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生儿科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各界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尤其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新生儿科是全封闭、无陪人的科室,在长期见不到婴儿的情况下,家属的焦虑及担忧心情可想而知。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新生儿是生命力极其脆弱的个体,需要家庭悉心照顾,这就需要其家人有相关育儿知识支持【1】。
张素珍等[2]人的调查显示,新生儿科的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方式需求主要是护士个别指导与专家集体讲课为主,这与我们科调查的结果一致,所以我科自2011年8月至今开展了系统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普通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623例,,愿意接受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的家长共468人,选择作为实验组,患儿父亲346人,母亲54人,(外)祖母37人,(外)祖父5人,其他26人。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普通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536例,全部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选择作为对照组,患儿父亲415人,母亲85人,(外)祖母17人,(外)祖父3人,其他16人。两组患儿家长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观察组468例,对照组536例。观察组按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即入院时简单告知住院规则,出院时进行随机出院指导。
2.1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2.2培训与考核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及评价方法,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掌握。
2.3实施
2.3.1系统化健康教育
2.3.1.1专家授课在患儿入院时,由入院护士告知家长,每周二、五下午科室会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主管护师以上的人员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主要是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疾病观察的方法、新生儿沐浴、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等,方式主要是理论讲授和现场示范。并且在课后对家长的掌握情况进行提问并登记,当然授课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具体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同时又要注意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2.3.1.2文字图画教育主要是由科室编制,经过医院审核之后,制成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或单张,内容主要有防病育儿指导、住院指南、出院后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疾病病因、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等。因为健康教育小册子则便于携带,阅读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少,重要的内容便于查找,而且可反复参阅。
2.3.1.3录像在医院病房的多媒体视频上播放相关的录像。主要内容①安全教育,如防止婴儿跌倒、丢失、坠床等,我院是专科医院,住院的绝大部分是儿童,其次是孕产妇,这两种高危人群的安全都是社会与医院关注的重点,所以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②用药教育,自卫生部开展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标准以来,很多病人不理解,所以加强用药知识的宣教,使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也是我们目前健康教育努力的方向。③消防安全,告知病人及家属住院期间万一发生火灾、停电、水浸、地震时应该如何处理等。④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在医患矛盾日益严重的今天,医护人员在做所有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病人的知情权及参与权,方能在沟通、协调方面取得主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3.2个性化健康教育
2.3.2.1入院宣教入院护士接收患儿后,对病情作初步了解,介绍自己及主管医生,告知亲属探病时间、大概住院天数及费用。视患儿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其他辅助检查如B超、X先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该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可能要给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给予安慰、鼓励,减轻焦虑情绪。
2.3.2.2住院教育住院过程中,利用探视时间或是电话沟通,配合医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儿目前的病情进展,主要的治疗护理措施,辅助检查结果,向家长指导患儿的日常生活护理方法,让家长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并咨询住院期间的家属的特殊需求如给婴儿拍照、摄影等,进一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放费用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收费项目进行解释,促进护患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发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3.2.3出院指导与家长一起给新生儿做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头围的测量方法及各项生理反射等,并告知其代表的意义。告知其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小孩发热的处理、用药方法、皮肤、脐部护理、预防接种等,并预约复诊及保健的时间。同时请家长对我们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健康教育方法进行评价、征询改进的方法等。
2.4统计学方法
【关键词】早产儿;健康教育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新生儿科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早产儿95例,出院时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胎龄29+1~36周,出生体重1430~2305g,住院4~58d。对照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胎龄30~36周,出生体重1410~2230g,住院6~52d。两组早产儿出院时均达到出院标准。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指导方法对照组早产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按常规对其母亲进行一般性的出院指导。观察组由专人负责按制定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对其母亲进行指导,先与其母亲交谈,根据其母亲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早产儿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将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知识)印成书面资料,发放给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并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使母亲了解护理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早产儿的基本操作(沐浴、喂养的正确姿势、测量体温)等。出院后每月进行一次随访,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并有针对性的纠正不良行为。
2结果
两组早产儿患病率及再住院率比较见表1。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早产儿出院时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可减少出院后疾病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3讨论
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而需住院治疗,而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需要在家中进行长期的护理。早产儿出院后疾病发生与家长安全育儿教育有直接关系,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决不仅限于医院内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把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本结果显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的早产儿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早产儿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父母护理早产儿水平,降低再住院率,减轻家长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3]。对早产儿父母亲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把知识和技能传受给患儿父母亲,使其熟悉早产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掌握护理早产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有效的预防早产儿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疾病,使患病率降低;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父母亲护理早产儿的水平,使父母亲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使早产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降低了早产儿的再住院率。开展早产儿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搞好优生优育工作,保障早产儿的健康,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住院期间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工作,它可改善早产儿疾病的预后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关键词产妇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0
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使产妇产后未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操作技巧,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及产褥期护理知识,因此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较低,乳胀发生率偏高,为了有效提高产后健康教育质量,在妇产科病房进行了目标性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12月收治分娩的产妇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88例,其中自然分娩132例,剖宫产58例,产妇年龄23~3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孕期健康,足月分娩,均母婴同室。
方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性健康教育方式,按照设计好的产后3天健康教育内容,护士分别在产后第1天、产后第2天、产后第3天分阶段有目标性的讲解及操作演示,采用模型与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让每一位产妇在分娩后3天内参与渐进式的学习和模仿操作,以至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方法。对照采用传统随机性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护士在巡视病房、治疗、护理等过程中健康指导或产妇遇到问题时护士给予指导。
目标性健康教育的内容:①产后第1天,有关母乳喂养指导:给予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按需捕乳的重要性,造成错觉,疼痛以及肿胀的原因,同时用模型给予一对一操作指导,如正确的挤奶手法和哺乳姿势以及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等。②产后第2天,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给予产妇讲解如何观察新生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新生儿抚触的好处、方法以及新生儿皮肤护理等知识,指导产妇如何更换尿布,如何观察大、小便,如何加强脐部护理以及预防接种等。③产后第3天,产褥期产妇自我护理:指导产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情,饮食要均衡,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指导产妇如何保持外清洁,讲解正常恶露的排出情况以及避孕措施等。耐心解答产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出院指导。
结果
产后第4天对两组产妇实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见表1。
讨论
产后目标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乳胀发生率。在产后3天内,护士按照规定的具体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给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产妇在产后3天,对学习内容,目标明确,得到渐进式的学习,易于掌握。避免随机性健康教育的一次性灌输或教育不到位现象。母乳喂养是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产妇产后康复。产后第1天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使每位产妇尽可能较全面的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尽早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早接触,早开奶,有效地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目标性健康教育有利于产妇掌握产褥期相关知识,做到科学的自我护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产后存在很多不良认知,人为增设许多禁忌,不利于产后康复。目标性健康教育科学的,有目的的向产妇讲解产褥期知识及有关注意事项,及时消除产妇存在的诸多疑虑,有利于产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