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SPSS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学习《SPSS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你的统计思维能力。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SPSS软件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 )大学的三位研究生最早研制开发的。
A:
哈佛大学
B:
斯坦福大学
C:
波士顿大学
D:
剑桥大学
答案:
斯坦福大学
2、( )文件格式是SPSS独有的,一般无法通过Word,Excel等其他软件打开。
A:
sav
B:
txt
C:
mp4
D:
flv
答案:
sav
3、Spss输出结果保存时的文件扩展名是( )。
A:
sav
B:
spv
C:
mp4
D:
flv
答案:
spv
4、数据编辑窗口的主要功能有( )。
A:
定义SPSS数据的结构
B:
录入编辑和管理待分析的数据
C:
结果输出
D:
A和B
答案:
A和B
5、数据编辑窗口中的一行称为一个( )。
A:
变量
B:
个案
C:
属性
D:
元组
答案:
个案
第二章
1、SPSS中无效的变量名有( )。
A:
@a1
B:
abc1#
C:
home
D:
cd_1
答案:
@a1
,
home
2、SPSS软件的编辑窗口能打开的文件类型有( )。
A:
.st
B:
.doc
C:
.xls
D:
.mat
答案:
*.xls
3、变量的起名规则一般:变量名的字符个数不多于( )。
A:
6
B:
7
C:
8
D:
9
答案:
8
4、SPSS默认的字符型变量的对齐方式是( )。
A:
右对齐
B:
中间对齐
C:
左对齐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中间对齐
5、SPSS的主要变量类型不包括( )。
A:
数值型
B:
字符型
C:
日期型
D:
英镑型
答案:
英镑型
第三章
1、关于利用Sort by对数据排序的描述错误的有( )。
A:
排序变量可以是多个
B:
排序变量最多一个
C:
排序变量为多个时先按第一个排序,取值相同的再按第二个排,以此类推
D:
观测个体所有变量的值都变到新位置
答案:
2、在横向合并数据文件时,两个数据文件都必须事先按关键变量值( )。
A:
升序排序
B:
降序排序
C:
不排序
D:
可升可降
答案:
3、通过( )可以达到将数据编辑窗口中的计数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的目的。
A:
数据转置
B:
加权处理
C:
数据拆分
D:
以上都是
答案:
4、SPSS中进行数据的排序应选择( )主窗口菜单。
A:
视图
B:
编辑
C:
数据
D:
分析
答案:
5、SPSS中生成新变量应选择( )主窗口菜单。
A:
转换
B:
编辑
C:
数据
D:
分析
答案:
第四章
1、下列统计量中不属于描述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
A:
方差
B:
标准差
C:
众数
D:
极差
答案:
2、在交叉列联表分析中,SPSS提供的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不包括( )。
A:
卡方统计检验
B:
列联系数
C:
V系数
D:
S系数
答案:
3、方差和标准差的换算公式为:方差等于标准差的算术平方根。
A:对
B:错
答案:
4、下面偏度系数的值表明数据分布形态是正态分布的是( )。
A:
1.429
B:
0
C:
-3.412
D:
1
答案:
5、在高考志愿调查中,问你的报考志愿是那些大学,可以用( )分析。
A:
频数分析
B:
多选项分析
C:
相关分析
D:
聚类分析
答案:
第五章
1、SPSS作图中,下列不属于条形图的有( )。
A:
简单条形图
B:
堆栈条形图
C:
复合条形图
D:
差异区域图
答案:
2、在SPSS操作中,绘制( )可以很好地呈现出数据的分布特征,是图形分析的基本功。
A:
雷达图
B:
双轴图
C:
散点图
D:
气泡图
答案:
3、下列( )散点图只可以表示一对变量间统计关系。
A:
简单散点图
B:
重叠散点图
C:
矩阵散点图
D:
三维散点图
答案:
4、频数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图不包括( )。
A:
直方图
B:
柱形图
C:
树形图
D:
条形图
答案:
5、进行频数分析时,利用的工具包括( )。
A:
散点图
B:
相关系数
C:
频数分布表
D:
条形图
答案:
第六章
1、一般来说,检验P值低于( ),就认为差异效果是明显的,反之则认为差异效果不显著。
A:
0.01
B:
0.05
C:
0.08
D:
0.10
答案:
2、假设检验的结论为:当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落入危险域,放弃虚拟假设;反之,则接受。
A:对
B:错
答案:
3、单样本t检验中涉及的总体有( )个。
A:
1
B:
2
C:
3
D:
4
答案:
4、下面给出的t检验的结果,( )表明拒绝原假设,显著性水平为0.05。
A:
0.001
B:
0.059
C:
0.692
D:
0.924
答案:
5、独立样本T检验时一定要检验方差是否齐性。
A:对
B:错
答案:
第七章
1、方差分析在论文中呈现时必须呈现方差分析表。
A:对
B:错
答案:
2、人们在研究影响广告效果的众多因素中那些影响因素是主要的这一问题时,可以采用( )分析方法。
A:
参数检验
B:
方差分析
C:
聚类分析
D:
因子分析
答案:
3、方差分析的第一个基本步骤是( )。
A:
提出原假设
B:
选择检验统计量
C: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和概率P值
D:
给定显著性水平α,并作出决策
答案:
4、以下哪个方法与LSD方法基本相同( )。
A:
Bonferroni方法
B:
Tukey方法
C:
Scheffe方法
D:
S-N-K方法
答案:
5、S-N-K方法是一种有效划分相似性( )的方法
A:
子集
B:
全集
C:
空集
D:
交集
答案:
第八章
1、关于行×列表卡方检验,正确的应用必须是( )。
A:
不宜有格子中的实际数小于5
B:
不宜有格子中的理论数小于5
C:
不宜有格子中的理论数小于5或小于1
D:
不宜有1/5以上的格子中的理论数小于5 或有一个格子中的理论数小于l
答案:
2、R×C 表的卡方检验中,P<0.05 说明( )
A:
被比较的n 个样本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B:
样本率间差别没有显著性
C:
任何两个率之间差别均有显著性
D:
至少某两个样本率是差别有显著性
答案:
3、分析计数资料时,最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是( )
A:
t 检验
B:
正态检验
C:
秩和检验
D:
卡方检验
答案:
4、卡方检验是基于卡方分布的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通常应用于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A:对
B:错
答案:
5、卡方检验主要应用于( )
A:
配合度检验
B:
独立性检验
C:
多重列联表检验
D:
均值检验
答案:
第九章
1、在统计检验中是否选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
