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概述
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由专业的勘查人员利用各种仪器设备,针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然后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调整,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得建筑工程能够与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勘查的内容需要实现全面覆盖,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地质勘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认识到,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前,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排除地质条件异常的地点,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也可以有效节约工程的成本造价[1]。
2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问题
调查显示,现阶段许多地质勘查报告并非由专业的地质勘查人员书写,报告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校对,存在着制图错误、数据错误或者定义不明确的问题,更加缺乏对于地质报告的严格审核。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规范的体系来对地质勘查报告进行约束,使得勘查结果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2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质量问题是一个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一旦质量不达标,则地质勘查工作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概念的混淆、勘查地点不合理、数据采集不完整、作业方式落后等。一方面,与理论分析相比,实际操作中使用的地质勘查方法和数据计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得到的地质勘查结果会有所不同,加上理解和认知层面的问题,容易导致地质勘查报告概念的混淆,影响其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对地质勘查人员无法对施工现场地质的形态分布进行明确,也无法准确探知地下是否存在着溶洞、断层等问题,数据的缺失影响了地质勘查结果的准确性[2]。
2.3技术问题
技术人员的缺失是引发技术落后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来看,许多建筑设计人员都没有认识到地质勘查报告的重要作用,仅仅是将其作为一个参考资料,影响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4监管问题
一般情况下,地质勘查工作都是在工程前期进行的,通过对现场地质条件的检测分析,得到完整的地质报告,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不过,由于技术条件落后,勘查手段单一,多数企业在地质勘查中得到的数据信息不足,无法保证方案的最优化。同时,地质勘查属于野外作业,不仅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缺乏监督管理,放任勘查单位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很容易引发施工漏洞。
3建筑工程地质勘查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必须重视起来,加强与地质勘查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做好必要的监管工作,以确保地质勘查的良好效果,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引导。
3.1及时更新认识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地质勘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了解建筑施工现场地基的地质构成,二是通过地质分析得到相应的力学指标,为地质环境的改善和处理提供参考意见。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地质勘查必须严谨,勘查结果也必须准确可靠。对于设计施工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而言,应该认识到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及时对自身的观念进行更新,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使得地质勘查成果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3]。
3.2强化项目管理
应该认识到,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的施工效果。通过强化地质勘查,完善地质勘查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职能的精细化,实现对每一个技术人员的明确分工,在这种情况下,勘查的结果将会更加可靠,更加完整,同时也更加准确。对于勘查部门而言,必须重视对于建筑工程勘查合同以及地质勘查报告的审核与管理工作,对地质勘查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实,做好必要的分析计算,进一步强调对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充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使得其可以按时完成。
3.3注重人员培训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保证地质勘查工作成效的关键,也是推动地质勘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勘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将勘查人员送到专业机构中,参与技能培训,利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地质勘查技术,可以对地质勘查设备进行熟练操作。同时,应该构建起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明确,对勘查人员进行分级,依照地质勘查的难度,做好任务分配,对于技术较高、成果显著的人员,应该予以一定的奖励,推动技术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
3.4加大监管力度
为了切实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有必要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的监督管理。事实上,在当前的地质勘查工作中,许多勘查人员并没有对工作的内容进行明确,很容易出现遗漏,影响勘查报告的完整性。而做好监管工作,能够实现勘查任务的合理分配,也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问题,进一步提升地质勘查的水平和质量[4]。
4结语
总而言之,地质勘查工作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勘查的结果直接关系着建筑的设计施工效果,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为建筑的顺利施工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林晓聪单位:上饶市鸿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汲生伟,花尉攀.多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5(23).
[2]张社.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4(8).
关键词:建筑工程;起重机械安全;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起重机械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逐渐成为降低建筑施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但由于在施工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致使工程现场由机械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本文在结合起重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措施,排除了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
1.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是个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环境人员的变化,企业个体和机械设备型号、新旧程度,使用单位管理水平不同,在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样也是各式各样,各有不同。归纳起来具体有六个方面:①产品质量不过关;②案环节缺少必要的技术资料;③起重机械设备的租赁、安装、拆卸、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到位;④安装拆卸、维修保养单位无起重机械设备安装、保修专业承包资质承揽工程,借用或挂靠有资质单位从事安装、拆卸、维修作业;⑤人的不安全行为;⑥监理单位现场监管不到位。
2.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
2.1严把起重机械登记备案关
(1)加强备案登记制度。在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中,严防出现“一机两证”,甚至“一机多证”的情况;严格控制报废、陈旧老化设备的备案登记。产权单位备案前,备案部门重点审查的资料主要有:①机械产品合格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起重机械购销合同、发票或相关有效凭证;③设备履历资料,包括定期检验报告、定期维护保养记录、技术改造记录、运行故障和生产安全事故记录、累计运转记录等。
(2)重点做好转让过户设备备案登记。要求设备转让时,原产权方必须到原注册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监站)办理注销手续,提出书面注销申请,交回原《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表》原件,取得书面注销证明。新产权方持书面“注销证明”和相关证照、设备资料到新所属安监站办理新“备案登记表”。
(3)重点审查产权单位补办(未注册登记)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因补办(未注册登记)起重机械通常是:接近报废年限、设备陈旧、设备履历资料不齐全等情况。若把关不到位,势必影响到今后使用中的安全。为做好起重机械的动态监管,建议实施“起重机械履历手册”,特种设备的监管单位做好起重机械阶段性的安全评价,建立不良行为档案记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2严把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和进场关
(1)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租赁市场,严禁转让和挂靠现象的发生。
(2)对租赁单位的审查中应严格把关。租赁单位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严禁采用“个体工商执照”和私人作为租赁单位从事起重机械租赁业务。
(3)抓好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严控未达标设备流入施工现场。
2.3严把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方案编制关
(1)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方案必须具备指导作用,应根据起重机械说明书和作业地的实际情况编制。编制的重点内容:①编制依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设备安装位置、周围环境、使用说明书、起重机械塔机安装(拆卸)方法、相关法律、法规、标准。②工程概况。工程地点、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数、标准层高、计划工期、场地周边情况等。③起重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机型、规格、回转半径、起重力矩、起重量、扭矩、起升高度(安装总高度)、附墙道数、整机(主要零部件)重量和尺寸、设备基础受力、用电负荷等。
(2)编制起重机械设备基础施工专项方案。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对设备基础所承受重量、倾覆力矩、扭矩及水平力的值进行计算分析,以明确基础型式、几何尺寸、钢筋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地脚预埋螺栓型号、材质、位置、预埋螺栓误差等。
(3)编制安装(拆卸)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网络体系,按岗位进行分工,制定各类专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2.4严把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过程关
