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流体力学心得范例(12篇)

栏目:报告范文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篇1

国务院的《方案》提出,到2022年,部分大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从字面上看,这个目标有很大的伸缩性。“部分”是多少?“若干”又是多少?目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是“世界一流的大学”的高校并不多。在短短5年中,使部分大学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除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外,国际影响力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构成因素。而国际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大学自身的内部发展和建设,而且还和国际传播力有直接关系,离开了“世界知名”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大学的国际传播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于增强大学的国际传播力,高校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有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要付诸行动。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投入必要的经费。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大学国际传播力提升的科学规律和有效方法。科学地确定传播的内容,认真研究传播对象的接受心理,精心选择适当的传播途径和媒介,采取行之有效的传播方法,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高金萍(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长):

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的中央、成为世界的中心,中国大学理应成为世界上具有一流地位、一流水平的教学、科研机构,甚至成为世界大学的典范。有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十年来,的被引用次数位居世界第四。虽然科技论文数量与科技整体实力之间没有对应的机械联系,但中国近年来科技量的井喷势头,反映了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以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实情。科技水平的提升固然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要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被世界认可,更是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和交流的必备要素。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是坚持中国特色的话语创新和理论创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中立足中国实际,凸显中国特色,让理论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发动机。

@李洪波(江苏大学副校长):

我们离一流有多远?几个困境必须正视:一是成果转化还隔一堵围墙。高校科研工作过分关注学术造诣且一定程度上闭门造车,成果束之高阁是普遍之痛,符合时代内涵、人民追求和国家战略的成果无法大量应运而生。二是特色发展还有一个心结。注重高校层次而忽视类型的观念深入人心,目标趋同导致身份固化,求大求全导致学科布局不合理,基于优势学科专业的国家新型智库仍难形成。三是文化承扬还有一道门槛。在专业认证、学科评价、人才培养方面也处于与国际接轨的起步阶段,对文化传承有余而创新不足,还无法较大程度地影响人类思想、引领社会变迁。四是一流人才还在隔海相望。让大师们学成时“跑”回来,让诺贝尔奖与院士评定能够挂钩。让学生们求学时“跑”出去,使我国学分在世界名校得到认可等问题,在现实中仍背道而驰。五是体制机制还隔一层窗纱。高校行政化和官本位的思想仍未消除,管理自主和学术自由仍存障碍,社会参与和自主办学仍受限制,全社会支持和监督的机制不是捅一捅就捅得破。一流大学,我们已然望得到,但要够得着还任重道远。

@董竹娟(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高校目前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需进一步凝练,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还不多,能够取得划时代意义、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研成果较少,人才培养的整体教育质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这尤其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做好强有力的保障,各高校应加强党委统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篇2

关键词:体态语言;体育教学;聋生体育教学;手语

1体态语言的定义

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和符号,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类: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言语交流指的是利用有声的自然的语言进行交流,即语言符号系统。非言语交流是指运用言语(说和写的方式)以外的其它渠道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1]而构成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即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2]其中动态无声交流又称体态交流,即体态语。它是以人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是指通过身体所显示的种种行为动作特征,来代替或辅助语言表达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方式。[3]是人在交流、沟通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和其他动作。

2体态语言在聋生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手语是聋人的母语,是聋人间交际的工具,是以手势加上动作在空间中做出的视觉语言,通常借助表情来加以传达。藉着手指的飞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大部分学生具备残余听力,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求手语与口语表达同时运用。肢体的运动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而体态语言的表达和正确运用则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2.1有助于组织教学,渲染气氛

当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精神、得体的举止以及良好运动风格展示给学生的时候,会对学生的运动行为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师生之间会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情感,形成一种和谐、快乐、活跃的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表情、举止,对学生加以引导。队列练习,要挺拔威严;游戏活动,要快乐活泼;技术动作示范,要一丝不苟;教学比赛,要认真公正。如此丰富的体态语言,无疑会使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更加顺畅,运动氛围更加活跃,并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2有助于教书育人,促进情感信息的交流

体育教师的情感通过一定场合和一定形式流露出来,给学生的学习、锻炼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低年级体育教学,教师应首先要进入角色,以逼真的形态和谨慎的思维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在学鸭走时,教师不妨先与学生一起对口型学几声鸭叫,扭动几次臀部。在游戏中,特别是对抗性强的游戏,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发声“***加油!”此时,切忌去阻止他们,而应加以配合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得满足。体育教师还应该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用掌声或动作手势来加入他们啦啦队行列,创造一定的情景与气氛。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的以体态语言加以鼓励和祝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进一步激发其他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3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心

体育教师的眼神、表情和手势等非语言对学生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4]练习过程中,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用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或引导集体鼓掌,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而对体质较差、一时未能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或因胆小,害怕等心理原因造成的因难时,教师可用热情期待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用温和的微笑对待他们,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神态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克服因难的自信心,激发其练习的积极性,产生“老师相信我,我也能做好”的自我心理暗示。

很多的情况下,学生是根据教师的体态语言的变化,来判断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意图,以此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如有的学生兴奋性过高,课中自我表现欲很强,以致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练习,教师应对他的举止表现出否定的态度,但也不能过分地指责,以免压抑了他的积极性。而对有些自信心或基础稍差,练习不够主动积极的学生,要经常用目光注视督促他,并以鼓励的体态语言,激励其积极参与,勇于进取。当学生较好地完成动作练习时,通过点头和微笑表示对他的肯定和祝贺。面对动作练习失败的学生,教师可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再握拳加油,表示对他的鼓励和信任。学生由此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亲近感,不能辜负老师希望,而更加努力地去参与练习,培养信心和增进动力。

2.4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调控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讲授,教学进程的调控,除通过加重语气、反复强调、符号标志等有声语言和手语来增加对学生信息接受器官的刺激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师的体态语言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系统,以弥补听觉系统的不足,增强立体效应。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娴熟地掌握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注意观察学生体态语言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调控教学进程。这样可以引起和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

3.1眼神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在各种体态语中眼的动作比较特殊,既有调节功能,又具有说明和表露功能。熟练的运用眼神的变化可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及其它体验。教师有神的双目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而目光的接触可使学生产生被关注的意识。正确的使用好每一个眼神,可以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有趣。一个赞许的眼神,可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他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

授课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在使用“眼神”时要合理调控眼的视角、视域和视线。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目光随排面的变化而变化。教师上课时的视角应呈正视,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对我们讲”。至于视域,要保持教师与队列之间的良好距离,应使每排或每列不同角度的学生都有同感:“老师在看着我”。教师上课时选择的视线应为短而软,可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诚意,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并对所授课程产生兴趣。

眼神的积极作用可涉及课堂的各个环节。如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时,如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予以颌首微笑,给以赞许或鼓励的目光,必然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过失时,给以一个制止的目光,就等于给一个无声的警告,从而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避免一些事态的扩大。

3.2示范动作

动作的示范在体育课堂中可起到加强言语的效果,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授课中适当地做些示范动作,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徒手操练习中,学生往往完成动作质量不高,教师可尝试性的模仿学生错误动作或采用适当夸张的手段,让示范起到一个“镜子”的作用,而后组织学生继续练习。这样既可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又能使学生明确正确动作的要领和概念,同时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威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模仿动作时,应避免手舞足蹈和抓耳挠腮等消极和不文明的行为,以免破坏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而影响教学效果。

