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在思想思路上有新提升
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转变人防工作的领导方式,首先应在认识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思路上顺势调整,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全市人防建设。
(一)认清人防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防空面临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明确和认清人防发展的根本途径。一要坚持以军事斗争人防准备为牵引。现代军事变革日新月异,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形态,城市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成为防空袭斗争的重中之重。人民防空要始终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把维护国家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人民防空准备的基点调整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信息条件下局部战争上来。二要坚持走平战结合的发展道路。只有正确处理平时、战时的关系,主动发挥人防战备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真正实现一笔投资带来多重效益,切实做到“战时防空、急时应急、平时服务”,才能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和主动权,实现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三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对涉及人防长久发展的人防机构、行政职能、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重大问题,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绿化、公共设施建设兼顾人防需要等难题,要敢为人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探索理论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创新、深化机制创新,为人防工作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实现人防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人防发展的重点任务。新形势、新发展和新情况为新时期人民防空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重点。一要全面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防空能力。总书记提出加强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型找到了突破口,为人民防空建设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路径,这就是要把人民防空建设的着力点转到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防空能力上来,就是要发挥信息系统的“血脉”作用,加强各要素各单元的综合集成,实现预警报知、指挥控制、综合防护和应急救援的一体化。二要科学开发管理城市地下空间。把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人防建设三者紧密结合,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和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科学开发管理城市地下空间,不仅是人防工作职能任务拓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人防部门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市在去年的机构改革中,已经明确了人防部门对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的职能,我市各级人防部门一定要切实履行好、落实好相应职能。三要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人防的战备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人防工程和设施转型升级,人防组织指挥要向政府应急管理延伸,人防警报要向社会报时、预灾报警服务,人防教育要向社会公共安全教育拓展,进一步强化人防的社会公益性、公共性和服务功能,更加注重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三)审视人防发展的现实瓶颈。面对城市化建设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形势提出的战略要求,逐步暴露出人防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一是人防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军分区近年来在人防工程建设、警报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但总体来看在这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二是人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明确提出了人防融合发展的要求。审视我市的人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范围还不够宽、层次还不够高、途径还不够广。特别是人防工程对城市交通、商业繁荣、生态建设的贡献还不明显,人防参与政府应急救援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还不成熟等。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全市各级人防系统队伍结构中,具有基础性业务知识的人员比较多,适应现代化人防要求的比较少,特别是对于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技术指挥通信人才、人防业务拓展需要的多能型网络人才以及人防管理模式转变需要的法律专业人才等比较缺乏。对这些瓶颈问题,需要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提高。
二、切实转快领导方式,在运作运用上有新水平
当前转快对人防工作的领导方式,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几个事关人防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确保人防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持续性。
首先,科学运作地上与地下两个空间。要牢固树立“立体发展”的理念,一方面与城建规划部门积极协作,着力整合地上空间资源;另一方面加快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利用,将人防工程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城市生态建设、功能区培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当前,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更需要提早对开发地下空间做出统筹安排,科学制订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意见,努力做到地下空间和地上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
其次,综合运用市场与监管两种手段。在人防设施设备产权、资源开发利用、平战结合收益分配等深层次问题上,要充分认清人防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努力运用市场的机制理顺关系,用市场的手段解决问题。各级人防部门作为政府管理人民防空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按照“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综合运用好市场与监管两种手段,调动各方面支持参与人防建设的积极性。
其三,正确把握持续与转型两个课题。按照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的要求,继续坚持我市人防建设中好经验、好做法和好作风,不断提升我市人防建设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现代局部战争特点,全面推进人民防空能力建设的转型升级,切实把防护重点由单个城市防护转变到区域联合防护上来,由以人员防护为主转变到人员防护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并重上来,由被动防护转变到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相结合上来,由硬防护为主转变到硬防护与软防护相互兼顾上来,真正做到在持续中稳步转型升级,在转型中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三、切实转好领导方式,在求实求效上有新突破
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战略思想,将国家安全利益与经济社会发展利益融为一体,使人民防空与经济社会在发展战略上相适应,在发展进程中相协调,在发展机制上相衔接,在发展目标上相一致。
首先是融入经济建设大局。主动将人防工作放到经济发展全局中思考和谋划,既要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持和发展后劲,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重点做好解放大道人防工程、丹枫园大型人防工程的后期建设与开业工作,在繁荣北关商业圈和城市西区商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广“地一大道”和丹枫园商业广场的投融资模式和建设经验,积极拓宽社会资金投资人防建设的渠道,开发建设地下商业、文化娱乐、仓储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城市地下人防工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新兴产业,实行公司化管理,盘活人防资产,提供公共服务,切实做好“经营人防”这篇大文章。
其二是融入城市建设进程。按照“法律促进,效益引导”的原则,继续提高人防工程“结建”落实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7万平米任务,其中专项工程比例要达到8%,确保人防工程规模较快提升。特别是要将人防建设与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等通盘谋划、同步推进,规划建设一批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共同沟、地下停车场、疏散干道等设施。切实加快解放大道人防工程配套的快车道“四改”、市政设施升级改造、街景绿化美化等工程,在节约土地、缓解交通、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等方面发挥作用。
其三是融入社区服务体系。扎实开展人防“进社区”工作,把人防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范畴和服务体系,使广大居民更好地了解疏散掩蔽、防护救援等知识,掌握自救互救、应急救援等技能。按照实用化要求,将人口疏散方案预案作细化分解,落实应急疏散联络员和引导员,在社区建设人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人防志愿者在宣传防空防灾知识、组织疏散方案落实、维护人防工程管理、应急救援等工作中的作用,为社区服务体系赋予新内涵。
