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线上教育方案范例(12篇)

栏目:报告范文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篇1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现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组织实施

按照县委下发的《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文件要求,0月0日,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会议传达了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精神,对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做出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及时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县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紧密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学习载体,科学制定学习计划,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积极组织全体民辅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二)教育学习

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加深理解党的政策理论

采取“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线上通过学习强国APP、党史学习教育、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学台进行视频互动学习,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英雄模范纪录片,撰写心得体会,线下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党委成员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各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史学习会议,认真研读“四书”,做好学习笔记,保证党史学习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2.开展专题组织活动,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

按照党史教育学习实施方案要求,通过筹划部署,组织开展各类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包括清明节组织人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祭奠英烈活动,组织人参观抗联遗址、抗联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活动,邀请党史教育专家讲座,为传递发扬红色精神。

3.开展特色实践活动,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自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推动当时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结合本职工作,将办事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深入开展公众号宣传,组建队伍,组织各党支部深入社区、市场、村屯等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包括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清洁接街道卫生等内容,各党支部坚持群众路线,在服务群众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学习与改进作风、提升形象结合起来。

4.加强宣传引导,延伸党性教育领域

依托网站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及时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并对文件精神,组织领导,工作动态等进行展示。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广泛宣传各部门先进事迹和典型,已有多篇新闻报道刊登在多家网络平台上,让党史教育学习的精神发扬光大。

二、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理论学习

按照方案要求和计划安排持续开展党史理论知识学习,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党史教育影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1篇2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学;高等教育

自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应顺应世界潮流,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进程。“互联网+”教育也逐渐在各大高校中兴起,管理学作为与时俱进的一门学科,也应顺应互联网潮流,进行创新与改革。

1.“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以其开放性、主动性、创新性、协调性和共享性,为高等教育增添更多优势,比如提供更多资源、传递信息迅速快捷、更大的信息储存等。

1.1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传递信息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多种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和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诸如MOOK、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满足不同需求,营造多种不同的良学习环境。

1.2资源更加多样”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最快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资料。通过图书馆在线资源,学生还可以查到所学专业最前沿的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学校将投资倾注于网络资源的建设,也解决了学校资料收集、看管等问题,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1.3受教育平台更加开放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公开课平台等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对学生入学的门槛,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接受更多专业教育,满足大众需求。

2.《管理学》学科教育现存问题

管理学作为一门历经百年发展的学科,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其内容。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启蒙、奠基性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管理学课程建设能力不足,大多流于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指导,教材落伍、与时展不同步,教学案例陈旧、缺乏课前引导等。2.1重视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指导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缺乏实践经验,专注于理论知识传授,而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实践环节的知识内容。在具体考核环节,由于未参加企业实践,实践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使得管理学知识未能充分理解,灵活应用。2.2教材落伍,与时代脱节在管理教学中,各大高校大多采用经典教材或是自编教材,虽然大多都是高校老师自编教材,但在理念上大都基于西方理性,与中国管理实际脱节严重,给学生理解带来极大困难。及时学生将各个理论知识背的烂熟,但并不能深刻理解。同时,管理学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应不断有新的内容,但现实教育中,大多老师拘泥于课本知识,管理前沿热点等方面的问题几乎不涉及,影响授课效果和学生专业知识面。2.3教学案例陈旧、缺乏课前引导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案例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管理理论知识。但由于一些老师缺乏企业实际经验,导致案例分析不够深入,或者沿用老式案例,与现今时代不一致,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达到巩固教学知识的目的。

3.“互联网+”时代下管理学教学改革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科技,丰富教学方式,实现老师学生随时互动,同时有针对性的扩充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1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平台

作为管理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采用“互联网+”案例教学、前沿课题研究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微课、微信、在线平台等方式,将管理课程从“线下”走向“线上”,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课内课外双向教学系统,使管理学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完善教学设施,改革考核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要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学习氛围,学习应倾注于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如电子图书馆资源的丰富、多媒体课堂建设及微课、在线课堂等平台的维护。同时,为使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充分实施,学校应该改革考核机制,从单一的试卷考核向注重课堂考核转变,如增加对大学生案例分析能力及课堂展示的评定,或通过在线课堂完成一定的教学考核内容等。

作者:张志强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1):111.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6月举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业界权威专家学者指出“互联+教育”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教育行业和互联网相结合已成新趋势,线下(Offline)的物理空间与线上(Online)的网络空间日趋打通并共同构成了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的(OnlinetoOffline)(下文统称为O2O)的环境,对O2O及O2O环境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受到挑战,本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O2O理念,使得一种学习、探讨、实践活动在线上和线下得以充分展开,从而达到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最终目的。

二、现行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真正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而当今高校普遍实践教育模式仍停留在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和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教学为核心)上,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愿望并没有得到聆听,其呼吁创新变革的愿望并没有被学校所重视。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相脱节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偏重于学术能力培养,形成一种“重学术、轻实务”、“重理论,轻实践”的格局,禁锢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不符合当前社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要求。大学生课堂学习过多,课外实践过少;学习理论过多,动手操作过少;教条刻板较多,创新突破较少。

(三)师生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匮乏

由于年龄、价值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仅局限于课堂的单向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共同语言。由于部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对于最新的网络交流工具接受能力较弱,线上线下交流的操作难度指数增加。

三、基于O2O视角小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探索

基于O2O的大学生实践管理模式的设计:1.人才培养模式定位——O2O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差异和学习需求特有性,构建融“线下案例项目教学+线上体验学习”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线下学生用户转到线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并将线上学生用户转到线下,接受O2O系统资源库中所提供的企业实际案例进行职业情境学习。在授课形式方面,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可以在O2O平台上的任意时间进行,同一平台提供多个教学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线上线下学习。另外,学生实习场所由原来的校内实习变为下厂实习,由原来的纯粹的实习操作课变为学习、工作一体的工学结合。2.课程理论体系设计——学校互联网云教育平台线上共建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与实施思路,线下组织实施和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与兄弟院校和实训基地的合作。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践流程图向学生说明该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该课程配套的实践体验如何进行操作,如何顺利完成作业和获得学分,学生可以选择本学院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其他学院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其他兄弟院校的开放性课程;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或者企业实践项目的需要,选择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项目。线下设定课程表,教师通过线下课程表对学生进行有序的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学习知识。对于线下教学,学生可以在线下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视频课件、企业情境案例及课件,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学课件进行网络学习,平台上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企业成功案例,方便学生及时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社会的职业职位需求。3.O2O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构建企业实景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和移动智能手机等即时通讯设备,以及现有线上交流平台,与企业现有网络资源对接,构建企业实景平台,对接线上交流配合线下体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仪器及企业精英,企业精英配合学校专业教师运用企业实景平台进行专业课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中学生运用企业真实的职业情景平台工作、学习、由优秀教师及企业精英现场指导。另外在线上设置专题讨论或互动教学的形式进行强化教育,线上线下的共同配合,由学校优秀教师及企业精英负责,在线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给予解答。

