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被当代市场营销学泰斗、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浦·科特勒(PhilipKotler)称为市场营销学发展的黄金年代。
50年代出现的全新概念对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行为的可以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Company)约翰·麦基特里克(JohnB.Mckitterick)1957年提出的"市场营销观念(MarketingConcept)"来概括。市场营销由从前的以产品为出发点、以销售为手段、以增加销售获取利润为目标的传统经营,到以顾客为出发点、以市场营销组合为手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的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被公认为是市场营销学的"第一次革命"。这一"革命"要求企业把市场在生产中的位置颠倒过来,过去市场是生产过程的终点,而现在市场则成为生产过程的起点,过去是"以产定销",而现在是"以销定产"。重视消费者需求并以之为起点的市场营销活动,使消费者实际上参与了企业生产、投资、开发与等计划的制订。这些新概念和新理论不仅导致了销售职能的扩大和强化,而且促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巨大变化,销售部门不仅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中独立出来,而且成为企业市场活动的核心部门。
60年代是市场营销学发展的又一个黄金的十年。
它们使50年代诞生的"市场营销观念"进一步系统与深化。
70年代是二战后经历了五六十年代黄金发展时期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重新面临动荡不定的年代,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经济滞涨等严峻的宏观营销环境使得微观市场营销面临新的挑战。
在70年代的经济冲激和消费领域的压力下,市场营销学词典中还增加了"战略营销(StrategicMarketing)"、"宏观营销(Macromarketing)"、"理智消费(IntelligentConsumption)"、"生态主宰观念(EcologicalImperativeConcept)"等新概念。这一时期值得特别指出的一个新概念是G.L.休斯塔克(G.LynnShostack)于1977年在美国《市场营销杂志》(JournalofMarketing)上提出的"服务营销(ServicesMarketing)",她对此概念的论述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70年代后期以来产业结构日益服务化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80年代西方经济虽然发展缓慢,但却是市场营销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成果丰硕的年代,这一时期诞生的重要的新市场营销学概念包括:
1981年
"营销战(MarketingWar)",雷维·辛格(RaviSingh)和P.科特勒;"内部营销(InternalMarketing)"克里斯琴·格罗路斯(ChristianGronroos)
1983年
"全球营销(GlobalMarketing)"西奥多·莱维特
1985年
"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巴巴拉·杰克逊(BarbaraBundJackson)
1986年
"大市场营销(Megamarketing)"及"直销(DirectMarketing)"P.科特勒
其中最为辉煌的成就当属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它先是将市场营销组合由E.J.麦卡锡的4Ps组合扩展为6Ps组合,即加上了2Ps:PoliticalPower(力量)、PublicRelations(公共关系)。科特勒认为,一个公司可能有精湛的优质产品,完美的营销方案,但要进入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时,可能面临各种政治壁垒和公众舆论方面的障碍。当代的营销者要想有效的开展营销工作,需要借助政治技巧和公共关系技巧。后来,他又将之发展成为10Ps组合理论,即在6Ps组合的基础上加上新的4Ps组合,即Probing(市场研究)、Partitioning(市场细分)、Prioritizing(目标优选)、Positioning(产品定位)。不久,科特勒在上述10Ps组合的基础上再加上了第11个P,即People(人),意指理解人和向人们提供服务。这个P贯穿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实施前面10个P的成功保证。该P将企业内部营销理论纳入市场营销组合理论之中,主张经营管理者了解和掌握职工需求动向和,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适当满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此来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将市场营销组合从战术营销转向战略营销,意义十分重大,被称为市场营销学的"第二次革命"。
要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心,市场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特别是实力有限的中小工业企业,市场部也就三五条枪,市场推广预算也不多。精打细算、步步为营,就成了市场部生存和发展的准则。在服务一家销售额亿元规模的工业品企业时,叶敦明提出了“三化”构思,为客户企业市场部指明了明确的三个发展阶段。
形象化,市场部第一发展阶段的要务。埋头销售,素面朝天,是很多工业品企业的通病。只有深入了解的人,才会信任你、喜欢你,这样的品牌,是构建在人际化传播的基础上。可若是想打入新行业、新区域时,这种“厚实型品牌”就显得过于滞后。所以,形象化再造,是市场部的第一要务。根据叶敦明的实战演习心得:品牌卡位战略、品牌化销售工具,是形象化再造的主要内容。
推广化,市场部第二发展阶段的要务。崭新的品牌形象,承载了企业的全新战略梦想。叶敦明认为,厚积薄发之后,工业品企业必须借力深度传播。所谓深度传播,是指传播信息的精深与传播渠道的直效。若想信息精深,就要抓住五种品牌与三种传播对象的核心点。若要渠道直效,就必须深谙三种传播类型的精髓,并要对传播行业媒体进行创新应用,且要全心拥抱网络媒体,走出行业小天地。
营销化,市场部第三发展阶段的要务。新产品研发、新行业圈定、新型营销模式,是营销化的内在要旨。品牌形象、市场推广,只是企业当前营销内功的外化传播。而到了营销化这个阶段,工业企业的市场部,可就要从内功修炼做起。赢利模式创新,是奠定行业领先地位的前提,也是中小工业企业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
有一点需要注意,形象化、推广化、营销化这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含有其他两个要素。也就是说,工业品企业市场部是综合性发展的,只是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而已。
搞清楚“三化”之后,叶敦明还要为你说说“三中心”的事儿。三中心,是指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战略中心,分别对应形象化、推广化和营销化三个发展阶段。
费用中心,花钱的主儿。公司高层给你一个明确的预算,比中的概率还要低。所以,在短时间内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品牌形象,是让高层持续支持你的重要开端。能够感动自己的品牌,就会调动公司内部的品牌热情,向外推广的预算也就能更为宽裕,内部部门的配合也就更加坚定。
利润中心,老板的宠儿。当品牌形象能为公司创造看得见的附加值时,老板才会肯定市场部的工作成绩。叶敦明发现,传统的人际销售,有了非人际品牌影响力的支持,就会如虎添翼。销售部服了、老板笑了、客户认了、行业呆了,品牌之乐,至此方显。
关键词:概念书店;文化营销;营销策略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文化营销成功地满足了消费者消费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概念书店的优势在于其产品包含丰富的文化因素,实施文化营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2研究意义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商迅猛发展的今天,一部分面向小众群体、知名度不高、书本种类不多的书店经营步履维艰甚至逐步走向末路,概念书店的出现,为这类独立书店另辟蹊径。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营销的内涵、特点,结合概念书店现状及其特征,提出概念书店的营销策略,对提高概念书店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文化营销的概念及内涵
2.1文化营销的概念
文化营销是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者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文化营销既包括浅层次的构思、设计、造型、装潢、包装、商标、广告、款式,又包含对营销活动的价值评判、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
2.2文化营销的内涵
从企业文化来看,文化营销是以消费者的满意作为最终目标,在市场营销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和运用某种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为手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战略性营销活动。因此文化营销强调的是物质需要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通过文化为媒介,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联系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以形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由此可见文化营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价值传递的全过程。
3概念书店实行文化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3.1概念书店介绍
所谓概念书店是指由民间私人创立经营的,注重以独特自由的精神、反对以默守陈规的形式来经营的独立书店的一种创新形式。相比传统的实体书店而言,概念书店具有鲜明的特色。它个性丰富、主题鲜明、追求创新,服务周到、环境舒适,所售书籍种类较少,主要偏向于文学、艺术、旅游、生活等类型的书籍。除了书籍的销售,还经营特色创意文化产品、饮料点心等。除了销售文化产品,其店面环境也是一大特色,它的店面装潢富有文化气息和舒适的感觉,给顾客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阅读的环境。这样的概念书店,其经营者往往对于书籍有其独特的执着,将所售的书籍和文化创意产品融入了自身的喜好和选择,有的甚至于理想高于盈利。
