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养猪实习自我总结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养猪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一、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现状

1.畜牧兽医专业的性质决定其生源短缺。

由于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一般为最基层的养殖场,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可为脏、乱、差,所以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都避而远之,好在有对口升学这条出路,每年勉强还能迎来几十个学生。

2.师资队伍的建设跟不上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目前职业高中的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师大多数是从大学出来,直接走进中学从事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用昨天的知识,培养今天的人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践,学生深入基层养殖场,不能很好的用所学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亲身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教师是技能的传授者。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从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急需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此就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而言,应采取产教结合的方式,定期分批将教师送到各大、中型养殖场,育种场,兽医院以及宠物医院进行技能培训和生产实习,学校可以投资建立小型养殖场或兽医门诊部,教师到一线参与生产管理或兽医院坐诊,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与时俱进。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专业课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各种养殖技术光盘或教学录像,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畜禽生产的养猪技术时,先播放养猪技术光盘,直观的了解各品种猪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猪场布局等,教师再总结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等知识要点,教学效果要远远超过传统的黑板上养猪。例如在学习畜禽解剖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肌肉、神经等组织,心脏、肝脏、胃肠等器官的实体图片资料,同时教师讲解各组织器官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录制畜牧兽医专业各类实验、实训的影视材料,在实验前播放录像,然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例如在学习兽医基础课时,通过播放诊断技术实验录像,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如何保定动物、如何诊断、手术的操作分几步,如何进行等全过程,因此,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节约了成本,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产教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教学。

将学生分批分组的安排到各大养殖场参观实习,使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例如将剛剛上完畜禽生产课的学生按排到养鸡场去生产实习,从而将剛学过的有关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应用于实践,剛剛学完疾病防治课的学生按排到兽医院去实习。从而将剛学过的畜禽疫病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应用于实践,不断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习记录,组织学生分析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

4、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

养猪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一、基本概况:

(一)“十五”期间的发展情况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各县(区、市)以良种改良为重点,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近几年来,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8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建设猪、牛、羊品改点。在猪改方面,针对我市“二元”母猪缺乏的情况,市里把“二元”母猪的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区、市)财政投入的畜牧业专项经费和省财政到且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新增良种母猪的补贴。到目前,全市共有纯种母猪2万头、外二元母猪14.64万头,占能繁母猪的31.63%;有100头以上的良种猪繁殖场47个,存栏基础母猪2.01万头,年可生产外二母猪8.31万头,其中11个场经省级验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全市建立了猪人工授精点2321个,年输配母猪近90万窝;年出栏三元杂交猪380万头。目前,全市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70%,出栏生猪已全部实现“二元杂交化”,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猪出栏率已达52%。在凤风、湄潭、余庆、遵义、绥阳、仁怀、习水、赤水、桐梓、道真等县(市)已形成“三元”杂交猪产业带。基本形成了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良种繁育体系。

二是养殖模式的突破。实行科学养猪,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养殖方式的转变。各地政府、业务部门为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稳步发展,出台了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行动计划。实施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工程,重点推广外二元母猪,生产外三元商品猪,打造黔北优质猪产区。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基本走出了一条猪——沼气——草配套,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各地还配套种草养殖,大大节约了养猪成本,增加了效益。据在湄潭、凤冈、习水等县实地调查农户测算,种植优良牧草搭配养猪,节本增效的效果十分明显,在05-06年肉猪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农户养猪每头仍有20-50元的利润。

三是科技水平有了提高。一是出栏率提高。以生猪为例,在科技示范小区,育肥猪出栏率达134.51%,高于全市110%的平均出栏水平,接近全国养猪发达地区的平均出栏水平。小区内多数育肥猪的饲养周期已缩短到100-120天,高于全市150天的平均饲养水平。二是良种普及率提高。在养殖示范小区引进外二元母猪占存栏母猪的比例达53.27%,高于全市35%的占有率;优质杂交育肥猪在推广率达80%以上,高于全市55%的平均水平。在绥阳县,通过发展养殖小区,农民的养猪水平大为提高,与05年相比,外二元母猪情期受胎率由76.4%提高到88.6%,头均产活仔数由17.5头提高到19.4头,仔猪双月存活率由88.7%提高到94%,商品猪出栏率由127%提高到138%,料肉比由3.26:1变为3.12:1。

四是标准化生产开始起步。在发展生猪产业过程中,以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方式,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建设为核心,推动养殖方式的转变。全市加快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和标准化养殖推广工作,至目前全省共审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单位315家,其中遵义市共88家,占全省的27.94%;在遵义的88家中,畜牧渔业方面有64家,占全市的认定认证数的72.73%。全市多数县(市区)都有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在认定的64个畜产品产地中生猪31个,产地涉及10个县93个乡镇,占全市226个乡镇总数的41.15%;涉及行政村409个,占全市1771个行政村总数的23.09%。在这些产地,年可生产无公害肉猪98.75万头,占全市年出栏650.27万头生猪的15.18%。