其四是融入政府应急救援。人防部门是我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主动加强与政府应急部门的协调配合,推进人民防空和应急管理一体化建设。在指挥平台建设上,按照平战转换要求,不断完善人防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合理配置省、市、县三级指挥、信息、通信等要素。在避难场所建设上,结合疏散体系建设,完善紧急避难场所规划,加快推进步伐,扩大覆盖范围。在救援队伍建设上,抓好现有人防专业队伍训练和抢险救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挥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人防医疗救护专业队的优势,今年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医疗救护实战化演练,有效提高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四、切实强化领导责任,在群策群力上有新成效
人防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努力调动各方面力量,科学安排,强力推进,确保圆满完成人防责任目标任务。
一是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我国人民防空实行军政双重领导体制,各级政府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防建设的关系,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人民防空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把人民防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建立军地联合办公制度,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军民结合作为指导我国国防工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从最初军工企业生产上的军民结合,到后来实现国防工业体制的军民结合,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军民结合已不再局限于国防工业或国防经济,而是要使“军”与“民”在更深层次上结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建设一体化发展。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领域推进军民结合。经济体制和技术条件决定着“军”与“民”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军队建设的各项保障主要靠自身来完成,“军”与“民”的结合则主要体现在国防工业领域,具体表现为军工企业在完成军品生产任务的同时,生产技术相似的民品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提供了体制和技术条件。如信息技术以及从事信息技术开发的信息人才,其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军民之分,既可以用来发展经济,又可以用来建设国防。因此,在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时,应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不断探索利用国家经济社会资源的新方法、新途径,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军队和政府双向互动推进军民结合。军民结合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作为军队一方来说,既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又要善于从国家社会发展之中汲取能量;既要依靠国家提供的各种宏观条件,又要积极主动的发挥推动作用。其中关键是要强化军民结合意识,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的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如要广泛吸纳成熟的民用先进技术,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和从社会引进专业人才工作的力度,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的社会化。作为政府一方来说,要把军队建设纳入整个国家建设的整体规划,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必须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有机地融入军事需求。如在国民经济基础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兼顾军事需求,促进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把国防教育、国防人才培养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拓宽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途径。
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根本推进军民结合。从目前来看,全面推动“军”与“民”在各个领域的结合,还基本上处在依靠行政手段的层次上,军民结合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实践证明,改革体制机制对落实军民结合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军民结合要以体制建设为核心,以政策制度和军民通用技术标准作为纽带,以规划计划作为重要手段和依据,把国防建设规划计划纳入到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计划之中。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按照国防建设需要和市场经济法则,在装备研制、科技发展、人才吸引、社会化保障等方面,抓紧制定既有强大吸引力又有严格约束力的相关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在国防科研、经济动员、军事订货、交通战备、人防建设等领域进一步明确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制定基本建设、科技发展、教育及人才流动等方面贯彻国防要求的法律法规。
一、走“军民融合”式的国防经济发展道路,是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把国家建设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始终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的奋斗目标。但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本身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不谋经济发展,成不了富国,也谈不上强国;只谋经济发展,可以成为富国,但如果忽视国防建设,仍旧成不了强国。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切实做好“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历史实践表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反之,或“穷兵黩武”,或武备荒废,都必将因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畸形发展而伤及国家发展有机体。前苏联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与美国展开超越国力的军备竞赛,最终被美国拖垮、导致党亡政息;清朝的康乾盛世,白银储备世界第一,但是,富国弱兵,后来,虎门一声炮响,一代王朝从此败落。科威特富甲全球,但国防虚弱,以至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被伊拉克占领。因此,历史一再警示我们,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和强盛的根本性问题。对此,我党的领导集体多次强调要坚持国防和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强调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走军民融合这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路子。所谓“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后勤技术保障体系等,从而形成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动态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正如同志所指出: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条路子,对于国家和军队建设来说,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国防费开支,又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中有效获得极为丰富的军事资源和战争潜力,因而它是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也是实现富国强军战略之百年大计的一条好路子。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开辟,无疑有利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这对于加快推国防经济的发展,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效应的最大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走“军民融合”式的国防经济发展道路,是实现国防和军队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
国防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基石。对此,胡主席强调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国防和军队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国防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人防建设创新
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对人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人防建设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及时对人防建设工作的内容和过程进行调整,积极做好人防建设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人防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根据其自身的发展情况形成一种完善的、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而对于每一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来说,都势必要有一套完备的与这种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观念体系。而作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人防建设工作,对于观念体系的形成以及平战结合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人防建设工作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政策,与之相对应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人防体系,为我国的国家建设和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防建设工作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思想上、环境上以及国家相应的政策上较计划经济时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人防建设也必须做出相适应的改变,创新人防建设策略,继续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防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人防建设体系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
