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智慧医疗解决的问题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智慧医疗解决的问题范文篇1

邵逸夫医院成立于1994年,是由邵逸夫捐款、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协助建造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现有庆春和下沙两个院区,职工近3600名,核定床位数2400张,设有32个临床科室、72个护理单元、9个辅助科室。二十多年来,医院业务量保持着平均每年15%~20%的增速。

“我们真正启动智慧医疗是在2014年,也是医院20周年的时间点。”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党政办副主任林辉表示,“在这个新起点上,医院领导提出了建设未来医院的设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核心品质’两点,围绕这一目标,智慧医疗无疑是重要的支撑内容。”

移动智慧化改造

实现医患互动新模式

2014年,围绕未来医院建设目标,邵逸夫医院启动了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移动智慧化改造项目。一期项目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掌上邵医”APP开发、网上支付系统附件功能开发等。

目前,一期项目已上线运行。在邵逸夫医院,患者可实现在全流程信息提醒和引导下就医。例如,患者通过“掌上邵医”预约挂专家号后,系统会提示就诊时间,而这个就诊时间的获取,正是基于这名专家在过去3年平均就诊时间的大数据统计。比如,一名专家平均每看一个患者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如果患者挂的是上午第4号,那么系统就会提醒在8点30分左右到达门诊就可以了,不用一直在医院候诊。此外,就诊结束时,患者也会收到相应提醒,如医生开了哪些检查项目、用药情况,患者可以在离开诊室时,用手机完成诊疗和药费的支付,并根据系统提醒的文字或地图引导,完成相应的检查与取药。检查结果在手机上也能显示。如果过程中存在疑问,也可以通过短信咨询医生。同时,患者还可以在手机上对医生的服务态度、质量、就医环境等进行评价。

邵逸夫医院“未来医院”建设的第二期项目围绕“邵医健康云”展开。2015年4月,该平台正式启动,现已接入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等三甲医院,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等社区医院以及部分民营医院、县级医院,有效推进了区域分级诊疗体系的形成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通过“邵医健康云”平台,基层医生不仅能发起远程会诊,还能链接邵逸夫医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理论学习和手术观摩。

信息化是基础

智能化是目标

邵逸夫医院的智慧医疗建设有效支撑着未来医院的发展,围绕着总体架构和战略规划分步实施。总体架构围绕“三多”,即多中心、多平台、多元化。战略规划是三步走,即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

“信息化是基础,互联网化是必然,智能化是我们未来的目标。”林辉强调说,“具体来看,医院内部信息化是基础,我们的智慧化工作围绕三方面:智慧患者服务系统、智慧医院工作系统和智慧医院管理系统。互联网化可归结为一个中心(数据中心)、两个平台(面向患者的公共云平台、面向企业的企业云平台)、四个移动化(患者服务移动化、业务操作移动化、管理层移动化、决策层移动化)。”

据林辉介绍,邵逸夫医院互网计划分两方面开展:一是内部建设,二是外部建设。“内部建设其实就是希望用互联网的技术进一步改造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外部建设就是打造了一个区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林辉进一步解释说,“从内部建设来看,经过互联网改造后,整个繁杂的门诊就诊服务除问诊、检查、处置、取药四个环节之外都实现了线上作业。从外部建设来看,围绕便民服务目标,我们通过互联网把区域医疗机构的相关资源(如健康数据、患者电子档案、检验检查报告)整合到云端,对接商保、银行、第三方检测等机构,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疗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全面业务输送,最终目的也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平台

实现七大核心功能

目前,邵逸夫医院智慧医疗平台构建了四个服务端口:医生端、患者端、第三方机构接收端和医院运营管理端,打造了三个核心业务平台:医生间协作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患者健康服务平台,可实现七大核心功能。

