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微生物学实验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微生物学实验范文

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不断增强基本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遇到问题就不会惊慌失措,无从下手。在微生物实验课中,那些基础性的实验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实验的过程、教师实验演练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都要预先估计好,同时安排好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都要设得计有条不紊,不能有任何的马虎现象存在。另外,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各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来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不断进行巡视并提出指导意见,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回答大家的问题,给各个实验分组进行指导。如果遇到微生物形态鉴定,则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微生物形态画图并进行结果认识,提高大家对观察对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进入临床应用的速度,真正实现“零适应”的情况。

(二)注重技能考核

怎样经过试验的办法来将致病微生物找到是微生物课堂的主要目的,所以微生物教学的根本就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考试形式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没有对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过多的关注,有时甚至不进行操作。建议在今后的微生物考试中,增强实验技能的考察,让学生进行抽签选题,同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监考教师可以随时提出和实验有关的任何问题,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1.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注重岗前培训和阶梯性的培训。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临床实验高效结合起来,教师要在实现临床实验的前半个月进行岗前培训和阶梯性培训,带领学生到医院搜集样本,对样本进行分离、处理和鉴别,这样经过多次的演练,学生便可以较好地了解临床标本的整个鉴定顺序,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标本的采集、处理工作,提升操作水平。2.开展技能操作比赛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验技能的比赛,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带动起来,可以加强实验的核心建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利用好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锻炼,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有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跟踪指导,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把关,对于比赛的评分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通过比赛的方式来督促学习,督促教师教育,让教学和比赛形成良性的发展。

(四)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微生物学实验范文篇2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实验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课学时被逐渐压缩,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因此这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本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批青年博士研究生走上了讲台。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青年博士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实验教学任务,成为教学队伍的新生力量,因此尽快提升青年博士教师的实验教学的能力,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将青年教师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充分熟悉授课内容和授课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青年教师上课前应充分“备课程”和“备学生”。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青年教师首先应认真研读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及其相关专业书籍,全面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任务,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和重难点等做到有所取舍和优化。其次,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在开设新实验课的前一周,本科室的所有授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都要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会针对实验课中的重难点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充分交流,便于青年教师更好地掌握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选择或调整教学方法。

2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做好预实验

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实验者的操作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决定实验的成败,如:试剂的配制和储存条件,仪器的操作等。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均由我校部级基础医学形态实验教学平台的实验技术人员准备,从而影响了青年教师对实验准备过程的全面了解。为此,本教研室与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平台相关人员积极沟通,让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工作。青年教师通过参与实验准备,能够加深对试剂配置及仪器使用要求等事项的认识,熟悉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胜任实验教学任务,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应主动做好预实验工作。做好预实验是上好正式实验课的提前。预实验不仅能够了解实验细节,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还能预见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教研室安排青年教师参与预实验工作,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便于青年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突出讲解及操作要点,保证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互动,及时总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本教研室将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整合,在保证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实验[1],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学生实验操作前,青年教师可以先运用案例、板书、多媒体、画图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与临床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引入临床及生活有关的案例,结合实验内容和目的讲授能让学生更加认识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操作示教时,青年教师首先做到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和规范;在关键的操作步骤需要反复演示,保证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青年教师要不断进行巡查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纠正,并加以操作示范,使学生领会操作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操作规范和结果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于不愿动手操作的学生进行监督;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通过巡查指导,与学生及时进行实验教学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实验结束后,青年教师应对实验结果及时总结讨论。对与预期结果不符甚至是错误的实验结果要及时分析、讨论,通过提出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相关问题的能力。此外,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应认真批改,对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结,在下次实验课反馈给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活动,推进科研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研思维能力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教育法,及时转变教学理论,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采用不同教学模式促进实验教学,如问题式教学[2]、互动式教学[3]、案例教学[4]以及翻转课堂[5]等。青年教师平时应多听教学改革相关讲座,并参加一些教学改革活动或者申请教改课题。通过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应用,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尤其是,近年来引进的博士青年教师,其科研能力较强。青年教师应该利用其科研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开展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活动[6]。一方面,青年教师在自己从事的科研课题中,应充分发掘与实验教学有关的内容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实验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索。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将平时自己查阅的科研知识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科研思路,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巩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5积极参加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

