反映血液中O2的贮备
D:相当于运动时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
E:相当于平静时混合静脉血的PO2
答案:
9、关于肺内的气体交换正确的是:( )
A:O2由肺泡进入血液,CO2由血液进入肺泡
B:O2的分压差更大
C:CO2的分压差更大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