四、结论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

另一部分主讲教师,把本科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三大球”重新给一线骨干教师上一遍,甚至把本科阶段的科研方法、体能测试统计、训练方法与论文的写作重新给一线体育老师讲一遍,讲课的内容陈旧,没有一线体育教师想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一线教师们也感到诧异,不知道是培训教学技能,还是培训运动技能?关键是那些讲座内容大都是大学的专业课程,如:怎样进行体育科研,国内外体育课程改革趋势,或者是课改的理念,大都是照本宣科,案例陈旧。

部分地区培训效果欠佳的另一个原因是,由教授定内容,请一些有一定职务的“圈里人”讲课,不管他是否对中小学课程标准有研究,这样,既浪费了财政拨款,又浪费了教师的时间。这是造成培训内容不符合一线体育教师需要、没有学到急需和想学内容的主要原因。难怪一些教师调侃“从未有过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的人在告诉中小学教师怎样做好教师”的现象,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的办法是各级培训参照“国培课程标准”的程序选择培训内容、专家,规范培训工作,保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偏离方向。具体做法:

第一,一线体育教师喜欢实际案例、解题式的讲解,起点要低,要贴近中小学,深入浅出的教学计划才能引起体育教师的共鸣;案例实在、鲜活,有说服力,讲的内容能引起体育教师的思考,通过提供给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实例分析,让体育教师参与进来,一起动手,交给一线体育教师解决问题的钥匙,给一线体育教师提供生动、完整的设计案例供参考、借鉴,让参加培训的老师明白,其实把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落实在教学中并不难。

第二,一个好的专家要把难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可以操作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才能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欢迎,而不受欢迎的专家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云里雾里讲理论,讲趋势,讲一大堆大学的课程,居高临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在中小学工作的经历,他们只能讲这些东西。

第三,一线体育教师工作具有实践性,如果培训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培训者坐而论道,甚至攻击课程标准,培训内容严重脱离参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不知如何操作,不知道该相信谁。要尊重一线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作为成人,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参培过程中关注为什么学、怎样学和学习效果如何,喜欢把新知识与旧经验做比较,并依据经验加以判断。受欢迎的培训者往往遵循成人的学习规律,尊重一线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将教师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采用案例设计、剖析等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实效性。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篇5

(本例在原案例的基础上略为改动,原案例出处:刘健主编.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60):

1.教材内容

(1)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2)接力跑游戏

2.教学对象:高一男生

3.学情分析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而定,因此,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本课还利用篮球与呼啦圈在篮球场地中进行娱乐性的接力跑,进一步增加接力跑的难度和趣味性。

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与直线运球的不同之处。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②90%以上的学生明确本目标。

(2)技能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②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5.教学方法

(1)复习原地运球:①原地运球:蹲、坐、站;②原地高、低姿听信号运球;③原地高、低姿看信号运球。

(2)学习直线运球:①听口令直线运球(注视目标,慢速移动);②看手势直线运球;③直线追逐运球。

二、教案编制技能水平的判断

该案例的编制者基本了解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整个过程和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教案的基本信息较为完整,有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方法等,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前教案编写教学技能,但在整个教案编写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主要问题:学情分析思路不清,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总之,该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案编制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技能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案例问题分析

1.单元教学课次不明

众所周知,单元教学计划是体育课时计划编制的依据,该课虽然指出“复习篮球原地运球,学习篮球直线运球”,但没有具体说明“复习原地运球”是第几次课;“学习直线运球”虽是第一次课,但共需要几次课完成这个教学内容并不明确。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在观看体育课教案时,不知该课的起点、重点与课次过程。

2.学情分析不到位

该教案在学情分析中指出“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但并没有结合篮球这个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这句话属多余。“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这句话并没有具体指出与分析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属于空谈;“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这是教学重难点,不应放在学情分析之中。

3.教学目标表述不够清晰

第一,该教案把“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与快速反应能力”这个有关体能的目标写入运动技能目标中是不妥的,这说明该教案在格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运动技能目标中的“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表述不够到位。运动技能目标应结合具体的运动技术,说明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两个有关“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具体技术要点,而该教案只是笼统地表述了整个技术(掌握某某技术),这种现象在很多的教案中也是常见的,这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得太笼统,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上;第三,从百分比来看,“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那么还有15%的学生呢,你不是要因材施教吗?你的教学措施呢?课中没有任何体现。第四,情感目标显得空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这节课需要“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吗?需要“想象能力”吗?如果需要,课中有具体的措施吗?这些问题都是含糊不清的。这说明在表述情感目标时只是随意地从《体育课程标准》中拿来几个相关的词语,并没有结合篮球运球和接力跑游戏这两个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四、教案编制技能发展建议

1.明确单元教学课次

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写明单元教学课次不仅是编写者编制体育课教案的依据,也是为了让观摩者了解教案编写的基础与条件,有助于学术交流与经验探讨。在具体写法上,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的总课时、该课是第几次课。在很多教案中,有的老师为了“简便”,往往只说这是新授课(第一次课),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模糊了单元总课时,而且不利于把握教学重难点。单元总课时不同,各课次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各异,如篮球运球单元教学3课时与2课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手段与方法的安排上是不同的,因此,在教案中既要明确单元教学总学时,也要具体说明某课的课次。为了简明起见,可用4-2表示,4代表该教材单元教学总学时,2代表第2次课。

2.明确学情分析的具体内容

从学理上分析,学情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特点、身体素质差异;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性别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性;学前运动技术基础;班级课堂教学氛围等等。结合该课教案,学情分析的内容应为:第一,该校高一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应与篮球教学、接力跑内容有关的素质,如弹跳力、灵敏性、速度、反应能力);第二,该班级男生对篮球运球与接力跑教学内容的兴趣情况,如对接力跑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在安排教法时就需要运用创新的手段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该班级男生原地运球的基础(这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最了解的,因为是复习内容,上了几次课?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这是体育教师理应熟知的)。

3.进一步规范教学目标的格式与表述

首先,教学目标的编写格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布鲁姆目标分类方法为依据的“三点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另一种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四点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目前在基层体育教学中,以上两种格式都比较常见,笔者认为,若以第一种编写格式,那么应增加一个“体能”目标,这是体育学科所特有的。

其次,要不断提高编写课堂教学目标的水平。教学目标在教案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说明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案只是一个预设,是一个课前准备,因此,体育老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编写并不十分重视,流于形式。所幸的是,近年来有关如何较为科学的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不断增多,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与观点。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篇6

一、“应然”与“实然”的背离:传统班主任培训的误区

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提升一线班主任的各种理论素养,指导思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这样的假设: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尽管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班级管理理论,熟知班级管理规律和重要原则,通晓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旦到真正面临实际的班级冲突情境时,常常感到这些原理与现实反差很大,有无从下手之感。

