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神经元的功能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神经元的功能范文

我们分别选取发育正常的出生后2天、4天、7天、3周、2月、3月、6月、10月龄的昆明小鼠各4只,提取大脑皮层组织的蛋白样品,采用针对MDM2的抗体MDM2(SMP14)来检测不同发育阶段MDM2的蛋白表达。Westernblot结果(图1A)显示,出生后2天至3周MDM2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以后量逐渐降低(图1B所示,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DM2蛋白在大脑皮层的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与免疫印迹结果一致(图1A,C)。另外,从MDM2的分布来看,在小鼠出生后早期2~7天(图1C),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核部位MDM2染色很浅,胞浆中呈现较均匀的染色,在7天的小鼠偶尔可见MDM2在神经元突起中富集。而3周龄小鼠,除MDM2染色加深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接近神经元的部位出现尾状的MDM2富集,通常为粗端指向脑表面,细端指向皮层深部。在2月龄和6月龄时,MDM2染色减弱,这种尾状的强阳性染色也有所缩短。这种尾状的形态我们推测可能是AIS,因为它们的分布与树突标志蛋白MAP2[11]呈不同的分布方向(图1E)。积分光密度(IOD)分析显示,与3周龄小鼠MDM2在神经元AIS的分布相比,2和6月龄时MDM2在AIS的分布减少(图1D)。

2MDM2在小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表达分布

用MAP2和MDM2抗体进行荧光免疫双标染色,观察MDM2在海马CA1区的分布趋势。结果(图2A)显示出生后2天和7天(未在文章中展示)小鼠MDM2在海马CA1区大量表达,呈现均匀地在海马的缘层(stratumoriens,SO)和放射层(stratumradiatum,SR)分布,仅偶尔可见类似AIS的富集,这时MAP2也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极性分布,呈现均匀的分布。这与发育过程中MDM2在大脑皮层的分布变化趋势类似。3周时可观察到MDM2在海马CA1区神经元AIS部位呈高密度分布,细端指向SO;而同时MAP2也开始呈现极性分布,即主要在SR分布。2个月时MDM2在CA1区海马神经元AIS的分布与3周时相比减少(P<0.001)。而与皮层所不同的是,6个月时MDM2在海马CA1区神经元AIS的分布较2个月时增加(P<0.05)(图2B所示)。选取发育正常的出生后2天至10个月龄的昆明小鼠,提取海马组织的蛋白样品,免疫印迹检测MDM2的蛋白表达。图2C结果显示,在出生后2天至3周MDM2的蛋白表达量较高,2个月时MDM2的蛋白表达量与2天时相比显著降低(P<0.01),但随着成熟与老化的进展,6、10月时MDM2蛋白表达量较2个月时增加(P<0.01)(图2D所示)。

3MDM2定位表达于正常成年大鼠大脑神经元AIS

上述研究提示MDM2在成年昆明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的AIS部位分布,但尚不清楚这种分布是否与特定的动物有关。因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成年SD大鼠不同脑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MDM2在SD大鼠的大脑皮层(图3A)、纹状体(图3B)以及海马的CA1区和齿状回(图3C和D)都存在AIS部位高密度特异性分布。这说明在不同类型的啮齿动物都可出现AIS中富集MDM2,并且在不同脑区的神经元也都具有AIS中富集MDM2的特点。AIS是从近神经元胞体的神经轴丘起至髓鞘开始出现包绕为止的一段无髓鞘结构,长约10~60μm[12]。我们上述的研究提示MDM2可在成熟神经元的AIS特异分布。为了进一步明确MDM2与AIS的关系,我们检测了神经元AIS区标志蛋白AnkG和Nav1.6表达与MDM2分布的关系。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MDM2的表达与AnkG、Nav1.6的表达分布位置一致,共同定位于神经元AIS(图3E,F)。我们在体外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上进一步观察MDM2在AIS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正常的原代培养神经元上,MDM2与MAP2形成相对的差异分布,MDM2主要在轴突中分布,而MAP2在胞体和树突部位有大量分布(图3G)。其次,我们观察到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AIS部分MDM2与AIS标志蛋白Nav1.6及AnkG有共定位(图3H,I)。已知在神经元AIS内的蛋白呈致密的分布,皂素处理情况下其分布稳定,因此,我们对原代培养的神经元采用皂素预处理,进一步的免疫荧光染色仍然可以观察到AIS样分布的MDM2(如图3J所示),提示MDM2具有类似AIS蛋白的生化特性。