3.3步姿

步姿体现人的精神状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步伐姿势对提高授课效果很有帮助。特别是教师走向学生时,面对学生注视的目光,教师一定要精力充沛、潇洒矫健,步伐要轻快而具有弹力,显出自信和快乐,使学生感觉出教师身上那种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

3.4着装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受历史、地理和传统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职业、修养、知识、风度和气质等。[5]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外表被视为其涵养的重要表现。[6]一个干净、得体、大方的教师将会被学生所接受,所体现的个人精神面貌也体现着非凡的气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着普通服装或职业套装。对于一些因生理原因而导致的缺陷也不必太过于在意,教师本人可以通过提高教学技能、个人魅力等方面来展现其优秀的一面。

3.5面部表情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从许多实验中取得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信息传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的表情能够传递丰富的情感,人们许多复杂的感情都表现在面部表情上,它是最传神,最能表达丰富思想内容的交际辅助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用面孔说话和表演,做到端庄中有微笑,严肃中有柔和。[7]

3.6手势

手势在体态语言的表现形式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对于我们的聋孩子来说,它却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聋校教学中,基本把它并入我们的“有声语言”里面。但是,在聋生体育教学中,手语以外的手势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对着投进好球的学生打出“V”的手势,或者握紧拳头用力一挥,学生会兴致高涨,非常兴奋,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的一个手势通常会吸引全班学生的目光,当教师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某个知识点时,便可以“大手一挥”,集中学生的所有注意力。当教师需要强调既成事实的时候,可以用强有力的手势,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这个事实的重要性。

4运用体态语言要注意的问题

4.1恰当准确,自然得体

体态语言的运用必须明白、准确、自然得体,被学生理解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对于不同情况,运用上有所选择,在程度上也必须有所控制。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有着不同的效果。教师必须恰倒好处、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不同于戏剧表演,动作要适度,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

4.2协调一致,整体配合

一方面注意体态语言、手语与有声语言的协调、配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以求更形象、直观地说明所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体态语言各类型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头语、脸语、眼语、手语、体语等,更具体、更真切地传递所要表达的意思。

4.3相互配合,形成默契

要注意教师与学生双方体态语言的协调配合,使教师的体态语言更正确、更准确地反映问题、传递信息,学生才能正确地领会老师体态语言表达的含义,长时间的接触,培养师生的感情,师生之间形成一定的默契程度,从而更好的交流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体态语言的反馈信息中,及时发现问题,调控教学进程,更好地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高厚著.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4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编著.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5-7.

[3]黄崴.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6.

[4]王念辉.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J].体育科研,2001:12

[5]赵升.论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特点与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3

[6]张丽娟.教师体态语言对中职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10:7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内管轴向运动;偏心环空;流量

中图分类号TE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4-0147-02

1概述

由于宾汉流体本身的流变特性,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首先,宾汉流体的双极坐标系运动方程的非线性使得不易对其进行求解;其次,宾汉流体具有屈服应力,使得其在偏心环空中有可能出现滞留现象而不易计算流量。因而国内外学者将偏心环空简化为变外经同心环空对宾汉流体的流动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L-P[6]方法、平行板模型法[7]、复化梯形数值求积等方法[8]计算流量。本文在以上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提出新的边界条件,即内管轴向运动情况下研究偏心环空中宾汉流体的流动规律,并讨论存在滞留情况下的流量计算。

2基本公式

图1为宾汉流体偏心环空的轴向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内管以速度U沿Z轴反向运动,内管外径为R1,内管轴到内核流区与外核流区半径分别为rn和rm,内轴到外管的内径为。流体为不可压缩宾汉流体,流动沿Z轴方向,为层流流动且达到充分发展。在偏心环空中,流体的流速是u内管轴至外管内径和角度的函数。本文在处理流体在偏心环空流动问题时,采用变外径同心环空方法进行研究[7]。

由于流动方向为Z方向,通过应力张量分析,流体动量方程可简化为:

式中:P――压力梯度,;――屈服应力;――塑性粘度。对式(1)积分,代入式(2)(3)(4),可得速度分布公式:

图2中R2为外管内径,为角度,e为偏心距。偏心环空中随角度的增大,环空间隙减小,即减小,使得流动阻力增大,流速降低。

由于内轴的速度U存在,使得内管壁处的速度不为零。其中为该偏心度下角为零处的流核速度。

3滞留现象的影响因素

根据式(5)可确定任一偏心度下,偏心环空中的最大流度与最小流度,定义为偏心环空最小流度与最大流速比,它与偏心度的变化关系如图3。

如图所示,随偏度的增加流速比降低。在图中U=0,在该计算条件下,内管不运动时,偏心度为0.6时最小流速为零。一般理论上,只有当偏心度为1时,内管紧贴外管,处才没有流体流过,最小流速为零。但是对于宾汉流体,由于本身存在屈服应力,当偏心度达到某一值时,使得足够小,导致压力梯度产生的剪切应力小于屈服应力,即,则该处的宾汉流体不流动,此时出现滞留现象。可以通过增加压差使流速比在偏心度为1时为零。同时在图中还可以看出,内管运动速度越大,越容易出现滞留现象。当内管运动速度达到某一值时,等速核外径位置与外管壁重合,此时核流流速为零,也将出现滞留现象。此时可以得到宾汉流体在内管轴向运动偏心环空中流动时是否存在滞留现象的两个判断条件,即环空间隙与内管运动速度。

为内管静止不存在滞留流体时,偏心环空的最窄间隙,可通过它确定最大偏心距。若存在内管相对于流体反向运动,也将出现滞留,因此,在某一偏心度情况下,如果在处能够求出出现滞留时的内管最大运动速度,则小于该速度不会出现滞留现象。

判断方法如下:

由式(6)、(7)可以确定等速核的外径位置,但该计算过程采用的是牛顿迭代数值计算方法,对于确定最大内管运动速度不是非常直观和方便,下面介绍等速核宽度的解析近似算法,从而引出判断是否出现滞留现象的方法。

首先考虑环空中牛顿流体情况,即,此时rn与rm重合于最大速度点半径r0,带入上式得

在研究宾汉流体在内管轴向运动偏心环空中是否存在滞留流体,则需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判断。在其他条件已知的情况下,求出α和β,取作为滞留区域的范围,再结合流量公式计算该条件下的具体流量。

4流量计算

4.1无滞留情况下流量计算

将半个圆周分成N等分,把每一等分看作是一个同心环空的间隙流动来求解,然后综合成整个偏心环空流动。设N为一个整数,记为:

4.2有滞留情况下流量计算

通过式(11)确定由环空间隙引起的滞留现象所对应的角度范围,通过迭代算法确定由内管运动造成滞留现象所对应的角度范围。

因而,此条件下偏心环空中的滞留区范围是,该区域内存在回流流量,此处不做讨论。在计算流量时,式(18)应改为

参考文献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物流职业能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是高职教育的共识,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概念。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它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面。职业特定能力是从事特定行业、岗位、工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行业通用能力是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者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核心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幅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成就影响深远[1]。

一、物流职业能力及组成要素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各类物流企业培养物流管理第一线的管理人才,物流行业宽泛、企业形态众多,需要的专门技术广泛。

根据我国目前的物流产业和行业的基本状态,物流管理的专门技术能力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物流标准化、物流财务核算、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软件应用、运筹方法、物流优化、物流预测等十几类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