在一线班主任身上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与人们对理论的两个认识误区有关。第一,理论是一种非实践性思想体系,所以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仅仅是通过辨别、假设、整理论点、检验假设和论据等程序,找出作为基础的普遍原理,考察这些原理背后的内容。对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的这种理解,使理论与当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完全区分出来,在班主任培训的课堂和许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这种高度漠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奥、玄之又玄的原则和规律。其实,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是鲜活的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理论的目的或功能,不仅是提供理性的解释,更应为相关的班级教育实践提供行动准则。这就决定一线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推理和演绎等层面,更应高度关注与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和迁移作用,增加理论的效度。

第二,掌握相关理论就一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班级管理理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提供认识的框架,进而能够指导和完善班级管理实践。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班主任熟知相关理论,但却是一个蹩脚的班级管理者;相反,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但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却能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并不是具有严密体系、完全遵循逻辑法则的理性活动。

可以说,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的误区,其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应然”,是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过程,班级应该按事先设定的计划和理性的原则去运行;“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班级组织及其活动过程,不仅具有合理规范、有条不紊的理性,同时包含大量的非理性。班主任面临的实际班级情境,具有模糊、随机和非理性特征,包含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可变因素,需要班主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决策或调整。因此,像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将希望寄托在单纯的理论学习上,指望借助或照搬某些手册或管理宝典所宣扬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班级管理难题的做法,无疑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1]。

从这一角度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将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能够有效地化解传统培训中“应然”和“实然”的冲突。教育与管理理论揭示了班级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班级管理实践却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当下不少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倡导的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引导班主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班级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学生转化和班级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班级管理的水平。

不难看出,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将班级管理中真实、典型的问题和冲突展现在班主任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班级教育与管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在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中,班主任必须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分析、讨论复杂、不确定和典型的教育问题,把握问题关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班级管理案例研究架设了跨越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鸿沟的桥梁,体现了对不可预期的班级教育事件的一种把握方式,对典型的班级问题的解决方式[2]。

二、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路径的价值分析

当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以教育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已成为常识。但教师如何开展研究,开展怎样的研究,却存在不小的争论。英国教育学者斯坦豪斯认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并非要让他们承担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而是要关注教育实践,反思教育实践,进而不断提升教育实践。因此,让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完全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从事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做法既没有真正尊重一线班主任的实践优势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也没有尊重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使大多数班主任对教育研究产生不应有的畏惧感,不敢或不愿开展研究。

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让他们具备开展案例研究的绝佳条件。对他们来说,记录、描写、分析和反思班级焦点事件,是他们熟悉的一种言说方式。班级管理案例与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经验背景高度契合,在记叙和分析案例时,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入角色,找到感觉,自然地运用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自如地表达和交流。而且,由于教育案例源于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其生活是与一个个精彩的班级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案例研究更是一线班主任的一种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他们来说,论文写作不时会有“失语”的窘迫,但进行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诸多学校的实践表明,引导一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对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容忍模糊,乱中求序

在科学管理理论和科层制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逐渐形成追求规范、清晰和有序的价值观,但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始终存在着模糊、无序甚至混乱的一面。由于案例是对真实班级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教育与管理过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同时,案例研究是一种乱中求序的过程,一线班主任通过班级典型案例研究,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班级教育与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提高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学会利用案例提供的模糊、有限的信息,进行尽可能“满意”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增强对班级管理实际情境中信息不完整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

2.增加情境体验,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教育观念形成和决策判断的基础。拥有一个合理、多元的知识结构,对一线班主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完整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由三类知识构成,即原理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及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和理论学习相比,案例研究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它可以为分析者提供一个个逼真的班级教育典型事件和管理冲突情境。班主任可以分享同伴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增加真实班级冲突管理的情境体验,自觉反思班级冲突思路和行为,形成新的教育对策和实际问题管理策略。

显然,案例分析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第二、第三类知识,从而较好地弥补一线班主任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同时,案例研究还是教育与管理理论的“故乡”,可以提炼、生发新的理论观点,丰富理论内涵,优化理论品质。

3.培养反思精神,发展批判技能

通过反思提高实际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培训理论研究的重要发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已成为共识,其与以下两种理论的支持有关: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经验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等,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特别是个体问题开始,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情境性认知理论会同时考虑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认为学习最好通过积极、社会性和真实性的过程来实现,使学习者极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应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发生,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符合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的主张,案例研究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反思实践的方法论因素,因而是一线班主任反思自身班级教育与管理经验的绝佳载体。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虽然某个班级管理的问题被解决了,但班主任对问题解决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仍然停留在经验和自发状态。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将这一事件M行记录和梳理,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现、思考问题,澄清认识的绝好机会。一旦案例研究形成习惯,必然会极大地推动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与浙江省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了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案例开发、案例分析、案例研讨是一线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各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和班主任的实际水平,抓住关键因素,给予班主任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专业引领。

1.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开展案例研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文质兼优的好案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储备丰富、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案例,在校本研修中大力开展案例研究,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优质班级管理案例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班主任案例研究的主要瓶颈。要想在班主任研修中大力推行案例研究,学校应在两个层面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一是重视学校层面的案例收集和知识管理,将班级管理典型事件收集起来,汇编成册,或上传至学校电子资源库,供班主任交流和研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将案例开发视作校本培训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本校班主任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认同感,也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开展个人层面的案例开发或案例编写。这是指班主任将日常教育与管理实践中的典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记录和提炼,以达到积累感性经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得失的目的。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案例分析技术

案例分析有无深度和创造性,决定了案例研究的质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收集和撰写班级管理案例并无太大的困难,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则普遍感到棘手。正如美国著名案例教学专家列恩所言:“由于短短几页的案例常常引发深刻而根本的问题,所以案例分析要比案例本身复杂得多。”[3]这是因为案例分析要求班主任能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原理,利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对案例背后蕴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系统探究,发掘真正的问题症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线班主任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学校可以适当聘请校外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专项的指导和引领,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相关前沿理论,掌握案例分析的具体策略和技术。

比如,近年来笔者在杭州天杭实验学校、余杭区仁和中学、义乌市后宅小学等,邀请相关专家为一线班主任系统开设了“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人性假设与班级管理”“焦点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的局外人和当事人视角”等专题研修活动。这些专题学习给班主任提供了案例分析急需的思想养分和有力工具,受到各校班主任的热烈欢迎。

3.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打造班主任

专业学习共同体

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过程中,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研讨制度,围绕困扰班主任的焦点和难点事件,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为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渠道。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文化中,教师习惯于单打独斗,彼此常常是孤立的。这种“孤独”的教师文化,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案例研究中,学校通过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有规律地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可以为一线班主任提供相互合作的环境、情感的支持和团队学习的氛围。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孤独者”文化,搭建班主任彼此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形成班主任专业学习共同体,让个体知识经验有机会为大家所共享,实现传统单打独斗式班主任所无法达成的诸多教育和管理目标[4]。从这一角度看,班级案例研究不仅仅只是班主任个体专业成长的推进器,更应该且必须成为促进学校全体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宽阔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6-98.