客观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对于人防建设水平的要求都会做出相对应的改变,因此人防建设体系应当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应当与国家的相关政策相适应,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但是,传统的人防建设体系通常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为思想原因和经济原因。在人防建设工作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人防建设观念很难在短时间产生质的变化,在建设过程中“求稳怕乱”的思想普遍存在,“小改即止”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经济上,由于国家在人防建设上的投资近年来逐渐减少,导致在进行人防建设时普遍缺乏资金,工作难度相对较大,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人防建设体系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新的政策环境对人防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如前文所述,政府会针对一段时间内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政策层面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新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人防建设工作提出新要求。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人防建设工作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和详细,存在控制过严的问题。当市场经济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时,人防建设工作需要有一个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但现实情况是以往控制过严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为了做好人防建设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政策的变化对工作的内容和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防建设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人防企事业单位建设
把人防企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防建设工作的大潮流,因此在进行人防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快推进人防企事业单位的改革,结合市场环境的具体情况探讨单位经营模式的转变。人防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与市场的交流与沟通,大力发展内外贸易,在把单位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充分经受市场的考验和磨练。要严格杜绝以事业费为生存靠山的情况,争取早日实现对企业的目标管理,要求企业自负盈亏,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活力。
(二)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人防建设水平
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投入对于提高人防建设的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组织人防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营造一个能够让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各自长处的氛围和环境,要组织和鼓励科技人才进行技术攻关以创造出更多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产品,努力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管理和选拔,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的需要面向社会各界选拔专业人才,一切的工作都要注重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应当认识到人防建设要面向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做好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
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人防建设面向市场经济、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建设、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获得战备资源的重要体现,在人防建设中,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集中自身的资源做好大中型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和使用工作。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平战结合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要灵活转变经营策略,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预售或出售平战结合工程的使用权。
四、结束语
加强人防建设,符合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防建设工作者应当加强创新,使人防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大局。
参考文献:
航母战斗群经济
每个国家都拥有自卫权,即国家为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和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但是由于当今世界局部冲突不断,很多国家都没有能力保护本国的领土和完整。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领土领海面积大,疆域广,海岸线漫长,邻国众多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一系列的原因,我国与某些邻近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的领海争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海洋资源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利益和诱惑,丰富的海洋资源给人们巨大的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加上陆上资源的过度开发,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人们的眼光已经从大陆转向海洋。各国之间的海洋权益争端也愈演愈烈,这就促使我国应加强海军实力,发展海上力量,保护我国的和领土完整。
随着“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052C,052D导弹驱逐舰,039常规潜艇以及战略导弹核潜艇,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以及岸基远程导弹,“辽宁号”航母,飞豹等战斗机的相继服役,中国海军具备了万里集结,远洋作战的攻防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9月25日,“辽宁号”航母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却引来了诸如“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没有消散,发展航母不如改善民生”、“中国国力不足以支撑航母事业”、“航母体积大,移动不灵活,是精确制导导弹的活靶子,发展航母是浪费资源”、“中国”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到底用不用,能不能,该不该发展航母战斗群呢?我个人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航母是我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必须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都十分重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增强军事力量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巩固的国防,始终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的安全统一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可靠保证。国无防不立,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安全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巩固的国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我军一贯强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得是必须坚持十坚持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历史证明,不谋经济发展,成不了富国,也谈不上强国;只谋经济发展,可以成为富国,但是忽视国防建设,仍旧成不了强国。要真正实现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我们现在从全世界进口50%的石油,60%的铁矿石,80%的铜矿石,40%的棉花,80%的大豆,另外,还有大量的出口。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船。现在我们的利益已经全球化了,这就需要更加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航母交付也是大势所趋。从历史上回顾,像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建造航母,当时航母的作用也不是为了打赢战争,而是因为美国在工业化高速发展以后,它的海外利益就越来越强,所以这时它一定要有最先进的保障本国利益的安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0%,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建设为其提供强大的后盾,尤其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航母已经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和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军民科技融合;国防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TG3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35-01
