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私营经济论文(6篇)

栏目:实用范文

私营经济论文篇1

[论文摘要]影响私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文化因素有:专权意识下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约束;中国传统的传承观念制约私营企业人事制度创新;“家文化”价值观念下的利益关系制约企业的分配制度创新;私营企业主对企业的目标缺乏“文化价值”判断;投资者自身的文化缺陷等。因此,私营企业主应科学地吸收中西方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开放权,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淡化传统的传承观念,催化企业内部人事制度、福利分配制度创新;政府部门应辩证地吸取西方先进的市场文化元素,更新执政理念,平等对待私营企业、加强法制建设和对劳动市场的管理、完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为私营企业解决融资等难题,促进我国私营经济逐渐走向成熟。

一、中国私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文化约束

(一)专权意识下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约束

西方国家奉行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分离为特征的“人论”文化,因此,政治领域实行分权制,通过分权的制衡机制形成高效率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注重运用契约关系达成经济主体之间高效率的协作,在产权上很容易通过契约形成企业的联合与并购。而中国是一个集权意识很强的国家,在这种专权意识的影响下,私营企业内部是很难进行产权制度创新的。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小私营企业中,产权上呈高度集中状态。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主很难改变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集权思维,害怕权利的分散,尤其是作为企业的基础—产权,一旦分散,就会失控。二是中国的既稳固又顽固的“家文化”理念极大地阻碍了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在大部分私营业主的思维视野里,只有把自己企业的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保险的。三是在这种专权的意识下很难达成企业外部联合。至于企业的兼并战略,一直持别人被我兼并可以,我被别人兼并则不行的态度,每个业主都各自为政,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创新难以进行。四是囿于私营企业主传统、落后的文化意识和个人胆识,不可能进行现代企业建设中所要求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创新。此外,在高度集中的产权下必定导致企业经营权的集中。孤立的产权和高度集中经营权形成私营企业长期固化的模式,导致企业自身发展缓慢,同时,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中国传统的传承观念制约私营企业人事制度创新

按照中国的传承观念,无论是财产的继承还是技艺的传授,一直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我国的私营企业职员队伍,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加上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分配关系,家族企业被捆得越来越紧。因此,一个家族企业家绝不会轻易地将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交给别人来管理,由于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长期、完全掌握在投资人手中,绝大多数企业主既是投资者又是企业的总经理。在他们的人事管理理念里,丝毫没有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中“人力资源”的管理科学,外来职业化的经理人员是很难融入这个“独立王国”的。

(三)“家文化”价值观念下的利益关系制约企业分配制度的创新

从纯经济学角度来讲,企业创业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渗透在私营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家文化”对利益的分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内部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是按权力(包括财产权和在企业中的职权)来分配的,而不是按能力和贡献来分配。谁投资最多,谁的职务就最高,权力就最大,所得份额就最多。因此,在我国的家族制企业里经常发生由于利益分配不科学而使企业内部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对于外来聘用人员,则是通过双方的博弈以聘用人员能接受的最低标准支付劳动报酬,掺杂在分配行为中的文化观念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在这种狭隘的文化观念里,丝毫没有“人力资本”分配的成分。因此,企业很难形成以人为本,按能力和贡献付酬的科学分配机制。

(四)私营企业主对企业的目标缺乏“文化价值”判断

新制度经济学派学者加尔布雷斯提出了企业价值判断标准,把经济价值以外的价值称为“文化价值”,同时认为,把“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综合起来就是“生活质量”。

从理论上看,我国私营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以血缘、姻亲关系为基础、呈“差序格局”的朴素的“家文化”,这种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是除了赚钱还是赚钱,企业老板把自己和企业捆在一起变成赚钱的机器。大多数中小私营企业几乎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即使有这个观念,也很淡薄,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予以重视,不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企业价值观模糊,不注重企业员工(包括自己在内)的生活质量。

(五)投资者自身的文化素质缺陷制约企业制度创新

私营中小企业的老板绝大部分靠经验管理企业,不注重知识更新,不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和文化知识修养的提高,因此,当企业面临市场变化时就显得束手无策。作为随市场经济带来的具有外来文化特征的公司制的治理结构,要求企业主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和企业文化理念,而我国的企业家队伍,尤其是家族企业主,脱胎于计划经济,一时还很难适应这种具有西方色彩的企业制度更新。

二、摆脱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约束,促进私营企业制度创新

(一)私营企业主应辩证地继承和吸收中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内核,融入企业管理,推进企业制度创新

1.开放放权,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企业主应借鉴西方的公司制企业管理思想,运用分权和契约来管理企业。这里的产权结构多元化是指所有权的多元化,在产权关系上表现为出资人财产和法人财产的分裂,即出资人的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第一,这种分离,并不是对出资人所有权的背叛,而是投资者所有权追求自身利益的逻辑结果。在多元化产权结构下,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有了良好的运转基础,公司治理的法人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它有助于法人财产权的建立,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家的职业化,有助于优秀的企业家更多地利用资本,有助于投资者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择优秀企业家运营自己的资本,以增进社会的产出,从而投资者也将获得更大的利益。第二,在公司制下实现私营企业产权的适当开放,实行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可向愿意投资的人开放,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或让员工持股,提供经理期权。