[2]周俊.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的技术与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6(11).

[3]小劳伦斯・E.列恩.郗少剑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8.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篇7

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按照教育整顿任务目标要求,结合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安排,市教育整顿办下设的案件线索组抢前抓早,先谋快动,以制度为抓手,以执行为实践,采取“推磨式”等交叉检查方式,迅速落实重点案件评查工作。

一是通盘筹划,领导决策有力。案件线索组成立之初,组长第一时间召开了会议,要求全组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尽职尽责。亲自带领大家学习领会教育整顿相关的政策文件精神,对指引中明确的工作内容进行细致的研读和分析。明确提出,案件线索组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实施方案,并结合承担的职责任务逐项的分解落实到位。在领导的精准部署和超前谋划下,案件线索组在三月中旬就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市重点案件评查实施方案》,与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领导提出的压茬推进各项工作不谋而合。

二是集中力量,保证评查质量。方案对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评查重点、工作安排和评查方法及结果运用做了具体的规定。重点围绕以来,容易滋生司法腐败、执法不公的特定范围重点案件开展全面评查,重点发现程序违法、定性不准、量刑不当等法律适用的个案问题。为保证评查质量,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工作,方案对人员抽调和工作纪律方面也进行了规定。要求各县(市)区由案件线索组负责带队,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抽调业务骨干成立至少五人组成的案件评查专班,开展县区之间的评查工作。目前全市10个专班已经成立,人员已经全部到位,并已正式入驻所查县(市)区开展工作。

三是多措并举,创新推进方式。方案明确重点案件评查采取自查、交叉互查和重点抽查的方式开展。为保证评查结果精准有效,打消评查单位顾虑,按照就近、节约的原则,重点对县(市)区提出了推磨式的异地交叉评查方式,进行分片互查。即:东部地区抚远市、同江市和富锦市进行推磨式交叉互查;中西部地区桦川县、桦南县和汤原县进行推磨式交叉互查;四城区独立循环进行推磨式互查。市直各政法单位采取自查的方式开展。目前全市各单位已经自查完毕,全市重点案件台账已经建立。下阶段,市教育整顿办案件线索组将在梳理各单位上报的倒查案件台账的基础上,对筛查出来的重点案件进行抽查。对评查中发现的个案问题和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进行跟踪督办,确保一查到底。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篇8

在30分钟的淘宝同学运营数据揭秘之后,裴滨峰说道: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培训转型互联网时的极致是啥?我觉的教育的内容一定是慢的,你要去积累很多东西;但是传播的手段,尤其是互联网上产品的发散一定要快,现代人群的消费习惯的变化也特别的快。

你认同吗?在线下,培训机构与服务业无二,细节决定成败,这涵盖了从招生到售后的方方面面的精细化。而在互联网世界的理论下(各种XX为王理论),在线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在线学习产品的视觉逻辑与操作逻辑的感性体验,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最先接触的不是人,而是产品。在需要慢的时候,专注于内容的产品化,服务的产品化,细节决定成败就在于你内容的细节,用户体验的细节,甚至包括了你视觉营销的体验细节。当你越来越需要屏幕来与市场沟通的时候,那么这个细节能够建立多快多高的信任度,反而比线下的人来传达的细节更容易标准化。

你可以将积累的东西或整合,或分别,整合成独具优势,分别后精品包装。演讲嘉宾认为快的是传播与发散,可李彦宏的快或者雷军的快,不止于此。那在线教育产品,比如一段视频,上传到我们的学习平台上,或者借助淘宝同学、百度、微博这些互联网工具去快速传播,也是仅限于此吗?我的经验里面,慢的内容已经积累很久了,那么产品化后,内容中的元素更新可以快些,内容的展现形式变的可以快些,内容的组合或拆分可以快些,内容的附加值新陈代谢可以快些……能力天空的老板经常说的那本书叫啥?《创新者的窘境》,哪个观点能够让他百讲不厌?那就是:创新不求完美,快速迭代至不断超越。这是不是符合传说中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多知网注:雷军总结的互联网精神七字诀)呢?是不是也是自然生发之道呢!

亮眼的观点呼之欲出: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与分享。互联网精神决定互联网思维!教育本质是啥?传递好的内容、影响、唤醒灵魂。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啥?服务体系。

虽然各种“我认为……”听听也都有道理,但您可能乱花渐欲迷人眼了。比如,我会钻下牛角尖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不是服务体系,但服务体系却可以是培训的核心价值。您也有权创立自己的观点,听众自选!我曾经听有观察家说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提高效率,我相信他一定有自己的因为和所以。如果读者有更精准分析,欢迎加微信后分享。“我认为”或许就是互联网世界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快速体现吧。

第三个值得分享的观点是:互联网的协作可以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共创,要让用户参与进来。淘宝同学会邀请一些产业链上下游知名人士一起参与讨论,共创一个方案。

(纳尼……互联网平等精神中的平等、与用户平等的平等,难道不是同一个平等吗?)邀请外界知名人士参与咨询越来普遍了。市场经济一般都讲供与需这二元角色的关系。用户(学员-求),参与产品(学校-供)的共创,不仅以人为本而且还高效。如今,技术强大到足以从二元角色中分离,成为独立的一个角色。比如,在共创这点上,我们单位也是一种商业性的三元协作:在线教育平台方案(技术提供方)主动参与到线下机构(技术需求方、教学服务提供方)转型的协作,目的是让在线教育方案融入线下教育方案,直至融合后的这唯一的方案的最终受众(教学服务需求方)。这个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线下机构的服务体系,而是三方同时都在变化以适应各自用户或需求的变化。从2006年起,我们就是这个变化的促进者与协调者,当然,有实力的线下机构可以自行组建在线教育团队,比如学大、比如新东方,这样三元又统一成二元了。

比较而言,三元的优势在哪儿呢?以能力天空为例,明显的一点是已经通过规模化和多年的积累,收集大量的产品需求,不断将功能更新到极致,开发新的功能并且根本停不下来;二是云计算的在线教育平台服务,使得学校没有任何形式的成本压力,按需付费,便宜又透明——口碑;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为0——快,解放学校—专注内容,用户体验好—极致(如此匹配纯粹是为了证明成功学里面,生搬硬套是否也能让人觉的有(dui)道(bu)理(qi));最后一点,就是作为促进者,可以调动营销、管理、资本等等资源来提升线下服务的速度与质量,以践行我们是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这就是传统协作在互联网思维的理论下,对于中小线下机构,相对更具有价值的商业形态。技术服务提供商参与共创时,考虑的是用户以及用户的用户两者的利益。

淘宝同学将流量,引导至卖家,从战术上,推动在线教育营销的进程。而另外这家单位,将在线教育“工具型平台”引导至线下教育,融合更新服务体系,推动在线教育战略或品牌体系的进程。新东方、学大都在自我改变,那谁来推动和帮助中小机构呢?所以网络上有分析这家单位的文章都把俺们归错类了,只能说调研不够。全国仅此一家,服务机构数量2000以上(国内最多),这是不是另一种被市场认可的极致呢?