前言:军民科技融合是国防科技发展建设的全新思路,集成军民科技资源,进一步提升国防科技优势,建设更加强大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满足当前我国军事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要求。军民科技融合对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国防科技工业拓展了全新的发展路径,使我国的国防科技发展在世界军事科技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对维护国防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
一新时期军民科技融合的发展机遇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国家发展建设的必然需求,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国防科技创整合和利用军用和民用科技资源,建设形成军民科技融合下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国防科技创新创造了新的契机。改变原有过度消耗资源和能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以自主创新为发展理念,依托先进科技,建设经济发展新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军民科技融合创造了良好机遇,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材料开始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领域,尤其是军民两用科技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军民科技的融合。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为军民科技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的推动了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1]。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给予了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重要的支持,为军民科技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军民两用技术得以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科技资源,军民科技得以有效的突破,推动着新时期国防建设的发展,落实我国科技中长期发展的重要专项,促进军民科技融合的战略性的稳步发展[2]。
二军民科技融合背景下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一)体制创新
国防科技体制创新是军民科技融合的重要前提,在军民共同领导下,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平稳有序的进行。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共同领导下,对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进行统一部署和规划,集中化管理,进行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决策。从维护国家利益的层面出发,由相关专家群体提供指导性意见。军民统一管理是军民科技融合的基础,进而高校配置科技资源,保证国防科技体系的良好的运行。在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与建设的进程中,军民科技融合曾经获得过成功的经验,“两弹一星”便是最好的验证。在新时期的国防科技与建设的形势下,军民科技融合变得尤为重要,对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我国军事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形势。在国防科技体制创新当中,充分发挥军民科技融合的优势,为国防科技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利用军民科技资源,以促进军民科技融合背景下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3]。
(二)建立军民融合式国防科技体系
新时期的国防建设,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重要发展战略。建立更加完善的军民融合式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不断完善军民两用科技,提升民用科技力量的地位,使其在国防科技体系建设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增加民用科技的需求。平等看待军用科技和民用科技,共同提升军用科技和民用科技的水平,对军民科技融合式国防科技体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推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和设备的设计、研发以及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一军用技术带动民用技术发展,形成军民一体化的科技研发。利用军用科技和民用科技的优势,有效的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对维护国防安全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有着双重的效果。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体系
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与建设进程中的成功经验,以此作为为精神激励,促进军民科技融合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体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作为国防科技建设的核心理念,鼓励科技创新,将时代精神融入到国防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提升中华民族的使命感,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要责任。在军民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防科技创新与发展正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迈进,对我国的国防事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有效维护国家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彰显出大国的国防实力,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4]。
结论:作为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以军民科技融合为基础的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当前我国军事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趋势。以军民科技融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符合我国军事发展的形势。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军民科技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军民科技融合背景下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国防科技体制创新,军民融合式国防科技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体系的建设,对新时期国防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学俊.建立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时代的需要[J].中国城市经济,2010,05:199-200.
[2]杜祥琬.军民科技融合和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J].国防,2011,01:8-10.
[关键词]富国强军战略马克思主义
一、我国古代关于富国强兵的思想是富国强军战略的文化根源
富国强兵,是中国春秋初期管仲关于国家富裕,武装力量强盛的思想和政策。主要思想:一是富民是富国强兵的前提;二是富国是强兵的基础;三是富国强兵要以农业为本,强兵要重视军事手工业。这三点论述了富国和强兵的关系,以及在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以农业为本,重视军事手工业如兵器的制造和发明等强兵的思想。以后的各封建王朝的变法也是以此为基本思想的,自此,富国强兵思想在历代封建王朝根深蒂固,成为王侯将相的治国法宝。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与经济的思想是富国强军战略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经济与战争的论断是富国强军战略的理论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暴力的胜利以武器生产为基础,而武器生产又以整个生产为基础,暴力比其他一切都更加依赖于现有的生产条件。它阐明了战争胜负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战争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与武器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列宁也明确提出:“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的著名论断。这些论断为萌发富国强军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邓小平、关于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思想是富国强军战略的直接理论来源
1.军事思想中隐含的关于国防与经济建设的理论初步奠定了富国强军战略的理论基础
1933年8月12日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1956年4月25日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国防不可不有”说明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又说:“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说明了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物质基础扎实了,国防建设才有根基,才有发展潜力。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是富国强军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石
邓小平在《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做了相关的论述。
邓小平从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为解决中国面临的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问题,关键是把经济发展起来。在国家一时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用于国防建设的情况下,军队要忍耐几年,保证国家首先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国家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要紧密结合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积极参加和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涉及国家大局问题。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是国防现代化。中国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连自卫的力量是都没有,日子就不好过,要受人家欺负。军队建设也不能等,必须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谋求尽可能快的发展。