2.私营企业主应谈化传统的传承观念,催化企业内部人事制度创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陈旧的观念将不可抗拒地被新的观念所替代。因此,具有明显传统文化特征的私营企业制度须进行改革。家族企业家应走出“家族制”管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传统观念的藩篱,引入人力资本,进行企业内部制度创新。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主的能力、精力势必有限,从主观上也必将尝试“两权分离”的制度创新。因此,应引入职业经理,建立委托的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3.运用现代分配理论,进行企业内部福利分配制度创新。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企业人事分配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理论的精髓就是对人的能力的重视和对人格的尊重,并体现在对物质和精神的激励上。应运用现代分配理论,科学地界定企业各层员工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以及劳动贡献,设计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保证薪酬制度的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薪酬制度应具有鼓励创新的思想,激励员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质,为企业效力,同时让员工能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就感。应具有前瞻性的福利分配思想,借鉴西方企业“员工协助计划”(EAP),向员工提供家庭、法律、医疗、财务方面的援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确保员工的工作热情。

4.树立企业“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目标,打造符合现代化制度标准的成熟私营企业。首先,企业主应正确理解“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目标的辩证关系。

其次,私营企业主自身应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的修炼,提高文化素养,一方面,可提高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驾驭风云变幻的市场,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个人的经济价值和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吸收西方优秀的人文精神,改变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做一个有胆识、有远见、遵纪守法、讲究公德、体恤下属的企业家;尊重人、关心人,做一个有亲和力的人;文明、沉稳、冷静、乐观,豁达,做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二)政府部门应辩证地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元素,更新执政理念,为私营企业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当好“无为政府”。即要给私营企业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不要无端干涉企业的内部事务,更不能人为地设置障碍。

2.当好“有为政府”。第一,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大力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做到依法行政,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宜私营企业发展的体制和政府环境。第二,加大法制建设力度,清理废止与宪法修正案不相符的法律法规,确保私营企业在项目投资,企业股份制改造与企业并购活动中的权益。第三,为私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私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允许私营企业进入公共部门、金融、保险、邮电通讯、水利设施等部门,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投资于教育、旅游、环保、市场中介、社会服务等成长性产业,打破行政壁垒,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允许和鼓励私营企业跨地区,跨国投资,允许私营企业进入国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某些商业领域和外贸领域。第四,应平等对待私营企业。一是在银行直接贷款方面,应按效益优先的原则,与国有企业享有平等待遇。二是引导私营企业诚信经营,改善私营企业的融资条件,让私营企业拥有和国有企业一样的上市筹资、配售、发行债券等机会。三是在金融准入方面给予平等待遇和政策,构建私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让民间资本创办股份制银行等金融企业,大力发展以支持私营企业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型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中介;并适当调整其贷款审批权限,简化贷款手续;要建立私营企业贷款保障机制,以减少私营企业的融资障碍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第五,在税收减免方面给予私营企业以优惠待遇。政府应该规范对私营企业税(费)赋的征收,杜绝歧视性做法,并尽可能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加强财政补贴和优先采购其产品,以此来加快私营企业的发展。第六,由政府出面,加强劳动市场的管理和创新,充分动员社会资源,构造多元化的人才市场,完善经理人才市场,逐渐培养出我国优秀的甚至是世界顶尖级的企业家,为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促进我国私营经济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姚开建.经济学说史(第1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相钦,吴太昌.中国近代商业史论(第1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4]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第1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英)洛克.论政府(第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64.

[6]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第1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私营经济论文篇2

摘要论文首先分析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巨大意义,重点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私营建筑经济问题对策

私营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建筑业的经济改革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结构的调整,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加各级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对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针对性建议,对大力发展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尤为重要。

一、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巨大意义

1)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一方面,目前,在建筑经济总量中国有建筑经济仍然处于主体地位,并发挥着主导作用,私营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产权改革,国有建筑企业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权改革的成败。因此,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了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2)私营建筑企业相对国有建筑企业而言,组织简单,经营机制灵活,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具有很强的资本增值能力;3)私营建筑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有利于各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的要求;4))发展私营建筑经济,不需要国家直接投资,微少使用国家能源,国家对其也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破产、职工被解雇也不会直接找到政府。总之,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解决私靠乱挂、出卖资质、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等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建筑业的良好发展。

二、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缺乏信用保障。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的发育还不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并没有完全理顺,一些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再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

2)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资金回笼困难。由于我国建筑市场过度竞争,垫资施工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造成竣工后工程款不能支付,长期拖欠,有的业主甚至利用行政力量或者市场优势,签订“阴阳”两份合同,为工程款拖欠形成合法理由。尽管近几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问题己经出现一些好转趋势,但是,问题远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才严重的工程款拖欠问题对原本资金实力已经赢弱的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工程款拖欠问题的继续存在下去,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就无从谈起。

