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例(12篇)

栏目:报告范文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1篇1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价值;可持续发展;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001-02

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等问题。这一切说明,我们应该树立全新观念,处理好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供应链作为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以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联结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本文主张把环境管理纳入到整个供应链当中,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有机地统一起来,探寻与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GSCM)的研究时间不长,其概念和内容仍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之中。根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1996),印度专家AnikAjmera(1998)及我国学者吴迪冲(2003)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其定义如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选择具有绿色优势的企业为核心建立战略联盟,通过采用详细的环境效益标准,树立供应链成员的环保意识,并采用绿色技术,使产品从设计到营销再到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资源效率尽可能高,环境影响尽可能小,供应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根据这一定义,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的内容应为: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回收。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论证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提倡无废物、可回收设计技术,将3R(Reduce,Reuse,Recycling)直接引入产品研发阶段,使得产品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绿色设计主要包括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制造工艺两方面内容。

(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又称绿色生产,它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大量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标准,尽可能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各种因素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就具体实施而言,企业可通过采用无废或低废工艺,改革工艺技术和设备,替代有毒材料等方法来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削减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

(3)绿色物流:物流是供应链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物料和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又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在运输过程中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废气的产生,以及有可能产生的物料和产品的泄露,这些都对环境产生影响。成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都要求有绿色的物流,使物料和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即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延伸,它要求将绿色管理思想贯穿于整个营销环节,它作为市场营销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照顾生态层面的新的营销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

(5)绿色回收:前面讲到的是绿色供应链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环节,绿色回收则是物流活动从用户返回到制造商/供应商的过程。绿色回收包括产品及包装物生命周期结束后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绿色回收就是考虑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出最佳回收处理方案。

2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及其战略价值

2.1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传统供应链在管理过程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内部效益”为标准,强调的是一种集成化管理,其设计忽视了供应链企业行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合理利用、配置的影响。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则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全面环境管理,弥补了传统供应链所带来的缺陷。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须回收处理。当报废产品或其零部件经回收处理后可以再使用的或可作为原料重复使用的或经处理后可持续使用的产品可重新销售时,供应链没有终止点。这样,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不仅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环境问题和社会资源问题的缺陷,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价值

(1)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其提升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当今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资源使用效率尽可能的高,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其利润空间。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则恰恰改变了“一次使用”的观念,将废品、废料再次循环使用,制成半成品、成品,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产品更容易受到顾客青睐,可以扩大市场份额。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路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的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则无形中得到了顾客对产品的青睐,使企业占据长久不衰的市场份额。而那些忽视环境问题的企业则会永远失去竞争力。

(3)树立企业形象,获得金融机构偏爱。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可提升自己企业的形象。而对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来说,他们更愿意对企业形象好,对环境负责的公司提供贷款和保险业务,并积极主动向这些公司投资。

(4)改善人类生产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渴求健康、渴望绿色消费的呼声日益强烈。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则是以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它可以不断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愿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类生产环境。

3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阻力

3.1观念上存在障碍

当前国际上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所以这一理念在我国推广起来就更加困难。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些政府和企业往往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他们还没有绿色生产的概念,还没有认识到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不仅危及到企业生存,而且危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3.2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也就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来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督。比如现有排污费收取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企业从成本考虑往往会直接选择交纳排污费,而不是治理其污染,使得绿色供应链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3.3技术上面临困难

绿色供应链模式强调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回收各个环节均需实行“绿色化”,这就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和难度。并且它强调知识创新,要求企业对已有的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技术上的困难将是我国多数企业顺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

4对策研究

4.1政府应加强环保宣传,企业应转变传统的环境观念

(1)政府要在全社会中加强对环保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2)企业应转变观念,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要求各成员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4.2加快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政府应加快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环保政策,将环保审查与质量监督结合起来,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从制度上保障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各项法律制度也应及时地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

4.3企业应重视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必须要有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来保障各个环节的“绿色化”。因此,企业应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绿色度及开发出更多的绿色产品,以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绿色化“的顺利实施。

4.4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

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和内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而且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外部可能对供应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政府或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包括国内外绿色制造技术、绿色运输、绿色产品专利、绿色材料、绿色管理技术等等),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和管理。

5结论

从传统供应链管理转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已是国际供应链管理研究和实施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还远运没有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因此,在我国普及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程。但随着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将成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唯一模式。

参考文献

[1]AnikeAjmera.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inAutomotiveSector[Z].ConfederationofIndianIndustries,1997.

[2]吴迪冲.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J].现代生产与管理技术,2002,(2):15-17.

[3]袁泊,高迎平,闫哲.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实现浅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6):98-99.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的发展,中国的物流业取得了巨大发展,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物流体系,高度发达的物流网络正在迅速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物流整体上还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

二、中国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我国的物流业,特别是绿色物流,在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隐患与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成熟的物流管理体制

我国物流行业虽然建立了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但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体制,不仅在思想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而且在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方面还十分欠缺,这对物流的发展提出了十分严峻的考验。

(二)物流管理权力的滥用

在很多地方,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理部门滥用权利,贪污腐败,乱收费严重,被人们戏称为灰色物流。此外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政策的影响,物流业条块分割特别繁杂,导致政府对物流管得太多太死,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使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三)物流行业缺少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在技术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盈利水平低,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人才严重匿乏,人才障碍成为了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重要障碍。

三、绿色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绿色物流的本质内容和指导思想是集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通过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和绿色加工等。

(一)绿色运输

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运载车辆所排放的油料和尾气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而绿色物流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克服重复运输,并通过使用清洁燃料和改进内燃机技术,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途中的尾气泄漏,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绿色仓储

仓储也是物流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集约的仓储设计,能极大地减少运输成本,增加仓储空间。在物流仓储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仓储布局既不可以太紧密,也不能够太松散,而要选取比较适中的仓储布局。同时,仓库的设计和建设也要充分评估周围环境的影响,将环境因素加入仓库设计数据中进行分析,协调环境与物资存放过程的各种摩擦和问题。

(三)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同样是指采用降低废弃物排放、节约资源的方式对物资进行包装,细分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等三个方面。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是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四)绿色加工

绿色加工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环境政策的考虑。一方面在加工规模上,要求从分散型向集中型靠拢,通过集体规模优势来提高加工效率,另一方面要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物进行妥善的处理,通过相关作业来将这些污染进行集中处理,控制污染的传播和污染源的扩大.

四、绿色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实现方式

(一)政府和企业携手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加强环保宣传的责任,很大程度上落在了政府和企业身上。首先,政府要起好带头和表率作用,从思想认识上唤醒企业,提高社会和公众的危机意识,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物流模式的良好舆论氛围,并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的固有经营模式和约束条件,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创新,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次,作为企业,也要与政府同舟共济,打破对于环境破坏换取经济利益的传统错误观念,把目光从企业的短期利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投向企业的长期利益、未来利益和集体利益,各个企业之间要树立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将减少废物、节约资源、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目标的首要内容。

(二)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绿色物流涉及到经济生活中的多个行业,政策上也关联到许多部门,为了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和相关产业链条的建立,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由这些部门来主要解决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五、总结

绿色物流管理系统是一套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效果的循环管理体系,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套运作体系,面对我国当前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障碍,我们只有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一套适合产业持续发展的科学绿色物流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爽,张卓伟.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障碍及对策探析[j].总裁,2008(8).