必须深入分析物流职业岗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特点,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物流管理岗位的需要,才能据此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计划、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现有的理论研究,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企业需求,提出了按职业能力的属性划分的3个层次、23项能力要素的物流职业能力层次结构(见表1)。

3个层次包括物流特定能力、物流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3种。物流特定能力是从事物流行业的相关职业、岗位和工种必须或应当具备的能力,物流通用能力则是物流行业的相关职业岗位或工种需要的能力,而核心能力则是从事任何职业工作都需要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3]。

为使物流职业能力组成要素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我们通过30位不同类型物流企业部门主管和企业经理,对列出的能力要素进行打分评价,1分为不重要,10为非常重要,并按打分高低进行排序,进而筛选出企业最为看重的能力要素。

由于专家对能力要素的评价往往受其工作岗位和专业经历影响较大,主管性较强,容易出现极端的评价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引用了Pelaez提出的通过MA-OWA算子(MajorityAdditive-0rderedWeightingAveraging)实现多数集结的算法,来确定每个能力要素的得分。MA-OWA算子是群决策OWA算子的一种扩展,该方法对采取相同意见的专家赋以较大的权重,以避免集结结果受少数极端分数的影响。

多数集结算法过程如下:

(1)将所有专家打分按照大小排序,并根据分值的不同分类;

(2)从每个分类中各取出一个数,进行平均,得到平均值,并把这个平均数定义为一个分类;

(3)从每个分类中减去一个数(不包括第2步刚生成的分类),删去那些数字个数为零的分类;

(4)返回(2)之后不断重复(2)、(3)两个步骤,直到只剩下一个分类,并且这个分类中只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就是要求的集结了各个专家意见的值。

用多数集结算法对专家打分处理后的结果在表1中列出,各层次能力要素按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列。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个别能力要素外,其他要素的得分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一致认可度。应该指出,不同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物流产业形态有较大的差异,职业能力组成要素也应该有所不同。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职业教育过程的总和。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思路是:根据能力培养的机理和特点,选择对应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并体现在具体的课程学习和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的制订,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制订管理制度和建立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教学监管和效果评价。

1.明晰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由理论性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建立以物流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工学结合”、“课证结合”、“课内课外结合”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按职业能力层次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模块。通识课程要强化素质教育,突出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课程要涵盖经济管理各行业必要的基础知识,重视体验性企业实习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课程要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一致,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覆盖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的所有知识点、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并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特定能力。

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构建适合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内外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把政府资源、企业资源、行业资源、就业机制等纳入教学体系中。

2.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以能力为本位,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三方面形成构建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根据物流行业的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要素;根据本课程承担培养某个职业能力要素或职业能力要素的某一部分,确定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依据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和针对职业能力确定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将已确定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分类及顺序构建课程和课程体系;落实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细则;建立考核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出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

3.形成适合能力开发的教学方式

由单一的课堂讲授法转变为应用综合化的教学方法。理论的教学方法有讲授、谈话、讨论、读书指导等,示范的教学方法有演示、参观、电教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实验、实习、大作业(论文、课程设计)等。每种教学方法都能实现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灵活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切实转变教学关系,提倡交互式主体性教学。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意识、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辅助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挖掘出大量课本和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对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可以使学习者从多种感官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大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5]。

4.“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适应工学结合课程教学需要,需要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制度、方法与操作流程。

通过引进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外部培训、校本培训和下企业实习等多项措施,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通过从物流企业聘请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5.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管理体系

创新管理理念,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开放式管理体系。构建以学生工作部(处)为主导,以系(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的纵向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与专业教师为一体,以学生干部为主力的横向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以学院为中心,以实习就业基地为依托,行业和社会相关部门相配合、家庭社区积极参与的延伸教育管理体系。推行和实施纵横和延伸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构建高校“大德育”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在新形势下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种新探索,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形式的一种新发展[6]。

6.构建学习质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方式应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多向思维能力等方面,并将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内容纳入评价范围。

将校内学历考试与社会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将以取得学历证书为目的的课程考试与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技能鉴定考试或认证考试进行对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改变“一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高职教育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纳入考核,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教学评价多元化,如采用面试、小论文、课程设计、实验考核、开卷、开卷闭卷结合、闭卷等多种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知识评价方式[7]。

参考文献:

[1]庞世俊.职业能力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职业技

术教育,2008,(28):17-20.

[2]索德拉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职业能力分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10-13.

[3]李良华.现代物流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

究[D].长安大学,2009.

[4]PelaezJI,DonaJM.Majorityadditive-orderedweightingaveraging:

ANewneatorderedweightingaveragingoperatorbasedonthe

Majorityprocess[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lligentSystems,

2003,(18):469-481.

[5]郭义祥.构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KAQ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D].中南大学,2008.

[6]季跃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

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46-147.

[7]王红艳,杨育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多元化”评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篇5

主题班会是中学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一般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确立并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不过,当前中学的主题班会开展效率总体并不高,这和传统的“关注问题”及灌输说教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传统模式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其实效性则存在更大的问题。积极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问题的倾向,转而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情绪体验,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不一样的目标视域,即将中学生心理能力的养成及可持续提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积极心理学从个体自身的实践、个体认知的改变以及个体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个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2]。“心流”作为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重要部分,对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具有弥足珍贵的启示。

一、心流理论概述

我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有时候会达到一种高度专注以致于废寝忘食的状态,美国的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最早关注这种现象,并把这样独特的心理体验称为“心流’,并以“最优体验心理学”命名心流理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其代表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有一段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心流”:它像是一名水手,握紧鼓满风帆的缆索,任凭海风吹拂发际,感觉船只破浪前行的喜悦——此时帆、船、风、海四者,在水手的血管中产生了一种和谐的共鸣。他进而把心流体验的要素分成八项:工作是可完成的、全神贯注、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反馈、自然投入并乐在其中、自由控制、忘我状态、时间感改变[3]。在后期积极心理学手册中,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则认为心流的特征包括:对当前活动的瞬间高度集中注意力;行为与意识的融合;自我意识的丧失;对行为的控制感,即对于当前的处境能够适当、有效地应对,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反应;暂时的时间感扭曲,典型的是时间比平常快很多;体验活动的内在意义,最终的目标是活动持续的动力。

在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理论基础上,很多人对心流的特征或要素也进行了研究。例如诺瓦克(Novak)和霍夫曼(Hoffman)将心流的特征归纳为前提、特性和经验的结果等三个群组,而陈(Chen)等人则认为这是心流产生的三个阶段:事前、经验和效果阶段[4]。见下表:

此外,国内一些研究者也重点关注心流体验的所有构成要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如有学者认为,心流是一种高度投入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的积极情绪体验,当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明确、即时反馈、技能-挑战相平衡时,容易出现心流体验[5]。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有所差异,但实际上对心流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大體上是一致的,且都认为心流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启示。

二、心流体验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是一种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而真正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绝不仅仅是观念的简单“植入”,因此靠灌输和说教是很难起实效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在理解和体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同并内化。这种体验式主题班会远比传统式班会班主任唱“独角戏”有效得多。体验式主题班会即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由老师、学生共同设计活动,用团体活动的方式来组织班会,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交流分享,感悟提升的一种主题班会形式[6]。而融入心流体验不仅能让学生专注于班会活动之中,而且能在活动体验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一)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