4Nutlin-3对海马神经元MDM2、Nav1.6和MAP2分布的影响

为了研究MDM2在大鼠神经元的功能,我们向大鼠海马内注射MDM2的抑制剂Nutlin-3,并以注射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海马内注射MDM2抑制剂Nutlin-312h与24h后,MDM2在AIS的分布明显减少(图4A)。Nav1.6是在神经元AIS高密度分布的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其蛋白表达量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密切相关。大鼠海马内注射Nutlin-3后,Nav1.6在AIS的分布也明显减少(图4B)。MAP2在对照动物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胞体及在放射层的树突可见免疫荧光阳性染色(图4C中黑色箭头所示),而缘层方向的轴突部分中未见免疫阳性着色。在海马内注射MDM2抑制剂Nutlin-3后12h可观察到MAP2在海马缘层方向神经元轴突中有明显分布增加(图4C中白色箭头所示),这一结果提示MDM2影响MAP2在神经元的极性分布。另外,我们观察到海马注射Nutlin-3后,MAP2在神经元的极性分布改变伴随活化型Caspase-3染色有所增加(图5)。

5讨论

一般认为MDM2是p53负反馈调节环中的重要因子,当MDM2过表达或活性增强时,阻断p53蛋白的转录激活,p53功能抑制或失活,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促进细胞癌变[3,5]。此外,近期的研究还发现MDM2还可正反馈调控p53表达[13]。近年来,MDM2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化发育及神经细胞生理活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加。已有研究表明巢蛋白Cre重组酶介导的中枢神经条件敲除MDM2小鼠出现大脑皮层脑室区和中间区广泛的p53依赖的细胞凋亡,导致神经上皮变性和脑积水以及小鼠围产期死亡[14,15]。利用新型亚效等位基因MDM2puro/Δ7-9小鼠研究发现,该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MDM2表达量仅为野生型的30%,造成全脑发育不良,脑容量明显小于野生型动物;并发现小脑颗粒神经元前体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16]。MDM2不仅在胚胎期大脑神经元的分化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成熟大脑神经元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MDM2可与β-arrestin结合[17]。MDM2通过它的E3连接酶活性来调节arrestin依赖的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和细胞膜受体的运输,表明MDM2可能在大脑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作用[18,19]。此外,在脑缺血及药物急性成瘾后MDM2在大脑中的表达改变,表明MDM2在大脑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8,9]。然而,在成熟神经元MDM2的表达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检测了MDM2在脑内的表达和分布。在小鼠出生后的脑的发育过程中,大脑皮层和海马内MDM2表达的模式并不相同,但是它们在分布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7天以后,MDM2向AIS富集。在成年大鼠大脑内,MDM2广泛表达于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及小脑(结果未显示)等部位的神经元内,且呈AIS样分布。这提示了MDM2在不同的脑区的功能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它们可能都参与AIS的成熟和功能维持。AIS是轴突起始的无髓鞘结构[12],密集分布着电压门控的离子通道、特殊类型的细胞黏附分子、聚集的肌动蛋白、特化的细胞骨架蛋白和脚手架蛋白等[12,20,21]。AIS是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部位,也是神经元整合输入信号、调节和确定信号输出的关键部位[12]。在功能上,AIS还具有控制神经元内功能和结构蛋白的极性分布,向细胞核发送信号调节神经元基因表达等功能[20]。至今仍有新的蛋白组构及其调控机制不断被发现。AIS的蛋白组构十分复杂,目前已知Nav1.6是在AIS高密度分布的离子通道蛋白,对动作电位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2],而AnkG被认为是AIS保持离子通道聚集和控制神经元极性的必需骨架蛋白,是AIS的一个标记蛋白[23,24]。为了进一步明确MDM2否定位于神经元AIS区,我们采用了荧光免疫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SD大鼠皮层神经元内MDM2的分布与AIS的标记蛋白AnkG、Nav1.6的分布相一致。