一是双向转诊。基于平台,发起转诊、接受转诊的医生、患者信息都可互通,极大提高了转诊病人精准性。

二是远程移动会诊。平台可支持文本移动会诊、预约移动会诊、音视频移动会诊等。

三是医药联动。据相关统计数据,上海各医院有37.8%的病人挂门诊号就是为了配药。基于此,平台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了解决老慢病患者的配药问题。老慢病患者通过平台向主诊医生发起咨询申请,医生收到申请、了解患者情况后,确定该患者需继续服药,可转到可出这个药方的医院HIS系统,保证电子病历的完整性,药师审方、患者付款之后,基于药方可在指定时间内把药配送到患者手中。这个过程真正实现了信息、物、人三者合一,实现了真正的互联网处方。

四是区域检查协同。基层医生接到患者,需做检查但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就推向平台,而有条件做该检查的医院可以写申请,平台收到申请后,审核该患者的检查需求,如认可该需求可直接给患者安排检查时间并推送给患者,所有流程都在云端进行。

五是远程联合门诊。基层医生、医疗专家可不在现场,也可把大家联合起来给患者看病,大大提升效率。

六是医教协同。平台可实现医院手术教学的直播,医疗课件的直播共享等。

七是主动健康管理。健康和医疗是一个闭环,完成医疗服务的健康管理问题,可通过可穿戴设备的提前介入,上下协作的方式来实现。

“在设计基于平台的专家诊疗体系时,我们遵从两个概念,一是金字塔,二是本地化。”林辉强调说,“分级诊疗一定是区域性的,区域中的医疗市场一定是金子塔型的,社区医院、社区医生是根本,上面的三甲医院、医学中心是技术支撑,需要大家共同制定标准、规范输入,来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观点

智慧医疗解决的问题范文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信息集成和通信协同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在该体系架构中,通过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大数据分析及移动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为医院实现移动医疗、协同医疗、医疗知识库、商用智能分析等智能应用。具体的应用实践论证了该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智慧医疗;大数据;Hadoop平台;统一通信;移动终端管理;信息集成

Thispaperpresentsanewsmarthospitalarchitecturebasedonintegratedinformationandcollaborativecommunication.Inthisarchitecture,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integration,unifiedcommunication,bigdataanalysisandmobileterminalmanagement,mobilemedical,collaborativehealthcare,medicalknowledgebaseandcommercialintelligenceanalysiscanbeachieved.Theapplicationpracticedemonstratestherationalityandfeasibilityofthesmarthospitalarchitectureproposedinthispaper.

intelligentmedical;bigdata;Hadoop;unifiedcommunication;MDM;informationintegration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近20年的飞跃式发展,目前基本完成了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基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这一阶段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以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仅处理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如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医疗服务智能化,何为智能?按智慧城市的定义,就是感知、互联、智能、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深度资源整合,提供最优化的方案,使得服务接收者有更多的更好的选择。在以前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几乎是没有选择或者很难做选择,为此,在数字化医院[1-2]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医院实现移动医疗、协同医疗、知识库、商用智能(BI)分析智能应用,形成更高级的智慧医院系统,是未来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

1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解决医院信息孤岛问题。从数字化转向智慧化,采用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从而实现高度感知、互联与智能,使医院成为一个能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持续进行服务创新的高效生态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基于“一门户、两平台、三应用”的理念,面向用户为医院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在门户之上集成各方应用,为用户提供单点登陆、统一认证服务、移动终端管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操作、使用的便捷性。智慧医院整体体系架构在安全方面统筹考虑,使用统一的对外接口通道,便于网络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智慧医院体系架构中,以信息集成和通信集成两大能力平台作为应用门户的支撑层。信息集成平台主要用于对医院原有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集成,使用统一的接口标准将医院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集成平台作为通信能力资源的扩展,向医院用户提供统一的语音、视频、短信以及应用集成服务。

2关键技术应用

智慧医院体系主要从信息集成和通信协同为主要切入点,由于医院面临海量数据分析需求以及业务应用移动化后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智慧医院体系架构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医院多业务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协同办公、大数据分析以及移动设备安全管理等核心问题。

