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导致英文(6篇)

栏目:报告范文

导致英文篇1

关键词:汉语干扰英语写作典型错误

英语写作为英语技能的重要体现之一,无论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语写作能力能体现出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而虽然英语写作日趋重要,然而它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写作过程中,英语语言文字的表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自身语言能力的高低、有语言逻辑的达意程度、有作者自身表达的水平等,而最重要的且最难以攻克的则是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写作思维方式的不同,即句法、语意、时态、搭配、用词。而它们对于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影响最大,本文即对此现象进行客观的比较。

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整理出一些典型的写作错误和它们对应的具体语言现象,归根结底,这些易犯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于文化差异的不熟悉,而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会直接导致英语作文成为漏洞百出的“问题作文”。

首先,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两种文化和语言有着认识方面的差异。其次,对同一现象、同一意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差异。例如,汉语说“我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如果写成“Idon’tknowit’strueornot.”则是错句。因为在英语中,如果“know”之后跟疑问句,则用“whether”或“if”引导从句。又如汉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和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些,可是却讥笑别人,英语则用“Thepotcallsthekettleblack.”表达此意。如果把汉语直译成英语,英国人则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汉语干扰还表现在学生对所学语言规则的错误类推、过分概括上。例如,由“Iwenttothestoreyesterdaymorning.”推出“Iwenttotheconcertyesterdaynight.”,这是一个错句。“昨天晚上”英语只能说lastnight。但是,“昨天上午(下午,傍晚)”则用yesterdaymorning(afternoon,evening)。由于汉语干扰,学生照汉语思维直译,导致了表达错误和不地道、不准确的英语表达。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干扰乃是导致表达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英语写作中汉语干扰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教学实践上看,都将大有益处。汉语干扰致错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因文化不同造成错误表意的词语

学生由于对汉英历史、社会、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不了解,导致对英语语言表达一知半解,甚至盲目套用,经常用汉语思维,导致用词错误。例如:“红茶”被写成redtea,英语应为blacktea;“大风”被写成bigwind,英语应为astrongwind。在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由于英语语言功底较差,还不能用英语思考,经常先在脑海里用汉语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汉语腹稿译成英语。这种机械的对应思考方法,往往造成严重的用词错误。

二、因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错误词语的使用

1.词形错误

在我们的汉语表达当中,汉语的词语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别。而在英语中,语意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句子的时态、单复数现象和一些诸如冠词、介词之类的小品词。由于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Heisakindpeople.在例句中,“people”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是不可数名词。在使用的时候必须保证是在复数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许多学生在用英文遣词造句的同时却没有用冠词突出所使用的名词的数的概念,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语意表达方面的错误,如:“他是好人”,很多学生会译为“Heiskindman.”。

另外,汉语动词无时态之分,只是采用一些副词或助词来表示时态,而英语的时态却相对复杂得多。有的学生在该用过去时态动词时,却用了现在时态,特别是在复合句中常出现时态不一致的现象。例如:Ifheworkshard,hecouldpasstheexam.(could改为can)

2.词性错误

有时学生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常造成句子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用词错误。例如:

(1)Weneedtopracticemore.

(2)Myroommatedoesn’tafraidofdogs.

例句(1)把名词误用为动词,例句(2)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有些学生基础不牢,对某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随手写来,又检查不出错,导致误用词性却浑然不觉。

3.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有时,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在使用虚词时常用错。例如:

(1)BecauseIlikemyhometown,soImissmyhome.

(2)Hedidmorningexercisesonyesterday.

(3)Iboughtthedictionaryin1980s.

在例句(1)中,由于受汉语“因为……所以”结构影响而出错。英语中because和so两个连词只能用一个,类似的表达诸如although和so。例句(2)中的时间状语使用错误,yesterday作为副词,可以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语,而前面的介词on纯属多余。例句(3)的错误是,英语中“……年代”前应用定冠词,所以原句应改为“inthe1980s”。

4.不注意语境导致的用词错误

语境是对上下文的衔接和逻辑再加工,是语言反映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语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学生写作时要选用适合上下文的词语来遣词造句。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选词与语言环境不适宜,就会用词不当。例如:Theicecreammeltedawayintheplate.而句中“meltaway”的含义是“融化并消失”,而盘中的冰淇淋只是融化了,并没有消失,应把“meltaway”改为“melt”。

导致英文篇2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文化差异;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9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外交流的水平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也变得空前提高,尤其是英语。随着其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英语很大程度上起着国际语言的作用。这也促使了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在国内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探讨,尤其是英语这门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我们却发现在国内存在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很多学生对英语语法十分精通,词汇量也较为丰富,但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却显得一筹莫展,语用错误十分严重。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观念和实践中必须要做出转变,注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有效地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会和语用冲突。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阻碍了学生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呢?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二、阻碍学生进行成功跨文化交流的一些原因

