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法医学概述范例(12篇)

栏目:报告范文

法医学概述范文篇1

EpidemiologyandPopulationHealth,Albert

EinsteinCollegeofMedicine

Biostatisticsand

Epidemiology

APrimerforHealthand

BiomedicalProfessionals

ThirdEdition

2004,243pp.

Softcover$33.20

ISBN0-387-40292-6

本书是由美国AlbertEinstein医学院流行病学和群体健康系流行病学室SylviaWassertheilSmoller教授编著的。第一版于1990年出版,第二版于1995年出版,现为第三版。本书的特点是根据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使读者理解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为什么做”和“做什么?”学会“如何做、如何解释”。书中的内容都是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中最常用的、或是在文献中经常引用的。

全书共分9章。第1章讲述科研方法问题,包括逻辑推理、变异、研究设计、变量的量化、无效假设、假设检验、检验错误的类型、显著性水平等;第2章叙述概率的一些基本概念;第3章介绍常用的统计学检验方法;第4章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流行病学的应用、常用指标、流行病学研究类型、偏倚、混杂、交互、多变量分析等;第5章介绍筛检的基本概念;第6章是叙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第7章介绍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量表的结构、可靠性、真实性、敏感性(反应性)以及用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的局限性;第8章介绍遗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双生子研究、连锁和联系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等;第9章阐述科研伦理学与统计学的关系。第8、9两章的内容在人类研究中十分重要,是第三版新增加的,是一般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入门书籍中所没有的。

书后附有9项附录,介绍正文中各种统计学计算的实例,以使读者能够更顺利阅读本书、以及如何实际计算,包括卡方、Z值及t-值的临界值表、Fisher精确检验、几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相关系数计算、率的年龄调整、比值比的可信性、两个变量的“J”或“U”型关系、量表记分改变的适宜性(敏感性)评价、以及遗传学基本原理和知识。书后还附有参考文献及建议阅读的书目,读者如需了解更深入的、超出本书范围的内容、或涉及高等数学方面的内容,可阅读这些推荐的教科书。书末附有主题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本书以科学的哲学和逻辑学原理,讨论统计学检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让读者去做具体的统计学检验。全书各章节都是独立的,读者可不按顺序阅读,只阅读感兴趣的部分。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或很少有数学背景的读者,使他们能够读得懂、用得上。

本书内容既简明,又适合范围较广的读者需要,所阐述原理和方法适合多种领域,包括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教育学。本书是一本简明的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科书,适合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医生、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考,也可供程度较高的读者、以及对生物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逻辑学和方法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参阅。

乌正赉,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

法医学概述范文1篇2

关键词:口腔颌面疾病本体医学图像疾病肤辅助诊断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078-02

人体的下颚系统主要包括额骨和和颞下颌关节组成,很多的人体口腔疾病都与和颞下颌关节相关,如牙齿不能正常咬合、张不开嘴、面部骨或软组织畸形以及腮腺炎等面部神经疾患等,医师借助基于本体的疾病辅助诊断系统虚拟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手术演练和手术技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利用VC++语言和Matlab设计基于口腔颌面疾病的辅助诊断系统,旨在为医师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疾病提供信息上的帮助,本文先简单概述本体概念和疾病辅助诊断系统

1疾病本体和辅助诊断系统概述

本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哲学领域中,意义为客观存在的学科,本体理论不依赖于特定的语言描述,是一种客观世界某个方面的特定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本体理论逐渐被使用带其他学科领域中,意在描述不同知识理论间的联系,随着研究的深入,本体定义的内涵逐渐加深,概念不断发生变化目前最为流行使用的是Gruber提出的理论。虽然各研究这对于本体的概念定义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其实质内含有有着明确的统一的认识,均认同本体是包括概念及概念在内关系的某一领域知识的概念集,本体本身能够提供给人与人与机器,以及机器之间的共享,对于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标准化建设有很大帮助,到目前为止本体理论已广泛应用在知识工程、图书情报以及数字图书馆领域中,在医学中本体理论主要是用于GO以及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的研究。

基于本体的辅助诊断系统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为疾病知识库,包括疾病病状、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它的作用主要是由来为医师提供医学经验,这种基于本体理论的整合描述,能够在语言层次上说明各种疾病以及药物之间的联系,能够为医学提供强大的知识体系服务。在基于本体的知识库系统中包括用户应用层、本体数据层以及语义网络层,内容包括建立医学疾病如名称、患者信息、药物治疗以及致病原因等概念词典,目前构建本体的工具有很多比较常用的主要是Protere工具。

2基于口腔颌面本体疾病的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本设计的基于口腔颌面本体疾病的辅助诊断系统包括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和口腔颌面本体。基于口腔颌面本体疾病的复制诊断系统主要是对头部的CT图像进行研究,同时包括少量其他的医学图像,这些图像全部转化为DICOM3.0标准,由医学图像三维常见系统和本体采用ADDIn树插件构成,其中辅助诊断系统的医学图像三尾中建系统主要是针对病人的面部以及骨骼图像,本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图像的处理分割以及储存等功能,口腔颌面本体对颌面本体外科疾病进行了定义,能够实现口腔疾病信息的查询。由于Matlab与许多对象语言如C++以及VC++等都能够实现连接,因此本基于本体的疾病辅助诊断系统采用Matlab和VC语言进行设计,保证系统含有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满足使用和后期修改补充的需要。

2.1医学图像三维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本设计的医学图像三维系统的模块依照功能进行划分,包括医学图像的读入模块、医学图像的预处理模块、医学图像的分割模块三维模型显示模块以及数据储存模块。在医学图像的读入模块中可以先出读取图像的产生时间以及病人命名称等信息,在此模块中可以对图像进行放大旋转等操作,三维模型的模块中可以改变模型的显示颜色以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有图像、轮廓度、等值面以及体素等,读入后的图像直接使用矩阵模式进行存储,在轮廓度上像素点的灰度值为1,采样点的位置和坐标采用数据进行记录,体素通过矩阵中的点表示,等值面则是采用等值线进行表示。为方便后期的扩充功能,本设计采用AddIn树的设计思想,插件定义为XML编写。

在构建医学图像三维系统时,设计思想为采用Matalab进行编程,所有的编码全部集中到一个文件中,去除掉控制台窗口,所有功能模块的实现都通过这个文件来进行达到,在执行时需要对VC++的编程环境进行设置,owl格式文件作为口腔颌面本体,进而信转化为VC++语言能够是别的文件格式,达到模块插入到系统中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使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界面能够通过Matalab实现,系统主界面包括主菜单操作按钮、显示窗口以及文本对话框等,系统的主菜单包括的内容主要为文件、图像处理、三维模型、疾病本体以及数据存储等,通过菜单能够实现图像的读入以及打印等操作。在是哪位系统的构建中主要是对一组图像使用面绘制方法进行表面的三维构建,在菜单的集合操作中实现图像的放大、缩小以及旋转等操作,同时在这个系统中能够实现图像的一维灰度直方图、灰度均值图像以及二维灰度直方图像,同时还可以改变视图中的显示角度。在数据存储菜单中,面对的对象主要是串口中显示的图像和图形,可以实现存储和打印操作,存储操作主要是把图像存储为bmp格式的图像,口腔颌面疾病本体菜单则是连接建立的基于口腔颌面本体的辅助诊断系统。

2.2基于口腔颌面本体的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本体的设计能够减少医学概念以及术语之间的差异性,有效的增强医学领域专业知识的使用和共享,本文设计的基于颌面本体的辅助诊断系统采用Graphviz和Protege3.1进行实现。

本设计口腔颌面本体定义6个与疾病相关的公理,这些公理的内容包括不同类之间的公理以及类所对应的塑性之间的联系性的公理。首先公理1对于疾病X而言,这种疾病在发作时,发生症状Y,S则代表疾病X的临床表现,则疾病X的临床表现是症状Y就可以采用S(Y,X)来进行描述;公理2规定恶性肿瘤的转移速度为X,并规定良性肿瘤的转移速度为Y,则恶性肿瘤的转移速度大于良性肿瘤的转移速度就可以采用S(X,Y)进行描述,其中X>Y;公理3定义对于任意疾病X而言,疾病复发率全部大于0小于1,可以使用0

在口腔颌面疾病本体中主要定义了5个基本类,分别记作为Extraneousfactor、Medicaltreatement、Diseases、Patient和Medicalsubstance5类,其中这5个基本类同时又包含起亚的许多子类,如类Diseases包含子类Diseases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和子类Otherdiseases,而子类Diseases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又包含了Periodontaldisease、CongenitaldeformityofOralandMaxilofacialRegion以及Toothdisease等共8个子类,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临床症状的进一步完善,这些子类有些还能够进行细分。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口腔颌面疾病本体的子类共119个,这5个基本类的结构层次(从上往下)分别为以下内容。基本类Extraneousfactor的结构层次:Medicalsubstance、Medicalinstrument;基本类Medicaltreatement的结构层次为Medicalinstrument、Medicalsubstance;基本类Diseases的结构层次为Diseases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Otherdiseases、Tumour、Extraneousfactor;基本类Medicalsubstance的结构层次为Emergencydisposing、Immunizationtherapy、Medicamenttreatment、Surgerytreatment、Patient。

在对基本类进行定义以后,还需要定义这些类的属性,其中需要定义的属性包括数据类型属性以及对象类别属性,具体而言数据类型属性的作用是修饰基本类,而对象类数据属性则是表示不同类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口腔颌面本体具体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在不同类的的不同属性中父类的属性同样使用在子类的属性之中,并在子类的属性中还包含了其他的属性,如在基本类的Patient的属性中还包含了住址、姓名、性别患病经历、就诊日期以及联系方式等属性。(表1)

在对类的属性进行定义中,每个类都包含有具体的实例,在本设计的基于口腔颌面疾病本体的系统中基本类Diseases包含有93个实例,类Patient则包有l0个实例。用户在使用本设计的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式,可根据口腔颌面本体进行查询,主要是以红枣具体的类名和属性进行查询,在查询中,系统会对查询方式进行存储,选定的条件越多,得到的查询结果越精确,查询到结果后可保存文本格式,也可以保存到数据库中,能够满足多种需要。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概述基于口腔颌面本体疾病的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模块,进而分析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的设计,讲述基于口腔颌面疾病本体的疾病肤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本文设计使用VC++语言,采用了Addin树设计方法,构建了辅助诊断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三维重建颞下颌关节来获得三维模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要对本设计系统模块进行扩充,如增加有限元分析模块等,基于口腔颌面疾病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中还需要显示出颞下颌关节的具体运动环节,进而分析其受力情况,找出口腔疾病的的原因,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的人去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刘亮亮,曹敢,等.基于领域本体的心血管疾病辅助诊断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1):276-277+251.