3.2概念书店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概念书店一方面承受大型图书卖场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受到电子商务网站和数字化媒体的冲击,自身盈利能力有限,生存状况很是不乐观,内忧外患亟需解决。通过文化营销,可以在尊重经营者人文价值观的基础上应对各项经营问题。从概念书店自身特征来看,概念书店都有着各自的主题,表达的是经营者的个人理想和文化追求,商品除了书以外,其他的明信片、饰品、纪念品等都是很好的文化传播媒介,这种特质正与文化营销的内涵高度一致,非常适合文化营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文化知识越来越重视,消费重心逐渐向文化商品和服务转移。而概念书店的经营目的就是传达文化理念,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文化营销手段,就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4概念书店经营的现状及问题
4.1概念书店经营的现状
概念书店新的书店形式,虽然经营模式有着独特之处,但仍然面临一系列窘境:铺面租金不断上涨、图书销售利润过低、电商冲击猛烈,一路坚持走来实在艰难。现有的概念书店为读者提供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安静的读书环境,其售书的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收入大多来自于茶饮点心及纪念品等。
4.2概念书店经营的问题分析
(1)书籍类型少且更新慢。概念书店书籍种类主要局限于旅行、艺术、绘本、文学或其他主题类图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营者的兴趣爱好和人文情怀,因此书籍种类和整体数量往往有限且更新较慢。(2)知名度不高。目前市场上概念书店越来越多,但大多类似,很少有其突出的特色而使得其品牌能够深入人心。为了提供一个幽静的阅读环境,概念书店一般不会开在喧闹的繁华街区,而且经营者大多广告意识薄弱,概念书店的宣传力度不够。(3)价格偏高。概念书店主要经营的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独创性、非同质性和生产过程中的垄断性,为其价格的提升提供了依据。另外,概念书店喜欢销售精美的手工艺品,人力成本的提升,增加了文化产品的成本。以此为基础的文化产品定价对于概念书店的主流消费者,即20~29岁的群体而言是偏高的,他们都是些在校学生或者毕业没多久的人群,没有稳定的或丰厚的收入经常购买这类产品。
5概念书店文化营销策略
文化营销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整体工程,从产品定位、价格制定、渠道建设、促销策划等方面都要渗入文化因素,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将文化理念用正确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消费者,才能使概念书店在强敌环绕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5.1概念书店文化营销的产品策略
根据问卷调查,概念书店的顾客群里主要是20~29岁人群及学生,因此这类人群是书店的主要目标顾客,产品定位需以这类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种类的局限性是概念书店不可避免的弊端,但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善。这类消费者钟爱的书籍主要是小说、文学或历史类作品及艺术作品等,可以将这些作为主要书籍类销售对象。除了书籍之外的产品和服务是概念书店相较于传统书店的特色,在文化营销中,可进一步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更加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可以获取通过文化带来的附加值,更可通过产品向消费者传递企业自身的品牌文化理念,与顾客形成观念上的交流。
5.2概念书店文化营销的价格策略
概念书店在制定商品价格时,要注重年轻消费群体的价值判断准则和他们的消费水平,以此作为定价参考。顾客群体主要是学生等年轻人,收入不高,他们在选择商品时也比较在意价格。面对这样的顾客群体可以实行差别定价,对于这类顾客所喜好的普通商品和书籍种类可以适当地降低价格,增加销量,树立口碑,扩充顾客数量,但店里的创意性产品或特色手工产品在定价时则应坚持其价值导向。另外,老顾客可以提供权益消费,可以分期付款或者延后付款。
5.3概念书店文化营销的渠道策略
电商的发展给概念书店带来了竞争压力,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如果合理利用,是可以给概念书店开辟新的“战场”。首先,概念书店可以开通自己网店,线上线下经营,其本身具有的实体店给网店带来了品质的保证,会增加更多的顾客。其次,网络除了销售,还是一个与消费者交流的平台,也是重要的宣传平台,可以将产品销售、品牌营销及客户关系管理三者紧密结合,与线下互补融合,增加用户粘性,吸引更多新“粉丝”。
5.4概念书店文化营销的促销策略
概念书店品牌文化的传递,需要经过消费者的体验,并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概念书店的促销可以采取体验营销和情感营销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体验营销,免费提供一些杂志读物和舒适的阅读环境以吸引消费者来体验概念书店的服务,同时带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还可以给店里的老顾客建立档案,在节日和其他重要日子为顾客送上问候等。概念书店也可以不定期举行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和作家签售会,以吸引一些爱书人士。
参考文献
[1]杨溢.从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企业市场营销[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7).
[2]杜燕,卢东宁.对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29).
[3]唐凯芹.独立书店生存危机与数字化运营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6).
[4]蔡鎏.猫空书店:经营的是一种生活态度[J].投资北京,2012(12).
物业管理概念是我国房地产业较早开始“炒作”的一个概念。作为房地产开发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一个项目物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是影响业主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业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体贴周到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稍大的楼盘和高档楼盘,往往打出“引入香港顶尖物业管理”之类的旗号。
为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物业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和崭新的物管企业运营机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着眼于打造物业管理品牌,才能在房地产营销中保持主动。
二、绿色生态概念
房地产业内绿色生态概念风行。绿色营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活动应该是以人类的绿色消费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实现公司赢利、消费者需求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三者动态平衡的新型营销。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亲近自然的、无害化产品和消费。
这股绿色生态概念之风自然很快吹向房地产业。企业在房产营销中打出了环保、绿色、生态的口号,在营销全过程力图体现“绿色”关怀。例如,地段选择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墙体和窗户采用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拒绝使用粘土红砖(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装修装饰使用新型无污染、无刺激、无公害的材料,房屋建筑尽可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等。在生态营造方面,则普遍强调小区景观的配套和环境的绿化,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这些都成为楼盘中的USP,成为吸引顾客的“卖点”。
三、欧式概念
欧式概念几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概念模式。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伊始的沿海和南方城市,到今天的内陆城市,欧式概念之风一直在热吹之中,成为竞相模仿和攀比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小区环境的布局,力图体现欧式建筑的古典美、现代美。在很多城市,稍有实力的开发商,稍大的楼盘,就要请海外设计师担纲设计。外观设计则往往是欧式圆形拱门,欧式窗户、罗马立柱,欧式门楼、檐口和墙面浮雕装饰;小区景观则城堡式建筑、欧式雕塑小品、欧式风景树、欧式花园草坪等;还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甚至将整个小区“欧化”。
四、品位概念
追求品位,是现代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共同向往。
有一句几乎成为经典的广告语——“我选择的是家,不是房子”。这句话似于把房子和家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恰恰体现了房子之于家的重要性。房为家的载体,没有房,何以为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大件商品”,它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基本条件。无房的人梦想有房,有了房的人则无不希望把“家”建设得温馨、高雅和舒适。因此,在善于制造概念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头脑里,品位概念自然又是一个重要的“噱头”。
五、人文概念
现代都市人,每天奔波于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喧嚣尘扬,更希望能寻得幽雅高尚之所,置业安家,与高尚人士为邻,受文化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让自己和家人在享受生活的安逸、温馨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在一个文明、高尚的文化氛围里。对人文氛围的追求,是都市人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上的更高要求。