3)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使得私营建筑企业在家庭关系之外难以培植新的动力主体;同时管理者个人专断的决策方式,由于受自身管理水平、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局限,也难以做出相对更加合理的决策,甚至有些企业中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客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缺乏驾驭市场的决策、应变能力。此外,我国大多数私营建筑企业目前仍采用粗放型经营模式,重项目、轻收益、轻管理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严重匿乏。另外,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客观上也增大了企业管理上的难度。管理上的局限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其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4)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多数私营建筑企业来讲,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强,主要表现在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略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缺少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这为私营建筑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一条自身发展的道路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障碍。

三、我国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

1.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保证私营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采取“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信息共享”的思路,逐步实现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目标。在这一阶段完成后,信用体系建设还要更多的依靠行业协会和信用评级机构来促使其逐步完善,到时也可以更多地考虑信用、道德等更广泛的内容。

2.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建筑业工程款拖欠问题

在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对建设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对其投资能力的审查,对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要严格审查,对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项目应不予审批;另一面要建立工程担保制度,规范招投标管理,借此规避或减轻建筑业工程款拖欠问题,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解决资金回笼紧张的局面。

3.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首先,企业必须逐步建立适合于学习型组织塑造的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其管理层次比传统结构要少得多。其次,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企业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要开展包括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人才以及技术工人等各领域员工的经常性学习活动,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4.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注重有针对性的先进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根据目前建筑业现状,建筑企业首先要注重研究开发适应当今建筑生产特点、建筑发展趋势,适合企业承包工程特点的先进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企业应逐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制定技术创新规划,确定技术进步项目或项目群,进行集中攻关。企业应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专家的合作研究,提升技术创新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企业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申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自身技术创新成果。

四、结语

总之,私营建筑经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对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应该冷静分析,对其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及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制定长远规划,实行总量控制,不能一哄而上、无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艳华.试论民有建筑经的发展.赤峰学院学报.2005(6).

私营经济论文篇3

一、认真开展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去年,我们在全省协会系统及广大会员中深入开展了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会员自觉做一个“爱国敬业,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

一是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就紧密结合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协会工作、会员的思想和经营状况,先后采取开会、座谈、培训和宣讲的形式,认真组织广大会员学习十七报告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特别是认真领会了报告中关于对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在内的社会阶层的新的社会定位的重要论述。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增强党的阶层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把“其它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等。这些重要观点,进一步排除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障碍,突破了以往的重重“”,打开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大门。从而极大地鼓舞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斗志、增强了发展信心。

二是广泛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始终把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抓紧抓好,先后在广大会员单位中开展“青年文明号”、“文明经营户”和“光彩之星”等争优创先活动,树立了一批典型。

三是广泛开展了法制教育。根据中个协关于“四五”普法教育的要求和安排,着重开展了《产品质量法》、《合同法》、《税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邀请了8名专家,先后到东莞、韶关、中山、肇庆、茂名等地为他们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通过学习和教育,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得到了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广泛认同。同时,广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意识极大增强。如为清远市协会组织为“”英雄邓练贤家属捐款和开展向英雄警察林奕兴亲属募捐义演活动等。

二、积极帮助企业实施营销战略,努力扩大了“私企”产品销售渠道广东有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的私营企业5万多家,个体工商户近18万户。产品达1200多种。为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私企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去年积极组织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产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4至6月,先后两次组织65家私营企业参加由省政府组织的粤辽贸易洽谈会,签订产销和贸易合同金额60多亿元。9至11月为促进各地市场的物资交流,互通有无,扩大地方和私企名优、土特产品的销路,协会又组织了90多家私企参加中国长春国际小商品展销会和广东东莞(常平)大京九农副产品展销会。此外,我们还经常开展产品质量评比、鉴定和认证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体加以宣传报导。通过一年不懈的努力,大大提高了私企产品的知名度,特别是许多私企产品在东三省建立了连锁店、经销网和固定客户。这些都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评价。

三、注重为企业排忧解难,拓展和强化了为会员服务的各项工作从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困扰私企发展的主要难题是流动资金短缺,人员素质较低,“三乱”现象普遍存在,另外还有部分私营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规模不大,后劲不足,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这些都是制约私营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去年我们仍然把为企业解困工作作为重头戏,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首先是想方设法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争取银行部门的支持,先后两次在中山、东莞组织私企老板和银行家座谈对话,共谋对策,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乡镇银行特别是信用社,都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信贷对象,有针对性地为会员办理储蓄业务。另方面积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放宽财税和信贷政策,对私营企业实行“双定”、“带证”为主,查帐计征为辅的征税方式,一定一年不变。这些都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和有力保障。其二是开展各项培训、办证服务。去年,仅省协会就开展技术培训25次,培训人员达1800多人次,进行技术考核定级1300多人。在各行业评审、认定初、中级技术职称200多人,申领、换发会计证4000多人次,为私营企业培训会计人员2000多名。为3000多名私企老板和员工出具和提供了往返深圳、珠海边防证和出国出境的政审和证明。其三是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处理好会员来信、来访,是协会的基本职责。去年,省协会共收到会员来信1500多封,通过处理来信来访,帮助会员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协会为会员解决各类经济方面的纠纷或案件17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5700多万元。如去年3月,韶关市食品公司强行要求个体户去他们那里批发肉类,将三级肉当一级肉批发,同时,他们又允许个体户每头猪交80元屠宰费后可自行屠宰,并且还成立了牲猪屠宰纠察队,违规查扣个体工商户从其他定点屠宰厂批发的肉类,个体户敢怒不敢言。我们获悉此事后,迅速与当地政府联系协调,指出这是一起严重的违规行为,当地政府当即发出决定,予以纠正,取消了非法的纠察队,并允许个体户可以到市内任何屠宰场批发肉类。