[2]生佳根,刘思峰.一种基于本体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401-405+410.

[3]李学明,付大超.基于本体的智能检索及其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1(12):213-216.

[4]郑丽萍,李光耀,姜华,等.口腔颌面疾病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1,37(21):279-281+284.

法医学概述范文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药概念内涵

1.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因尚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辩别病证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病况),采用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1]。

1.2中药概念内涵: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配伍组方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2]。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这是中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方称作中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中药。

2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国药概念内涵

2.1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以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用直观或解剖后所见(包括用各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的实体来表示机体的部位:以组织形态(有时称病理形态)、生理功能、生化变化的相应指标和术语来表述机体的功能状态,并以此作为诊断的标准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依据;如果采用药物治疗的话(因尚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手术等),主要考虑影响机体病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而选用相应药物以达防病治病的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强调的是外因对机体功能指标的针对性而较少考虑机体内因的综合影响[3]。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西医药学理论体系。

2.2西药概念内涵:西药应具备与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第一,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如是液体还是固体,是酸性还是碱性等,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来表示,如抑制细菌、降低血压、升高血糖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变化,如沉淀、分解等,至于生物活性则考虑各个药物各自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简言之,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西药[4]。此为西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才称作西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西药。

3关于中药和西药应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3.1中国的药并不就等于中药。所谓中国的药,应包括中国生产的所有药物。不仅包括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尚包括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如蒙药、藏药、傣药、维族药等以及民间药(有时可称作草药),因它们均为各自医药学理论体系内的药物,即具相应的特性、功效表示法及使用规律,故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称作中药。如果称它们为中药的活,只能说是泛指的中药,即中国的药,而不是特指的中药。

3.2一个药可称作中药又可称作西药到底如何称呼,应看药物概念内涵的两方面(如上述)。为进一步说明问题,试再举例。如大黄,无疑是一味中药,因它具中药基本内容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但西医药学体系亦使用它,使用时并不考虑其中药基本内容,只考虑其西医药学术语表示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如味苦,少量使用作为苦味健胃药;具致泻作用,用来治疗便秘等。故在此种情况下,只能称之为西药。

3.3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有效成分或部位,到底算中药还是算西药?到目前为止,一般来讲,还是称作西药为宜。如延胡索乙素,是得自中药元胡,且为其镇痛有效成分之一,但因其尚不具备中药基本内容,只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即考虑其具镇痛、镇静催眠作用,对慢性持续性钝痛尤内脏痛效佳,主要用来治疗内脏钝痛、脑震荡后头痛及痛经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称作西药。如果将它们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的内涵即中药的基本内容,它就能成为中药。

参考文献

[1]张怀亮;潘钰蔚;陈正琴;;中医基础理论量化研究新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

[2]陈军;;药学一统观[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1期

法医学概述范文篇4

内容摘要:

内容提要:

本文初步阐述了李积敏(慎言)在中医疑难病概念及范畴、中医疑难病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等方面的学术思想。进一步阐述了李积敏创立中医疑难病学科,是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措施的观点。

主题词:

疑难病中医疑难病学李积敏(慎言)学术思想

论文内容:

李积敏、字慎言,号淡园主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中医疑难病学理论奠基人,著名中医妇科疑难病专家,清医家李世泰第七世孙,清.光裕堂第七代传人。临床擅长治疗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外阴白色病变、不孕症、乳腺增生病等各种妇科疑难病症,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慎言先生长期从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及临床研究,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提出中医妇科疑难病“肾虚血淤”病机理论,这些理论对中医疑难病学科的建立、发展与进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就对李积敏(慎言)中医疑难病学术思想作一点初步探讨,供广大同道参考。

1、中医疑难病的概念及范畴.

论及建立中医疑难病学科,首先应搞清几个基本概念,诸如什么是中医疑难病,中医疑难病的范畴等等。疑难病是中医学术常用的一个比较古老传统的概念,具有中医辨治两方面的特点,范围颇广,概念比较笼统,临床各科都有不少疑难病,但均是指中医范围内的疾病而言,因此,中医疑难病常可简称为疑难病,疑难病也即指中医疑难病。关于疑难病的概念,自古至今论述颇多,但一致未能取得统一认识或意见。从“疑难病”字面意义上讲,“疑”主要是指辨证方面而言,症状纷杂或罕奇,证候疑惑,病机复杂,致使辨证难明,诊断难定。“难”主要是指治疗方面而言,或诊断不明,无法治疗;或诊断已定,疗效不佳,甚至治疗无效。在古代《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众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对一些医家困惑不解,疗效不佳、预后不良的疾病,多用“难治”、“难已”、“不可治”、“不治”、“死不治”、“逆证”、“死证”等概念来描述,这些均有“疑难病”的类似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学科自身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关疑难病证治的临床报道及概念的理论探讨越来越多。众多中医学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观点、认识理解及视角出发,对疑难病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积敏(慎言)的有关中医疑难病论述。

李积敏认为中医疑难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临床表现繁多纷杂、罕奇。病人身患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繁多纷杂而疑似,或症状体征奇特罕见,因而难以进行辨别,诊断与治疗。(2)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人临床常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外感内伤、表里同病、新病宿疾交织等。(3)证型难分难辨。患者症状纷杂,或病机复杂,或症状奇特、少见,证候疑惑,认识不清,犹豫不决,诊断上难以定论。(4)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或无效。临床上病程漫长,邪盛正衰,久治不愈,疗效不佳;或病情复杂,治疗难收预期效果,其预后不良;或诊断易定,辨证易明,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或方药,因而无法治疗或治疗无效。(5)与西医难治病范围不尽相同。疑难病除难治外,还有辨证诊断不易方面的含意;难治病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多指现代医学领域中的疾病,诊断不难,难在医学界公认没有好疗法或疗效不佳,以难治为主要特点。中医疑难病与西医难治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疾病,中医、西医专家均认为属于疑难病或难治病;有些疾病西医认为是难治病,但对中医来说正是其专长;而有些疾病属中医的疑难病,西医却不认为难治,有的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综上所述,李积敏给疑难病这样一个描述:“疑难病是指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内,学术界所公认的,具有诊断辨证难、临床治疗难等特点的临床各科疾病的总称。”中医疑难病的范围很广,临床各科均有不少疾病属于疑难病范畴。但对疑难病的范围,古今尚无统一认识,而且对某些疑难病的看法也不统一,因此要准确划分疑难病的范围,目前是比较困难的,有待学术界进一步探讨研究。

2、中医疑难病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自从李积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后,中医学术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医疑难病学”这个学术新概念,李积敏也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中医疑难病学理论奠基人。李积敏给“中医疑难病学”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中医疑难病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疑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辨证治疗及护理,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专门学科。”中医疑难病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并吸收现代医学科学对疾病的认识的先进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它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范畴仅限于疑难病范围。其研究内容为:(1)研究疑难病的发生原因;(2)研究疑难病的发展状况;(3)研究疑难病的转归机理;(4)研究疑难病

的临床辨证治疗;(5)研究疑难病的临床护理;(6)研究疑难病的预防及保健。其研究方

法是应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结合,进行理论与临床综合研究。

3、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

李积敏“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对于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中医在世界医学临床中的地位,推进中医学术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1)开展中医疑难病学研究,可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与进步.

中医疑难学科理论体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医不贵能愈病,而贵能愈难病”的思想,深刻地说明了辨治疑难病是学术水平及技术水平的标志。纵观中医发展史,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不是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就是对疑难病的诊疗上有所突破,或建立新方新法,或临床疗效卓著。如果加强对中医疑难病学科研究,提高诊治疑难病的临床整体水平,使诸多疑难病迎刃而解,这将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与进步,使中医学术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开展中医疑难病学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需要.

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治疗疑难病临床实践的总结。加强中医疑难病研究,发掘整理前人积累的防治疑难病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病的理法方药,又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发明新的疗法及方药,从而建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用这个理论体系,又去指导中医疑难病临床实践,可避免盲目实践、重复研究,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可迅速推动疑难病辨治出现新局面,使疑难病防治整体水平提高,促进中医学向前发展。

(3)开展中医疑难病学研究,是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措施.

法医学概述范文篇5

关键词:基于位置服务推荐;基于规则的推荐;情境信息;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11?34;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6)24?0058?05

Studyandimplementofcontext?awarerecommendationinapplicationof

medicalinformationservice

LIQingming,DUANFu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Jinzhong030600,China)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oftheintelligentmobilephoneusers,themedicalinformationserviceisgraduallyappliedtotheclient,andatthesametime,alongwiththeincreasingofmedicalserviceinformation,thephenomenaofinformationoverloadandlowefficiencyofuseraccessappearinapplicationofmobilemedicalinformationservice.Accordingtotheparticularityoflocation?basedservicesandthespecialrequirementsofLBSrecommendationsysteminmobileapplications,themedicalinformationservicerecommendationsystemframeworkbasedonthesituationalinformationwaspresented.Basedontheanalysisoftheacquireduser′slocation,andthecurrenttime,weather,environment,transportationandotherrichsituationalinformation,rule?basedrecommendedmethodisusedtoreducetheamountofcalculation,andimplementtheonlinepersonalizedintelligentrecommendationservice.Therecommendationofmobilemedical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combinedwithrichsituationalinformationmakesrecommendationmorepersonalized,andmeetusers′requirementmore.