(1)选择合格的安装(拆卸)单位是保证安全工作和安装质量的必要条件。因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过程是事故的高发阶段,作业风险大、事故风险率高。重点要求安装(拆卸)单位必须取得专业承包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按规定的范围承接任务。安装(拆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2)安装(拆卸)前各工序要定人定岗定责,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联络信号,合理分工。在作业区域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做到专人监护,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3)设备进场前,安装单位应对起重机械进行认真的维修保养和全面的安全检查。凡是结构件有可见裂纹的、严重锈蚀的、整体或局部变形的,连接轴(销)、孔有严重磨损变形的应修复更换,待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安装。
2.5严把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关
(1)加强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的办理。为正确划分安装、使用单位的责任,使用单位在办理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时,应准备的资料有:起重机械监督检验合格报告、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资料、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资格证、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基础资料(经监理审签的设备基础验槽记录、岩芯取样试验报告、砼强度试压报告、防雷接地测试记录、设备基础隐蔽验收记录)等。
(2)明确总包单位在使用管理中的安全职责。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应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用单位必须执行使用登记制度、设备隐患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一旦发现隐患必须停止作业,及时告知维修维保单位,消除事故隐患。
(3)明确安装单位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职责。为保证起重机械的正常使用,安装单位在进行顶升、加节、附着施工时,必须按相应的方案进行施工。
3.结束语
总之,“安全生产”在建筑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就是“安全生产”在实际行动中的一个具体体现,通过加强对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针对各个关节进行严格把关,完全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缺陷
1、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地质勘察的特点
城市的构成中,大部分的建筑物为浅基础类,仅仅有十几米的影响深度,基础的砌置深度一般都在五米以下,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为静载荷,有基于此,在勘察此类建筑物的地质的时候,主要有如下三个主要特点:①勘察过程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有:岩土的剖层面、物理与力学性质,具体的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埋藏深度、动态特性。②具体的勘察过程中,需要予以大量的分析和观测的方面主要有:土样、地下水,这些分析和观测是建立在大量的浅孔勘探的基础之上的。③通常的勘探方式可以描述为,坑孔勘探具体按照方格网布置和勘探线进行,勘探深度局限于整个活动层。
2、勘察建筑工程地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1较差的地质勘察市场环境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伴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地质勘察作为一个行业,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必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背景下,迅速增加的地质勘察单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外加不健全的国家管理机制,这些使得市场的竞争显现的非常不良,对于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地质勘察单位作为工程建筑过程中的一方参与者,要能够从自身做起,严格自律,帮助政府和社会一起搭建一个合理、有序、公平的行业环境。
2.2没有充分的认识工程地质勘察的价值和重要性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主要的方面,一地质构成(应该是地质构造吧?),二土体力学指标;对于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来说,地质构成?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工程的造价来说,力学指标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因为地下本身所处的难以触摸和探知的环境因素,在部分地区使得钻探勘察成了场地建设的唯一性判断依据,对于勘察成果,也难以找到其他可以比拟的因素,所以勘察单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要专业,还要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操作也要尽可能的规范,勘察单位的工作结果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以及资本的节约意义都显得非常的重大。
2.3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与地质勘察中存在的系列弊端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所有工作中,基础设计有着其独特的要求和特性。在地质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作为设计人员,就需要非常地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基本信息,按照实际的工程建设要求,确立最终的科学合理的方案。尽管如此,在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地质勘察重要性认知的缺乏,地质勘察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不匹配,地质勘察开展的深度不能达到要求,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与处理等等。
2.4对地质勘察报告,基础设计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的思路在当前的环境下,受制于现有建筑工程技术模式与基础设计理念,对于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人员也仅仅是将其视作简单的参考资料,具体的参阅使用的时候所关心的数据也只是自己需要的各项地质数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建议和重要的专业技术参数被忽视,设计人员的思路也引发了勘察人员在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精力及工作重点集中在理论性和专业性方面,少关注可行性和具体的实用性,这样整个勘察报告阅读起来就更加的困难重重。总结起来,在当前中国的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并没有充分有效的结合地质勘察工作,地质勘察工作本身也没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流为一种形式,使得人、财、物等资源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浪费和损失。
3、不健全的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
2009年,颁行了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但是相对于时代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来讲,勘测技术的应用和勘测程序的设计真的已经明显的落伍了,即使这个新的规范,也是非常不合乎时代的发展要求的。除此之外,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来说并不完全适合,但是让人觉得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是建设部的工程勘察监督机构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质量检查的依据则是这部规范,这样的不切合实际的操作方案使得勘测单位的工作非常难以开展,为了解决审查和检查,他们不得不准备两套地质报告。除此之外,当前的规程规范本身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对规程规范进行修订,需要的周期也太长,这些不同的缺陷性就使得部分单位对勘测设计报告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非地质师撰写地质章节,整个报告的编制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专业的地质负责人,完成的报告中存在诸多的错误等等,这就必然加深了工程地质勘察的不规范性和低质量性,也助长了技术责任心缺乏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现象。
4、缺乏监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由于工程地质勘察的进行发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所以对于勘察单位的选择,也多由建设单位自己决定,建设单位本身因为不是专业做勘察工作的,相关的专业人员就相对比较缺乏,对于进行地质勘察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会使得他们选择的勘察单位可能距离真正的工程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还可能存在为了费用的节省,对于勘察单位的要求也不会很高。第二个方面,地质勘探的环境多为野外,作业的内容多为进行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这样对于勘察单位的工作,就必然缺乏相关的监管,没有监管的作业肯定或多或少都是存在漏洞的,只是依据“良心”来进行相关的工程,保证性就会过于缺乏。即使有时候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施工审查,相关的效应也不能达到原本过程中的监控所产生的优良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材料;检测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现代建筑的规模不断在扩大,这使得建筑材料的需求应用量也在不断增长,从而相关单位部门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作为建筑行业最为基础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相关人员必须要足够的重视这个内容。我国以往的建筑材料检测,大部分是由人工的对设备进行操作、人工的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的,但是这些检测的方式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下,检测效率不高、检测的周期长、模拟不够准确而且受到人为误差的影响非常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针对这些检测状况,信息技术逐渐开始融入建筑材料的检测活动中。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材料中,在使检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避免了人为的干扰,从而使得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2建筑材料检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开始和建筑材料的检测相结合,并且开始逐步应用到了建筑材料的检测行业中。信息技术为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带来了非常重要的革新。对计算机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特点的利用,首先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制度,使检测人员的日常检测工作能得到保证,也使得计算机能够及时并且有效地实现日常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作为一个持续的实时监控的过程,信息技术检测技术能够对所有建筑材料的检测进行系统而又全面的检测,保证建筑材料检测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建立一个网络化的管理。总之,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等方面都起着控制管理的作用,以保证整个材料检测过程的合理全面。