3.国防与经济建设思想推进了富国强军战略的提出
在十五大报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路子》,《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同仇敌忾,团结御侮》,《十年来军委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十六大报告中做了相关的论述。
从我国军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较低的基本情况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提出国防建设要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要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要在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将科技信息革命与我国国防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构想;认识到国家富强必须的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这样才能保护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
三、富国强军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与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07年10月15日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各级党委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富国强军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与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富国强军战略认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站有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它要求:要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出发,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相一致。它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一、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
[2]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3]新世纪新阶段国防与军队建设.人民出版社,2008.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各级政府及时出台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保持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人防部门也要联系实际,立足本职,融入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积极作为。
一、树立全局观念,主动融入经济建设大局
更新观念,开拓人防工作视野。人民防空事关国家战略全局,事关百姓的社会公共安全。在新的历史时期,人防工作在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自我封闭的思想,更新观念,克服就人防论人防的狭隘思维方式,自觉融入经济建设大局,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理念来确立职责定位。总书记在接见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努力开创国防动员事业和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厦门人防的实践和建设成果也表明,人民防空对于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市建设的一些人防隧道,改善了城市交通,大量的地下工程、防空地下室,平时作为商场、停车场及其他用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动融入,争取在经济建设大局中有更大的作为。一是要在人防工作范畴内,寻找加快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对策。要在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审慎调整和优化人民防空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凡是与现实有脱节,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人防建设的,该修正的要修正,该调整的要调整,提出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对策。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人防地下室的产权界定尚不明晰,各地在实践中有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政策规定。厦门市人防主管部门努力探索,从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建设,有利于加快发展人防事业发展出发,积极提出工作建议。20__年底,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厦门的实际,出台了允许销售防空地下室车位产权的政策。仅这一项规定,就可以使待办项目回收26亿元的资金,既促进了当前的房地产建设,发挥了保持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极大地调动了房地产开发商建设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积极性。二是要拓宽资金渠道,积极投入项目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厦门的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已经编制,规划紧密结合人民防空需要。厦门市委常委会明确由人防主管部门筹划一些地段的地下空间项目开发建设,这不仅是人防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也为人防主管部门直接参与城市建设、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平台,要积极谋划,主动承担建设任务。三是人防建设要更加注重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要注重战备效益,也要重视平时的开发利用,使人防工程发挥好平时的城市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防建设的良性发展。
二、增强服务意识,做经济发展的促进剂
转变职能,树立服务就是投资环境的观念。面对不断严竣的金融形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至关重要。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近年来,厦门市人防办努力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程序合法、审批规范、效能提高的原则,对人防工程建设中审批项目和审批环节进行梳理,能精简就精简,能删除就删除,能合并就合并。同时加强了服务窗口的力量,缩短了审批时限,窗口的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提前办结率达到70%以上,多年来做到零投诉。业主反映,到人防办办事,遇到的都是绿灯。这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依法行政,注重按章办事和服务大局的统一。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落实法律法规,促进发展。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严格依法办事和人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属法律法规硬性规定的要严格执行,但在具体执法中又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热情周到。在某人防工程验收中,发现由于设计原因,个别问题需要整改,但整改需要关闭空调系统,影响到整个工程试运行,市人防办打破常规,主动上门指导,确保工程如期竣工,受到业主好评。市人防办从实际出发,对个别不是建设单位主观原因造成的不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的工作量不大,不按时竣工会造成其他影响,建设单位又作出整改承诺的人防工程项目,在验收时先出具验收意见,事后进行整改监督。真正做到规则无情,操作有情,密切了行政部门和企业的关系,促进了发展。
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中,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提高服务水平。按照《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规定,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防护设计审核。为了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厦门市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下,把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审查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审核单位,实行报备制度。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加强技术培训,负责抽查监管,保证施工图审查质量,加快了审批速度。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改革的问题,能用市场调节的,决不用行政手段去干预,能减少环节的,决不因部门利益设置繁琐的程序。这就要政府部门站在监管、服务的高度,创新新的机制,真正做到公正、透明、便民、高效。
三、加强“两防”建设,为公共安全服务
探索建立统一高效的防空防灾机制。防灾减灾是各级政府需要面对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消防装备建设
前言
为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深化科学发展观在全党,全国各领域的渗透。要做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消防装备建设工作。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消防装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做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装备建设工作的建议。
1、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要做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装备建设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003年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全国科学家研讨会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出了深刻的解析: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是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括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我国消防装备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消防装备经费投入不足
