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施工管理质量
一、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可以利用的建筑用地正在逐年减少,促使很多建筑向高层、超高层发展,特别是超高层住宅、超高层办公楼、超高层公共建筑增长速度尤其迅速,今天超过100米的建筑已经随处可见。
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给此类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建筑设计人员、建筑施工人员和建筑监理人员的关注。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施工管理经验,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提高超高层建筑质量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原因
2.1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安全施工是建筑施工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超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长,施工参与人员复杂,漏天作业、高空、悬空作业多等特点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⑴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全部负荷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地基在负荷的作用下则产生应力,不同的地基位置产生的应力大小不一,从而使超高层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当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土质差别较大时在不同的土层交接处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墙体裂缝。
⑵外窗部位渗漏。
为了达到美观和舒适的目的,超高层建筑中的窗户广泛采用大面积的凸窗和落地窗,特别是铝合金材料的外窗在施工时得到广泛应用。外窗部位的防水施工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局部防水错误不正确;窗户保护和检测管理手段不完善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外窗部位渗漏。
⑶悬挑结构坍塌。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出现悬挑结构坍塌的事故很多,沿板跟部、悬臂梁断塌和整体倾覆坍塌的质量问题都经常出现。其原因有拆模过早、施工超载、钢筋变形错位、模板支撑方案不正确和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等。
2.2超高层建筑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导致超高层建筑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众多,本文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⑴自然因素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大部分都是在露天进行,如下雨,刮风,打雷等天气情况都会给施工过程带来危险,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针对不同的自然因素采取不同手段和措施来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对于提高其施工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⑵设计不合理。
设计不合理也是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一大因素,例如设计时考虑不全面,计算负载值过小,电缆选择不规范,结构不合理,内力分析有误,计算简图不正确,沉降缝和伸缩缝设置不正确等都是引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⑶建筑材料不合格。
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外部造型、结构安全和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等。电缆的防火等级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水泥过期后安定性不良,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等。
⑷施工管理不规范。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不规范造成的。例如没有经过技术交底就盲目施工,图纸没有经过深入设计就仓促施工,或者没有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规范施工等。
⑸施工企业质量体系不完善。
施工企业的质量体系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根本和基础。很多施工企业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质量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然后利用质量管理的一些有效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重点把握,使建筑施工质量始终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三、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办法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深远和直接的影响,作为建筑工程中施工条件复杂,技术要求更加严格的超高层建筑来说,其施工质量更应该得到重视,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⑴严格审查工程参与者。
超高层建筑因为建设周期长,参与人员多,因此对工程的各个参与者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例如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人员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对于审查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能上岗。
⑵加强工程所需材料和半成品的检查。
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清理施工现场,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对原材料进行有序的发放。
⑶严格把关隐蔽工程的验收。
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建设方、施工方的经济损失,保证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隐蔽工程的验收已经成为确保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手段。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方应当在要求的时间内到达隐蔽现场,对隐蔽工程的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施工方才可以进行隐蔽施工。否则建设方有权要求施工方对已隐蔽的工程进行剥露检查。
⑷抓好工程项目的队伍建设。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劳动密集的显着特点,因此抓好工程项目的队伍建设也是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建设文明工地,给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⑸加强施工企业质量体系建设。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每一个施工企业的立命之本。最后还要完善各项质量管理的规则制度,确保资金的投入,落实好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本企业的质量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成因消防设计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居住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各大城市的高层民用建筑高速发展,成为当前人们办公、娱乐、生活的场所。但从全国火灾的资料统计来看,高层建筑发生的火灾系数最大,造成巨大的人员死伤及财产损失。因此,高层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话题。国家就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问题制定相关的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但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方面的规范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造成当前的高层民用消防设计存在多种问题。
2.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特征
在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的火灾由于建筑的高度、体量、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火势蔓延的速度快、途径多。由于高层建筑竖向空间,各类管道井、电梯井全部贯穿于整个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火势会快速地竖向蔓延,高层建筑的空间结构又复杂多变,导致烟雾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控制。(2)火灾造成的损失巨大。高层建筑物的功能及其复杂,设施多,可燃物的分布范围大,因而,发生火灾时,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扑灭,直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3)燃烧的温度极高。高层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分布广泛,火烧后,温度升高,浓烟四起,能见度降低,吸入高热的烟气,直接导致人的呼吸道肿胀、灼伤,呼吸道严重阻塞,造成窒息,且给救援灭火加大难度。
3.高层民用建筑生成火灾的原因
3.1历史欠账原因,造成隐患整治难度加大
由于历史的各方面原因,多数高层建筑的历史欠账情况较多。如建筑楼形式、消防栓间距、消防车道等均不符合当前的消防技术规范,此类现象较为普遍。此外,还有多数的高层建筑虽投入使用,但并未通过我国消防的验收审核,室内室外的消防设施仍未完工或还为能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3.2消防验收审查不严,建筑施工质量差
建筑消防设计的验收审查是建筑设审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十分严格,但是,当前我国各地区均出现“三边工程”,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有些高层建筑物由于施工方的素质低下,且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尤其是建筑消防方面的施工,某些单位存在挂靠现象,,消防值班的人员并未落实好,且施工人员仍是固定不变,任意压缩建筑消防工程的人力、物力投入,各项消防培训工作未落实到位,缺乏对消防系统的保养及维护,导致消防工程的整体质量粗劣,建筑的耐火性能不高,以劣质品替代合格的消防产品的现象仍然不断,使得工程的火灾隐患不断增大。