[2]郑芬芸.河南省绿色物流发展障碍与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

[3]牛东晓.推行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5(7).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绿色管理;概念和本质;管理方法

一、绪言

在越来越倡导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者正逐渐升华自己的管理理念。[1]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迫使人们为了以后的发展寻求改良措施,同时绿色运动和绿色意识正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的基础,隐藏在公众身上的绿色消费的需求已经引导企业进行管理革命,实行绿色管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管理将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绿色管理的特点和本质

(1)绿色管理的特点。绿色管理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它要求企业处处考虑对环境的保护,而不只是注重眼前的利润。[2]绿色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资源集约的管理方式最大化地利用物质资源,指导企业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使得企业的获利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2)在以预防为主、全程监控的管理模式下,极力减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最小化的降低各种废品及丢弃物的排放。3)根据市场各方面的需求,开发出的产品优质无污染,且具有环境友好型及顾客友好型的质量。

(2)绿色管理的本质。绿色管理将更好地沟通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其带有社会方面的属性和自然方面的属性。社会属性指绿色管理联系了生产关系和人类社会制度,在人类社会得到各种体现和联系。自然属性指绿色生产联系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社会生产力,绿色管理带动了技术的更新和工艺设备的改进,将提高生产效率并生产出满足需求的优质产品。[3]两方面的属性将使得绿色管理更好地带动社会与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现代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方法

(1)确立绿色管理理念。绿色管理的实现要体现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要动员全体工作人员积极认真地参与。企业的经营规划和产品的结构改进都需要绿色理念的指导,制定相应的绿色标准,在企业中树立绿色先锋,发动全体员工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绿色管理革命。[4]企业的领导要积极学习并认真研究绿色管理理念,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企业绿色改革。同时开展各方面的培训教育,让环保绿色管理理念深入到人心。

(2)进一步健全企业绿色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变革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认真组建企业内部的绿色管理部门。成立绿色管理协会,并由该协会决定企业的生产及营销管理,利用企业职能部门的职能力量,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做好企业绿色经营管理工作。建立生态目标责任制度,并作为企业经营考核的内容和手段。[5]

(3)推行绿色营销战略。积极实行企业的绿色营销战略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增强,绿色产品的社会需求持续增加,绿色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绿色服务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企业为了持续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浪潮,积极实施品牌绿色营销战略,建立绿色的营销通道,并开展绿色销售。

(4)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政策。联合国的环境规划署曾提出著名的清洁生产概念,它的理念就是在企业的生产中采用保护环境的策略。清洁生产的观念有三个着重点:第一要使用清洁能源,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利用风能、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第二是企业的产品在制造时不要生产废弃的物品,尽最大的可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6]第三为生产清洁的产品,减少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尽量延长企业产品的周期。企业在进行清洁生产时在材料的加工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全力贯彻清洁方案,防止生产过程出现的污染现象,并努力降低和控制人类的消费污染。

(5)积极推行环境管理的新体系。1996年国际的标准化组织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组织行为,以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环境标准ISO14000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顺利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通行绿卡。[7]为了顺应环保理念,有必要及时建立企业生产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并按照绿色化的标准改造生产技术和生产设计工艺。

四、总结

绿色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是顺应经济生态发展的产物。[8]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及绿色主义的兴起促进了企业实行管理改革,推行顺应全球的发展趋势及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管理。本文论述了绿色管理的特点和本质,并重点介绍了现代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在理论上指导我国企业的管理改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薄金锋.浅析企业绿色管理[J].北方经贸,2006(07):102-103.

[2]陈柳钦.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策略[J].科学与管理,2002(03):30-31.

[3]李灿.对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现实思考[J].生态经济,2007(06):50-52.

[4]隋丽辉.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过程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5]揭益寿.中国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理论与实践[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6]刘璐,吴飞,袁锋.绿色管理与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J].生态经济,2003(09):24-27.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篇4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GSCM)、加强环境社会责任控制,是我国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做大做强的关键举措。经济活动包括物流活动带来的资源耗费、大气污染、水土恶化等问题违背了可持续的发展原则。2007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爆出,罪魁祸首是奶源的失控,即原料供应源头就掺杂了三聚氰胺化工原料。无独有偶,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对9个品牌的18种茶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多达29种,其中超半数样本被检测出含有国家禁用农药。“毒奶粉”“毒茶叶”等事件反映了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许多类似的伪劣产品从原料供应环节就是“灰色”产品,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反映了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上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重大缺陷,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应对供应链质量管理风险,国际组织和很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国际贸易中绿色成为准入国际市场的要求之一,如欧盟认证(CE)标志是一种安全强制认证标志,是任何制造商进入欧盟市场的护照,这是欧盟法律对产品提出的一种强制要求。在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为了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取得“通行证”,需要构建和实施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从而保证企业从采购、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产品绿色度和品质。运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应对供应链上的质量管理风险,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新方向、新课题,本文拟构建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旨在为我国企业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文献回顾

现有文献中关于绿色供应链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文献较少,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主要从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作用、目标以及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方面主要从内涵、范围、框架以及如何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一项“环境责任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绿色供应链的概念。Zsidisin[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环境友好型进行规划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以及使用和再利用,以及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决策、行动及形成的合作关系,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包括绿色计划、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和绿色回收[2],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的目的[3]。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必要性方面,Sarkis[4]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组织绩效,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孙萃萃等[5]通过对2007年77户大型钢铁企业数据比较,发现实施绿色制造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而能耗、废水、废气排放有所降低。从绿色供应链实施的角度来看,王能民等[6]认为应该从战略、动机以及业务三个层次来设计绿色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曹景山等[7]研究了绿色供应链的动力机制,提出企业实施深层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内部最深层的社会责任感。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方面,曹国青等[8]运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包括财务价值、客户服务、成本费用、业务流程和环境绩效五个方面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并验证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方面,目前主要从内涵、范围、框架和如何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王海兵等[9]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其实质是对隐藏在社会责任背后的各类资本以及依附于资本的相应权益进行控制。花双莲[10]认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包括治理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并构建“目标、主体、层面和要素”四位一体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此后,有学者开始研究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问题,齐鲁[11]认为应该构建建筑行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王海兵等[12]提出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路径。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整合方面,唐洋[13]建议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传递和沟通,重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监督,增强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等;王海兵等[14]将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引入到预算控制,构建以社会责任战略为导向、以社会责任预算风险管控为中心的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预算控制體系。

综上所述,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务参考,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企业或行业,没有涉及供应链管理方面,这限制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如火如荼,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视角,在复杂商业生态与价值链网络中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问题变得尤为迫切。企业需要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关注如何降低、转移或控制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目前,社会责任是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而没有充分融入到其他内部控制要素,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应该具体到管理和业务活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关注社会责任以及环境资源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而非短期的财务目标,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为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有效的跨越职能部门甚至是跨越企业的业务流程、新环境下的理念文化、资源高效利用目标约束下的预算控制,辅助以部门运作和考核机制,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可以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落地”的方式。

三、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属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Strategic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nternalControl,简称SCSR-IC),是内部控制窗口往社会责任领域扩宽,往战略层次提升所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15]。为了实现战略性社会责任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是一种战略管理手段。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是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导向,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嵌入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机系统。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引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决策和实施,而运行高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因此,构建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图1),可以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现。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绿色信息与沟通、绿色物流、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其中控制活动包括绿色研发、绿色采购、绿色智造、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

(一)绿色发展战略

战略为企业行动指明方向。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进入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关键阶段,如何面对中国复杂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问题,绿色发展战略是必须要遵从的。宏观层面的绿色发展战略需要微观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来具体落实。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时应注意防范绿色战略实施不到位带来的形式“绿色战略”,或者绿色战略过度激进导致企业经营的难以为继。因此,企业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科学分析预测基础上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站在新的高度,走财务目标和绿色目标相结合的道路,实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战略可以分解为两类型目标:绿色发展目标和绿色财务目标。绿色发展目标主要是在研发设计时考虑到产品在后续生产、营销环节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化、能耗最低化,产品在生命周期末端可以回收、处理。绿色财务目标包括绿色预算控制目标和绿色财务报告目标,绿色预算是为了有效保护环境和资源而制定的企业预算收支、预算投资、预算筹资等内容。绿色预算是在传统预算基础上所做的增量预算,短期内绿色预算支出会超过绿色预算收入,但长期来看,绿色预算控制带来的产品服务高附加值和品牌效应,会提高全供应链价值,最终改善经营业绩。绿色财务报告要求在财务信息基础上加上非财务信息,尤其是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权益的信息,披露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二)绿色信息与沟通

绿色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加工绿色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将这些信息用于支持企业的整体层面内部控制和具体业务控制活动,然后以真诚的态度引导顾客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绿色信息包括绿色法规信息、绿色消费信息、绿色产品研发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预算信息、绿色财务报表信息等。绿色沟通是将整理后的绿色信息纳入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销售活动中,通过对内沟通生产符合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进而引导顾客购买绿色产品。绿色信息与沟通贯穿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活动全过程。绿色战略的制定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结合绿色消费信息和绿色科技等。绿色物流在正向和逆向物流中都包含绿色能耗耗费、绿色预算信息等。绿色研发、绿色智造、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等绿色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监督,都离不开绿色信息的支持。企业不仅重视内部的绿色信息与沟通,也重视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绿色信息与沟通。