消防装备经费主要用于购置消防装备,我国目前的消防装备经费投入普遍存在经费投入差异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消防经费投入体制本着谁用兵,谁出资,谁收益,谁建设的原则,因此产生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防装备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此外用于消防装备建设的经费一大部分应被用于现有装备的保养和维护上,其余部分用于购置新装备,但是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无计划大批量的购置新装备,对于现有装备的保养工作不到位,使得大量现有装备处于被废弃或无人问津的状态,极大的造成资源浪费,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一些政府工作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的地区,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本应用于消防设备建设的经费向经济建建设的转移,严重阻碍了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
2.2消防装备老旧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火灾种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火灾种类出现多元化趋势,由地面火灾延伸到空中火灾和海上火灾,各种由于化学药品引发的火灾也频繁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多地的消防装备还比较落后,消防装备不足,且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无法满足当今火灾的防控需要。此外据调查我国现有的化学侦验车能检测出的化学品种类十分有限,这增加了现代化新型火灾扑救工作的难度。2003年重庆市长寿区二甲苯槽车翻车事故,因无法检测化学品种类而导致现场4名消防战士中毒。这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我们看到的是由于消防装备老旧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而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
2.3消防人员素质不高,数量短缺
目前我国为数不少的消防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消防责任心不强,处理突发险情的能力不够。对于消防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到位,使得一些消防人员对消防设备的使用不当,一方面可能造成消防设备的损坏,更严重的是延误火情的控制。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就是,台湾某小区一栋居民楼内发生火灾,由于消防人员对现场火情的错误预估,消防器材携带不足,消防云梯的长度不够,导致一七旬老者活活烧死。这触目惊心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一些消防人员自身工作责任心的严重缺失和消防经验不足,对生命的蔑视。此外目前我国的消防队伍急需壮大,消防人员数量不足,导致面对大型灾情时人员缺乏,使灾情扩大。
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装备建设
3.1以人为本,加强消防队伍建设
要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对消防战士要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培训。使消防人员意识到自身责任,培养消防人员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决心,不拿人民的生命当儿戏,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火情抢险工作,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同时要切实做好消防队伍的发展壮大工作,加强消防人员的技能考察和设备操作培训工作,避免浑水摸鱼的人员混进消防队伍,努力打造消防精英团队。
3.2可持续发展,做好消防器材的维护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思想战略。对于消防装备的建设,要做好现有消防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选配消防设备,尽量做到配置科学合理,避免在消防器材的购置上的铺张浪费现象。此外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消防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用于消防事业的专项资金,要做统一管理,对出入账做明细记录,避免挪用公款的腐败现象的滋生。对擅自挪用消防资金做其他用途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
3.3统筹兼顾,加强管理
我国目前火灾频发,与之相悖的是我国的消防装备建设工作不到位,究其原因是管理的缺失。因此首先要赋予消防部门执法权力,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责令整改而拒不执行的单位可以责令其停产停业,也可由消防部门将防火监督工作移交给其他具有执法权的部门进行管理。同时要完善相关法规,对一些,徇私枉法造成重大后果的单位个人进行严厉的法律惩处。要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个部门之间的合作,统筹兼顾,有效的完善消防工作。只有消防装备的建设工作得到落实,才能有效的控制我国火灾的发生频率。
4、结束语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为我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这都增加了我国的火灾隐患。因此要切实做好消防装备建设工作,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打造合格社会主义消防队伍,以为人民服务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陈家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装备建设[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5)
关键字:消防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消防这个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的事业如何同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要求亟待重视的问题。说到消防,就不能不说火,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早在170万年前,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原始人已经开始使用火了,我们的先民是世界上用火历史最久远的民族。使用火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和手段,但是火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但火又能成为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人类用火的历史,也是一部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实践证明,社会现代人程度越高,发生火灾的频率和火灾带来的损失就越大。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生活电器化,城市的立体化,燃料的多样化,人口和物质的高度集中,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各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等等,不仅带来火灾因素的递增,而且发生火灾后扑救的难度加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二十一世纪在党的十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知识信息与日俱增,人才辈出,世界由缓慢渐进到快速变迁时代,而二十一世纪消防事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翼,也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如何以改革的姿态,进取的精神,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路子,新对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一、消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消防工作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工作,既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大安定,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安全是最起码的条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消防部门为保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下,消防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大量财富。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党和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搞好消防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针对全国消防工作比较严重的形势,对作好消防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
3、消防法制建设更加完善。2009年5月1日,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颁布为消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各地区根据该法制定了一些地区法规,真正使消防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消防执法在消防监督部门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为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提供了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建设发生巨大变化,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城市布局越来越合理,在城市建设之中,消防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站,等一些重要的消防布置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一步到位;超前意识的消防规划和消防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5、消防工作体系的形成。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加强消防工作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起有效的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消防事业的路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支持消防工作的氛围已基本形成。