我们知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比如语言问题,心理障碍,历史形成的偏见与成见。这一切都可能引起误解,造成交际交流的失败。然而,最为主要的障碍还是文化问题(吕美卿,潘茜,1997)。可见,只有了解和理解了不同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进行交流的真诚愿望,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然而,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却经常犯一些语用错误,有时甚至导致交流无法顺利进行。那么,到底哪些因素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疑惑呢?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部分学生的反馈,认为有如下原因导致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困难:

(一)语言特点的客观差异导致了交流障碍。我们知道我们的母语中文属于一种高语境语言,在交流过程中话语的意义与语境关系十分紧密,说话人所表达的很多真实含义一般都内化于特定的语境之中。比如我们去朋友家做客,主人给我们提供茶水时我们都会出于礼貌说“不渴”之类的客套话。其实,在我们所属的语境中无论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都能够很清楚“不渴”所隐含的真正涵义,该字面意思很有可能和真实意思相反。而英语属于低语境语言,话语的意义与语境联系不大,其交流方式因此也是直来直去,开门见山,而把绕圈子讲话看成是一种思路不清或者缺乏诚意(李婷,2002)。如在上述的事例中,我们把外国朋友的“No”按照中国的传统理解为一种客气的话,必然会在交际中带来误解甚至不愉快。

(二)因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而导致的交流障碍。在中国,英语并不是日常用语。学生们使用英语很大程度上只限于课堂,而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把太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语法和词汇上,而忽视了语用的学习,尤其是日常的一些交际用语交流习惯的学习。那么这一点必然导致学生经常把一些中式思维或中式的交流习惯带入到日常的跨文化交流中,因此而导致语用失误。如在说英语国家,人们打招呼时只是根据具体情况简单地说Goodmorning,class!/Goodmorning,MissWhite.不会像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用的Goodmorning,teacher!,更不会用“去哪?(Whereareyougoing?)”“吃了吗?(Haveyouhadyourbreakfast?)”来作为问候别人的方式。在中国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都不会真正的在意对方是否“去哪?”或“吃了吗?”双方都清楚这些表达方式只不过是一些打招呼的日常用语而已。但如果在和一个英国人或美国人的交流过程中带入这些中式的问候习惯,那么对方真的会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误以为说话人真正的想知道其是否“吃了”或“去哪”。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英语中不同情景中称呼和打招呼的方式,让其学习和正确运用一些英语问候语以及仔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问候语的差别。同时,教师有责任向学生讲述和渗透如何选择恰当的话题同外国人进行交流,以及怎样才能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袁昌寰,2001)。

(三)我国传统的英语教材编写中存在忽视语用问题。我国传统的教材编写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语法能力等,而很少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只是片面的追求高升学率绿高四六级通过率,上头要考什么下面就教什么学什么,到头来学生只是掌握一些孤立的语法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正确或恰当运用。因此在说和写过程中,经常看见学生把大量的中式思维和表达参杂进来。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传统的英语教材编写中忽视跨文化的实际操作体验造成的。学生们不知道一些地道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不清楚一些英语词汇,短语或成语的文化内涵。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导致英文篇3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堂氛围不佳

与初中、高中英语教学相比,大学英语的节奏感并不是十分强烈。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太注重学生对英语单词、语法的记忆,而是将单词、语法放在英语教学的次要位置,更注重学生对英语文章整体结构与脉络的把握。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不同,让学生产生较大心理落差,导致学生在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步伐,提高自身相应的能力。课堂氛围的缺乏是英语教师没有注重教学方式改革而带来的结果,学生缺乏课堂积极性,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活力,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督促学生记忆大量英语单词及语法,打下扎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在大学英语中,教学的侧重点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将单词、语法的记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侧重点的变化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的,符合学生成长进步的需求[1]。

3.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精神比较懈怠,没有以往那样重视英语学习,导致自身英语能力的下降。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责任心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方式上还有待改革。但是在众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就是教师难以真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大学英语教学的改善,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够促进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研究

1.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的发展步伐是永无止境的,大学英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必定会加快发展进度,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不仅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涉及学生对于英语文化及审美等的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能够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需要在英语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的东西,增强英语教育发展的动力,才能够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整体进步,更好地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2]。