心流体验是一种自然地专注于活动的一种状态,因此主题班会活动如果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心流,其实效性则可以得到大大地提高。因为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当外部事物符合我们的主观需要时,就会引起我们积极肯定的情绪感受;反之则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感受,而不同的感受对我们所进行活动的效率其作用是不相同的。心流作为一种自然投入且乐在其中的体验状态,其所激发的如水手扬帆起航,破浪前行的那种喜悦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大大增强活动的效果的。

Fredrickson(1998)相信积极情绪必定具备异于消极情绪的适应意义,据此她提出“认知—行为储备”(thought-actionrepertoire)的概念,意即认知与行为的整合系统。Fredrickson主张,与消极情绪窄化认知—行为储备的即时相对范围相反,积极情绪则对认知—行为储备具有扩展功能,使得个体的认知与行为系统更为开放、灵活,这会导致积极情绪的不断累积、螺旋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个体持久的发展资源得以建构,此即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7]。所以当教师多多采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形式,在活动中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心流体验时,就可以有效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般来说,人性都是趋乐避苦的,正如边沁在其代表作《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绪论》一书中所指出的:“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8]因此中学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时,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正体验快乐的基础上培养积极情感,强化积极行为。而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心流正是一种积极快乐情绪情感下的一种最优体验,在体验式主题班会中尽力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心流体验的班会活动,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较重,休息时间也相对匮乏。在主题班会课中创设心流体验可以让学生“丧失时间感”、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也能暂时地一扫而空。因为这种体验式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的形式下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好玩、有趣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自愿参与其中,且在其中有所锻炼和提升。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对青少年进行了一个为期4年的心流研究后发现,在参加学校活动中,那些积极投入并有更多心流体验的青少年更少体验到焦虑,他认为持续的心流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内在兴趣,还表现为对积极情绪的递增效应[9]。体验式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体,形式新颖,对中学生来说本来就极具吸引力,要是能将心流理论融入体验式主题班会,不仅能帮助学生减少焦虑、放松自己,还能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其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秉承了它的一贯做法,主张人格心理学研究不仅要研究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更要致力于研究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研究人类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也即研究积极人格,而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培养积极人格的最有效途径[10]。心流理论又是积极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也注重人在心流体验产生时所产生的快乐充实的感受。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以活动为班会主要形式,让学生作为班会主体,能够做到让学生参与活动之中,但是不一定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体验。所以将心流理论与体验式主题班会结合起来,就能让体验式主题班会“形神兼具”:不仅学生在其中有所体验,而且都是积极体验。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利用班会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从而一步步建立自信,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三、中学主题班会活动中创设心流体验的策略

(一)活动具有适度的挑战性

根据马西米尼和卡里的研究可得出,在挑战和技能都处于“高”的水平时,我们会比较容易产生心流体验,会比平时更专心,具有掌控、幸福、有力、积极、投入、创造、自由、兴奋、开放、清晰、满足等感觉[11]。所以我们在设计班会活动时,必须选择有挑战性且又有一定技能性的活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会活动中并产生心流体验,从而提高班会活动的参与度,达到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班会活动中有所触动和感悟的效果。

不过,另一方面,挑战要适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体验构成要素中第一条就是“工作是可以完成的”。也就是说,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我们的专注力和创造性,从而容易产生心流,但如果挑战过大,超过我们可以完成的限度,则反倒适得其反。根据心理学中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时,中等的动机水平活动效率最高;过于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反倒降低动机水平,工作效率也会下降。

(二)活动应有一定的结构性

不是所有合适挑战性的活动都能产生心流体验,有些时候还要求活动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即“活动应该具有确定的目标、明确的规则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判性”[12]。在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中,教师在设计阶段就要特别注意班会的目标是什么,根据目标在确定相应的活动。同时要注意这些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从细节出发制定相应的规则。

班会实施阶段也要注意根据目标做灵活的调整。设计阶段只是一个规划,但现实的情况是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和突发情况。不顾实际,一味遵循设定的结构和活动安排,必然会影响到活动效率。另外班会结束要注意对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在以后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完善结构、内容和细节。

(四)活动要做到即时反馈和强化

即时反馈和强化可以有效且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这种反馈和强化不一定只是奖赏。内在动机是由于喜爱活动本身而非为了得到奖赏或者避免惩罚而参与活动所产生的动机。从事具有内在动机驱使特征活动时,人们仅仅关注活动本身,因为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赏和动机,因而很少关心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所以由内在动机驱使并在其导向作用下能够引发心流体验[13]。班会活动若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即使外部动机够強,也容易出现半途而废或是求胜心太强导致某些行为过激影响同学之间情谊等现象。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其目的、希望有所反馈的,不论是为了得到别人夸赞、从其中获得某些东西还是为了自我的能力和人格发展。班会活动设计也同样要注意到这一点,活动当时的体验和感受、想法,本就较短暂,不能维持很久,要是学生在当时不能收到及时的反馈与强化,可能班会还没结束,学生已经将感受全部抛之脑后了。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篇6

第一,增强物流岗位意识。

每个物流岗位都有自身特有的作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一种物流岗位责任,也是物流行业用人单位非常注重的职业品质,同时,这种岗位责任也是一名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走向成功的秘籍。要增强这种物流岗位责任,就必须要深入到物流工作第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实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学生的物流岗位责任感,这也是现代物流行业对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增强社会经验。

增强社会经验是指增加物流相关工作经验和人际沟通经验。当物流管理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大部分的面试官都会考虑培训成本,很自然地问到是否有过物流相关工作经验,而这道门槛确实使很多优秀的物流管理毕业生望而却步。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工作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物流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和适应能力,即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因此,有了适当的专业实习,并顺利拿到专业实习单位给予的优良评价,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处的。

二、学生在专业实习工作中表现的主要问题

第一,实习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部分学生的自我定位和实习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的自我定位较高,对物流实习单位也有较高的期望值,一旦现有的物流实习单位所提供的岗位、环境、薪酬待遇等不能符合其心理预期,便找寻跳槽机会,再重新寻找新的实习工作。

第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学生到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进行专业实习,目的是为了在物流工作实践中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最终为毕业后走上正式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但少数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缺乏朴实的工作作风,虚心和认真程度不够,不能踏实工作,甚至有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现象。

第三,心理、工作适应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心理适应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对于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加班加点的工作感到枯燥无味、身心疲惫,对于所得的较低报酬感到压力徒增,因此,厌倦情绪油然而生,甚至对物流工作产生抵制情绪等。工作适应能力较差。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相结合的行业类型,工作持续时间较长,体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大,休息日较少,学生们的体力和脑力消耗要比在学校多出很多倍。虽然很多学生在工作表现上是非常出色的,但面对拥有高强度体力和脑力工作性质的物流工作,很多学生无法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从单纯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转变到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环境,学生要学会适应,并努力开拓物流工作中新的人际关系网络。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实习中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但在实际的专业实习中,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中抱怨跟同事学不到东西,跟领导请假得不到批准等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具体表现。

三、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工作建议

第一,认清实习意义,转变就业观念。

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物流行业中不同岗位的工作,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物流管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专业实习工作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物流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专业实习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实践学习的开始,希望实习学生能够降低实习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改变实习就业过程中普通存在的“就东不就西”和“就高不就低”现象,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第二,端正工作态度,扎实工作作风。

中国有句俗语:“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一个管理严谨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从管理效应上来说,他的员工对工作也必然是严肃认真的,这是物流行业对员工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依靠员工和机器设备去完成,因此,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敷衍了事,粗枝大叶,否则轻则会造成货损货差,重则会严重损害企业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其成本是令人痛心的。因此,在专业实习中,学生首先就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会得到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的认同,得到同事们的尊重,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