(三)绿色物流

目前我国绿色物流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如运输能耗大、噪声污染、存储保管不当、包装物废弃等。根据国家邮政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的快递业务总量达到206.7亿件,按照每个包裹0.2千克计算,这些包裹会产生400多万吨垃圾,且这些垃圾的处理难度大大高于生活垃圾的处理难度,有些垃圾甚至残留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很大危害。随着人类社会环保意识的觉醒,消费者开始使用绿色产品,拒绝不利于环境的服务,从而倒逼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物流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物流资源的同时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管理包括供应链正向绿色物流管理和逆向绿色物流管理,涉及绿色运输、集约资源、绿色仓储等。绿色运输是指对运输线路合理规划和布局,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运载效率,达到降低车辆能耗的目标。绿色仓储是指在选择仓储地址时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仓库的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预测,使得仓库使用效率最大化。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五家物流公司联合公告,共同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运营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以解决快递末端难的问题。丰巢物流模式让包裹信件的收发变得更加人性化、快捷化和信息化,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社会满意度,同时也通过缩短快递运输时间和等待时间,进而降低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四)绿色控制活动

绿色控制活动是在传统的控制活动上考虑环保,体现绿色。绿色控制活动是全过程的绿色管理活动,从产品研发到产品回收都追求经济与环境双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绿色研发。研发设计阶段对于产品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研发时应考虑绿色技术工艺和绿色设计,亦即绿色研发。绿色研发是指设计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时充分考虑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取材、耗材等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据新华网报道,美国环保局2015年9月18日指控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所产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美国环保局局长助理辛西娅·贾尔斯表示,此举旨在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危害公共健康。以汽车行业为例,如果没有绿色发展战略为导向,实施绿色研发,可能会给公司品牌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导向下实施绿色研发,需要控制和防范研发风险。绿色研发风险主要有五个方面:绿色研发的立项申请和审批、绿色研发過程、绿色研发的结题验收、绿色研发成果开发和绿色研发成果保护。立项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研发审批制度,审批中关注研发的产品是否符合企业绿色发展战略、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技术转化为成果的可能性等,条件允许可以聘请外部独立的专业机构或行业专家对绿色研发项目进行评估论证。绿色研发过程的风险包括人员配备不合理、研发过程费用失控、研发进度滞后、研发资源局部短缺等。为降低绿色研发风险需要合理设计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结构,跟踪项目的进展,确保每笔费用符合科技开发费用报销制度和绿色制造标准。如有需要,可以建立中期检查制度,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绿色研发的结题验收需要防范的风险包括验收的成果与事实不符、鉴定不充分等。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技术验收制度,严格执行测试程序,可以考虑聘请独立客观的专家机构进行系统、严格的评审。绿色研究成果开发阶段主要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造成资源闲置或者新产品未经充分测试导致大批量生产不成熟等。需要建立健全绿色研究成果开发制度,促进成果及时转化。建立项目研发档案,推进有关绿色信息的共享和应用。绿色研究成果保护阶段需要防范技术外泄、研发产品被限制使用等风险,因此,在研发完成后,采取专利或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保护,同时建立绿色研究成果保护制度。

2.绿色采购。为了确保企业从环境中提取或从供应商处采购材料时,在绿色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按质按量高效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绿色采购业务管理制度和绿色供应商管理制度,并将相关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岗位。绿色采购重点关注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供应商选择两个方面,绿色材料选择是指企业在获取材料(包括从大自然提取资源)时,注意控制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绿色采购的请购环节企业需要根据绿色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结合采购预算、库存和在途物资,科学安排采购计划。在具备审批权限的部门和人员审批采购计划时应重点关注采购计划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绿色供应商选择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时除了考虑产品质量、性能,还应将绿色标准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从而激励供应商生产绿色产品。企业建立科学的绿色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入围的供应商一定是与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相符。在防范舞弊风险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框架协议,同时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适时管理和考核评价,并根据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动态调整。

3.绿色智造。绿色智造是将清洁生产和智能化技术相融合的产物,绿色智造是指将最新的电子通讯、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绿色产品制造,提高产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包括绿色智造环境、绿色智造工艺和绿色合同能源管理(G-EPC)。绿色智造环境是包括在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实体环境和无形环境。实体环境是指生产加工的具体场所、原料的堆放和耗費过程等。无形环境是指和绿色智造相关的理念、文化、法律制度、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等。企业应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规定,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应的绿色生产制度,包括前期绿色研发成果的实施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应急方案和日常监督等。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宣传教育,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绿色智造工艺是指在众多实现成品的工艺路线中,选择耗费少、能耗低以及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的工艺。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制度,保障产品质量。严防危害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产品流入市场。企业可以在内部实施六西格玛项目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鼓励员工针对工艺中存在的能耗高、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绿色合同能源管理(G-EP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绿色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绿色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传统合同能源管理将节能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而绿色合同能源管理不只是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关注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建立低能耗环境,要求充分利用好材料,杜绝浪费。增强员工节约能耗的意识,养成离开工作岗位关闭相关电源、切断水开关的习惯。对于“三废”的处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净化达标后才可以排出。泰禾集团是全球农用化学品及特殊化学品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企业,企业秉持“没有好的QHSE管理体系,就没有好的未来”的理念,斥资打造了具备QHSE国内一流水平制造基地,并投资超过1亿元资金用于建设生产基地的“三废”处理设备,使企业符合QHSE规范标准。企业在全球多家跨国公司每年多次QHSE审计中获得认可。企业多项产品的绿色合成工艺获得国家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并取得ISO9001■2000、ISO14001■2004、ISO18001■1999三项官方认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三聚氰胺”事件给乳制品行业带来的冲击波令人们记忆犹新。泰禾集团的这一做法,值得我国许多企业借鉴。在生产过程中瞄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高度、提高质量安全环境等的社会责任温度,加快绿色产品生产与使用过程的智能化速度,对于我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绿色化、信息化竞争,夯实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

4.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包括绿色包装和绿色销售。绿色包装是指在包装环节考虑通过包装设计、包装结构调整达到降低包装耗材、包装对环境的污染等负面影响。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汪光焘指出大概20%的垃圾是过度包装的废品。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于2010年3月28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新国标于2010年4月1日起实行。销售前企业应加强对市场的调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销售策略,运用线上线下销售形式,采取销售折让、商业折扣、电子广告等多种销售策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耗、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完善客户服务制度,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售后反馈及建议,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工艺和服务水平。

5.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为了通过回收、重新利用、循环等使得产品末期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2014年,244个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2436.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利用处置总量的58.2%,处置、贮存分别占比24.7%和13.4%。为了促进我国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回收,相关的顶层制度设计开始紧密部署。2012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依法利用废物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生产产品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绿色回收包括材料和产品的回收、材料和产品循环、材料和产品的报废。绿色产品回收方面,国务院发文要求建立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提高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比如很多企业开展的“以旧换新”“高价回收废旧家电”的活动。材料和产品循环通过对现有产品的重新拆装、组合、加工,使得零件可以重新利用、使用。材料和产品的报废是针对无法回收、循环利用、使用的部分进行报废,报废时候需要通过处理、加工使得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内部监督

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监督是指内审机构及人员以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为导向,以绿色信息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对将要或已经实施的经营活动实施监控、检查和评价,揭示和报告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缺陷等信息,并在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绿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降低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结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企业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组建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培养在绿色研发、绿色智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预算、绿色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审计[16]等领域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此外,还应该培养具备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管理、跨文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以便站在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正确地开展绿色监督工作。为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进一步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更好地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发改委、环保部联合颁布第38号令,要求2016年7月1日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内部审计机构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2014)基础上,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1)、《环境保护法》(2015)、《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2016)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各要素和环节实施一般内部审计监督和专项内部审计监督。明确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建立风险清单,对于重要性风险点实施重点监控,降低风险,强化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在审计队伍组建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华为公司审计部与公司总人员的规模比例为1■1000左右,审计部的人员其中之一是来源于研发、营销、供应链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形成跨部门的业务团队,其审计业务范围包括了产品的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等。同时,实施过程审计,保证业务根据预定流程体系得到执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还能够拓宽企业的监督边界,为供应链各企业、各流程、部门之间、不同人员之间实施动态交互制衡与监督提供了可能。

四、结语

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协同性和创新性,不同于单一企业内部控制或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社会责任风险在供应链主体之间生成、传导和渗透,单一的组织内部控制架构难以支撑日益扩大的风险防控格局。本文构建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涵盖绿色发展战略、绿色物流、绿色信息流、绿色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本文将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蕴含于绿色发展战略之中,偏离绿色发展战略的因素即为风险。此外,考虑到供应链上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内部环境蕴含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中,并增加绿色物流控制,能够涵盖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控制环境社会责任風险,同时倒逼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方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形成能够适应复杂生态、参与高层次竞争、具有协同共生能力的内部控制网络。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进行整合研究,对于深化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深入探索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作用原理和耦合机制,并将战略性社会责任和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为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增强企业全球化竞争能力提供新思路和新动能。

【参考文献】

[1]ZSIDISINGA,SIFERDSP.Environmentalpurchasing:Aframeworkfortheorydevelopment[J].EuropeanJournalofPurchasing&SupplyManagement,2001,7(1):61-73.

