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2009年;体会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1]。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对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都做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更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2]。2009年10月17日是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参加了此次考试,并取得了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下面谈谈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体会,以为其他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参考。
1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重要性
1.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新时期形势的要求,是国内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目的是通过考试提高兽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1.2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执业兽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业兽医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兽医工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执业兽医通过开展动物疫病预防、诊疗和咨询等服务活动,减少因动物疫病引起的畜牧生产损失。另一方面,执业兽医通常是动物疫情的第一发现人或报告人,是疫情控制的主要力量,在动物疫病防控中起着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的前哨作用。
1.3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我国兽医事业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执业兽医的诞生,将对提高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和从业能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在兽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4兽医是控制禽畜药物安全、药物残留的重要人员,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其从业制度也要得到规范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兽医工作将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执业兽医资格证成为进入兽医行业的“门槛”。同时,随着城镇居民饲养宠物的增多,动物诊疗、动物保健等机构的业务也会十分红火,其技术水平也会受到养宠市民的关心[3-4]。
2基础知识的储备
此次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能够通过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个人认为前期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此前参加了畜牧兽医大专自学考试,对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学科内容并不生疏,如中兽医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等,因此勤奋学习积累各种有关兽医专业的知识十分重要。
3制订复习计划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共4科,知识涵盖15门学科。因此,必须根据时间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复习相关内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是高效复习的书本,它紧紧围绕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将15门学科内容精辟概括。因此要想通过考试,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应最少看2遍并识记一些重点内容。这次考试从报名到考试只有3个半月的时间,合理安排好时间很重要。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把学习内容分成15门学科,每4d看完1门学科,紧接着用2d时间复习刚看完的那门学科,最后剩下时间则用来总复习,把15门学科重新复习1遍。
4题型分析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4科,其中基础科目包括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法律法规;预防科目包括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综合应用包括猪疾病、牛羊疾病、鸡疾病、犬猫疾病、其他动物疾病。试题基础科目中以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法律法规2门学科的内容最多,主要是要掌握疾病病理变化和了解兽医行业执行的法律法规。试题预防科目中以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寄生虫学的内容最多,主要要求掌握细菌的结构、病毒特性、消毒方法、抗原抗体以及寄生虫的分类和防治。临床科目中以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兽医学的内容最多,犬的手术试题内容占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这门学科的比例最大,用中药方法治疗疾病最多。综合应用则以犬、牛、羊疾病为主。
5多做真题,以适应考试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共4科,涵盖15门学科,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4张试卷,每张试卷100道题,每张试卷分值为100分,4卷总分值为400分。4张试卷均为机读式选择题。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中的题型示例,笔者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练习,通过练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弱项着手重点复习从而更好地适应考试。
6参考文献
[1]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兽医外科学;医德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06-02
兽医外科学是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动物医学类本科生临床技能的重要环节,是由单纯的理论学习转变为技能操作的过渡阶段。该阶段的实践教学(兽医外科实验课、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兽医外科及手术综合大实验及临床毕业实习)直接影响本科生以后的临床诊疗思维、专业观念及职业道德,是执业兽医师的启蒙教育。医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农业院校兽医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动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兽医教育模式的转变,医德教育在临床兽医学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目前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医德教育水平相对滞后,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轻视职业道德教育,部分院校不重视兽医法规、动物福利及兽医伦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教育,这样使得学生在兽医临床实践及毕业后从事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常发生医患纠纷,甚至有时还出现医疗事故,导致产生法律责任。因此,东北农业大学兽医外科教研室根据本科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兽医外科实践教学过程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医德教育培养计划,为培养出具有全面知识体系、高超临床技能且医德高尚的动物医学专业高层次兽医人才做出贡献[1,2]。