3.3高层建筑所分属的产权单位多
目前,大多数的高层建筑所分属的产权单位复杂、众多,各产权单位之间缺乏联动,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高层建筑的消防工程的整改经无法有效落实,费并未统一固定的管理单位进行管理,最终导致消防通道受到严重阻碍,各类消防设施严重缺乏,火灾隐患日益增多,整改火灾隐患的难度增大。
4.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分析
从当前高层民用建筑火灾事故不断频发的现象来看,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
4.1未重视消防供水系统超压的问题
在《高规》中有规定,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应特别重视系统的超压问题,应采取相应的防超压策略。消防供水系统出现超压,主要是由于供水系统内出现水压超过工作的压力限制,导致管网、附件、配件以及阀门等设备受到损坏,使得消防供水系统难以正常使用。消防供水系统超压的问题在当前高层建筑消防供水中普遍存在,因此,应当引起业主的注意,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超压策略。
4.2高层住宅的消防通道设计不合理
《高规》规定,高层的建筑用房的各层均要在设置室内消防栓,并对消防栓的间距有严格的要求,应确保同一层住房的任何部位的消火栓水柱同时到达同一个位置,因而,针对这种的商业服务点目前有两种,一种是仅在建筑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点,若是每隔一个房间均设有2个消防栓,投资巨大,且又会造成浪费。当前,部分设计人员则采取在两个隔墙的中间,放置门、双栓、双阀的消火栓,虽然这种方式可保证在同一层的2个消防栓充实水柱,同时符合规定的要求,但是,其仍是不可取。第一,不能满足商业用房的要求,一般商业用房希望能在不开窗门洞口的情况下,能与其它的住房完全的分隔出去。第二,这种方式会增加更大的安全因素。另一种是在建筑的一、二层均作为商业服务点,即在每一层的楼梯楚均放置消防栓,有利于上下共用,满足《高规》中的要求。此外,防烟楼梯间以及消防电梯型样的住宅,通向楼顶的疏散楼梯应设为两座或是两座以上,可切实保证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疏散被困人员。
5.结束语
面对当前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事故频发的现象,我国应把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课题进行全面研究,重视建筑消防的设计规范,及时整改消防漏洞,但总的来说,还是应提高人民的日常消防常识,进而预防及减少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4]吴兴全.浅析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9,(15):158-159
[2]王光裕.高层建筑减压阀给水系统维护管理[J].给水排水,2000,26(2):57-58.
1.1材料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
质量是建筑的核心,而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体现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极大,然而,在当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却由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抗震设计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材料对其造成的影响只是其中一个重点要素。材料的影响主要现在材料的质量、材料的不匹配等问题,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有很多工作人员为某一己之私而在施工中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严重影响的建筑的抗震性能;另外,还有些工作人员在设计中会将一些其他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引入到该建筑物中,而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以及整体结构都有所不同,导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与实际的建筑缺乏匹配度,导致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使建筑的安全性降低达不到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标准。
1.2平面结构设计对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影响
超限高层建筑物的平面结构设计是与建筑物外形有着直接的联系,当然也与建筑物抗震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超限高层建筑的平面设计与施工难度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在当今超限高层建筑平面设计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平面结构设计引起的施工难度过大,而导致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施工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即使能顺利施工也会因为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后期的使用中依旧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3]。另外,如果平面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会造成无法准确的确定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均衡点的位置,尤其是超限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可能会在平面结构设计中会漏掉某些细节的设计,一些结构细节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超限高层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1.3受力体系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带来的影响
受力体系是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每个建筑的受力体系也各不相同,这与设计者的经验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光凭经验来完成设计,而且,确实有这种情况发生,觉得自己有着多年的设计经验,就没有详细的对建筑受力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以前的经验直接按部就班的放到设计里,最终导致建筑的受力体系与抗震设计发生了矛盾,造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性能降低,使得建筑整体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
2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优化
2.1做好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
由第一部分得知,建筑材料对超限高层建筑设计抗震设计的影响及其的严重,因此在设计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对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质量、数量、规格等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再进行相应的设计,尤其是材料的性能参数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因为有很多材料类型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着细节上的差别。另外,还应对超限高层建筑地点的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因素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前期的材料搜集、整理的工作,要确保相关数据材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在超限高层建筑的整体设计还是对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将这些数据作为设计的基础,进而确保设计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误差。
2.2对超限高层建筑物平面结构设计的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比平常的多层、高层的设计特点复杂的多,而且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本身要求也特别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将其作为优化方案的因素。另外,在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再结合多种有关设计因素,如,抗震指数、施工方式等,设计出多种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案,然后再通过多种方案的相互比较,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通过这种优化方式,能更好的做好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而且,以这种设计优化方式,一旦发现方案中存在设计问题或安全隐患能及时的比较出来,并及时的改正,对建筑抗震性能具有很大的保障。
2.3明确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受力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不仅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对建筑物的外观有着一定的要求,美观、大气、上档次是建筑外观现出来的典型特点,但是有很多建筑物只考虑到外观设计,却忽略了建筑的受力体系,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带来直接的影响,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势必会为建筑物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对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中一定要明确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建筑的外观要求是要满足的,而在达到这个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到超限高层的抗震设计,要尽量以后者为主,毕竟后者是关乎到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力学的知识来寻找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受力体系中的平衡点,以此来实现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