[2]顾志斌,钱燕云.绿色供应链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1):204-207.

[3]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2-1234.

[4]SARKISJ.AStrategicDecisionFrameworkfor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11(4):397-409.

[5]孙萃萃,张志红.钢铁行业传统制造与绿色制造的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2008(18):54-55.

[6]王能民,汪应洛,杨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2.

[7]曹景山,曹国志.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因素理论探析[J].价值工程,2007(10):56-60.

[8]曹国青,华凤燕.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7(1):117-119.

[9]王海兵,王冬冬.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J].会计之友,2015(15):88-91.

[10]花双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1]齐鲁.融入社会责任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王海兵,梁松.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现路径探微[J].会计之友,2014(11):95-97.

[13]唐洋,曹秋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10):96-101.

[14]王海兵,李文君.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预算控制体系构建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11):56-57.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绿色

1.以“绿色化工企业"为目标的发展

在化工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推行“以建设绿色科技化工企业”为目标,实施全面环保管理的重要举措,弘扬“绿色”企业文化。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多渠道宣传,“绿色”企业文化,加强绿色化工企业的认识,提高环保管理意识,达到“绿色化工企业”的目标。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企业要深刻认识理解绿色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重视技术进步、重视绿色环保、重视人文和谐的浓厚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在认知上、观念上和行为上形成了高度共识和一致.摒弃了“先发展、再保护”、“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等陈旧发展理念,为企业实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础。

随着新的企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企业制定提出以建设绿色科技化工企业的全面环保管理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战略目标:主要污染排放物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战略措施:1、注重科技创新;2,坚持综合治理;3、建立管理组织和评价体系。

2.建立和完善环保管理体系

一是建全企业环境治理机构.实施三级系统控制。

①级控制是在决策层企业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建立环境保护机构。

②级控制是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环保安全部,负责组织企业学习和贯彻国家环保法规及上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条例;组织开展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

③级控制是在各具体生产单位设立环境保护员,其主要职责是把环保工作纳入生产管理轨道,做到环保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三级控制”确保了全面环保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落实。

二是按照IS0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制定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监测、测量和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等23个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性文件。应用持续改进、过程控制、数据分析、风险识别、满意度评价、能力评估、绩效考评等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手段,对企业从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使用、报废、回收等整个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环境管理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三是根据环境污染后果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采用矩阵法对环境因素进行可接受风险、需关注风险、不可接受风险评价,清理出环境因素,针对需关注风险、不可接受风险因素,制定管理方案,明确具体管理、整改措施。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制定明确管理预案,有效地减少和杜绝环境和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四是建立企业环境动态管理制度,企业环境管理委员会坚持每个月要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安全环保部的工作报告,研究决定环境管理的重大问题。安全环保部环境检测站每天要定时定点对水、气、渣等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对污染超标排放情况在第二天企业生产调度会上进行公布和曝光,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环境管理。

3.建立全面环保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完善了全面环保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把环境监测指标、环保设备运转率、生产设备跑冒滴漏状况、原材料能源消耗情况.COD排放量、SO:排放量、责任事故与各单位.班组、个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考核。节能减排指标与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同步下达,在年度目标责任书中予以明确,层层考核、每年对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企业要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对取得明显环境治理成效的技术开发人员要给予重奖。全面环保系统的激励约束措施,极大的调动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绿化环境,构建园林式生态企业

建设园林式生态企业,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加强企业生态建设为目标,以创建山水园林企业为载体,加大绿化投人,加快建设步伐。

5.科技创新、为建设“绿色化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把技术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发挥传科技具备的基础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清洁技术,开发应用投资省、消耗低、污染小、效益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降低减少原材料能源消耗,实现污染物质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其措施:

一是抢占国际、国内技术创新制高点.开发环保工艺、研制环保产品。结合市场新产品开发、技术成果产业化竞争要求,企业每年用于技术进步的投入加大,开发了一大批既有利于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又有利于企业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6.“以建设绿色科技化工企业目标的全面环保管理”初见成效

6.1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始终保持了年平均两位数以上的发展速度,而环保指标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水耗和约束性排污指标却逐年下降,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得到持续提升,企业产品国内市场,成为全国第一的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6.2“环境友好型企业”

经过环境治理后,企业实现了重大环境事故为零、污染扰民事故为零、“三废排放”全部达标的阶段性目标.企业受到高度赞扬。减少排放的废水有95%可回收用于再生产、厂区绿化、冷却水循环每年减少取水量120万吨,削减COD排放量580DE,削减SS排放量406吨,减少尾气排放量20万立方米.减少酸性废水排放量5.6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节约原材料能源消耗1868万元.实现环保经济净收益近710万元,给整个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突出,整体污染物排放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标均实现提前实现。“环境友好型企业”已成为化工企业的称谓,环保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

7.结语

实现绿色化工企业,需要企业全面实施环保管理,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互相配合、协调,总体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更好的发展化工企业,绿色企业文化是我们传承的。

参考文献

[1]梁娟,张盈珍.化工百科全书第4卷:分子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困境内涵途径

我国政府“十二五”规划主动降低了对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把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利润,实现绿色增长将成为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面临着环境的挑战,其功能的缺少导致企业无法实现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企业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并实现其不断增长。

一、传统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困境

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更多的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环境困境。

(一)经济发展的困境。金融危机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的良性发展,它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从粗放式、高投入的增长模式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转型。如何科学的向自然资源投资,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将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首要困境。

(二)生态文明的困境。我国的生态环境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转折期,尽管已经实现了较高的人类发展水平,但是却是以自然资源被破坏、环境质量降低和高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在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在资本配置上向节能减排、保护能源、提高效率方向发展,这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二困境。

(三)技术创新的困境。随着国家政府导向的技术创新的悄然推进,我国的研发投入将从2006年占GDP的1.5%增长到2022年的2.5%,且要降低30%的国外技术的依赖。科研技术的投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绿色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在技术上获得了竞争优势。如何利用国家技术创新投入的政策、资金推动企业自身的技术革新是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三困境。

(四)社会和谐的困境。企业环境恶化、员工利益损害、造成环境破坏的事件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在信息民主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隐私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如何重新面对经营环境,资金如何配置,顺应时代潮流,实现环境、劳动者、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是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四困境。

二、新环境下传统财务管理的缺失

传统财务模式产生于物质资本稀缺的时代,依存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在传统财务模式所依托的制度背景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缺失将不可避免。

(一)财务目标狭隘。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现实发展来看,尽管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推动市场自由和社会财富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成本约束被弱化、虚化和狭隘化,资源耗竭、生态恶化,从而在根本上削弱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财务资源观狭窄。传统财务模式中的财务资源即是物质资源,物质资源的获取、利用、分配等构成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受资源观的限制,传统资源的配置所关注的效率只是短期效率,没有从企业长远发展、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角度来配置资源,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但他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考虑了财务资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而忽略了人力资本、顾客等软资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囿于物质资本保值、增值的资源配置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维持。

(三)价值功能弱化。传统的财务管理中的价值是从属物质资本逻辑下的价值,在新的环境下的价值地位为资本所掩盖。实际上,价值创造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还要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迈克尔・波特在《创造共享价值》一文中指出:创造共享价值可以重新建立战略定位,满足新需求、供应新产品、找到新顾客,通过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而更关键的是,波特教授指出:“由创造共享价值带来的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将远超过传统的成本降低和质量改进模式”。