于是,在房地产营销的概念演进中,人文概念的流行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开发商和企划人都希望借助人文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内涵和品质。什么“与高尚人士为邻”、“某某家园,墨香中的家”,什么“某某花园,书香门第”之类的广告,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亮。
六、旅游休闲概念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获得休闲、旅游度假,调节心情,放松精神。休闲将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开发的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区,则着力营造旅游休闲概念。如泳池、沙滩、戏水池之外,辟有野趣烧烤乐园,随物业赠送小型花圃或农庄(可代为打理),还有的项目干脆建在远郊的旅游度假区。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公开发表一种观点——拥有两套住房才算小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所说的另一套房主要被用作周末和节假日度假之用。可见,学者分析的和身体力行者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旅游度假概念反映了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趋势,难怪开发商和企划人们开始热衷于营造这一概念。
七、会所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讲,会所就是项目业主或小区内居民聚会之所。顾客在接受房地产广告信息和作出购房选择时,面对的大多数是期房或半期房,所以尽管很多发展商在楼书和规划图中展示了漂亮的会所“效果图”,但更多的发展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卖点而已,至于会所何时能真正建成,提供哪些服务,由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确定,所以顾客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美丽含混的承诺。
然而,深入考察一下,可以发现,会所概念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会所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大型社区或比较成熟的物业,均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那么,会所为入住的业主提供的服务如何同物业管理区别开来,避免重复或空白呢?这就需要对会所作功能定位。我认为,会所应该定位于人际沟通和社区文化交流,应该成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渠道。让小区居民从家庭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作人际沟通,开展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小型图书馆、游艺活动、健身、聚会、社区教育等,面向社区大家庭,敞开心扉,亲善友好,至于洗衣送餐、孩童托管之类的家政服务,则应该由物业管理部门承担。
二是会所经营权和经营方式问题。即会所应该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也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我们看到会所普遍由开发商经营。由于开发商的主业不在于此,如果开发商经营上出现问题,这就容易造成与业主的矛盾。因此,我们提倡会所可以引入社会的专业机构来经营,以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如何经营的问题,有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经营和半开放式经营三种观点。因服务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经营方式和对业主的影响也就有不同。更多的业主希望会所实行封闭式经营,以享受优越的服务,但这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提高会所消费代价。
八、亲水概念
水也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严重,水就更显珍贵。因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能选择亲水居住,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人生。在这种追求下,亲水概念不知不觉风行房地产界。不少开发商把项目用地由原来首选地段因素转向临水因素。于是乎,那些临湖、临江、临河的项目开发一下子热了起来。只要看看如今楼盘项目的名称,便可以看到与水的关系:蓝湾俊园、金色港湾、银河湾、秀水公寓、海岸花园、恋湖公寓、玫瑰湖畔、碧水湾、锦绣香江、星河湾、山水庭苑、临溪居……。
九、智能E化概念
智能E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文章和大量的房地产广告中,“智能”、“E化”概念的热炒,似乎标志着入住的业主能一夜跨入智能社会、数字时代。然而,对大多数市民和购房者来说,“智能化”仍然是雾里看花。不少人认为,上网、
宽带、可视对讲、红外线监控、远程抄表就是“智能E化”,也有些开发商出于“炒”概念的目的,不管够格不够格,故意朝这个概念上套,以时髦的词汇“蒙”人。
关键词:品牌联想;市场营销;个人需求
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也存在着理论相对僵化,实际指导意义不足的问题。市场营销目前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品牌联想的出现就是市场营销应用理论丰富的一次尝试,同时在实践层面上也可以为市场营销的推广提供一定有建设性的意见。
一、品牌联想的相关概念
品牌指的是企业为了与其他竞争企业做区分而使用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设计及其组合体,了解品牌联想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品牌信息、品牌品质、品牌认知这三个概念,很多学者对品牌联想的阐释都是基于这三个概念出发的。
1.品牌信息。品牌信息的界定及概念提出借鉴了传播学视野下的信息概念,即“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所言,信息就是两次了解到的内容中具有减少未知事物不确定性的那一部分。因此品牌信息指的就是以品牌为主体的相关内容中,具有减少品牌认知不确定性的相关部分。品牌信息可以是顾客完全未知的内容,也可以是顾客在记忆或自身经验中搜寻到的有关品牌的内容中包含品牌自身识别性的相关性“信息”。
2.品牌品质。品牌品质主要指该品牌生产产品的属性优良程度,对服务行业而言,则是提供服务质量的综合考量。品牌品质是基于客观评判标准对产品或服务进行的属性评定及考量,主要通过标准化的评定标准进行量化评估,在消费者自身了解信息有限的情况想,对品牌的固有认知态度及品牌保证联想有助于消费者对品牌品质进行评估。
3.品牌认知。品牌认知是指在获得一定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感建立起对品牌内涵及外延的理解和认识,比较强调消费者个人情感及经历所带有的主观性认定。
4.品牌联想。结合以上三个相关概念的论述,我们可以认为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是在了解一定品牌信息,建立一定品牌品质的评估后,得到了初步的品牌认知,继而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品牌联想,因此可定义品牌联想的定义为“顾客记忆中与品牌节点相关的包含品牌意义的其他信息节点”。
二、品牌联想维度
品牌联想维度的研究已经开展近三十年,现阶段,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在品牌联想概念下对其基本形态进行了划分,分别是“属性联想”、“利益联想”、“态度联想”。属性联想基于品牌本身及相关商品的自身属性,利益联想是消费者基于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的预计评估,而态度联想则是顾客或潜在消费者将自身经验与感情喜好结合在一起得到综合性感性倾向。
由此可知,品牌联想的基础一定是一定程度的品牌认知和品牌识别,基于品牌认知和品牌识别概念的已有研究成果,我国学者翁向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品牌识别的九个方面,分别为品牌的产品识别、企业识别、气质识别、地位识别、责任识别、成长性识别、创新能力识别、消费者关系识别和符号识别。A.Belen和Redolfo又进一步将品牌联想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得出品牌保证联想、品牌个人需求联想、品牌社会认同联想、品牌身份地位联想四个维度。其中我们认为品牌社会认同联想与品牌身份地位联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重复,而品牌认知当中存在着对品牌外在形象符号的认知,因此可以认为品牌联想中也存在着与品牌符号相关的联想维度,即品牌联想的四个维度为,品牌保证联想,品牌个人需求联想、品牌社会认同联想、品牌符号联想。
三、品牌联想对企业营销开展的意义
1.加强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品牌联想是建立在消费者个人认知与感情态度之上的,因此消费者进行品牌联想的前提是对品牌建立起一定的认知,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的途径就是对产品的了解以及生活中相关信息的获得。产品信息的宣传既包括商业广告的宣传、生活中相关信息的获得、周边环境下的口碑效应,这三个宣传方式以口碑效应的宣传效果最佳。通过加强品牌联想的引导,势必会推动企业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精准化定位,消费者会自动搜索筛选商业广告中的信息并且主动询问企业及产品的口碑,在了解足够信息的情况下,顾客或潜在消费者会产生“二次品牌”联想行为,即将第一次品牌联想过程中建立的粗犷化、抽象化、轮廓化乃至相对错误的形象进行修正细化,从而勾画出相对准确且贴近于自己喜好与需求的品牌联想。因此品牌联想与品牌认知之间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的。
一、概念炒作现象初探
(一)地段概念:房地产界的至高宝典是location,反映到楼盘营销,自然也不例外,从全国上下雨后春笋般冒出的CBD(中央商务区)即可窥其一斑。“继北京朝阳、上海陆家嘴开始大规模建设CBD之后,天津、武汉、成都、西安、重庆、南京、深圳、兰州、厦门、济南、杭州等40多个城市也制订了CBD规划,其中七、八个城市已经启动了建设工作,个别城市甚至提出要在几年内建成自己的CBD。”这种盲目追赶的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所谓中央商务区,乃依托、服务于强大的国际商务资源,而国内除了北京上海有较多的跨国公司外,其它二线城市,根本就是为“CBD”概念而建CBD。
另外,在有地铁通行、建设的城市,主打地铁牌的楼盘也是数不胜数。至于江边的,自然就是“一线江景”、“水边的香格里拉”之类了。