Keywords:LBSrecommendation;rulebasedrecommendation;situationalinformation;medical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

0引言

在当今各行各业逐渐信息化的趋势下,医疗服务行业也趋于信息化。随着智能手机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智能手机中的移动应用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医疗服务的信息化也逐渐应用于智能手机上。面对大量的医疗服务信息,如何快速处理信息成为一大难题,嵌入移动应用中的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LBS)的推荐系统即为其中一种。LBS推荐系统将基于位置系统与推荐系统巧妙融合起来,以便满足智能手机用户从移动应用中获取大量信息的需求[1]。在移动医疗服务信息应用中,融入LBS推荐系统,必须满足应用的新用户快速学会使用的前提下成功降低冷启动问题的影响,否则会流失大量用户[2]。同时,鉴于用户需要及时获取当前所处环境的信息,因此一款好的LBS推荐系统必须能够实时分析了解用户当前的偏好,并能够有效分析用户当前情境信息,实现向用户推荐个性化信息。目前移动医疗信息服务应用有易诊、好大夫等,这类应用已成功将位置服务推荐嵌入,但情境信息仅限于位置,使得推荐略显单一,融合多种情景信息进行推荐,可以使得推荐更加个性化。因此,本文提出融合位置、时间、天气、环境、交通等多种情境信息的医疗信息服务应用,能够使得用户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在当前研究并实现的推荐系统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3]:推荐类别和属性单一;用户学习成本高;缺少融合情境信息;冷启动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使用基于规则的LBS推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开发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中,实现为用户提供实时医疗信息服务方面上的有效推荐。

1相关研究

1.1基于规则的推荐

传统的推荐方法有基于内容和基于协同过滤两种推荐方法。这两种推荐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LBS推荐系统中,这两种推荐算法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冷启动”问题[4]。而基于规则的推荐不依赖于用户评分等历史信息,不存在“冷启动”问题,因此在本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中,使用基于规则的推荐给用户提供所需信息。

基于规则的推荐,是基于知识推荐中的一种,在本系统中,通过将带推荐医院与医生的属性与用户的属性进行匹配来推荐,抑或是通过自定义或关联计算得到的规则来推荐[5]。基于知识的推荐需要解决的问题[6]:

(1)知识的统一表示及有效获取。该系统中的所有要素,需使用规范的方式来描述,包括用户信息(姓名、性别、邮箱、手机号码、QQ号码、家庭住址、病史等)、用户的情境信息(所处地理位置、所处位置交通情况、天气、温度等)、医院信息(所处地理位置、科室分布、医生信息等)等系统要素,以及所有要素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统一描述推荐方法以及在推荐方法中上述所有系统要素之间的交互。

(2)合适的推理机制的生成,推理出结果。在该医疗服务信息推荐系统中,由用户信息、情景信息及医院信息,结合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推理并产生推荐列表。由此所得的推荐列表可能含有多条信息,亦可能为空,需结合各种情况,综合考虑使用适当的推荐方法。

(3)知识的规范聚合。在该系统中,用户属性、医院属性等处于持续动态变化中,因此,需要使用有效的手段对所有知识进行管理来控制知识的信息量爆炸。

1.2位置的获取及计算

本文设计开发的医疗信息服务应用使用百度地图Android定位SDK对该应用用户所处位置进行定位,使用百度地图定位SDK能够进行精确、实时定位。

1.2.1获取位置

基本定位功能,返回用户当前位置,包含GPS和网络定位(WiFi和基站定位)功能,同时还支持定位结果的反地理编码、离线定位、位置提醒功能和地理围栏功能。

LocationClient类是百度地图定位SDK的核心,具体方法为LocationClient(Context);使用getLongitude()方法获取经度坐标,返回结果为长整型数据;使用getLatitude()获取纬度坐标,返回结果为长整型数据;使用hasRadius()方法获取定位的精度,并判断是否有定位经度半径,返回结果为布尔型;使用getRadius()方法获取定位精度半径,返回结果为浮点数类型,单位是m;使用getAddrStr()方法获取文字描述的地址,返回结果为字符串类型数据。

在百度地图SDK中,分为三种定位模式,分别为:高精度定位模式(Hight_Accuracy),低功耗定位模式(Battery_Saving)和仅用设备定位模式(Device_Sensors),本文开发的系统使用高精度定位模式。

1.2.2位置距离计算

设A点的经度为LonA,纬度为LatA;B点的经度为LonB,纬度为LatB,以零度经线为0,东经为正数,西经为负数,以零度纬线为0,北纬为90-Latitude,南纬为90+Latitude,则经过上述处理过后的两点被记为(MLonA,MLatA)和(MLonB,MLatB)。根据式(1)、式(2)计算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7]:

[C=sin(MLatA)?sin(MLatB)?cos(MLonA-MLonB)+cos(MLonA)?cos(MLonB)]

[D=R?csc(C)?π180](2)

式中,R为地球半径,值为6378.137km。

1.3融合情境信息的推荐系统

在传统的推荐系统中,没有融入情境信息,其推荐过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使用函数描述该过程,其输入为用户属性,输出为使用推荐方法得到的个性化用户推荐列表[8]。

本文所研究开发的医疗服务信息推荐系统应用中,融入了位置、天气等情景信息,因此需将各种情境信息融入到图1中。如图2所示,所有研究过的推荐中,以情景信息放入推荐系统中的位置为依据,分为前置情境过滤、后置情境过滤以及情境过滤三种范式[9]。

传统的推荐系统采用的模型为三维范式,其表述形式为,在此模型中,对于同一个用户,其对同一个项目的评分保持稳定。而在移动平台中,需要考虑到各种情境信息,融入了情境信息的推荐系统,对于同一个用户,其对同一个项目的评分需要随着情景信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将上述模型修改为四维范式,在其中加入情境信息这一项。在本文所研究开发的系统中,不涉及到用户对项目的评分,使用的是用户对于医院属性偏好规则,并且使用上述三种范式中的前置情境规律方法。首先根据用户当前位置判断与其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的医院,对备选项进行过滤,删除距离大于用户考虑范围的医院,再根据当前时间删除此时不营业的医院;接着根据规则库中的规则判断用户偏好的医院类别、医院科室以及科室医生。

2系统设计

2.1系统推荐流程

由于向用户推荐的结果需要在命中率、多样性、实时性等评价指标间达到平衡,在向用户推送的结果集中,应包含各种类型的医院,除了与用户病史相关的医院信息,按时间片推送的医生信息以外,还可加入可网上挂号的医院信息以改善结果的质量。本推荐系统综合了用户属性及用户的各种情境信息,并与医院的类别、科室及医生进行匹配,确定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适合用户的医院信息,实现对于用户的个性化推荐。图3为本推荐系统的流程。流程说明:

第一步:强制筛选。根据强制筛选规则集,删除不匹配医院。表1中,举例说明了本推荐系统中的部分强制筛选规则。

第二步:结合偏好规则集1、偏好规则集2和偏好规则集3,并行确定三种概率值。

(1)根据用户属性,计算用户对于各类医院的偏好概率;

(2)根据用户属性和科室属性,定义用户对于医院各个科室的偏好权重;

(3)根据用户属性和医院科室医生的属性,计算用户对于医生的偏好概率。

第三步:由第二步得到的三种概率,结合偏好规则集4确定用户对医院列表中每个医院的偏好概率,得出给用户所推荐的医院列表。

2.2偏好建模

在分析与设计规则集和推荐算法前,需要完成对用户的偏好建模这一过程。根据移动应用与基于位置服务推荐综合的特点,本文的推荐系统在融合了情境信息的基础上将用户的偏好分为两类,分别为短期偏好和长期偏好。其中短期偏好有更新周期短,并且对情境信息比较敏感的特点;长期偏好有更新周期长,用户习惯偏好比较稳定之特点。医院的属性信息包括有无停车位、环境氛围、科室名称、科室医生性别、可否在线挂号等离散属性,就医费用区间、科室医生就医年龄区间、与用户位置距离属性等区间属性,用如下矩阵表示:

[a11…a1m???an1…anm](3)

式中,区间属性[an1]的取值范围为:

[[min(a*l),max(a*l)],1≤l≤r](4)

离散属性[an1]的取值范围为:

[a*l(r+1≤l≤r+s)](5)

对医院属性进行建模后,可以用一组向量来表示用户的偏好模型,可以表示为[],比如某用户的兴趣模型为,表示该用户偏好的价格区间为0~200元,可接受的距离为2000m以内,能够提供免费WiFi,有停车位,要看内科并且该科室医生的就医年龄在3年以上。

2.3情境信息建模

为了方便情境信息模型的创建,需要做以下工作:首先须定义情景信息,即确定在本推荐系统中需要获取哪些情境信息;然后确认如何采集这些情境信息。本文中,本推荐系统需要的情境信息包括:用户当前位置、当前时间、当前天气情况、周围交通情况等。

3规则库的分析与设计

本文所涉及的规则库中规则的形式均为:[AB(P)],即若A则B同时伴有一个概率值P,其中A为用户的属性或者情境信息,B为医院的属性,P表示医院匹配用户需求的程度及用户与当前情境对某个医院属性的偏好概率。如规则库中的某条规则:若60则[0~2000](0.64)。该规则表示,如果用户年龄为60,那么为其推荐距离在2000m以内的医院概率为0.64。

3.1获得个性化用户短期偏好

根据用户当前的时间、天气、位置、环境属性,确定用户短期偏好矩阵,并根据用户偏好,由偏好规则集1作用后,对该矩阵进行修正,得到如下矩阵:

[T1T2T3…W1W2W3…L1L2L3…E1E2E3…](6)

式中,[Ti],[Wi],[Li]和[Ei]分别表示在当前时间、当前天气、用户当前位置和当前所处环境下,用户对于i类医院的偏好概率。

用户对于所有医院的推荐概率排序根据下式:

[Ki=14(Ti+Wi+Li+Ei)](7)

得到医院类别的推荐排序表。

3.2获得用户长期偏好

根据偏好规则集2,将用户属性与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匹配,以得到对某医院科室的偏好概率为:

[Q11…Q1n???Qm1…QmnQij](8)

式中:m行表示用户的m个属性;n列表示n个医院的科室;[Qij]表示用户的属性i对医院的科室j的偏好程度。由式(9)可计算出用户对于医院科室的偏好权重:

[Xj=i=1nQijn](9)

根据偏好规则集3,将用户属性与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匹配,得到用户对医院科室医生的偏好概率,得到如下矩阵:

[q11…q1n???qm1…qmn](10)

将由规则集2及各种属性计算所得的用户对医院科室的偏好权重与由规则集3及各种属性计算所得的用户对医院科室医生的偏好概率相乘,获得用户对医生属性的偏好概率。将此偏好概率进行排序,最高偏好概率对应的医生即为用户的长期偏好。

3.3确定每个医院的推荐概率

根据规则集4,将推荐列表中的各个医院与规则进行匹配,其各个属性的偏好概率加权平均,由此得到用户对医院的偏好概率,将此值与对于医院类别的偏好概率相乘,得到的结果即为对用户推荐某医院的概率值。

医院用户的兴趣不断发生改变,则会出现新的关联规则。新规则产生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旧规则不再出现;有新的规则;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重复。

当用户搜索某一医院时,算法会提供关于该医院所具有的关联规则,并将推荐概率高的n个医生推荐给用户,用户从这n个医生中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医生,此时就会导致所用规则的推荐概率发生改变。如此循环,系统会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医生,提高医院与医生的知名度,并且提高推荐的准确率。

4系统实现与应用

本应用由配置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Tomcat服务器提供Web服务,客户端应用使用HTTP协议进行访问获取信息。客户端应用采用Eclipse为Android客户端开发工具,Myeclipse10为服务端开发工具,具有应用显示与后台程序和服务端程序相分离,使得整个应用框架清晰、易于维护、扩展性强。数据存储在SQLServer2008数据库中,使用存储过程处理应用中的业务流程,避免了写在服务器代码中而出现的频繁编译与部署等弊端,提高其维护性。本系统录入了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各个医院信息,推荐结果界面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该应用的首页展示,其中医院专区的结果为根据用户属性信息推荐的两个医院;图5为在医院类别中搜索诊所得出的推荐列表。

5结语

目前医疗信息服务中的信息化进程相对落后,基于位置针对医院及其科室的推荐系统还比较少见,不论是用户的访问记录还是评价反馈都较难获取,因此如何应对应用的“冷启动”问题对于LBS医疗信息服务推荐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提出了基于规则的医疗推荐,不仅会降低用户学习成本,还不存在“冷启动”问题。本文给出所提出推荐系统的流程图,并对用户的偏好进行建模,基于此建立相应的规则库,并对新产生的规则进行定义。推荐系统的优劣评价实质上是很复杂的,依赖于应用的使用程度及商业效果,系统最终会通过在实践应用中进行不断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迎辰.基于社交网络的移动应用推荐系统研究及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14.

[2]RICCIF.Mobilerecommendersystems[J].Informationtechnology&tourism,2010,12(6):205?231.

[3]TIWARIS,KAUSHIKS,TIWARIS.Locationbasedrecommendersystems:architecture,trendsandresearchareas[C]//ProceedingsofIE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elessCommunicationsandApplications(ICWCA2012).Huangshan,China:IETDigitalLibrary,2012:71?77.

[4]SHABIBN,KROGSTIEJ.Theuseofdataminingtechniquesinlocation?basedrecommendersystem[C]//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ebIntelligence.Nanjing:MiningandSemanticsACM,2011:71?81.

[5]GEM,DELGADO?BATTENFELDC,JANNACHD.Beyondaccuracy:evaluatingrecommendersystemsbycoverageandserendipity[C]//ProceedingsoftheFourthACMConferenceonRecommendersystems.Barcelona:ACM,2010:257?260.

[6]刘平峰,陈冬林.基于知识的电子商务智能推荐系统平台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9):199?201.

[7]韩忠民.知经纬度计算两点精确距离[J].科技传播,2011(11):211.

法医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SNOMEDCT);方法学

近30年来,我国中医药领域相继实施了大量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以术语为核心,推出了包括行标乃至国标的众多标准,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西医电子化病历(健康记录)与电子化CRF表格正在全国范围内以极高的速度推进、普及,纸质记录由于在书写、保存、检索以及后期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已逐步退向辅助位置。新的载体形式对已有术语标准从标准的体例、标准的应用模式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支撑信息化时代中医药工作的开展,中医临床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也应当逐步深化推进,不仅应与国际通行的方法学接轨以全面提升标准的系统性,还应力争提高标准的实用性,使中医临床术语标准真正在信息化临床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

1中医临床术语体系复杂性高,标准化工作难度大的成因探析

与现代西医学大量采用“死语言”建立术语体系以描记医学信息不同,中医临床术语的主体——汉语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之中。在中医学数千年发展历史中,与其他传统学科相似,有些术语凭借古籍保持了其原始含义,在当前工作中仍被普遍使用;有些术语则已在内涵上发生了本质转变;有些术语则已完全被弃用。时代变迁对汉语的影响,不仅造成中医术语在概念理解上的古今差异,不同时代度量衡的标准还造成了同一种度量单位术语在实质意义上的改变。此外,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促成了各地区所习用中医术语的地域性差别,内容涉及中医学理、法、方、药、术各个层面。另外,由于学术流派与传承的分歧以及出于对学术保密的需要,人为编制形成的近似密语,只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如孟氏[1]文中所提到的“鬼把子”。更为重要的是,伴随近一百余年来现代西医学在我国扎根、壮大乃至逐渐成为占据主流地位的医疗卫生体系,大量西医学术语被翻译引进,其中既包括对西方语言的本土化汉译,也包括日文汉字的翻译回流,造成大量医学术语字面相同而含义迥异,严重冲击了原本相对自成体系的中医学术语;而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又同时提出了对中医术语与西医术语两方面的需求。上述列举原因可能尚不够全面,但其综

合结果使中医临床术语体系远较现代医学术语体系更为复杂,也决定了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2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的重大意义与相关标准的推出

标准化中医临床术语是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文以载道,中医临床术语是相对抽象的中医文化、中医诊疗与中医养生保健预防理念的主要载体,依赖中医术语才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术的记载、描述和表达。因此,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是更好继承传统中医事业,使其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基础;语言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标准化的中医临床术语则是中医药生产、教学、临床与科研在领域内部以及领域间、学科间、产业间进行正确信息交流、保障业务顺利进行的基础;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则是中医药领域信息化的基础,基于标准化的中医临床术语能够提升信息处理的能力,实现中医药信息高质、高速地采集、储存、管理与利用;中医临床术语的标准化是实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过程标准化,进而建立中医临床评价体系的基础,而中医临床评价体系是实现科学、客观、综合地评价中医临床,实现中医药在新时代健康发展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事业进程的重要保障力量;尤为重要的是,中医临床术语标准还是建立中医药领域其他标准与规范的基础。术语被作为最细小、最基本的元件参与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完成概念定义描述。标准化中医临床术语的采用不仅能够提高概念定义的精细度和准确度,还便于建立起概念间基于语义的逻辑性关联,使制订的标准规范在质量与学术水平上得以整体提升。

基于标准化对中医药行业的重要意义,更为解决实际工作对标准化中医临床术语的迫切需求,近30年来,我国中医药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的标准化研究,涵盖了中医、中药、针灸等内容,目前已推出了包括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的系列标准。纵观已有标准,绝大部分面向特定的应用环境与应用目的,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特定范围的术语种类(如中医疾病与证候诊断类、中医基础理论类、针灸腧穴定位类等)为中心,实施了术语的再分类与编码研究,并主要以文字描述的模式进行了术语的标准化定义,部分标准还完成了术语与其同义术语的链接。

3已有标准在临床科研工作中规范化应用的瓶颈问题分析

电子化病历、健康记录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入、高速推进,对标准化临床术语提出了新的需求,将已有标准成功地应用到临床科研工作中,既是各项标准制定的初衷,也是中医信息化发展的必经过程。但前期研究发现,已有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与预期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中国知网(CNKI)以“标准”、“中医”、“应用”及已有中医标准的全名等作为检索词进行全库查询,除国标《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有数篇文献外[2-6],论述其他已有标准应用情况的文献几乎为零。已有标准的应用性文献数量之少,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在中医临床科研应用中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中医院临床医师的访谈,还发现临床工作者对现有标准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大多数人既不熟悉与中医临床科研工作相关的标准究竟有哪些,也不了解应该如何使用标准。

笔者认为,现有标准未能得到理想施行主要存在如下原因:①中医标准大多采用纸质形式,书籍是规范化术语的载体,虽然标准中具有对术语的明确定义,但仅凭人脑记忆来使用标准化术语或在使用中通过翻书查询都是不现实的,对标准内容的学习掌握与使用的不便阻碍了标准在实际中的应用;②已有标准大多各自围绕中医知识体系的局部分支建立,术语覆盖范围与描述能力相对有限,标准之间缺乏系统性关联。部分种类术语在不同标准间交错重叠,同时还有术语种类被遗漏,未纳入到标准化研究中,造成使用者难以甄别或无词可用。③当前大多数电子病历采用了非结构化模式,在病历主体内容的书写上并无特殊监控手段,使其与纸质病历书写过程一样具有了高度的随意性,标准难以有效实施。总之,缺乏有效的工具与方法成为已有标准规范化应用的主要瓶颈,建立起一套工具与方法,将已有标准有机整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其与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绑定,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是突破已有标准应用瓶颈、使其得到充分发挥与利用的关键。