第4个共鸣就是:请拥抱变化。用户习惯变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变了,传播方式变了!

如果您是传统培训机构的校长,您现在阅读本文是通过什么工具?那么,您是否要重视下行业以及学生的互联网化呢?我们要怎么变?淘宝同学十分用心的用互联网思维的四点来说:从以用户痛点为核心-专注,注重用户体验-极致,用好互联网传播路径-口碑,重新解构病传播课程内容体系-快。

互联网思维大有成功学之势。我们可以看出,淘宝同学在他自己分析的四个点里,目前主要价值体现在传播路径这一个角色。各位校长,你的问题也可以从这样四个维度去思考。比如,转型的痛点是什么:

1.没有在线教育的概念,怎么构建新的服务体系——口碑在哪儿啊?

2.知道自己要怎样效果的在线产品吗——专注,口碑才有基础。

3.不同平台的用户体验有何区别——极致也得有质量!

4.在线教育产品或者体系怎么推向市场——如何快?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篇9

乡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活动三个环节扎实开展了六项重点工作,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显特色,努力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上级要求抓紧抓实、抓出效。

(一)积极组织,合理安排

一是组织领导,明确分工。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开展后,乡党委迅速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上级精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把握我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局。领导小组组织设立了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和督导组,负责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我乡召开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党委书记进行了动员讲话,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二是制定方案,规划全局。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第一政治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部署,我乡在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统筹教育实践活动全局的《什花道关于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方案》制定了我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总体时间表,为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的开展指出了总体思路。活动期间,我乡共召开12次党委会,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研究我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计划。

三是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我乡为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开展落实,在党委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督促各党支部召开动员会;并乡政府在政府大厅电子屏上循环展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各村利用村屯公示板、屯大喇叭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行大力宣传。经乡党委督促、各支部的积极配合,全乡掀起了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丰富内容,认真学习

学习是进步、自强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思想、完善自身的不二法宝,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始至终都要坚持的环节。

为扎实开展此环节,我乡制定了《学习方案》,原则上在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体学习。学习内容除规定的《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书,中央文件及领导讲话、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县委相关规定外,还观看了5部电教片。乡党委率先垂范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参加集体学习,组织开展讨论,交流思想,分享感受,还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外,进行自主学习,撰写学习心得,为全乡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三)深入群众,听取意见

广开言路、敞开大门,倾听人民呼声,收集群众意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为切实开展此环节,我乡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发现、查找问题。

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党员干部的意见;领导班子成员间、领导班子成员与党员干部间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直接交流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工作的意见建议;乡党员干部还下到基层,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在乡政府办公楼一楼的液晶显示屏滚动公布征求意见电话、邮箱、QQ号码,开展入户达100%的下乡走访活动等途径,收集群众对乡政府和各部门的意见建议。

(四)查摆问题,分析不足

为做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5月中旬开始,乡党委在第一环节听取意见基础上,主动查找乡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进一步对照八项规定、对照党的政治纪律要求、对照先进典型,主动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努力的方向。

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还开展了谈心交心活动。在谈心过程中,班子成员坦诚交换意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把问题谈深、谈透,交流了工作,融洽了感情,增进了团结,取得了思想上的共识。

同时,乡各部门也进行了对照查摆问题工作,主动查找和剖析了本部门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对照检查,开好民主、组织生活会

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基础和前提。查摆问题后,乡党委书记亲自主持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的起草工作,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对号入座,逐一研究分析,逐一对照检查,班子先后进行了两次的集中讨论。班子成员个人也本着对自己、对组织、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刻剖析,认真撰写。在第九督导组的悉心指导下,班子及个人的对照检查材料均进行了5次以上的修改完善,并报送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审核通过。

按照县委、县政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7月29日下午,我乡顺利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县委第九督导组、县委县政府领导到会指导。会上,党委书记、乡长代表班子进行了对照检查,总结反思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随后,党委书记带头作自我批评,带头查摆问题,进行深刻对照检查,并虚心接受同志们的坦诚批评;班子成员逐一作了深刻的对照检查,查摆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职务消费、个人住房等情况进行了明示;每位班子成员自我对照完,其他成员对其开展批评。此外,民主生活会明确了领导班子和成员下一步整改的方向和目标。县委县政府领导在总结讲话中对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给予了充分肯定。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后,乡党委、各支部对生活会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通报,党员群众对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查摆的问题和制定的初步整改方案表示满意认可。

(六)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针对前两个环节收集、查摆出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查缺补漏补充的个别问题,乡党委领导班子进行了整理分类、认真研究、深刻剖析,逐项、逐条确定了整改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制定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整改方案中的整改措施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共包括6项17条具体措施,涵盖了领导班子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问题。为切实落实,《方案》明确了各项整改措施的整改牵头领导、责任负责人和责任部门。

针对重点、全局性和迫切问题,乡党委按照上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文件要求,在制定全面整改方案基础上,还制定了关于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清理“吃喝地”、不落实问题等专项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改措施和整改任务,为扎实有效推进整改落实具有引导作用;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确定的基层软弱涣散村,我乡制定了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软弱涣散村整顿方案并立时进行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切实抓整改,树立了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广大职工群众见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了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乡党委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对于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执行,着力抓好落实;对于不适应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要求的,予以废止;对于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予以修订完善;对于制度缺位的,抓紧研究建立新制度。通过查漏补缺、填平补齐,切实形成了便于遵循、便于落实、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经认真梳理,我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共执行20项规章制度,其中继续执行的制度7项,已经废止的制度3项,修改完善的制度9项,新建制度4项。

通过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我乡逐步建立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推动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

二、突出成效和有效做法

(一)突出成效

自3月14日,我乡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乡高标准、严要求,基本完成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三个环节。经县委第九督导组的悉心指导,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乡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活动获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宗旨意识,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系列学习教育和活动开展,全体党员、干部加深了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对党和组织新的理论、政策、路线方针的理解,深刻了解到“”危害,准确认识了中央八项规定内容,感受到中央狠抓作风的决心,深刻认识到教育实践活动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锤炼了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