(二)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机遇时,消防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滞后于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处处可见,一些困扰消防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消防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人们的思想观念,法制观念,行为习惯,工作机制等尚未步入规范化轨道,消防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层次性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火灾形势非常严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起火因素越来越多。
2、消防监督管理相对于社会发展略显滞后。
3、城市消防设施不到位和当前消防队员装备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4、全民消防意识还未能形成还需提高。
二、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探索消防工作新路子。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消防工作通过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服务保证,然而,市场经济下我们如何能进一步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统揽全局,面对消防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更好的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制定现代化的消防规划,加强城市消防基础建设
由于城市的特点之一是非常集中,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中心,发生火灾,往往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多,政治影响大,给居民带来灾难,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制定新时期消防规划,加强城市消防基础建设是新世纪消防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章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的规定,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消防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作出统筹规划,积极加以解决。对该地区的棚户区,城区设置的集市贸易市场等地域,消防设施简陋、消防通道阻塞、水源缺乏及因城市规模扩大、原有消防基础设施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要作为重点,优先调整解决。
(二)、以“重于泰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消防工作
新形势下,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有利时机,要不断加强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层层建立和落实消防安全目标责任制,确保把“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通过建立社会消防发展情况综合评价报告制度和消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计划、财政、保险等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消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三)、坚持消防管理社会化,严格依法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法制是规范人们有关消防行为的法律法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的发展属于经济基础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发展决定消防工作的法制,而消防法制又反过来服务于经济发展。我们要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建筑防火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一是适应依法强化城市消防工作的需要,以国家现有的消防法规为依据,针对深化改革和生产发展,新形势中出现的问题,制订一些地方性消防规章。二是要深入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把城市消防工作真正建立在法治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消防执法机关在工作中,要突出重点,除做好日常性检查督促工作外,要突出抓好建筑防火审核,火险隐患的督促整改和对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依法处罚等工作,要严格建筑防火审核工作,把住源头管理。三是要使消防工作责任到人,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层层鉴定防火“责任书”。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抓好法人代表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明确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就是本单位的防火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的防火管理和自我保护,自我约束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四是消防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接受地方广大公民和各单位的监督,以便提高更高层次的消防执法水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消防监督与广大公民参与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火的落实。
(四)、进一步加强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队伍的装备建设。
当前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中,消防部门要充分认清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将城镇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化,同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问题,对当前城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能改造的及时改造,能补救及时补救,对严重性的消防问题,要采取紧急措施加以解决,对一些经济较发达的重点乡镇及城市新区,经济开发区的消防基础设施,要高起点,高标准的一步到位。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全员消防意识。
首先,作为人类生命的保护伞的消防事业,我们既需要人,又要保护人,人的概念在未来消防领域里日益耀眼而明亮。知识化、信息化、高科技是新世纪的典型特征。所以要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就要从人才招手,给消防部队补充入大量的“新鲜血液”。在以生存权为主要潮流的未来世纪,我们消防部队“救人第一”原则必将得到进一步贯彻,与这一原则相关的科技研究及战术研究也必将提到为更显著的地位。其次,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使全民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树立全社会消防观念,是有效推动消防工作发展的关键。
人民武装工作的总体情况
职工群众国防意识有所增强。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企业百姓对国防力量的信心倍增。每年通过国防知识宣传教育,让职工群众对我国国防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通过组织收看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大阅兵等形式,让普通百姓感觉到人民军队的强大,祖国的繁荣,激发了职工群众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提高。国防动员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后备力量储备稳步提高,国防潜力有了显著提升。民兵组织机构健全,民兵整体军事素质有所增强。从近几年兵员征集情况来看,适龄青年参军热情高,家长积极支持,兵员整体素质提高。
民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明显。民兵预备役在弘扬优良传统、勤奋努力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用突出。民兵队伍已经是推动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民兵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总是能冲在事件现场第一线,并能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人民武装工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干部和群众的国防法制意识不强。少数同志仍然存在着落实国防法规是军队的事,与企业无关的思想,表现在贯彻落实国防法规上自觉性不高,不能从整体和全局上考虑国防建设的需要。部分单位的领导偏重于落实《劳动法》而忽视了《国防法》,认为抓经济是本行,抓民兵是帮忙,民兵工作摆不上位、挂不上号的问题还是存在。部分适龄青年则一心想着外出打工挣钱,不愿意报名参军或加入民兵组织等。
后备兵员建设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民兵队伍的组建存在兵员年龄偏大,组建范围面不广。同时,组织布局还不够合理,有组织无兵员、有兵员无组织的问题尚存。在训练上,虽然加大了科技练兵的力度,但仍存在着训练层次低、重点不突出、训非所用、质量不高等问题。
保障机制缺乏可靠性。民兵组织的待遇较低,缺乏开展工作积极性,除了组织一些定期的国防教育外,无法落实活动经费。在经费保障上,民兵建设经费也不充足,装备、教(器)材缺乏,难以满足民兵训练和执行任务的需要。无有效的激励制度提高职工群众参与民兵工作的热情。
加强人民武装工作的对策措施
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依法加强人民武装工作的自觉性。首先,要认识到依法加强人民武装工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法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民兵建设涉及广,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制作保障。实践证明,单靠行政命令和感情、关系做工作,已很难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要认识到国防法规也是社会各行业必须遵守的行业规范。国防法规是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贯彻执行国防法规,绝不仅仅是军队一家的事情,需要各基层组织抓好落实。第三,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单位对依法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建设中负有重要责任的认识,引导各基层单位要把民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用科学发展观眼光谋划民兵工作。不断提高依法加强人民武装工作的自觉性。