本教研室按照学校的要求,为每一位新近青年教师安排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并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具体措施和目标,要求青年教师至少听取带教导师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其实验教学方法、技巧和教学特点。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技能提升平台,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技巧的培训活动,如岗前培训、教学观摩、专题培训、主题教学沙龙和课堂教学实践等。教研室安排青年教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试讲,对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知识点讲解不到位、语言组织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加以一对一指导改进;并要求青年老师完成实验教学的相关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实验教学工作。青年教师除了按照学校学科安排的培训计划外,还应该积极听取各类教学公开课,以及其他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理论和实验课,观摩他们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学习他们上课的优点,并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快完成青年教师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高校立足的根本,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青年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为此,青年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总结。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青年教师都应该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一些体会加以思考和总结,不断自我反馈与改正,逐步完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总之,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了解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尤其是医学教育改革形势,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了解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科研促教学活动,并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能力,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伟,汤仁仙,尤红娟,等.开设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9):39-40.

[2]齐静姣,张平,谢顺清.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120-121.

[3]昌艳萍,李彦芹,刘鑫,等.《微生物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109-110.

[4]尤红娟,刘晓梅,李小翠,等.CBL应用于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100-101.

[5]郭慧君,叶荷平.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山东青年,2016(8):43-44.

微生物学实验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该实验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以及老师手把手传授实验技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做支持,掌握其中的操作技术是很困难的。下面提出几点心得体会,将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深化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

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全过程

实验室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很重要,工作量要比实验课程多许多。老师除了要认真备课外,还需要对培养皿、试管、镊子等消毒灭菌,配制各种试剂,最好还要进行预实验,不但更加熟悉实验步骤,而且能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完整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这样一个完整流程学生完全参与下来,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过程的艰辛,进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实验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提高科研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得更形象、更具体、更全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其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加大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授

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更新推动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渗透到环境工程应用的各个领域。为了紧跟时代和学科发展的步伐,培养高质量人才,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为他们将来工作研究或是硕士博士阶段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过去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方法是建立在平板分离基础上的,但迄今为止利用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微生物只占总微生物种类的0.1%~10%。固体培养基其实是人类为微生物创造的人工培养环境,与微生物的实际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用它来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相当于是对自然微生物群落进行了一次强制的人工筛选。所以,用平板分离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环境的微生物生态时,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微生物群落的实际组成和存在状态。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及其向微生物学领域的渗透,形成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分支——微生物分子生态学(molecularmicrobialecology),它为我们全面客观地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以微生物基因组dna的序列信息为依据,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dna分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来反映微生物区系组成和群落结构[2,3]。所以,这项技术就需要研究者掌握dna提取及纯化技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pcr基因扩增技术。针对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微生物大实验,以活性污泥为样品,从dna的提取、纯化,凝胶电泳检测,到细菌16srdna基因扩增,都让学生自己操作一遍。通过这一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对当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前沿技术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3增强不同实验间的连贯性,以及实验和理论知识的连贯性

3.1增强各实验间的连贯性

过去实验内容多为孤立、连贯性不强的项目,各实验之间的内容重复较多,学生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学实验,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学时,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我们调整了实验内容,将原来独立设置的实验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实验,通过一个综合实验就能使学生学到以前3-4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技能。

3.2增强实验和理论知识的连贯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广,要学好这门课,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教学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将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在实验教学中延伸、深化,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4实现多媒体实验教学,更直观展现实验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各种微生物需要在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到。由于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便于更好的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动态变化过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能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微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知识。

首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放入大量彩色的宏观及微观图片、flash动画,从而更直观的反应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掌握,有了这些认识,才能在自己动手实验中达到很好的实验结果。

其次,也可以使用录像教学。教学录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屏幕清晰形象准确地展现每一个步骤,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关键所在。同时节约时间,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如配置培养基实验,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搁置斜面-无菌检查等步骤,如果没有录像,需要老师反复强调实验顺序及注意要点,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配好正确的培养基。但是,如果有录像,老师只需要先播放一遍录像,从旁作简单介绍,播放完后再讲一下原理及注意要点,然后再播放一遍录像,学生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最后,还可以利用电视显微镜进行教学。老师将样品放在显微镜下,找到微生物个体,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观察自己的样品。该方法既明确了实验目标,又能让全班学生同时看到老师显微镜里样品的特点,避免了以往同学们一个个排队去老师显微镜目镜里观察样品,提高了教学效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来自实践的科学,学生掌握了它之后也最终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学实验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施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周群英,高廷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watanabek,kodamay.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bacterialpopulationsinpetroleum-contaminatedgroundwaterdischargedfromundergroundcrudeoilstoragecavities[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0,66:4803-4809.

  • 上一篇:超声入门基础教学范例(12篇)
  • 下一篇:<空气净化设备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