2.1信息集成技术

医院信息系统少的有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应用,异构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很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医院现有信息基础架构和业务应用系统明显不能适应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在信息集成和数据分析利用方面暴露出明显缺陷,传统的以业务流程为主要驱动的软件开发模式难以满足医院数据规划的新要求。因此,智慧医院的信息集成平台已成为跨越临床信息建设障碍的重要支撑,医疗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着从业务流程软件系统为核心逐步转向为以数据规划集成平台为核心的架构模式。典型的智慧医院临床数据集成平台如图2所示。

智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以信息总线为基础,采用中间件方式实现。其遵循国际通用的医院信息集成标准,如从数据交换出发的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以及从流程出发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IHE)标准。

HL7[3-9]标准是目前医疗数据交换标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国际标准(基于文本),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传输的协议。HL7汇集了不同厂商用来设计应用软件之间接口的标准格式,它将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IHE[10]提供了实施应用多种标准的标准过程。IHE是由医疗行业的厂商和专家共同发起的活动,通过推动已有标准的协同应用,来改进医疗信息系统之间分享信息的方式。IHE技术框架规定了在某一应用场景中,不同系统之间如何基于已有标准进行数据交互、状态更新等互操作活动。信息系统或者程序产生、管理,对信息进行操作,这些功能单元被称为角色(Actor)。一个特定的信息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Actor。Actor支持一组特殊的IHE事务处理。事物处理在Actor之间,采用通用标准,如HL7、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通过消息(Message)来进行信息交换。依据IHE规范开发的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通信,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2统一通信技术

智慧医院通过通信集成平台为用户提供托管式在线统一通信服务,提升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效率,通过开放式通信能力调用,灵活适应不断发展的各种通信及业务集成需求,为医院的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实地、全方位的通信网络平台支持,进一步帮助提高医院的跨部门协作水平和整体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医护服务。

统一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在IP网络上无缝集成语音、视频、即时通信、数据等4种主要通信方式的系统架构,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的通信环境。其核心是对语音、视频、短信、即时消息(文本)、音视频会议等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将通信能力与企业IT应用进行集成。

托管式的统一通信平台是在统一通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租户模式,把统一通信(UC)能力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图3是典型的托管式统一通信服务平台架构。

2.3大数据分析技术

在智慧医疗中,医院业务有很多复杂的数据分析查询,如医疗数据统计(历年慢病趋势和疾病分布)、相似度联接匹配查询(根据CT等影像数据,寻找相似病例,匹配骨髓移植等)以及医疗数据挖掘与预测(疾病与职业、性别、年龄等外界因素的关联及各类药品的需求预测)。

通过临床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建立医疗相关数据运营模式,促进智慧医疗、个体化医疗、医院精细化管理、临床科研、转化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发展。智慧医院大数据架构如图4所示。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难以胜任复杂的数据分析,其原因在于关系数据库本质上采用的是一个二维的模型,通过一系列二维关系的组合来描述复杂实体对象,每个表所代表的所有实体在建模设计时没有差异性,即使只有一个实体拥有某种属性,也必须为其建立一个字段。如果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性不是仅仅表现在属性上,而且涉及结构和关系,则需要为有差异的实体建立不同的表和对应关系。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些业务系统往往需要几千张表,甚至数万张表。数据库的结构变得十分复杂,数据库中的信息变得难以理解。而且,在现实数据中,有许多类型是关系数据库不能较好地处理的。

Hadoop[11-14]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的平台,通过它可以很轻松的搭建一个高效、高质量的分布系统,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Hadoop核心系统分为两部分,一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另一部是分布式计算框架,也就是映射/规约(Map/Reduce)模型。基于Map/Reduce[15]的数据分析工具是目前对大数据进行复杂分析的有效工具之一。Hadoop的HDFS具备高容错性,可部署于低廉的硬件上,并提供高传输率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含超大数据集的应用。Hadoop的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模型将应用程序的工作分解成很多小的工作小块。HDFS为了做到可靠性,创建了多份数据块的复制,并将复制副本放置在服务器集群的计算节点中,这样Map/Reduce就可以在其所在的数据存储节点上并行处理这些数据。

