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动因评述
在当代社会,至少是在高收入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收敛趋势,也就是经济与文化的融合(Scott,2005)。现代经济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内容,文化本身也在以各种形式和服务被公司生产和市场交换以创造价值,这种趋势可以被描述成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还可以利用大量的文化智力资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可观的附加值,并在国际市场上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争取广泛的国际认同和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形态,对世界市场格局、经济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地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现代文化产业的主要部分集中在像洛杉矶、纽约、巴黎、米兰或者东京的国际化城市(Scott)。发达国家全球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如影视业、出版业、印刷业、业、网络业等,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群。比如美国以洛杉矶为代表的西部城集中了全国电影业生产能力的70%;日本的东京都城市群,集中了全国电业的60%、出版产业的35%、印刷产业的40%。由于地理靠近可以获得一系列优势,波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集群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
目前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而且文化产业集群在我国仍处于萌芽时期,所以各级政府、地区都了与产业集群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并积极建立建设文化产业区,其中北京、青岛和湖南等地的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区已经初具规模。但从目前的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看,多数研究多侧重于一般制造业的集群,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较少。总体上看,交易成本、规模经济、竞争知识溢出等是传统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关于文化产业集群,是不是样存在这样的规律呢?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是和传统产业集群一样吗?如果一样,政府在这方面的主导政策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拟将研究文化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探讨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从而为建设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以此促进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和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
一、文化产业与地理的相关关系
很多学者注意到了文化产业和地理位置的相关关系,都强调了地理层面对分析文化产业的重要性。Scott认为特定地理位置具有提高文化产业集群内创意行为的功能,并指出现代文化产业的主要部分集中在像洛杉矶、纽约、巴黎、米兰或者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城市。这些城市的鲜明特点就是城市的形象和文化生产是共生的关系,也就是城市是文化产品的信誉保证。JustinO'connor也认为在围绕文化产业的讨论中,地方层面是十分重要的。GrahamDrake则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个人创意与地理位置的关系,认为区位的特殊属性能够给创意过程提供灵感。
AndyC.Pratt对什么是文化产业集群进行了界定,并认为集群不是一个分析文化产业的有力的工具,因为集群概念会把文化产业集群归属到一般集群研究的理论框架中,也就是说会过多关注集群内单个公司的表现,而忽视对非经济、位置(短期的和空间上)变量的分析,缺乏对参与者和相关规则制定者的特殊性的关注。因此集群不是一个好的分析文化产业的理论框架,而提出了创意产业生产体系的分析框架。
二、国外文化产业集群的经验描述
斯科特是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研究较早也较为深入的学者。斯科特认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文化产业的技术和劳动分工过程使得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能灵活操作计算机的技术工人。二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往往是有相互依赖的中小企业组成的网络来组织的。三是,这样密集的网络组成的多面的产业综合体对本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并对劳动技术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四是,这样的产业综合体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应。五是,这样的综合体也依赖于网络间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和生产商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作为强大的相互合作和外部经济的结果,集聚的趋势十分强烈,所以文化产品的生产往往被发现在地理空间上是集聚的,而且往往集聚在城市中心。此外,他测算了影视业、多媒体等在洛杉矶的集聚度,认为洛杉矶和纽约是美国文化产业的集聚区。分析了多个大城市的文化经济,特别对洛杉矶和巴黎的影视业进行了对比。斯科特在许多方面讨论了集群中学习、创意和创新等经济行为。他指出文化产业能够从当地社会团体的特征风格、敏感性和论坛中受益。而对于文化产品的发行,斯科特认为当地的中小企业网络往往是根植于全球发行网络的,而全球发行网络又由几个大的文化和媒体巨头所主导。所以,文化产业横跨全球和地方。文化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具有集聚的倾向,而发行和消费则是面向全球市场。
LilachNachum和DavidKeeble分析了伦敦的文化产业集群,也分析了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本土公司在伦敦文化产业集群中的异同表现,包括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本土公司进入集群的原因的异同,和对集群的根植性等。使用的仍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而且多是通过访谈和问卷得出统计数据进行分析。GalinaGornostaeva,PaulCheshire通过计算欧洲各国大都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商来判定欧洲各国文化产业的集聚趋势,此外,他们还测算了文化产业子产业的集聚程度和集群在伦敦的地理分布,并认为文化产业公司间的地理接近是受外部经济的驱动。而一旦集群成立,则会产生积累效应,从而会吸引更多的公司进入,集中在一起的公司所形成的某些特征会吸引同部门的其他公司。他们认为文化产业中主要的外部经济包括劳动市场的互动、外部供应商及时供应、分包安排、顾客的互动、公司网络、合作和竞争、集体学习和创新。
Nachum和Keeble深入研究了伦敦中心区的媒体集群,他们发现了地方化集群学习过程作为媒体集群创新和活力主要源泉的有力证据。HaraldBathelt分析了德国莱比锡文化产业集群的再次兴起。首先他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了界定,并建立一个包括五个维度(水平关系、垂直关系、制度维度、外部集群维度和权力关系)的分析框架,并在对莱比锡发展历史的描述和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认为莱比锡文化集群是作为一个独立现象出现的,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商业惯例的持续,而是莱比锡的文化公司自发形成的。他提供的证据证明莱比锡的文化产业集群表现出和洛杉矶、旧金山和多伦多等其他多媒体和文化产业集群类似的趋势和特征。HaraldBathelt则分析了莱比锡文化产业的经济关系,认为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分析不能仅仅集中在对内部关系的考察,还要分析文化产业集群与外界的关系。通过分析,他认为莱比锡的文化产业由几个较大的当地公司所控制,虽然还是与外界保持着松散的联系,但还是存在过渡根植的缺陷,这对集群的发展是不利的。
LisaMills和ShaunaGBrail分析了多伦多多媒体集群在全球化时代的转变,指出了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提供了应对全球化的政策建议。PimdenHertog,ErikBrouwer和SvenMaltha对荷兰的多媒体集群基本特征、集群动力机制和创新体系,以及绩效进行了分析。PedroCosta在分析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葡萄牙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指出了文化产业集群对葡萄牙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NoMossig以科隆文化产业集群中的电视节目制作的生产网络为例子,深入分析地方化的网络如何出现,以及它们是如何运行的,并着重分析了地方网络中的决策结构,得出了网络中各企业拥有不平衡的决策能力的结论。
三、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
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很多学者对文化产业集聚进行了初步研究。陈倩倩、王缉慈以音乐产业为例讨论了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刘丽、张焕波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王树雄、于正东初步探讨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张斯龙、沈惠云、何小军、邵菊芳描述了长三角报刊产业集群的现状;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以深圳为例讨论了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厉无畏、于雪梅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进行了思考;周灵雁、褚劲风、李萍萍从地理学角度对上海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探讨,根据行业类型的不同对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分类,认为上海的创意产业中设计类行业空间集聚最明显。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影响文化产业集聚或集群形成的因素。张纯、王敬甯、陈平、王缉慈、吕斌以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展示了自发形成的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并认为能否吸引具有创意潜质的人才,将其有机地组织并提升集体创造力,进而促进创意活动更密集地发生才是关键;周冰以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集群为例,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投资特点,应遵循文化产业自身的内在规律;罗佳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四大要素和影响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还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符韶英、徐碧祥分析创意产业的要素条件,指出中小型创意企业存在的发展障碍,初步探讨了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康小明、向勇讨论了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关系;王伟年运用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因素地域文化因素、资本因素、制度因素、人力资源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地域组织问题;刘蔚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全球化和产业集聚并存的两种趋势。在此过程中,文化产业跨国公司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文化产业跨国公司通过总部模式、卫星平台模式和价值链外包模式将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配置到不同文化产业集群中,从而使产业集群被纳入到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同时,跨国公司从产业集群中获得柔性生产优势、社会关系网络优势和区域创新优势;陈祝萍、黄艳麟应用产业竞争模型、产业创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证明:创意产业集聚区之所以形成,除了因为它具有外部性规模经济的优势外,还因为它促进内部的竞争,推动创新和节约交易成本,并认为竞争、创新和节约也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3个重要机理;刘蔚应用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系统分析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重点分析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格局、文化产业集群的生产组织网络、社会网络,以及跨国公司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刘蔚、郭萍认为集群政策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因此需要针对文化产业的特征和我国文化产业集群政策的实际,设计系统的文化产业集群政策。
四、评述与启示
从目前国内外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看,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对某一城市或地区文化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和实证,从中可以总结出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首先是与自然区位相关的原因,这是跟其他产业集群形成动因类似的方面,由于文化本身的特点,历史方面的原因往往成为主导;其次就是文化产业中外部经济的作用对于文化产业集群形成至关重要,包括劳动市场的互动、外部供应商及时供应、分包安排、顾客的互动、公司网络、合作和竞争、集体学习和创新。此外,政策驱动和跨国公司的推动被认为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中颇具影响的动因。
但整体来看,学者并没有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进行系统性研究。而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来看,理论成果十分丰富,包括文化产业集群推动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由此可见,研究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是当前相当迫切的理论需求,同时国内外环境迥异,因此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文化产业集聚动因是一个富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Scott.A.J.TheCraftFashionandCultural-ProductsIndustriesofLosAngeles:CompetitiveDynamicsandPolicyDilemmasInaMultisectoralImage-ProducingComplex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1996,86(2):306~323
[2]Scott.A.J.TheCulturalEconomyofCities.BlackwellPublishers,1997
[3]Scott.A.J.TheCulturalEconomyofParis.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2000:24(3)
[4]Scott.A.J.Cultural-ProductsIndustriesandUrbanEconomicDevelopment-ProspectsForGrowthandMarketContestationInGlobalContextUrban.fairsReview,2004,39(4)
[5]Nachum,Lilach&Keeble,David.ForeignandIndigenousFirmsInTheMediaClusterofCentralLondon.ESRCCentreForBusinessResearch,UniversityofCambridgeWorking
[6]Mills,Lisa&Brail,ShaunaG.,NewMediaInTheNewMillennium:TheTorontoClusterInTransition,WorkingPaper
[7]Bassett,Keith,RonGriffiths&IanSmith(2002),CulturalIndustries.CulturalClustersandTheCity:TheExampleofNaturalHistoryFilm-MakingInBristol,Geoforum33Pp65~177
[8]罗佳:文化产业机群的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浙江大学,2006
[9]符韶英徐碧祥:创意产业集群化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6(5):54~56
[10]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6~19
[11]王伟年: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组织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12]刘蔚:跨国公司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模式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3):66~70
[13]陈祝萍黄艳麟: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机理[J].国际商务研究,2006(4):1~6
(仅供参考)
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并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深入、具体、完整的创业计划,以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阐述创立公司、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提出行动建议。创业计划聚焦于特定的策略、目标、计划和行动,对于一个非技术背景的有兴趣的人士应清晰易懂。创业计划可能的读者包括:希望吸纳进入团队的对象,可能的投资人、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政策机构等。
一、创业计划书内容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营销策略,经营管理,管理团队,融资与资金运营计划,财务分析与预测,关键的风险和问题等十个方面。
1.执行总结
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
1)公司及提供的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的概述
2)面临的市场机会和目标市场定位与预测
3)市场环境和竞争优势
4)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5)团队概述
6)所需资源,提供的利益等
2.产品/服务介绍
1)本创业计划的产业背景和市场竞争环境
2)详细的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说明,以及如何满足关键的顾客需求
3.公司战略
阐释公司的发展战略,分阶段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与目标,包括:
1)商业模式
2)总体进度安排、分阶段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与市场目标
3)公司的研发方向和产品线扩张策略
4)主要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等
4.市场调查和分析
1)目标市场的定位与分析
2)市场容量估算和趋势预测
3)竞争分析和竞争优势
4)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5)市场发展的趋势等
5.营销策略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并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包括:
1)定义产品、技术、概念产品或服务面对的顾客群,所提供的核心价值、附加利益等
2)制定符合本项目市场特点的价格策略
3)构建通畅合理的营销渠道
4)提出新颖而富于吸引力的推广策略
6.经营管理
1)生产工艺/服务流程
2)设备购置和改建、人员配备、生产周期
3)产品/服务质量控制与管理
7.创业团队
1)公司的管理团队,组织架构以及团队能力
2)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团队成员的分工和互补