4系统化是深化推进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必由之路

与国际先进的临床医学术语集如《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SNOMEDCT)相比,系统化是当前中医临床术语标准亟待提升的特质。主要体现在:①已有中医标准大多仍停留在对术语进行标准化而尚未提升到对“概念”实施标准化的层次,致使概念、术语的关系松散,缺乏系统化。术语是抽象化概念的实体性指代符号,概念的地位高于术语,术语紧密围绕概念存在并为概念服务;概念具有唯一性,受语言、民族、时代变更的影响甚微。SNOMEDCT核心内容的设定即充分体现了其以概念为核心的系统化观念[7]。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研究的深化推进,同样应建立起以概念为核心的目标,首先要完成中医临床概念层次的标准化,再逐步建立概念与术语(包括首选术语与同义术语)的关联体系,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语义关联体系,形成系统化的概念网络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术语集本身的学术地位,从概念唯一性的角度实现中医临床术语标准与国际临床医学术语标准的接轨,同时能够真正有效解决当前临床术语使用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与“多词一义”的情况。②已有标准在术语分类框架的构建上大多缺乏系统性,单一标准难以全面涵盖当前临床科研工作所需内容;同时,大多标准采用了“学科分类”模式进行术语集框架构建,与临床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脱节。SNOMEDCT在概念分类框架上的系统化主要体现在其依据现代医学理论,建立起了相互关系明确、符合现代医学诊疗思路并适用于临床科研应用的10余个顶级概念分类轴,并依据应用方的反馈进行框架的动态维护,从而将临床科研所需的近40万条医学以及非医学专有概念纳入其中,实现了单一标准对临床科研工作的全面支持。伴随中医学在世界上被广泛接受,SNOMEDCT在其分类框架中还逐步纳入中医、针灸学的概念。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研究从分类框架角度的深化推进,应当确立全集的理念,力争通过一部分类框架实现对全部中医临床科研所需概念的汇总,并在具体顶级分类的设定上摆脱传统学科分类的影响,依据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诊疗流程的几大关键环节对全部概念进行合理切割。③已有标准的形式大多停留在纸质版本阶段,缺乏系统化展示、检索与使用的工具。

SNOMEDCT则主要通过电子化的TXT数据文件形式其核心内容,用户可以将数据便捷地导入诸如SqlServer、Oracle等大型数据库,或直接导入其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同时,还开发了多种术语集浏览器,基于SNOMED所建立起的关联关系,可以从任何角度检索与浏览SNOMED的概念、同义术语。上述是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研究深化推进中值得借鉴学习的。

5结语

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面启动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计划到2010年制定出500项中医药标准[8],这不仅为中医标准化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也为深化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有利时机。通过引入国际通行的临床医学术语标准化工作理念,借鉴其方法学体系,在提升术语集自身水平与临床实用性方面下功夫,依据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形成系统化中医临床术语集,是深化推进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孟庆云.中医百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117.

[2]邵企红,章如虹,毛树松,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人群中、西医双重诊断对照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2(2):8-12.

[3]章如虹,毛树松,邵企红,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Ⅰ)——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1):52-56.

[4]章如虹,毛树松,邵企红,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Ⅱ)——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医病名诊断分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32-36.

[5]章如虹,毛树松,邵企红,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Ⅲ)——1994年全国88所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医证候诊断分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49-53.

[6]章如虹,毛树松,邵企红,等.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应用研究——全国10所中医医院1994年与1996年出院病人中医临床诊断对照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1998,20(6):24-25,34.

法医学概述范文篇7

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外感类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又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用西医线性思维还原论方法物质检查和单靶点治疗手段进行防治,不仅临床防治乏术且费用高昂,当现代西医学认识达到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决内伤类自身损伤性医学难题,也在向系统医学、整体医学回归。中医学是用象思维构建的且诞生于生产力极其落后的远古农耕时代,从理论到临床均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笔者根据二十多年对中西医诊疗体系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科研路径、价值取向、认知方法和防治手段的系统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民情、现时代复杂性内伤类疑难重症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术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特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本文谨从1、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概念诠释2、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时代背景与内涵阐述3、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4、结论等层面展开阐述。

主题词: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方法学研究;

中医药学是用象思维科学构建的,其指导哲学是实象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哲学的意义再于指导实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象思维是东方思维的典型代表,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面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中西医学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科学家看来,“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1],中医学是沿着唯象的、整体的、直观的、定性的、医哲交融的形象思维路径进行研究的医学理论[2],是唯物立象尽意求道思维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国象数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整体观、运动观、属性观和辩证观的集中体现。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医学文化特质、思维特征、哲学特性、学术特色、诊疗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感知它博大与至简的学科魅力[3],在实象论哲学象思维科学指导下和笔者撰著的《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1、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概念诠释中医、哲学与思维都是独立的学科,都有各自的研究范围和相应的概念体系,现在把哲学与思维同中医一起组成一个集合概念是因为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指导,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质、思维特征、哲学特性、学术特色、诊疗特点,可以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进行概括。

1、1、中医药学的概念与内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医哲学思维智慧,首先要弄清楚中医的概念和内涵。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是在实象论哲学思想指导下用象思维方法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一门学科,以形下之器为体,以形上之道为用,是东方以时间文化为逻辑开端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象思维科学的典型代表,是在中国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诞生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科;具有文化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多重属性,具有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运动观两大特点,具有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具有绿色天然、节能低碳、生态环保、承载文化等多维功能,具有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司外揣内的方法论、大道至简的四诊技术、就地取材的治疗手段、见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调阴阳的养生智慧和简便廉验的价值追求[3];中医对世界的认识也属于一种建构,但这种建构是用“象”完成的,中医的“象”是对世界本质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对中医“象”的深入研究将是中医理论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4],更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

1、2、哲学概念及其中医哲学内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切领域及其一切科学。哲学是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哲学的精髓、意义和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灯塔,哲学的成功无不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自然科学的创新发展又必须用哲学引领方向,因为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发现各种自然规定和自然规律作为己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揭示最一般的最本质的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医学家们才不会被医学的功利性所左右,使价值观直指医学的目的、意义和根本任务,从而研究出时代需要和人类需求的、大道至简、简便验廉的低成本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来服务人类贡献社会;中医学是用古代的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来解释和说明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属智慧医学是中国创造。构建实象论是中医哲学的本质特征,低成本医学智慧是实象论哲学的价值追求,象思维是产生实象论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科学路径,是创造出低成本最优化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普适符合卫生经济发展要求的全新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3]。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可以突破狭隘的思维疆域进入无限的宇宙,直面永恒的生命本质,通过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的超验反思涌动和领悟实现了人的灵魂和肉体(形神)的统一,创造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完美境界并充分展示了低成本医学智慧特色与魅力[5]。

1、3、思维概念及其中医思维内涵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中医学是唯物立象尽意求道思维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国象数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整体观、运动观、属性观和辩证观的集中体现。恩格斯曾经说

过:“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是在哲学的支配之下。”“因为他们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要思维就必须有思维规定,”《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中医学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属象思维科学体系。一、用“象”建构的中医理论更能容纳、解释和说明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相关问题。二、实象论哲学思维造就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大独特学科特点。三、用实象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能反映复杂性疾病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四、用实象论哲学方法解决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方面的问题无可替代。五、实象论哲学指导下的象思维科学体系及其诊疗技术具有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中医学在实象论哲学思维指导下,把人放在自然社会这个整体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并站在哲学的高度,从物质能量信息,现象状态本质以及形态结构功能等高层级多维度入手,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自然、社会、人文等宏观整体上进行把握,用哲学的抽象思维和理论概括的方法成功孕育了中医药科学体系,为护佑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经两千多年的时间历史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在中医发展史上所取得的医学成就更令世界瞩目[3]。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知模式充满着对生命科学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智慧,中医哲学突出了对生命科学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中医思维即形象思维,属象思维科学范畴,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形神一体、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节能环保、绿色天然的发展理念和学科价值观,走的是低成本医学研究路径,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为指导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历史的必然。

2、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时代背景与内涵阐述

2、1、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特撰著了《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书中系统阐述了科学假说、理论框架、认知模式、概念体系、病因特点、病机特性、辨证模型和治疗方药。从20__年开始,求证《阴阳证治学》创新著作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性论文陆续发表并应邀参加每年一届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与国内外同行一起研讨疑难病对策,为建立低成本医学范式做了大量的理论准备。低成本医学范式即用最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更高的健康维护效率与效益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最大的健康问题用最少的钱解决,小病不花钱,大病少花钱,花同样的钱能显著提高疗效并解决一体多病,一次性投入多维获效,寓防于治,治调防养,少用治病,多用养生,在治病的同时更赢得健康长寿。

2、2、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时代背景近百年来由于西学东渐,西医学的构成论和致病学医学范式成为了医学界的主流医学模式,他的单靶点对抗性的诊疗手段,在外感病盛行的时代可谓大显身手一枝独秀,然而在复杂性内伤类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则明显暴露出西医学诊疗思维的局限,加之利益博弈、过度市场化和过度追求医学功利,使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渐淡化,天价医药费屡见报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加之以药养医引发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医源性疾病更使医药资源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性价比严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维护成本过高,远远超出了收入增长水平和支付预期,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技进步本来应该使就医成本大幅度削减,然而实践证明:西医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属高成本医学,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显现其局限性。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社会老龄化、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等卫生主题转换,对那些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集中涌现,特别是面对那些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的复杂性内伤类患者更显力不从心,而中医用象思维构建的天人合一、医药合一、形神统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体系处理此类问题却得心应手优势凸显效验全面价格低廉,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努力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3、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内涵阐述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纵观2千多年的中医学发展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现代医学的成熟与发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外感类伤寒与温病等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变革和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使伤于七情、饮食居处和阴阳喜怒等内伤类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面对老年病、生活方式病、富贵病、代谢综合征、骨骼退行性病变及心脑血管病等复杂性内伤类疾病的集中涌现,用西医的线性思维、还原论方法、物质检查和单靶点治疗手段进行防治,不仅临床乏术且防治费用高昂。当西医学认识达到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决内伤类复杂性医学难题,也在向整体医学、系统医学回归。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中西医内伤病理论与临床研究,结合现时代内伤类疑难重症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术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2、3、1、中医学的认识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可能《现代医学概论》指出:“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科学不能适应人体和疾病的复杂系统,生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涌现,不仅生命体本身病理过程复杂,而且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病理过程,在保障全民健康中过于偏重单一病种的诊治和局部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生命整体,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药物和手术,而忽视了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智慧,医疗技术发展失控,医疗费用大幅度提高并浪费惊人,且好多疾病由于理论滞后临床乏术而进行着无效医疗,超过了社会经济和个人收入的承受能力加重社会不公。治疗学的第一原则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人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精神本体。人体作为整体存在的复杂开放巨系统,面对复杂性内伤病防治,理应遵从整体性、动态性、交叉性、非线性、最优化原则,从中医的象思维科学入手,从《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切入,发挥中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中医学思维模型优势,彰显中医药学理论智慧。中医学以气一元论整体观和阴阳互化辩证观为认知途径,从宇宙生成学和疾病发生学角度切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用中药之偏性调整人体之偏颇大道至简,所用方法与药物医药合一就地取材节能环保自然天成,中医学的认识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可能。

