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6篇)

栏目:实用范文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篇1

关键词: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生长发育;健康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87-02

随着国家和现代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儿童教育,尤其在早教这一块备受关注。由于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发展、健康的心理和体格等都是成人期成就的基础。因此婴幼儿的健康生长和发育作为儿科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学科研究和发展的新亮点[1-2]。对此,本院选取45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发展指导管理对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的干预作用,取得不错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出生的45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出生时体重2500~4000g,且母亲孕期健康。采取家长自愿原则将所有婴幼儿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男婴15例,女婴8例。观察组12例,女婴10例。两组婴儿出生身长、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婴儿家属知悉本次研究目的且均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婴儿仅进行常规性体检和发育营养测评

1.2.2观察组

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制定养育计划,给婴儿创造出一个丰富的环境,适当对婴儿器官进行刺激,以锻炼婴儿各种感官及口语等能力,指导家长每天给予婴儿2~3次抚触操,家长带婴幼儿每月来源儿童门诊部做常规体检,包括体重、身高等,还有智能评估、疾病筛查和智商测评等。然后结合各婴幼儿不同的测评结果进行具体化的育儿指导管理,传授给家长早教方法和理念,同时适时检查婴儿体内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及时防治[3]。

1.3观察指标

两组婴儿均由同以为专业医师进行发育测评和体检,采用DDST丹佛发育筛查量表对婴儿智能发育进行测评。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体检结果比较

观察组婴幼儿体格发育以及婴幼儿常见疾病等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婴幼儿体检结果比较[n(%)]

组别低身高低体重腹泻呼吸道感染佝偻病贫血

对照组(n=23)6(26.1)5(21.7)6(26.1)4(17.4)7(30.4)4(17.4)

观察组(n=22)1(4.3)0(0.0)1(4.3)0(0.0)1(4.3)0(0.0)

X23.9725.3803.9724.1995.1564.199

P

2.2两组1岁婴幼儿智力和智能发育比较

观察组1岁婴幼儿在言语能、应物能、应人能、细动作等智力发育年龄等方面相比对照组超前,且其发育商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和表3。

表2两组1岁婴幼儿智力发育年龄(DA)比较()

组别言语能应物能应人能细动作动作能

观察组(n=22)13.5±1.814.3±1.214,3±0.814.2±1.112.8±0.7

对照组(n=23)11.2±1.312.5±1.313.0±1.313.3±1.210.7±1.0

t6.6726.9836.3663.3301.283

P

表3两组1岁婴幼儿智能发育商(DQ)比较()

组别言语能应物能应人能细动作动作能

观察组(n=23)111.3±14.6118.1±11.2118.5±6.7117.6±8.9105.9±8.1

对照组(n=22)94.5±11.9102.9±11.7107.7±11.3110.9±11.2104.5±8.4

t6.7037.0896.2693.5180.893

P

3.讨论

早期发展指导管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深远影响,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最容易受外界影响,同时也最需要别人的关怀,在婴幼儿时期进行早期发展指导,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年,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随着孩子的不断增长,逐渐加强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能有效促进孩子未来智力的发展。早期发展指导教育能增强孩子的适应,并且该时期的指导能对孩子带来持久的影响。本组研究中,采取早期发展指导教育干预孩子到1岁,对比发现早期发展教育的干预作用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不仅其智力发育年龄超前与其他孩子,而且孩子的智能发育商也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发展指导管理能减少孩子疾病发生率,促进孩子健康发育和智力成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燕勤,胡玲,曹文娅,等.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管理系统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1,37(15):1828-1829.

[2]唐京京.中山市城区幼儿缺铁性贫血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02(11):12-13.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9-0074-01

【关键词】早期教育儿童保健

早期教育是据儿童大脑发育特点,以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编著的《挖掘儿童潜能始于0岁》为教材,实施美国哈佛大学的多元智能的理论和个性化教育方案,通过新生儿行为测定,使新生儿的父母初识孩子的能力,促使他们和新生儿交往,有利儿童智力早期开发,并通过测查发现存在生物高危因素(如窒息、早产、颅内出血等)和新生儿轻微的脑损伤,为早期干预改善预后,防治智力伤残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1科学地认知胎儿和新生儿的能力