(二)智能概念:所谓智能化,就是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居住小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有进一步的提高,使业主生活得更安全、更方便。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三个子系统。事实上,有些小区装了个宽带,给窗帘加个遥控器,就号称智能化住宅了,如此“弱智”的智能小区,纯粹是概念炒作。
从“互联网家庭”到“电子化住宅”再到“智能数码社区”,概念越来越“高科技”。从广告语中也可以一探现状,华普公寓号称“网络生活节拍,与世界同步脉动”、“硅谷摇篮,杰出人类的拓业平台”,怡美家园则既想强调技术又不想丢了人文:“爱您,就给您一个比尔・盖茨的成长空间--IT精英荟萃的人文生活之地”。
(三)文化概念:通过文化炒作楼盘,最出名的莫过于北京地产大腕张金宝的苹果理论。他以200万的重奖征集到“苹果”这个楼盘案名,轰动业界;接着又推出“青苹果小资社区、红苹果中产社区、转基因苹果国际传媒港”之系列理论,对不同阶层的消费者来了个通杀。只可惜,他的这一大创新,第一时间就给“石家庄苹果”给复制了。至于全国其他地方的苹果,更是数不胜数。最近单纯的文化营销好像不够出众了,还扯上了哲学,如荷塘月色打出的概念是“自然生活哲学”,时代玫瑰园则倡导“新解构主义”等等。
关于房地产广告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概念,还有如卡普兰生活、英伦生活、德国小镇等欧陆定位,小户型、小户型二代、经济适用房、空间蒙太奇、大户型、别墅豪宅、海景住宅等户型定位,以及中国传统的园林定位,现今流行的生态定位等等,不一而足。
二、原因解读
说起房地产广告中的概念营销,不能不提潘石屹的SOHO现代城。所谓SOHO,即SmallOfficeHomeOffice,针对的是那些居家办公的自由、半自由职业者。这一概念的首倡,让潘石屹赚了个盆满钵溢。可现在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全国各地都在大搞SOHO项目了,而当前国内的自由、半自由职业者真的有那么多吗?概念营销演变成了概念炒作,这种对于概念的追捧之风有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下文将尝试进行解读。
(一)大众营销的阴影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1992年之前的房子是“皇帝女不愁嫁”,只要有产品,就不愁销售。1992至1995年则是房产商们的噩梦时期,整个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正是在这种困难的境地下,“策划大师”们粉墨登场。1996年之后,概念炒作开始流行。在这短短几年的转折期,房产商们并没有学会从产品定位转到消费者定位,在大众营销理论的影响下,他们只是简单地从不打广告到狂轰滥炸。
当然,这也受行业本身特点所影响,房地产业投资量大,房子售出资金回笼至关重要,反映到营销层面,就是过分注重短平快的操作。从销售初期到高潮再到结束,整个过程就是房产商漫天遍地的广告轰炸。房地产业的这种浮躁作风,使得概念、点子之说能够大行其道。不做严格、详细的市场调查,不对消费者购买心理做出准确的把握,不对自身产品做好精确的定位,幻想靠着炒作概念售出房子赢得利润,正是当前中国房地产界的一大流行病。
(二)现代神话的精炼
那么,房产广告中诸多“新鲜”概念又是如何出笼的呢?这就要说到现代神话的产生了。古代神话以神和英雄为叙事对象的,而现代神话诞生在“上帝已死”的消费社会,自然以普通的人和物作为叙事对象。在对现代神话的建构中,大众媒介特别是广告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在抽取了叙事元素之后,现代神话可以精炼到几秒的广告或者几个字的广告词。而各式各样的概念,可以说是这种精炼的最高境界。简单、明晰、新鲜的概念有助于一下子攫取住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吝啬的注意力,给他们以巨大的想像空间。白领、粉领、金领、嬉皮、雅皮、BOBO、海龟、飘一代、新人类、红唇族等等,各式概念应接不。小资、中产、SOHO、IF等是房地产广告中常见的诉求对象,另类社区、前卫社区、新新人类社区、小资社区或中产专属社区等也时见于房地产广告中。
房产行业竞争激烈,也因此,房产广告概念炒作之风更为盛行。所谓炒作,可以是小题大做,也可以是无中生有。这种手法在刚开始出现时,的确是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获得好感,乃至促成购买行为。然而,如果简单地把概念游戏当成了营销宝典,那夜路走多了终将会撞鬼。
(三)媒介文化同质化
一说起“炒作”,总会与“跟风”连在一起,的确,“跟风炒作”是天生的搭档,特别在大众文化时代。“大众文化标准化的、公式化的、可重复的产品,是按照机械方式、专门化、分解化和流水线的生产形式制造文化商品的结果。”媒体文化作为大众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在这方面的表现更是有目共睹。早在上个世纪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地球村”的预言,今天“全球化”理论更是风靡全球,媒介文化从它一诞生开始,同质化就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而广告尤其喜新厌旧,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新能力毕竟跟不上信息膨胀的加速度,这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新”概念刚一出台,立刻就有一大堆的跟风者。每个人都想做到最新,但是又很难做到创新,于是就有了概念跟风炒作的风潮。2003年“非典”肆虐之后,全国特别是北京楼市大打“健康”概念牌,又是低密度,又是板楼。市场反应能力倒是快,只不过当大家都这么嚷嚷时,怎样的“个性”都将淹没在“共性”的海洋中,这样的概念又能打动多少消费者的心,更何况触动购买心理了。
三、前景探析
话说某日京城房产界业内交流会,当场有位策划大师戏点京城楼盘案名,说A盘应该用B盘的案名,B盘应该用C盘的案名,如此类推,把北京城有名的十几个楼盘都过了一遍,而且言之凿凿让人不得不服。这个小故事可以当作笑话来读,也可以做个深层的反思,案名是一个楼盘最响亮的广告,若非楼盘本身与案名实在不贴切,又岂容张冠李戴?这是当前国内房产界的悲哀,幸好讲故事的人还提了一点,那就是,大师在戏点案名的时候,有意避开了冠以发展商品牌的楼盘,如万科青青家园、珠江骏景、珠江帝景等。在这里,品牌的作用勿庸置疑,作为一个标志,品牌向消费者传达了发展商的实力信息,同时区别于其他的楼盘。消费者购买大宗商品,求的不外乎一个信心保证,而品牌可以给到消费者信赖,向消费者传达质量可靠的信息。房地产品牌还可以减少房产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某种特定的房产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向购房者传达一种代表特定的房屋质量与管理服务水准的信息,如提到碧桂园就想到“五星级的家”,提到奥林匹克花园就想到“运动、健康”,提到万科就想到精品和优良的物业管理等等。
[关键词]营销策划;市场导向;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9.028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9-0048-03
房地产营销策划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先进的营销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营销手段、营销工具来实现房地产价值的兑现,实质上是一个从了解市场、熟知市场到推广市场的过程,它的中心是顾客。顾客的需求千差万别,决定了房地产营销策划从单一化趋向全面化,营销服务从注重表面趋向追求内涵。它不仅要体现物业特征,还要体现市场特征、消费习惯及发展要求,体现市场的要求。研究房地产营销策划对房地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房地产营销策划的产生及发展
营销策划,属于市场要素整合学。任何一宗房地产在市场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宗楼盘都有不同的区位,在同一区位有不同的路段,在同一路段有不同的地块,在同一地块有不同的幢号,在同一幢号有不同的房型,等等。这是房地产品天然所具有的差别化,针对不同房地产的营销策划自然就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完全不同的排列组合过程。因此,任何房地产项目的营销策划必须基于房地产项目本身所占有的资源,必须基于与这些资源的排列组合相对应的市场定位和细分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是深圳房地产业学习香港房地产业发展的时期,也是深圳房地产商的黄金时代,市场上住宅的供给有多大,就会有多大的市场需求,根本无需营销,也不用进行营销策划相关工作。1992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发展壮大起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好的房子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卖出去,于是产生了房地产营销策划大师。1997年以来,随着住房货币化制度的改革,市场上各类住宅产品供应增加,进入所谓的“概念地产”时代,形形色色的概念被创造出来,卖房子就是卖概念。1999年以后,“概念营销”明显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营销”、“全程营销”等概念。
新形势下,房地产营销策划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首先是前期定位策划,通过定位策划确定项目形态、确定目标消费者群,根据目标消费者群的总体需求愿望设定项目的建筑风格、户型大小、价格区间、基础设施配套等;其次是销售过程中的营销推广策划,根据项目独具特色的整体品质制定出恰如其分的营销推广策略;再次,项目销售后期策划,在项目销售尾盘期,结合住宅项目的实际情况,为难销户型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卖点。
内蒙古房地产业起步比较晚,市场营销观念应用于房地产行业也是近20年才慢慢产生的。回顾自治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营销策划的观念也经历了一个从概念营销策划到全程营销策划的发展过程。
自治区房地产营销策划理论和实务发展与国家的基本同步。首先得归功于国外营销理论的发展,营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国房地产营销策划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国内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现实,造成房地产商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使得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成为必要的营销手段。第三,自治区众多营销策划人士的努力实践,使房地产营销理论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经典楼盘营销案例的同时,还不断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营销策划理论,如概念策划模式、卖点群策划模式、房地产全程策划模式等。这些新兴观念的产生,为房地产业营销策划理论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内蒙古房地产营销策划中的主要问题