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加强了企业间的信息、思想和经验交流为扶持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的领域发展,我们认真开展了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学习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5月份,我们组织了一批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及其从业人员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南方经济论坛WTO高层报告会”。通过听取国家权威部门领导和境内外着名经济学家的精彩演讲以及与演讲者进行双向交流,让企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挑战WTO的信心。6月份,为实现加快我省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步伐,充分做好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广泛听取私营企业主在新形势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建议、意见和要求。我们与省工商局、工商报社在广州市联合举办了“’发展非公经济论坛”。这次论坛,集中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在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地位、行业中有影响的80多家私营企业,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了广东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认真探讨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和新思路,并针对当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困难,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将实践经验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些精辟的见解和理论,加深了人们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启发了人们的思路,为促进我省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9月份,组织我省私营企业赴参加“鲁粤浙苏民营经济南北论坛”。

这次论坛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私营企业协会承办,邀请了我国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发展部林家彬部长做报告。十一月份我们又组织了一批较大的房地产老板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中澳房地产投资与贸易论坛”。这些论坛和学习,为私营企业老总在新形势下如何开拓新思路,寻求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五、认真进行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做好了私企中的党建工作在广大私营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架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省个体私营企业党委,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研究,在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创造了新经验,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继续抓好了组建。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就近管理、方便活动、理顺关系、不留空白”的要求,仍然坚持边摸底、边组建、边规范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在前年的基础上,新成立了3个企业党委,10个党支部。目前,省直这块企业成立党委的有5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42个,有600名党员纳入组织范围之内。

二是注重抓好活动。在有利于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小型、业余、多样、实效”的原则,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为主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党组织活动,把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元邦集团党委已经成为私企党建工作典型,受到省直工委和省委组织部的表扬和肯定。

三是积极抓好党员发展。去年,我们本着积极稳妥、慎重的原则,先后选送了25名优秀骨干参加省直工委举办的党的知识培训,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19名新党员。另外,还考察和批准了7名预备党员转正。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

回首去年,虽然我会在省局的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私营经济论文篇4

一、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对加快发展个私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放心、放胆、放手地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高认识是关键。两年来,我们联系昆明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个体私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着重抓好"四个联系”和“四个提高”。

1.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五大精神,提高对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昆明个体私营经济纵比有了很大发展,但横比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存在距离。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坚决。为此,我们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五大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等重要论述,从理论上搞清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干部群众从思想上进一步冲破“左”的禁铜和旧有的思维定势,自觉破除了个体私营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的“补充论”,顺其自然发展的“自发论”,发展得差不多了的“满足论”,把思想统一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上来,充分肯定它们在经济和社会上应有的重要地位、改变把个私经济“打入另册”的做法,真正做到放心、放胆、放手地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2、联系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提高对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紧迫性的认识。近两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产品流通不畅,价格持续回落,农民增收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产品加工、运销滞后。从昆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根据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发展的精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加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为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点来抓,作为培育县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城镇居民新的就业渠道,县乡财政增收的新来源积极加以扶持。为此,我们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结合起来,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子,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宜良县建立起上千人的鸭产品个体运销队伍,把肉鸭销往省内省外,1999年全县出栏商品鸭800多万只,农民收入上亿元;官渡区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个体私营企业,培育起高上高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华曦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搞活了加工、流通,拉动了生产。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去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5元。

3、联系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提高对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有利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认识。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逐步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而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要实施关停并转,大批职工面临下岗再就业的选择,许多职工将投身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从这一实际出发,我们把国有经济的调整改革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退二进三”。对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照顾。如支持“云纺”、“昆纺”等企业在原厂区办起小商品批发市场,吸纳省内外客商进场交易,安置了大批下岗的富余人员。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用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如云南天久股份(集团)有限公司与市汽车经贸运输公司联合兴力、“汽配商城”,诺仕达集团兼并“昆明中国旅行社”,云南泰隆宏瑞集团兼并市铝制品厂·等。这既使—些过去因资金紧缺、产品销路不畅、机制不活而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又使个体私营经济拓展了发展的空间。