三、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缺失,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绿色思想”开始萌芽,生态农业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绿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思潮,绿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我国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从中国知网收录的核心期刊数量来看,截止到2012年6月,共有92篇文章对绿色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绿色财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概念、目标、内容和体系设计等基础理论。主要观点有:

(一)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的涵义方面。(1)绿色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阎晓红,2001;吴向东、崔宏福,2003;鲁务顺,2005;杨士儒、田万林,2006)。(2)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活动管理过程中,导入环境因素,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张梅琳,1997;徐怡红,1998;孙佳、翟文军,2003)。

(二)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方面。(1)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会增加绿色成本而加重筹资负担,建议增加绿色负债和绿色股两种筹资方式且以这两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绿色成本支出。还可考虑用绿色借款(尚秀芬,2005;杨士儒、田万林,2006;王建明、鲍金刚,2003;鲁务顺,2005)。(2)投产时要尽量利用废弃物;在对投资风险分析时,要考虑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阎晓红,2001;吴向东、崔宏福,2003;尚秀芬,2005;王建明、鲍金刚,2003;鲁务顺,2005)。

(三)绿色财务管理目标、理念及外部环境方面。(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财务管理目标(孙佳、翟文军,2003;尚秀芬,2005)。(2)绿色财务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社会责任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及多元化目标观念(刘淑华,2005)。

综上所述,绿色财务管理应是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的效益性、环境的保护性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把“绿色”增长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标准,强调企业、生态、社会的和谐共存。它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差别就在于,企业在创造利润和经济价值时,是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还是增加了社会的成本。如果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给生态、社会创造了持续破坏影响或者无法修复的影响,其利润应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绿色财务管理是适应人类资源环境保护潮流的新理论,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

四、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制定绿色战略目标。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要兼顾到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兼顾经营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在资金的筹措、使用、耗费、回收及分配全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管理环节重视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收益,通过开展绿色经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实施绿色会计核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没有反映企业是否进行绿色经营活动的信息。因此,确立绿色会计要素并对之进行计量和确认、编制绿色财务报告并对绿色信息进行披露是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基础。

(三)加强绿色管理手段。通过发行绿色股票、绿色债券进行筹资。大力开展绿色投资,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建立绿色的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和财务评价体系,促进绿色管理健康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降低绿色成本。

总之,在企业追求绿色利润的目标价值下,企业将在实现自身发展,以及为股东、员工、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必然成为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的战略选择。

(注:本文系大连市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d13zc003;大连社科院2012年科研项目支持,项目编号:2012dlskyb243)

参考文献:

1.Molina-AzorinJF,Clave-ComesE,Lopez-GameroMD,Greenmanagementandfinancialperformance:aliteraturereviewManagementDecision,2009,(47).

2.ChanCH,WelfordR.AssessingcorporateenvironmentalriskinChina:AnevaluationofreportingactivitiesofHongKonglistedenterprises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5,(12).

3.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1)[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篇7

一、绿色营销的涵义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绿色营销不是一种诱导顾客消费的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公众形象的“美容法”,它是一个导向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障碍

我国现有的市场由于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使我国的绿色营销面临着不少障碍:

(一)没有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由于一些人的素质还不太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绿色营销理念的至今仅是少数消费者,许多人甚至还不知道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概念。

(二)绝大多数企业仍未建立绿色营销理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的少;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绿色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有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顾不上花较高的代价推行绿色营销。

(三)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滞后,与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也不相适应。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运动开展的措施,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搜集绿色信息。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并结合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据。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

(二)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针对我国目前人们绿色意识淡薄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大力进行绿色宣传。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保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三)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认为对环境高投资是无谓地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得不偿失,但事实并非如此。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价值,从而可以获得比经营同类型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不是企业多余的负担,而是企业节能降耗、拓展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努力使他们把环保和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管理;可持续发展;障碍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21-02

2007年环境绿皮书《2006年:中国环境的转型和博弈》披露:在反映各国政府在环境方面表现的世界环保绩效指数的排名中,中国在全球133个国家中仅列94位。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意识到,环保已成为今天中国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中国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中国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明显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环境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因此,在这个宏观背景之下,我国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不容质疑,但同时也存在阻碍企业绿色管理推行的现实因素,这是我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企业绿色管理的基本含义

“绿色”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学术界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绿色”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一个概念,用来指代较高质量环境以及有益于环境的观念、行动和成果。国内关于“绿色管理”的研究形成了几种主要观点[1]:第一种观点认为,绿色管理是以树立企业的绿色价值观为灵魂,以使用绿色技术为核心,以开展绿色营销为关键,以获取社会相关部门颁发的绿色认证为标准,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为目标的一种全过程管理;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三种观点认为,企业绿色管理的含义是注重对生命、资源、环境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消除污染、节约资源,并推出绿色产品及服务,扩大绿色市场份额,树立绿色公司形象。第四种观点认为绿色管理是指企业以消除和减少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前提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这几种观点的共同点是绿色管理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始终考虑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减少和降低污染作为绿色管理的中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国民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我国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世界银行测算,从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为14%,但中国也由此付出了资源消耗、高能耗和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2007年环境绿皮书指出,我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城市水域受污染率达到高达90%以上,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环境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每年约占GDP的10%左右。我国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约16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另据统计报告,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使中国面临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指出:中国能源和资源被超常规利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2006年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相提并论,即“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必须实现“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总纲”同时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是创造国民良好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据2007年环境绿皮书披露,我国工业产生的废污水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讲河湖库,8亿农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国至少3.2亿人的饮用水不安全,接近1/4的河流因污染而不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西方国家预测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目前国内2/3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约25%的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其中主要来源于工业烟尘排放量。

3.企业推行绿色管理也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WTO),冲破关税壁垒只是时间问题,但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国际上对环境标准的要求很高,在WTO框架中,几乎所有行业都渗透着对污染程度和允许的资源开发方法、数量加以限制的要求,即“绿色壁垒”。我国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因此而受到冲击,如2003年我国有39%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其中我国的冰箱、空调等数百个产品品种、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使用氟利昂制冷剂,违反了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到限制出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入WTO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在一个低环保标准的国度,无法开发出高环保标准的有竞争性的产品,环保问题还可能演化为贸易争端。企业必须进行清洁生产,切实执行ISO14000的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大幅度提高绿色产品的比例,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尽可能减少“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造成的损失。

三、目前我国企业推行绿色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1.体制缺陷使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缺乏硬性监管,这是在我国企业树立绿色管理理念、推行绿色管理模式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环境问题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政府决策层早已意识到其严重性。在2005年的财富论坛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就公开发表言论:中国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早已到了眼前的危机。2006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节能降耗的约束性目标并没有实现。2007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投资额达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保标准的项目,但“两会”期间就有代表指出,在这82个严重环境违法的项目中,仍有11个项目对执法置若罔闻,照常运营。另据国家环保总局披露:全国大部分省级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只有70%左右,地级市只有40%左右,县以下仅为20%左右。这种令行而禁不止的局面表面上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实际上是一种政绩与民生的博弈[2]。

2.法制的不完善使企业违规成本低廉,或缺乏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自动调控效力。目前环保法律虽多,但执法主体过多,权利分散,难以统一监督管理;环保法也没有赋予环保部门及时有效制止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制执行权,即使发现问题,环保部门的惩罚权也十分有限,并且法律对企业一些违法行为处罚过轻或缺乏处罚依据,在具体执行中还普遍存在违规企业拖欠、拒交处罚款的情况。违规成本低廉、法律法规刚性不足是导致部分高污染企业敢于违规生产经营的直接原因。

税收也是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但我国现行的税法还缺乏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积极推动,大部分税种的税目、税基和税率的确定并没有考虑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第一,收费标准过低。如对排污费的征收仍采用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使企业宁愿选择交少量的排污费也不愿采取措施减少排污或主动治理。第二,对实施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的力度不够。国际上通用的鼓励企业加强环保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税收优惠措施在我国几乎没有应用,在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中也较少体现对企业绿色管理的促进。第三,现有税种或具体税目的覆盖面太小,没有体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加强保护。如资源税仅对矿产品和盐类课税,并没有对淡水、森林、草场及其他不可再生的、稀缺的资源课税,使企业缺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自觉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的驱动力。