2.4移动终端管理技术

智慧医院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医生及患者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通过移动终端管理(MDM)技术应用,可有效解决移动终端带来的安全隐患,为用户在技术层面提供隐私保护服务。

移动终端管理技术主要针对移动设备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及监控管理。管理贯穿设备注册、使用及注销各环节,主要实现设备信息管理、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MDM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移动终端在MDM服务平成注册后,MDM服务平台通过推(PUSH)技术唤醒终端,终端通过加密通道至MDM服务平台获取管理指令或配置信息,实现移动终端远程监控、应用管理(APP)及设备配置功能。在MDM管理流程中,通过数字证书服务的方式实现终端的认证和管理的安全性,具体实现可采用简单证书注册协议(SCEP)[6]。SCEP属于公钥构架(PKI)协议体系,可安全、可靠地为网络设备在线提供数字证书,目前被广泛应用于PKI客户端和认证中心(CA)实现。SCEP有终端、CA和审核授权部门(RA)3种实体。终端实体的功能是生成一对非对称的公钥加密算法(RSA)密钥,发起证书申请或者证书查询请求。CA是证书的颁发机构,是PKI的核心,职责是接收终端用户的申请,决定是否为其颁发证书。RA协助CA,并负责为已授权的证书申请者制作、发放和管理证书。

3应用实践

智慧医院是智慧医疗的实现手段之一,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开展智慧医院示范试点工程建设,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已初步完成了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通信集成平台及统一门户建设,为医院提供医嘱查询、绩效管理、协同办公、即时通信、电子病历讨论、掌上医院等应用,实现对移动终端统一管理,对公众服务、医务工作人员服务、医院管理人员服务及统一对外数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医院整体架构如图6所示。

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医院各应用系统之间初步实现互联互通,做到各应用系统在数据层面可以相互交换,在应用层面可以互相调用,在流程层面可以协同在一起实现全院级的业务协同。通过通信集成平台为医院提供了端到端的网络建设、改造和应用集成,包括语音固定及移动办公解决方案,集成电话、网络视频会议、即时通讯、多媒体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同时把多种通信手段与医院内部的应用管理系统融合,使医院的工作流、信息流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手段在各个系统间连接,构成一个闭环式的完整通信办公环境。采用统一通信集成平台优化院内信息网络系统之后,为医院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带来更简化的运营、更灵活的扩展和应用移植,同时医院则更专注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专业化服务和最佳医护体验。此外,在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已开始智慧医院大数据系统建设,目前即将完成基础架构搭建。

4结束语

信息聚合、通信协同的“智慧医院”是医疗信息时代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通过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洞察能力,实现医院业务的全面发展,提高医院运作效率,实现更高的服务质量,提供协作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以“高效、高质、协作”的理念摆脱当前的“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并将在未来实现持续的繁荣和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15(3):26-28.

[2]李书章,健.数字化医院建设理念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3]陈钰,王捷,刘仲明.无线传感网在智慧医疗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5):73-75.

[4]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5]张忠.数字证书的原理及其应用[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1,20(21):45-49.

[6]NOURSEA,LIUX,VILHUBERJ,etal.CiscoSystemSimpleCertificateEnrollmentProtocol[S].IETF,2009.

[7]HL7version2.8.HealthLevel7[S].2011.

[8]HL7Modeling&MethodologyCommittee.HL7version3messagedevelopmentframework[EB/OL].(2014-05-10).http:///documentcenter/public_temp_656CF0F9-1C23-BA17-0CF90F4405489350/standards/V3/mdf99.pdf.

[9]贾玮.基于HL7标准的医疗信息交换关键技术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10]IntegrationHealthcareEnterprise(IHE)[EB/OL].(2014-05-10).http:///.

[11]IntegratingtheHealthCareEnterprise[EB/OL].(2014-05-10).http:///science/article/pii/S0531513105004401.

[12]张继武.IHE介绍[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1(2):112-119.