(1)正常胎儿已具备运动、感觉、听觉、触觉等能力,因此进行科学的胎教有助于刺激胎儿能力的发展。

(2)新生儿的六种状态,安静觉醒状态、活动觉醒状态、哭的状态、瞌睡状态、安静睡眠状态、活动睡眠状态。

(3)新生儿特有的原始反射,这些反射能够反映出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自动踏步。

(4)新生儿还有主动运动,能在帮助下竖起头、身体站立。

(5)新生儿能显示几乎和成人一样的面部表情和模仿能力。

2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动作发展和心理、智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尤其在婴幼儿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心理发展的水平更多的是通过其动作表现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动作和活动,只有动作发育成熟了,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

(1)动作的发展相对落后于感觉的发展,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从不准确到准确。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婴幼儿最早协调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如吸吮反射、眼及头追随物体的转动,以后是手的抓握,躯干的动作,如翻身、坐和爬行,最后是腿和脚的动作,即站立和行走。从中心到外周的发展表现为,婴幼儿先出现肩、腰部分的动作,以后才出现肘、腕、膝、踝等部分的动作。

(2)婴幼儿感知觉发育规律,感知觉的发育是从婴幼儿降生就开始的,绝大部分的基本感知觉能力在婴幼儿期即已完成。在婴幼儿早期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主导地位,是婴幼儿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过程的第一步,以后各种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促进感知觉的发育是早期教育、促进智能发育的重要内容。

(3)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语言的发展在婴幼儿认知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分为语言感知阶段、发音阶段、语言―动作联系阶段、学说话阶段。语言能力是智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所以要给婴幼儿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促使婴幼儿语言得到很好的发展。(4)婴幼儿注意、记忆、思维的发育。

(5)婴幼儿情绪、情感和个性的发育

3开展早期教育

(1)制订早教门诊;(2)针对每一个婴幼儿实施早教课程,定期检查婴幼儿完成情况;(3)对婴幼儿发育较落后,要认真分析原因,强化训练,促进运动张力发展;(4)通过早期教育能给更多家长提供了解和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积极参与婴幼儿心理生长发育过程中。

4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婴幼儿的家长正确掌握科学育儿观念,婴幼儿身体健康不仅是体格健康,还包括心理上健康。

(2)使广大家长同志认识到,婴幼儿智能的发育与家庭环境氛围有大关系,只有科学的给婴幼儿提供充分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健康状况,才能促进婴幼儿智能健康发展。

(3)对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又提新要求,要求我们不仅作好儿童体格检查工作,而且从0岁开始作好婴幼儿心理健康工作。为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做好早期教育工作。

(4)对存在生物高危因素(如窒息、早产、颅内出血等)和新生儿轻微的脑损伤,开展早期教育,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智能低下,并且能够促进婴幼儿动作和智能的发育。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篇3

关键词:幼儿保健门诊;早期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婴幼儿时期是婴儿身体、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婴幼儿潜能发展大,可塑性也比较强,这个时期是促进婴儿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目前,早期教育在婴幼儿在保健门诊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儿童保健体制,且大多数的儿童保健工作只是在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时,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婴幼儿保健的需要。为了探讨幼儿保健门诊中早期健康教育的服务模式及效果评价,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婴幼儿保健门诊的服务模式。对在我院自2010年l2月至2012年1月接受体检的96例婴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自2010年l2月至2012年1月接受体检的96例婴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婴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婴幼儿48名。这些婴儿中男孩51例,女孩37例,婴儿的年龄在30天-1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个月。两组婴儿生物学因素如围产期情况、孕龄、出生体重、体格发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且两组婴儿在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居住环境均相仿。

1.2方法

对照组婴幼儿行常规保健指导;实验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指导,由家长对孩子实施以上措施。

早期教育内容具体如下:医护人员根据婴儿营养状况指导产妇婴幼儿喂养(包括奶源的选择、断奶的时间),帮助产妇纠正一些传统的喂养错误观念等。将早期教育渗入到儿童保健门诊中,根据婴幼儿神经精神评估结果和神经心理发展规律,有计划地指导家长对其婴儿实施早期教育训练,并在婴儿9个月、12个月后进行智力测试和心理测试。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体检的96例婴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婴幼儿行常规保健指导;实验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指导,由家长对孩子实施以上措施。两组婴幼儿均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神经精神发育评估,并于生后9个月、12个月对婴幼儿进行智力测试。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婴幼儿发育指标比较(例)