五是以项目为支撑,巩固和发展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20__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猪、牛、羊、禽和奶源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29个,其中优质肉猪基地项目15个。这些项目都以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通过良种、良料、良舍、良法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配套实施,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优质畜产品基地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养殖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通过引种繁育,扩大优良品种的覆盖面,提高了养殖效果和养殖效益,在优质肉猪基地通过三年的建设,项目区内的优质肉猪比例由实施前的18.3%提高到实施后的77%,实现了在肉猪品质方面质的飞跃。

(二)20__年上半年生猪生产发展情况

据本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1.8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63%;其中猪肉产量27.47万吨,同比增长8.01%。全市出栏生猪321.52万头,同比增长7.67%。生猪存栏523.17万头,同比增长1.68%。畜牧渔业产值34.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4%。

二、目前形势分析

(一)市场价格。到目前我市仔猪价格每公斤18元,环比上涨38.46%,同比上涨309%;待宰活猪价格每公斤10.80元,环比上涨20%,同比上涨107.69%;猪肉价格每公斤24元,环比上涨65.52%,同比上涨118.18%。

近年来生猪价格回顾与分析:1998年下半年开始下降一直到20__年上半年,仔猪价每市斤1.8-2.5元,商品肥猪价每市斤在2-2.5元中徘徊,在此期间大量母猪被宰杀,大型猪场倒闭,导致20__年的价格高位;20__-20__上半年又出现猪价低落,造成养殖户淘汰和屠杀母猪,又导致今年仔猪数量下降,育肥猪数量减少,出栏肥猪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当。今年以来全市畜禽鱼的总体形势是: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牛羊产品市场一直看好,渔业产品市场稳定,禽类产品需求量增大。但当前畜牧渔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生猪及其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养猪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价格涨幅也较大,屠宰经营者获利较大,养殖户的获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生猪存栏数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养猪生产者对高位价格行情不能驾驭而缺乏信心,全市生猪生产存在后劲不足的严峻形势。

(二)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其它因素:

1、没有长效扶持机制。对生猪产业未建立长效的补助扶持政策机制,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产业扶持机制,也就是说,在市场行情好时,没有扶优扶强的机制,只在低迷时的扶持政策。

2、没有建立起养殖风险保障体系。一是政府没有设立养殖风险保障基金,对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遭遇的突发事件如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赔偿、死亡补贴等方面没有政策性保障措施。二是金融

保险部门不愿涉足,此类业务还没有发展起来。三是多数屠宰加工企业不愿提供保护价收购,不能在养殖生产者中间形成龙头地位。四是养殖专业协会运作情况不理想,对养殖农户没有多少凝聚力。3、没有大的龙头企业支撑。一是没有猪肉的深加工企业。目前我市仅有的几家屠宰加工企业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对生猪产业的发展未起到拉动的作用。二是缺乏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畜交易市场,没有建立起这类有带动力的市场联系平台。

4、防疫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资料(包括种猪、仔猪)等物流速度加快、覆盖面范围扩大,新的疾病不断传播和发生,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这主要体现在现有体制不健全,体制改革动作很慢,基层防疫员队伍极不稳定。同时,动物防疫所需疫(菌)苗的购买极不方便(如: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等),生产厂方规格标准与实际使用者之间矛盾突出。

5、农民外出务工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差距更加扩大化,农户种养殖业的收益与二、三产业的就业收入相比已经远不能及,并且农村农业生产与城市就业之间比较效益的差距还在进一步加大;形成大批农民外出打工,甚至许多是整户举家外出(据各县估计,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经占农村总人口的近30%);而且外出打工的大多是有一定文化和科学知识程度的青壮年劳动者;导致农村养殖业生产出现由老人和初中生以下小孩担当主角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还在加剧普遍化。农村养殖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普及难度加大,而且稳定性极差,今天培养发展一个科普户、生产能人,明天可能已经是外乡的打工者。

6、利润分配不公。一头商品肥猪按现价每公斤10.80元卖给猪贩子,饲养几个月,目前一头育肥猪可赚到100元左右;猪贩子拉到屠宰场宰后过边口给肉贩子,一头猪可纯赚60元;肉贩子将肉拉到市场上卖给消费者,一头猪可纯赚近200元。同时,一头猪还可产生附加值150元,其中,工商管理费10元,检疫费5元,运输费20元,中介费20元,屠宰费25元,兽医10元,屠工60元。而这其中只有饲养生产环节遭遇的市场风险最大,只有养殖户独自承担养殖过程中的这种风险,而其它各个环节均“旱涝保收”。在任何一个城镇,绝大多数的猪肉流通是由养殖户-猪贩子-肉贩这个看似简单的链条完成的,只有一小部分猪被猪贩子送进肉联厂,然后送进超市或者销往外地。不管猪肉怎么流动,养殖户都是整个产销过程遭遇风险的惟一受害者。在生猪价格最低迷或者高位运行的时节,总有农民试图越位,想直接把猪肉送进市场,但由于生猪生产与市场经营之间复杂的上市经营群体的利益、工商管理、税收和各种手续等使他们最后往往还是知难而退。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要解决市场畜产品的供求平衡问题,畜牧部门一家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这需要全社会相关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三、目前采取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的鼓励措施。为稳定和促进生猪生产,市政府决定安排100万元财政资金进行贷款贴息,并要求各县(市、区)财政要以不低于1比1的比例投入资金进行贷款贴息,以扶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市政府还安排40万元财政资金,引进100头优良纯种公猪,对全市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良种猪骨干场实行种猪补助,对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种猪血缘进行更新换代。各县(市、区)未列入市级补助的种猪场由各县(市、区)对其引进的种公猪进行补助。