2、3、2、中医学的方法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保障方法是科学的灵魂。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选取的手段途径或活动方式。方法论则是对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哲学反思,关注的是从抽象层面来把握方法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价值。方法与方法论包括哲学观念、人文思想、科学理论、诊疗行为、人际交往技艺以及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具体操作等不同层面,是客观存在着的,活生生的,无处不在发挥其作用。中医学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司外踹内的方法论和象思维科学研究路径,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生命健康与疾病内在运动规律、形态结构功能生理病理转化规律和物质能量信息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用哲学的反思和思维的抽象,将人放在自然社会环境等大背景下整体考虑,源于客观实在又高于客观实在,注重发挥医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对人体自然愈病力的利用,努力调动生命自身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自修复、自稳态、自愈病的生物学机能,最终达到阴阳平衡而愈病疗疾治未病并赢得健康长寿,方法科学至简。

2、3、3、中医学的价值观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指引了方向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中医学具有厚古薄今、重道轻器、重神轻形、以人为本、物以天成等价值追求和大医精诚、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精神道德追求。无形的精神本体一直据于世界文明毋庸置疑的高度和中心地位,医学是人学,因有其精神本体而免遭失落,因有其形而上而达到应有的高度。中医学以其大道无形,以象会意、用象释道、道器合一的认识路径和思维高度,通过中医哲学的超验思维、经验反思、创新涌动、意象感悟和主客一体、体用合一特点及其探索性、多维性、中介性、开放性、批判性和可接受性思维特征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指引了方向。

2、3、4、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本质要求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国家做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卫生行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组成力量,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实现好行业功能,是体现卫生行业先进性解放和发展医学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卫生战线干部职工实现人生与社会价值必须思考和回答的课题;战略影响格局。从国家战略高度行业客观现实和卫生发展需要出发,笔者在系统研究中西医诊疗体系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科学路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民情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3、5、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笔者在《阴阳证治学》一书中系统阐述了阴阳证治的学科概念、内涵与外延,提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衡、疾病丛生、阴阳可调、疾病可治、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科学假说、“一元两极三维全息实象中医理论思维模型”理论框架和“一元两极三维四时五脏生命功能律动体”生命运动规律概括;系统阐述了人体生命阴阳“和合生命,失和生病”重要学术概念;发现了‘阴阳失衡——内伤病属性病机’和‘阴阳证治---调和治平’科学规律;概括出了复杂性内伤类难愈性疾病“久、慢、杂、难、缠”的发病特点;提出了“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创新辩证模型和“整合效应--阴阳承制调平”防治原则,总结出了“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多维获效的用药规律,创制了‘全息实象诊疗法’和‘属性方药调治法’系统建立了阴阳证治体系并创立了河北博雅中医--阴阳证治学科远程诊疗网,通过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息实象诊疗技术系统实现复杂性疑难重症的网上异地诊疗并向全球开放,通过中医药创新技术与互联网整合实现了无障碍跨时空随时随地异地诊疗梦想,既节约并充分利用国家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又使患者省心省事省力省钱。其价值目标是:追求低成本高疗效愈病同时更赢得健康长寿;《阴阳证治学》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实象、全息、多维、内求、整体、系统、辩证、恒动的理论特点和“简便廉验”的学科特色,对探讨阴阳证治属性组方的效应规律和防治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用科学思维和正确思想为指导并大胆实践,才能更快的走向真理;只有思维创新才可能有学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超越原来的规则。《阴阳证治学》是在传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为适应时展而创立的诊疗与防治内伤病的低成本临床新范式,是适应疾病谱变化,医学模式转变,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社会老龄化,生活方式病大量涌现的现实需要的创新理论,是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后所出现的内伤类代谢性疾病、富贵病、难治性疑难重症及老年病创新的防治方法和诊疗技术。符合中医学自身运动特点和医学发展规律,符合生物医学特征与美学要求,符合国家倡导的自然、绿色、节能、环保政策要求,符合卫生经济发展要求与医学发展方式转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生物学机能和自然愈病力的利用,绿色低碳环保高效节能。

2、4、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何为哲学思维智慧?哲学思维智慧其实就是理性思考的方式,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辩证性、批判性、超经验性和实践第一性等特征;哲学思维的意义在于教导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哲学和世界,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中医学是象思维科学的结晶,《黄帝内经》是象思维运用于医学理论研究的典型代表,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都是以象思维方式建构的,用象思维方法创立适合时展与社会要求的低成本医学范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学难题的有效途径,《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医学是什么?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体系,属自然科学范畴。医学首先是人学。医学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及其人际关系与交往的过程。人是万物之灵,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高级动物,所以医学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医学人文指关于医学的文化现象。患者需要医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特鲁多语),所以医学应该为可为之事。唯科学技术至上有时往往让普通百姓病未治愈却因高昂的诊疗费用让家庭生存出现危机。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库恩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如果非要简单概括的话,它的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二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再进一步,一、可以简化为一种约定,二、就是范例。学术范式不是别的,就是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担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百度文库)。

3、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低产出、低效率的情况也显现出来。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面临着服务社会的目标与资源供给有限两者之间的突出矛盾,自身存在着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需求,市场经济的进—步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要求,这必然引起医学体系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时空进入21世纪,面对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集中涌现和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的现实问题使西医诊疗陷入了窘境,医药费用的飞涨并未与解决医学问题同步,更多内伤病患者因不能达到消费预期而在遗憾和无奈中煎熬带病生存。而用象思维建构的中医药学可以充分的给与解释和说明。正如张维波教授所说:“中医的“象”是对世界本质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4]。笔者用《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所建立的低成本医学范式,在积极应对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癌症与妇科杂症等疾病方面,可有效降低卫生经济运作成本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节约资源,节能环保,属中医象思维科学创新成果,是研究复杂性内伤病共性发病规律、病治异同规律、属性方药效应规律和保健养生规律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4、结论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哲学成长的沃土,哲学是思维的摇篮,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中医学是用象思维构建的,属象思维科学体系。象思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对东方思维方式的概括,中医药学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我国远古农耕时代,中国古人在尊重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当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集中文化思维哲学医学智慧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象思维科学为研究路径,以思维模型为研究方法,以人--自然—社会—环境—七情为医学模式,道器合一且精于气化而略于形质,通过观察演绎推理与综合而创立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以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四外踹内的方法论、四诊合参的诊疗技术、就地取材的防治手段、简便廉验的价值观、见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调阴阳的养生智慧和低成本健康维护理念,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在人类医学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渗透力、象思维科学影响力、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感召力、中医药学自身特色与魅力和解决复杂性医学难题的超凡能力,借鉴和利用天人合一、道器合一、主客合一、体用合一、形神合一、医药合一、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节能环保、绿色天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和其它自然科学发展成果,为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降低人类健康维护成本,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39.

[2]、张宗明:中医方法论的一个研究框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_年第3期

[3]左占国实象论哲学思维智慧的结晶---经络学说//吴以领《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m】中华中药学会络病分会出版社、2014:2:158--163。

法医学概述范文篇8

对《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初学者常常感到深奥难懂而无所适从,其固然与古奥的文意、抽象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关,但囿于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其主因。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必要采用中医临床验案、图示、启发式提问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古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快速地建立中医思维方法,培养中医学表述方式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为中医学后期教学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1巧用验案激发中医学习兴趣

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又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完善。根据学习的“先感知、后理解、再巩固、终运用”这一基本心理过程,中医的感性知识只能从临床中来获得,如传统中医学习的“家传”、“师授”等教学模式,就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医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1]。然而,现代中医高等院校的早期教学,采用的是西医院校的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纯理论的传统教学法,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笔者基于目前中基课程的纯课堂教学设置,结合传统中医教育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特点,采用中医临床验案教学,通过模拟临床,在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阴阳学说”时,利用学生求知心理,借养生案例设问。如时值冬令,家有一男性长辈,年届花甲,意欲进补人参(红参)。该老人患有宿疾(高血压),刻下头晕耳鸣时作,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时伴有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试问能进补否?留下悬念的同时,开始阴阳学说内容的展开,在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时,以上述案例为引子,来加深学生对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及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的理解,并运用阴阳学说来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的性能后,学生往往能自行产生答案,即该老人系“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当滋阴潜阳,而红参性温味甘,属阳,故不宜补之。由此点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自然也就能领会“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的意义所在。当然,案例教学的设计,应切合教学目标,力求浅显易懂,把握好恰当的教学时间。

2借助图示强化理性知识感知

中基课程以较强的理论性和叙述性为特点,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板书兼口述、以“经”释义等形式。然而,对于一些过于抽象复杂的概念、原理以及具有独特思辨性的理论,如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采用纯文字及文言性用语的教学形式,易产生单调、枯燥、生硬的教学效果,也难以使学生快速地理解、记忆、掌握。故可借助多媒体等图示手段进行辅教。如在授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后,可借用太极阴阳图,对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等涵义、意义,进行直观性阐释、小结;又如,在用阴阳学说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状态时,借用黑白柱状图,来表示在机体生理阈值范围内的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及偏离阈值范围的阴阳偏盛、阴阳偏衰等病理状态,从而强化学生对阴阳学说理论的直观性感知。借助图示法可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使抽象枯燥、复杂难懂的理论变为具体、直观、形象、简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也必须认识到,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决定了其高度抽象、整体、动态、思辨的特性,不能单纯地用直观式图示教学来表达,因此,在设计图示教学时,须防止过于直观而影响理性认识的深入。

3启发式教学建立中医思维方法

教会学生运用中医思维方法,是学习和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入门途径,也是其后深入研究中医学的必要手段[2]。通过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问答形式,理顺授课内容中的逻辑轴线,是开启并建立中医思维方式的主要手段。在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用哲学的思维去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中医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能自觉地运用比较、演绎、类比、司外揣内、试探和反证等中医具体思维方法。例如,在讲授藏象学说,阐述“藏”、“象”的字面含义及其基本概念后,提出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思考。又如在讲授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后,留下“试用中医诊察‘心主血脉’功能的方法,阐述藏与象之间关系”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教学互动,逐渐使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从感知到理解、巩固,进而能自觉运用、分析,从而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专题讨论培养专业综述能力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式授课,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而影响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设置,中基本科教学中开设了讨论课,这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及表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基讨论课中,根据阶段教学目标,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强化训练,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讨论专题:如人体津液代谢包括哪些生理过程?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各起何作用?等等。在引导学生主讲后,指导学生在解析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并将相关内容前后加以联系、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此外,文言用语是中医学表述的最大特点,由于中基课程中大量的术语是直接沿用古代文献,如“肝失疏泄”、“小肠泌别清浊”等,故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通过文字表象,掌握术语含义,从生理、病理角度把握深层的内涵外,还注重中医文言表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中医专业术语进行表述,使他们能够自觉、准确地运用中医的表述方法。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而中基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是中医初学者的启蒙者,更是专业动力的激发者,合理地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于中基教学中,才能为中医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参考文献

[1]吴鸿洲,程磐基.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2):10-13.