3信息技术在建筑材料的检测各环节的应用
就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来说,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50年代,在当时,建筑行业已经有了初步的自动化研究开发,主要是进行建筑材料的参数检测和单回路调节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建筑材料行业已经对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应用进行了模拟研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和建筑材料检测行业的结合变得日益紧密。
3.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收样
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时,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具备比较强大的自动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对所有需要被检测样品材料的样品进行编号,并且生成记录,保证每个委托标号、样品编号的唯一性,避免因人工取样使得号码重复而造成的检测检测混乱的情况,从而提高使整个检测工作的系统性,使检测样品受理业务变得更加方便、高效。
3.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
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可以使用相关的监控系统或者自动化的数字采集仪器这一类精度较高,采集的数据比较密集有效,并且真实性能得到保证的设备。在过去的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需要被检测的数据的采集主要是依赖于人工的感官和过往的经验的判断,使得数据的可靠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而在数据采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使数据采集的精确化和自动化被实现。通过对信息技术终端数据采集以及相关监控设备的利用,相关人员能够针对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设备,设置相应不同的测量与控制装置,因而帮助形成一个有效而高质量的检测数字化,并且具有精度高、实时化和时效性的网络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被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做到公平公正,并且避免了人为干扰的影响。
3.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
在对建筑材料检测数据进行了采集以后,还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根据计算机系统自身所存在的特点,能够清楚的确定数据的规律性,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数据的处理时间,并且还可以避免出现随意改动的现象。在建筑工程的材料检测中,检测报告是具有分类复杂、数据繁多等特点的,如果是单纯地依靠于人工操作,人工地对所有的检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计算,相关部门再根据统计的结果进行决策,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但是可以通过利用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科学的分析、计算和处理材料检测的相关数据,能够使得材料检测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能快速地评定出检测结果。而且信息技术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能够使数据处理的结果更为准确、稳定。
3.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监督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材料检测中,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本身具有的实时拍摄并且进行存盘的功能,可以实现工作人员对整个材料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在整个材料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保留下来的监控数据进行审查,直接和上级主管部门日常监督联网,可实时查看有关材料的检测结果,能够及时发现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的弊端,这将会带来不错的检测监督效果,保证了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3.5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应用
通过对计算机的信息传输系统的利用,可以实现对各类检测数据信息的实时接收或者发送,可以帮助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人员随时查询和了解相关检测数据,这种做法不但能够使得大量的检测信息资料传输的时间得到节省,还能够使得各类信息的处理效率得到提升,从而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6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交换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远程成为现实。实验室与实验室、单位与单位之间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换,在技术人员无法亲自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数据交换系统或者是接受发送系统,让相关技术人员来远程实现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这样的做法不仅节省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也能够节约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远程管理的做法也方便了上级管理和监督部门通过网络进行随时的远程访问和管理,使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3.7利用信息技术出具报告
在信息技术应用到材料检测中来之前,以往出具相关的检测报告基本上都是靠手写,特别出现人为失误的现象。信息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不仅大大地节约了相关人员的工作时间,还使得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得到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这中间的报告填写环节可以通过采用相关的监测管理系统,并且配合电脑打印机的功能来实现,这也在最大限度上地节省了时间,并且使得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从而使得出具报告这一环节实现了格式上的统一。
4建筑材料检测系统的组成
建筑材料检测机构中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系统主要包括有:网络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自动检测系统。
5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建筑工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必须要重视,它检测的质量好坏是和整体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它也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连。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生成检测报告等功能,并且能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和网上的传输,方便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测和审核,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材料检测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效率得到了提高,从而使得整个检测工作的准确合理得到保障。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与管理的时候,要在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好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从根本上使建筑材料检测机构的科学性、公正性实施得到保证。
作者:余稳松崔伟平单位:广东华宸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亮.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01):224~226.
[2]史颜波.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4(05):188~189.
1.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足
由于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过于快速,企业对利润追求过于强调,导致估算、概预算数据过于苛刻,削减资金投入现象严重。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程概算和决算出现超支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对于项目投资概预算不合理所导致的,但是这个方面的研究报告却鲜少被人们所重视,也缺乏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可行性分析。这一现象也导致项目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对后续工作造成重大的影响。存在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部分项目选择的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不正确或者编制单位选择的编制人员存在选人不当的现象。有些研究单位,实际对项目实施所涉及的专业和领域缺乏了解,选择编制的人员也不是本行业中的优秀人员,编制的项目概预算可行性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就可想而知了。
(2)建设单位普遍存在对可行性报告研编内容的规范性要求不明确,这样导致编制人员在编制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工作优化方案。有的时候也存在规划的内容过于复杂,重要技术参数规定的较细致,实际施工建设难度加大,可行性严重下降。
(3)部分项目委托编制可行性报告的资金费用偏少,这就会直接导致编制单位对编制工作参与人员投入减少,还会导致现场调查勘察工作不够深入,收集、掌握的相关数据资料不足,存在闭门造车现象,研究报告科学性和可执行性较差。
1.2缺少合理的建筑工程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可以看成是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将设想变为现实的重要依据。拟建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完成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的重要指导性和决策性的依据。这一工作的落实情况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设计工作质量的优劣。由于许多工程项目急于开工,由此造成设计周期被严重缩减,甚至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现象,更有甚者在施工之后补设计图纸的不良现象,这样一来,工程质量难以保障,为资金投入概预算工作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资金投入严重失控,直接造成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目标无法顺利完成。
1.3项目管理较为混乱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实行一整套被普遍认可的管理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被应用到计划、评估、设计、施工、验收、保养等整个工程全寿命期之中的,也是保证工程目标顺利达成的重要手段。工程以按时、按概预算、遵从规范的思维模式,达到理想的工程效果。项目管理的作用就是要求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要在规范的一系列标准的要求之下,科学合理的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目标的达成。
2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的措施
针对以上概预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此达到能够科学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效果的目的。
