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大学物理实验(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常用的数据表示方法有哪些?
A:列表法
B:图示法
C:实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不需要再整理。
答案: 列表法,图示法
2、有效数字可以保留2位的可能情形有哪些?
A:测量值的平均值
B:总不确定度
C:相对不确定度
D:A类不确定度
E:B类不确定度
答案: 测量值的平均值,总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A类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不确定保留1位或者2位有效数字
B:相对不确定保留2位有效数字
C:平均值的末位要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
D:数值运算时,中间量可以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E:相对不确定度与总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保留原则一致。
答案: 相对不确定度与总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保留原则一致。
4、下面哪种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大误差
答案: 随机误差
5、不确定度一定包含A分量和B分量。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图示螺旋测微器显示的正确读数是?
1.jpg
A:5.165 mm
B:4.165 mm
C:5.665 mm
D:4.665 mm
答案: 5.665 mm
2、螺旋测微器套筒上螺尺转动一个小格代表测微螺杆平移长度为?
A:1 mm
B:0.1 mm
C:0.01 mm
D:0.001 mm
答案: 0.01 mm
3、采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可能是 。
A:5.100 cm
B:50.02 cm
C:5.100 mm
D:50.02 mm
答案: 5.100 cm
4、如图所示,游标卡尺(50分度)显示的正确读数是?
10.jpg
A:1.94 cm
B:10.94 cm
C:1.94 mm
D:10.94 mm
答案: 10.94 mm
5、直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时,可以选择非零刻线处为起始点,进行测量。
A:对
B:错
答案: 对
6、采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可能是 。
A:13.21 mm
B:31.12 mm
C:13.21 cm
D:31.12 cm
答案: 31.12 mm
7、如果要比较精确地测量一张硬纸片的厚度,应适当选用的测量仪器是?
A:米尺
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
D:卷尺
答案: 螺旋测微器
8、某人比较精确的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4.524cm,他用的测量仪器可能是螺旋测微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9、螺旋测微器不需要估读。
A:对
B:错
答案: 错
10、某螺旋测微器,当其小砧端面与测微螺杆端面接触时,读数显示为0.200mm。则采用该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时,待测物体的实际厚度要由读数加上0.200mm来修正。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三章
1、液体黏度是描述液体内( )性质的重要物理量。
A:密度
B:对流
C:内摩擦力
D:外摩擦力
答案:C
2、 在给出液体黏度时,还必须给出相应的(),否则所给的黏度无实际意义。
A:密度
B:温度
C:质量
D:体积
答案:B
3、 用落球法测液体黏度的实验中,要求液体是()的。
A:透明
B:密度小于水
C:非易燃的
D:油性的
答案:A
4、 用落球法测液体黏度的实验中,小球在理想情况下的收尾速度Vm是通过()求得的。
A:实验数据平均
B:模拟法
C:外推法
D:体积
答案:C
5、 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时,为避免引进空程误差,应( )读数显微镜。
A:左右转动
B:正转
C:反转
D:沿同一方向移动
答案:D
6、在不考虑涡流影响的理想条件下,相同液体不同内径尺寸的圆筒中放置同样的小球时,内径越大的圆筒中小球下落速度应该( )
A:越快
B:越慢
C:不变
D:没有规律
答案:A
7、 本实验中使用的是蓖麻油,同样的条件下,如果液体换成水,则小球下落速度要( )
A:不变
B:慢
C:快
D:没有规律
答案:C
8、 液体黏度的单位是( )。
A:m-1.s-1
B:m-1.s
C:kg.s
D:Pa.s
答案:D
9、 落球法是采用( )测液体黏度的。
A:绝对法
B:相对法
C:类比法
D:无法确定
答案:A
10、 小球在液体中缓慢下落时,不受以下哪个力作用( )。
A:重力
B:电场力
C:粘滞力
D:浮力
答案:B
第四章
1、用数字示波器求解电压信号的幅度时,将信号在垂直方向波峰和波谷之间的格数乘以 V/div旋钮所指档位。
A:对
B:错
答案:B
2、电压信号峰峰值是信号幅度的两倍。
A:对
B:错
答案:A
3、如果已知其中一个信号的频率,可以根据李萨如图形来求未知信号频率。
A:对
B:错
答案:A
8、示波器实验中,一正弦电压信号其峰峰值为4.0V,则它的有效值是:
A:1.0V
B:2.0V
C:
D:
答案:9、用示波器测正弦波电信号时,波形水平方向一个周期长度为4.0div, t/div旋钮所指档位为0.5ms/div, 则该信号周期为:
A:1.0ms
B:2.0ms
C:3.0ms
D:4.0ms
答案:B
10、用李萨如图法测未知信号频率时,已知信号频率为100Hz,交点 比为 , 则未知信号频率为:
A:100Hz
B:200Hz
C:50Hz
D:150Hz
答案:C
第五章
4、 相位比较法测声速的实验在本质上利用的是( )的原理。
A:韦恩图
B:李萨如图
C:费曼图
D:卡诺图
答案:B
5、 共振干涉法测量声波波长实验中,已知所用信号频率为35.65KHz,实验过程中测得出现相邻幅度最大两正弦波时换能器移过的距离为4.98 mm,则声波的速度为( )。
A:177.54m/s
B:355.07m/s
C:361.49m/s
D:不能确定
答案:B
6、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波速度过程中,连续改变接收端换能器的位置,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像由直线变为椭圆又变成直线,则换能器移过的距离是半个波长。
A:对
B:错
答案:A
7、 接收端换能器和发射端换能器都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振动。
A:对
B:错
答案:B
第六章
1、测等势线可用一般电压表?