自治区房地产市场发展较晚,营销策划理念应用于房地产业尚处于初创时期。而在当前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开发商为了眼前的利润,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过多地重视短期宣传,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导致在营销策划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2.1目标客户定位不准确
由于高额的消费支出、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房地产消费是一种高关联度的购买行为,其购买决策的环节、影响因素和时间非常复杂,变化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所以应该采用专业的消费者行为调研。可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认为“市场是引导出来的”、“我们比消费者更专业”,正是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这种心态,使其在房地产营销策划中普遍忽视了对消费者的研究,从而造成了目标客户定位不准的现象。
房地产开发行业属于政策敏感性行业,它不仅要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与约束,而且还要受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关系到开发商的销售盈利情况以及整个项目的成败。但是,开发商在做产品市场定位分析时,往往根据个人经验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不够深入仔细,甚至流于形式,没有为可行性分析报告做出实际的贡献。由此导致开发商对市场的投资判断失误,所开发的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脱节,中期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给整个项目运营带来较大风险。因此,这里需要强调市场调研意识的深入和创新,调研要回归理性,不能全凭经验和个人感性判断。
2.2缺少规范的可行性分析
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不但受经济、法律和政府相关政策及其变化的约束,而且还要受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这些约束和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改变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费用,甚至决定项目的成败。然而,有一些开发商在前期策划过程中不知投资分析为何物,对未来政策走势缺乏敏锐的分析和判断,不做规范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往往依赖高层领导个人经验和感觉进行投资决策,营销策划也介入过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开发产品不对路,以至于到项目销售中期,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宣传推销,仍然有大量商品房滞销。
2.3营销策划方案过度追求概念的炒作
概念营销的理念在一阵火热过后,终于被业内人士看底,慢慢回归理性。概念炒作表现在以概念制造卖点,甚至有人说“卖房子就是卖概念”。开发商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设计产品,而是先设计产品,再去寻找与所设计产品需求相适应的目标人群,显然与市场规律背道而驰。房地产营销策划应该有分析物业卖点、展开卖点的一个过程,而不应该是人为制造卖点、为了营销而营销、过度追求概念的炒作。消费者的需求必须通过消费产品本身才能得以满足,脱离物业本身特性、过度追求炒作、随意夸大物业的特性去营销,只能是负面宣传,背离营销的最终目的。
2.4模仿抄袭现象比较普遍
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兴起,应当是由广州、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开始的。多年的房地产营销策划实践,使第一批专业策划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策划经验和极有价值的策划理论与思想。最近几年来,内地城市的开发商也开始注重营销策划。这些地方引入策划的途径有:一是派专业人员到沿海城市学习、取经,参加各类策划培训班;二是邀请知名策划人前往内地房地产开发项目担任总策划或顾问;三是内地举办各种房地产营销策划讲座,并邀请知名策划人参加交流,从中获得沿海地区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最新理念。通过这几种方式,沿海城市先进的房地产营销策划理念和优秀的经典案例,开始在内地开花结果。同时,内地策划人在策划理念和手段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克隆”现象,甚至有的地方几个楼盘的营销策划方案几乎相同,这已经引起同行们的关注。
2.5广告宣传脱离实际,销售管理不够严谨
在房地产营销的后期策划任务当中,广告宣传策划是其工作重点。广告的陷阱,往往表现为:客户听信广告宣传买了房子,发现房子和广告宣传的实际差距太大;或是由于销售过程管理不够严谨,销售人员的自主虚假承诺,导致消费者被蒙骗签约。有的宣传广告制作精美但缺乏内涵。新形势下,面临市场竞争,广告商与开发商可谓绞尽脑汁,不少广告制作非常精美,突出特色,但是却毫无说服力。精美、有创意、标新立异,这些都代替不了信息性强、可信、令人难忘等带来的影响力。在广告中或者住宅销售时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开发商在广告宣传时,通常声称自己的产品如何舒适、价格低廉等,并且销售人员在销售时,为了促成销售,甚至不顾公司的声誉,会对客户做出虚假的承诺。
3内蒙古房地产营销策划手段创新
纵观房地产市场的营销策划方案,有符合实际的,也有超越想象的;有老套的做法,也有创新的方案。由此可见,营销策划人员已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炒作与浮躁之后,已经慢慢地走向理智和成熟。那么,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房地产营销策划人员更应该注重理性,从实际出发,为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未来稳重掌舵。
3.1强化品牌战略
随着房地产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概念竞争转而进入品牌竞争阶段,房地产开发商更注重对品牌的培养与宣传。因此内蒙古房地产营销策划者应注重对品牌的不断强化,输出品牌核心价值,进行统一品牌之下的分品牌战略;同时广告意识要超前,推广手段整合性要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强化产品的品牌。房地产企业应该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需求量来决定市场供给情况;在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进行房地产营销策划。
3.2适应消费者个性化要求
随着房地产消费市场日趋理性化和个性化,消费者偶然性、冲动性购买行为减少,理性购买行为增多;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楼盘的选择逐渐形成自己的标准和喜好,消费者对商品房的选择会更趋“个性化”,会更多考虑自己的心理需求,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楼盘。因此内蒙古房地产营销策划者应该针对不同消费者进行更加明确的市场细分,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3.3明确营销策划的职能范围,策划方案符合实际
营销策划,属于市场营销学当中营销要素的整合策划。房地产产品首要的特征是其异质性,因此,针对不同房地产产品,其营销策划方案自然是各种要素的不同组合过程,房地产项目的营销策划必须基于房地产项目本身所占有的资源,必须基于这些资源的排列组合相对应的市场定位和细分市场,不能脱离实际。内蒙古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需求,进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特别是在房地产广告宣传策划中应做到:从实际出发,关注市场动态,认真分析楼盘与市场的衔接问题,不能凭空捏造;做好房地产产品定位策划、包装策划等系列策划工作,主动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立足于消费者的实际,注重人的意识创新,挖掘消费者的有效需求。
3.4调整营销模式,建立全程营销机制
房地产全程营销策划是从项目用地的初始阶段就导入策划营销的科学方法,结合房地产行业的运作流程,逐步实施。各开发商核心能力的侧重点不同,房地产营销组织形式也可以有其独特性。但是,基本的框架应该以客户导向型全过程营销理念为指导,营销机构应强化策划和销售部门的客户服务和反馈功能。策划部门应该是楼盘相关信息的收集者和楼盘市场兴奋点创造性思维产生的组织者。通过吸引客户深度的前期参与和策划,可以使项目的市场推广自然而然地变得容易。当然,在整个项目策划过程中,不排除专业人士对客户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把双方可能的分歧解决在当前。目前自治区部分开发公司成立了客户俱乐部,经常与客户沟通项目进展、公司状况,组织客户深入项目策划,与客户形成良性互动与有效联接。还有一些开发公司专门成立了客户服务中心,设投诉接待和售后服务等职能。
3.5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策划人员素质
加强对公司策划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班的形式,为策划人员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听取优秀策划人士的意见,积累经验。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增强策划人员的市场敏感性,要求他们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并真正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将各种理念运用到营销策划工作过程中去,做好房地产营销策划工作。
作者:张庆海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德胜.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及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1).
[2]陈嘉颖.市场规范下的房地产营销策划[J].时代金融,2011(9).
[3]武银燕.浅析房地产营销策划及策略[J].中国有色建设,2008(1).
[4]王馨.浅析房地产营销策划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6).
[5]王志红.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创新观念[J].现代经济信息,2008(4).