第三,加强能力锻炼,提高职业素养。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篇7

[关键词]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国际教育影响力;国际文化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29(2016)11-0094-07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世界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前沿领域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是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汇聚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以一流的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先进文化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进而影响和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因此,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有一流的国际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并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示范,为中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简而言之,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就是大学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度。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既是大学学科学术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科技文化创新能力以及大学精神文化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又是大学办学国际化、信息化水平程度的标志。从具体内容来说,大学的国际影响力主要包括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国际教育影响力和国际文化影响力三个方面。

一、打造一流学科,增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

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也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是大学学术影响力的支撑平台。世界一流大学尽管不可能使其每个学科都成为世界一流学科,但必须有一个或几个学科是世界顶尖的学科,一批学科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一所大学,如果有一个或几个世界一流的或独具特色的学科,那么,这所大学的学科、学术水平就会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本身就代表着这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学科发展水平。长期的办学实践也表明,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立校之本,是增强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根本。创建一流大学,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就必须立足于学科发展,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学术科研及科研成果协同创新上下功夫。

1.凝练和建设基础性、前沿性、特色性的学科研究方向是增强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前提。基础性学科历来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基础,是大学发展其他应用性学科的学科储备和前提条件,也是评价一所大学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对基础学科开展前沿性问题研究,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争做国际学术前沿的并行者乃至领跑者,无疑会对世界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从QS世界一流大学排名(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前10位大学的学科构成看,这些大学的基础学科门类设置齐全,实力强大,不仅为学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和学术影响力。如美国哈佛大学在政治学、化学及哲学等基础学科的前沿领域问题研究,牛津大学在数学及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前沿领域问题研究等等,使得这些学科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一流学科。中国著名大学的基础学科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基础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准,如北京大学的物理学、数学,清华大学的生物学,南京大学的微结构物理、功能配位化学等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均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除了学科的基础性、研究问题的前沿性之外,注重学科发展的辐射面、交叉性、应用性也是世界一流学科以其特色性发展取得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一些应用技术性学科就是以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研究方向,走科技与产业的结合特色发展之路,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关注。如斯坦福大学建立的斯坦福综合系统中心致力于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大规模介入硅谷等工业系统和高技术区域网络建设,均为其应用学科特色发展注入和展现了强大活力和生机。

2.集聚国际性学科科研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国际协同创新,是增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关键。集聚国际性学科科研人才是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也是大学学术国际影响力的生命力之所在。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国际性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本身就是同步的,统一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因而只有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才能对国际性科研人才产生集聚效应;也只有集聚了国际性科研人才,才有可能开展科学研究国际协同创新,从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QS世界排名最前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伯克利分校、巴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10所大学为例,这些学校不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学术声誉且均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且其中有4所大学获得过诺贝尔奖全部6种奖项,另有4所大学集聚有获得过诺贝尔奖5种奖项的科学家。因此,对于增强中国大学国际影响力而言,就是要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就是要借助国家等重点引智计划项目,集聚世界优秀人才,组建高水平的国际化科研团队;就是要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科学研究国际协同创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大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能力和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3.产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增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产出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评价标准。产出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既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流成果,又包括能够推动形成新的产业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专利等一流成果,还包括各种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作品等一流成果。一所大学或一个学科只有产出一流的学术科研成果,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才能对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文化创新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如牛顿三大定律研究成果不仅在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为牛顿所工作的剑桥大学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发表科技论文及其引用情况可以从一个方面折射一所大学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当前,在国内外的各种排行榜中,无论用多么全面、复杂的指标体系评价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都是最重要的指标,而评价的主要参数主要来源于各种学术数据库,特别是基本科学指标(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数据库以其设计的评价指标相对科学而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断提升中国大学和学科国际影响力方面,国家层面而言,应完善政策导向;学校层面而言,应按照科研成果的生产力、影响力、创新力及发展力的要求给予大力支持,争取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多产出高水平的、具影响力的和高被引的科研论文成果,发展更多数量的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为中国大学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作出贡献。

二、开展国际化办学,增强中国大学的国际教育影响力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因其有一流的学科、学术而在世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而且还因其有一流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而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中国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职责与使命,也是增强中国大学国际教育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大学国际化是指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在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资源方面进行相互交流、支持与合作,实行广泛的资源共享,把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具有较高文化品位、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大学的国际化体现在大学的学科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和学术国际化四个方面。一所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就是衡量这所大学教育体制开放性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这所大学国际教育影响力的核心指标。

1.建立现代大学教育制度是增强中国大学国际教育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中国大学要真正走向世界,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世界一流大学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世界高等教育办学的示范和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上,而大学要发挥好这两个作用就离不开现代大学制度的保障和引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不仅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而且是保障世界一流大学持续创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从制度体系上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大学自身的治理体系,一是大学与国家关系的治理体系。从对大学自身的治理体系而言,一是要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二是要逐步转变学校行政职能,充分发挥学术组织作用,进一步增强学术权力,加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从而加强教授治学、教师参与学校学术事务管理的权力;三是要加快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大学人事制度,聚集国际性的人才师资队伍;四是改革现有的学科和科研管理组织模式,不断提高一流大学的学科和科研管理水平,以更好适应现代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科技创新。只有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才有可能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大影响力。

2.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是增强中国大学国际教育影响力的核心要素。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是大学办学能力与水平的标尺。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并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办学的核心任务以及提升国际教育影响力的核心要素。拔尖创新人才不仅因其卓越的创新能力而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其本身就是大学在国际上传播大学教育影响力的载体和代言人。耶鲁大学曾专门制定了《耶鲁国际化:2005-2008年战略新框架》和《2009-2012年国际化战略框架与行动计划》[1],把国际化战略渗透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人员交流、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确立了重点培养具有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综合型国际人才、吸引世界各地大量优秀学生和学者的战略目标,并采取吸引杰出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开发新课程与模式、增加学生海外学习机会、提高项目研究能力、成立执政教育项目、招收国外优秀学生、为国际学者和学生增加“第二”语言项目并提供相适应的耶鲁文化、为国外组织机构制定和提供新的培训项目等27项战略措施,致力于培养国际性拔尖创新人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就曾说:“耶鲁大学培养出来的卓越领导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社会。”[2]119-120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增强中国大学的国际教育影响力,就是要高度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耶鲁大学的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大学学习和借鉴。

3.广泛开展国际办学合作与交流,是提升中国大学国际教育影响力重要的方法和路径。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交流,是当前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较为普遍的方法和路径,也是提升一流大学国际教育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尤其要注重与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合作办学,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新的国际化的院系、研究中心(包括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使之成为国际合作的平台、人才的高地和世界性的科研、教学基地,同时要着力开发国际化课程,为未来的领导者和世界公民提供跨文化的交流平台,还要注意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注意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及历史学等学科中聘请具有国际思维和理念的专家学者,借以促进学科的国际化。最后,要制定灵活的国际留学生招生政策及较好的助学金待遇以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不断扩大留学生的规模,提升国际教育质量,为创建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奠定基础。

三、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篇8

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很多,但专注于微纳流领域的却不占多数,朱永刚就是坚守行业不忘初心的典型代表。“要有战略发展的眼光,一生做好一件事”,经过十几年的钻研,朱永刚在纳米和微米流体力学的科研和应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2016年,朱永刚辞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终身主任科学家的职务,以国家“”特聘专家的身份携手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创建一所面向国家重大应用的微流体动力学研究基地――“微米和纳米流体力学研究中心”,为国家重大应用和相关实体产业发展出一份力,这是他的夙愿。