表2两组婴儿MDI与PDI结果比较(x±s)

注:MDI表示智力发育指数;PDI表示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实验组婴幼儿出生后9个月、12个月后进行的智力发育指数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对照组婴幼儿指标高;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父母通过传播、教育、干预手段帮助婴幼儿更正不健康的行为,从而建立健康行为,它以促进人体健康发育、发展智力等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而早期健康教育是让婴幼儿进行提早教育,对婴幼儿进行营养指导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早期教育有助于婴幼儿家长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指导,从而促进婴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抚触以及各种被动运动训练,能够促进婴幼儿血液循环,使得婴儿呼吸畅通,有效的增加食欲和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的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男女婴幼儿的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婴儿,且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综合训练再加上适当营养指导能够对婴幼儿身体指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心理发育的影响: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父母与婴儿言语交往有限,但是对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父母可有效地通过各种运动、动作的促进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婴幼儿亲密程度,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婴儿心理发展极为有利。此外,家长要运用一些知识与技能,丰富婴幼儿视听,再加上一些简单的眼手、四肢的协调训练,通过一些游戏、题目等增强婴幼儿的智能发育。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能够使婴幼儿家长正确育儿,能够让他们改变传统不重视婴幼儿心理、智力发育的状况,早期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婴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了婴幼儿保健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鲍秀兰,孙淑英,虞人杰,等.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与潜能开发指南[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195-196.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篇4

[关键词]婴幼儿;维生素D;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5)06(a)-0156-04

ApplicationofvitaminDpreparationofinfantinShunyidistrictandinfluencefactor

LIUYa-jing

DepartmentofChildHealth,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inShunyiDistrictofBeijingCity,Beijing101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statusofvitaminDpreparationforinfantaged0-3inShunyidistrictandanalyzeitsinfluencefactor.Methods311infantsgivenhealthexaminationinchildhealthcareclinicwereselectedfromOctober2013toApril2014inthecaseofinformedconsent.Self-madequestionnairewasusedtoinvestigatetheapplicationofvitaminDpreparationformainlyfosterperson.ResultsTheapplicationrateofvitaminDpreparationofinfantinShunyidistrictwas61.1%.After

[Keywords]Infant;VitaminD;Influencefactor

众所周知,维生素D是一种常见的脂溶性维生素,对于调节机体钙磷代谢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许多慢性疾病的独立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及过敏性疾病[1]等。有资料[2]表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且日益严重。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儿童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骨质疏松。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对于广大婴幼儿来说,合理添加维生素D制剂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调查本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添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指导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0~3岁婴幼儿。纳入标准:①本地区居住的健康婴幼儿;②外埠来本地区居住满6个月以上健康婴幼儿。排除标准:患有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感染、内分泌等相关疾病的婴幼儿予以剔除。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共选取311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8例,平均月龄(15.6±11.7)个月,女153例,平均月龄(15.1±10.6)个月。

1.2方法

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婴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婴幼儿和家长的一般情况、孕期情况、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情况(包括添加频率、剂量、剂型等)及影响因素、婴幼儿家长添加维生素D的信息来源等。

1.3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人员,统一指导语,调查过程由调查人员完成,不由家长自填。调查过程一次性完成,不得反复修改。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双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结果

2.1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的应用情况

顺义区0~3岁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应用半年以上)率为61.1%(190/311)(表1)。

表1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的应用情况

2.2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开始添加时间及停服时间

顺义区婴幼儿维生素D平均添加时间为生后15d,平均停服时间为14个月(表2)。

2.3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剂量及补充知识信息来源

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剂量为200~700U/d,其中每日补充维生素D制剂≥400U的婴幼儿占54.7%(170/311)。本次调查中补充最早的在生后第2天,持续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达3岁。补充维生素D信息来源:97.6%听从医务人员建议,2.0%是通过媒体获得、0.3%是朋友介绍。