农夫山泉连遭不测,其多年累积的品牌形象受到重挫,炒作了多年的概念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是竞争对手所为,若真是如此,竞争对手还真是抓住了农夫山泉的软肋――产品概念中的漏洞。
农夫山泉向来热衷于概念炒作,养生堂董事长钟啖啖认为,“企业不会炒作,就是木乃伊。”回顾农夫山泉的营销历程,无论是“农夫山泉有点甜”,还是其“一分钱”的公益营销,在中国营销界都堪称佳作,并为其品牌的塑造和产品的销售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后者,更是在中国市场上刮起了公益营销的热潮,踊跃模仿者不在少数。而恰恰是这两个农夫山泉炒作出来的营销利器,使得农夫山泉陷入了概念营销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概念,说白了无非就是为消费者找一个购买的理由,无论是提炼产品的USP(独特的销售说辞),还是塑造品牌形象,都可以归结为概念营销。概念营销本身并没有错,但若使用不当,就难免会陷入农夫山泉当下的尴尬局面。
我们应该承认,农夫山泉的概念立意都很巧妙。“农夫山泉有点甜”,一句广告语就足以将农夫山泉和其他竞品区别开来;“一分钱”的公益捐助誓言,更是煽动了老百姓的善良与热情。这两个概念都曾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我们不得不佩服农夫山泉概念提炼的精准和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力。
然而,概念营销的首要前提是这一概念要禁得住推敲,而不是故弄玄虚用虚假概念欺骗消费者。如果农夫山泉的水源真的无懈可击,其“一分钱”的捐赠也如其所承诺的一般来兑现,并做到透明和公开,那么无论竞争对手如何恶意中伤,其诽谤之词都会不攻自破,怕就怕概念本身就是虚假的或者存疑的。特仑苏牛奶中所谓的“OMP”,光明乳业的“无抗奶”,无不是搬起“概念”砸了自己的脚。
与其编造一个看似科学实则虚假的概念,不如构造一个看似虚幻实则动人的意向化的概念。这种虚幻的概念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感觉,感觉上受用就足够了。还记得当年风靡一时的“巧克力”手机吗?还记得那句经典的广告语“Ichocolateyou”吗?给消费者的没有承诺,只有感觉,消费者不会以此去查证LG手机与巧克力的关系,只要觉得品位对了就好。可口可乐从不宣传自己的配方有多好,水源有多好,因为大家都知道喝可乐有害健康,那可口可乐就没必要非得把黑的说成白的,授人以口实,可口可乐只营造感觉。“要爽由自己”,借助聪明伶俐、敢做敢为、个性张扬的S.H.E作为明星代言,宣扬自主独立。热情向上的价值主张,只要在消费者心中引起共鸣就OK了。
物业管理概念是我国房地产业较早开始“炒作”的一个概念。作为房地产开发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一个项目物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是影响业主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业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体贴周到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稍大的楼盘和高档楼盘,往往打出“引入香港顶尖物业管理”之类的旗号。
为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物业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和崭新的物管企业运营机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着眼于打造物业管理品牌,才能在房地产营销中保持主动。
二、绿色生态概念
房地产业内绿色生态概念风行。绿色营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活动应该是以人类的绿色消费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实现公司赢利、消费者需求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三者动态平衡的新型营销。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亲近自然的、无害化产品和消费。
这股绿色生态概念之风自然很快吹向房地产业。企业在房产营销中打出了环保、绿色、生态的口号,在营销全过程力图体现“绿色”关怀。例如,地段选择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墙体和窗户采用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拒绝使用粘土红砖(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装修装饰使用新型无污染、无刺激、无公害的材料,房屋建筑尽可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等。在生态营造方面,则普遍强调小区景观的配套和环境的绿化,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这些都成为楼盘中的USP,成为吸引顾客的“卖点”。
三、欧式概念
欧式概念几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概念模式。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伊始的沿海和南方城市,到今天的内陆城市,欧式概念之风一直在热吹之中,成为竞相模仿和攀比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小区环境的布局,力图体现欧式建筑的古典美、现代美。在很多城市,稍有实力的开发商,稍大的楼盘,就要请海外设计师担纲设计。外观设计则往往是欧式圆形拱门,欧式窗户、罗马立柱,欧式门楼、檐口和墙面浮雕装饰;小区景观则城堡式建筑、欧式雕塑小品、欧式风景树、欧式花园草坪等;还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甚至将整个小区“欧化”。
四、品位概念
追求品位,是现代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共同向往。
有一句几乎成为经典的广告语——“我选择的是家,不是房子”。这句话似于把房子和家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恰恰体现了房子之于家的重要性。房为家的载体,没有房,何以为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大件商品”,它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基本条件。无房的人梦想有房,有了房的人则无不希望把“家”建设得温馨、高雅和舒适。因此,在善于制造概念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头脑里,品位概念自然又是一个重要的“噱头”。
五、人文概念
现代都市人,每天奔波于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喧嚣尘扬,更希望能寻得幽雅高尚之所,置业安家,与高尚人士为邻,受文化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让自己和家人在享受生活的安逸、温馨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在一个文明、高尚的文化氛围里。对人文氛围的追求,是都市人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上的更高要求。
于是,在房地产营销的概念演进中,人文概念的流行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开发商和企划人都希望借助人文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内涵和品质。什么“与高尚人士为邻”、“某某家园,墨香中的家”,什么“某某花园,书香门第”之类的广告,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亮。
六、旅游休闲概念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获得休闲、旅游度假,调节心情,放松精神。休闲将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开发的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区,则着力营造旅游休闲概念。如泳池、沙滩、戏水池之外,辟有野趣烧烤乐园,随物业赠送小型花圃或农庄(可代为打理),还有的项目干脆建在远郊的旅游度假区。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公开发表一种观点——拥有两套住房才算小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所说的另一套房主要被用作周末和节假日度假之用。可见,学者分析的和身体力行者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旅游度假概念反映了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趋势,难怪开发商和企划人们开始热衷于营造这一概念。
七、会所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讲,会所就是项目业主或小区内居民聚会之所。顾客在接受房地产广告信息和作出购房选择时,面对的大多数是期房或半期房,所以尽管很多发展商在楼书和规划图中展示了漂亮的会所“效果图”,但更多的发展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卖点而已,至于会所何时能真正建成,提供哪些服务,由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确定,所以顾客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美丽含混的承诺。
然而,深入考察一下,可以发现,会所概念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会所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大型社区或比较成熟的物业,均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那么,会所为入住的业主提供的服务如何同物业管理区别开来,避免重复或空白呢?这就需要对会所作功能定位。我认为,会所应该定位于人际沟通和社区文化交流,应该成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渠道。让小区居民从家庭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作人际沟通,开展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小型图书馆、游艺活动、健身、聚会、社区教育等,面向社区大家庭,敞开心扉,亲善友好,至于洗衣送餐、孩童托管之类的家政服务,则应该由物业管理部门承担。
二是会所经营权和经营方式问题。即会所应该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也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我们看到会所普遍由开发商经营。由于开发商的主业不在于此,如果开发商经营上出现问题,这就容易造成与业主的矛盾。因此,我们提倡会所可以引入社会的专业机构来经营,以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如何经营的问题,有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经营和半开放式经营三种观点。因服务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经营方式和对业主的影响也就有不同。更多的业主希望会所实行封闭式经营,以享受优越的服务,但这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提高会所消费代价。
八、亲水概念
水也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严重,水就更显珍贵。因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能选择亲水居住,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人生。在这种追求下,亲水概念不知不觉风行房地产界。不少开发商把项目用地由原来首选地段因素转向临水因素。于是乎,那些临湖、临江、临河的项目开发一下子热了起来。只要看看如今楼盘项目的名称,便可以看到与水的关系:蓝湾俊园、金色港湾、银河湾、秀水公寓、海岸花园、恋湖公寓、玫瑰湖畔、碧水湾、锦绣香江、星河湾、山水庭苑、临溪居……。
九、智能E化概念
智能E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文章和大量的房地产广告中,“智能”、“E化”概念的热炒,似乎标志着入住的业主能一夜跨入智能社会、数字时代。然而,对大多数市民和购房者来说,“智能化”仍然是雾里看花。不少人认为,上网、宽带、可视对讲、红外线监控、远程抄表就是“智能E化”,也有些开发商出于“炒”概念的目的,不管够格不够格,故意朝这个概念上套,以时髦的词汇“蒙”人。
当前,一些医药企业在开展产品营销时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高投入、大制作、炒概念等营销理念正在流行,原来一些朴素的营销方式正在被一些营销者遗忘。按理,营销创新是必须的,也是诸多药企所热衷的。然而,不少操盘手们打着“创新”的旗号却在进行着营销的游戏,一番折腾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其中存在的问题,药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避免营销资源和市场机会的浪费。