4、联系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提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认识。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省里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构想。昆明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实施“两大一通道”建设中肩负着重要文撑点和排头兵的历史重任。基于这一认识,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深入开展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部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意义,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找准结合点,推动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推进个私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政策扶持是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的基础。1998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昆明市《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实施意见》,按照“六不限”方针,从10个方面确定了44条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工商、经贸、财税、土地、人事、劳动、公安、金融等17个部门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个私经济的实施细则。在出台的扶持政策中,既兼顾一般问题,又突出重点,着力点放在化解资金、土地、人才等难点问题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切实加强对个私经济的资金支持。资金短缺是制约个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市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引导信贷资金和实行税收优惠,三管齐下,切实加大了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是由市财政拨款1500万元建立了财政扶持资金,并追加1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各县(市)区政府也从个私企业交纳的所得税中提取1—5%作为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扶持重点企业的发展。二是提高市属地方金融机构对个私经济的贷款比重。到1999年末,市商业银行共向个私企业发放贷款28.74亿元,占其贷款总额的71%;农村信用联社则向个私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38亿元,占其新增贷款总额的46.1%:三是税务部门按规定提高了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为个私企业每年减轻税赋3000万元以上。四是为解决贷款准、担保难的矛盾,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设立“盘龙区个体私营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开展为个私经济贷款担保的试点业务。五是由政府、金融部门适时制定扶持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了资金运作,保障了资金投向,提高了资金效率。从资金的使用看,由政府、银行提供的资金,绝大部分已投入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支持的基础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挥了资金扶持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个私经济素质的积极作用。

2、妥善解决个私经济的生产经营用地。针对个私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获取土地难、手续不规范、生产经营场地不足的状况,我市依据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坚持个私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用地平等对待,以盘活存量土地为重点,在清理、补办、完善用地手续的同时,运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个私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地。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对全市个私企业符合补办用地手续的3416宗、3.31万亩土地,已按权限上报审批完毕;对手续完备的800宗、6000余亩用地正式下发了批准通知书、颁发土地使用证书500件、、嵩明、石林县正在创力、的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和官渡区大板桥工业园区,在为个私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方面作出了突破性的探索。目前,个私经济发展中场地不足和用地手续不规范的状况已得到基本扭转,极大地满足了个私企业生产经营用地的需要。

3、积极为个私经济提供人才保障。个私经济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为改善个私经济的人员结构,进一步拓宽人才渠道,我市通过人事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改革,针对个私经济从业人员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保留身份、保管档案、评定职称、参加社保、申办户口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使一大批科技型、管理型、实用型人才进入了个私经济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市依据投资额度、纳税水平、人才引进、应届大中专生进昆、小城镇落户的有关规定,已为从事个私经济的4780人办理了常住或蓝印户口,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个私经济的发展。今年,我市还将在摸清个私经济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将个私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开发战略规划,重点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个私经济人才不足的局面c

4、进一步放宽个私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六不限’:方针,除国家明令禁止的以外,我市现已全面放开了各类经营领域,允许个私经济进入国际市场、资本市场和高科技市场谋求发展,从而促进了个私经济向开放型、科技型、集约型方向发展,使个私经济的经营规模、档次、结构得到明显提升。云南南磷集团在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后,其主导产品黄磷已出口到日本、欧洲等海外市场。诺仕达集团、风驰明星信息产业集团的净资产已分别达4.3亿元和1.1亿元。为扩大规模、创新机制,两家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正积极筹备股票上市。民营科技型企业迅速发展,其开发的铝电解智能槽控技术、ZY—6000型光电断层扫描感烟报警系

统、原子印章设备、防伪印章技术、“肾衰宁”新药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和产品,填补了相关行业的空白,已先后进入产业化生产。

三、大力完善服务体系。为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为加快个私经济的发展,政府不仅要给予有力的政策扶持,还应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为其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近两年来。我市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从推功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围绕个私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出台了10多个文件,为加强对个私经济的服务作出明确的要求。服务的内容从表面向深层拓展,初步形成了,包括办事制度、教育培训、户籍管理、人事、计划生育、安全生产、舆论宣传、统计服务在内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受到了个私业主的欢迎。

l、为个私经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我市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公开的办事制度,公开办事原则、程序和方法,在登记注册、项目报批、经营范围、许可证管理、用地审批、职称评定、成果鉴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一视同仁,不分所有制成份,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个私企业有关人员申请办理出国护照的,自提供有关资料起15日内就可办结。我市的西山区工商、税务、劳动、公安等部门实行定点定时合署办公,为个私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新办企业办理手续的时间从过去的几个月缩短为一周之内。

2、真心实意为个私企业办实事。一是由市政府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到私营企业现场办公、对昆明宏盛达公司组建集团、云南环亚轻型建材厂改扩建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二是邀请个私业主参加一些全市性的经济工作会、座谈会,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既为其排忧解难,又引导个私经济为全市经济的发展作贡献。三是组织一些私营企业到外地开展经济协作考察,并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推动私营企业向开放型方向发展。四是通过个体劳协、私营企业协会、工会等组织,聘请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并在500家私营企业中组建了工会组织,促进了职工队伍建设。五是将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事业逐步延

伸到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现已有2000多名个私经济从业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六是对个私经济从业人员广泛开展法律、安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员工素质。1998年以来,在对全市160多家个私矿山给予免费技术咨询的同时,还为其培训特殊作业人员2200人次,促进了矿山安全生产。