A:对
B:错
答案:B
2、实验中,输出电压一旦确定,应确保测量过程中电压保持不变?
A:对
B:错
答案:A
3、电场强度是一个标量?
A:对
B:错
答案:B
4、电场线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A:对
B:错
答案:B
5、在静电场中电场线和等势线的关系是处处正交?
A:对
B:错
答案:A
6、静电场的性质是( )。
A:有源有旋场
B:有源无旋场
C:无源有旋场
D:无源无旋场
答案:B
7、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属于( )模拟。
A:静电场模拟
B:数学模拟
C:物理模拟
D:电流场模拟
答案:B
8、在静电场模拟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要用内阻比较大的电压表测量电势
B:输出电压和探测电压可以共用一条导线
C:描点时要同时在白纸上描出电极的形状和位置
D:将所描出的点简单连接起来,就得到了等势线
答案:D
9、以下关于两不同性质的现象或物理过程,采取数学模拟法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二者遵从的规律在形式上相似
B:二者有相同的数学方程式
C:二者有相同的边界条件
D:二者有相同的物理本质
答案:D
10、为了满足电流场与被模拟的静电场边界条件相似或相同的要求,设计实验时就应该满足( )。
A:电极必须相同或相似,在场中的位置可以不一致
B:电极必须是等位面,且电极导体的电导率要远小于电流场中导电介质的电导率
C:电流场中导电介质的分布必须对应于静电场中的介质分布
D:其余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C
第七章
1、已知满量程100μA的表头内阻为1000Ω,欲组装一个10V电压表,应( )一个大约( )Ω的电阻。
A:并联99000Ω
B:并联1Ω
C:串联99000Ω
D:串联1Ω
答案:C
2、现有一量程为100mA的组装电流表,多次校准发现其数值与标准表差值分别为0.2mA、0.5 mA、0.5 mA、0.8mA。已知标准表最大误差为0.5mA,则该组装表应定位( )级别。
A:0.5
B:1
C:1.5
D:2.5
答案:B
3、实验中,标准表的极限误差可以表述为:()*级别%。
A:最大误差
B:最小误差
C:电表刻度
D:电表量程
答案:D
4、假设某一满量程10mA的表头内阻为200Ω,欲组装一个满量程为10V的电压表,应()电阻。
A:串联一个800Ω
B:并联一个9.8kΩ
C:串联一个9.8kΩ
D:并联一个800kΩ
答案:A
5、电表组装实验中,组装电压表用的方法是表头()。
A:串联电阻分流
B:并联电阻分流
C:串联电阻分压
D:并联电阻分压
答案:C
6、电表组装实验中,如果计算出级别数值为1.8,则组装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为()。
A:1
B:1.5
C:2.5
D:5
答案:C
7、组装电流表实验利用的原理是( )。
A:串联电阻分流
B:并联电阻分流
C:串联电阻分压
D:并联电阻分压
答案:B
8、根据我国国标规定,电表的准确度等级分()个级别。
A:5
B:6
C:7
D:8
答案:C
9、已知一满量程10mA的电流计内阻约为200Ω,要组装一个1A电流表,应()电阻。
A:并联约98000Ω
B:并联约2Ω
C:串联约98000Ω
D:串联约2Ω
答案:B
第八章
1、计算铜线电阻率时,测量各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A:使用直尺测量铜线长度
B: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铜线直径
C:用单臂电桥测量铜线电阻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答案:C
2、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时,如果出现了下述情况,试选择出仍能正常进行测量的情况
A:电源正负级接反了
B:有一个桥臂阻值恒为0
C:有一个桥臂阻值恒为无穷大
D:检流计支路不通(断线)
答案:A
3、用惠斯登单臂电桥测电阻时,若被测电阻值约为4700欧姆,则倍率应选
A:0.01
B:0.1
C:1
D:10
答案:C
4、惠斯通电桥实验中,用板式电桥测电阻时,造成检流计指针始终单向偏转的原因可能是
A:电源开关断开
B:四个桥臂中有一处断开
C:有检流计的桥路中有断开处
D:其余都有可能
答案:B
5、单双臂电桥测量电阻值的适用范围是
A:单双臂电桥都可以测量任何阻值的电阻
B:单臂电桥适用于测量中值电阻,而双臂电桥适用于测量低值电阻
C:双臂电桥只适用于测量低电阻,而单臂电桥测量电阻的范围不受限制
D:单臂电桥适用于测量中值电阻,而双臂电桥测量电阻的范围不受限制
答案:B
8、断开电路时,应先断开G按钮,后断开电源B,以免反冲电势损坏指零电路
A:对
B:错
答案:A
9、在调整RN使检流计归零时,先使用小量程,后使用大量程
A:对
B:错
答案:B