2.4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以婴幼儿是否补充维生素D制剂为因变量,将表1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婴幼儿年龄、户外活动时间、母亲文化程度、健康教育、孕期补充维生素等作为自变量,在α=0.10水平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回归方程的有年龄、健康教育、孕期补充维生素3个因素(表3)。

表3维生素D制剂应用情况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顺义区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现状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报道[3-4],虽然推荐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制剂,但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仍然逐年升高。美国儿科学会[5]于2008年将2003年指南中维生素D补充的年龄段提前和延长,预防剂量也有所提高,包括:①自出生数日后,新生儿需补充维生素D400IU/d,一直持续至儿童、青少年阶段;②将预防剂量由200IU/d增加至400IU/d,而我国于2010年《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6]中推荐婴儿出生数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应用时间较2008年防治指南[7]提前。本次调查显示,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率为61.1%,婴幼儿补充的剂量为200~700U/d,其中每日补充维生素D制剂≥400U的婴幼儿占54.7%(170/311),均显著高于国外[8]的调查结果,与国内学者[9-11]的调查接近。高危人群(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胎儿)中维生素D应用情况不符合指南建议标准,即生后补充800~1000U/d,3个月后改为400IU/d,而本次调查总体上维生素D制剂补充并不合理,未能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补充剂量。本研究大部分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制剂开始时间较晚(多为生后15d开始添加),持续时间较短(多为1岁左右停服),补充最早的在生后第2天,持续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达3岁,远达不到国内外指南的建议、要求,应加强对家长维生素D合理应用的宣教。本次调查补充维生素D信息来源:97.6%听从医务人员建议,2.0%是通过媒体获得、0.3%是朋友介绍,说明医师在宣传及指导维生素D合理应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与国内报道[12]一致。

3.2影响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现状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0~3岁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混杂因素外,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幼儿年龄、健康教育和孕期补充维生素是本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的影响因素。

1岁以内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婴儿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体内储备的维生素D不足,加之户外活动时间少,作为婴儿主要食物的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此期儿童较易出现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故应在生后数天添加维生素D。本次研究显示,本地区0~3岁婴幼儿中母乳喂养组维生素D制剂应用率为64.6%,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不合理补充情况仍然存在。1岁以后母乳摄入有所减少,而其他食物摄入不足,虽然户外活动时间增加,仍然有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年龄越小,维生素D制剂应用率越高,这可能与母亲休产假期能遵从医生的建议及时添加维生素D,待母亲重新工作后,婴儿的主要抚养人不能按时添加维生素D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家长认为补充维生素D制剂并不需要,担心长期补充维生素D制剂会导致中毒,这些都导致年龄越大维生素D制剂应用率越低。国外学者Holick等[13]的研究认为,高浓度的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75nmol/L(30ng/ml)应为最低水平,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应保持血清25-(OH)D浓度在100~150nmol/L(40~60ng/ml)。吴康敏[14]认为,依照Holick等的观点,很多人群是维生素D缺乏的范围,包括任何年龄段儿童、怀孕及哺乳期妇女、肥胖人群等,因此,应大力加强对家长进行饮食和行为指导,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配合户外活动,以保证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国外有资料[15]表明,维生素D制剂的依从性与医生的建议存在正相关。Dratva等[16]的研究也表明儿科医生和保健人员的建议对于提高婴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新调查[17]显示,36.4%的儿科医师常规推荐所有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31.8%建议有佝偻病倾向的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本研究显示,参加健康教育中有77.6%的家长为婴幼儿添加维生素D,而未参加健康教育仅有19.3%的家长选择添加维生素D制剂,这说明加强对父母亲进行健康宣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国外研究结果[18]相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母亲孕期维生素的补充率越来越普遍。本研究显示,有65.2%的母亲在孕期补充维生素制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补充维生素的母亲给子代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应用率较高,可能与这些母亲在关注自身微量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对子代维生素补充重视程度高有关。

综上所述,本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情况并不乐观,在开始添加时间和停服时间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在今后工作中,应大力加强对婴幼儿主要抚养人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健康宣教,针对维生素D补充不合理现象及时指导、纠正,为儿童合理添加维生素D提供帮助。本次研究的不足在于,一方面调查范围有限,样本量偏少,另一方面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可能存在回忆性偏倚,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样本量,对广大儿童进行深入的前瞻性研究,尽量避免回忆性偏倚的产生。

[参考文献]

[1]PludowskiP,HolickMF,PilzS,etal.VitaminDeffectsonmusculoskeletalhealth,immunity,autoimmunity,cardiovasculardisease,cancer,fertility,pregnancy,dementiaandmortality―areviewofrecentevidence[J].AutoimmunRev,2013,12(10):976-989.