2.1科学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要选择行业内较为优秀的单位完成,也要加大报告编制工作的投入,保证其资金费用的合理投入,在编制人员的选择中也要尽量保证人员投入和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优秀性等。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与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2.2优化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工程施工的灵魂,设计方案要尽量优化,这是施工概预算科学性、合理性、可执行性的必要保障。这也是细致编写概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设计之前要充分做到实际现场情况的勘察、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特点、水文特性等内容。
2.3完善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
工程概预算是为建筑工程顺利完成保驾护航的重要条件,工程概预算工作完成于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对于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工作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必须时刻牢记从大局出发,在概预算工作落实过程中逐步提升管理工作的水平,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加强从业人员持证准入制度的落实,在实际意义上充分发挥对整体工程调控资金合理投入的目的。
2.4科学设计施工图
施工图是直接指导施工操作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施工图的设计必须在切实了解施工现场全部情况的基础之上来完成。施工图要准确描述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包括地质地貌、水文特征、保护建筑、保护植物、文化遗址、环境气候特质等因素的描述,加强施工图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是有效防治发生“三超”现象的有力前提。因此,加强和提高施工图质量,充分做好施工图概预算,避免或减少施工图发生错、漏、缺等不良现象,切实保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2.5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的具体落实,单靠企业自身的监督管理是不够的,要加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从行业规范、市场准入、企业评估等方面,大力实施监督管理严查、严管、严罚、严处制度的落实,形成企业不敢违规的行业监管风气,为建筑工程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3结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检测存在问题对策
1当前建设工程桩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桩基是隐蔽工程,支撑着地面上的构筑物,它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些建筑物的安全。重视桩机质量,加强桩基检测,是保证桩基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建筑工程基桩质量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测单位工作方法、地区管理办法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基桩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检测单位软硬件条件存在巨大差异
由于单位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限制,许多专业检测单位在组织实施桩基技术质量检测过程中,在技术设备配置、检测技术应用、设备管理和维护、检测结果处理等都存在巨大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其硬件配备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于发达地区。例如桩基静载检测项目,由于缺乏大小应变检测设备。检测周期被显著延长,检测精度也受到明显影响。
1.2桩基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桩基质量检测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工作操作随意性较大,检测人员无证上岗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检测报告签字不符合规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桩基施工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其权威性。
1.3检测市场运作体系不规范
当前,可以提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服务的主要有两类机构,一种是国有企业,另一种是民营机构。不同检测单位的收费标准不一,导致不少资质较差的检测单位为了争取业务,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而在得判订单后为了保证获利草率处理工作,严重降低了监测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检测单位不具备检测资质、或者将随意捏造的检测报告盖章给送检单位以节省检测时间和费用;也有的单位在没有经过系统检测的情况下明码标价出售检测报告,也有的检测单位在收受送检企业好处后,违规操作,将原本不合格的检测结果修改成合格.埋下了巨大的施工质量隐患。
1.4工程检测报告不规范
1.4.1检测报告不规范
当前,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存在检测报告不规范、检测内容不全面、检测结果不客观等问题,无法达到国家检测行业标准。在一些检测单位出具的报告中,检测资料引用不规范,结论模棱两可,没有体现出检车报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例如针对某工程地下室基坑施工质量检测报告中,虽然针对配筋拉力强度进行了检测,但是报告中却没有将检测不达标结果列出来,存在有意掩盖事实的问题。
1.4.2被检测数据不符合规定
被检测数据格式不符合有关规定,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工程具体问题。例如在对桩基施工管理质量进行检测时,由于样本容量较少,同时抽检到了质量相对较好的桩基,这样就导致整个检测报告结论倾向于更为乐观的结果,使得检测报告严重背离实际情况,不利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整改,影响了工程质量。
1.4.3被检测数据不规范
国家行业应检测内容与执行的规范不符,原始记录潦草且涂改严重,观测时间不充分基准梁安置不标准,长度不够,Q—S曲线、S-Lgt曲线采用手工绘制,误差大,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基本值判断不准。
1.4.4曲线一致性差
低应变检测采集的曲线一致性差、有的注意锤重、落距的选择,锤击力不够,分析时选用的参数不合理。同一个工程有不同版本的二套检测报告。
2改进建设工程桩基检测的对策
2.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管理制度,针对桩基施工质量检测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案和流程,为开展工程项目桩基施工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撑。
2.2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体系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质量检测体系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特别是完善检测方法。建筑工程桩基均必须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检测,否则不予验收,严禁进行后工序施工。
2.3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建筑工程检测从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对上岗的检测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对技术负责人及上岗人员就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桩基管理方面的文件及行业规范、规程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因为要求出具的报告的数据正确,关键是要求检测人员对输入数据的正确,分析、判断,判断处理的正确。
2.4强化管理体系模式化管理
管理体系要达到规范,就必须形成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有了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克服长官意识、随意裁量、任意践踏规范的不良行为。在加强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桩基检测单位进行计量认证和ISO质量体系的贯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检测工作的每个环节。
2.5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桩基检测工作手册》它既是桩基检测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和现场测量情况的初始记录。又反映桩基检测单位的工作真实情况,也是对桩基检测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过程中,作为实行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检测单位应重视手册的填写和管理,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6采用合同管理与市场监督约束
桩基检测加大市场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力度,推行桩基检测合同审查备案制度和制定桩基检测行业自律公约。对自身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低的检测单位应进行严肃的查处,严肃查处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单位,确保桩基检测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2.7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桩基工程管理水平,将基桩检测工作全过程纳入到网络监控范围内。一方面,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提高基桩检测工作沟通效率,更好处理各种工作数据,提高检测行业市场透明度。引入良性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桩基工程质量信息,让社会对工程质量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了解,增强社会舆论对桩基工程检测单位的监督约束,以增强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质量意识、法律责任意识。
3结束语
桩基检测工作中,应根据建筑工程需要和不同的检测目的,选择相应的检测技术对工程的基桩进行检测,规避存在的问题,规范检测管理,对桩基质量做出科学评价,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只有客观、准确的基桩检测技术才能够有效发现各种施工质量问题,为施工单位改进桩基施工方法提供有益指导建议,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改革
一、学情分析
高职的生源通常以普高生三本线以下为主,他们不适应应试教育的特点,理论基础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相对来说形象思维较好,喜欢在现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适合培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分析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中有大量的、复杂的公式推导,传统的教材具有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对于已经推出的理论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深究,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学生只需要掌握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点以及运用的前提就可以了,因为高职院校的属性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地基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较多,这些公式应用条件都不同,一旦前提条件发生变化,公式也就变化了,并且这些公式复杂难记。那么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结合高职生的特点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实际需求,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与企业合作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个别化差异的个别化教学。现就“能力本位”模式下如何进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的《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三、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设置构架