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乡党委和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研读理论、学习典型、深入思考,正确理解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加强了服务群众、约束自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了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于作风建设,通过活动,对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做了一次大检修、大扫除。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进行下乡入户走访,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坦诚询问群众的意见建议,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问题,针对问题明确了整改方向和整改重点。通过学习与整改,乡党委和各支部领导班子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善,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和党员干部、群众得到了更深入的交流,相互之间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乡党员领导干部走基层、摸实情,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为民解忧,造福百姓,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获得实效,使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党和政府,党群干群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对自身存在问题的认识,增强了求真务实精神和拼搏精神。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乡党委领导班子和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开门征求意见、主动查摆问题,深刻剖析自身,认识到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工作效率不高,主动性差,没有紧迫感,责任心不强;学风不正,学用脱节,缺乏务实精神;做过表面文章;在认知和领悟县委生态经济景观理念上不到位;宗旨意识不强;坐在办公室的时间多,联系群众不够;班子成员与乡村两级干部交心谈心时间较少,思想交流不充分;村级群团组织建设薄弱;理想信念淡薄,精神不振;创新意识不强,攻坚克难的勇气不足;制度执行不到位;在自身建设上要求不严;婚丧嫁娶生日庆典大操大办已成习惯。此外,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存在民意诉求渠道不畅、对个别违纪违规的村干部处理力度不够、对分管站所监管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问题找准后,乡领导班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总体的整改方案和一些问题的专项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改方向和时间要求。

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乡党委和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在查摆问题、分析问题阶段积极主动,认真对待,敢于揭短,不怕亮丑,努力求真务实,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和专项整治方案,并发挥拼搏精神,即行即改、立知立改,在整改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拼搏,不仅提高了自身素养,也获得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四是进一步落实了建章立制,推动了工作良好、有序的发展。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乡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加快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活动中,在立整立改和专项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是召开党委会,制定调研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的目标、途径、范围、程序要求、明确达到的效果;进一步制定好工作计划,在工作过程中有明确的进度时间表,有目标有规划地开展工作。第二是出台了《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制度》、《周工作总结计划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完善健全了《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等制度,加强了干部管理和作风转变。第三是建立健全了督查机制,在每一项工作安排部署后,抓紧落实,做好跟踪检查,提高工作执行力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奖优罚劣。第四是做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提高作风建设、规范职务消费、加强反腐倡廉,坚决反对“”。第五是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在班子建设方面,完善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领导班子联系基层制度,规范班子成员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的行为。第六是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吸收新思想,了解新形势;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第七是完善村干部坐班制和民生台账,关注民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干部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有效做法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落实三个环节,为使活动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我乡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坚守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统筹兼顾。

我乡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初期就坚持领导带头,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上级带下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委书记把持全局,与班子成员对活动统一谋划、全局考虑,认真抓好每个阶段和重点环节的重点工作,带头开展学习,带头深入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进行分析检查,带头抓好整改落实。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进行了深入基层的调研,建立了联系点制度,多次与党员干部、村级干部、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听取意见建议的同时,深入了解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困难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县委督导组的要求指导下,乡党委领导班子身体力行、积极主动,充分发动和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保证了这次活动务实有效。

二是坚持严格标准,扎实开展。

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乡认真制定了各环节工作开展的方案。在《方案》中,制定切实的时间表,规定工作开展的目的、方法、范围、要求以及需达到的效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乡在上级指示的基础上,按照高的标准、严的要求,确定活动的完成程度,对没有达到规定的工作返工要求进行完善,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提高党员干部对活动、对规定的重视程度。在每项工作完成后,对后期成果进行跟踪检查,监督党员干部对活动的坚持情况。

三是坚持联系群众,持续宣传。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乡坚持把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贯彻始终,开门搞活动,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通过动员会、座谈会、调查问卷、广播喇叭、横幅标语等各种途径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宣传,并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对活动情况作出通报,营造活动氛围的同时让党员群众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并随时提出意见建议,充分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过程中,我乡坚持群众路线,主动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耐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根据上级要求梳理形成教育实践活动意见汇总材料、问题清单和乡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为深入查摆问题、开好民主生活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坚持督导检查,促进整改。

根据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乡党委活动领导小组下督导组,全程督导教育实践活动情况,了解掌握活动进展,指导方案的制定、各项活动的开展,参与重要会议,审查支部对照检查材料和整改方案,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并提出意见,检查问题整改进度和质量,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乡重点围绕解决“”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对准了“”顽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会议管理,清理规范文件,规范职务消费,严控费用增长,回应关切,改善民生,逐项确定整治重点和任务分解,落实牵头部门和具体负责人,明确时间点和具体整改措施,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迅速、直观地体现。

五是坚持阶段总结,查缺补漏。

为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查找不足,弥补差距,抓好落实,在阶段性工作完结后,乡领导小组都认真对所做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梳理,对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查摆出来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出详细的分析,相应地提出下一步具体改进措施、工作思路和建议;并对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确保深入剖析、直面存在问题;对工作做得较好的地方积累经验,收集思路、方法。在回顾每个阶段的最后,形成书面总结。

三、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严格落实上级党委的各项部署,同时密切联系本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实践活动各阶段的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党员干部热情参与,群众关注度高,达到了预想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群众路线是一个长远的路线,想要完美地践行群众路线,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现阶段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有个别的党员对理论学习比较认真,掌握较好,但联系实际、联系自身工作作风不够紧密,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还有个别党员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党性分析联系个人思想实际不够,问题查找的不准,剖析的还不深不透;在相互批评方面思想“交锋”不够,少数同志怕得罪人等现象。三是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党员干部个人整改措施落实得还不够全面,还有一些问题还需继续进行解决。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1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在线开放课程并共享课程资源。文章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课程开放与共享的几个方面,包括教学理念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享和学习机会共享,讨论教学资源开发中的指导思想问题、需求分析问题、标准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放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基础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令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过程,令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可以在网络这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利用网络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在线学习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开放共享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大量开放共享课程正在不断涌现,主要由课程作者或教育机构开放课程或在线学习课程。开放课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学习者,也就是要向学习者开放学习机会,但这并不够,共享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强调得比较多的教学资源共享,实际上只是教学资源公开。公开不等于共享,如果公开的仅仅是教学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将很难使用,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这些资源是根据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开发、需满足怎样的教学设计目标以及应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目前,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一个有效的机制,但是仅有平台和形式还不够,教师和教育机构还需要从理念上认识到共享的意义,从机制上保障和促进共享,真正愿意共享课程。同时,开放共享的资源需要标准化,这样便于资源在不同的平台间共享。另外,开放共享还需要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课程开放与共享

2.1教学理念共享

教学理念共享是课程开放共享的基础与前提。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师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教学模式等的理解。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总纲。

教学理念共享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公共系列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从事其他专业研究的跨学科人才;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其中,程序设计公共课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的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以技术为手段,鼓励多样化人才发展,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协作学习和共同知识构建,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强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创新。我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和课程资源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2.2教学设计共享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讲授的线索和逻辑。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的设计、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资源,还包括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设计。同一个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环境下实施,如听课环节让学习者既可以在实际课堂上听课,又可以在线听课。

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如掌握知识和理解理论需要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学会技术和掌握技能需要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验环境等,进行设计、创意/创新需要协作学习环境和设计开发环境等。只有共享教学设计,使用者才能明确知道每种资源分别应用于什么目的和哪一个教学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内容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主线,介绍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继承与多态、输入输出流、常用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此外还简单介绍泛型程序设计。