由此证实MDM2在AIS区呈特异性高密度分布。众所周知,神经元的发育并未随着出生而停止,而是随着出生后机体生长发育而日趋成熟,呈现动态过程。既往研究表明在恒河猴大脑外皮层内AnkG在AIS的密度出生时迅速达到最大,随后进行性降低直至4岁左右开始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至成年。βIV-spectrin在AIS的密度同样在出生时迅速达到最大,而后进行性下降至出生后5个月左右相对稳定至成年。而据Bhat等报道,在出生后10天的小鼠蒲肯野神经元AIS部位可观察到AnkG、Nav1.6,在出生后20天时AnkG、Nav1.6在蒲肯野神经元AIS高密度富集[25]。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昆明小鼠在出生7天后,大脑皮层MDM2逐渐向AIS分布,在21天时可明显观察到MDM2已在大脑皮层神经元AIS部位高密度表达,以后MDM2在AIS的分布密度降低。可见MDM2在昆明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神经元AIS的分布密度同样存在一个年龄相关性的动态变化。而我们观察到MDM2在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神经元AIS部位的出现时间与Bhat等报道的AnkG、Nav1.6在蒲肯野神经元AIS部位的出现时间接近,我们推测MDM2在神经元AIS的形成和稳定期起调节作用。MDM2除本实验显示的在AIS上的分布外,也有报道MDM2在突触后通过对PSD-95的泛素化修饰介导神经可塑性机制[26,27],并可调节神经突起的生长[28]。我们观察到的动物出生后不同时程MDM2在皮层与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呈现不同的模式,这是否因为海马与皮层神经元在发育和老化的过程中神经可塑性的变化及其机制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Nutlin-3是MDM2的一种小分子抑制剂,它通过与MDM2结合可抑制MDM2与p53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p53的稳定以及激活p53信号通路,常在治疗肿瘤中发挥抗肿瘤作用[29]。我们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av1.6在MDM2被Nutlin-3抑制后的AIS部位表达明显下调,表明MDM2对维持Nav1.6在AIS的高密度分布起着重要作用。而既往研究发现敲除AnkG后,Na+通道蛋白将从AIS脱失,由此我们推测MDM2可能与AnkG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维持了Nav1.6在AIS的高密度分布。

神经元的功能范文

脑卒中幸存者中7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保住生命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社会。但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往往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而卒中单元治疗模式是以循证医学为根本,具备生命支持、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物理治疗、健康教育功能的一个早期、渐进、持续、全面的治疗过程[1]。为了解卒中单元治疗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笔者比较了本元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病房和普通病房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本院急诊入院脑卒中患者100例,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2]。为首次发病或虽既往有发作但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者,年龄38~70岁。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双侧病变、偏瘫、肢体肌力>4级者;发病时并发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及合并有严重失语和认知功能障碍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病史、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与类型及瘫痪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按卒中单元要求调整病房的结构和配置,建立卒中单元治疗小组,由神经内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及心理治疗师等组成,而对照组患者入普通病房,医疗任务由神经科医护人员完成。