3)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8.企业经济/财务状况
1)资金需求和来源
2)融资计划
3)股本结构与规模
4)资金运营计划
5)退出策略(方式、时间)
9.财务分析与预测
1)三年的销售收入预测表、三年的利润表
2)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前两年为季报、前五年为年报
3)财务分析
10.关键的风险和问题
可能的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风险和问题、相应的规避计划等。
二、创业计划报告书的撰写原则
1、主题明确
1)项目名称:体现创业投资的主旨或目标——科技、市场、价值。
2)封页:精心设计、体现项目特色;简洁规范、避免过于花俏。
3)报告摘要(1~2页)开门见山地综述:项目的名称、技术特点和优势、所属
产业及趋势、市场需求及趋势、投资及其效益、基本结论等。
4)报告目录和章、节、目的标题:报告的逻辑思路和分析框架。
5)报告的正文:分“章-节-目-小目”论述、主题明确、依序论述、循序渐进。
6)报告的附录:科研成果获奖、专利、发明证书等;市场调研的方案和问卷等
资料。
7)报告的主要参考文献:按参考文献标准写法标注。
2、结构合理
1)报告摘要(执行摘要)
2)项目和公司简介
3)产品或服务及其特征
4)市场需求和所属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趋势
5)市场营销方案
6)生产和运作模式
7)企业管理方案
8)融资方案
9)投资(财务)效益可行性
10)风险及其防范
11)撤出机制
12)结论和决策建议
3、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报告摘要
1)产品或服务的名称及特征、所属产业、趋势及特征;
2)项目的市场需求和趋势、营销的基本策略;
3)公司的组织和管理;
4)项目的筹资和投资计划和效益评价结果;
5)项目的风险投资者的撤出方式和预计效益;
6)项目的基本结论和建议。
产品或服务和公司简介
1)产品或服务简介:技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公司简介:公司组建、注册资本和股权结构、发展战略
市场需求和所属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趋势
1)市场容量调查和预测过程和结果
2)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产业的特征和生命周期
3)行业的竞争对手和方式
*市场营销方案
4P的组合:几种主要的营销策略
所选营销策略的利弊分析和调整
*生产和运作模式
生产组织方案(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
生产工艺流程
人员和设备的配置
*企业管理方案
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
董事会、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的职能(权责利)
中层经理的职责
部门管理(人事、财务、生产、采购、销售等)
职工管理
*融资方案
资金来源和比例:技术入股、风险资本投资入股、管理者出资入股、银行贷款。
计算资本成本:各种资本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投资(财务)效益可行性
编制:损益表、(经营性)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还贷计划表*。
测算投资效益指标:静态和动态回收期(PBP)、净现值(NPV)、内涵报酬率(IRR)、保本点(BEP)等。
*风险及其防范
技术风险和防范:技术创新性和成熟度、技术更新、R&D的后续能力。市场风险和防范: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的能力和市场竞争态势、产品更新换代或替代品出现。
*撤出机制
股权转让-部分转让或全部转让股权,预计的股权转让价值:
股权价格=每股净资产(1+溢价率)
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出售股份或继续持股),预计的股票价值:股票价格=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发行的平均市盈率
*结论和决策建议
i.
ii.
iii.
iv.技术价值:该项技术和产品/服务是否成熟和具有应用前景?市场价值:基于该项技术的产品/服务是否具有较大和稳定的市场需求?投资价值:该项投资是否具有经济效益?风险投资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决策建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投资和管理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4、论据充分、论证严谨
1)市场调研分析部分:资料详实、可信度高;潜在需求现实
2)技术工艺部分:技术成熟;后续R&D有保障
3)财务效益部分:销售、价格和成本合理;NPV>0;回收期短
4)营销策略:可操作性;有特色和创意
5)风险评价:客观;可解决
6)撤出方式:可行
5、方法科学、分析规范
1)市场调研和预测方法
2)财务效益可行性研究方法(NPV、IRR、PBP、弹性分析)
6、文字通畅、表述准确
通俗易懂;逻辑严谨;言能达意;谨防语病
7、排版规范、装帧整齐
封页、标题(大、中、小)和全文格式、正文、段落、引言、表格、公式、数字表示、参考资料
报告书撰写的基本要求
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论据充分、论证严谨
关键词:资本资本市场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特有的崭新的概念,与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内在基调就是强调技术创新。当前,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性部署。2010年10月18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开宗明义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区别于一般产业的特征可以归纳为:(1)战略导向性;(2)综合创新性;(3)动态演化性;(4)多重联动性;(5)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又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资本市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言,是个必要条件,作为金融系统的主要部分,包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广义资本市场,其发展直接决定着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成长速度,只有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融合在一起,二者才能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和互利发展。
本文试图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相关研究进行初步的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国外专家学者对于资本和创新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许多实证分析,但直接研究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学者主要论述资本市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包括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初步探讨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且多是定性的研究,对于资本市场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相互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国外有关资本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从创新开始的,创新推动产业成长和产业结构变迁,资本市场又是推动创新的关键要素。从熊皮特开始,西方学者对创新投以关注的目光,产业成长的一个基本动因就是技术创新,相对于研究资本促进产业发展,西方学者研究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较为普遍,主要研究集中在几个方面:资本市场和创新的关系;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同形态资本与产业创新的关系。
(一)资本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JosephA.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现代工业体系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建立,而信贷对于实现创新又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金融是驱动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力量①。Hicks研究了金融市场和技术创新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认为金融市场的缺乏和不健全会影响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②。HowittandAghion(1998)认为资本积累速度越快,研发可以获得的利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知识积累速度越快,技术进步越快,资本的边际回报率越高。Zeng(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本积累和创新都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二者不可或缺。
(二)金融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研究
Saint-Paul(1992)提出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全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资,金融发展通过允许经济主体使用风险较大但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技术,推动了技术进步。King和Levine(1993)指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和化解创新项目收益性风险。他们以Sehumpeter理论为基础,提出金融系统通过选择最有前景的企业和项目、增加信贷资金、提供分散风险工具和披露预期利润等方式,促进技术创新③。Bencivenga(1995)等分析了二级资本市场交易成本流动性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Levine(1997)认为金融体系功能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两个渠道来推动经济发展。Levine和Louyza(2000)所做的一项研究证实:金融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在于资本存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含着技术进步④。
(三)不同形态资本与产业创新的关系研究
CarlotaPerez(2002)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5次技术革命,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技术经济范式,技术革命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金融活动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燃料;技术的创新导致新业态的出现,市场盈利空间迅速上升,风险资本家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推动技术成果的快速产业化。GaryDushnitsky(2006)则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于创新的意义,指出风险投资对于追求基于公司创新的企业价值意义重大,为创造公司价值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如同公司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的工具包,获取新的技术和实践⑤。H■gskolen(2008)在研究挪威国内资本和创新状况后,指出挪威的技术研究因为缺少风险资本日渐式微,进而也就不存在技术产业化,可见风险资本是促进高科技公司成长和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⑥。BronwynH.Hall和JoshLerner(2009)认为美国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和公司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了许多成功的公司。同时,也指出风险资本解决方案有许多限制,投资规模和领域有限,要求有广阔的市场和可供退出的产权交易场所⑦。DoniaTrabelsi和GhasemShiri(2010)通过实证和比较研究,指出创新活动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外部风险资本的介入,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大公司和小公司面对创新时面临不同形势,大公司有更多的内部资金和知识支持创新,小公司和新兴企业更需要外部风险资本的支持⑧。
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如资本和创新的关系、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功能、不同资本范式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等,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得出基本统一的结论:资本市场能够促进创新,进而是推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效率提高的至关重要的力量。
二、国内关于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研究
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于:资本市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及重要意义方面的研究;从资本市场功能角度论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研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相关的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对策研究。
(一)资本市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重要意义方面的研究
袁天昂(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有四点现实意义: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将夯实产业经济基础,有效防范金融泡沫。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发挥资本的乘数效应,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为风险资本提供一条“安全通道”,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张明喜(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创业风险投资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风险投资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资本血液,金融资本与新兴产业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会给创业风险投资业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二)从资本市场功能出发研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吕光明和吕珊珊(2005)认为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四大功能促进技术创新:一是金融体系通过自身较强的流动性化解技术创新活动的流动性风险以及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技术创新的收益率风险。二是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信息处理功能影响技术创新。三是金融体系为技术创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四是金融体系通过便利交换,促进分工和技术创新。李建伟(2005)指出在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范式的技术经济发展过程,更加依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动员与配置效率决定着一国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质量和效果。姚战琪和夏杰长(2007)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资本积累往往是新技术应用的必备前提。金融资本能够迅速地集聚并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中,促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并在其中实现自身的获利增值。涂人猛(2009)指出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又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机制和场所,使新兴产业的融资与社会公众的投资能较好的结合起来。顾海峰(2011)认为产业选择的过程就是资金向优质产业流动和集中的过程,需要金融的资金形成和导向机制来实现。金融的支持作用体现在通过政策性金融和政府对市场性金融活动的适当干预使金融资源流向优质产业,促进产业类型结构的优化配置。金融支持产业选择的过程,就是通过金融资源的初次优化配置来实现产业类型结构优化配置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金融支持产业优化选择的过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一般性产业样本的顺利遴选。
(三)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实证研究
刘铁牛(2009)利用1992—2006年资本市场及技术创新数据指标,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传播)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Granger因果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市场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大,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在促进技术创新上没有发挥足够大的作用。朱欢(2010)针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结论为: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选取的高技术企业都是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张强、赵建晔(2010)也通过一项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科技创新3个阶段即知识创造、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的支持作用相对比较薄弱,得出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够明显的结论。
(四)有关风险投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万钢(2010)指出既要借鉴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一般规律,更要重视探求适合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壮大,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积极助推作用。张明喜(2011)认为创业风险投资在支持创新、创业中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很多国家的政府都纷纷制定特别的引导政策。对创业风险投资给予直接的或间接的支持。陈昌智(2010)从风险投资的作用出发,认为风险投资将成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一支力量,风险投资倡导的专业化投资理念有助于检验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性和市场价值。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和机制的创新,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清科研究中心(2010)研究资料表明,本土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无论是在投资案例还是投资金额上都超过了外资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股权融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宇伟、范从来(2011)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相辅相成,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要求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对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吸引和扶持。