3.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信息披露等还未能成为企业绿色管理必要的制度支持。首先,企业内部需要建立绿色会计来确认和计量环境成本费用以及相应的环境绩效,反映和报告企业的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业绩和环境风险等与绿色管理相关的经济信息。但由于环境因素和自然资源难以进行产权认定并进行商品化,并且绿色计量还需使用劳动量、实物量等其他计量方式,难以统一为货币化计量,使得计量问题成为绿色会计的一大难题[4]。绿色会计在我国仍处于学术讨论之中,并未付诸实践。其次,我国需要绿色审计对企业的环境经济责任进行鉴证、审查和监督,但中国的绿色审计理论与实务也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绿色审计仍处于理论探讨的初级阶段,并没有统一的中国绿色审计指南,我国绝大多数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都未进行“绿色审计”[5]。另外证券法也没有规定我国上市公司有披露环境信息的义务。这些制度的缺位是我国企业绿色管理未能有效推行的重大制约因素。

4.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应该是目前制约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瓶颈。据统计,目前国家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占同期GNP不足0.7%,约为发达国家的1/3。企业在自身经营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够好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购买先进设备、开发绿色技术、培训员工等方面,高额的投资、缓慢甚至不确定的回报无疑是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一大障碍[6],中小企业高污染、高能耗成为普遍现象。

5.我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和需求不够,购买力有限,限制了国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能从源头敦促企业必须选择绿色管理的道路。我国真正的绿色消费群体还没有形成,特别在广大农村,由于消费者文化素质较城市偏低,环保意识不强,加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很多产品在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都认知不够,而有时低廉的价格更具吸引力。真正的绿色产品因为投入较大、价格偏高而在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从而限制了国内绿色产品的市场容量,而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产品又不可能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这使很多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虽然存在上述的问题和障碍,但在我国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是不容逆转的选择,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途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物质财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存的问题都应该能够得到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将实现真正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于庆东,王庆金,王晓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刘勇,胡力丰.仅有“环保风暴”是不够的[N].潇湘晨报,2007-03-13.

[3]唐玉华,赵爱军.绿色税收:新制度遏制环境污染[J].经济论坛,2004,(2).

[4]周运兰.对绿色会计和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生态经济,2005,(3).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1篇9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32-01

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目标。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其企业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

最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渐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追求高于其他竞争者的相对竞争优势。

3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起也仅10年左右,即便是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对于我国而言,供应链管理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更高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现状较发达国家而言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已经开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但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全无绿色竞争意识,加之受资金不足限制、既得利益驱动等影响,对环境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充分重视,视企业短期效益为终极目标,对社会效益考虑不足甚至不予考虑,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代价换来企业的自身短期效益。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不仅需要很多相关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在初期建设中,企业很难从经济效益上看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因此,为确保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企业具有战略性眼光,坚定信念,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适应未来世界发展主流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起步阶段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优惠政策、对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等,避免出现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牟取暴利、社会效益高的企业,反而失去竞争优势等不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倾斜和错位的现象。

4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发展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身是改革原有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因素,即内因,国家对企业的支持是外因。只有在内因积极改变的情况下,外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在这场变革中企业要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给予的外在扶持来迎接挑战。

(1)企业方面。第一,战略性的眼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企业之间确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第三,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政府方面。第一,进一步推进环保立法。第二,给予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涉及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国家还要在政策上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倾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税收政策),使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设备改造等投入成本得到补偿,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给施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予以扶持,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预,促进绿色供应链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对外企业上,我国政府还应该制定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止发达国家把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向我国转移。

5结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提高绿色供应链的发展速度,不断适应国际发展的新环境,企业才能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等待企业的将是高能耗、高污染造成的企业利益流失和企业发展停滞。

参考文献:

[1]马祖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J].南开管理评论,2002,6(3)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篇10

[摘要]在环保和资源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绿色管理,以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绿色声誉成为了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本文定义了企业绿色声誉,分析了它的特性,讨论了绿色声誉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提出了培育企业绿色声誉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绿色声誉;绿色管理;利益相关者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恶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世界各国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态危机的威胁。为了拯救地球、拯救人类,一些国际组织纷纷行动,发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环保运动。各国政府则纷纷出台了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限制一切不利于环保的行为。与此同时,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拒绝购买与使用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在此背景下,绿色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绿色声誉的作用也在逐渐显露。

一、企业绿色声誉及其特性

根据CharlesFombrun[1]对企业声誉的界定,这里定义企业绿色声誉为:与其他绿色管理领先的竞争对手相比,一个企业凭借其过去在绿色管理方面的行为和未来的前景,对所有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吸引力在认知层面的表达。按照Davies[2]对企业声誉的诠释,可以说企业绿色声誉就是其绿色身份和形象的结合,身份是指企业内部雇员如何看待企业的绿色管理,形象则是指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何看待企业的绿色管理,特别是顾客的看法。

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产,绿色声誉具有以下五种主要特性。

(一)赢利性。好的绿色声誉能赢得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消费者的认同与支持,从而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工厂,在制造线路板的过程中不再使用会损害臭氧层的氯氟烃,每年节省了600万美元,而保护环境的好名声传开后,营业额上升了15%[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麦当劳公司在绿色声誉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1999年初,北京的麦当劳公司与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局联合举办了“倡环保、享美食——回收废旧电池”活动。良好的绿色声誉使麦当劳赢得了消费者,其营业额一直名列同行业的前茅,在绿色声誉管理方面的投入使麦当劳的利润不降反升。

(二)社会性。企业绿色声誉是社会有关各方凭借自己对企业在绿色管理方面的努力、表现、绩效等的印象而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反过来,企业绿色声誉又无形地影响着社会对企业绿色管理乃至企业整体的评价。

(三)增值过程的长期性。绿色声誉的形成与增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流逝,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有关企业行为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对企业做出全面评价[4]。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精心培育、呵护自己的绿色声誉。以杜邦公司为例,仅1998年一年它用于环保项目的投入就高达2亿2千万美元。当然,好的绿色声誉一旦形成,就能较长期地起作用,而且有效的管理还可以使其价值与日俱增。

(四)贬值过程的快速性。绿色声誉的增值过程虽然漫长,且需要企业付出艰苦的努力,但“失去全不费功夫”,片刻的掉以轻心都可能使一切化为乌有,让绿色声誉迅速贬值、毁损。而且,一旦声誉扫地企业便很难东山再起。

二、企业绿色声誉的影响

绿色声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态度和行为。

(一)对投资者的影响。当今,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绿色声誉,有些金融机构已把企业在绿色管理方面的表现与声誉纳入融资资信考察体系中,良好的绿色声誉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能进一步吸引新的投资。美国还出现了“绿色”银行,该类银行专门选择那些进行“绿化”的企业和项目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5]。而不佳的绿色声誉可能给投资者一个信号,企业的生产过程无效率,企业可能受到附近环境团体或机构更加严密的监督,受到消费者的抵制与拒绝,遭受环境管制处罚和环境责任争端带来的潜在财务损失等等。这样,企业就很难赢得投资者的支持。

(二)对消费者的影响。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声誉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正日益增强。他们常常会抵制绿色声誉不佳企业的产品,或尽量减少对其产品的需求。早在1989年,英国一家公司对美国所作的调查表明:53%的受访者曾因担心产品或包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拒绝购买某种产品;75%的受访者表示,若产品或其包装可回收或分解,他们的购买意愿将会更高,且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5]。199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77%的美国人和76%的加拿大人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对环境的影响[6]。1997年法国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公众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达70%。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对22个国家环境态度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公民认为环境状况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更多的公民认为环境影响了儿童的健康。22个国家中16个国家的公民表示他们拒绝购买对环境有害的产品[7]。

(三)对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绿色管理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受制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所以,他们往往不愿与绿色声誉不佳的企业进行业务往来,以免影响供应链的绿色性,削弱供应链的竞争力。为了追求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将其作为深层次管理目标,处于强势上升的索尼爱立信推出了“绿色伙伴计划”,用严格的程序监督、管理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以期确保所供原材料不含违禁成分和达到环保要求。从2005年第三季度开始,所有索尼爱立信的供应商将都被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查而成为合格的“绿色伙伴”,审查程序采用了“索尼绿色伙伴资格评估程序”的具体条款。额外的要求还包括供应商的自我审查和零部件验证,其中包括重金属测试和原料环保声明。索尼爱立信“绿色伙伴计划”最终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使所有索尼爱立信的供应商通过测评而成为“绿色伙伴”[8]。