通过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调查,归纳出《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室外地坪线以下的基础施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里《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部分内容和《土力学地基基础》都是为基础施工而设置的课程内容,于是整合这两门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分别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三大模块,分别包括以下内容:
2.模块一教学设计
①课程设计理念。在完成模块一的任务时,以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结合企业需求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师辅助学生完成,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实际动手操作的习惯,形成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的“能力本位”思想的教学模式。
②课程任务设计。与重庆天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作,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新建教职工宿舍大楼及理工楼为例。将这两个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发给学生并分成多个小组,提供查阅资料,任务一:“每个小组到工地现场取回报告中所列的各种土,写出每种土的特征并对两个工程的土进行对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通过手工实验,达到鉴别各种土的能力目标。导出任务二“测定土的各项指标”,如何用数据说明土的区别,实验设施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由于《土力学地基基础》是一门源于实践的科学,因此土力学实验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而不是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该任务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各种土的压缩性等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实验报告的能力。根据实验报告,导出任务三“拟建物持力层选择”,由学生自己先确定,并说明理由,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理论的讲解。
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传统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法,由平时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占50%比例,课程结束后由教师给定不同任务让学生组建团队去完成,加强创造性、综合性知识的应用,注重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施工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一、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广告情况分析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广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专业杂志。二是专业报纸。三是建筑工地。建筑工地是施工企业投放广告最多的地方。在建工程的建筑物身上,或横或纵悬挂着巨幅标语:“XXXX工程由XXXX建筑公司承建”,“获鲁班奖的XXXX建筑公司承建XXXX工程”,“XXXX公司全国优秀项目经理XXX承建XXXX工程”;工地的大门、围墙上也都有企业的标语、口号,多数工地彩旗飘扬、标牌齐全,以文明施工的姿态向公众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四是标书资审文件。施工企业在做资审文件时都不遗余力、千方百计把最好的业绩资料和证明材料编进去,把最漂亮精美的建筑图片放进去,资审文件变成了一本装潢高档、印刷精致的画册。这实际上是一本送给业主的广告册。
从以上分析发现,施工企业的广告具有很强的行业封闭性,特定目标对象十分明确,基本上是在业内进行。施工企业广告稀少的原因是由其行业特殊性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筑产品的单件性,体积庞大、造价高昂、生产周期长。其销售对象多为团体用户,其买主都是特定的,不是一般公众能够购买的,而业主的数量和建筑产品的数量等同,其数量级是很低的;二是建筑产品都是先有合同后生产的,不存在销售问题;三是合同获得的方式靠投标和公关,资质和业绩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广告在承揽任务环节的作用有限;四是施工企业的形象主要靠已交付使用的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树立,施工企业普遍认为“建筑物就是最好的广告”;五是广告经费高昂,投入产出比低下。建筑行业是微利行业,昂贵的广告费用多数企业无力承担。建筑企业经理最怕有人来拉广告,有钱直接用来公关成效会更为明显。
二、建筑施工企业广告策略
尽管建筑行业和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制约了广告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施工企业还是迫切需要广告的。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僧多粥少,施工企业需要大力宣传自我,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业主熟悉度,以获取更多的合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除了高速、优质、安全、低耗干好每一项工程,建造一个个质地精良的建筑物,树立一个个实物广告外,还应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做广告,实现企业宏伟的经营战略目标和发展目标。施工企业的广告,一是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知名度,给企业公关、经营承揽提供强力支持;二是可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三是内鼓士气,提高员工向心力和自豪感;四是规范企业管理,约束企业行为,履约经营,兑现承诺,维护企业良好商誉,使企业处于良性的内外部环境中健康运行。
1.施工企业广告应以企业形象广告为主
施工企业的广告多数以自己建造的建筑物为载体,达到表现企业形象的主题的目的。客观上说,已竣工使用的建筑物是企业最好的实物广告,如果你不宣传,多数人并不知道,它只是一个未利用的媒体。已竣工的建筑物是个已销售出去的商品,宣传的目的不是促销,而是向公众传播企业的施工能力、质量水平、成就业绩、经营理念等信息,引起公众注意、加深公众印象、使公众产生联想、比较和评价,综合形成对企业的完整形象。因此,个别的建筑物的广告难以达到此目的,最好有成组的系列建筑物组合的广告,加之施工过程的图片、画面,配合文字的说明。特别要把企业的经营理念高度概括提炼,以最简练最响亮的语言表现在广告中。
企业形象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广告是一种快捷的方式。要达到预期目的,应该进行精心的策划。首先,要确定目标,针对性要强。如配合大型重点工程的承揽或施工。其次,突出主题,立意高远。从一般的建筑、施工概念上升到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层次;从一般的优质、安全的概念上升到社会责任、人本主义的高度。第三,选择最佳的媒体,以求最佳的广告效果。电视广告基本上是施工企业的空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适当的时机,根据需要在特定的地区大胆地开展电视广告,突破传统的报纸、杂志、电台等媒体范围,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企业画册是施工企业最常用的宣传工具,把企业的概况、实力、业绩、理念介绍的十分详尽清楚,特别是大量的工程建筑图片,引人入胜,一目了然,如同自办的广告。这里要注意的是画册应及时更新,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反映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录象、动画、光盘、影碟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变静为动,变图文为影像,变无声为有声,可以达到画册无法达到的宣传效果,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因为施工企业的顾客主要为有关的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社会团体、协作企业、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士,画册、光盘等宣传品以赠送、邮寄最为经济、有效。第四,运用因特网和电子商务进行广告宣传。因特网是新兴的媒体巨人,具有巨大的容量、快捷的速度、方便的操作、灵活的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把广告做到业主家里去。第五,将广告和公关活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如同一场战役,广告先行地毯式轰炸,公关则象地面部队紧随其后冲锋陷阵,充分利用广告效应,开展得体的公关活动,真正达到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目的。
2.导入CIS系统,创造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并逐年上升,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本文分析了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要点与当前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二、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要点分析
(1)节能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督要点。包括节能建筑工程施工图文件的审查、备案情况;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情况;施工专项方案及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编制、审批情况等。
(2)施工过程中的监督要点。大致分为三项:1)良好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严格审查施工单位送来的节能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品种规格是否符合节能工程的设计要求,核实数量及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确定材料供货商是否具有合格的质保信誉和产品质量检验书;2)监督非采暖公共间节能工程、墙体节能工程、幕墙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采暖节能工程、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中的细节问题,例如安装、防潮、防滑、通风、调试、保暖工等是否合理到位、各显其能;3)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和试验。抽查检测施工中是否按规范规定进行专项测试以及测试、试验的批次、数量是否够,结果是否符合节能建筑图纸的设计要求。
(3)抓好节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流程控制。监督单位要认真检查质量验收的整个流程,循序渐进。首先要有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小组,参加设计、监理的负责人共同检查、形成验收意见;其次竣工后施工单位要先进行自查与复验,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申请验收;最后由监理单位组织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达到合格要求后,递交建设单位验收组进行终检。
(4)抓好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监督处理。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发现严重质量违规行为,应处相应的法律、法规处罚。对违反规范规程的问题,应当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违反规范规程中“强制性条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没有经有关单位审查的、不按审查合格后的文件施工的或节能建筑专项施工方案、示范模板不完整的等,应当下达责令暂停施工通知书,经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5)抓好竣工后的质量验收监督。工程竣工后监督机构应对验收组成员组成及节能验收程序流程进行监督,并对节能建筑工程竣工后的实体质量和观感质量进行严格抽查测试检验。最后要对节能建筑工程竣工后的记录进行监督,监督的记录应包括: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质量检查验收情况;组织及程序的验收以及节能工程验收报告等。