3、为个私经济发展营造舆论氛围。多方式、多角度加强了对个私经济的舆论宣传,既有利于增强个私经济从业人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又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支持个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在一些部级和地方级媒体上,通过专访、通讯、报道等多种形式,对个私经济发展取得的就成就和模范人物、创业历程、成功经验进行广泛宣传。《昆明日报》开办的“迈向21世纪的昆明私营企业巡礼”专栏,着重介绍了入选100强的部分私营企业,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此外,我市还利用媒体宣传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促进和引导了个私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严格执法,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理应依法得到保障。在推进依法治市中,我们把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个体工商户条例》、《云南省私营企业条例》和《云甫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

l、抓好“三个条例”的宣传教育。第一个层次是把省里颁布的保护个1本私营企业的“三个条例”作为党政机关干部普法教育的内容,认真组织学习;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使行政执法部门、党政机关干部、个体私营企业主及广大市民都知晓“三个条例”的内容,为贯彻好条例奠定了基础。

2、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三乱”是一度时期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反映较多的突出问题。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全市开展“减负、清费、治乱”工作,责成工商、物价、财政、税收、公安、监察等部门,严肃查处“三乱”。两年来,全市对已取消的282项乱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和检查,堵住已取消的不合理收费项目重新进入收费范围的缺口;严格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和审验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无证收费;从严查处了56个有“三乱”行为的单位,查出违纪项目93项,违纪金额2646万元,对违纪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有效地遏制了“三乱”的滋长蔓延。在此基础上,市物价局、财政局、监察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收费的项目和范围。同时,各县(市)区也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如宜良县对1992年以来的64个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取消54项,并向社会广为公布。

私营经济论文篇5

【关键词】企业成长理论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支撑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的热门议题。个体私营经济是浙江的优势和活力所在,未来浙江省发展的关键在于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201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两富浙江”,即未来五年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而努力奋斗。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立足点是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鼓励各类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跨越式发展。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在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中进入转型升级的“拐点”时期,本文将以企业成长理论为基础,对个体私营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的成功路径有哪些展开讨论。

一、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

1、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

浙江省个私经济的整个发展历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浙江从计划经济中自发萌生了一些最原始的市场主体,一些离土的农民、乡企的分离人员、国企退休人员变成了最早的市场主体。第二阶段:浙江个私经济全面发动和鼓励发展阶段。个体户的地位已经确立,私营企业主还不能突出,浙江的各地采用了戴红帽的做法进行全力推动,放宽政策。第三阶段:各种争论开始出现。浙江个私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浙江上下各级顶住压力,在发展中突围。第四阶段:浙江个私经济有序发展的阶段。在经营方法上把遵守市场秩序放在第一位,在增长方式上进一步实现向质量型增长转移。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国家先后又出台了若干涉及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以上方针,浙江省也推出了《浙江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2、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

浙江是我国沿海省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经济从一个相对封闭、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开放、现代的工业经济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模式。浙江省个私经济以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运行,整体经营状况趋好。根据《2010―2011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显示,截至2010年末,浙江省个体工商户累计数212.21万户,同比增长6.80%,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983.58亿元。截至2010年末,浙江私营企业累计户数63.89万户,同比增长12.76%,增速比2009年同期上升3.35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累计户数占全省总量的81.63%,同比增长2.54%,私营企业总注册资本16705.79亿元,2010年浙江私营企业出口总计926.02万美元,同比增长44.8%,出口总额占全省总量的51.3%,同比增长3.2%。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量的扩张不仅直接提升了个私经济总量,还为社会安置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的增加依然集中在个私经济的传统行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中私营企业增量以制造业为主;个体工商户增量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随着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的增加,大量民间资本进入个体私营经济领域,为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二、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

1、有利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各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浙江省政府提出了个体私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浙江无论是各级政府的发展理念、相关政策、配套设施,还是流通市场、企业家人才、群众文化氛围,都十分适宜个体私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浙江省将“部级创业型城市”创建与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相结合,创业型城市建设对个体私营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了良好促进效应,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空前的发展态势。

2、独特的经商意识

个体私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优势,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在整个浙江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素来经商意识较强,敢于走南闯北,外出务工经商。特别是温州、义乌、绍兴、台州等地的经营者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30多年的市场经济,浙江省广大个体私营经营者形成了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独特的经商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善于经营的企业家。经营者的这种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已经成为推动浙江个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在因素。

三、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与企业成长理论演变

1、二者研究现状

(1)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现状。企业成长理论是指专注于研究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规律性的研究理论。对企业成长性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很多,时代不同导致的研究视角的不同,使企业成长理论已经呈现出“丛林”现象,大体分为: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后凯恩斯主义的企业成长论、企业成长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彭罗斯开创的资源基础观等。