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包括3部分:①脑卒中患者急诊入院后先行标准化检查诊断,确定卒中类型、危险因素和身体状况,并于24h内行头颅CT检查诊断,以及血常规、血液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心电图检查。对重症脑出血、脑室出血者早期行微创手术治疗;若怀疑心源性脑卒中,请心内科协诊;必要时入重症监护病房;控制血糖与血压。入院后行系统观察和神经病学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压、心肺功能、体温、血糖水平及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对血氧饱和度降低、昏迷及伴心脏疾患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或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辅助呼吸等处理。伴肺或尿路感染者,早期应用抗生素。②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发病3~6h内行溶栓治疗,使用尿激酶2万U/(kg·d);同时使用维生素C、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脑保护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药物如尼莫地平,注意观察血压变化,维持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80~90mmHg;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或奥扎格雷钠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脑循环使用丁咯地尔类药物;中药使用灯盏花素、红花、丹参注射液等。脑出血患者行降颅压治疗,使用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等;止血使用止血芳酸、立止血等;其他则对症治疗。③早期康复评价及康复训练:待病情稳定[1],可行早期康复评价,了解患者的身体功能、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明确患者的障碍程度。设定短期和长期康复目标。根据患者的各种障碍评估结果提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及康复知识宣教项目的总方案,并在初期评价会议上发表,经会议研究讨论后方可实施。

对照组处理同观察组①、②项治疗方法。

1.3观测指标

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个月由专业康复医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FD)[3]、Fugl2meyer(FMA)[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及Barthel指数(BI)[6]分别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见表1)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NFD、FMA、HAMD、BI评分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3讨论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教学医院已经开展卒中单元的观察和研究。卒中单元是对卒中患者的一种医疗管理模式,他把药物治疗、肢体康复、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整合在一起,对患者进行及时标准的全面治疗[7-9]。本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组成模式:①人员构成为内科医生(包括神经科医师和中医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康复师、语言康复师、心理康复师、护理人员;②功能组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病房、物理康复室、语言康复室、心理康复室、健康教育中心;③健康教育与宣传,对非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和调查,指导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定期随访患者。

本组观察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评分明显减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说明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代偿和功能自然恢复的可能性[7]。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是基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原理,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保持皮层水平的“运动像”,促进神经可塑和功能重组的发生,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而卒中单元组明显优于普通病房组,可能与卒中单元治疗早期施措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以及预防肌肉萎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萎缩畸形有关[8]。笔者的体会是卒中单元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属的照顾强度和经济负担。卒中单元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卒中管理模式,在卒中治疗中起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柯其.脑血管意外的早期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1998,2(12):1304.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46.

[4]李丹,任海,许志强.综合康复对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功能及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29.

[5]常卫国,刘延平,杜贵海,等.康复干预脑卒中抑郁患者不同阶段的神经功能恢复测评[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06.

[6]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8.

[7]李厥宝,孟兆祥,韩瑞,等.卒中单元的优越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90-4291.

神经元的功能范文篇3

关键词:脑;基因组;元神;人格参照模式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11-2495-02

TCMDiscussiononBrainFunctionalGenomic

LIUJia-qiang(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ngdu610075,Sichuan,China)

Abstract:PrimordialshenisconcentrativeembodimentofShen,brainishouseofmentalactivity.Braincellismetabolismaboutinformation.Thecharacteristicofbraingenomicisuniformity,profoundandsubtle,reflection,activeness.Theessentialityrelatetobrainfunctionalgenomic,theegorelatetotranspositionelement.Thefunctionofbraingenomicincludereceipting,processing,storaging,fetchingandfiringinformation.