(6)抓好质量报告的监督管理。节能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档案、资料、施工图等),监督单位必须随时抽查,督促其建立完整的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内。同时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也是节能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严格监督确保其完整性和备用性。
三、当前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开发建设单位节能意识薄弱,监管职能部门执法不严,施工设计图纸审核走过程。目前执法不够严格,管理缺位,有时还会出现职能的交叉。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有一成以上的工程图纸不能达到节能标准,施工过程中不按标准施工的比例更高。设计把关不严,业主篡改原来设计标准的现象较为普遍,设计图和施工图不一样,阴阳图纸等问题比较严重。建筑节能设计遇到的困难还很多,如通常受到建筑项目“地形”限制,设计缺陷无法回避;虽然落地窗和大窗户的设计并不利于住宅的保温节能,但开发商和购房者更看重建筑外立面的美观。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节约成本。
(2)节能材料的选用监管存在漏洞。目前建筑市场正规的节能建材造价相对于普通建材明显要高,有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其产品以模仿为主,所选材料没有相关的大型试验检测报告,达不到应有的节能效果,如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有些人认为用聚苯颗粒加水泥搅拌就成保温系统了,结果应用后保温隔热效果差、墙体开裂。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企业在使用材料及施工上偷工减料,如聚苯板密度不够、厚度不够,不按规定选用耐碱玻纤网布,聚合物砂浆性能不符合要求等等。这些不仅达不到保温节能的目的,相反埋下诸多质量和安全隐患。也有些开发商为减少成本,在建设项目中,不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私自用非节能建材替代节能材料,这样必然会造成一些质量问题。
(3)监理单位的旁站监督作用未能发挥,节能建筑验收环节把关不严。按照规定,监理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应针对工程特点,对重要部位的操作要点应采取对应的监理措施。监理规划应有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和单位盖章。但监督过程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监理规划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二是对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进场验收不过规范。如对现场复检或复验代表数量批量没有认真核对。
(4)施工队伍人员素质不高,监督工作进度困难。节能建筑施工阶段施工队伍人员的水平不高、经验不足,为了利益大包大揽一些力不能及的项目。有的施工企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也是影响建筑质量,使得质量监督工作举步维艰。
四、加强节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对策分析
(1)端正建筑节能意识,引导建设单位和广大消费者重视建筑节能。在相关规范和标准都比较完善的前提下,作为政府机构,应运用市场规律和法治手段进行规范,建立建筑节能管理综合体系,各责任单位各尽其责。与此同时,开展对建筑节能专门宣传活动,通过试点示范工程的实施,特别是建设节能住宅,通过具体的节能相关指标,引导广大消费者积极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如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所售商品住房的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相应的保护要求等基本信息销售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并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
(2)实施建筑节能专业化施工。建筑节能对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为此,应实施建筑节能专业化施工。突出表现为应实施专业化施工外墙保温系统和门窗安装系统,两者是保障建筑节能有效实施的关键。通过专业性较强的培训,积极扶持外墙保温系统和门窗安装系统劳务公司,实施专业化施工,通过市场运作,明确质量责任单位,从而实施建筑节能的专业化施工。
(3)完善建筑节能检测体系。建筑节能效果只能通过检测数据来评价,因此检测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监督人员重点抽查和执法依据。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检测,除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建设)人员见证下可由施工单位实施外,其余应由具备资质的检查机构承担。鉴于目前建设部关于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第141号建设令)中尚未包括节能专项检测资质,故目前承担建筑节能工程检测试验的检测机构应具备见证检测资质并通过节能试验项目的计量认证。但现状是很多检测机构都没有相关的节能试验项目计量认证,极大地制约着建筑节能的实施和推广,因此必须建立建筑节能检测体系,以便于提供相关的建筑节能检测业务,有利于建筑节能的实施。
(4)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监督体系。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监督体系,贯穿监督全过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每个工程针对各自特点编制监督计划和监督方案。通过对责任主体的行为监督和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实施差异化、有重点地监督。一是强化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双控机制。强调材料进场验收的具体三个步骤:实物检查、对质量证明文件核查、抽样复检。注意抽查监理工程师的进行材料验收签认行为是否规范等。二是强化对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的监督。明确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2)分项工程应全部合格;3)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技术资料;4)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应合格;5)有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节能专项质量合格文件;6)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的报告。还有要求验收不走过场,各责任主体相关负责人员应到场。三是《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专题报告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情况。还包括建筑节能施工过程中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质量行为及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检查情况和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抽查(含监督检测)情况。主要涉及建筑节能系统安全、使用功能、关键部位的实体质量或材料进行监督抽测和检测记录。
五、结语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有之路。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重视建筑节能,以政府为主导,在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奖罚分明;各责任单位各尽其责;质量监督机构严格执法,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现状;强化措施
0.引言
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是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的秩序,完善工程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制度,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健全"完整的咨询服务体系。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确保国家、公众以及业主的利益。虽然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识,但是在建筑工程的监理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和发展,针对问题的策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筑工程监理的水平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监理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对施工现场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实施监理,监督管理未能落到实处;监理工程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常出现身兼多职的情况;监理组织不健全、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等;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监理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
1.2监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也不够合理。例如,专业监理工程师与总监理工程师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求;其次,建筑行业缺乏复合型的监理人才,能够集管理与技术于一身的监理工程师凤毛麟角,而且大都缺乏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再次,建筑工程的相关监理人员缺乏有效组织与协调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要。
1.3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的行为不够规范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监理业务环节中,经常出现业务转包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监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很多监理单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理市场的规范性;有的监理单位甚至只是皮包公司,相关监理工作人员缺乏,部分业余人员更是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素养。此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未能对监理市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1.4建筑工程监理服务的价格不够规范
首先,由于监理市场不够规范等原因,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之间存在着自由竞争的行为,在竞价过程中忽略了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使正常监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其次,由于部分监理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高水平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监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此外,由于监理企业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工作效率和监理服务质量都很难保证,加上行业内违规压价、恶性竞争等行为的存在,使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费用甚至低于正常的的监理成本水平。显而易见,监理企业只能维持低成本、低质量、低效率、低水平的运行态势,严重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监理行业现已初具规模,但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制约并延缓了监理行业的国际化、现代化。
