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比较活泼好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课堂效果比较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来计算面积学生感到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感知得越好,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高,对数学概念的形成就更清晰明白。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充分感知。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先显示红领巾图形,再把红领巾的角逐个闪动,最后把抽象出来的三个角同时闪动来说明这些图形都叫做角。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优化了教学环境,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充分地知道了“角”这一概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认识技能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能寓教于乐实现互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激发
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没有食欲的时候,强把食物吞进胃里,那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恶心呕吐,或是影响消化。反之,就会感到味道可口,且很容易被身体吸收。”可想而知,当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厌恶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关键。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深入学生,想学之所想,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努力做到与学生同学习、同游戏、同生活。
二、表扬、赏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到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的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能否发现并且去挖掘它,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素质和责任感。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后获得了表扬,老师在作业本上加上一句称赞性的评语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直接获得欢乐,心理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即可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我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鼓励:“你的字真棒,老师相信你的学习会像你的字一样好!”“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一种美的享受,继续努力吧!”。这些评价会使学生获得犹如沐浴着雨滋润的小树渐渐茁壮成长。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欢乐,也让他们能够正视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采用儿歌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往往是枯燥无味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一定要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儿歌说起来朗朗上口,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内容。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特点,将教学内容编成儿歌。例如: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时,运用下面的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去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想勺子能舀饭;10像铅笔加鸡蛋。又如:在学习“凑十法”时编成了“凑十儿歌”:小朋友们拍拍手,大家一起把十凑,一九十,二八十,三七十来四六十,双五一凑就满十,九一十,八二十,七三十来十,凑十歌要记牢,做加减不可少。
四、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美好的情境是兴趣产生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或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陶醉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区分开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建起了一个直径是20米的半圆形花坛,小白兔买了32米金色丝带,让心灵手巧的小灰兔给花坛系上一圈金色的腰带,可小灰兔绕来绕去总差一大段。小灰兔认为小白兔私藏了丝带,小白兔委屈的哭了。为此,他俩争吵地喋喋不休。这时我随即提出:“同学们,现在请你做个公正的调解员,为他们说句公道话,想想谁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你把原因告诉他俩,让小猴和小兔心服口服,好吗?”于是,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用手比划,有的实物演示,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最佳答案。”通过学生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描述,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半圆形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五、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最为显著的特点。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小学生的一大爱好,同时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为学生创建动手操作平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等多种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及黄沙,充分发挥学生的协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将圆锥容器盛满黄沙倒进圆柱容器。同学们经过反复操作发现:用圆锥容器盛满黄沙三次正好将圆柱容器倒满。真正理解了圆锥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很容易悟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这样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巧设习题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为了获取知识,强化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主要方法。而练习题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好奇心和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非常强烈。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适当时机安排相应的练习。如:游戏型的练习、动手操作型的练习、合作型练习等等。另外,习题设计还要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课堂小结,延续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延续,使学生延续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2013年市教育局评选教学能手时上的一节公开课。参加听课的学生优、中都有。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归纳出圆的定义,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圆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的概念,所以本节主要关注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体会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归纳出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重难点)
3.通过实际问题情景中对圆的认识,了解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美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教法学法
教法:四步导学、启发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图片、飞镖盘、绳子
2.学具:圆规、三角板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录用一幅游戏的画面,直击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图片通过圆形车轮和四边形、三角形车轮行走的对比后,很容易理解圆周上到定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行走时平稳的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涨热情。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90-91,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一。)
完成学习目标一:
1.如图A、B表示车轮边缘两点,点O表示轴心。AO_____BO
2.点C表示车轮边缘上任意一点,要使车轮平稳滚动,则CO
_____AO,若换成D、E、F呢?
3.为了使投圈游戏公平,现在有一条3米长的绳子,你准备怎么办?
4.归纳小结
(1)圆的定义:平面上到__________
(2)定点是_____,确定圆的_____定长是_____,确定圆的_____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读作_____
*教师强调: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所以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到点的集合(渗透集合思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目标一的学习,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引出圆的定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就很容易得到确定圆的两个要素,这样设计更浅显易懂;第3题对教材稍作改动,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做投飞镖的游戏来完成学习目标二:
小明向0上投了5枚飞镖,它们分别落到了A、B、C、D、E点。
由图可看出,点A、C在__________,点B在__________,点D、E在__________,那么点O呢?
我们把点到圆心的距离记为d,半径记为r,通过观察发现:
点在圆外?圳d>r
点在圆__?圳d=r
点在圆内?圳d__r
*教师点拨:圆的内部可以看做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做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集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向圆形靶扔飞镖,直至出现有点出现在圆周上,圆内、圆外为止,然后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五个点A、B、C、D、E,来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里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后,主动去探索、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索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不同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发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设计意图】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展示质疑(请小组选出代表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展示一定要大胆、大声、大方)
(五)积累与总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课本习题P941―4
七、教学反思
1.本案例符合知识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原则,在学生对圆的认识基础上时时关注学生的兴趣、体验、困惑、疑难等,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真正体现了新课改要求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