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冰箱里面菜品的时候,发现有一些已经烂了,不得不扔掉,觉得非常可惜。
毕竟有的时候没有在家里面吃,而是选择了去外面饭店里吃饭,这样一来买的菜就容易被浪费掉,吃的速度也比较慢了,后来先生说,这些菜都很便宜,扔掉了也不可惜,我说价格确实是不贵,每次买菜也只不过就是十几,20块钱扔掉的,想必也没有那么多,其实心疼的不是钱,更多的是对物质资源浪费本身的一种无奈和惋惜。
我想起古代一些悲天悯人的诗句,比如说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比如以后接触到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以及从书上读到的一粒米,从春耕播种到后来的重重加工经历了,多少的艰难,总觉得即使是一周一,饭也来之不易,背后也都有着无数人的努力,如果自己倾听意义把它扔掉,好像就辜负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尽管也没有办法做到一棵菜都不浪费,一粒米都不浪费,可是这种自己能够有免的浪费就会让人觉得分外的心痛。
所以对我来说,节约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已经根植于心的想法,无论物质条件如何都会选择节约。
节俭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只有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我的身边有许多有节俭的习惯的人。
我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的人。从他们的家中就可以看出:家里的生活必须品是一样也不少,装饰物却一样也没有,家具每一样都比我的年龄大,一个一个都像是老古董。所有的东西只要还能用,就一定不去买新的。还有那一辆自行车:漂亮的油漆早就已经剥落了,已经露出了斑斑的锈迹;刹车也早就不灵敏了。要不是还有两个旧轮胎和一个笼头,谁还认得出这是一辆自行车呀!以前,自行车骑着走,现在,爷爷奶奶老了,车也旧了,索性就推着走,现在只当自行车是载物的工具。难道是爷爷奶奶买不起一辆自行车吗?不是的,爷爷说:“只要还能用,干吗还要买新的呢?”瞧,我的爷爷奶奶多节俭啊,要不是他们的节俭,我们又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呢?
我的同学中也有有节俭的习惯的人。
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她的文具袋上已经有好一大片墨渍,虽然不太好看,但是她还是在用。再看看我的那一个才有几个墨点就被弃之不用的笔袋,我的脸竟然有些红了:既然还可以用,那为什么还要买新的呢?
以前,我也总觉得节俭只是一句口号,节俭就是吝啬的同义词。而我身边的一个个有着节俭习惯的人带动着我,他们告诉了我节俭是为了节约能源,让社会有更大的进步。其实想想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节俭,可以铺张浪费。
我要让节俭不仅仅是我的口号,更要让节俭成为我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指导老师:周红梅)
每个母亲给予孩子爱的方式或许会不同,但她们的目的是相同的——用生命诠释爱,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最痛的幸福
有人说,人一生中最大的痛就是母亲分娩时的痛。然而,当母亲听到孩子那“哇、哇”的哭声时脸上洋溢的幸福,你愿意说是痛?痛并着快乐、幸福!其实,我们还没有出生就在享用着母爱,“十月怀胎”或许是母亲的天职,可是在那十个月中,母亲是那么小心翼翼,那么艰难,对母亲来说,这难道仅仅是“十个月”的时间概念?
那盏不灭的灯
小时侯,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小屋里总有一盏不灭的灯。
长大一点,该上学了,家里厨房的灯总比别人家的先亮,尽管有时只有一个荷包蛋和一点剩菜剩饭,或许还会伴随着我的埋怨,但那盏灯依旧亮的最早,为此母亲患上了失眠。农村的家庭都不富裕,小孩子能穿一件新织的毛衣就可以炫耀半天,惹的其他小孩那么羡慕。可是那样的一件毛衣花费了母亲多少个日夜啊,昏暗的灯光下,母亲疲惫的脸色,还有那些机械的动作。就是这样,还不领情,再大一点的时候,看到别人穿着买的羊毛衫,就成吵吵嚷嚷的……
再长大一点时,终于明白了,原来那盏不灭的灯就是母亲的爱,灯油便是母亲的心血。
断了线的风筝
“凡事不能太强求,须知道控制我的是大自然的风,而不再是手中那断了的线……”
青春岁月了,听到母亲的责骂时,会顶撞,有时也会恼火,总认为母亲成了自由的羁绊,限制着游戏时间,束缚着一颗渴望飞翔的心。
终于,有一天母亲答应让我试飞,她说,不要飞的太高,否则在风雨中会被吹的支离破碎。在母亲的拌护下,终于慢慢习惯了风雨的日子,不在惧怕。而今呢,为人处世,原本方正的棱角已有些圆滑。
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远,渴望落下时才明白,控制我的已经是大自然的风……
从北方到南方远离了家,才体会到什么叫家的温暖,什么叫母爱。自从我们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这其中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有哪一点、哪一样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又有哪一点、哪一样不连着父母的牺牲与奉献呢?一碗饭菜或许是那样的简单,可母亲竟做了一辈子,母亲的双手由白皙变的粗糙,我们认为那仅仅是岁月的痕迹。冬天,冰冷的水中依旧是母亲的双手,已经皲裂的双手,可是有几个儿女为母亲买过一双防水手套?