2.施工的监理工作
2.1进度监管
将审批过的施工总进度计划目标书,分解为各季度、月、周进度计划;依据分解的进度计划按时检查、监督与管理协商,在相关的例会上及时提出整改和调整措施并检查落实;对于完不成进度计划并严重滞后的施工工期,监理要与建设方协商,按照合同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例如索赔,赶工等);对于非承包商原因的工期延误,应及时予以办理签证并报告甲方代表;进度控制是监理月报的主要内容,并要求用数据和表格说话。
2.2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监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是预防为主和事前控制,抓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序管理各个环节,采取惩教并举以教为主,样板导引,用规范标准与数据说话。检查的土建、暖卫、电气和外观等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要督促改进,对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配用及检测要核实,做好工程量的分配和质量检查,保障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
2.3造价审核
甲乙双方的承包合同和投标报价,分解制成工程量清单和造价表、进度款拨付计划表等(而承包商根据工程量编报月进度款申请,专业监理人员各自核准本专业的已完工并质量合格的工程量,规整工程的正常进度量,根据详细的造价清单计算出应付额,报告总监理。总监核准后签发月进度款付款通知,由甲方审核拨付,无监理签发的付款通知,甲方不付款。
2.4竣工验收
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进度表的进度划分以及设计文件和资料全部完成了施工任务后,监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对承包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也称初步验收),对使用功能复杂的工程还要进行系统功能试验、检测或系统联动试验。竣工预验收一般应有勘察设计单位参与。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并对照整改通知单逐项检查落实。竣工预验收合格后,由项目总监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在此基础上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该报告应由项目总监和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
2.5工程质量保修
监理单位依据委托合同书约定的工程质量保修期的时间、范围和内容开展工作(监理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和人员分配,安排监理人员对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再次进行详细地检查和记录,并对承包单位发出修复通知,待施工单位修复合格后进行修复质量验收并予以签认。监理人员应对工程质量缺陷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责任归属,对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监理人员应该核实修复工程的费用和签署工程款支付证书,及时与建设单位代表沟通后报送相关资料。实地查验工程质量,听取政府质监部门对监理工作的评价,并在竣工验收报告上签署意见。
3.结语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涉及工程全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施工期限内完成施工。因此,要重视和提高监理工作的水平,组织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监理团队,完善监理制度,促进建筑监理工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杜秀娟.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J].工程监理,2015(09).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之相适应建筑消防对消防系统要求越来越高,系统越来越复杂并且自动化进程越来越快。一个建筑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消防系统比较多,一般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和电动防火门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涵盖的专业也比较多,有给排水、电气及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风空调等;承担施工、调试及检测任务的配合单位也不少,通常涉及总包单位、相关专业工分包单位、设备供应单位及系统第三方检测单位。因而,消防系统的施工、调试与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也不能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消防工程的越来越严格验收要求。由于建筑市场近年来施工队伍随工程规模扩展,部分施工及管理人员对消防工程对规范的掌握不深刻,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不严格,施工、调试和检测要求及内容不甚了解,对验收的程序不清楚,本文对消防系统施工、调试、检测与验收的有关内容进行简要汇总,旨在让同仁们对建筑消防系统施工、调试、检测与验收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给予指导与参考。
二消防系统的施工及调试
1消防系统的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及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具备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体系外,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A设计施工图纸会审。施工图在消防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技术文件齐全的基础上进行。图纸会审是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化要求的前提条件,必须认真仔细。图纸问题通常反映不少的设计遗漏及对规范的理解不正确以及现场安装调试的问题,这里不列举,希望大家在认真理解规范的基础上在工作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B有针对性地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做到能有效地指导施工,切实可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批准。
C施工前要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保证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对施工工艺及要求有一个很透切的了解。消防的安装内容通常有:消防报警控制室设备安装、探测器及控制模块安装(多种)、电动阀防火安装、排烟口送风口安装、电动防火门安装、挡烟垂壁的安装、还有灭火设备的安装(水灭火设备及气体灭火设备)、消防广播消防电话的安装等,这些安装施工工艺施工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一一交底。
D洽商安排与土建及其它工种的配合条件,消防工程的施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种相互配合;与消防系统有关的土建工程施工完毕后,应由建设、监理、设计、总承包及施工单位共同会检。会检的组织宜由建设、监理或总承包单位负责。
E施工过程的检查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消防工程所使用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工作,落实“三检”制度,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及认可签证。
2消防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消防系统调试包括单系统调试(含单机调试)和联动调试。
A消火栓系统的调试。消火栓系统在所属系统内单机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系统调试的步骤:
消火栓系统调试最重要的是消防水泵的调试,必须按规范要求对主泵及备用泵故障自动切换及主泵、备用泵手、自动启泵(消防控制及现场启停泵)等功能的调试。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调试。在所属系统内单机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系统调试的步骤为:
喷淋泵系统调试最重要的是消防水泵的调试,必须按规范要求对主泵及备用泵故障自动切换及主泵、备用泵手、自动启泵(消防控制及现场启停泵)等功能的调试。
C防排烟系统的调试。在所属系统内单机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防排烟系统调试分为机械正压送风系统调试和机械排烟系统的调试。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的调试主要是正压送风机的启停是否正常及设计正压部位余压值的测定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排烟系统的调试主要是进行排烟风机的调试和排烟口风速的测量。排烟风机的调试主要是进行了风机的手动启停试验和远距离启停试验。
D防火卷帘的调试。防火卷帘的调试分三部分1机械部分的调试(限位装置、手动速降装置和手动提升装置),2电动部分调试(现场手动启停按钮升、降、停试验)3自动功能调试(在联动调试中进行),防火卷帘的施工安装调试通常由生产厂家进行,施工承包单位配合。
E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系统的调试。可分为二部分:1自动报警系统自身器件连接、登录、联动关系的编制及输入,2是模拟火灾信号检查各系统是否按编制好的逻辑关系执行。这一调试过程至关重要,是系统能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关键工作,也是系统安装调试的重点与难点,主要高度检查报警器的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火灾优先功能、报警记忆功能、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备手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同时检验系统的联动逻辑是否能按设计要求的控制要求进行联动,必须有产品生产厂家、关联专业施工安装单位、设计单位的大力配合,还要得到监理单位的认可。
消防系统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将系统投入试运行120小时,检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D消防系统的检测及出具检测报告
三消防工程的检测
(一)机构及检测依据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省人大颁布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二十七条、十八条明确规定,消防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工程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申请消防工程验收,消防设施检测单位从事检测业务,必须依法经省公安消防部门行政许可获得资质,并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
检测依据:《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503-2004、《建筑工程消防评定规则》GA836-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设计防火规范》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等26种。
第三方消防设施检测单位通常依照上述依据按系统将消防工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单项系统进行检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和电动防火门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按评定规则将各检测项目分为A、B、C三类项目,单系统判定时,当A类项的合格率为100%,B类项的合格率不小于90%,C类项的合格率不小于70%,则单系统判定为合格;整体工程判定时,当整体工程所有A类项合格率为100%,所有B类项合格率不小于90%,所有C类项的合格率不小于70%,且整体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的单项B类项目合格率均不小于90%,则整体工程判定为合格。也就是说,A类项目绝对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否则工程无法通过检测,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区分A类项。尽管B、C类项目允许出现一定数量的不合格,但它们是工程质量含金量的重要体现,施工中应尽量避免不合格。
(二)消防检测须提供的相关资料
A.公共部分
1)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签署的建筑消防审核意见与设计变更通知单。