(五)资本市场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对策的研究
袁天昂(2010)从六大方面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体系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建立风险投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业银行适度介入,成立投资银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共同基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李文增(2010)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提出在滨海高新区建立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许讧萍(2011)则研究了如何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渠道,指出应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鼓励各级政府、民间资本成立各种针对新兴产业投资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大力扩容创业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梅兴保(2011)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认为应当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根据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层次,提供多样金融服务;根据不同的创业主体,金融支持要把握机会和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孵化器的综合服务优势,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金融工具盒专业技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经济可行性论证。
三、简单的结论与评析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研究资本市场和创新的关系的时间相对较早,抽象化的理论研究居多,研究方法和角度比较丰富,但直接研究资本市场与具体产业门类发展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但不妨碍研究结论最后殊途同归,即资本市场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产业成长。国内学者相对来说进行的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多一点,偏重于具体对策,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统一、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都显不够,对于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对不同资本范式范畴研究还比较单一,没有文献系统分析广义资本市场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新兴产业,是炙手可热的领域,无论从世界经济角度看,需要孕育新的科技革命、发现新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衰退的泥潭;还是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提升竞争力角度分析,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制高点,并使中国经济走出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困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实践上出现一些问题,如政府过度干预的倾向、技术创新不足的倾向、忽视市场风险的倾向等,从而使市场机制的力量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作用似乎无的放矢。面对风险性很强、技术路线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产业,市场竞争、风险资本的参与是有效的筛选机制,而不是政府主导的国有银行资本力量的大规模参与,这非常重要,否则风险是具有连带性质的。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与实体经济似乎存在脱节的地方,有过分虚拟化的倾向,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或产业创新的功能不强,将资本引入创新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无论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还是对于资本市场作用的发挥、体系的健全、功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资本市场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系,对于两者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创新的实践有深远的影响。深入系统研究这一问题,规范分析其内在的作用机理以及通过实证分析寻找规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注:
①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0
②Hicks.J.Atheoryofeconomichistory[M].Oxford:ClarendonPress,1969.
③KingR,LevineB.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Growth:TheoryandEvidence[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93,(32):513-542.
④LevineB,LouyzaN,TBeck.FinancialInternationalandGrowth:CausalityandCause[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0(46):3l-77.
⑤GaryDushnitsky.Whendoescorporateventurecapitalinvestmentcreatefirmvalue?[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1(2006)753-772.
⑥HogskolenHedmark,Venturecapitalandinnovation,ToreAnsteinDobloug,Notatnr.Vol.6,2008.
⑦BronwynH.HallandJoshLerner,TheFinancingofR&DandInnovation,August2009,HandbookoftheEconomicsofInnovation,Elsevier-NorthHolland.
⑧DoniaTrabelsiGhasemShiri,VentureCapitalandtheFinancingofInnovation[R].PRISM_SorbonneNovember,2010.
参考文献:
①PeterHowitt,PhilippeAghion.CapitalAccumulationandInnovationasComplementaryFactorsinLong-RunGrowth[J].JournalofEconomicGrowth,Vol.3,1998,PP.111-130.
②Zeng.J.ReexaminingtheInteractionbetweenInnovationandCapitalAccumulation[J].Macroeconomics,2003,25(4),541-560.
③SaintPaulG.TechnologicalChoice,FinancialMarketandEconomicDevelopment[J].EuropeanEconomicBedew,1992,(36):763—781.
④袁天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现实意义[J].西南金融,2010(3)
⑤张明喜,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投资,2011(3)
⑥李建伟,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⑦刘铁牛,我国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⑧朱欢,我国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4)
⑨张强,赵建晔.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7)
⑩万钢,发展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8)
■陈昌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流通经济,2010,24(11)
关键词:企业创新;企业发展;专利信息;企业管理;分析方法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3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22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1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与世界接轨。自加入WTO后,经济市场更加开放,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技术创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种市场竞争机制下,企业在追求基本的生存之外,还要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更加快速的发展,就要对企业进行不断创新,包括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而专利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标,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法律制度,并慢慢被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所接受和重视。而企业作为直接的获利方,应该更加重视专利信息的分析和研究。这样企业既可以掌握市场动向,也能了解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并可以结合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1专利信息的特点
1.1专利信息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较强的适用性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竞争已经是市场中最为频繁的活动。为了满足竞争需要,企业会在现有产品或者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某个部分的些微改动,围绕一个核心专利向四周进行延伸来改变或者增加原产品的作用,就可以寻求专利的保护。站在这个角度可以说专利信息具有比较完整的系统性。而专利文献与其他技术的相关文献的公开程度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异。各国专利法都有相应规定,关于专利的说明书中必须将专利的具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清楚和完整的说明,而且文件中也要求附有相关图片说明、产品组成和具体的生产工艺方法和实例,能够清晰地了解专利的具体情况,而这些信息必须是完全公开的,所以专利的信息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1.2数量巨大且包含丰富的内容
在当前世界中大概有90多个国家或者地区使用30多种官方文字进行专利文献的出版,在每年400万件的科技出版物中占据了其中的25%,并且专利文献还在以每年100多f件的数量增加。一个很小的领域就能够包含上千种专利技术,都是通过延伸、再延伸的情况产生的。例如生产刮胡刀的美国吉列公司,只一种刮胡刀的领域就有35项专利权。专利信息中包括了几乎所有人类生产活动的技术领域,其中信息含量可想而知。
1.3专利信息集技术、法律和经济为一体
专利信息包含技术信息,是指在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等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与该发明创造技术内容有关的信息以及通过专利文献所附的检索报告或相关文献间接提供了与发明创造相关的技术信息。专利信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权利要求书记载了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是专利的核心法律信息,也是对专利实施法律保护的依据。此外还包括与专利权的授予、转让、许可、继承、变更、放弃、终止和恢复等法律状态有关的信息等。在专利信息中存在着一些与国家、行业或企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企业可以根据专利申请、授权的具体的地域分布、专利技术研况、专利许可、专利权质押等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对未来市场发展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考虑与国际之间的竞争范围。因此,可以认为,专利信息是一个独特的庞大综合技术信息源。
1.4专利信息的内容新颖可靠
专利都是经过一定的实践和检验的,也是没有在市面上推广和使用的技术,所以专利的所有信息都具有很强的新颖性。根据以往的记载进行分析,专利文献在新技术方面的报道与其他文献相比要早3~5年的时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发明人在科研成果还没有结束时就申请专利,谋求专利法的保护,所以时间上要早于其他文献信息。另外,对于发明创造技术的专利申请必须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严格审查,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实质性的审查才能授予专利,所以专利信息内容都是非常可靠的。
2企业分析专利信息的方法
专利信息中包含很多内容,通过对专利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帮助企业对新的技术引进进行决策,给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扩张和进行专利贸易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并使企业能够有效地了解竞争对手实施的专利陷阱,有助于企业对自身技术进行完善,从而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布入到竞争对手的技术布局中,降低自身技术面临的技术风险,为企业技术价值评估降低风险。
正常情况下,对专利信息的分析分为以下三种:
2.1图表分析
图表分析方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图表的形式将已经加工和整理过的信息表示出来,使得信息表达的意思更加直观,更容易懂得表达的含义。这种分析方法更加简洁明了,也能够更好地做出技术对比,分析出技术之间的优缺点。我们常见到的分析图表包括数量图、清单图、技术趋势图和解决方案图等。
2.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通过对专利技术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量和计算,根据这些信息的基本特征进行分类、归集和分析,从整理的结果中找出与自己有关的价值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利用。它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专利分类、申请日、申请人、发明人、国别、专利引文等,根据这些来了解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并对它的技术水平和商业价值做出相应的评价。如,对专利申请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得出此技术的具体发展阶段和生命周期,也可以通过对专利技术的国别分析,结合该技术在国外市场发展情况,从而有助于自己技术的市场扩张。
2.3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内容特点和性质进行分析、归集和汇总。换言之就是对专利文献的说明书、权利要求、授权日等基本内容作为分析的基础,然后进行全面的信息搜索,并将说明书等的内容进行阅读和记录,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整理,形成一个有价值的信息系统。通过对专利的定性分析,可以了解技术发展的真实历程、技术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技术。
3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3.1根据专利信息分析结果帮助企业建立专利战略
企业可以通过专利信息分析,提早做出自己的专利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从而确定自己的市场发展方向。通过对专利信息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获得此技术在国内和国外的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对技术的各种创新方案进行对比,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前景预测,从而确定企业应该研发的技术重点和投入方向,设计出国内和国外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同行业竞争产品。同时,可以对专利信息的法律状态进行分析,为企业引进相关技术提供法律依据和参考,能够有效地规避国外企业的专利壁垒和封锁,防止企业陷入侵权案件中。另外,可以对专利文献中的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到市场竞争者技术的研发重点,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等,只有对对手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做好战争的准备,从而为企业制定相应的专利技术和竞争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3.2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可以详细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
企业在进行专利战略制定时,需要对该行业与此行业有关的专利信息进行收集,对专利权所属人进行归类排序,并确定出自身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做出与竞争对手相对应的专利技术类别图,根据这些信息对竞争对手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准确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策略和方向。同时,通过对竞争者的专利市场发展情况和相关专利法律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与这些专利相关的新发明创造是否出现在市场中,考察出这些专利应用在哪些领域,并对它的潜在市场进行分析。总的来说,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对手实施的具体技术战略。如果竞争企业在发展中应用的都是自己研发的技术,说明他们发展的策略是以自我为中心,同时注重自己技术的延伸和创新,说明此企业在市场中占有较大的分量,也处于技术的领先水平。如果竞争企业采用的都是引进其他公司的专利,说明竞争对手使用的是技术跟随策略,从而推断出他所跟随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
3.3利用专利分析结果来分析本行业技术的发展动向
企业在技术研发方向确定之前,可以对要发展领域的相关专利技术信息进行归集和整理,分析该技术在相关领域中发展特点和演变过程,从而了解专利技术在市场中的发展方向,为企业自身技术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创新思路。同时通过分析,了解现有市场专利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市场发展方向进行技术改进,提出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创立自主专利权。此外,对不同专利信息进行归集,对比相应的发展趋势指标,可以利用分析结果来准确的掌握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了解技术从兴起到衰退的全过程,使企业能够了解技术具体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并且推y这些技术在新兴市场发展的可能性,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4结语
专利是市场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标志。专利信息的开发和应用既是对传统技术的继承,也是新技术的发展。通过专利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专利背后的经济、法律和技术信息,是一种用于竞争的主要活动,逐渐被企业所重视。而在分析中不管使用的是什么分析方法和手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对还未被解答的难题找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将各不相联系的信息根据某种特点进行集中和连接,从而实现有价值的专利竞争情报,并从专利的角度对这些情报进行整合,研发出适用于特定领域的重点技术,为企业的总体战略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殷媛媛.企业在技术进出口中如何进行专利信息检索
[J].电子知识产权,2013,(6).