今天,许多农村里依旧忽略着母亲节,平平淡淡,一如既往;城市中或许儿女都记得母亲节,会让花店的人为老人家送上一束康乃馨,可那里面有多少爱,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潮流吧?!难道我们就那么忙,陪老人家吃顿饭、说说话,或许半个小时而已啊,不是我们没有时间,而是借口、理由、应付太多。
无论我们怎样对母亲,母亲都依旧爱着我们,或许是血浓于水吧,可是我们不要以为那是理所当然,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的。
母亲节快到了,希望大家提前安排一下,在母亲节那天腾出一点时间,为母亲祝福一下。虽然母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我们做儿女的,不要让母亲在自己的节日里失望也变成了一种习惯……
后记:母亲的节日只有一天,儿女应该更注重平时,陪老人家说说话、吃顿饭。在外的儿女,更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让勤奋成为一种习惯
勤奋,每个人都可以,坚持一天、两天、三天……时间长了,勤奋自然就体现出来。为什么不能让勤奋成为一种习惯呢?
大家都听说过“头悬梁,锥刺股”吧!更听说过“闻鸡起舞”吧!那些的确是过去的人勤奋的体现,不过现在也没有几个人那样做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想要变为勤奋的人,他们缺少毅力;有毅力的人他们却缺少决心!一个铁铮铮的例子——我!寒假特意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为了每天提醒自己,内容是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晨炼。一个月之久,它靠的仅是决心和毅力。前五天,我都坚持下来啦,而且每天按时起床,到了第六天,由于感冒真的很不想起床,但妈妈的一句话让我又有了狠心!她说:“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你已经完成四分之一,难道之前就这么白受累啦?”
“我不要,于是穿起衣服,就跑出了家门。”……
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给我敲了警钟:时刻相信自己就可以成功!
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一旦下了决心,就什么也不要再想……
“EVERYTHINGIS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北师大燕化附中潘松
心酸的回忆
对于我来说,回忆的感觉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美好的,一种是心酸的。美好的回忆总能让我的嘴角上翘;心酸的回忆总让我泪珠涟涟……
曾经,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因为我的一次懒惰,从此便离开了我……
一次演出,我和他有一个节目,由于这是我俩第一次在诸多人面前表演,所以之前的精心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妆已经画好了,手心里也冒出了小汗珠,我俩颇为紧张。不经意间,她对我说:“完了,道具忘了拿了!”对于我俩来说,那个道具很重要,于是,她让我回家陪她去拿,可我却对她说:“我现在这么紧张,回来的再仓促,我怕我会更紧张的。怎么办?”她说:“那好吧!我自己去拿吧!”……就这样,我俩最后的对话,最后的见面。
后来,那场演出没有演,是别人告诉我她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当时,我傻了!
我很自责,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和你一起回去?为什么我当时只想到自己,其实你和我一样紧张……为什么上天会拆散我们这对好姐妹,为什么?……
是上天的不公,还是我们的懵懂……
回忆,让我如此之心酸……
有一天,她问丈夫:“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
她丈夫惊讶地说:“当然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
妇人一本正经地说:“等到我死的时候,再多的鲜花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趁我还活着的时候,送我一朵花就够了!”
有时候,一朵花就可以表达谢意,给对方喜悦及希望。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不愿意表达感恩,而是天性木讷、害羞,不好意思大声说:“谢谢!”,或是不懂得如何适当地向对方表示。
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此而忽略对方的付出。长期辜负别人的付出,其实是自己的损失。没有道谢,就无法体会彼此的好意在互动之间是多么的幸福,也很可能因而无法再继续得到对方的恩惠。
其实,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大恩不言谢!”只是客套话!恩惠不论大小,宁愿相信“滴水之恩当还报以涌泉!”
为了感恩,一句“谢谢”、一张贺卡、一封信、一个电话、一次拜访、一份礼物……都会因为彼此的真诚,而变成人间甘泉。
转载
我有一个同桌,炯炯有神的大眼,最爱俏皮地眨呀眨。乌黑的短发,每天都梳得很整齐。同桌喜欢帮助别人,这几乎成了她的习惯。
中午来到学校,同桌也已经来到。班长发下来本子,老师让写作业,我打开文具盒,忽然发现忘带钢笔了,怎么办?要糟了!我向同学们借,可是就是借不来,因为别人都要用的。老师上课就要收作业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想,我可不想因为课堂作业没完成而被点名字。我环视几下四周,好想能出来一位救星。
同桌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说:“哈哈,来吧,我的钢笔借给你吧!”我高兴极了,搂着她的脖子,激动地大喊:“我的大救星,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她俏皮地点点头,我更加开心地大笑起来。
我写着写着,猛然发现同桌竟愣着,便轻轻地拍拍她:“喂,当心点,老师正在‘监视’着我们呢!”她摇摇头。我这才发现:“她只有借我的这一支笔!她没有笔了!”我差点叫出声,压低声音说:“喂,同桌,给你笔,不然,你该‘挂彩’了!”同桌却把我一推,眨眨眼说:“老师又没规定好学生忘写一次课堂作业就非得‘挂彩’呀!”“可是……”
同桌打断了我的话,伸伸舌头,满不在乎地说:“只不过是批评一次呀,我要是因为帮助别人受批评,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只好去写了。我刚写好,她就马上“抢”去笔,这时,“当--”上课铃响了。这铃声好亮、好响!我心里更急了,“呀,快写快写!”她被我弄得手慌脚乱,还是没写完。
老师很快就站在了讲台上,读起没有完成作业的名单来。同桌要糟了!
几个名字很快读完了,可是奇怪的是不见同桌的名字,我俩很高兴,抱在一起。
“本来应该有马静的名字的,可是我听别人说马静是把笔借给她的同桌了。我很惊讶,又很高兴!”老师故意停顿一下“我们要送给她最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话还未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已经响起,同桌激动地对我说:“谢谢你!同桌!”
我呆住了:“谢——我?”
“要不是你,我就受不了表扬了,嘻嘻!”她说完,又俏皮地眨了几下眼睛。
噢,天哪,我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同桌!朋友们,你们会为我这个先人后己、有助人习惯的同桌鼓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