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医术水平与医德是从事动物诊疗工作人员必备的两个要素。医德可正确指导医术的发挥,是其良好作用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前提。当前国内动物诊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兽医外科技能方面),部分从业人员兽医临床专业技能不强且未受过系统的医德教育,在众多的医患纠纷背后,多与医德有密切的关系。在兽医外科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教师又是执业兽医,对学生的培养贯穿在兽医外科实践教学的始终,教师的言行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课题组发现在实验课中教师对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相关法规的不重视及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并不正确处理后,将会或多或少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热爱,还可能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方面产生错误的影响,甚至产生放弃从事临床兽医学专业的念头[3]。因此,在兽医外科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诊疗行为及医德表现,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而且关系到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本职工作及综合发展的问题。
二、精湛的医术是医德教育的前提
医德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掌握能够正确诊疗动物临床常见病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医术高超,具有高水平指导学生兽医外科实践教学的能力[4]。目前国内外动物诊疗技术发展迅速,新病、老年病及遗传病等不断地出现,同时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也不断地产生,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深入钻研,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兽医外科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如课题组将激光消声术、裁耳术设计为综合大实验内容,将减少动物痛苦、降低诊疗费用及新技术无私推广应用等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传授新技术的同时,也开展了医德教育。另外鼓励学生在实践、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问题,勇于提出和独立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外科实践教学中感受到一定的专业成就感,许多学生就是在此阶段热爱上兽医外科专业的。
三、教师应自身医德高尚,做好以身示范作用
关注并解除动物病痛,实行人道救助,为畜主和养殖户排忧解难,促进临床兽医事业发展,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当掌握高超的医术后,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道德取向,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防控人畜共患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治病及解除动物疾患为己任,还是受眼前的利益所驱使,所得到的诊治和服务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外科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吃苦耐劳、严谨敬业精神作为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为了临床兽医学事业的需要,教师(执业兽医)可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和经济利益等,及时解除动物病痛、正确合理处置动物诊疗工作,为广大畜主和养殖户悉心服务及防控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就是临床兽医价值的最高体现。教师应特别重视自身医德培养,将其作为执业兽医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人文素质而不断加强,树立正确的医德观。教师的高尚医德,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动物外科诊疗示范、动物术后饲养护理、动物医院医教结合、处理其他动物诊疗机构转诊病例、现场出诊等方面应表现出高尚的医德水准。
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障医德教育的效果
教师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引入案例分析法、开展多种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医德教育。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兽医外科实践教学,特别是外科临床毕业实习,诊疗工作较为繁忙,需要完成整个外科诊疗过程(复杂手术和现场出诊),有时影响到正常的作息时间,再有处置很多外科病例比较脏累(严重外科感染、脓皮症、瘫痪及严重创伤病例),另外,动物饲养者的层次和素质也有较大差异,师生在心态上要端正,发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在细致、认真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显示出扎实的外科诊疗技能,关爱动物并保障动物福利,最大程度降低动物饲养者经济负担,使畜主感到亲切、值得信任。这就要求教师着重教育学生对待各类病例一视同仁有爱心,对复杂病例有耐心,对动物的痛苦有深切的同情心,对误诊漏诊病例有羞耻心,引导学生努力做到不怕脏累、不辞辛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2.引入案例分析法,强化医德教育。引入案例分析法,采用典型医德案例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自体验医德情感。在案例中,选择与兽医外科实践教学相关的、符合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理论的、真实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5],70%的案例选择那些对临床兽医学事业无限忠诚和执着追求、废寝忘食、精心探索、勤勤恳恳工作的先进案例,如汪世昌教授、王云鹤教授等先进感人事迹,以激起学生敬岗爱业,将来做一个合格执业兽医师的理想追求,体验到兽医的事业责任情感;列举对兽医外科诊疗工作满腔热忱,一心想着病患,一切以病患为中心,不辞脏累、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案例,使学生热爱兽医外科事业,并对病患具有深切的同情情感。同时,选择30%的反面案例,使学生对那些不精通专业、诊疗不细致甚至马虎、造成医疗纠纷乃至重大医疗事故和对病患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以医谋私、贪财图利的执业兽医进行透彻的案例分析[6],如北京天价藏獒手术死亡事件、松狮犬剖腹产后感染死亡事件等,使学生透过案例的表面现象挖掘其深层次原因,通过这些反面的案例使学生认清其中的问题,对这些不良现象产生厌恶的情感。
3.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医德培训和相关学术交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补充了职业道德、兽医法规及动物福利与保护方面的内容[7,8]。近年来邀请德国汉洛威大学、日本鸟取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多名国外知名学者介绍各国的医德教育情况,并进行多场手术示范活动,在展示精湛的医术的同时,也充分展示出他们的外科素养及职业道德。另外,通过观看国内外医德教育及相关案例的视频资料的途径普及此方面的知识,如《兽医无国界》、《妙手兽医日记》等,以提高师生职业道德水准、动物福利及动物保护等法律意识。
一个没有良好医德的学生,不会成为合格的临床兽医学人才。学生在兽医外科实践教学阶段受到良好的医德教育,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兽医学、畜牧学、比较医学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需要教师和临床执业兽医师不断地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陈茂怀,赖纯胜,许龙水,等.医德教育,“服务-学习”新模式之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2,11(11):1164-1166.