Keywords:brain;genomic;primordialshen;frameofreference

人脑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产物,是宇宙中已知最复杂最精细的体系。大脑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是比基因更复杂的体系。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是生命的最高控制系统,是人体的调控和思维、意识的中心;如何从整体角度来解译大脑密码,是中医学最大的挑战。利用中医学整体思想结合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基因组

学,将是从整体的角度真正解译意识奥秘的有力工具。

1中医学对脑的认识

中医对脑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围绕着“心主神明”、“脑主视听”以及“神居泥丸”的理论,进行着反复的观察与探讨。王清任《医林改错》对脑髓学说论述较为清晰,力倡“脑髓说”,是历代文献中有关脑髓理论的精彩篇章。但其应用脑髓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尚难完善。

《素问•三部九候论》云:“神藏五”,明确指出人体的五藏为藏神之脏。而《灵枢•本神论》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则进一步说明了5个神藏的具体内容,即“心、肺、肝、脾、肾”五藏分别藏有“神、魄、魂、意、志”。五神藏的统一体就是神。元神是神的集中体现,李时珍认为脑为元神之腑。中医将脑的功能归于五脏,但是反过来五脏的功能也构成了大脑。精气神是五脏的基础和功能,是人整体的功能属性。

2基因组整体的精气神功能分类

供细胞自身生命的生长、繁殖、代谢与体能消耗的这些基因组功能模块称为精基因组功能模块,这些特殊信息的细胞分布在周身组织(包括躯体、内脏与脑等组织)中。维系人体内脏特有的分泌功能的基因组功能模块称为气基因组功能模块,由于这些基因的表达维系了五脏的相互作用和对外调控作用。神经细胞(主要是脑神经细胞)中的具有反映性、记忆性、主动性、搜索性等功能的基因组功能模块称为神(脑)基因组功能模块。正是这些基因组模块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基因组整体的结构和功能,这3个模块间存在直接的调控关系。

脑基因组是脑细胞的调控中心基因组是细胞的调控中心,虽然神经元细胞的功能多样,但是神经元的功能特性仍然由神经元基因组的特性所决定。神经元细胞构成的复杂的网路系统实质上基因组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基因组出发解决脑问题可能更接近于实质。神(脑)基因组功能模块也是由五神藏功能模块所构成,五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统一整体。

3脑细胞是信息代谢

体细胞与内脏细胞的功能尽管也有不同,但都没越出实体物质代谢(包括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的内容,而神经细胞则进一步发展到了“信息代谢”,如接收信息、传输信息、发放信息……体现信息的一出一入这种既类似又不同于一般物质代谢的功能,这是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功能,也是它的主要功能,脑神经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都是为它服务的。脑基因组的功能也集中体现在对自身以及外来信息的处理上。

4脑基因组的特性

4.1整体连接每个脑细胞的基因组作为一个功能信息单位与其他基因组全方位连接,突触的众多的细胞连成一体,促使脑所有细胞的基因组相互连接成一整体。

4.2反映性脑基因组的全方位特性决定了与外物相互作用的反映特征,把客体的差异如实地呈现出来,脑(元神)则可以反映事物的全部特性,而且脑(元神)中有无数个层面,不仅可以反映客体的状态,而且也可以反映脑(元神)自身的内部状态。

4.3能动性人的主动能动性是由脑基因组的能动性所决定的。

4.4对信息的作用脑功能基因组的特性表现在对自身和外来信息的反映和处理上,信息是编码基因功能的起点和终点。

大脑皮层虽有相对的区域性,但各区域之间不但发生着多级双向的方式与多样性相互作用方式,而且每个区域都包含了别的区域的若干功能单元(或亚区),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需要大脑所有区域和系统(不同程度与方式)的参与。细胞之间传递的是调控信息,通过神经突触,在编码基因的作用下基因组之间传递了以编码基因序列为节点的非编码序列的调控信息,通过细胞内外信息的近乎无限的相互调控和反映,促使非编码序列的改变,促使某些编码基因的表达,脑细胞形成了统一的网络结构整体。

5人的大脑是生理建构和文化建构的统一而成的整体

在形成人的完整的神经系统的过程中,是古猿经过劳动和社会交往所逐渐形成的。一方面,人类的文化建构的活动与发展是依从生理建构整体特性的,另一方面文化建构对生理建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促进生理建构的演变,从而促进文化建构的进化与发展。人的大脑的生理建构和文化建构矛盾运动构成了从古猿到人的进化和人的继续发展。