法医学概述范文1篇9

关键词:医学文献;评价体系;证据分级

1医学文献的定义及类别

“文献”一词出现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文献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八佾》。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文献”的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文献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文献的具体定义尚缺乏统一的定论,《现代汉语词典》对文献的定义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将文献定义为“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2]。有学者将文献定义为“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3]。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这4个方面构成文献的基本要素。医学文献(medicalliterature)就是与医学有关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按照文献的研究类型分为:系统评价、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和专家经验总结等。决定文献质量的关键部分:研究有首创性或提供了新证据、研究对象的选择合理、科研设计合理、偏倚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样本量足够大和研究的时间足够长。然而医学文献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该文献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而且有可靠的等级评价体系。医学文献的价值就是根据其文献内在及外在真实性及临床意义的重要性去评判,是根据医学研究的方向不同确定评价的原则和方法[4],其中内在真实性是文献评价的重点。

2西医文献评价体系

2.1证据分级

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证据分级概念,将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定为最高,并引入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的概念。证据分级为西医识别文献可靠性的准则。最初3级标准:1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级:1级和3级中间的类型;3级:专家经验。老5级标准:1级: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RCT后做出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结果,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2级:单个大样本的RCT结果;3级:设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4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5级: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和病例报告。新5级标准:1级:治疗/预防,病因学/危害;1a: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1b:随机对照;1c:全或无病案研究;2级:对例或随机;2a: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2b:队列研究或较差随机对照研究;2c:“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3级:病例对照;3a: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3b:病例对照研究;4级:单个病例系列研究;5级:未经明确讨论或基于生理学、实验室研究或“第一原则”的专家意见。新9级标准:1级:系统评价/Meta-分析;2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3级:队列研究;4级:病例对照研究;5级:病例系列研究;6级:病例报告;7级:概念、述评、意见;8级:动物研究;9级:体外(试管)研究。文献的证据分级是评价文献最可靠的标准,上述几个历程是文献评价证据分级的历史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科技的进步,评价的方法进一步细化,由最初的3级标准逐步演变成新9级标准,每一次的改变都意味着评价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对文献的要求更加严格,更有利于临床的实用性。

2.2文献评价的流程及常用工具

对于文献内容的评价首先要区分是随机对照试验(RCT)还是非RCT,两种不同的文献所用的评价指标及方法各有不同,评价文献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研究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和工具。RCT文献评价的指标:1)研究对象(样本量、纳入标准、基线情况);2)随机过程;3)盲法;4)分配隐藏;5)干预;6)统计方法;7)随访。涉及RCT的评价工具有很多,但常用的且公信性较高的有CONSORT声明、Jadad量表、Chalmers量表和Delphi清单。非RCT文献评价的指标:1)研究对象;2)对照的选择;3)偏倚;4)暴露;5)混杂因素;6)统计方法。应用较多的评价工具有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质量指数(qualityindex)、Reisch评价工具、DownsandBlack清单、Anders评价工具和Baker工具等。文献的评价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根据研究的方向和本学科的特色,合理运用评价的工具,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修改。CONSOTR声明推出后,被全世界500余家医学杂志引入稿约(包括167家高影响因子杂志)[5],可以根据这个声明指导研究者、评审专家和编辑等人员对RCT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和鉴别。目前,国内外很多著名医学期刊都采用CONSORT声明的要求规范RCT的报告,例如TheLancet(《柳叶刀》)、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和BritishMedical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等[6]。在美国申请NIH资助、英国申请NHS资助和在中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均必须提供系统评价的研究结果。

3中医文献评价体系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有其本身的理论体系,目前中医文献尚缺乏自身的评价方法,仍然是借鉴西医文献的评价体系,但尚需进一步规范和验证。

3.1证据分级

中医学是中国的一门传统医学,古代医家经验传承是中医学自身的特点,由于其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源于临床研究的临床证据比较少,所以中医文献的证据分级难以建立。有研究者[7]提出了一些建立中医特色证据分级体系的思路:古代医家经验质量评价体系,古代医家经验数据库,证据体的证据分级体系等,但由于中医学的特殊性,及古代医家经验传承的独特性,使得这3种方法的建立都有困难,难以推广;最终又提出了应建立符合中医特色证据分级体系,要从古代医家的经验入手,选择经典方剂及治疗方法,结合中医专家意见,制定相应的证据分级,大概分为5个等级。Ⅰ级:大样本,随机研究;Ⅱ级: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Ⅲ级: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基于古今文献的中医专家共识;Ⅳ级: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中医专家共识;Ⅴ级: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3.2文献评价

中医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症状确定治疗的方案,方药的配伍原则是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就可以从辨证论治为切入点对文献进行评价,分为辨证论治的研究,非严格辨证论治的研究,非辨证论治的研究。从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再根据文献研究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中医文献评价体系起步晚,依据不完善,证据等级和评价的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亟待补充,以便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更好服务于临床。

法医学概述范文篇10

1急诊基地住培存在的实际问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中指出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学科既密切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属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急诊科病种复杂,不同于其他内科,更强调诊疗时效性,注重住院医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各种急诊疾病指南陆续出台,各种概念与理念的更新,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传统的基于教材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下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是多个专业住培生的必须轮转科室,各专业住培生知识背景不同,每个学生对疾病的理解也不同,如何快速高效的对疾病进行规范化讲授、同质化培养住院医师是摆在带教教师面前的实际困难[2]。急诊疾病诊疗指南的学习与实际应用可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2临床诊疗指南在急诊医学住培中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发展,医学知识的获取从传统的教师讲授课本及个人经验,到目前疫情期间的线上会议讲座、医学专业微信公众号与App等多种方式。相比较传统医学教材而言,临床诊疗指南是获取知识的新方式。急诊科疾病多样化,病情复杂危重,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出台了多项急诊疾病临床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以脓毒症为例,探讨诊疗指南在脓毒症住培教学过程的应用。脓毒症为急诊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且预后差,是各专业住培生轮转急诊科必须掌握的疾病。2016年由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SepsisCampaign,SSC)组织提出Sepsis3.0定义[3],同年了2016版脓毒症管理指南[4],2018年对2016版指南进行了更新[5]。2022年SSC了最新的2022版脓毒症管理指南[6]。2022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拯救脓毒症运动:2022年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7]。这是2022年的脓毒症管理指南的解读。上述中英文脓毒症指南,相比大学课程急诊医学脓毒症部分,更为系统全面,概念更为与时俱进,诊疗更具实践性与规范性,并且是最权威性与最先进性。

3Sepsis3.0定义与管理指南在急诊住培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3.1模块化理论培训

Sepsis3.0定于与2022版管理指南内容繁杂,篇幅长,通过1-2病人使住培生完全掌握并不现实。我们科室将其分解为多个模块,如脓毒症的概念与SOFA评分、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初始复苏、抗菌药物使用与感染源控制、脏器功能支持等。科室挑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通过早交班时间与每周固定小讲课时间对脓毒症进行模块化讲述,并结合目前在院的脓毒症患者进行分析。

3.2查房过程中讲解脓毒症管理指南

法医学概述范文篇11

中医药学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病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开发利用的实用价值。但其传统的知识组织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获取的需求,阻碍了对中医药学知识与信息的有效利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对中医药知识信息进行重组和利用已得到认同,相关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将计算机领域先进的本体理论与技术引入到中医药知识组织研究中,构建中药本体,实现中药信息的知识化重组,可为中药领域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提供数据基础[1]。

中医药学知识信息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医疗实践和科研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研究工作也随之逐步深入,例如在数据挖掘领域,医学信息数据挖掘是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同样在中医领域也受到广泛重视。但目前的医学信息组织方式与数据挖掘之间存在着诸多“瓶颈”,尤其是中医领域的数据挖掘研究,仅仅得到诸如“石膏与知母具有配对相关性”、“六味地黄丸可治疗阴虚”等数据挖掘的结果,只是对简单知识的简单认证,而其结果无法解释。究其原因,“数据整理”是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的瓶颈。近年来,领域本体构建技术已逐渐成熟,并迅速在各个领域形成研究热点。构建领域本体(Ontology)可以从数据整理与信息组织方面更好地实现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在客观需求和条件具备的双重推动下,在中医药领域内开展中药本体构建工作切实可行。

1本体的概念及特点

Ontology是一个哲学概念,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本质,通常译为本体或本体论(在本文中称为“本体”)。本体论与认识论在哲学上是两个相对的理论,认识论指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认识,而本体论则指客观存在本身。

自20世纪90年代,Ontology引入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后,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迅速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知识工程、系统建模、信息处理、数字图书馆、自然语言理解、语义web等领域之中[2]。研究人员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本体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体理论与技术也随之日趋成熟。