高标准地完成人民武装工作的各项任务。加大经费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基层民兵建设,下大力气抓基层民兵营规范化建设,加强民兵在发展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应不断提高民兵战斗力水平,按照民兵训练任务和大纲要求,深入开展民兵规范化训练,着眼战时遂行任务的需要,突出抓好民兵应急分队训练和专业技术分队成建制训练,全面提高民兵军事训练质量。进一步加强各级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搞好宣传教育,营造依法加强人民武装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开展贯彻落实国防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依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广大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这个重点,创造条件要把学习国防法规列入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民兵干部的必修课,利用理论学习、过国防教育日等时机认真组织学习,使其明确职责,按国防法规规定的权力和义务开展工作。在教育内容上,要继续深入学习《宪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做到重要条款要熟记,一般内容要了解,同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要认真抓好落实。在教育形式上,要以系统教育为主,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以增强教育效果。一方面要把正规教育作为普及国防法律知识的主渠道,同时还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随机教育,形成人人增强国防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社会氛围。
切实加强对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作为基层党总支和民兵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要“高”。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发展、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中提高。二是履行工作职责要“真”。要尽职尽责,认真学习党中央、国防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熟悉民兵工作和国防动员工作的情况,加强民兵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民兵和国防动员工作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落实制度要“严”。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定期检查分析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推动人民武装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加强武装系统的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夯实武装工作基础。一是进一步抓好民兵连长的学习和业务培训;二是大力宣传武装工作,使武装工作这一社会系统工程最大限度得到全社会支持。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上尽量在企业内部组织开展好民兵军事训练工作。
关键词:国际形势人防工程建设感想
什么是人防工程?人防工程就是人民防空工程。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同时也为战时实施指挥防空、医疗救护等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从功能上讲人防工程可以分为人防指挥工程、公用的人员隐蔽和疏散干道工程、医疗救护和物资储备专用工程、民用建筑地下室工程、城市地下交通干线及其他地下工程的人防设施配套工程等。
一、人防工程的分级和结构类型
人防工程结构的抗力是其防护能力的主要指标,所以一般按其抗力来划分人防等级。我国人防等级按其抗力从高到低共有八级,分别为:1、2、2B、3、4、4B、5、6。人防结构类型可分为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抗力级别较低、上部建筑为砌体且地下水位较低时,可采用砌体结构。人防结构的结构体系按其使用功能通常可以采取梁板结构、板柱结构及箱形结构等。
众所周知,人防工程是一种有防护要求的特殊地下建筑,其常用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按抗力等级划分,工程可直接称为某级人防工程;按战时用途划分,可分为指挥通讯、人员掩蔽、医院、救护站、仓库、车库等等;按平时用途可分为商场、游乐场、旅馆、影剧院(会堂)等等;从工程构筑方式划分,又分为掘开式工程和坑地道工程两大类。掘开式人防工程,是指采用首先开挖工程基坑土石方至设计标高,然后浇筑工程,再复土回填的方法构筑的人防工程。坑地道人防工程从施工方法讲,是指采用暗挖(掘进爆破)施工的人防工程。从结构上讲,坑地道工程是利用工程上部覆盖层与工程支护(被复)结构共同组成的承载结构的工程。
人防工程是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它包括人员与物资掩蔽工程、人防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等。人防工程的建设和合理利用,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战备效益,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各地通过贯彻落实《人民防空法》,在人防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县级城市,对人防工程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只重视地面建筑而忽视地下空间开发,以收费取代人防工程建设的问题严重存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研究和探讨新办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人防工程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防工程做为城市的重要防护设施,把战备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融为一体,在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城市总体防护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其它任何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国防备战的需要
从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局部战争看,现代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空袭与反空袭为主要作战样式,打击的重点是城市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与政治目标。在未来反空袭斗争中,人防工程作为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不仅能够抵御常规兵器和精确武器的打击,而且为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稳定战争局势、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安全保障,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以防空袭为重点,按照城市不同的防护类别,修建分布合理的地下防护工程。
(二)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
人防工程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中能够发挥重要的防护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恐怖事件屡有发生,公共卫生安全存在的隐患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不断扩大,人畜疫病传播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种种迹象表明,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因此,加强应急救援的准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城市修建的地下防护工程,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危急关头,能够为组织指挥、人员掩蔽和医疗救护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地进行,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应付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
现代城市建设,在追求造型、色调、人文环境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总体防护能力的提高。通过修建人防工程,把地下交通干线、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道、共同沟等相连通,形成分布合理的地下防护空间体系,有利于缓减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护功能,增强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减轻灾害破坏程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人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果对城市建筑规模和发展方向不加以控制,无限制地向四周扩展,占用耕地将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结合城市建设修建人防工程,对于节约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保证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人防工程的潜力,实行平战结合,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国人防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人防工程建在城市的地下,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是商贸、娱乐、旅游的极好场所,可充分满足人们对高层次、高品味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口最集中、人流量最大、市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修建人防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明显。这些地下防护工程,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安排人员上岗,减轻政府在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人防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都要按照《人民防空法》的规定,把人防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认真实施,使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三、结语
虽然人防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但是在和平年代人防工程还得不到的足够重视,有些在应付差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过着和平安逸的生活,没有考虑到如果发生战争怎么办?希望有关部门能把人防工程建设落到实处,如果战争真的来时也会有充分的准备应对各样问题。以上是我对人防工程建设的感想和认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