远渡重洋求学路

在漫漫人生旅程上,总是充满无数的意外和可能,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天地。1985年,朱永刚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到南京河海大学攻读研究生,中途因澳大利亚纽卡素尔大学提供访问机会,朱永刚远渡重洋,踏上海外求学访问之旅。

1992年,朱永刚在澳大利亚纽卡素尔大学(TheUniversityofNewcastle)师从国际著名紊流力学大师R.A.Antonia教授,研究与自己本科专业完全不同的紊流力学。“我所在的实验室主要研究紊流Y构及其在边界层减少流动阻力方面的应用,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朱永刚潜心治学,刻苦钻研,博士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了30多篇科技论文,其中多数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他于1995年获流体力学博士学位。

1997年,朱永刚受邀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国际顶级多项流大师A.Prosperetti教授带领下做博士后研究。翌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向朱永刚抛出橄榄枝,由此开启了他在澳大利亚最大的部级科研机构长达近20年的科研生涯。自1998年受聘为该机构高级科学家以来,朱永刚一路晋升,于2011年成为该机构高级主任科学家,其间朱永刚还担任项目经理和团队领导等多项职务。谈到职位,朱永刚比较淡然,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科研团队的成长和科研成果。他自2002年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开创微流体实验室以来,领导一个小型科研团队,稳扎稳打,凭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开展前沿科技研究并结合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迅速拓展科研方向和发展团队。至2011年,他已经承担起整个流体力学研究中心的大任,总管微流体、生物流体和工业流体等多个科研团队,建立起多科研组、多项目、多学科交叉的大型团队。

产学研用皆挂心

多年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和不懈努力,使朱永刚成为流体力学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他在众多科研领域都有所建树,如流动测量技术、紊流结构、多项流及生化反应器、微流控、生化传感器、随机信号分析等。特别是在微流体芯片技术研发方面,朱永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时,他就洞察到微流体力学有着巨大发展前景。2002年他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提出方案,开展新领域的研究,并创建了微流体力学实验室。近十多年来,朱永刚在微流芯片技术领域领导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2012年,因研发了基于微芯片的化学神经毒气指纹检测技术,朱永刚获得澳大利亚部级最高科技大奖尤里卡科学奖。“在我们研发这项技术的时候,市场上也有不少同类产品,但这些产品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检测的唯一性不强,虽然能检测气体,但不能区分干扰物,有的错误率甚至达到40%。于是我提出用指纹检测的方式检测神经毒气来解决这一难题。”

“科研不仅要注重新科学,也要注重新应用以及成果转化。”朱永刚接受采访时说。在澳大利亚工作时,他同澳大利亚多个政府机构有过合作,承担了多个部级尖端科研项目,解决国家重点科技研发和应用。当时朱永刚研发出了在微芯片上操作的基于生物荧光共振能传递的生物传感器,随即引起澳大利亚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拨专款支持将其开发成专项技术。朱永刚还同工业界有广泛的合作,将这些技术用于医疗、化工、生物、食品、环保、公安等众多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我选择落户深圳,也是希望将产学研用的思路从这里推广开来。”目前,深圳已成为国内产学研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构成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技术策源地。朱永刚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在解决当地一些创新企业的技术源问题的同时,又能够加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实现“双赢”。

凝心助力“中国梦”

事业虽在国外风生水起,但朱永刚始终挂念着祖国。“这些年虽然与中国的同行有很多合作,但为国家作的贡献还有限。现在,我想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个平台,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海外的科研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中国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作贡献。这是我回国的目的,更是我的中国梦。”2014年朱永刚入选国家“”特聘专家,并于2016年辞去澳大利亚科学院终身主任科学家职位,全职回国工作。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篇9

[关键词]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民工;城市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39-03

大量有关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主要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处于义务教育及以上阶段的儿童。研究结果表明,7~15岁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同龄的非流动儿童。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与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调查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参照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国内学者提出的主要的心理健康标准设计问卷,调查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学前流动儿童家长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问卷88份。问卷由学前流动儿童的家长(即农民工)根据自己子女的情况填写。每个幼儿家庭填写一份问卷。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家长职业

被调查的学前流动儿童的家长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个体工商业等对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要求较低的职业。正是因为自己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所以这些家长一方面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子女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为子女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无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矫治。

2家长每日工作时间

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都超过8小时。比如对父亲日工作时间的统计显示,只有26.1%的父亲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其余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甚至有14.8%的父亲需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农民工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

3家庭月收入

家庭月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本次调查显示,有的农民工家庭中虽然一方家长处于无业状态,但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经济收入,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如收废品、打零工等来赚钱贴补家用。因此本次调查对象的家庭月收入在总体上差别不大,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300~1800元人民币的超过总数的60%。可能是由于家庭收入还可以,因此这些家庭才能勉强承担子女就读幼儿园的费用,而不是将子女留在家里自己照看。

二、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前流动儿童在进入城市幼儿园后。都对幼儿园以及幼儿园的教师和其他幼儿持接受或比较接受的态度,仅有6.8%的幼儿不喜欢上幼儿园。10.2%的幼儿不喜欢幼儿园的教师或其他幼儿。可见,大部分学前流动儿童能很快适应城市生活环境,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学前流动儿童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力与自控力较弱

调查显示,51.1%的学前流动儿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依赖性”,48.9%的学前流动儿童“精力分散或注意力不集中”,43.2%的学前流动儿童“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14.8%的学前流动儿童“不能遵守纪律和一定的行为规则”。

这些学前流动儿童精力充沛,但注意力和自控力比较弱,他们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常交头接耳,在椅子上爬来爬去,眼睛看着别的地方而不是教师,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等。注意力分散、缺乏坚持性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学前流动儿童或来自农村。或在城市出生并长大,但大多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知识面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求知欲及学习能力方面与城市幼儿有显著差距。此外,由于农民工的收入、居住条件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前流动儿童在生活环境以及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条件较差,周围的许多成人也不一定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幼儿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耳濡目染,难免会受到不良影响。

2自信心相对不足

调查显示。61.4%的学前流动儿童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59.1%的学前流动儿童不喜欢提问,29.5%的学前流动儿童在完成某项活动时常轻易放弃,26.1%的学前流动儿童不能独立地选择和安排自己的活动。

造成学前流动儿童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许多农民工往往对自己的子女抱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忙于生计,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后,他们往往采用“一顿打骂”或“放任不管”的方式进行教育。幼儿无法适应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容易出现胆小自卑、紧张焦虑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学前流动儿童由于在学习方面与城市儿童存在显著差距,他们在幼儿园里很少能体验到成功感,可能常常体验到“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好”等消极情绪,自信心相对不足。

3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学前流动儿童从农村来到城市,进入城市幼儿园。他们与城市幼儿相处得如何?他们能和城市幼儿成为好朋友吗?调查显示,19.3%的学前流动儿童“常和小朋友打架,不能友好相处”,能做到“常常主动帮助和关心朋友”的学前流动儿童仅占25%,“和小朋友游戏时能遵守规则,懂得商量、合作”的学前流动儿童仅占23.9%。可见,部分学前流动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能与同伴建立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