高投入低水准产品的同质化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有的药企开始关注一些流行的新运作模式,或者在众多普药中“扶持”某一重点品种,或者把某个老药改头换面后重新打入市场。这时候,就靠营销的差异化来弥补产品同质化的不足了,营销策略因此而显得尤为重要。药企在高成本运作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运作水准,看似在创新,由于运作水平低下,却难以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药企应遵循“低成本高水准”的运作原则,聘请名人做广告时要考虑到产品的特性和适应人群,要根据目标人群的需求特征来选择有个性的名人,以利于真正发挥名人效应。运作产品时要分析产品的市场容量和发展前景,进而确定适合的营销战略。盲目采取礼品促销、高返利促销等手段,并不一定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细规则粗策略营销需要管理。药企的营销策略再高明、再与众不同,如果没有合适的规则来制约和协调,营销的执行力就会很弱了。因此,制定详细的营销规则有利于产品推广的持续性。但药企在制定规则时又往往容易犯僵化的错误,经常把营销行为当成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来管理。直到销售人员和客户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困难重重,才发现看似高明的营销策略后面有许多条条框框制约了策略的实施。药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制定营销规则上,就容易忽视对营销策略的及时调整,这是不少药企在采用延续了多年的粗放型营销手段时不能很好地开拓市场的主要原因。
药企还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营销规则当成了开发市场的营销战略,殊不知这样会忽视市场需求,错失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因此,药企应把注意力放在营销战略上,即使制定一些规则也应是为市场战略服务的。
宽环境窄渠道由于受浮躁营销的影响,一些药企乐于宏观操纵市场,把营销战略和手段看得过重,又因为发现了一些商机,便认为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一定能够风光无限。这使得一些药企忽视了渠道建设,由于推广渠道单一,市场运作起来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关键词:文化营销;概念;功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已经被很多企业所应用,但是对于营销文化的概念和功能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本文主要针对文化营销的概念提出文化营销的功能,以利于企业在应用文化营销这一方式时有的放矢。
一、文化营销的概念
笔者就文化营销作为搜索关键词在重庆维普论文数据库中搜索到有727篇相关论文,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是文化营销的应用,以案例研究居多,但是有一些论文还是存在文化营销的概念和功能上的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于文化营销和营销文化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
对于文化营销的定义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文化产品营销,本理论认为文化营销是对文化产品在市场推广和营销的过程。例如,对电影《三枪》经过网络、电视等的营销推广,票房收入非常高。
文化的适应,这一理论认为文化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目标市场面临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减少或防止与异域文化的冲突,进而使营销活动适应和融合当地文化的一种营销方式。本理论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是对目标市场文化环境的适应,目的是减少产品品牌蕴含的文化与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的冲突。
营销与文化的契合,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企业有意识的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他强调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文化观念融合到营销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互动与交流。
本文比较认同认这一概念,文化营销是基于目标市场的目标消费群的文化,发掘与产品或企业文化中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产品本身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满足产品或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文化需求。文化营销中的文化受众主要是消费者,需要发掘的是产品文化及企业文化与消费者文化的交集,使产品文化或企业文化满足消费者,创造产品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而且竞争者难以模仿。(图1)
图1是文化营销的概念,大圈是消费者文化,其文化内容比较多,圈大;小圈是产品文化及企业文化,内容较少,所以圈也比较小,而文化营销就是发掘两者文化的相交部分。
这一概念说明了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主要是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交叉。
二、企业文化营销的功能
文化营销的实施会让企业得到满意的效果,不但确立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且还会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品牌和声誉。按照文化营销对企业作用的不断深化和影响,文化营销的功能可以分为三种:差异化功能、提升品牌价值功能、沟通功能。这三种功能是不断递进的,当一个企业文化营销深入持久的话,作用就会得到不断的深化,从企业自身到社会都会受益。
(一)产品差异化功能。大机器生产时代,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产品供大于求,并且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产品竞争激烈,实施差异化经营是企业的普遍选择。企业实施的差异化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差异化,通过提供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奇等方式,在价格与对手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提供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多的产品,强调功能制胜;二是利益差异化,通过完善而周到的服务,给消费者最大的利益,利益差异化是产品差异化的延伸,由产品差异延伸到服务差异,由提供无形产品到提供无形服务,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能获得额外的利益;三是文化差异化,文化差异化是差异化策略的高级阶段,是很难模仿和超越的,并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功能差异化是以技术不断快速创新为前提,必须持续大量投入研发费用,才能达到功能差异化。真正做到功能差异化的是那些世界级大公司,并且功能差异化很容易被别人模仿和超越。利益差异化是通过特色的服务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利益,但是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成本的增加,“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服务质量提高而带来的成本增加,最终还要转嫁给消费者,并且服务所带来的差异化也容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现在比较规范的企业,都很注意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特色。功能产异化和利益差异化都面临着成本增加、持续时间短、容易被模仿和超过的缺点,利用功能差异化和利益差异化虽能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来看,还不足以支持企业持续保持差异化,而文化差异化就弥补了以上两种差异化的不足,因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很难替代,很难模仿,并且赋予产品以文化内涵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所以,文化差异化是企业产品差化的有效手段。差异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产品的差异性是指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独特性并因此而获得溢价的报酬。竞争优势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成本领先和标新立异。在当今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科技与要素的充分流动大大限制了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范围。况且,只有在产品差异性基础之上的价值相等才能使成本领先者直接将其成本优势转化为较竞争对手为高的收益。低劣的价格战往往两败俱伤,标新立异往往获得远高于对手的利润而消费者仍趋之若鹜。因而,标新立异是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基本战略。
文化营销提供了产品差异性的崭新思路。设计、采购、生产、营销、交货、人力资源管理等组成的价值链中任何一处都可能产生经营差异性。另外,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拓展、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或者再造一条全新而有效的价值链,同样可以形成很大的差异优势。另外,企业将其价值链拓展到上游供应商及下游顾客也会提供差异性、提高最终消费者认知价值的思路。
文化营销的差异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低成本。文化作为人类延续到今天创造的众多现成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唤起文化的认同感,激发文化的感染力所需的经济代价远远小于技术突破、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等。2、持久性。文化是特定人群世代相传、长期积淀而成的,因此它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文化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壁垒,具有模糊性,对手很难模仿。因此,文化营销具有差异的持久性和难以模仿性。
如大多数牙膏企业诉求的是牙齿的白,都具有清洗功能的牙膏,而奥奇丽公司却独辟小径,利用中药文化产生了牙膏的差异化,不仅仅中国还有国外都比较认同中药的文化价值,这中低成本的差异化使奥奇丽公司的田七牙膏独树一帜,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田七牙膏的这种中药文化的差异性很难被竞争者模仿。
(二)提升品牌价值功能。品牌竞争力不等于产品的竞争力,较低的价格、较高的质量不等于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在中国市场上曾有过“挑战”外国产品的宣言,“同等质量比价格,价格最低同等价格比质量,质量最高。”由于外国厂商在中国实施的是品牌战略,和我们不在一个竞争层面上,所以人家没有来应战。通过价格战可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但缺乏美誉度,至今还很少有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战使得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美誉度得到增强。高质量的产品也并不必然提升品牌竞争力,因为产品质量分为技术质量和认知质量。所谓技术质量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标准,既包括国家或国际标准,又包括行业标准;技术质量作为产品的内在质量是产品质量水平的最低要求,低于技术质量要求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实力的,甚至是不具备进入市场资格的。认知质量也称消费者认知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特性及其适用性的心理反映或主观评价,认知质量不同于技术质量,技术质量作为一种富有科学性的、可辨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而认知质量则是消费者对产品技术质量或客观质量的主观反映。消费者认知质量的形成基础是产品的技术质量,但又不等同于技术质量。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两种产品的技术质量可以完全一样,但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的认知却可能不相同。只有被消费者感知到的质量才能转化成品牌的竞争力。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很多企业只看重技术质量,而忽视消费者对其认可与接受的状况,结果使产品失去市场竞争优势。价廉能提高知名度,但不能提高美誉度,物美能提高美誉度,但不一定带来忠诚度,物美价廉加文化等于品牌忠诚度。
国内外许多成功的企业都认为,他们的真正资产不在于拥有先进的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而在于他们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根植手头脑中的信念、价值观以及构思、见解、谋略等无形资产。无数事例证明,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行为将给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经营、贸易、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价值再生问题。文化营销中的价值再生能力,是指通过文化的凝练、传播与沟通,以达到价值共振。这里包含了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产品及服务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认同,能够而且愿意去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物质和精神享受。消费者支付了超过实物成本的额外附加值形成了企业的超额利润,这正是企业、贸易及营销中的文化所带来的增值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营销文化的价值再生能力问题。文化的价值再生既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又增强了企业的差别竞争优势,这也是文化营销广为推行的根本动力之所在。