其中,彭罗斯开创的资源基础观对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影响力最大,能为研究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问题提供较强的理论指导。彭罗斯(Penrose)于1959年发表专著《企业成长理论》,从企业的内部因素出发,解释了企业成长的相关问题,而Penrose建立的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成为后世很多研究者所遵循的基本逻辑。Penrose认为,企业资源是决定企业能力的基础,企业能力决定企业成长的速度、路径,而企业成长是企业资源和企业管理能力交互作用的结果;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是否成功与企业掌握的资源、与原有行业的联系以及其他企业进入的数目等有关系。彭罗斯同时强调了创新能力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她受熊彼特关于企业家和创新理论的影响。她认为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均是企业成长的推动因素。Timmons进一步拓展了企业成长资源论的范围,他指出实现企业成长的资源不仅是企业拥有、控制或积累的资源,还应包括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即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获取最终竞争优势,取得发展和成功。

(2)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现状。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由于私营经济产生于个体经济,但相比于个体经济,它又是一种私有程度更高、经济扩张力更强的非公有经济成分。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指的是:支持个体私营经营主体向现代企业组织形态转换发展;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就是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实力的个体工商户,通过加大投入、加速整合等多种途径,转型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基础,符合法律规定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转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支持有限责任公司转型为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服务业私营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发展等。

国外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方面有实践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有以下几个理论:产权理论、点轴式区域空间结构和集群理论等。国内一些学者在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陶世隆在博士论文《新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对新中国私营经济产生的条件、类型特征、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作较为系统的探讨;白晓玉在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思考》中提到中国所有制形式必然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推动个体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阎金明在《当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一文中树立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长期任务”的观念等;国内一些省份的个私协会或市级的工商局对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2、企业成长理论对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的启示

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多样性,资源基础理论是企业成长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以Penrose的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对企业成长理论与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进行深入理论分析,来研究企业成长理论与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揭示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性,以进一步说明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资源基础理论更强调协调好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企业成长是企业资源和企业管理能力交互作用的结果,要不断创新,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是否成功与企业掌握的资源等有关系,要整合好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占据主流地位。对于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的个体私营经济来讲,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就是创业过程、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和成长发展过程。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彭罗斯开创的资源基础理论。

四、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从发展阶段来看,浙江个私经济也已经面临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那么,个私经济怎么“转型”,个私经济如何“升级”,将是浙江个私经济面临的历史课题。本文通过梳理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及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相关研究,来寻求浙江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1、加强宣传引导

转型的过程不仅是企业转型的过程,也是人的转型过程。一是要利用地方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进行全面宣传,确保个私主体对“转型升级”工作有全面的认识。二是利用各种平台进行转型宣传,激励广大个体工商户规范自身管理,扩大经营规模。三是全面介绍国家在产业、劳动、金融、财税等方面对转型升级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与税务部门联合做好专项宣传,进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后税收政策的专项宣传。同时向广大个体私营主体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和法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诚信经营,提高个体工商户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主动转型升级。采取召开行业会、座谈会等形式,向个体工商户详细讲解办理公司或企业登记的要求、程序、注意事项等。

2、支持个私主体向现代企业组织转换

支持个体私营主体向责任明确、产权清晰、具有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组织形态转换发展。一是发挥职能,规范登记。对重点个体工商户要做好“转型升级”登记引导工作。对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要进行调查了解,通过法规讲解、登记问答、政策宣讲等工作引导其自愿“转型升级”,办理变更登记。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工商登记窗口要积极为办理转型的个体工商户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颁发营业执照;转型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可以用原企业名称;转型为公司制企业的,可以在原名称后加“有限责任公司。三是强化征税管理。国税、地税部门对个体大户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引导其建账,加强账务核算;税务部门可以给予其税收优惠;政府可以通过资助补助等方式,对“个升企”给予更大的扶持。

提升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能力,从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角度引导他们增强创业意识,做大做强企业。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服务,更好地促进个体工商户向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转型。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实施细则,制定工作的措施、目标任务和工作办法,形成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实施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工作的良好局面。以资金实力较雄厚、规模较大、有意愿升级为企业的个体工商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鼓励他们转型升级为企业。

3、发挥个私协会的桥梁作用

各级个私企业协会要发挥沟通政府与个私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从资金、技术、法律、人才、信息、维权等各个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帮助和服务,实现转型升级与推动就业的良性互动。个私协会通过基层组织把个体私营经济领域从业人员团结组织起来,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个私协会要明确服务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将服务社会、政府、会员等工作与协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协调起来,开展有成效的服务项目。个私协会在宣传教育和引导个体私营主体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要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银企合作中,进一步主动协调银行部门,争取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个体私营经济融资,建立更加畅通的信贷融资渠道;协会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各部门的信息和工作重点及时传达给个私主体,全方位为个私主体做好排忧解难工作。

4、引导企业拓展转型升级空间

在面临传统产业竞争激烈、高成本、低利润的形势下,具备实力的转型后的个私企业进军新兴行业,是企业摆脱危机、占领新市场领域和获取利润空间的长远选择。在进入新兴行业时,大多数个私企业不是放弃原有的传统行业,将人力、资金等全面投入新兴行业,而是根据企业现有状况,将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各有侧重地同时经营。支持个体私营企业以合作、合资、参股、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电信、铁路、电力、民航、银行、证券、保险等垄断行业和领域;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制、改组,投资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行业投资。