2.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

英语学习不能仅限于表面的东西,还需要深入探究,才能够学到英语的精髓,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实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英美文学中,包含大量英语文学知识,通过学习英美文学,能够促进学生了解更多英美文化,深入探究英美文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历史及文化,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水平。高校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前途着想,还是提高自身文化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对语言的学习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其中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在英美文学中,对文学知识的探究能够使整个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活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如果只是一味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下降。通过探究英美文学中的文学知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其中乐趣,了解英美历史,促进自身不断学习与探究,增强自身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三、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能力不足

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素质,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纵观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较好地将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合理融合的英语教师不多,导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阻碍了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阻碍大学英语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能力,才能够促进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完美融合[3]。

2.不注重结合具体历史

英美文学属于历史发展的产物,需要结合具体历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未注重教学的严谨性,在分析具体文章时没有提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对于一些晦涩难懂、意义深刻的文章,就更加难以理解文中的具体含义,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在教学中不注重结合具体历史的教育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良好结合。

3.正确引导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积极性的缺失,导致教学中存在教师主动性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难以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英美文学,但是不注重在课后督促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补充学习,探究英美文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

四、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够实现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育的一体化。针对教师对于如何较好地将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育进行完美融合存在的不足性问题,高校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具体解决措施。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高校可以进行培训活动,通过系统讲解英美文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具体方法等,促进教师对英美文学的理解。此外,可以通过定期考核,检验各个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针对需要提高的教师,进行进一步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注重结合历史

英美文学是历史的再现,通过在英语教育中引入英美文学,能够再现历史,促进学生英语文学知识的丰富。英美文学与历史息息相关,所以,在教育中就应该注重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分析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通过这种途径,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英美文学,给予自己一定的启发。此外,在融合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这些途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4]。

导致英文篇4

关键词:功能翻译;英语教学;创新

随着各国之间越来越多的交流与沟通,英语其交流的媒介,英语翻译的质量成为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英语长期发展的历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翻译学派,当中,影响力最深刻的当属功能翻译派。因此,在各大高校中,进行英语教学时尤其重视功能翻译的理论指导作用。

1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面的现状

以前的英语教学中严重忽视了英语翻译的重要性,自从经过教育改革之后,高校逐渐加强对英语翻译的重视程度,在英语考试卷面上增加了英文翻译的题型。但是,纵观高校英语的教学,对翻译教学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对英语课程的设置方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单单只设置了英语课程,并没有专门针对性地进行英语翻译教学,即使有些高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翻译课程,但并不是必修课,而是选修课,往往很少的学生会选择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导致高校开设的英语翻译课程并不能全面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在进行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时,教师主要是在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没有系统的翻译教学体系,翻译只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辅助工具,教师仅仅只有在教材后面的中英文翻译时才会使用到英语翻译,这种办法完全不能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翻译教学时没有专门的翻译教材,都是使用统一编制的翻译教材。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本身就比专业学生薄弱,对英语翻译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使用跟英语专业学生同样的教材,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学习效果也随之大大降低。另外,高校英语翻译教材的内容安排十分有限,覆盖的范围极其狭窄,导致学生对英语歌方面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具备夯实的英语理论基础知识,同时严重缺乏翻译实力。

(二)学习方面的现状

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是也十分的枯燥乏味,现在只针对英语当中的翻译课程进行学习,更是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普遍存在厌烦的情绪。同时,加上在平时对英语翻译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没有严格准确的判定标准,且在考试当中对英语翻译水平也没有具体的考核项目,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在英语翻译方面花时间和精力,大大忽视了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学生在对其学习时仍然严重依赖汉语,对于英语翻译学习也是如此,用汉语的思维去对英语进行翻译解释,不能正确将英语的意思完整的翻译出来。

2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创新

(1)选取合适的教材及翻译资料

功能翻译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英语教材和翻译资料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使用合适的资料来进行教学。另外,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合理抛弃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要符合现代英语发展的要求。例如,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英语教材的选择尽量与经济、商业贸易以及广告方面挂钩;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教材尽量多多涉及旅游与文化宣传方面。当然,选择的英语教材要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教材涉及的范围尽量广泛,不要局限在固定的范围内。变化多段的翻译教材,才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能力。

(2)加强翻译理论的讲解

实践往往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翻译方面的实践能力,首先就得加强对翻译理论的讲解。然而,在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注重讲解翻译的技巧,对翻译理论避而不谈,大部分教师认为翻译理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讲解。但是,在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时,因为缺乏理论的指导,很多翻译技巧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导致翻译教学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在之后的翻译课上加强了对翻译理论的讲解,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真正提高了学生在翻译技巧上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学生在对文章进行翻译前,应大致了解该文章所讲的内容以及想表达的主旨,这样才能更完整准确的将原文的含义翻译出来。学生根据文章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一些特定的因素,才能为英语翻译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功能翻译理论明确要求对原文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才能更好完成翻译,这一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翻译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清楚表达出其深层的内涵,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当代高校英语教学应积极进行创新,培养出具有高层次英语翻译水平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导致英文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学习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91