[2]何铁宝.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J].企业
科技与发展,2015,(20).
[3]厉宏.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J].现
代情报,2014,(9).
[4]刘百里,霍仲文.专利信息与企业发展[J].内蒙古科
技与经济,2015,(2).
[5][美]凯文・G.里韦特,戴维・克兰,陈彬.尘封的商
业宝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6]高美玲.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对策研究[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1,(8).
这部分应该包括广告策划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市场分析的全部结果,以为后续的广告策略部分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
一、营销环境分析
1、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中宏观的制约因素。
(1)企业目标市场所处区域的宏观经济形势;
总体的经济形势总体的消费态势产业的发展政策
(2)市场的政治、法律背景:
(3)市场的文化背景
2、市场营销环境中的微观制约因素。
企业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产品的营销中间商与企业的关系
3、市场概况。
(1)市场的规模:
整个市场的销售额消费者总量消费者总的购买量
未来市场规模的趋势
(2)市场的构成:
构成这一市场的主要产品的品牌未来市场构成的变化趋势如何?
(3)市场构成的特性:
市场有无季节性?有无暂时性?有无其他突出的特点?
4、营销环境分析总结。
(1)机会与威胁(2)优势与劣势(3)重点问题
二、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态势。
现有的消费时尚各种消费者消费本类产品的特性
2、现有消费者分析。
(1)现有消费群体的构成:
现有消费者的总量现有消费者的年龄现有消费者的职业现有消费者的收入
(2)现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购买的动机购买的时间购买的频率购买的数量购买的地点
(3)现有消费者的态度:
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对本品牌的偏好程度对本品牌的认知程度
3、潜在消费者。
(1)潜在消费者的特性:
总量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
(2)潜在消费者现在购买行为:
有无新的购买计划?有无可能改变计划购买的品牌?
(3)潜在消费者被本品牌吸引的可能性:
潜在消费者对本品牌的态度如何?潜在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如何?
4、消费者分析的总结。
优势与劣势重要问题
(2)潜在消费者:
优势与劣势主要问题点
(3)目标消费者:
目标消费群体的特性目标消费群体的共同需求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产品分析
1、产品特征分析。
(1)产品的性能:(2)产品的质量:(3)产品的价格(4)产品的材质:
5)生产工艺:6)产品的外观与包装:(7)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2、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1)产品生命周期的主要标志2产品处于什么样的生命周期3企业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认知
3、产品的品牌形象分析
(1)企业赋予产品的形象2)消费者对产品形象的认知:
4、产品定位分析。
(1)产品的预期定位:
(2)消费者对产品定位的认知:3)产品定位的效果:
5、产品分析的总结。
(1)产品特性:(2)产品的生命周期3)产品的形象:4)产品定位:
四、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1、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2、企业的竞争对手。3、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五、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分析
第二部分:广告策略
一、广告的目标
二、目标市场策略
1、企业原来市场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1)企业原来所面对的市场:
市场的特性
市场的规模
(2)企业原有市场观点的评价:
机会与威胁
优势与劣势
主要问题点
重新进行目标市场策略决策的必要性
2、市场细分。
(1)市场细分的标准:
(2)各个细分市场的特性:
(3)各个细分市场的评估:
(4)对企业最有价值的细分市场:
3、企业的目标市场策略。
(1)目标市场选择的依据:
(2)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三、产品定位策略
1、对企业以往的定位策略的分析与评价。2、产品定位策略。
四、广告诉求策略
1、广告的诉求对象。
(1)诉求对象的表述:
(2)诉求对象的特性与需求:
2、广告的诉求重点。
(1)对诉求对象需求的分析:
(2)对所有广告信息的分析:
(3)广告诉求重点的表述:
3、诉求方法策略。
(1)诉求方法的表述
(2)诉求方法的依据:
五、广告表现策略
1、广告主题策略。
(1)对广告主题的表述:
(2)对广告主题的依据:
2、广告创意策略。
(1)广告创意的核心内容:
(2)广告创意的说明:
3、广告表现的其他内容。
(1)广告表现的风格:
(2)各种媒介的广告表现:
(3)广告表现的材质:
六、广告媒介策略
1、对媒介策略的总体表述:
2、媒介的地域:
3、媒介的类型:
4、媒介的选择:
媒介选择的依据
选择的主要媒介
选用的媒介简介
5、媒介组合策略:
6、广告时机策略:
7、广告频率策略:
第三部分:广告计划
一、广告目标
二、广告时间
在各目标市场的开始时间
广告活动的结束时间
广告活动的持续时间
三、广告的目标市场
四、广告的诉求对象
五、广告的诉求重点
六、广告表现
1、广告的主题:
2、广告的创意:
3、各媒介的广告表现:
平面设计
文案
电视广告分镜头脚本
4、各媒介广告的规格
5、各媒介广告的制作要求
七、广告计划
1、广告的媒介:
2、各媒介的广告规格:
3、广告媒介排期表:
八、其他活动计划
1、促销活动计划:
2、公共关系活动计划:
3、其他活动计划:
九、广告费用预算
1、广告的策划创意费用:
2、广告设计费用
3、广告制作费用:
4、广告媒介费用:
5、其他活动所需要的费用
6、机动费用:
7、费用总额:
第四分部:广告活动的效果预测和监控
一、广告效果的预测
1、广告主题测试:
2、广告创意测试:
3、广告文案测试:
4、广告作品测试:
二、广告效果的监控
1、广告媒介的监控:
2、广告效果的测定:
附:
在策划文本的附录中,应该包括为广告策划而进行的市场调查的应用性文本和其他需要提供给广告主的资料。
1、市场调查问卷
不同学者对产业绩效内涵的界定不同,我们认为,产业绩效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共同作用产生的经济效果。以梅森和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单向因果联系,即“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以施蒂格勒和德塞姆茨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指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源于市场需求和技术管理水平的进步,企业效率决定市场结构和产业绩效。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强调其他因素的作用:唐要家(2004)、徐志霖(2005)、王继平(2005)等,侧重体制因素的影响;高辉(2004)、张伟(2004)等,通过考察产业规模和资本结构来研究产业绩效。实际上,产业绩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产业的自身特点,使得产业结构、企业行为及产权结构等各种因素,在决定产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二、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分析
(一)市场结构
1.市场集中度分析
反映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勒纳指数、市场前N家企业集中度(CRn),赫芬达指数(HI指数)等,考虑到资料取得与处理的简便以及实际中的应用范围,本文选用CRn指标对我国建筑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数据》(ENR)统计,中国前十大建筑承包商的国内营业额为403.23亿美元,以1美元兑8.276元人民币的汇价,折算人民币3337.13亿元。按2005年27745.4亿元的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前十位的占12.02%.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中,CR4
2.产品、服务差异及进入壁垒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提高市场地位、设置行业进人壁垒的重要手段。在建筑业中,产品和服务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工程质量、员工素质、服务水平、技术实力等方面,因此不同层次的建筑企业才能满足市场上的多元需求。通过扩大产品差别程度,我国建筑企业可以构筑一道无形的非价格壁垒,有效对抗市场上的激烈竞争。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业的产品和服务差别并不明显。虽然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尝试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及对目标市场的重新定位,巩固并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但仍有许多建筑企业受传统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束缚,忽视产品和服务的差别化,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建筑业的进人壁垒,包括市场性壁垒和政策性壁垒。在市场性壁垒上,首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低,缺乏必要的资本和技术壁垒;其次,我国建筑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几乎不存在由于规模经济所自然形成的进入壁垒。在政策性壁垒上,长期以来不合理的产业管理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形成了建筑业地区间、部门间的高政策壁垒和地区内、部门内的低政策壁垒并存的局面。
(二)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作为市场结构到产业绩效的中间环节,受到市场结构影响或制约,但它又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绩效。市场集中度过低,产品差别化程度不高,进人壁垒低的市场结构,造成了我国建筑业供给总量严重过剩,企业往往陷人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导致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阻碍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绩效的提高。因此,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要提高中国建筑业的产业绩效,必须调整建筑企业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增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
(三)制度因素
产业经济的运行必须依赖于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产业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SCP研究范式是以市场经济为研究背景,忽视了计划经济以及从计划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经济体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因此,许多学者试图通过添加更多的体制方面的约束,从而弥补传统SCP模型的不足,如刘小玄(2003)在对我国产业绩效的研究中,以转型经济为背景。突出强调了产权因素在决定产业绩效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任何关于绩效的研究,都必须放在相应的市场结构框架内,否则会导致与产权结构理论假设不同的难以解释的结果,同样,任何关于市场绩效的研究,离开产权结构这一重要因素,则会产生与一般市场结构理论相背离的很大误差。
我国的经济转型就是一个市场竞争领域不断扩大和竟争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与计划经济相伴随的国家所有权从工业行业中逐步退出,代表市场经济休制的非国有所有权的进人和迅速成长。在我国建筑业中,虽然非国有经济已经逐步进人,但国有经济成分仍然占有绝对比重。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2003年我国国有建筑业企业的总资产相当于集体企业的2.58倍,外商投资企业的25.66倍。国有建筑企业由于产权不明晰等原因缺乏效率,存在着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于产业绩效的提高。因此,如果采用产值利润率为衡量指标,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绩效远远低于其他工业企业。
(四)产业绩效
1.产业绩效的度量
产业绩效研究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取的度量指标不同,因为产业绩效既包括利润、收益等可以直接衡量的因素,又包括产品质量、技术进步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产业绩效衡量指标主要有以财务指标和市场势力指标。以贝恩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主张使用财务指标;而勒纳等学者则倾向于市场势力指标。考虑数据收集上的诸多困难,本文使用财务指标中的产值利润率来衡量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绩效。
2.模型的假设、构建及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建立起的我国建筑业产业绩效模型,以该理论一个最基本假说为前提,即价格、边际成本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市场结构。
为了检验我国建筑业中的产业组织和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模型为:π=a0+al*CR+a2*EF+a3*PR+ψ,其中π表示产业绩效,CR代表市场集中度,EF反映企业行为,PR说明以产权为主的制度因素,ψ是包括企业规模和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内的随机误差项。本文采用1995到2003年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其中,建筑业产业绩效π用产值利润率来表示;市场集中度用前十家建筑企业的集中度CR10说明;用人均利润来代表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效率,从而反映企业行为EF;PR表示建筑业中国有经济的比重,用于度量产业的产权结构。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为π=4.285+11.392*CR+3.577*EF-3.366*PR+ψ,R2=0.96,F=129.64经过统计检验,CR,EF,PR的参数估计均为显著,而且该模型拟合良好。
3.实证结果分析
该实证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基本建立的背景下,市场结构、厂商效率和产权是影响产业绩效的三个重要因素。首先,以市场集中度为代表的市场结构,与产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前我国建筑业集中度过低的市场结构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利润和产业绩效的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建筑产品的施工技术和生产工艺较简单,对企业的起始资本要求低。因此,缺乏适度的行业进人壁垒,难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造成大量分散经营的中小型企业充斥市场,市场集中度低,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绩效低。其次,企业效率与产业绩效的显著正相关关系,验证了芝加哥学派的效率观点在我国建筑业的适用性。这表明相对于达到规模经济,我国建筑企业更加重视通过效率的提高,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更好的产业绩效。但现实中,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倾向于减少工人、提高劳动动强度,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管理以达到提高效率和控制成本的目标。因此,虽然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绩效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效率的提高,然而,这仍然属于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只有积极实现以创新为核心的增长模式的转变,才能在建筑业产业绩效上实现质的飞跃。第三,度量产权因素的国有经济比重与我国建筑业产业绩效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制度因素在产业绩效决定中的重要作用。产权明晰化的目的在于使企业的成本、风险的承担者之间尽可能地对称,使成本收益内在化,最大限度地解决企业提高效率的内在激励问题。然而我国国有建筑企业中的所有权缺位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于民营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因此加大力度推行产权改革,对于提高整个建筑业的产业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一)组织创断是提高我国建筑业产业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激励机制
建筑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企业自主研发为主的方式,以日本为代表;另一种则是欧美各国普遍采用的,企业与社会的研究机构相结合的研发方式。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及欧美模式,结合特殊国情,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建筑业产、学、研分工协作的创新体系。创新体系下各个创新主体间的利益不同,因此,技术创新关键在于协调创新主体的利益矛盾,解决创新的激励机制问题。加强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首先应该建立政府基金资助制度,鼓励相关机构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市场优势;其次设计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则措施,保障技术创新企业的相应权益。