当奥奇丽以中药名称来命名品牌时,田七牙膏已与生俱来地植入了走向成功的基因,因为她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骄傲的精髓之一――中药文化,因此“田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成为品牌最珍贵的资产。此后,这一核心价值在“中药牙膏选田七!”的广告传播声浪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为田七品牌深深打上中药的烙印,并进一步在田七与中药之间画上了等号。当田七牙膏推陈出新,在中药丰富的资源沉淀中深入挖掘并发扬光大,在本草、植物等中国传统中药文化之后,随着本草概念的传播,中国传统中药文化承载并引领着田七品牌,迅速在牙膏市场立足,开始了逆转国内牙膏市场竞争格局的中药牙膏颠覆之旅。田七的中药文化不但产生了产品的差异化还提升了田七的品牌价值。
(三)产品沟通功能。与其他营销方法相比,文化营销能够借助文化的亲和力,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共同认知,在对产品价值的理解上达成默契和共识,增进消费者和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把产品单纯的买卖行为上升到文化价值理念的融合和互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优势,奔驰轿车之所以能在市场上享誉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与产品一样无可挑剔的价值观。始终重视在营销过程中标榜一种贵族文化,满足了顾客彰显自身地位与身份的心理,尤其是在顾客取车的时候,总会给顾客的孩子赠送小小的奔驰玩具模型,培养儿童对奔驰车的兴趣,把客户对奔驰品牌的忠诚世代传递下去,体现了高超的沟通艺术。由于文化营销注重的是价值观念的输出和产品价值的实现,追求顾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强调通过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来达到与消费者的沟通与共鸣,因此更容易取得最佳的满意度,同样是汽车,尽管品牌各异,但无非都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已,基本功能基本相同,所以企业应把营销的重点放在文化主题的宣扬上。
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文化案例,“动感地带”定位在“新奇”,“时尚、好玩、探索”是其主要的品牌属性。“动感地带”的“新奇”,“时尚、好玩、探索”正符合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它代表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用不断更新变化的信息服务和更加灵活多变的沟通方式来演绎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文化运动”。动感地带用创新的手段拓展了通信业务的外沿,将无线通信和时尚生活融为一体,将引领令人耳目一新的消费潮流。动感地带代表一种新的流行文化,仅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澎湃的活力。年轻充满激情,碰撞迸出火花,动感地带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不怕好动,就怕你不动。动感地带这一列的动感元素就是契合年轻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了与年轻人沟通的目的。这也是动感地带实施文化营销最成功的一点。
三、总结
对于企业文化营销的应用,首先必须搞清楚企业文化营销的概念,不能和企业文化营销混淆。企业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虽然企业营销文化与文化营销都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服务的,但是两者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企业文化营销的功能主要是产品差异化功能、品牌价值提升功能、产品品牌沟通功能。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集团贵州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党利,郗芙蓉.企业文化营销的概念及实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关键词】设计;营销策划;现代企业;产品及服务;市场
设计涵盖技术,设计亦蕴含营销。现代的企业一般具备两种实力,制造实力和设计能力。现代设计已完全进入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企业设计制造水平的参差不齐,营销策划对市场及消费群体判断的捉摸不定等现象仍屡见不鲜。因此,设计与营销策划间关系是极不明确的。
一、企业理念和品牌概念:联系设计与营销策划的纽带
消费型社会结构中,商品从需求型转变为欲望型,企业也从制造型转变为设计型(亦称:创新型)企业。企业间竞争并非发生在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理念)和品牌战略(概念)的设计打造之下。企业理念(CorporatePhilosophy)和品牌概念(BrandConception)越来越受到设计界以及企业的高度重视。两者是企业从设计、制造、策划、销售等系列行为带给市场的印象总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都可归结为企业理念和品牌概念的载体,这应是整个设计及营销策划工作的精神内核。构筑在企业所供应市场的产品及服务背后除企业系列行为外,企业理念和品牌概念的设计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包豪斯(Bauhaus)为标志所兴起的设计革命就诠释了企业理念和品牌概念与顾客价值观之间的对接。
现代设计及营销策划一直是倡导回归原点的,回归原点,其实就是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提升,即本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不一定性能最强大,但应是用户最需要;不一定功能最完美,但应是功能最齐备;不一定材料最昂贵,但应是造型最富美感;不一定价格最便宜,但应是性价比最高。可以这样理解:饱含企业理念和品牌概念的产品所倡导的物质享受、精神升华、科技创新、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注重,正是消费者意愿、产品设计创新和营销策划意图的一致性追求。对企业而言,则希望其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结合本企业理念和品牌概念的影响力,由“被动市场细分”转为主动细分市场,从而为自己的产品服务在市场上找准定位并以此进行设计及营销策划工作,进而实现企业所追求的利益、价值最大化。由此看来,任何企业的设计及营销策划工作应是在注重企业理念和品牌概念塑造并融入产品服务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二、把握消费者心理:设计与营销策划的共识
设计与营销策划相互促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被无数案例证明。对于设计及营销策划人员而言则更必须具有:把握消费者心理需求;识别企业产品及服务的长期战略;制定消费企业及市场定位策略的能力。只有综合具备上述三项能力才有可能成功实现产品设计直至销售全过程。这就对企业设计及营销人员对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把握及灵活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设计不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它的工作性质和范围已从技术、操作职能扩展到思维模式的层面。只关注产品的美感及造型是不够的,设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创造力,更要关注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更加方便舒适、安全省力、兼具个性且富于人性化。对消费者心理准确客观地把握,亦是决定企业营销策划成败的关键。优秀产品并不需要拼死追求技术、外观、功能突破,更重要的是企业需对市场消费群体进行理性判别从而精准地策划并营销。以美国Apple公司2010年6月发售的移动电话产品iPhone4为例:此款产品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透露关于新版本的信息:预计未来两月内上市、外形会稍做改进、性能将有大幅提升等,Apple对于消费者心理的把握确是深蕴此道的,于是发烧友捕风捉影地猜测细节、IT测评媒体争先恐后地竞相报道、全球消费者万众期待,令人兴奋的产品总是让市场及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付出时间和金钱。
由此看来,不论是企业内的设计部门还是自由设计实体,都必须在更富协同性基础上开展工作;不但要与企业营销策划部门形成互动,而且是更为深入和紧密的合作来探究产品服务所面对的市场。市场反馈的“畅销与否”是评价企业所提品及服务好坏的成败因素。具有商品化、市场化的人本设计思想,具备对消费心理换位思考式的把握,对企业的设计及营销策划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三、设计所蕴含的主动营销力的决定作用
二十世纪初工业设计运动兴起,美国人把外观设计看作销售的必要手段称其为“式样化”,提倡设计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销售。美国人认为:设计的任务既要研究产品的创造者如何设计,又要探索市场意愿消费何种产品的心理需求。以设计为依托的激烈市场竞争,最终成为美国制造打遍世界发轫点。如此动机现今看来是偏颇的,在当时却极为现实而实用。且不论是非曲直,毕竟事实最终证明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销售,显然设计的主动营销力功不可没。“设计是将本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划分最重要的手段。”韩国SAMSUNG集团CEO寅中隆先生曾如是表达自己对设计的理解。其实寅先生所言更为深刻的含义是:设计是硬实力、是生产力,更是潜在的营销力量。设计是所要营销策划的产品重要卖点,它是以销售为目的的。营销策划则是一种把固定及潜在消费群体作为市场,紧密地围绕消费者为中心来服务的市场理论。这与设计始终以“适应人的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相一致的。
现在企业对于设计的注重已成为企业竞争核心动力。许多企业甚至将其视为摆脱同行同质化竞争,实施个性差异化品牌竞争策略的关键手段。如日本SONY、韩国SAMSUNG等都把设计作为自身的核心技术手段。从产品看日、韩两国有其独特优势:那就是通过精美外观、巧妙设计、相对廉价赢得市场。日、韩企业生产的数码、电器、汽车在国际上有极强竞争力,两国传统设计崇尚的“小、巧、轻、薄”特点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日、韩企业显著优势。由此可见设计对产品外观和性能的决定,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芬兰Nokia公司则是一家在科技人性化设计颇有建树的通讯企业。它将北欧设计的“简洁、实用”特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众多充满人情味且极具个性化的通讯产品。尤其是该公司继之前机体外壳随心换概念后又于2010年初研发如魔方拼图一般可自由变换图案的机身,再次为追求个性化的现代人提供了多种色彩并可快捷方便随时更换的简易装配拼图外壳,使“高、精、尖”技术普及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与时俱进、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其牢固地把握市场占有份额。据有关资料分析,在品牌产品中设计的价值占到80%,因为这类产品所开辟的市场是靠设计实现的。优秀的设计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提高市场接受概率,随着产品更新换代,企业也将获得更为长远的利益与价值。上述例子均不可辩驳地证明设计可以创造市场、促进销售。
四、结语
设计植根于人而发展于产品,它是企业生产系统运转以及营销策划的起点。营销策划注重企业理念和品牌概念提炼、客户需求分析、推广策略制定、销售渠道安排及产品信息传播。市场竞争最终是靠设计发言,消费者则用“购买与否”表达其真实消费需求的方式直接投票。设计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营销策划等系列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当真正把设计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投入。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企业的营销策划与设计结合将是“站在参天巨人肩头的高瞻远瞩”,其优化整合必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所在,设计作为重要手段与营销策划结合将为企业产生惊人利益与深远价值。
参考文献
[1][美]Peter・Merholz.《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2]徐江华,张敏.《工业设计与营销》[J].《包装工程》.2005(4)
[3]倪海清.《设计成就品牌,品牌传递价值》[J].《企业家信息》.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