英语虽然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英语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甚至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成为英语学困生。新时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困生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导致高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的情况,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地寻找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导致高中学生出现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知识点死记硬背

就目前导致高中学生出现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来看,一个十分突出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英Z学习的过程中灵活性不强,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进而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英语知识点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要学习的英语知识点难度进一步增大,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更多,同时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依然采用十分机械的方法,自然严重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英语学习,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困难。

(二)思考不足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有效进行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又要鼓励学生通过有效途径提升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管是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有效提升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而部分学生之所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严重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进行的思考不足,学生难以通过有效思考更加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也难以通过有效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导致学生在英语各个知识板块学习的过程中都显得举步维艰,自然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生想要学习英语,必须要能够有效的进行积累,而知识积累的过程又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就目前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而言,本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成为英语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学生想要提升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就必须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自然会出现间断的情况。

(四)学习兴趣不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习,而目前导致高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内心对英语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排斥,自然学生难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英语知识点学习。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难度较大,学生不能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英语知识点学习,自然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的各种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势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导致学生逐渐成为英语学困生。

二、实现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原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提出了如下几种实现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措施,希望能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引导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英语学习方法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由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成为学困生的情况,要求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并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这样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学生也只有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学生在做英语题目的过程中,还是在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

针对目前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善思考,而导致学生成为英语学困生的情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本人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走出英语学习困境的过程中,一方面鼓励学生思考知识点,通过思考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点,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思考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三)培样学困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针对部分高中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而成为学困生的情况,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当然,在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监督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监督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导致英文篇6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强调学习语言技能而忽视文化背景介绍,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运用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交流日益密切,这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思想要调整到适应新的时展的轨道上来。李岚清曾经说过:“我国的英语教学已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影响到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一个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词汇也学了几千,与英美人交际起来仍然有许多障碍。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会只抓了外壳而不能领悟其精神。只有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进行跨文化交流,才能在联系日益密切的国际社会中站得住脚,才能跻身到全球化的行列当中。

二、中西文化交际的差异

1.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导致语言上的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的不同,世界各民族在语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今天,以希腊罗马为母体的西方文化和黄河长江流域孕育出来的东方文化对世界影响最大。西方作家往往从《圣经》或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引经据典,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中国作家则常常借助于成语和谚语。中国的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古书文句,而谚语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是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历史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性很大,如“纷争的苹果”(anappleofdiscord)是“争斗之源”,“迷途的羔羊”(lostsheep)指“误入歧途的人”。一个不了解英语文化的中国人听到“Youarealuckydog”会误认为别人在骂自己,而这个英文句子的真正意思是“你真是个幸运儿”。因此,中国学生如果对此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就会犯一些令人尴尬的错误。

2.由于传统习惯的不同,导致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个人主义”在中西文化差异上表现得很突出。西方人的“个人主义”是带褒义色彩的,而中国人所说的“个人主义”绝对是贬义。西方人对隐私非常敏感,不喜欢被问及年龄、工资、婚姻、、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敏感区,即使要涉及也要谨慎、委婉,以免被认为是喜欢打听、干涉别人的隐私,从而造成令人尴尬的局面,使交谈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而中国人一直把助人为乐、关心别人视为传统美德。中国人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中西方在交际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选取适当的话题与外国人顺利交谈。

3.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导致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

由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和观念上的差异,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各异。句子结构排列存在很大差异,人名、地名的排列顺序也是不同的。如果不弄清楚这些语言上的差异,我们会常常因为谈话的方式不恰当而造成误解,使交际不能顺利进行。例如“爱屋及乌”的英文表述为“Loveme,lovemydog”,“力大如牛”的英文表达为“asstrongasahorse”,“落汤鸡”为“adrownedmouse”,“胆小如鼠”的英文则是“chickenhearted”等等。这些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必须积极思考并记忆,了解英文的文化背景,才能避免犯中式英语的错误。

4.由于东西方社交礼仪的不同,导致两者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1)在问候方面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饭了吗?”或者“你到哪里去?”而西方人则喜欢单纯的问候或者谈论天气。如果问西方人“Haveyouhadyourmeal?”他们会认为被邀请去吃饭,同样的,如果问“Whereareyougoing?”则会被认为是干涉他们的私事,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中西方的问候语不同。