2.推行管理创新,提高人员素质
组织创新需要相应的组织管理变革作为支持。管理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改良资源配置以达到帕雷托最优,实现组织目标。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的创新,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组织创新,提高产业绩效,必须推行管理创新,而管理创新的重点,就是提高人员素质。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很大比例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他们参差不齐的文化素质,极大阻碍了建筑业的管理创新。提高人员素质,需要建筑企业加大对员工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培训力度,还需要政府在税收和费用等方面予以必要扶持。
(二)体制创新是提高我国建筑业产业绩效的必要前提和保征
1.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要转变对建筑业的管理职能,首先要制订相关政策,引导、调整市场良性发展,促进分层有序竞争态势的形成。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调节上,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使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贯彻落实到位。其次,政府还要尽量创造良好条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资产结构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创业板;退市制度;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
一、引言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市场开板,同月30日正式开市,红日药业等28家“新贵”作为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截至2012年7月20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了335家。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扩容速度很快,短短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就增加12倍之多。
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为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商业流通以及传统商业模式创新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公司。这类公司成立的时间大多比较短,无形资产占比高,并且企业的信息披露尤其是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不尽完善。因此,上市之初,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被掩盖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创业板公司渐渐现出了真面目,出现了“上市前高增长,上市后大缩水”的现象,成长性不见高,业绩反而大变脸。
国内外研究表明:智力资本信息的披露对企业市值、股票发行价有着重大的影响,创业板公司为自身发展融通资金,有着披露知识产权信息的内在动力。2002年日本投资者关系学会的一项问卷调研表明:投资者认为,对于财务报表中未揭示的无形资产,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披露。国内学者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程度偏低,且公司之间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差异较大,总体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水平不高。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缺乏对公司知识产权等智力资产的系统认知和有效管理,更缺乏对公司知识产权的近期战术和长远战略谋划。发达国家在引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上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如日本在知识产权强国道路上制定了“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参考导引”,指导企业进行完整规范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从创业板市场讲,已有针对海外市场创业板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进行的研究,并对我国创业板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建议。
为了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快速发展和创业板长远建设的需要,深交所拟定的《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2011年11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吸收了有关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深交所对《方案》进行了修订,并据此修订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于2012年4月20日正式了《规则》(2012年修订),并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在创业板退市制度实施之际和中国整个股市表现欠佳的情况下,分析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变化,结合退市制度探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变化”中的知识产权应对策略,对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发挥创业板市场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变化
(一)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评分系统的建立
为了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应该保证上市前端公司IPO发审的质量。证监会建立了针对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评分系统,该系统直接与委员通过或否决的IPO项目质量关联,从而形成一种约束机制。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能否得到续聘将与其评分直接关联,此举对发审委委员权利形成跟踪,产生约束力,有利于发审委委员自律,使得发审委委员在审核时更加谨慎。在评分系统建立之前,证监会对发审委委员主要施行问责制,在审核的过程中一旦顾及人情,对问题公司网开一面,则会直接导致带病公司混入到市场中(如:爱尔眼科),对市场的整体发展不利。
(二)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变化
为进一步健全创业板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在研究借鉴主板、中小企业板和海外成熟市场退市制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深交所的《规则》(2012年修订)与修订之前的变化主要如表1。
根据《规则》修订前后的对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1.完善恢复上市的审核标准。参照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的计算方法,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作为盈利判断标准;同时,不支持暂停上市的公司通过“借壳”实现恢复上市。
2.缩短资不抵债公司的退市时间。经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净资产为负,则其股票暂停上市;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则其股票终止上市,将原终止上市的退市时间缩短了半年。
3.设立“退市整理板”。在交易所作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前,给予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移入“退市整理板”进行另板交易,并另板揭示,其股票不再在创业板股票行情中显示。在30个交易日中,股票交易涨跌幅限制仍为10%。交易期满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4.新增加了两个退市条件。创业板原有11项退市条件:(1)连续亏损;(2)追溯调整导致连续亏损;(3)净资产为负;(4)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5)未改正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大差错或虚假记载;(6)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7)公司解散;(8)法院宣告公司破产;(9)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10)连续20个交易日股权分布或股东人数不符合上市条件;(11)公司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创业板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其股票将终止上市;创业板公司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将终止上市。
5.改进创业板退市风险提示方式。创业板将不再实施现行的“退市风险警示处理”方式,调整“*ST”制度,通过强化上市公司退市风险信息披露以及深化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方式充分揭示退市风险。
6.明确了退市公司的去向。创业板公司终止上市后将统一平移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股份转让的渠道和平台。
三、结合“变化”分析创业板公司应采取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对策
无论从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还是从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的长远发展来分析,都需要正视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当前新退市制度的实施,迫切要求创业板公司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地进行披露。为了避免公司出现终止上市的风险,公司应主动自愿披露知识产权信息。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特殊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内容
创业板公司往往依赖核心技术、核心人员,所面临的技术“无形性”风险较大。因此,《规则》规定了有创业板特色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内容。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有关核心技术(如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核心人员(如核心技术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以及与核心技术和核心人员相关的对公司盈利或者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等重大变化。但有关核心技术的披露内容属于公司商业秘密可申请豁免。
针对创业板公司的特殊性,《规则》(2012年修订)虽提到了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但是缺乏规范,不够系统。因此,有必要结合创业板退市制度的修订,来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内容及行为。
(二)退市制度下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对策
1.从审核标准的变化来分析,新退市制度推出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审核标准更加严格。创业板上市公司要想恢复上市,就要按照一开始上市或者再融资的方法来计算,并且要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作为判断标准,杜绝以非经常收益调节利润规避退市,也要求公司不能用资产重组等“借壳”的方式来恢复上市。从这些审核标准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严格把控自身内部的知识产权等智力资本,加强管理和运用知识产权资产,排除那些相对来说不能提高公司核心价值的项目;在恢复上市的过程中,全面披露自身的知识产权信息,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通过审核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恢复上市后的质量,避免再出现暂停上市的情况。
2.从退市时间变化来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一旦被审核为负值就要暂停上市,连续两年为负就要终止上市,时间大大缩短。创业板公司普遍是高成长性的公司,具有无形资产占比高等特性。公司一旦出现净资产为负被暂停上市时,公司内部应该重新检查自身商标、核心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等情况,调查相关企业的动态,发现自身的不足,探寻技术的前端,努力进行R&D投资,发现新领域,占领市场先机,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把自身的知识产权资产进行全面提升,并对外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树立公司在外界的形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上市。
3.从退市条件变化来分析,为规范创业板市场提高其运行效率,深交所增加了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和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退市条件。上市公司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披露,投资者合法权益得以保护的基础也是信息披露,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必将导致企业与投资者两败俱伤。增加退市条件就是要把信息披露不全面的公司清除出市场,避免优秀企业投资价值被低估,同时鼓励优秀企业在知识产权投资上的积极性。受到公开谴责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存在信息披露问题,为此公司应积极找寻自身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并结合其他资产进行全面的披露,让投资者看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潜力,从而拉动股票价格,实现公司的高投资价值。
4.从风险提示角度来分析,深交所对风险提示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取消了原来的警示方式,引入了投资者管理的方式。为了更加充分地揭示公司的退市风险,要求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出现退市风险后要每周披露一次退市风险公告。创业板公司一旦出现风险警示信号,就要在公司内部进行风险的发掘,找寻问题所在。同时,公司应加强对知识产权资产的风险控制,在每周退市公告中,加强自身在知识产权资产管理上的披露,稳定投资者对风险警示的心理,真实地披露问题处理过程,积极主动地请投资者对问题处理过程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督促,既保证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5.从终止上市的后续处理角度来分析,深交所对公司股票终止上市作出了合理的制度安排。从深交所作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到公司终止上市,深交所设立了“退市整理板”,并要求退市后公司的股票统一平移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交易。这些举措可以保证上市公司平稳地退出创业板,保证投资者能够有时间和平台进行交易,使公司和投资者的损失最小化。从公司角度来说,公司终止上市后,应积极检查内部知识产权资产的情况,保证知识产权资产仍处于核心地位。公司终止上市的行为,说明公司内部在知识产权的研发、管理和运用环节上都可能出现了问题,应从对知识产权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入手,加强R&D投入,在树立知识产权核心地位的同时,排除其他投机手段,及时真实地披露公司知识产权信息,在探寻和加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寻求机会再进入创业板市场。
四、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板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各国都在展开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纷纷制定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实施,2009年为了使具有创新性高成长性的企业融通资金,我国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专利、商标和版权等无形资产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知识产权大国,但刚开始成长的创业板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当前创业板市场鱼龙混杂,亟需对创业板市场中的企业优胜劣汰,逐出劣币。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会对创业板企业进行更加严密的督察,而退市制度的保障之一是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从国家角度来说,应该根据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参考标准来对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进行规范与引导。