(二)畜牧部门的发展措施。

1、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深入基层动员养殖户及时补栏,确保存栏量。

2、以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养殖户饲养外二元母猪,进行自繁自养,降低育肥猪成本。如习水县目前已建成生猪养殖小区46个,凤冈县发展适度规模50-100头的外二元母猪养殖场23个,全市100头适度规模的养殖场达到460余家,比去年增长了50%。

3、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牧草—菊苣养猪技术,以降低饲料成本。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使育肥猪降低成本20%,繁殖母猪降低成本40%。

4、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切实做到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100%,免疫耳标佩戴率100%。力争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二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组建好队伍,落实好人员,储备好物质,并加强演练。三是强化动物检疫监督,确保动物、动物产品安全。加强畜禽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外引种畜禽必须申报的有关规定,杜绝外疫传入。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和管理,禁止无免疫耳标、无产地检疫证明的动物进入屠宰加工等流通环节,维护畜产品和公共卫生安全。四是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兽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防疫员劳动报酬,提高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积极性。

四、未来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我市围绕“三新一强”发展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全市畜牧渔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突出生猪,壮大牛羊,提升家禽和特色养殖,挖潜水产”的战略思路。其中就是要稳定生猪产业,着力改善品种结构,提高猪肉品质,最终目的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把我市打造成全省最大的优质畜产品基地。要做好这篇大文章,生猪产业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优质肉猪养殖储备基地。根据市场需要,在环境条件、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养殖技术全面和诚信守法的养殖生产者中,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户建立我市优质肉猪养殖储备基地。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措施和办法,并提供一定补贴经费,确保其常年存栏量,以备急需时稳定市场供给和平抑物价。

(二)巩固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在继续做好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规划、优化品种结构和合理布局的同时,规范生猪品种改良点的建设,提高全市肉猪品质,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使我市出栏肥猪全部三元杂交化。

(三)逐步建立风险基金。各级政府要引导、鼓励和支持金融保险企业大力开发畜牧渔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业务,加快畜牧渔业政策性保险

养猪实习自我总结范文篇3

所以,针对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我们一定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教给同学们理解应用题的思路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对提升中高年级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心得与见解。

一、训练解题思路,完成知识迁移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存在迁移现象,但

凡有学习活动的地方必须有迁移。因此,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化繁为简,由易到难,将旧知识更新和升华成新知识和新技能。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方程解应用题时就设置了这样一道题:“一家养殖场里面总共养猪和羊168只,其中羊的数量是猪的数量的3倍,请问养殖场猪羊分别有多少只?”为了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来解答“养殖场里养猪42头,养羊的数量是猪数量的3倍,那么养殖场猪和羊一共养了多少只?”让同学们根据两道题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猪的数量是1份,那么羊的数量就是3份,这样一分析大家对题目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例题当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巧设疑问陷阱,培养质疑精神

六年级的学生理解知识仍存在笼统性和片面性,因此对新学的知识把握不牢,易与似是而非的一些问题产生混淆。鉴于此笔者一般采用在大家比较容易错的地方,故意设置知识陷阱,诱导学生在过程中暴露出不足,同时也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引导学生探索工程应用题之后,笔者就设置了如下应用试题:“A、B两支工程队合修一段长400千米的山路,已知若A队单

并将大家的思路概括如下:①这三个算式,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什么?②哪一种列式计算简便?让学生围绕疑问,纷纷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最后经过争辩和演算,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效率与工作总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对工程类问题掌握的透彻到

底,提升了学生技能,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思考习惯。

三、捋顺解题步骤,规范答题方式

科学规范有条不紊的解题步骤是提升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必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遵照以下方式来规范:1.首先要认真审题,厘定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线段图示意法来表示数学关系;2.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求哪个,再算哪个;3.列式计算,算出最后结果;4.写出答案并演算检验,尤其是检验这一环节,许多学生都怕麻烦,没有认真算也没有认真检查就匆匆写就,这也是应用题失误的一条重要原因。因此,应用题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求同学们按要求去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最

终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重视内化过程,形成基本技能

同学们从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到掌握独立解题技巧,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化吸收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针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有目的的分层练习。如,引导大家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笔者就如下设置练习,来引导学生内化知识,提升技能。

1.单一性练习

  • 上一篇:关于学习的心理学范例(12篇)
  • 下一篇:粉末冶金的优缺点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