大脑细胞中含有超过其他体细胞的RNA,而大脑又是以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发放等的信息代谢为主的,人类所接收的信息就很可能暂时存储在这些物质的排列中;人出生后客观世界的信息逐渐反映到人脑,从RNA传递到DNA中,继而影响到转座子和对编码基因的调控,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转座子功能模式即人格参照模式。文化建构的基因序列影响了转座子的功能活性,转座子的功能活性又进一步影响了编码基因的功能活性。文化建构构成了人的特定心理模式:性格或者体质。文化建构发生了某些变化则影响基因组编码基因功能的发挥,通过激素又影响了身体五脏六腑的某些变化。文化建构的整体变化是可以造成核内某些编码基因的某些变化。

生理建构和文化建构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的特定心理模式。本性与脑细胞的功能基因组有关,自我则是与人格模式或者心理模式相关的转座子网络调控下的基因功能相关。脑基因组是统一矛盾的整体,处在文化信息排列和编码基因的矛盾运动中,而中间的媒介是转座子网络,即功能网络结构。文化信息影响编码基因的表达,编码基因是在文化信息的调控中表达。情绪反映的背景是人格参照模式,是在人格模式背景下表达的。

6脑基因组的功能

脑基因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接收信息,加工、贮存、提取信息,发放信息3个方面。这些都与脑功能基因组密切相关,是在基因的作用下对信息的作用。

加工信息: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可以分别感受客观物质的物理、化学等特性的刺激。上述各种刺激作用到相应的感觉器官的感受器时,就可以引起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而在脑内引起反应,这些反应都可以引起脑(元神)相应的变化,基因序列的变化。若是单一的刺激,则是感觉;若是相关的复合信息,则是知觉。当一事物的“全部”信息进入脑(元神)后,则可形成该事物的表象。表象一旦形成,根据该表象部分特征,即可以回忆出整个表象来。每一事物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发放出的信息作用到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不同的神经冲动,伴随着不同的生理变化。这样一来,似乎完整的事物被各感觉器官分解了。但是这些信息进入脑(元神)后,又按其原来的状态组合,表现出原有的整体状态。

第二次加工,即把带有复杂信息的整体映象缩合成一个简单信息即特定的符号-词汇代替之。这是对事物表象的抽象、脱离事物具体信息的过程。这就是人意识活动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现代心理学或哲学认为这种抽象是经过分析、综合、演绎并对现象扬弃的结果,由此得出的概念或判断,抓住了事物本质。一旦表象被抽象并赋予语义的词汇后,形成的词汇就脱离了表象所占据的层面,而进入了另一层面并建立起另外的系统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第二信号系统。如果我们把表象占据的脑(元神)空间称作“第一映象空间”的话,不妨把第二信号系统所占据的脑(元神)的空间叫做“第二映象空间”。

贮存信息:人脑基因组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

提取信息:贮存有信息的脑神经细胞也会包含着所贮存的信息内容,因而也就成了脑(元神)中的一部分内容。鉴于意识的搜索性与驱动性,当需要提取信息时,就主动地向该点集中,于是实体物中的信息也就随之得到清晰的映象。

发放信息是靠人的各种器官(包括感觉器官)把信息发放到客观事物的过程。

结论:脑细胞功能的复杂性是由于细胞内所含的基因组的功能特性所决定,从基因组出发,从整体论出发来解译脑是一种捷径。当代影像学研究的只是脑基因组功能的外在显像,而对于神经元细胞的调控中心基因组没有深入研究。对于人脑这种复杂性系统,从还原论入手进行形的解剖研究不可能达到对脑整体的解译,而中医学思想无疑将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家强.中医学现代化-由朴素唯物主义走向现代唯物主义[J].中医药学刊,2005,23(5):872-873.

  • 上一篇:在线课程建设总结范例(12篇)
  • 下一篇:<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