(2)教学模式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

(3)学习模式包括常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模式包括大课、实验辅导和答疑;网络教学模式包括网上自学在线课程、在线讨论、在线提交作业和评分。

(4)考核模式包括常规卷面考试、自选题目的论文(包括答辩)和自选题目的项目训练(包括答辩)。

2.3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共享,一般来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录像、讲稿、题库、实验/案例等。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有《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学生用书》《C++基础教程学生用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经典实验案例集》(包括87个实验项目,数百个题目)等。

(2)教师用书《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教师用书》。

(3)多媒体课件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讲课录像、《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配音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视频课件、《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讲课录音。

(4)案例学习系统。

(5)教学网站包括清华大学网络学堂(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开放学习社区(http:∥)、清华大学出版社“智学苑”()等。

2.4实施方案共享

实施方案是指课程所有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时、具体教学和考核方式。只有共享实施方案,才能使得其他的共享落到实处。实施方案的共享途径包括教师互访和听课、以文字形式共享教案、在线呈现教学过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大课:2学时/周。以应用引导,以实际开发环境进行讲解。

(2)课外辅导。其中,教师补充例题讲解:1学时/周;学生分组讨论:2学时/学期·人。

(3)作业批改模式为考试系统自动批改加助教批改。

(4)案例学习内容包括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或通过在线案例学习系统学习。

(5)基础实验课:2学时/周。助教辅导并当堂验收。

(6)项目训练,包括选题与需求分析报告、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用户手册测试报告、总结报告、答辩。

2.5学习机会共享

学习机会共享是为学习者提供开放公平的学习机会,使得没有机会进入校园的学习者能够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以实现人人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具体方式可以是将课程在线开放、提供录像及学习资源下载、提供在线学习指导和答疑、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提供尽量真实的课堂教学体验或者适合在线学习的网络课程。要实现学习机会共享,仅有上述开放方式还不够,还需要解决面向社会服务的运营模式问题,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服务。

3教学资源开发

3.1指导思想问题

开发共享的教学资源,首先要从指导思想上具有共享的诚意与服务的意愿。无诚意的共享往往是因为某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项目的要求而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但是不提供最关键的资源,使得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其实,很多开放课程旨在开放却无意共享,因此只向学习者开放,并不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诚意共享就应无保留地完全共享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实施方案、学习机会,并且要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共享资源。

3.2需求分析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在开发之前都要进行需求分析,而开发教学资源则往往会忽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适用对象分析。面向全日制学习者的主要教学环节是以面授为主,包括大课、面对面答疑、习题课、实验课等。亲临现场聆听教师的观点、对知识的诠释、对理论的演绎,其效果远远优于看录像。由于全日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完整的时间段进行系统性学习。网络学习环境是对面授的补充和对课外学习的支持,因此主要包括资源、答疑、讨论、练习和扩展学习。业余学习者以及在师资缺乏的学校和地区学习的学生,则需要使用网络教学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学习环境。

(2)学习过程需求分析。典型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新知识和理论学习、思考质疑和交流讨论、实践练习、尝试创新。网络学习系统应该为学习过程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理论课程学习需要的资源包括多种形式的课程内容(录像、讲稿、文字教材等)、拓展阅读资料、例题/案例演示、习题;实践课程需要的资源包括实验指导和实验演示、虚拟实验素材/构件库、交互式虚拟实验、测试题等。

3.8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基本技术保障。标准化有利于优质资源复用、有效管理和高效检索,因此能够促进共享;有利于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局有效管理、异地学习、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优秀教学系统软件共享,能够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共建共享。

标准化指的是按照标准的格式描述教学资源的属性。标准化与个性化不矛盾,通过属性的描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资源的特征。标准化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标准属性中具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属性。目前,我国已教育信息化相关的7项国家标准和7项教育行业标准,待12项国家标准和6项教育行业标准,正在研制23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I有一个分技术委员会SC3,专门从事学习、教育、培训领域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

我国已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如下:

·GB/T21364-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基于规则的XML绑定技术

·GB/T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元数据

·GB/T21366-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参与者标识符

·GB/T26222-2010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内容包装

·GB/T5271.36-2012信息技术词汇第36部分:学习、教育和培训

·GB/T28824-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习对象分类代码

·GB/T28825-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数字权利描述语言

·GB/T28823-2012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平台与媒体分类代码XML绑定规范

3.4知识产权问题

开放共享需要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讲,资源本身应该具有知识产权信息,使得网络学习平台应该能够识别知识产权信息并合法使用资源;从理念上讲,每一位教师应该尊重共享资源的知识产权;从政策法规上讲,开放共享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篇11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理念;在线学习

跨学科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几个相关学科内容,形成一个综合项目,该项目以解决某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核心,强调培养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高职影视艺术类专业是以培养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能力训练的最终结果不仅体现在职业技术的掌握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方面,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者美学意识及影視制作技术。集优秀资源为一体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影视艺术类在线课程优质资源及其内在组织结构,将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合不同学科,设计不同的项目,例如:情景导入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项目针对性训练、模拟实训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职业能力训练达到最佳效果。

1跨学科教育理念在高职影视艺术类在线课程中的应用模式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在线课程的优势以及跨学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跨学科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影视艺术类在线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可以采取下述方式构建:

(1)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依托在线课程平台创设影视艺术项目实施情境,利用案例学习、专题研讨、项目训练以及设计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建构学习。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其他的教辅人员以及课堂外的学习者都可以以在线课程为平台,利用在线课程提供的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共享资源。例如,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一个主题,分类设计不同话题,话题内容可以涉及学科本身,也可以涉及到学生学习体会,还可以融合多门学科内容,让学生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匿名或实名地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隐藏身份,在网络技术中扮演学习同伴角色,发起对话,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的谈话更紧绕主题。

(2)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专长、兴趣以及个性差异,维持学生专注学习的意愿,以及认真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对知识进行建构,进行自我人格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和沟通能力。影视艺术在线课程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中,起到的既是基础支撑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交互、反馈的媒介与桥梁。

2跨学科教育理念在高职影视艺术类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原则(1)从职业活动出发。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前,详细深入地进行职业活动调研,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和作业流程,按照岗位实际需求来确定该课程的地位,通过分析教学对象的学前状态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职业素质,还需具备怎样的工作能力才能胜任该岗位,这些前期分析的结果都可以作为组织教学的基础。

(2)创设情感体验情景,进行“案例教学”与“项目训练”。在线课程向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优质资源,教师可以以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以岗位过程性知识为主线,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媒体、超文本和友好交互的特点,创设数字化情感体验情境,供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构建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科学分析,培养研究态度和工作能力。在学习任务上,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实际工作情景”的课程观,将学习内容模块化,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采用案例和项目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高职教育“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线上教育方案范文篇1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术三者协调发展的产物,其核心是给广大应用者提供丰富、详实、实用的学习资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但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还是职业教育对学习方法改进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近10年取得飞速发展。作为财政专项资金,2010年到2015年投入专项资金4.7亿,立项64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大部分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并相继投入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创新性不足、利用率不高、资源架构不清晰等。“双轴线”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过程中,可提高资源的有效性筛选,合理串并资源素材,创建清晰的导学线路。“双轴线”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项目、考核标准等衔接成线,贯穿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始终,可明显提高建设质量。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现状