(四)对环境保护组织和媒体的影响。企业的绿色声誉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种环境保护组织。对于绿色声誉好的企业,他们会不失时机地予以赞颂,并在道义上给予支持。对于绿色声誉不佳的企业,他们则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指责,并给予更严密的监督。这种无形的环境压力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和负担。例如,1995年,英国壳牌公司决定把一座报废的海上储油平台沉没到大西洋底。绿色和平组织称该平台内含有100吨有毒沉淀物,并在德国发起一场激烈的抵抗运动,致使公司的销售额突然下降了20%以上。在巨大的压力下,壳牌公司不得不收回原来的计划[7]。

企业的绿色声誉也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偏好。绿色声誉好的企业会得到更多、更加有利的媒体报道,相反则会遭到更多、更严厉的监视与批评。

(五)对雇员的影响。良好的绿色声誉将会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进入企业。在西方国家,许多人宁愿获得较少的工资报酬或经常加班,也希望进入绿色企业工作[5]。良好的绿色声誉也有利于留住人才,他们会因身处这样一个绿色的企业而感到自豪,从而更忠诚于企业。

转贴于

(六)对保险公司的影响。环境责任保险在许多国家已经是一种独立的险种,但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意为绿色声誉不佳的企业提供保险,或者会收取较高的费用以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而对绿色声誉好的企业,则会给予较优惠的价格。

(七)对政府的影响。企业绿色管理是一项外部性很强的活动,政府会进行干预与管制。绿色声誉好的企业会获得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例如得到税收减免、环保补贴、无息或低息贷款以及宣传表扬等。而绿色声誉不佳的企业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更加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湖北省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管理。规定对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证书的企业,由所在地的市、州、县级财政,按每个品牌1万元以上给予奖励;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进入市场,要求有关部门应减免入场费、场租费等费用;对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给予优先自营出口权;从事绿色食品科技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按照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享受优惠政策。在“十一五”期间,在省对下转移支付专项预算中,每年安排500万元绿色食品开发专项资金[9]。

三、企业绿色声誉的培育

由上述分析可见,绿色声誉会对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者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培育绿色声誉。

绿色声誉的形成是以有效的绿色管理为基础的,同时要借助于有效的宣传与沟通手段,以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绿色声誉的形成。

(一)树立绿色管理意识。好的绿色声誉首先取决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认识与行动,只有当员工们有强烈的绿色意识、采取切实的绿色行动、形成浓厚的绿色氛围时,才能形成良好的绿色形象和绿色声誉。为此,要对员工进行有关绿色管理的教育培训,让他们认识到绿色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通过举行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摄影比赛等活动,使员工了解绿色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上海夏普(SSEC)分别对管理干部、环境作业人员、全体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同时,开展环境知识竞赛,以竞赛形式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员工的环境知识。此外,在全公司开展以绿化工厂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加强环境活动过程控制、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为目的绿色小集团活动,动员全体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找环境改进项目,并对其中的优秀小组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全体员工的绿色意识和对绿色活动的参与性[7]。

(二)建立绿色管理组织。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绿色管理部门或安排专门的绿色管理人员来保证绿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绿色管理部门要和研发、供应、生产、销售等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确保在产品设计、物资采购、生产管理以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材料选择、污染排放、废弃物处理、包装物回收等方面满足绿色化要求,确保能源和水的节约与再循环使用,并有效运用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手段来确保各项绿色工作的开展。

美国杜邦公司1992年革新了环境管理体制,在公司董事会下设环境政策委员会和环境指导委员会,环境政策委员会由5名外部董事和一名公司内部副主席组成,负责监督环境政策的执行,环境委员会负责制订公司安全、卫生、环境政策以及工作目标、环境质量指标,指导公司的环境计划。杜邦还成立了一个安全、卫生及环境优秀中心,其任务是通过与经营部门的直接联系,将决策、监督及安全、卫生和环境管理结合起来,该中心下设与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的“责任照管”管理规章要求相配套的机构,包括职工健康与安全、环境管理、工艺安全管理、产品管理、化学品销售、公众意识与应急响应等[5]。

(三)健全绿色声誉管理制度。健全的绿色声誉管理规章制度会使绿色声誉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活动一样成为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稳定、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四)培养绿色声誉管理人才。绿色声誉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较为全面。他要有强烈的绿色管理意识,要有丰富的绿色管理知识,要掌握声誉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企业可采用“派出去”与“请进来”的方法来培养绿色声誉管理人才。即既可将企业的有关人员派出去进行相关技能知识的培训,也可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讲课,对全体员工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五)注重绿色声誉管理沟通。声誉不但依赖于直接的经验,同时也依赖于加工过的沟通信息[2]。所以,企业除了要以实实在在的绿色行动与绿色绩效来提高自身的绿色声誉外,还要注重通过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与顾客、社区、雇员、媒体、投资者、民间环保组织、执法部门等进行沟通,以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绿色声誉。

庄臣公司积极运用绿色沟通培育企业绿色声誉。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开展气雾罐的回收活动;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绿色意识;积极与供应链伙伴合作,促进环保行动;积极获取社会对其环境活动的支持,比如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与政府对话、建立持续发展委员会等。杜邦公司也是绿色沟通的行家。比如,1996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协助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了首届“杜邦杯·中国环境新闻奖”评选活动。该评奖活动旨在鼓励新闻工作者探索环境新闻报道的创新,提高环保宣传的质量[7]。通过此类活动,这些公司很好地宣传了自己的绿色理念和绿色行动,提升了自己的绿色声誉。

参考文献

[1]CharlesFombrun.Reputation:Realizingvaluefromthecorporateimage[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6.

[2]GaryDavies,RosaChun,RuiVinhasdaSilvaandStuartRoper.CorporateReputationandCompetitiveness[M].Routledge,2003.

[3]颜爱民,谭民俊.绿色管理:中国企业管理新趋势[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5).

[4]郝云宏,张蕾蕾.持久的竞争优势与战略资源——企业声誉理论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6,(4).

[5]李会太.企业绿色管理引论[D].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6][澳]迈克尔·杰伊·泼隆斯基,[美]阿尔玛·明图·威蒙斯特.环境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高广阔.当代跨国公司实施绿色管理的动因及行为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后论文,2003,9.

[8]绿色伙伴:索尼爱立信加强供应商环保责任意识[EB/OL].http://www.enorth.com.cn,2005-07-20.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篇11

关键词:企业;绿色管理;特点;建议

一、绿色管理

1.绿色管理的意义

我国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其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而这种环保意识也深入发展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例如人们会关系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是绿色产品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保护环境,构建绿色经营体系作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是现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和谐环保的,绿色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所以,什么是绿色管理,如何实现绿色经营和管理是现在企业需要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只有真正的实现了绿色经营管理,我国企业才能够在长远的竞争和发展中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绿色管理是在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绿色管理的概念

关于绿色管理,主要有这么几个概念即绿色论证,绿色观念,绿色生产和绿色设计。(1)绿色论证-主要是指环境管理的一种宏观机制,主要是用于检验企业生产经营或者管理是否是预防环境污染的或者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企业需要积极的得到绿色论证,这样企业才能向外显示出企业想要积极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2)绿色观念-主要是指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绿色经营管理概念运用企业的每个一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有效的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文化。(3)绿色生产-主要是指企业利用绿色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减低能源消耗,节约国家和企业的资源,同时防止或减少污染为目的进行企业生产活动。因此,绿色生产也可以称作为清洁生产。企业通过实现绿色生产,可以在节能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防止污染,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4)绿色设计-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的前提,它是以一种技术形式存在的。绿色设计的核心就是在进行企业商品设计的时候,将绿色环保元素或者绿色环保概念融入进去,从而保障企业生产的商品是绿色商品或者具有绿色商品的性质。由于将绿色设计概念融入到企业商品设计中,这个时候商品的选材,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商品完后废弃材料的处理等都需要考虑到绿色设计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绿色管理。