[2]AdamsJS,HewisonM.UpdateinvitaminD[J].JClinEndocrinolMetab,2010,95(2):471-478.

[3]WardLM,GabouryI,LadhaniM,etal.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amongchildreninCanada[J].CMAJ,2007,177(2):161-166.

[4]GordonCM,FeldmanHA,SinclairL,etal.PrevalenceofvitaminDdeficiencyamonghealthyinfantsandtoddlers[J].ArchPediatrAdolescMed,2008,162(6):505-512.

[5]WagnerCL,GreerFR,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SectiononBreastfeeding.PreventionofricketsandvitaminDdeficiencyininfants,children,andadolescents[J].Pediatrics,2008,122(5):1142-1152.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02-509.

[7]《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0.

[8]PiccianoMF,DwyerJT,RadimerKL,etal.Dietarysupplementuseamonginfants,children,andadolescentsintheUnitedStates,1999-2002[J].ArchPediatrAdolescMed,2007,161(10):978-985.

[9]衣明纪,毕晓娜,冉霓,等.维生素D补充剂在山东省婴幼儿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3):1806-1809.

[10]张小宁.徐州市0~2岁小儿佝偻病的现状调查及健康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87.

[11]龚群.上海市0-6岁小儿佝偻病现状调查[J].中国组织研究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461-10463.

[12]毕晓娜,衣明纪,冉霓.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692-694.

[13]HolickMF.OptimalvitaminDstatus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J].DrugsAging,2007,24(12):1017-1029.

[14]吴康敏.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合理补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3):165-169.

[15]ShermanEM,SvecRV.BarrierstovitaminDsupplementationamongmilitaryphysicians[J].MilMed,2009,173(3):302-307.

[16]DratvaJ,MertenS,Ackermann-LiebrichU.VitaminDsupplementationinSwissinfants[J].SwissMedWkly,2006,136(29-30):473-481.

[17]TaylorJA,GeyerLJ,FeldmanKW.UseofsupplementalvitaminDamonginfantsbreastfedforprolongedperiods[J].Pediatrics,2010,125(1):105-111.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篇5

在第十届北京国际图书节上,北京新闻出版局推出了全国第一批采用绿色印刷工艺并带有中国环境标志的出版物,首批带有绿色“身份证”的婴幼儿读物面世。此后不久,全国首批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专柜亮相京城四大图书卖场——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这些图书的封底左下角都印着十环中国环境标志,标志下方标有“绿色印刷产品”字样;有些图书在封面左上方标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婴幼儿读物示范推广项目”字样,有些图书在封面右上方标有“大豆油墨印刷对身体无害”字样;并且在每本书里都夹带着一个“选择绿色印刷享受健康生活”的小提示书签。

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访问发现,家长都支持婴幼儿图书绿色印刷,觉得这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和好事。采访中我们也发现,现阶段家长选择图书原则还是以“内容为王”,孩子对图书的内容感不感兴趣是家长是否购买该书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还有一些家长不知道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这件事情。那么,加大对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的宣传力度,在图书封面的醒目位置标注“绿色印刷产品”字样,扩大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的品种,做到婴幼儿图书绿色印刷全覆盖势在必行。

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确实更环保、更安全、更让读者放心,但在现阶段,推广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也面临成本问题,因为绿色印刷使用的环保油墨、黏合剂等原辅材料,价格比普通原辅材料要贵一些,所以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也要比普通印刷婴幼儿图书的价格高一些。

但即便如此,在问到如果内容相同,但是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价格比普通印刷婴幼儿图书价格高一些,家长是否接受时,受访家长一致表示只要能保障孩子的健康,即使价格高一些也可以接受,毕竟这是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