2)技术档案(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系统调试记录、系统联动试验记录、系统试压、冲洗记录、系统竣工表等等)
3)系统设计说明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系统竣工图
2.调试报告
3.报警主机与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的型式检验报告
4.线路穿用非金属管的合格证及型式检验报告
5.联动控制柜控制设备的相关联动逻辑关系
C.消防给水灭火系统
1.系统竣工图(消火检系统及自动喷淋系统)
2.消防水池容积图或建设单位出具的水池容积证明(盖章)
3.气压给水装置产品使用说明书与型式检验报告
4.湿式报警阀安装使用说明书与型式检验报告
5.管道及附件喷头合格证与型式检验报告
D.气体灭火系统
1.系统竣工图
2.贮存容积、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集流管、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的型式检验报告与出厂合格证
3.管道及其附件的出厂合格证
E.防火卷帘门、电动防火门系统
门体与防火卷帘门控制箱的型式检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F.防排烟系统
1.系统竣工图
2.风机与风口的出厂合格证排烟管道材料型式检验报告与出厂合格证
3.防火阀的型式检验报告与出厂合格证
G.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
1.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灯的型式检验报告与出厂证明
2.系统竣工图
四消防工程的验收
(一)消防工程的验收组织程序
A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检测、设施调试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
B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按照资料审查、现场核查和功能测试、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
C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现场核查和功能测试应当按照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设计许可文件,对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等外观质量进行现场检查,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涉及距离、宽度、长度、面积和时间等可测量的指标进行现场测量,对消防设施的功能进行现场测试;
D实施建筑工程现场核查和功能测试前,应当听取各分项工程竣工验收情况汇报,随机确定抽查楼层(防火分区)及部位,楼层(防火分区)及部位应当具有代表性,现场核查以楼层(防火分区)及部位为单位,就相关验收项目逐项进行检查并记录核查情况;
E当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
F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当形成《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质量报告》,各参加人员应当签字确认;
G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建筑工程消防验收
(二)验收参加人员
A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B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设计负责人;
C土建、消防设施、装修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
D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分项监理工程师;
E设施检测单位项目检测负责人;
F自动消防设施安装调试单位技术负责人
(三)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应当具备下列资料
A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相关记录及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B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C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D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E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F其它有关材料。
五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
建筑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相关法规的逐渐完善,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建筑工程施工方,还是建筑工程投资方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科研、生产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占有着重要地位。其不仅是检测材料质量评定以及控制的主要依据以及基本手段,还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前提。因此,有效保证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二、常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指直观的对建材的品种、规格尺寸及相关标志进行检查,以查看是否存在外观缺陷等质量问题。有损检测指借助试验设备及仪器对建材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进行质量检测。无损检测指在不破坏建筑材料样品的前提下,采用超声波、射线等技术对建材进行检测。
三、国内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建筑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很多建筑公司在执行施工任务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施工材料质量的关键作用。所以,当施工材料购买并投入使用之前,只是对材料的数量进行简单的验收,而很少关注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因此,很多人为了谋取暴利,以次充好,为建筑工程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在施工现场,经常会发现很多建筑材料被随意丢放,致使很多材料的性能以及使用期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诸多不利因素
目前,很多检测人员由于缺乏检测经验,操作过程中非常不熟练,或者未能按照执行标准进行操作以至于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很多检测设备由于不注意平时的保养工作,常常出现一些细微的损坏,但是,工作人员由于粗心,忽视了很多细节,从而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三)建筑市场混乱
目前,我国的建筑材料检测机构往往是由一些个人承包的,或者是股份公司,这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利润,常常在行业内部形成非正常竞争,从而导致建筑市场处于“假、乱、差”的状态中。
四、加强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
(一)坚守建筑材料三证关
加强对材料的检测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购买建筑材料时,应首选正规厂家,直接购进并核查厂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厂家资质,对产品要验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测的重要保障。故在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需要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并由相关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在较为重要的设备,仪器验收时也需要甲方去现场检查监督。因为这项工作是甲方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建设单位材料在进行整个操作过程并没有及时向监理工程师上报,也没有给监理工程师相关的复印资料,或是当货到现场后没有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来进行检测验收,而是由材料部门或工地未经标准验收方式直接接收该材料,这样的不良现象都会造成问题材料的出现。
(二)见证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
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从样品检测中得出,检测报告得出的数据准确与否取决于所采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材料送检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并且通过对相关送检人员的自身学习以及公司培训,熟知各种建筑材料的取样方法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了解不同材料的取样对于有效的检测建筑材料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科学,规范,代表性地取样,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取样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材料的质量检测。作为企业的质量保证机构,要强制执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和取样的真实性,必要的强制性检测应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
行,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才能根除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止伪劣材料进入工地,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准用于工程。
(三)检测项目严格按照规定检测
检测单位所有的检测项目也应该按照相关的规范和实验室准则建立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按照其执行检测,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注意人为因素、设备环境因素、样品因素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检测单位应该建立更加客观公正的检测手段,比如:改进检
测仪器使检测更加自动化、流水化;建立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建立分工明确的内部检测系统等。检测单位应充分发挥省、市级检测中心骨干作用,杜绝行政干预,公正,科学地开展各项工作,并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是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地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建筑材料是否合格,能否使用,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关系到建筑材料检测中心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
五、结论
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是确保施工中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并且,其更是建筑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坚决抛弃为了应付相关检查而随意检测的想法。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要想真正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而施工质量的有效保证就必须采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这也就要求施工企业要抓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同时,建筑材料检测机构必须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准则,将检测的每个过程和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J].科技信息.2011(12).
[2]刘瑾.浅议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J].科技风.2010(11).
[3]赵巍.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J].科技资讯.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