(二)规范和完善创业板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格式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的股票市场也是跌宕起伏,适时出台的创业板退市制度为创业板公司敲响了警钟。新《规则》中虽提及了信息披露,但针对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涉及较少,大部分创业板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亟需制定相关的规则标准来规范创业板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如相关信息披露人员的规范准则、知识产权信息披露项目及其格式规范等,引导公司自愿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从而完善创业板市场。
(三)加强投资者对创业板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督促
当前,我国创业板公司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属于自愿性披露,各个公司因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差异导致公司知识产权信息的披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披露充分,如:朗科科技2009年年报从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授权数量、盈利模式规划、商业风险、法律争议,到知识产权相关的财务报告,全方位披露了知识产权信息;有的公司则披露凤毛麟角甚至没有披露。在相关政策和退市制度相继出台的情况下,要求投资者充分挖掘创业板公司披露的知识产权信息,并且严密监视督促相关企业及时、准确、真实地披露知识产权信息,以减少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当下就有一些较成熟的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工具供投资者分析和判断,如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NRI)开发的专利组合管理法(PPM)以及技术热图分析工具等;国际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信息披露渠道,亦可降低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也使得投资者更易获得相关信息。
在创业板退市制度的严格管控下,只有国家、创业板市场和投资者共同努力,指引、完善和督促创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地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中国的创业板市场才能健康发展,臻至繁荣。
【参考文献】
[1]张丹,王宏,戴昌钧.我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市场效应研究――基于上市公司IPO招股说明书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08,22(11):13-18.
[2]李红.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90-93.
[3]JapanAcademySocietyofInvestorRelations.Whatvaluenotshowninfinancialstatements.[DB/OL].http://,2002-06-19.
[4]SmallH.Co-citationinthescientificliterature:Anewmeasur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wodocuments[J].Journalofthe
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1973,24(4):265-269.
[5]李红.解析日本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导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00-103.
[6]杨青,郝彩霞.海外创业板信息披露制度之借鉴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1(2):126-127.
[7]萧枫.证监会首建发审委委员评分体系[N].证券时报,2012-07-23.
[8]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S].2012.
关键词:全员创新;战略;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2)12-0057-04
AnalysisofInfluenceofStrategyElementsinInnovationonEnterpriseManagementPerformance
SHAOYun-fei,LIWei
(SchoolofManagementandEconomics,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Chengdu610054)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strategyfactorsaffecttheperformanceofChengducommerceITenterprisemanagementbasedonliterature.Firstitcollectsdataandreliabilitytest;second,itmakesthevariablefactoranalysis,extractingprincipalcomponents;third,itthroughtheanalysisofresults.Itfindsthefourelementsofstrategywhicharecore-competitiveness,marketcompetitionandflexiblestrategy,cooperatecompanyhaveinfluenceonenterprisemanagementperformance.UsingtheresulttoanalysistheChengducommerceITenterprise,itcanproofthestrategyaffectperformanceandproposetargetedforcommerceITenterprisesuggestion.
Keywords:innovating;strategy;managementperformance
引言
公司的战略对于贸易型IT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贸易型IT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的对抗性越来越强,竞争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快,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难,这些情况给贸易型IT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障碍。其次,由于近两年的金融危机影响,贸易型IT企业发展更是缓慢,虽然某些贸易型IT企业目前仍处于持续盈利之中,但在未来的竞争中,如何继续保持这种盈利趋势?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同行业(产品)甚至是替代行业(产品)的竞争?这些都是贸易型IT企业急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而全员创新就是研究企业创新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1],企业创新环境又包括战略、文化和制度等。
通过对国内外全员创新的几篇文献进行梳理,概括出全员创新环境的影响因素。如Scott和Bruce[2]提出了创新行为的“心理氛围”。许庆瑞、Robinson、West、Bharadwaj、芮明杰、谢章澍等国内外学者均对企业管理的全员创新环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战略、文化、组织、制度等多个要素[1,3~7]。喻子达等[8]总结出全员创新的价值观、资源、流程。杨志蓉等[9]分析建立创新环境、个体创新、集体创新、全员创新与经营绩效等五个要素在内的概念模型。本文就是在文献[10]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战略这一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而有关战略的相关文献如Malte,Mintzberg,Hamel,Kim,Ireland等[11~15]都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战略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但是没有明确指出战略要素影响经营绩效的内在动因。
通过上面的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多为通过逻辑推理建立概念模型,但是尚缺乏从全员创新环境中某一视角去深入研究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在文献[10]的基础上研究全员创新中战略对贸易型IT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从而为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实施全员创新提供帮助。
1研究设计与变量选取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按照许庆瑞[16]TIM视角下全面创新机理的界定,企业经营绩效是指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本文的一级指标仍然从全员创新的两个方面选取变量指标:企业战略,企业经营绩效。二级指标根据企业战略这个因素和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来设计相关的问题以反映企业的状况。企业经营绩效是从效益的角度阐述了企业现金流、投资回报率、管理层通过正式的面对面会议讨论企业绩效、依据客户满意度等主观标准评估企业绩效。选取的变量指标如表1所示,通过设计问卷并对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进行调查访问,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被访问的人都是在企业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且其所在企业整体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根据下文计算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研究过程包括:(1)在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选取变量并收集数据(图1);(2)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3)对选取的变量作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这四个主成分分别是核心竞争力、企业合作、市场竞争和战略柔性。(4)通过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各主成分的主要特征,分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信度及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Cronbachα值检验量表的信度,测量同一潜变量的测量变量间的一致性以及量表整体的一致性。对100份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表2至表4,从这三张表可以看出所有的Cronbachα都在0.7以上,甚至达到0.8以上,说明表2和表3中因素都通过信度检验,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内部结构一致性。
对企业全员创新环境中战略的数据做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结果如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731,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x2的显著性[JP3]概率是0.000,小于0.01,很适合做全员创新环境中战略的因子分析。
对企业全员经营绩效的数据做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由表5可知,KMO的值为0.646,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x2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0.01,很适合做全员绩效的因子分析。
3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彼此相关的多个变量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主成分)来表示,剔除多重共线性影响。[JP3]本文用主成分分析主要是减少企业创新环境中战略要素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及用更准确的变量去解释企业创新环境中战略要素与企业经营绩效,从而提高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14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表(表6),可以看出这14个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为此有必要从14个变量中提取出能够反映样本信息且相对独立的主成分。具体步骤:(1)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S=(rij)15*15。(2)求协方差矩阵S的特征根λ及单位特征向量T,特征根要依大小顺序排列。(3)求相应主成分的特征根λ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当前n个特征根累计贡献率高于85%时,我们就认为前n个主成分代表了样本的大多数信息。
表7是各成分的公因子方差表,从表7可以看出,企业创新环境中战略主成分对应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2.015,所以本文提取一个主成分来分析企业全员创新环境。利用SPSS16.0处理后可以得到这些主成分的最终得分值,如表8所示。
从表8中可以看出在创新环境中战略旋转后因子提取的主成分为4个,这4个主成分均对企业战略有影响。
4企业创新环境对企业经营绩效的结果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本文从全员创新环境的战略要素中提取出四个主成分分别为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战略柔性和企业合作。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正相关,而市场竞争给企业战略的制定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战略柔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企业合作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就不一定。下面通过一个企业的案例来深入分析贸易型IT企业战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成都贸易型IT企业的代表是XY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数字监控、系统集成以及国际国内著名软硬件产品的品牌和技术服务,在大型计算机网络集成方面拥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成
熟的解决经验,是IBM服务器、小型机
存储、软件的金牌以及联想国际Thinkpad笔记本、台式电脑产品的核心分销商和IBM增值业务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主要服务于成都市及省内二级城市的政府采购、电脑零售业,目前在成都市各大电脑商城拥有5家IBM联想专卖零售门市,自2002年至今连续10年一直被指定为IBM全线产品以及联想国际Think产品“四川省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成都市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
(1)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
该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发展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战略目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业阶段在行业中率先引入了专门经营笔记本电脑的笔记本超市这种新颖的营销模式,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与利润。发展阶段公司从最开始的多款产品,变成只IBM一家产品,集中经营世界排名第一的笔记本电脑品牌,提升公司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也使得公司的产值超过2亿元,利润回报率超千万。
(2)市场竞争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
该企业在经过SWOT分析后认清了市场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市场竞争战略。如在创业阶段发现市场上还缺乏专门经营笔记本电脑的企业。面对还没有开发的市场,企业果断进入,赚取了超额利润。在2001年,公司在我国笔记本市场保持了40%的高增长率,并且未来几年的增长率仍维持在30%以上。察觉到很多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展开了一系列的竞争措施,此时该公司已经从之前的“求生”升级到了“致胜”,需要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自己的血路来。旗下专卖店连续7年被IBM授予“最佳体验中心”和“放心体验店”称号。
(3)战略柔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
该公司分析客户需求变化,制定出一系列的战略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如在创业期将笔记本电脑从杂乱无章的电脑装机柜台中独立出来,开了成都乃至全国的第一家笔记本电脑超市——顶智笔记本电脑超市。并且公司与许多国际知名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家合作,实现了产品的相关多元化。在发展期引入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使得该公司树立了独特的形象。
(4)企业合作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
该公司通过对未来市场的分析,制定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战略。如在创业期与多家国际知名的笔记本厂商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发展期除了与IBM的产品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外,公司还与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02年至今连续10年一直被指定为IBM全线产品以及联想国际Think产品“四川省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成都市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中央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定点供应商”,为公司的销售提供了保障。