关于婴幼儿健康方面的知识篇6

【关键词】城市婴幼儿早期教养

一、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的现状和问题

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共计有7000万,其中城市占1090万。其中又有约80%的婴幼儿散居在家庭里。现阶段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1.专门教养机构和幼托机构缺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家长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养,对托儿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他们更愿意把婴幼儿送入专门的教养机构,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养压力,而且也能保证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指导。而现实是托幼机构设置严重不足,有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托儿班,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养中普遍重智商,轻情商

在目前的家庭教养中,家长多重视婴幼儿生理发育、保健和智力开发,忽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保护以及情绪、感情、社会性发展和人格的早期培养。在婴幼儿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婴幼儿的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卡内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知识和技能,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这占85%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指的就是情商,情商应该从小培养。事实上很多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急于追求婴儿向小大人的方向发展,把一个人一生中应当学会的东西都提前学会,带来一系列超前教育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3.家庭隔代教养带来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年轻的父母们需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事业,在这种情况下祖辈家长参与对婴儿的带养并承担一部分家务,既是家庭的需要也对社会发展有利。然而,隔代教养也带来了。通常,祖辈一些问题。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带养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容易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而容易忽视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获得满足。年龄差异、时代差异和代际地位的差异,也使家庭中不同代别的人,在教养孩子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教育问题

上有矛盾,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

二、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问题的成因

1.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局限于3~6岁幼儿教育阶段。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在大部分地区尚未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居民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也管不好。导致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目前,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婴幼儿进入正规的学前托幼机构。

2.现实原因

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年轻的父母没有条件自己带养孩子,而能让家长放心托付婴幼儿的专门的教养机构和托幼机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请保姆带孩子,保姆的薪酬、健康状况和个人素质等,都是婴幼儿父母顾虑的因素。于是,在城市家庭中,多由祖辈承担起照顾婴幼儿的重任。

3.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对早期教养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忽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为婴幼儿幼而无知,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同“对牛弹琴”徒劳无益。因此,只重视婴幼儿的吃穿、健康等生活上的问题,忽略了早期教育。二是传统观念认为早期教养应该在幼儿园、托儿所这样的集体教养机构内进行。面对众多家长的需求,一方面现有的托幼园所在容量上与育儿的能力上都无法适应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中良好的教养资源又被闲置。三是社会和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有些幼教机构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婴幼儿实施超前教育。

三、对解决城市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的思考

婴幼儿的早期教养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全民族的未来,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切实抓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尽快制定0~6岁学前教育法规,推动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该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依法保障每个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的基本权利。应深化教养体制改革,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机制,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管理一体化格局,将学前教育的法定年龄从3岁向下延伸到0岁,对婴幼儿教养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探索建立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与婴幼儿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

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与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开展适合社区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模式,如在社区的市民学校、教育学院或综合活动中心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和服务,建立“育儿教室”,成立祖辈家长委员会等,为市民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3.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抚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让婴幼儿在自由中孕育创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关爱中感受幸福,在和谐中健康成长。

一是重视婴幼儿情感的早期培养。对于婴幼儿的早期需要,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社会在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中,这会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更温顺、更自信。

二是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担负起教养责任。在庭教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包括说话、动作、气质、性格、思想方法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婴幼儿。所以父母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是家庭教育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教育。首先,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婴幼儿相处。应该抽出时间多陪伴婴幼儿,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关心和满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与婴幼儿的依恋感。其次,父亲应多参与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关怀,在0~2岁,母爱是婴幼儿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但到了2~5岁,父爱的介入成立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亲的重要作用表现为把依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形式,并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对于有祖辈参与的隔代教养家庭来说,婴幼儿的教养应该以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养为主,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养只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

三是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父母应保证每日有1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感受交往的愉悦。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赞许、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与孩子多讲话,进行沟通交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各个方面满足和开发他们的良好求知欲望和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珍惜孩子的求知欲望,耐心而热情地倾听,认真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幼教连锁大举进沪传统教育将受冲击.新闻晚报,2001.

[2]杨雄里,董奇等.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1999,4:32.

[3]新浪科技.ttp://.cn.2004-04-28.

  • 上一篇:年终聚会策划方案(收集3篇)
  • 下一篇: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