A:
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作决定
B:
可在算出几个统计量和得出初步结论后进行选择
C:
要看哪个统计结论符合专业理论
D:
要看哪个P值更小
答案:
2、关于样本的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T检验要求样本服从或者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B:
非参数检验要求样本服从或者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C:
两种检验都要求样本服从或者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D:
两种检验都不要求样本服从或者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答案:
3、Mann-Whitney检验主要用于检验( )。
A:
两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
B:
两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
C:
K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
D:
K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
答案:
4、Kruskal-Wallis检验主要用于检验( )。
A:
两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
B:
两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
C:
K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
D:
K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
答案:
5、如果要检验两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采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是( )。
A:
弗里德曼(Friedman)检验
B:
Kruskal-Wallis检验
C:
Wilcoxon符号秩检验
D:
Mann-Whitney检验
答案:
第十章
1、相关关系是指( )。
A:
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
B: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C:
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D:
变量间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答案:
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
A:
r≤-1
B:
r≥1
C:
0≤r≤1
D:
-1≤r≤1
答案:
3、测度收入和储蓄、身高和体重等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时可以采用( )相关系数。
A:
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
B: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C:
Kendall相关系数
D:
正相关系数
答案:
4、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用来度量定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A:对
B:错
答案:
5、典型相关可以用于两组变量群之间的相关情形。
A:对
B:错
答案:
第十一章
1、R平方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越接近0,表示拟合效果越好。
A:对
B:错
答案:
2、回归一词是( )国统计学家提出的。
A:
英
B:
法
C:
美
D:
德
答案:
3、( )筛选是解释变量不断剔除出回归方程的过程。
A:
向前
B:
向后
C:
逐步
D:
向右
答案:
4、产量(X,台)与单位产品成本(Y,元/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56-1.5X,这说明( )。
A: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增加356元
B: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减少1.5元
C: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356元
D: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减少1.5元
答案:
5、在二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u中,β1表示( )。
A:
当X2不变时,X1每变动一个单位Y的平均变动
B:
当X1不变时,X2每变动一个单位Y的平均变动。
C:
当X1和X2都保持不变时,Y的平均变动。
D:
当X1和X2都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
答案:
第十二章
1、聚类分析是一种建立分类的( )统计分析方法。
A:
多元
B:
一元
C:
二元
D:
三元
答案:
2、层次聚类有Q型聚类和( )聚类两种。
A:
R型
B:
C型
C:
M型
D:
o型
答案:
3、( )属于定距型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算方式。
A:
欧氏距离
B:
phi方距离
C:
Jaccard系数
D:
卡方距离
答案:
4、K-Means聚类中用用户可以自己指定聚类数目。
A:对
B:错
答案:
5、系统聚类法中用用户可以自己指定聚类数目。
A:对
B:错
答案:
第十三章
1、因子分析的概念起源于( )初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
A:
19世纪
B:
20世纪
C:
21世纪
D:
18世纪
答案:
2、( )是因子分析的最终体现。
A:
因子载荷
B:
碎石图
C:
因子得分
D:
因子数目
答案:
3、下列可以起到降维作用的是( )
A:
相关分析
B:
方差分析
C:
聚类分析
D:
因子分析
答案:
4、应用中,因子旋转方式一般选择正交旋转方式。
A:对
B:错
答案:
5、KMO越接近于1,说明变量的相关性越强,适合作因子分析。
A:对
B:错
答案:
第十四章
1、E-Prime是专为心理学实验/问卷研究而设计的实验编程与生成系统。
A:对
B:错
答案:
2、E-Studio是实验编程、运行和调试的主界面。
A:对
B:错
答案:
3、E-Prime导出到SPSS中的文件为条形图文本文件。
A:对
B:错
答案:
4、EMRG文件是E-Prime实验描述文件。
A:对
B:错
答案:
5、ES是E-Prime由E-Merge 合并后的多个被试结果文件
A:对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