(2)在称呼方面

在汉语里,只有很熟悉的人之间或地位较高、年龄较长的才可以用名称呼对方。但在英美社会里,用名直呼对方是很普遍的,因此要适应这种称呼方式。另外,中国学生用英语称呼老师时,常会套用汉语习惯,如用TeacherLi来称呼李老师,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说Mr/Mrs/Miss/MsLi。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也要注重称呼方面的差异。

(3)在电话交际方面

中西方国家在电话用语方面也存在差异。一句简单的开场白“喂,我是小李”,英语中却不能说“Hello,I’mXiaoLi”,而应该说“Hello,thisisXiaoLispeaking”。如果要问别人“你是谁?”英语中不能说“Whoareyou?”而应该说“Whoisthat/speaking?”。因此,英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打电话方式进行英语交流和会话。

(4)道别的习惯差异

中国人到朋友家去做客,道别时常表现为行为方式太突然,有时说走就走,这往往使英美朋友认为中国人的道别不得体。如“I’mleavingnow./Imustgonow.”(我现在要走了/现在我必须走了),这种表达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告别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在交谈结束时,进一步巩固交谈双方的关系,这一功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结束语来实现。如对此次交谈作评价——Thankyouforalovelymorning;说明结束谈话的原因——Well,I’llreallyhavetogetonmyway;对别人的关心——Takecarenow;期望再次见面——Seeyounextweek,then;提及谈话双方都熟悉的人——Givemyregardstoyourparents等中国学生要特别注意。

(5)致谢的方式

致谢是为了感谢他人,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增进。按照英美的文化习俗,受到称赞的一方一般情况下总是很愉快地接受并向对方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则会表现得很谦虚,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受到他人赞扬时,往往要自贬一番,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而英美国家的人听了会觉得十分奇怪,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势必导致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文化意识。

(6)在禁忌方面

禁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为。各民族文化不同,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例如英国对有关宗教的语言,如God(神)、devil(魔鬼)、Christ(耶稣)等,除了认真谈话以外,是不可以随便说出口的。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为耶稣基督于那一天受难,因此有“黑色星期五”之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4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4是“死”的谐音。凡此种种说法都反映了人们期望平安好运、避免灾难的社会心理,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尤为注意。

(7)对老年人表示关心和照顾

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青年人理应照顾老年人。然而,英美国家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认为只有弱者才需要别人的照顾,凡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从不求别人,也不希望别人帮忙。当我们主动向年长的外国人提供帮助时,会使其感到难堪。如果这位年长者是中国人的话,则会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以上说明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常使用固有的思维方式,或把中西方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其存在的巨大差异。

三、导致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经常犯错误的原因

1.教师缺乏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中国的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当地英语专业毕业生组成。这些英语教师对不同文化的差异也或多或少地缺乏了解,因为他们中很少有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去感受真正的英语文化氛围,彻底地融入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伦理道德和是非标准,因此,教师对英语文化缺乏了解成为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

2.汉语思维的植入

在学英语的过程当中,习惯于把汉语的思维直接迁移到英语表达当中,没有从英语思维角度进行学习,没有认真体会中国与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表达差异,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不自觉地依赖汉语思维,用本族文化和汉语思维模式来学习英语,所以导致了错误地理解英语。

3.语言环境的缺乏

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土壤,而地道的英语环境在中国是极为缺乏的。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且受传统英语教学法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把每一个英语句子都对应成汉语翻译出来,通过背诵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缺乏语言环境,再加上学起来枯燥无味,自然收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英语教材忽略了语言的应用性

大部分传统英语教材在编写时侧重于对学生的“语言输入”,而忽略学生的“语言输出”,即侧重于阅读理解,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高中的英语学习一切以高考为导向,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导致学生掌握众多的孤立知识点,但没有形成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这就很难把英语应用到实际当中,学到的只能是“哑巴英语”,听不懂老外讲话,更不敢用英语与外国人交际。

四、结论:英语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1.发挥英文阅读的作用

教师应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尽可能让学生接触英美文化,将英文原著结合背景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文化以及该民族的心理状态、气质,提醒学生注意有些注释部分是着重解释文化上的差异,要强化记忆。通过课内外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并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中应避免的问题。

2.语用能力必须和语言能力同等对待

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三十多年的一线教师,我深知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各种文化意识,还要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国际交往中能理解和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避免出现一些语用失误。因此,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一定得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听说读写各项活动的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以利于学生将来交际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搭建一个平台。

3.语言和文化必须同步传授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上。我认为英语教师应当本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原则,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密切结合语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同步的跨文化知识传授。

总而言之,文化融入语言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应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初步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将来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犯低级错误,更好地发挥英语交际水平,为以后的事业和人生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 上一篇: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方案范例(3篇)
  • 下一篇:企业内部制度体系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