学前流动儿童在和城市幼儿的交往中存在着很多障碍,这些障碍也许主要来自以下几个“不一样”:口音不一样,学前流动儿童随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听不懂当地语言,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比较困难;家庭教养不一样,学前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无力对自己的子女进行辅导,还有不少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子女;生活条件不一样,学前流动儿童一般家庭物质生活不富裕。在吃、穿方面大多很俭朴,而城市幼儿大多生活比较富裕。拥有许多新颖而昂贵的玩具,这让学前流动儿童望尘莫及。因此,如果引导不当,学前流动儿童也许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敢或不愿与城市幼儿交往。有的学前流动儿童也许还会对城市幼儿产生妒忌、仇视心理。

以上调查结果只反映了已经“幸运”进入幼儿园的部分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次调查显示。这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来看,目前学前流动儿童的入园率还很低。因此能进入幼儿园的学前流动儿童相对于整个城市学前流动儿童队伍来说是少之又少的。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只能跟着父母四处漂泊或因经济条件所限而不得不在条件极差的流动幼儿园就读的学前流动儿童来说,他们更加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三、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涉及面广,牵涉因素多,如果单从一个方面入手,很难解决实质性问题。因此,要改善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首要的任务应当是以维护社会公平和保护弱势群体为原则,理清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社会所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强化幼儿教育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包括国家、社会、幼教机构和家庭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作为幼教机构的教育者,我们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档案

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对学前流动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认真地对他们进行观察研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学前流动儿童的家庭住址、家庭状况、家长经商或打工地点、家长的文化水平、幼儿的性格特征、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等内容。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情况。并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汇集、分类和分析,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幼儿的精神状态、学习态度和情绪特征,熟悉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习惯、思维方式等,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为幼儿发挥自己的潜能提供良好的条件。

2创设平等、宽松、接纳的心理环境

要提高学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幼儿园还要注重良好的园风和班风建设,创设平等、宽松、接纳的心理环境。学前流动儿童刚从农村来到城市,因为环境、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出现胆小、害怕、自卑等心理问题。这时教师和其他幼儿的态度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蔼的微笑和热情的态度能缓解学前流动儿童的紧张情绪,而歧视、讥笑的表情则会给他们的心灵留下阴影。因此,在学前流动儿童入园前后,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及时教育幼儿。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引导幼儿以关爱的态度接纳学前流动儿童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教师还要鼓励学前流动儿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成为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3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前流动儿童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利用多种途径增强学前流动儿童的自信心。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篇10

关键词:物流专业;专业特点;针对性;阳光体育

中图分类号:F252.8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阳光体育活动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在物流专业,切入体育文化、训练形体礼仪,在明媚的阳光下,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开展训练与舞蹈,不仅舞得轻松,而且学得愉快,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半的效果。

一、针对物流专业开展《校园圆舞曲》阳光体育活动。

1.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切入体育项目与内容

物流专业的学生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团队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运筹为握的能力、有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具备现代物流、运作、管理能力和创新领导能力,适应快节奏大流量的新市场,有一定的发展战略思想,是高质量服务的高级人才。他们通过在校学习在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前提下,还必须具备优美的丰富无声的身体语言能力和优雅的迎宾、送客、微笑、礼仪姿态。并具备庄重大方、胸有成竹的气度,服务紧急配送、货运,市长营销等各个环节。。以她们全新的面貌,满腔的热情,充分的自信活跃在海运、路运、铁路运输等物资流通的市场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商品物资流通等高质量的运行出谋划策。

而我们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自学习压力很大的高中,以前没有接受过服务方面的教育,她们必须从一个只会学习、应试、听讲的高中生、小观众,演变成一个大导演,这是一个学习上的飞跃,学生的演员生活就在这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中,在生机勃勃的展示自我的校园里,在课外,活动的操场上。同学们手牵着手,观察着舞动的团队旋转的方位,计划着下一步的携手伙伴,运筹着圆舞曲的组合,脚踏着流动的鼓点,他们在欢快的节奏下、在美的旋律中,不断地培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物流班的学生目标是一名优秀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糸统规划设计人才。当他们活跃在繁荣的贸易市场上、心中要有较强的运筹能力,高雅的肢体语言,崇高的境界、良好的心理素质、精典的语言、清晰的条理、不凡的气势。微笑地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

针对以上特点切入物流专业的体育项目与内容是《大学生圆舞曲》礼仪篇。

a迎宾、送客姿态组合训练

b社交礼仪、姿态组合训练

2.讲解示范《大学生圆舞曲》社交礼仪篇的动作技巧

笔者自编的《圆舞曲》社交礼仪篇的特点是动作规范、主动、热情,充满自信,运筹为握,有很强的团队精神。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充分展示一个物流管理人员,一个前厅主管的精神风貌和高雅的姿态、热情的微笑,同时舞出美的旋律、轻松的姿态、高尚的境界,让丰富无声的身体语言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充分展现健康、优雅、热情。使学生轻松地、自觉地进入,主动想学习与模仿状态,从内心热爱所学的专业,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针对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的特点,开展《现代舞》训练

物流专业的特点是,能代表着中国新一代的白领阶层的形象,身体语言美,谈吐大方,语言流畅,沟通能力强,具备优雅的举止风范。具有较高的情商和认知能力,任凭心中有多大的波浪起伏,表面上能表现出驾驭航行平衡的气度,有倾听者的魅力,说服对方的本领。

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讲,学生听,消化吸收还行,用心体验就难以找到感觉。而用“训练”二字切入其中,效果就会很好,特别是用《现代舞》华尔兹的舞步进行训练,能培养学生庄重、典雅,又华丽多姿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在舞动中学会倾听音乐节拍,并踩点起舞,这种魅力和优雅是通过训练由内而外自然地轻松地体验、学习得到的。这种训练能对学生的人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对未来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愿阳光体育活动在高职院校的课外活动中能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生机勃勃的校园增添活力为培养现代化物流工程人才,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为他们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创造条件,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参考文献:

[1]向智星.形体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8-85.

[2]韩菲.为人处事好心态[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39-41.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1篇11

一、“一个规划”描绘共同发展愿景

潍坊市寒亭区教育局明确了紧密型共同体学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薄弱学校的隶属关系、教职工人事关系及固定资产归属性质不变。共同体合作期间,所有财产、资金使用权归共同体核心学校所有,全体教职工由核心学校统一调配,工作业绩由核心学校统一考核,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由核心学校统一安排。共同体学校把编制和学校共同体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以实现学校发展共同体与学校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推动共同体成员学校向共同追求的目标努力。

二、“四个一体”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一是管理制度一体化。共同体学校的远景目标与年度目标两校保持一致,薄弱学校的办学思路、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与核心学校一致,但不是将核心学校有关制度简单复制,而是通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剔除不适合薄弱学校的个别“成分”,增加适合薄弱学校特点的部分新规定,让各项制度在一体化基础上更加科学,更加容易操作。核心学校运用自身先进管理理念,带动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促进薄弱学校的优点在核心学校的不断渗透,以此达到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全面提升共同体学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是课堂教学一体化。共同体学校统一备课,统一评价手册和学生发展手册,在教案和课件的选择上,利用寒暑假期间,对下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中教研,确定主备课教师,备课完成后进行集体研讨、交流,然后进行二次备课,最终形成案。同时,完成单课时的教学课件,作为课时课件模板,供共同体学校各任课教师选择使用,各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实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三是教学科研一体化。共同体学校创新教研合作形式,广泛开展网上教研,所有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工作室,核心学校的骨干教师牵头按年级和学科成立了网上教研协作组,同一学科协作组内的教师可通过网络针对每一节课进行实时有效地交流、互动,发表见解,最终达成共识。网络教育、教研共同体的创建,开辟了一条有效教研的新途径。特别是以网上教研共同体为联系纽带,共同体学校的所有教研计划活动都通过网络教研协作组实时互动、交流,拥有优秀教研能力的核心学校,成为薄弱学校提升教研能力的“后花园”。