从以上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创新环境中战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一个企业有正确的战略并且认真执行,就会为企业提高经营绩效打下基础。
5政策建议
通过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的数据分析,得出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同时,企业内部必须做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1)进行市场细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对于一般的产品来说,他的使用性能特征都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此顾客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对IT销售企业而言,其顾客既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客户,也有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客户;而且不同客户对软硬件的要求都不同。这就让整个市场存在一个需求多样性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不断的细分市场并占领新型市场,保持其市场竞争力。
(2)紧跟产品发展趋势,重视核心竞争力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传播,IT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刚出来的产品,没过多久就被新一代的产品所替代。技术对于一般产品来说都是竞争的根本,对于IT这个变化发展迅速的产业来说,没有好的技术,就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就无法在IT销售市场立足,就更谈不上竞争的优势。所以企业应该重视人员的培训、[JP3]产品的研发和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内控体系,防范风险
每一项IT产品的开发研制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尤其对于这个变化莫测的市场里,更无法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会得到客户的青睐,如果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大量的成本将无法收回。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企业合作
IT产品不像其他产品,很容易就可以验证其质量,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效用等方面不会马上直接表现出来,顾客只能用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感觉出来,服务在这里就很重要。所以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服务规范,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与其上游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许庆瑞,陈重.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全员创新[J].科学学研究,2003(21):27-30.
[2]Scott,Bruce.DeterminantsOfInnovativeBehavior:APathModelofIndividualInnovationintheWorkplace[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4,37(3):580-607.
[3][JP3]Robinson,Stern.AComprehensiveHepaticSafetyAnalysisofNevirapineinDifferentPopulationsofHIVInfectedPatients[J].JAIDSJournalof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s,2003,9(24):21-33.
[4]West.ModelingPhaseFunctionsforDislikeTroposphereAerosolsUsingaShapeMixtureofRandomlyOrientedPolydisperseSpheroids[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1997,102:356-367.
[5]Bharadwaj,Menon.MakingInnovationHappeninOrganizations:IndividualCreativityMechanisms,OrganizationalCreativityMechanismsorBoth[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2000,17(6):424-434.
[6]芮明杰.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软科学,2004:8-10.
[7]谢章澍.TIM视角下企业全员创新机理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8]喻子达,李垣,许庆瑞,王海威.全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20(2):97-101.
[9]杨志蓉,谢章澍.企业全员创新运作机理机构方程分析[J].科研管理,2008:41-47.
[10]邵云飞,李巍.全员创新环境五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成都电子信息企业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9):20-32.
[11][JP3]MalteLPeters,StephanZelewski.AssignmentofEmployeestoWorkplacesunderConsiderationofEmployeeCompetencesandPreferences[J].ManagementResearchNews,1990,30(2):84-99.
[12]MintzbergH,WestleyF.CyclesofOrganizationalChang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2,13:39-59.
[13]HamelG.StrategyInnovation.ExecutiveExcellence,1998b,15(8):7-8.
[14]KimWC.Mauborgne,Strategy,ValueInnovation,andtheKnowledgeEconomy[J].SloanManagementReview,1999,(Spring):41-54.
【关键词】创业板;企业上市;财务监管;对策措施
2009年9月25日,经过了10年的论证与准备后,创业板第一批新股开始申购,创业板掀开了中国证券市场建设新的一页。
一、创业板市场发行现状分析
从创业板市场上市情况来看,前三个月的三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均为50倍以上,分别为52倍、57.19倍和57.51倍。其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鼎汉技术,甚至达到了82.2倍。总所周知,社会财富源于某种“转移”,高市盈率的发行是这个理论的典型特征。当然,投资风险也同时随之而来。谁都知道,少数人的暴富是以普通投资者承担更高成本和更大风险为代价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人的净资产由于绝大部分都以高市盈率发行将急剧增加,但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很难做到同步增长,发行人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和上市前相比,将会戏剧性的下降。由于甚至会因为管理层一夜暴富没有工作动力而造成企业管理运营不力,严重的会最终导致退市,最大的受害方――投资者的投入将会血本无归,从而,将会严重挫伤创业板以后的正常发行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创业板市场发行的监管分析
逆向激励是与正向激励相对应的,它是指由于制度设计的瑕疵,导致出一个与设计目的完全相反的状况。推出创业板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和具备优秀生长性的企业提供一个便利、疏通的投资和融资平台,这些具备优秀成长性的企业在得到宝贵的资金以后,扩大研发和开拓市场的投入,更快地发展,从而实现投资者与企业的双赢。问题在于,如果企业在得到宝贵的资金以后,首先完成了一夜暴富的梦想――他因此得到的财富甚至超过他预想中的经过多年奋斗才能得到的财富,那么,他还有动力前行吗?对于创业板的发展而言,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隐患。暴富神话可能使创业者丧失斗志,以渡过套现日为主要目的,从而背离创业板设立的初衷。
据调研统计,从1993年至2010年所发生的主板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中,共公布了约600个行政处罚决定,涉及700多家单位、1000多名个人。在这些查处和移送的案件中,特别是虚假上市案件在证券市场乃至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影响,因为虚假上市案件都是证券发行上市后才进行事后监管和查处。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总共达到四百多次,占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总数的83.03%。无疑,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违法违规的主要形态,这对证券市场尤其是投资者的信心打击最大。
创业板暴富的神话在发达国家也出现过,比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就是这样一个摇篮。美国的创业板纳斯达克曾经以辉煌的IT泡沫经济破裂宣告了两个经济学神话的破灭,一个是“知本经济”的神话破灭,一个是市场理性神话不过是广种薄收的劳民伤财,并以重创美国经济、陷入一场金融危机收场。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和韩国科斯达克市场还是发展较好、交投活跃、影响力大的创业板市场,欧洲新市场、台湾柜台交易中心等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而日本加斯达克、新加坡的希斯达克市场等的发展则不如人意。
纳斯达克已经退市的企业比目前挂牌的企业还多。这使得纳斯达克的上市企业如履薄冰,以防“稍有闪失”被驱逐出去。2001年,网易仅仅因误报2000年度收入而未能按时提交合格的财务报表(并非故意造假而是由于疏忽),就遭受纳斯达克调查,被美国法院判决赔偿中小投资者435万美元,并险被摘牌。有如此严厉的监督机制,等于将可以转嫁到投资者身上的风险被提前扼杀在摇篮之中。目前各国政府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管更为严格。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通过“保荐人”制度来帮助投资者选择高素质企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板市场可能成为骗子粉墨登场、实现瞬间暴富的新摇篮――这当然是一个坏的预期,而好的制度往往就是基于这种预期制定出来的。所以,研究创业板上市的监管体系尤为重要,对于创业板上市后的财务监管体系是所有监管体系的重中之重。
同时,创业板市场是与传统主板市场在上市资源、上市条件、交易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有显著差别的新市场的总称。由于创业板的规则不同于主板,其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将显露出新的问题。会计监督相应对策的完善,是保证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财务披露监管机制,系统的机制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包括创业板企业资金流向的控制和监管。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资金较少。但是公司组建后,设备投入和人力成本通常都较高,投资规模将会急剧扩大,相应的财务监管问题亟待解决。同时应监管无形资产价值评价披露。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高科技、高成长性质,在公司组建时,技术性无形资产在资产中一般占较大的比例。但是,技术性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往往因其未来所带来的收益难以预测而很难确定。如果技术已经成形,评估的误差可能会小一些;而有些技术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其关键核心技术正在研制中,其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误差就可能很大。最后对报表资产、负债、利润等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和分析。
发行人应当建立募集资金专项存储制度,募集资金应当存放于董事会决定的专项账户。
根据创业板企业披露的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改进编制财务报表。先运用连环替代进行分析,再对净经营资产利润率运用差额分析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杠杆贡献率中的经营差异率(用差额分析法)分析,最后对影响杠杆贡献率的经营差异率和净财务杠杆运用差额分析法进行分析,这样总体上可以分析出创业板企业财务数据及状况问题所在。
首先要把创业板企业的报表性质区分为经营资产与金融资产、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以重新编制调整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改为净经营资产,罗列经营资产,减去经营负债(无息负债);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改为净金融负债和股东权益,其中,净金融负债等于金融负债(有息负债)减去金融资产。这样调整后的左右边还是相等平衡的,但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资金的流向和作用。
接着要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进一步区分经营活动损益为主要经营利润(具有持续性)、其他营业利润(持续性不易判定)和营业外收支(不具持续性),区分经营利润所得税及利息费用所得税,重新编制调整利润表。表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两部分。表中经营活动的勾稽关系如下:净利润=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费用;税后经营利润=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税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其中,税前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及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表中金融活动的勾稽关系如下:税前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减少的所得税=税后利息费用。利润表经过如此改进,更能直接反映创业板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其中经营活动损益为主要经营利润(具有持续性)、其他营业利润(持续性不易判定)和营业外收支(不具持续性)。这样既区分开了经营利润所得税及利息费用所得税,还能直接反映资金的经营和利息对企业整体盈利造成的结果。因为创业板企业经营自主性比较强,监管不如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如果能采用新型报表来分析,可以相对更清晰地反映企业的各种情况。
最后运用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对创业板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
以前的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强调指标的分解,并在指标的分解中揭示指标升降变化的具体原因。传统财务分析体系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总资产净利率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及金融活动损益;没有区分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报表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健全财务披露监管,解决创业板企业传统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局限性。改进后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其中:1.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可分解为: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经营利润率=经营利润/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2.净利息率=净利息/净(金融)负债。3.净财务杠杆=净(金融)负债/股东权益。4.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5.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再运用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分析,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的顺序:先对整个算式运用连环替代进行分析,再对净经营资产利润率运用差额分析法进行分析,再对杠杆贡献率中的经营差异率(用差额分析法)分析,最后对影响杠杆贡献率的经营差异率和净财务杠杆运用差额分析法进行分析。通过改进后的财务分析体系,报表使用者能快速得出企业经营上存在的细节问题。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以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下去。监管部门可以聘用一些财务方面的专家组成团队进行财务分析,以加强证监会对创业板财务信息的监管和控制。
四、小结
总之,证监会目前还没有对有关创业板退市后相关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仅要加大创业板的财务监管,还应当围绕创业板企业的退市,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和规范制度,比如民事赔偿制度、退市基金制度等等。这样,在监管的同时,以保护广大投资者为目的,反过来控制创业板企业的经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Z].2006.