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教育规律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认识,通过一定的职业教育方式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达到促进社会生产方式进步和人类自身再生产提高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和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活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

教育部在2010年正式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建设立项6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验收通过43项。承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国家示范(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东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带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不断提高職业教育质量。经验收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实践应用中,发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存在资源堆积、资源质量不高、应用效果不佳、持续更新差等诸多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建轻管、重量轻质及缺乏统筹规划、建设思路不清。简单地说就是各种资源无序混乱堆积,资源库资源素材原创性差,质量良莠不齐,互动性差,资源素材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学资源库建设者能力有限,参与度低。由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质量较低,持续更新不及时,造成用者不乐用、不愿用,利用率低等不良后果。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及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从技术角度分为资源内容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资源内容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石,而一个规划科学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就似一座建设精美的图书馆,若没有丰富的馆藏图书资料(教学资源)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资源平台建设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对资源科学共享,使其适宜不同环境、不同群体应用学习,提高创新技能素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按其功能,笔者认为分为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技能库两大库,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含:课程库(专业必须课程)、图片库、仿真模拟库、媒体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试题库、自测库等;专业教学技能库主要包含:实训库、职业标准库、技能考核库等。两库密切联系、密不可分,在不断发展中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先进性等特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多元性是指参与建设主体和应用主体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但包括原创性专业教学资源,还包含专业教学资源应用环境建设,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者应是个建设团队,这一团队应有行业专家、专业课程教学精英、企业能工巧匠、行业技术能手、一线生产人员、程序员、专业摄影师、网络美工等建设主体构成。该团队协同研讨,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应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府合作,吸纳其中的精英人才加入建设团队,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库质量,满足教师、学生、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者等应用主体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开放性显示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上,要充分发挥国内外行业企业作用,利用企业资源,引入企业标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引进国内外先进院校优秀资源,并分享原创性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是项可持续工程,要加强原创性,特色资源不断纳入专业教学资源库,把专业独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教学资源、成果融人教学资源库,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潮流。专业教学资源库交互性是指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要科学化、标准化,适用不同应用环境条件,实现教师、学生、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者等应用主体应用学习,达到应用主体与应用平台互为相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先进性是指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应有前瞻性,预见该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及不同专业岗位需求,承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网络平台应是最成熟、最稳定、兼具代表性、先进性,以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最大效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三、“双轴线”内涵特性及“三性一化”

“双轴线”即人才培养方案与现代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用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总称,是人才培养思路的具体再现,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具体化、实践化的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主旨,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现代职业标准是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规范性的要求,它来源于工作岗位剖析的结果,每项表述都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贴近,并且从内容上来看,某一个具体职业的现代职业标准均包含有相应岗位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工作方法、工具材料等知识,强调从业人员应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等。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职业性、导向性、共享性等特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有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订,合理规避了用人单位急功近利思想,也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点对人才需求,以地域经济发展为蓝图,以现有学生特质为参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而进行的科学有序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具有职业性,课程设置依据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置,建立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课程设置还要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通过课程学习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以输出技能和就业为导向,训练技能设定以就业需求为基础来设置技能项目,技能培养能促进就业,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性体现校企共同参与培养,共用校企资源,促进教学相长,共育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最大化。

现代职业标准具有整体性、实用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现代职业标准整体性要体现行业发展整体水平,既有当前主流技术、技能要求,也满足一般职业活动需求,还须兼顾地域性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趋势。现代职业标准是职业活动的基本依据,能达到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并且各项标准要求可执行、检验、有具体量化指标,达到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目的。现代职业标准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所用技术术语与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内容结构、表达方法科学化、规范化。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三性一化”是指普适性、区域性、特色性,资源冗余化。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面向种子行业产业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只有以资源冗余化为前提,实现资源数量、规模、质量上的冗余,彰显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特性。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普适性要保证在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不同对象及同一行业、产业链不同阶段等不同环境下持续满足广大学习者应用,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显现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普适性的基础地位,同时还兼顾不同种植区的区域性要求。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特色性体现在涵盖种子产业过程的实训演练、实体训练、模拟仿真,达到便学易学的目的。

四、“双轴线”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关系

涉农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其生长发育易受时空影响而千变万化,其生长发育周期长,难以全程观察记载,体内生长发育过程的微观动态难以及时捕捉和表现;工程类、信息类专业课程存在结构繁杂、工作原理复杂难懂、信息传递难以直观察觉、运动形式多样化难以再现表达等问题;农类专业课程涉及的部分案例因事过境迁而不易重现,而传统的现场观测方法又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等,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涉农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研发和应用多样化的可视教学资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双轴线”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通过对种子选育一生产一加工一推广一服务产业链条剖析,形成种子生产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普适性、区域性、特色性、资源冗余化总体架构思路,进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培养具备作物品种选育、种子(苗)生产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新品种开发、种子生产、检测、加工贮藏和营销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载体贯彻落实(见图1)。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贮藏加工技术、种子营销技术等构成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课程库、图片库、仿真库、媒体库、文献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得以体现。

现代职业标准是在开放、科学、共享、认同环境下形成的,应不断修改和完善,要把企业各个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融入具体职业标准,在学校教育培训中实施,培养既有实用技能又有较高文化素质,既懂种子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能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种子生产与经营人才,持续完善现代职业标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种子生产经营专业主要有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指导等职业岗位,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实训库、技能库、职业标准库、模拟仿真库、考核库等专业教学技能库,进行实践训练、模拟训练、模拟考核,淬炼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五、“双轴线”作用机理

“双轴线”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生命线,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技能库的骨架(见图2)。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整体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保证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维度。现代职业标准能及时准确反映职业岗位、技术知识、工作过程、职业活动分环境动态变迁所需的技能与要求,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大技能标准构成,是一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成熟度标志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骨干维度。现代职业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依據,是对岗位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的具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职业标准制订的基础,是现代职业标准的社会化、教育化,二者构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顶层设计,优化架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教学技能库,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地域产业格局和支柱产业分布,与地域内的主导和优势产业相适宜。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托产业定专业,利用好行业企业纽带作用,向社会不断输入高附加值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产业充分调研基础上,分析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职业技术岗位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需求,经行业专家、教育专家论证后,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内容。

现代职业标准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描述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反映当前职业对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源于生产一线及工作过程,反映了“岗位职业”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育制度。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库、现代职业标准库、考核库、模拟操作库等,这些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技能库的骨干内容。

  • 上一篇:家校共育读书活动总结范例(3篇)
  • 下一篇:<制造企业盈利模式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