这个路径是企业立足于已有资源,转化生产力,通过创新实现企业产品的升级,从而提高企业利润,符合彭罗斯的“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分析框架。个私企业在选择这种转型升级路径时,需了解彭罗斯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所提及的三个因素,即企业已有资源、与原专长行业的联系和其他企业进入的数目,应当基于企业自身的已有资源和实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理性进行多元化生产。

5、通过创新推动企业成长

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要通过创新使企业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改革发展模式,培育自主品牌,构建个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强做大。无论是自己总结的经验还是国外的成功经验,只有确认了其适用条件并进行适当应用,企业的创新才会成功。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个私企业的成功创新往往与企业对不同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的确认能力有关。

彭罗斯关于企业能力的论述使企业成长问题的论述进一步科学化。最重要的是,彭罗斯强调创新能力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她认为企业成长的重要一环是发现潜在的成长机会,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均是企业成长的推动因素,二者均取决于创新能力。彭罗斯的企业创新理论为以后的企业成长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五、结论

个体私营经济的转型升级,与企业的成长理论具有一致性。浙江省个体私营主体要根据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创新状况向现代企业组织形态转换发展。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包括政府支持、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融资环境等。要整合优化资源,争取政府的扶持,需要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合作、重组提供便利服务;努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个体私营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和政策便利;为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作出贡献,支持建立面向个体私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等。

【参考文献】

[1]刘晓娅:基于企业成长理论分析浙江中小企业困境[J].商业经济,2012(10).

[2]李国强、李初:我国个体私营企业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5).

[3]霍东霞:企业成长理论重点文献回顾[J].大众商务,2010(8).

私营经济论文篇6

关键词:改革开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1个私经济崛起并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纠正了多年来的“左”倾指导思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历史性转变,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9年2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召开了“文革”结束以后的第一次工商管理局长会议,就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镇积压待业人员700—800万的巨大压力,向中央和国务院请示。基于增加就业和搞活经济的考虑,1979年3月,国务院第一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的问题。此后,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补充出现在华夏大地上,到1979年底,中国出现了31万个体工商户。虽说此时已承认个体经济存在的合法性,但对其还是有所限制的。1982年经邓小平提出、中央政治局讨论并通过了对私营企业采取“看一看”的方针。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之后,党对私营经济逐渐加以肯定,中共中央1987年5号文件一方面去掉了以前对雇工人数的限制,另一方面明确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十六字方针,但党的纲领性文件和宪法,都还没有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这一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历史局限,因为如何对待私营经济是改革开放后我党遇到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复杂的新问题,党对私营经济持比较慎重的态度,是很自然的。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十三大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和发展,并提出党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鼓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他们的发展。”从党的十三大闭幕到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之前,党对私营经济基本上是采取单一鼓励的方针,到1989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数就达到9万,从业人员185万,但是由于党的十三大将私营经济仅定义为“存在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定性不够明确,对其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产生的消极作用重视不够,因此,这种单一的鼓励政策在实践中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经过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党认真地总结发展私营经济的经验与教训,慎重地调整了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既要鼓励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发展,又限制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消极作用。1989年以后,受国家经济政策紧缩的影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回落,针对这种情况,1990年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个体和私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在这一规定的指导下,个体、私营经济又重回正确轨道,稳步发展。

2进一步扫清思想障碍,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至1997年党的十五大)。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号角。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犹如强劲的东风,吹遍了特区,吹遍了全国,吹散了人们头脑中的种种疑虑和禁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讲话中“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为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扫除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障碍,也为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党的十四大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进一步为个体经济确立了重要地位,即确立了中国的个体私营经济不但要长期存在和发展,而且要同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互相合作、互相竞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扶持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宽了私营经济的经营方式,简化了私营企业的登记手续,“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行业外,原则上都允许个体、私营经济从事生产经营。”1993年5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了《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更多更新更有利的规定。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会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同时还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等方面,而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在各行各业中在数量上都居绝对的主体地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所作的以上决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回答了理论界热烈讨论和人们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明确提了出来。在邓小平南方重要讲话及之后党的各项新的经济政策的鼓舞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作出了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相继推出具体政策和措施以扶持、鼓励个私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节”,其发展速度空前迅猛。

3从根本上解除思想障碍。个体私营经济迎来二次发展好时机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之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纳入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报告指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一论断是对传统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传统理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但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只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把他们看成社会主义经济以外的经济力量,难以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摆到正确的位置上,而党的十五大把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解除了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0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指出,必须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2005年国务院通过并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并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党的这一系列政策,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环境,使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户业结构由过去流通型、服务型向生产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和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由传统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且具备一定竞争实力;个体户向私营、联营发展;在深化企业改革中通过兼并、租赁、承包、购买等形式与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混合经济形式。

  • 上一篇: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收集3篇)
  • 下一篇:下学期蒙氏教育班班务工作计划(收集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