[13]ASUMAND,GOKCEBL,THOMASA,etal.EnhancingIHEXDSforFederatedClinicalAffinityDomainSupport[J].IEEETransactiononInformationTechnologyBiomedicine,2007,11(2):213-221.

智慧医疗解决的问题范文

以人为本、创新发展

论坛由延华集团执行总裁、医疗卫生事业部总经理金震主持。金总在开场中介绍,本次论坛既有关于绿色智慧医院的建设经验分享,又有信息化在医院规划建设中的要点分享;既围绕医疗质量以及远程会诊等方面展示医疗互联网+的发展、又时刻关注绿色医院发展中的环保问题。

绿色智慧医院建设策略

首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基础建设部部长、辽宁省建筑学会委员吴桂刚教授为论坛带来题为《绿色智慧医院建设策略――百年医院智慧绿色中前行》的演讲。他向大家展示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百年前中山医院所具有的绿色智慧:从温度调控、通排风系统、物流传输、呼叫系统、百年地胶等等,虽然看似原始,但却处处体现了绿色智慧的雏形。在科技不断更迭发展的今天,绿色智慧医院运用最新的技术已形成两大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集成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包括临床业务、医惠互动、科研支持、医院管理、区域医疗等;智能集成平台包括信息设施、公共安全、楼宇自控、机房工程、医疗辅助。两大平台相互融合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务人员为主体,以智能建筑为基础,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智慧医院的建设目标。

医院信息化与工程设计

来自中国国际工程设计院的王健教授围绕“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工程设计阶段的要点”作专题报告。他指出,长期以来,医院一直围绕着智能化系统的概念进行设计。而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管理要求的提高,需要更加深化医院信息化技术与应用。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内容、综合医院信息系统机房设计以及网络、布线与终端设置等内容向与会者展示了如何在医院的建设设计中认识和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要点,从而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迎接+互联网的时代!

绿色医院与智慧环保

深圳世纪天源高级技术工程师谢文明围绕医院污水处理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向大家展示出绿色智慧医院的环保环节:针对医院污水分类、处理设施、处理级别等现状,以全面考虑生态环境安全、进一步优化医院污水处理工艺过程,提高系统整体自动化控制水平,在考虑医院污水处理无害化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化”措施。

医疗互联网+时代

来自延华集团医疗卫生事业部的程正义总监向大家全面描述了在医疗互联网+时代的医疗质量管控和远程医疗协作。程总在报告中提出,因为互联网+医疗,改变了过去封闭、孤立的医疗系统,将形成开放的、协同的医疗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机构高效、民众满意、社会发展的发展目标。

如今,医疗安全日益成为医疗机构“不可承受之重”,通过实施医疗质量控制,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医疗风险、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保障医疗安全。他重点介绍了构建基于电子病历的全程全面质控以及通过大数据支撑临床提升医疗质量:医务人员仍然以熟悉的临床自然语言输入,而将复杂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过程交给计算机。这将有效节省医务人员时间,减少书写错误,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并实施真正的医疗质量控制。

程总还与大家分享了延华远程医疗协作的方案――把远程的医疗资源带到患者面前:以消费者(患者)为中心,把服务者(专家)带到病人面前。延华智慧医疗以120个系统、12000名医护人员、50万次远程诊疗/年的技术积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实时的、及时的、面对面的远程医疗服务。这改变了国内传统的远程医疗主要是发生在医疗机构之间的、让病人围绕医生转的诊疗模式。

绿色智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悦明提出,智慧医院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与医院实际应用环境相结合,通过资源的共享,形成高品质、优服务、高效率的新医疗生态系统模式,应以智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围绕以人为本实现环境安全、舒适、节能,流程便捷、完整、可扩展以及管理精细、资源可共享。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建协以及业内同仁们的大力支持,会议现场人气爆棚,嘉宾演讲精彩纷呈,与会人员互动频繁,成为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会现场最为热点的论坛之一。

  • 上一篇: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范例(3篇)
  • 下一篇: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