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综述——介绍集团党建、思想道德建设、工青妇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情况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创建篇文字综述——集团创建文明单位的历程(或情况汇报)档案陈列——创建规划、方案、总结、申报材料、荣誉等创安篇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集团综合治理工作综述(综治、安全、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环/安体系建设等)档案陈列——
档案陈列——相关材料二、人员分工(一)电子台账的文字、图片材料等内容由公关部负责组织(1)八篇综述文章的写作分工是宣传处长邱××负责“文化篇”、“党群篇”、“创建篇”、“创安篇”四篇文章的撰写;
李志明,男,1972年出生,主要负责科技科内勤工作、设备管理与采购、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协助科技组其它科技人员完成全局设备和网络维护。
该同志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于的各项任务。在科技内勤岗位中也曾替上级领导解决了无数次燃眉之急,获得领导的多次赞赏和表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该同志凭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情,凭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一流的业务素质和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
在8月份我局开展的信息化检查工作中,其主要负责信息化工作搜集、材料塞选、汇总、上报等工作,其认真领会上级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加班加点,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制定了我单位“工作网考”方案、信息化应用达标工作方案、信息采集方案等,并且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搜集“工作网考”工作本单位可抽取的系统指标数、制作出信息化达标工作的各类分解表,在迎接上级领导对信息化检查准备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11月份迎接上级领导对信息化检查验收阶段的尾声,该同志严格落实单位领导的指示精神,每天及时更新各单位上报的“工作网考”相关情况,搜集各单位上报的信息化达标的最新材料情况,及时上网公布供各单位参考借鉴;该同志还主动加班加点,不定时的组织信息化督导人员到基层检查了解情况,解决困难。积极主动收集汇总及上报信息化相关情况,作好分析工作。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发掘基层单位开展信息化工作中亮点,及时汇总材料并反馈到上级单位。
关键词90后研究生新生党员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高校研究生新生党支部基本组成现状
研究生新生党支部以班为单位设置居多,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2012级研究生新生班为例:一共323人,分9个班,每个班总人数为35人左右,党员人数均在10~20人之间,10~15人左右已在入学前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8人为共青团员。大量积极分子待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偏少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党员发展规划为每个支部每学期发展1~2名预备党员。
2高校研究生新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研究生新生的新特点带来的问题
90后研究生新生思想敏锐,独立思考的意识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化,学习和生活更加独立和紧张,但又分散化,培养模式各异,集中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相互间熟悉的程度大大降低,给培养和考察带来了难度。
2.2研究生新生生源复杂带来的问题
(1)材料方面。对于应届生,由于校际间对于入党材料的要求格式不统一,有些学校甚至简化入党程序,导致很多新生的积极分子材料不满足研究生学校的党员材料要求;对于往届生,除档案经多次转手后出现的材料缺失问题外还有党课结业证时间过期等问题;对于在职硕士的管理,大部分学校无相应的措施。(2)培养方面。对于研究生新生党支部书记一般选拔能力较强的新生担任,由此引发了一些与党支书相关的问题,比如党支书对于学校发展党员程序不熟悉,无法完成对支部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功能。对于新生党支部的党员,部分研究生党员淡化了奉献意识,把做党的工作视为是负担,不承担培养新党员的责任。对于研究生新生积极分子,由于自主学习主动性差,总是被迫接受培养。
2.3“1+1+1”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给新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已成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半壁江山,促使研究生在校培养和发展周期缩短,培养和考察的质量受到影响。专业制硕士生第二年需去企业工作站中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研一时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急于入党,二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在这一年被发展便完全放弃。
3研究生新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若干建议
3.1规范积极分子材料,完善准备工作
(1)对于材料不齐全的入党积极分子,建议重新培养,重新填写发展材料。(2)对于党课结业证即将过期或已经过期的同学,建议重新上党课,加强对该积极分子的再教育工作。
3.2创新培养方式,加大培养力度
(1)充分利用导师制度,建立长期政治导师制度。邀请德才兼备的专业教师中的老党员担任党支部的政治导师,努力使专业导师兼政治导师于一身,达到研究生阶段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培养相结合。一方面,安排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新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中,在导师的监督管理中完成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熟记;另一方面,结合导师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解,灌输专业奉献精神,努力使研究生新生以优秀的导师为榜样,将专业精神带到日常生活中,在平时严格按照党员身份要求自己。(2)完善党支书再培养制度。对于新上任的研究生新生党支书,一方面,安排其参加党(下转第53页)(上接第30页)支书专项培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实地参观、录像放映等方式向其展现先进党组织和党员的事迹,使他们在理性和感性认识的融合中实现对党的认识的升华。(3)落实“月实践、季汇报”的跟踪培养模式。安排入党积极分子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每月参与一定的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理论的认识。对此单独设计社会实践考察表,积极分子需取得实践部门的认可并加盖公章。建议培养人及时听取培养对象每季度的思想汇报工作,同时审查培养对象这一季度的社会实践完成情况。(4)结合本校校园文化传承,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再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专业都有她的魂,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是校魂,是学生可以用来武装自己的强大武器。作为引路人,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在开学初将本校的文化灌输给每一位研究生新生,并要求每一位培养人将此贯穿培养对象整个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培养期。
3.3确保公示透明度,深化考察内涵
(1)加长公示期、增加公示方式与内容。从研究生新生入学伊始,凡定为积极分子和成为预备党员的,坚持在发展中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公示期加长到半年以上,使培养对象时刻具有警醒感。现在,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立“党建之窗”类的网页,在网页上公布支部发展计划、积极分子名单、发展对象名单等。公示内容增加培养对象在公示期间的社会实践完成情况及思想汇报情况等内容。(2)加强内部交流,促使共同提高。坚持开展和积极分子不定期的思想交流座谈,集中汇报,相互之间有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进一步进行考察,使对积极分子的考察能落在实处。
3.4实行淘汰制,抓好审批工作
严格掌握发展对象的入党标准,是保证发展质量的关键,审批党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