四是师资培训一体化。为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师培训,寒亭区教育局发起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结合活动的开展,核心学校优秀教师在成员学校一对一收徒,指导教师大部分是市级骨干和市学科带头人。通过交流学习,薄弱学校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普遍提高。教师们的眼光也不再局限在本校,开始关注其他共同体学校和名校的发展,以此产生新的动力,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三、“三个互动”夯实共同体基础

一是管理队伍互动。核心学校选派一名副校长到薄弱学校担任校长,薄弱学校的校长到核心学校挂职副校长,共同体学校的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校长碰头会,交流研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心得,沟通协调共同体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交流沟通,成员学校的管理理念有了提升,管理策略更加科学。

二是进行师资互动。建立共同体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师资交流互助活动有序开展,核心学校的教师与薄弱学校的教师交流为等额交流,核心学校派出的教师要求必须是学校骨干教师或区级教学能手;薄弱学校每年参加交流的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确保薄弱学校教师三年轮训完毕。被选派到核心学校的农村小学教师,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里,通过参与集体备课、随班听课等形式,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通过音乐、美术、体育教师的交流,改变了成员学校没有歌声的历史。

三是进行学生互动。共同体双方的学生结成了心手相牵的互助对子,开展童心互助班级,成立口风琴社团、合唱社团、叶子画社团等互助团队,在文体活动、互助学习等各方面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帮扶活动。经常组织结对学生进行互访,开展手拉手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大规模的“魅力春节秀”“科技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让成员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了与城里学生相同的教育;薄弱学校的学生变得开朗、阳光、积极、自信,核心学校的学生也体会到了乡村的清新和乡村同学的淳朴。

四、“三个保障”确保共同体机制顺利运行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指挥调度工作机制。领导小组负责指挥调度、协调推动、教师的调配与培训等工作。核心学校校长是所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学校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学校发展共同体的突出问题,确保学校发展共同体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流体力学心得范文1篇12

在这里,他投身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及教学中,并对湍流这一百年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致力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开发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是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流动问题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在工程及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

飞机、导弹等飞行器设计中需要解决大量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早期主要依赖风洞试验,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及超级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些气动问题成为可能,这就是计算流体力学(CFD)。如今,CFD已在飞行器设计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很多飞行器设计仅需要少量风洞试验即可完成定型。CFD计算需对软件需求强劲,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多较为成熟的商业CFD软件,而像波音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有自己的内部CFD软件。与国外比,我国在CFD软件开发及推广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面向应用中的强劲需求,李新亮在CFD算法、模型及软件方面投入十多年的研究,开发了一套开源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CFD。该软件包含了有限差分及有限体积两个求解器。

有限差分求解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非常高的精度,最高精度可达十阶。该软的差分库包含了其自行开发的多种高精度差分格式,以及目前流行的高精度差分格式。主要用于直接数值模拟及大涡模拟等复杂流动的机理研究。有限体积求解器采用多块结构网格,集成了目前常用的数值方法及湍流模型,可用于像整架飞机这样的复杂外形流动的数值模拟。

该软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并行可扩展性。测试结果显示,该软件在常规CPU体系上实现了五万余CPU核心的高性能并行计算;而使用众核系统测试时,并行规模达到近百万CPU核心。该软件获得了中科院网络中心2011年度的“计算规模奖”和2013年度“最佳应用奖”。

该软件向国内外开放源代码,二维代码可在流体中文网下载(http:///bbs/forumdisplay.php?fid=2),目前下载量达到上万余次。三维代码也被国内外20多家单位使用。

专注CFD研究和教学

李新亮及其团队在CFD算法,特别是在高精度激波捕捉格式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先后开发了优化保单调差分格式、加权群速度控制格式等一系列高精度激波捕捉方法。与国际上流行的高精度方法相比,这些方法在尺度分辨率及计算效率方面具有突出表现。

李新亮的精力不仅花在科研上,在教学方面,他更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周围的每一位学生,他教导学生就像一个农民侍弄自己的庄稼一样,用爱心,用耐心,教他们为学、为人。

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方面,李新亮很用心。每年春季,他在力学所开设计算流体力学的课程,总是吸引了周围高校和研究所的很多学生前来旁听,外校听课学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本单位的学生。他的课件和录像在“流体中文网”等网站被下载上万次,成为学习《计算流体力学》的主流课件。

探索湍流百年难题

湍流是流体的一种多尺度复杂运动状态,自然界和工程中的流动多为湍流状态。湍流是自然科学中的百年难题。到目前为止,湍流的形成、发展机理及其数学模型仍未完全明确,该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流通力学的学科前沿。飞机、导弹等飞行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气动外形还是发动机设计都会遇到大量与湍流(包括转捩)有关的问题。这些湍流问题是飞行器设计中的“卡脖子”问题,也是工程关注的重点问题。

面向湍流难题,李新亮利用自主开发软件结合大规模并行计算,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直接数值模拟是采用密集的计算网格计算出湍流全部尺度流动细节。该方法不依赖湍流模型,因而可以准确地计算湍流,且可以给出湍流的全部信息。是研究湍流机理、实现控制及及建立和改进湍流模型的有效手段。由于湍流的多尺度性,分辨湍流的全部细节需要非常密度的计算网格(网格点数动辄数亿,甚至更多)因而计算量非常巨大,对计算资源及计算软件要求苛刻。而飞行器湍流属于可压缩湍流、包含了湍流与激波等多种复杂因素,其直接数值模拟难度更大。国际上该流动的DNS研究也是近20年内的事情。

面向飞行器可压缩湍流的难题,李新亮及其团队先后对可压缩槽道、平板、钝锥、压缩折角、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等复杂问题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压缩湍流数据库,该湍流数据库为湍流机理及湍流模型研究奠定了条件。到目前为止,该湍流数据库为国内外多个科研小组提供了研究可压缩湍流的第一手数据。

钝锥体是火箭及导弹等高速飞行器的典型头部外形,其转捩位置及转捩机理在航天领域倍受关注。直接数值模拟(DNS)是研究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计算复杂,国际上尚没有高超声速有攻角钝锥边界层湍流DNS结果报道。面向国家需求,李新亮团队开展了来流马赫数6小攻角球钝锥边界层转捩到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得到了整个钝锥边界层转捩过程的全部流场。发现了小攻角情况下,高速钝锥表面上的转捩位置呈现出非单调曲线分布。在此之前,尚没有高超音速钝锥边界层湍流直接数值模拟(DNS)的公开报道,该结果是首个公开报道的高速钝锥边界层湍流DNS算例。该研究为认识小攻角高速钝锥转的捩机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求索中创新,收获中进步

科学研究是探求未知的工作,贵在求索创新。在大量科研精力的领域中,李新亮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他承担了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课题以及国防专项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获得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陕西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 上一篇:云安全的应用范例(12篇)
  • 下一篇:<病理学的任务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