二、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优势

1.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环保意识,绿色经营等是我国企业现在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唯有主动积极的接受绿色经营的概念,进行绿色管理,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另外,企业进行的有效的绿色管理,还可以促使企业建立绿色经营文化,从而树立正面的企业绿色形象,因而可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同时企业进行绿色管理,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减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因而扩大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绿色管理的同时,需要做的新技术的引入和新技术的创新,因为绿色管理需要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而企业在技术上的革命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符合环保法规和法律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都有严格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企业需要积极的开展绿色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积极的配合我国对企业生产环保方面的规定,做到减少污染,不随意浪费资源,生产绿色产品,可以向社会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3.适应绿色消费趋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倡导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和消费态度等也在不断的改变,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或者天然无公害的产品,人们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绿色消费模式。在我国,绿色消费的概念已经贯彻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在超市里面,很多人不再单单关注商品性能和价格等,而是更加关注商品是否是无污染绿色商品。所以企业为了建立良好的客观关系网,保持和扩展企业客户的数量,企业需要尽可能快速的实现绿色管理,制造和销售绿色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三、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措施

1.企业实施绿色生产

企业要真正实现绿色管理,其核心是实现绿色产品的的生产,这样才能建立起绿色企业的形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绿色生产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需要处处体现绿色管理的概念。首先企业要实现绿色采购,即在给产品选择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时候,需要考虑使用可再生或者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同时也需要考虑选择那种生产完后产生的废物污染少的原材料。然后企业要实现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得产品再使用完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即把可以变废为宝,增强产品资源的可利用性。在产品生产工艺上,要实现绿色工艺,即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要确保减少废气,废水排放,实现环境污染最小的工艺生产,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加工。在产品的包装上要尽可能是实现绿色包装,即包装材料最好使用那种污染染,无毒并且容易降解的材料,这样可以进一步做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2.实现企业绿色理财

绿色管理概念也需要贯彻融入到企业的利润计算,成本核算等相关的财务计算活动中,将企业的效益和成本的绿色化概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实现企业的绿色核算,绿色审计以及相应的绿色会计。这里所说的实现企业绿色会计,不仅仅包括企业在会计计算时考虑到企业资源,产品,材料等核算上实现绿色经济,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其他资源如废弃物等也要加入的会计计算中,实现企业循环经济,做到不浪费,不污染,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的绿色循环。进行企业资产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环境相关的设备,组织等进行客观的审查和评估。特别是在企业审计方面,需要实施绿色审计,通过政策借鉴手段判断企业是否遵守了环境保护的规范,实现了保护环境的客观目标等。

3.推广企业绿色营销

营销活动是指企业为增加产品的知名度或提升企业本身的品牌形象等而开展的一系列宣传企业文化,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活动包括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和市场促销以及广告传播等,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企业以及企业相关的文化,产品,服务和品牌等。而绿色营销,则是指在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如企业在进行产品促销时,其宣传用的工具,促销的商品等都需要采用绿色可以再生材料,使用绿色包装如环保袋等。并且营销活动需要的成本核算等也需要进行绿色计算,将环保的成本加入到整个营销活动成本计算中,制度促销产品的绿色价格。另外还需要鼓励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同时企业本身也需要提供绿色售后服务等。总而言之,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产品定价,市场调研,促销活动和产品研制等营销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以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为指导,使得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4.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

要让企业内部员工和管理者在工作中做到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绿色文化。建立了绿色的企业文化,其管理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在制度上,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绿色管理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执行绿色管理的职能,包括设立绿色认证部门,负责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的认证工作,并且负责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塑造者,要树立绿色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树立绿色员工形象。企业管理人员应先提升自身环保意识,与员工充分沟通,将清洁生产理念纳入企业经营文化,从而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就是品质"的观念,以绿色的文化氛围来塑造企业。

5.积极申请绿色认证,建立规范的绿色管理体系

企业要实现绿色管理,还需要积极的申请相关的绿色认证例如ISO系统认证,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或者标准的绿色管理系统,这样才可以保障企业绿色管理的长久有效的实施。一方面,ISO系统认证是一种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这种认证可以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能量消耗从而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得到了ISO认证,就说明该公司生产的产品的符合环境质量检测的,而人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也越来越关注该产品是否有ISO认证标志。因此,一个企业要实现绿色管理并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就需要尽可能的得到ISO认证。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绿色管理系统,也是实现企业绿色管理的必要措施。通过建立该系统,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采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等一系列流程都具有相应的参考标准和规范,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个绿色管理可以有效的实施和完善。并且通过系统中的各环节审查和不断改进,该绿色管理系统就会越来越完善,因而整个企业的绿色管理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四、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企业要提高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就需要做的绿色管理。从管理观念上开始创新,将绿色概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中。企业只有积极及时的实现绿色管理,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的绿色管理,我国企业才能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篇12

论文摘要:绿色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本文分析了现代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及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点,并从若干个角度探讨了推进企业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紧张,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要及时进行创新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需要深入贯彻和执行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建健康、绿色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本文分析的正是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构建与应用。

一、现代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随着我国及国际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法规的越来越完善,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壁垒正在逐渐消退,而绿色壁垒正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现代企业来讲,在财务管理这一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环节,要积极加强绿色财务管理思想的应用,这对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大有裨益。

(二)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绿色管理理念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的盛行,绿色管理开始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而随着国内及全球筹资、融资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也需要及时推行绿色管理的模式,及时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引导企业的资金运作与管理向更好的方向进步。

(三)更好的适应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绿色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消费观念也越来越趋向于理性,消费者在绿色产品和可循环利用产品方面的消费投入也越来越多,这时企业要通过绿色财务管理的应用,更好的引导企业在投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工作,使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活动更加趋向生态与环保。

二、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点

绿色财务管理,强调的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其最根本的目标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生态环境与企业的协调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应用与实施,要善于把握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逐步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一)筹资环节的绿色财务体系构建

在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要求有固定的成本支出用于绿色成本的支出。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绿色筹资体系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以及其他资本等,在筹资方式上应当积极借助于绿色负债和绿色股票等形式,这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缓解在绿色资金方面的压力,也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带动企业品牌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提升,进而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投资环节的绿色体系构建

在企业绿色财务管理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在进行投资方向的选择和投资方案的制定时,必须对企业投资过程中所付出的绿色成本进行分析,综合评定投资方案的绿色程度,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在未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企业在进行绿色投资时,不仅要考虑投资回报率等基本的常规指标,还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综合评价投资方案中的绿色收益或环境风险,做到趋利避害。譬如某企业在进行绿色投资方案的制定时,首先考察了该项目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污染物的排放、资源的消耗量等因素,接着分析了该项目的经营是否会与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相冲突、采取绿色环保式的生产方式能否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以及自身所付出的绿色成本等因素,最终确保了绿色投资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宣传环节的绿色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进行市场推广或企业宣传过程中,没有坚持与时俱进,宣传理念和宣传方式相对落后,尤其是在绿色宣传方面。对此,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通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绿色宣传活动,才能让社会公众看到自身的绿色行为,达到宣传企业绿色形象的效果,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分配环节的绿色体系构建

绿色分配体系的构建实质上是对传统财务管理分配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其最注重的区别就在于绿色公益金或绿色股利的提取与发放,以此来弥补企业在绿色资金环节可能出现的缺口,增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积累和投入,这不仅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优秀的绿色企业文化,也非常有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提升和建立。

三、推进企业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积极应用绿色会计处理方式

企业在开展财务与会计工作时,一定要及时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增设绿色股本、绿色公益金和绿色成本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财务报表中对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环保收益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提高企业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加强环保宣传,建设企业的绿色文化

通过积极有效的环保宣传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还可以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提升企业产品与品牌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绿色财务管理方式的推广与应用,能够引导企业在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转变,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的有效统一。

(三)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支持

绿色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经过政府的有效引导与支持,才能达到最好的推广与应用效果。首先,政府要及时完善企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制度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提供一系列的绿色优惠政策,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更好的开展绿色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

(四)加大绿色培训的力度,提升员工的绿色素质

企业要想深入贯彻与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的理念,离不开有效的教育与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人员在绿色理念、绿色财务管理、环境会计等方面的有针对的培训活动,及时更新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促进企业由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及时转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财务管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许多新的内容与特点,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渗透绿色管理的观念,认识到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加强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宣应用与推广。通过绿色财务管理,更好地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与销售管理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朦.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绿色财务管理浅析.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90.

[2]张文艳.浅谈循环经济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构建.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2):112.

[3]赵亭亭.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企业长足发展的保证.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21-23.

  • 上一篇:六年级苏教版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整理12篇)
  • 下一篇:<创建健康社区工作计划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