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关于本体的定义是: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3]。这个定义包含了概念模型、形式化、明确、共享4层含义。即本体的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概念或术语,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概念及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

本体不仅描述概念、术语,而且对概念、术语间的关系描述得更为广泛、细致和全面。即,本体不仅明确了概念,同时也明确了概念间的属性及属性间的关系,它是从“属性”的角度出发去确定一个概念,能够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从而真正达到知识理解的目的。这也是本体作为知识组织方式的最重要的特点。可以看出,与传统的MeSH表相比,本体描述的概念关系是网状、立体的。在本体中可以描述的概念间关系有反义关系、上位关系、下位关系、整体-部分关系、部分-整体关系、转指关系、近义关系、同义关系、动作关系等,而不仅是传统的信息组织工具MeSH中所描述的参照、用代、隶属关系[4]。

在中医药领域中,中药的概念术语相对较明确,选择中药作为突破点,首先构建中药本体,逐步实现中医药医学信息的知识组织与构建。

2构建意义

本体建设的目的是应用,这方面的研究遍布人工智能、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相关的各个领域:①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特别是网络搜索引擎和数字化图书馆。②基于本体的数据集成、机器学习等。③领域本体的应用,比如,在生物信息学中已建成的GeneOntology,尽管只包括了partof等简单的关系,但是对生物信息学界已经有巨大的影响。④语义Web服务。⑤在线元数据管理和自动信息。⑥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5]。

中药本体作为领域本体的一种,通过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全面描述中药的本质,揭示中药本身及中药间复杂的功效与物质关系,澄清中药的知识结构,为中药的知识表达提供数据基础。例如:可以提供基于语义的信息服务,通过语义检索,为用户提供知识层面的语义检索服务;定题服务,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帮助人们发现隐含的知识,如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揭示药性、药效、物质基础间的关系,归纳构建基于现代科学语言的中药药性表征理论体系等应用型研究。中药本体既具有专业领域性,亦具有普遍性,可应用于其他信息工程与知识管理等方面。

3中药本体概念关系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原则

领域本体的构建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Gruber在1995年提出的5条规则[6]得到较广泛的公认。中药本体的构建同样遵循以下5条原则:①明确性和客观性。Ontology应该用自然语言对术语给出明确、客观的语义定义。②完整性。所给出的定义是完整的,能表达特定术语的含义。③一致性。知识推理产生的结论与术语本身的含义不会产生矛盾。④最大单向可扩展性。向Ontology中添加术语时,通常不需修改已有内容。⑤最少约束。对待建模对象应该尽可能少列出限定约束条件。

3.2构建方法

目前,利用现有的领域内公认的知识以及领域专家的参与,是一致认同的构建领域本体的最优方式[7]。

构建中药本体,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概念关系体系的确立。在注重知识结构关系的原则上,可借助已有的中药分类法。中药分类方法主要有按药物功能、药用部分、有效成分、药材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等。中药本体概念关系体系的构建采用比较成熟的自然属性分类法(主要参照《中华本草》[8]的现代自然属性分类法),即采用植物学分类法、动物学分类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中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异特征。此外,该分类法还有以下优点:对药物来源、属性、药物部位等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便于查检,便于更新和修改,便于不同专业的人操作中药本体的建设工具。

各个中药类目下设定27个属性,属性设置包括:正名、异名、释名、品种考证、发生发展史、产地、原植(动、矿)物、栽培(养殖)要点、采收加工、贮藏、药材及产销、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能与主治、应用与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制剂、现代临床研究、药论、集解、附注、参考文献。中药的属性可以根据需要与新发现进行修改。

通过属性参数,从各个角度尽可能全面地描述中药,更精确、全面地确定概念,并显示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理论的科学实质,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数据挖掘的基础资源,实现中药药性的知识发现与理论创新。

4结语

领域本体的开发和完善是一个反复叠加的过程,没有一种“唯一”的途径或方法,但无论从客观世界具体的角度或者是从逻辑抽象的角度出发,领域本体中概念的设计都应该贴近于研究者要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客观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法则[9]。因此,中药本体构建模式是一种探索,建成之后仍然需要维护和不断进化。据此还可以继续构建中医本体,实现中医药领域内知识信息的知识化组织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刘耀,段慧明,穗志方.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数据基础研究——以中医药古文献语言知识库的构建为例[J].情报杂志,2006,(9):21―26.

[2]曹树金,马利霞.论本体与本体语言及其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6):632―637.

[3]StuderR,BenjaminsVR,FenselD.Knowledgeengineering,principlesandmethods[J].Dataandknowledgeengineering,1998,25(1-2):161―197.

[4]牟冬梅,崔艳玲.MeSH、本体论在医学知识组织中的作用[J].情报杂志,2005,(7):120-122.

[5]袁媛.领域本体建设的方法论和工具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PeterDKarp,ThomasRGruber.Agenericknowledge-baseaccessprotocol[A].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sonartificialintelligence[C].Montreal,1995.

[7]刘耀,穗志方.领域Ontology概念描述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28-33.

法医学概述范文篇12

【关键词】粗糙集方法;医学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粗糙集理论是一个交叉融合多种学科形成的新学科,已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包括:市场营销、卫生、电信、金融、农副产品、互联网语言的识别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等等。粗糙集理论在很多的领域已取得令人骄傲的应用效果。在医学影像学领域中,随着影像学数据信息不断的增长,在医学影像学诊断中运用粗糙集方法,能客观地展现出海量数据信息以及高维资料的背后的真实情况,更好的帮助医生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有利于临床诊断正确性的提高。

1简要论述粗糙集方法

1982年波兰数学家首次提出粗糙集概念,这是以等价关系为基础的,用于分类问题的研究,用上集合与下集合生成一个相逼近的新集合,新结合的边界线被定义为上下近似集的差集。是继概率论、证据论之后有一个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工具,是一种新型的软计算方式。

这种建立在分类机制前提下的粗糙及理论,可以把分类解释成为一定区域中的等价关系,这个区域正是由等价关系进行划分的。将知识归纳为数据的划分,被划分后的集合定义为概念。充分利用已知的信息库,对不确定或不精确的知识通过已知的信息库进行近似刻画。无须提出数据集合以外的一切知识,因此,对于问题的描述比较客观、比较具体,再加上粗糙集理论不包含不确定或不精确原始数据机制,与证据理论、概率论等有较强的互补性。

粗糙集合理方法适用于研究不定型问题的工具,作为集合理论的扩展,粗糙集理论主要用来研究不完整的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它可以在缺乏数据的先验知识前提下,用考察数据分类的能力解决模糊不定的数据并加以分析处理,与此同时粗糙集算法简单且容易操作,现在以它为基础的数据挖掘工具也非常多,粗糙集理论其出发点是假设所有研究对象都涉及一些的信息。随着粗糙集理论的广泛应用,其有效性被越来越多的证实,成为了现阶段人工智能研究的重点。

2医学影像学诊断中粗糙集方法的应用实例分析

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胶质瘤诊断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29例男,21例女,患者年龄在23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岁。其中,11例WHOI级,25例WHOII级,9例WHOIII级,5例WHOIV级。对上述患者进行MRI检查,平扫TIW1横断面与矢状面得出影像学资料。由放射科专业医生对上述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病灶位置、形状、囊变、TIW1、T2W1、水肿、钙化、出血、性变等等,按照影像学特征对不同指标进行分类。并通过粗糙集方法、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与分类回归树方法对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具体粗糙集方法:将决策表导入专门的Rosetta软件,通过软件对病例进行规则约简与属性约简。在条件属性核产生的基础上,得到决策规则库,通过规则库过滤,达到知识的精简。通过10折交叉验证方式测试胶质瘤数据,通过测试结果的诊断灵敏性、覆盖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等提取诊断性能,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粗糙集方法的诊断准确性为85.2%,特异度为92.7%;决策树方法诊断准确性为83.0%,特异度为91.3%;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诊断准确性为83.2%,特异度为85.6%。充分证实了,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粗糙集方法能够得到更多的确定性规则,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3医学影像学诊断中粗糙集方法的应用的优点分析

3.1粗糙集方法应用便捷、结果准确性高

粗糙集方法不需要预先设计概率、不需要建立相应的因变量函数关系,直接运算集合中的对象,直接获得不可分辨的矩阵,直接得出结论。通过粗糙集法分析,其结论呈现的方式是以IF….Then…的形式出现,呈现结果不仅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且呈现形式非常明确。

3.2粗糙集方法能客观地展现出海量数据信息以及高维资料的背后的真实情

这种基于数据集合的挖掘方法,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粗糙集方法能够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知识。例如,在在对胶质瘤影像学资料进行规则提取以及属性约简时,整个过程都是客观的,不受外界因素、人为因素的干扰,获得的胶质瘤级别诊断比较容易理解、诊断规则比较清晰。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与分类回归树方法,是通过训练集方式生成一个新的测试函数,通过函数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对象的可能发生概率,进而预测对象的分类。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是基于数理统计基础上的,通过笔数比筛选具有价值、有统计学意义的不同变量,将这些变量通过模型方程形式进行计算,比较计算前后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两者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入选,同时,还可以计算出自变量的重要价值。决策树方式是通过地规模与分层模式进行的,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不同的树分支。在不同分支的子集中建立重复的分值和下层节点,从而生成了决策树。再对决策树剪枝,再对决策树进行规则处理。但是,这种基于概率的分类结果,是根据概率进行判定的,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率比较低,这种决策树分析方法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决策树的修建、决策树的增长、选择父节点数以及子节点数等等,都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结语

粗糙集方法是将观测到的庞大数据集加以分析研究,其目的是找的未知的关系及数据拥有者能够理解且有价值的新方法来总结数据,经粗糙集方法推导出的准确率较高,在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马常杰,陈守余.数据库中模糊关联规则挖掘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2(11):752-753.

[2]田军章.基于PACS的结构化报告(SR)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11,4(09):141-142.

[3]王小凤,周明全,耿国华.一种基于模糊粗糙集理论的算法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11(5):369-371.

[4]王国胤.Rough集理论在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的扩充[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5(17):13-15.

  • 上一篇: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范例(12篇)
  • 下一篇:<法医学知识总结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