[2]杨叔子.杨叔子教育雏论选[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51-160.
[3]叶云.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紧迫性[J].科教文汇,2010,21(1):132-133.
[4]包利荣,袁强,马重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14-15.
[5]蔡青,衡爱萍,雷光文.病案质量规范化监控的实践效果[J].中国病案,2010,11(8):13-14.
[6]于专宗.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方法探析[D].复旦大学,2005:1-3.
>>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兽医公共卫生学》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公共卫生学领域中的应用基于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改革浅谈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浅谈《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体会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刍议《卫生学》的实践教学设计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浅谈公共卫生监测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如何提高兽医公共卫生水平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浅谈中职学校《学前卫生学》的教学方法浅谈综合医院中药工作的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浅谈公共卫生危机传播中新媒体的运用浅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本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韩杰尹荣焕韩小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要组成部分,也是利用兽医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保障人类健康的综合性学科。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且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教学改革兽医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58-02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学科,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及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和比较医学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一门以兽医领域技术和资源直接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动物染疫、动物性食品污染造成的人畜共同患病和食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出现,使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并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及专家对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兽医专业学生将来能够担负起利用兽医领域技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任,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学专业以及动物药学专业开设了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且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主要涉及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的安全、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四大部分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新发现的疫病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00余种,如1985年英国发现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发现的H5N1型人禽流感,2009年墨西哥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等。同时,旧的人畜共患病如炭疽、布鲁菌病、鼠疫、流感、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些新发和旧发的共患病从发生的病因、症状、病理等方面在课堂上有侧重地向同学介绍,同时还针对SARS的防治引入人医和兽医的协同配合共同防治的事例,增强同学们对兽医公共卫生的深一层认识。针对当前动物性食源性疾病和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在课堂中增加了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人为加入药物,如“瘦肉精”、兽医药品和不适当的添加药物等,屠宰过程和加工环节人为制假、以次充好等问题的阐述。另外,很多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学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该课程很多内容着眼于大环境的统筹、标准和法制等内容,缺乏专业技术性,对生产缺乏指导意义而放松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就学生在此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中增加了课程讲解环节,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内容虽然宽泛,但知识的系统性、融合性很强,并且代表着时展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二改进教学手段
在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与生产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内容,需要将目前的很多重大环境问题展现出来;在讲授养殖污染与人类健康时,需要将畜禽养殖的现状展示出来,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和养殖污染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并了解导致污染的原因。这些内容的展示都需要将现实情况搬到课堂当中,借助图片、多媒体视频、音像等进行教学。同时由于兽医公共卫生学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系统庞大,学科跨度广,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
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网络和多媒体已经被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性好、信息反馈及时的特点,通过影像直接展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动物屠宰检疫时,我们借助多媒体图片、网络视频技术展现了屠宰检疫宰前检疫的内容、宰后检疫的具体部位,使同学们对屠宰检疫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如,在讲授食品生产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系统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CCP的监控体系、建立纠偏程序、建立验证程序和纪录保持程序等分别做出展示,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网络平台,将教学大纲、教材与参考材料、教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最新的与兽医公共卫生学有关的事件、法律法规、标准等内容及时上传并更新,让学生随时了解该门学科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范围。另外,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内容上传至该平台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只是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借助这种手段能更好地进行“互动式”的交流,真正尊重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传统的理论讲授中增加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案例引导下,随即组织学生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教师与每一个讨论小组进行交流互动,然后,每小组排出一名代表针对案例问题进行发言,表达该小组的讨论意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意见进行总结,以此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针对课堂上讲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个议题进行课堂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议题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讨论意见,由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讲述,讲述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就整个讨论环节进行点评,并最终就某些观点进行纠偏。
此外,在教学中注意案例式教学法的引入,最大限度地模拟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在案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兽医公共卫生教学中,我们将以人医和兽医协同配合共同防控SARS为案例引出当前我国共患病防治中存在的人医和兽医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情况,兽医的重要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等问题,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深化。该模式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问题情境中,便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