10、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实验中,理论上检流计精度越高,测量的电阻阻值越小
A:对
B:错
答案:B
第九章
1、金属丝的应变是指金属系悬挂砝码后的伸长量。
A:对
B:错
答案:B
2、调节望远镜与光杠杆平面镜,最终在望远镜中要看到的标尺的像。
A:对
B:错
答案:A
3、悬挂砝码时,砝码缺口要交叉放置。
A:对
B:错
答案:A
4、光杠杆平面镜前后足的垂直距离可以米尺测量。
A:对
B:错
答案:B
5、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增加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
A:对
B:错
答案:A
6、金属丝的长度、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可以用( )测量
A:米尺
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
答案:A
7、增加、减少砝码都要进行读数,然后取平均值,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减小随机误差
B:减小金属丝与夹具摩擦、滞后形变带来的系统误差
C:减小砝码质量不同产生的误差
答案:B
8、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时,求出的△x是增减( )个砝码对应的形变量
A:1
B:4
C:7
答案:B
9、平面镜后足到前足连线的距离用( )测量。
A:米尺
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
答案:B
第十章
1、悬挂法中,放置金属棒的做法错误的是
A:测试棒横向可以不水平
B:悬线与测试棒轴向垂直
C:测试棒处于静止状态
D:悬挂点两端对称
答案:A
2、测量金属棒的直径时,使用的测量工具为
A:直尺
B:直接读取
C:螺旋测微器
D:无需测量
答案:C
3、使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
A:金属棒的长度
B:金属棒的直径
C:金属棒的质量
D:金属棒的惯量
答案:D
4、确定基频共振频率的方法是
A:外延法
B:最小二乘法
C:逐差法
D:列表法
答案:A
5、动态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测量杨氏模量的原理是
A:静态拉伸法
B:动力学共振法
C:等厚干涉法
D:微弯法
答案:B
6、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中,连接实验仪器时,激振器和拾振器的作用相同,信号线可以互换。
A:对
B:错
答案:B
7、杨氏模量只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与与材料的大小及形状无关。
A:对
B:错
答案:A
8、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中,当观察到共振图像时,用手托起测试棒,共振图像不消失,说明此时是真正的共振峰。
A:对
B:错
答案:B
9、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时,需要测量金属棒的固有频率,实验中使用节点处的共振频率代替。
A:对
B:错
答案:A
10、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适用于测量较粗较脆的材料。
A:对
B:错
答案:A
第十一章
1、 实验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时,不需要的物理量是
A:第m级暗纹直径
B:第n(n不等于m)级暗纹直径
C:光的波长
D:暗纹的级次
答案:D
2、 牛顿环的产生是来自哪两个反射界面的光干涉的结果
A:平凸透镜下表面与平板玻璃下表面
B:平凸透镜下表面与平板玻璃上表面
C:平凸透镜上表面与平板玻璃上表面
D:平凸透镜上表面与平板玻璃下表面
答案:B
3、 牛顿环干涉条纹中,相邻两暗纹对应的空气薄膜的厚度差为_
A:0.5个波长
B:1.5个波长
C:1个波长
D:2个波长
答案:A
4、 实验中测量细丝直径,不需要的物理量是
A:垂直条纹方向单位长度内的暗条纹数
B:玻璃板交线至细丝的长度
C:细丝长度
D:光的波长
答案:C
5、 当细丝远离玻璃板相交棱时,劈尖干涉条纹会。细丝直径测量结果___
A:变密,偏大
B:变疏,偏小
C:变密,偏小
D:变疏,不变
答案:D
6、 劈尖中的空气薄膜充满油时,条纹会_ , 细丝直径测量结果会_
A:变密,偏大
B:变疏,偏小
C:变密,不变
D:变疏,不变
答案:C
9、 在平凸透镜的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不是相干光,是因为这两束光的光程差太大,导致两反射光相遇时,其相位差不恒定,从而形成非相干叠加。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