[2]柳木华.上市公司欺诈性财务报告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报告),2005.
[3]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表识别技术[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创业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问题
2009年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创业板上市公司,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创业板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帮助其发展和拓展业务。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主要经营一种业务。相对主板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往往使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与主板市场不同,创业板市场现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高科技领域中运作良好、发展前景广阔、成长性较强的新兴中小型公司提供融资场所。由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偏小,营运时间较短,市场前景不确定,盈利能力不稳定,存在一定市场风险,使得银行不敢为其贷款;而我国主板市场因进入门槛过高也易将它们拒于门外,这样就特别需要一个有别于主板市场的创业板市场为它们提供融资渠道。国家政策扶持创业板市场的目的,一则是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二则是希望创业板公司中能脱颖而出明日之星,产生像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中微软、苹果那样的巨人公司。
在考察创业板公司时,思考公司的成长性问题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投资者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将从财务会计、业务与技术和发展规划等方面初步探讨创业板公司成长性问题。
一、财务会计问题
(一)法规规定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上述规定是两套财务指标,适用其中一种就可以。若采用第一套标准“净利润标准”,即“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只要净利润有增长即可,没有30%的要求;采用第二套指标“营业收入标准”才有30%成长性要求。
(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对于近期净利润波动的情况
以报告期2007年、2008年、2009年为例,“持续增长”按以下标准掌握:
若净利润2009年大于净利润2008年,净利润2008年小于净利润2007年;如果净利润2009年小于净利润2007年,则不符合“持续增长”规定。
如果净利润2009年大于净利润2007年,则符合“持续增长”规定。
2、对于最近一期净利润存在明显下滑的情况
如最近半年净利润不足上一年度净利润的50%,或者前三个季度净利润不足上一年度净利润的75%的,创业板公司应当提供经审计的能证明保持增长的财务报告,或者作盈利预测。
二、业务与技术问题
(一)法规规定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发行人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2、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3、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者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分析
(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等;
(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行业进入障碍、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等;
(3)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如产业政策、技术替代、行业发展瓶颈、国际市场冲击等;
(4)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等;
(5)公司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6)出口业务比例较大的公司,分析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贸易摩擦对产品进口的影响、以及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等情况。
2、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分析,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主要竞争对手的简要情况等。
(1)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用途;
(2)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图或服务的流程图;
(3)主要业务模式,如采购模式、生产或服务模式、营销及管理模式,以及盈利模式;
(4)业务及其模式具有创新性的,应分析其独特性、创新性以及持续创新机制。
3、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分析,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水平、成熟程度。公司保持技术创新的机制,研发的组织、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等。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所取得的专业资质及重要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项等。
三、发展规划问题
(一)关于“创业板公司主要经营一种业务”的问题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发行人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
只要是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均认可。关键看是否原有业务自然延伸形成的,是否源于同一技术、或同一原材料、或同一客户,只要不是拼凑的。
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一种业务之外经营其他不相关业务的,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以合并报表计算同时符合以下标准:其他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不超过一定比例,按30%计算;其他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不超过一定比例,按30%计算。
关键要看是否自然形成的,证监会的认定标准为: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一种业务以外经营其他不相关业务的,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以合并报表计算
(二)发展规划问题分析
分析公司发行当年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在增强成长性、增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等方面拟采取的措施。
结合募集资金运用,审慎分析公司的未来发展及在增强成长性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情况,具体分析可能涉及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现有产品或服务升级、进行技术开发和持续创新、加强管理和技术团队建设、改善公司财务结构等情况。
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应当具体明确,合理分析规划和目标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确保实现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发行人应声明在上市后通过定期报告持续公告规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情况。
分析上述业务发展规划和目标与现有业务的关系。若实现上述规划和目标涉及与他人合作的,应对合作方及合作条件予以分析。
四、创新能力及其他问题
创业板公司主要经营领域为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创业板。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深入分析企业是否拥有关键的核心技术、突出的研发优势、创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并结合企业的行业前景及其地位、业务模式、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市场前景、营销能力等因素;同时考虑企业持续成长的制约条件,综合分析判断企业的成长性。
投资者应重点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成长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属于产品制造类的,分析其核心技术和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对成长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属于非产品制造类的,分析其业务的特色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性对成长性的影响。
另外,投资者应重视相关创业板公司的监管治理问题。创业板的监管原则是“以信息披露为主”的原则和“买者自负”的原则。创业板公司规模较小、业务处于初创期等特点都说明创业板是高风险市场,故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比主板要求严格。与主板相比,创业板应更注重效益、追求的是高风险和高效益,因此,创业板的投资者主要是对市场有充分了解并希望参与高风险、高增长性公司的投资机构。
参考文献及注解
[1]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3月31日在其官方网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关键词:创业板;资本结构;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169-02
一、引言
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解决筹资、投资、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问题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主要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自创业板正式上市以来,为众多高科技创业创造了融资机会,但是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规模较小,成立时间短,业绩不突出等特点,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因此,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促使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目前,我国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基于资本结构角度对融资方式选择研究的比较少。国内比较早的是陆正飞(1996)对资本结构研究:规模越大、收益率越高的企业比较倾向于内部融资;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融资方式的重要因素。李传喜和潘妙婷(2012)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负债率普遍较低,创业板上市企业在面临融资难的情况下,股权融资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规模、成长性与资本结构成正相关关系。国外研究如下:Singh和Hamid(1992)以印度等9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融资顺序是股票融资、债权融资,最后是内部融资,这并没有按照优序融资理论,这一现象是资本市场不完善的一种表现。Natalya(2007)选择了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中东欧国家资本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显著差异,它们更依赖于短期负债,成本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不能较好解释所选择的资本结构。MacanBhaird,C.L.B.(2012)以爱尔兰创业为样本,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年龄、规模、所有制结构等都是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出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选择的内在关系,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
三、研究假设、样本与变量设计
(一)研究假设
1.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Miller模型认为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就会强烈的采用债务避税。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资产收益率,说明公司负债融资能力较强。Jensen(1986)和Williamson(1988)认为较高负债比率的公司对经理人员起制约作用,从而降低成本,这样具有高盈利能力的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负债比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2.公司规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考虑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性,企业规模越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从而具有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Rajan和Zingales(1995)认为大公司更容易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从而有更为稳定的现金流,Wald(1999),Booth(2001)研究表明在同等债务水平下,规模越大,破产风险越小,因此,公司规模与财务杠杆正相关,因此,公司的规模反映出公司的融资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2: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3.成长性。公司的成长性是指公司发展潜力,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其的重要指标之一。Myers(1977)认为高成长性公司具有较多的选择权,与债务融资相比,更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否则股东财富就会受到债权人分享。Jensen(1986)认为低成长性公司,较高的负债比率有效地制约经理违规行为,降低了成本。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3: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4.资产专用性。Williamson(1988)是较早将资产专用性引入资本结构中,他认为权益融资不仅为投资者带来资产控制权和监管,而且能够更好的降低资产专用性产生的风险。专用性资产的不能轻易调换和处置的特性,导致担保作用降低,因此,资产专用性越高将会导致,负债比率也就越低,债务筹资能力下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4: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5.投资收益。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预测成长潜力重要指标之一。Wald(1999)研究认为:德国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规模之间关系不显著,德国公司高成长性与美国的公司相比有着较高的债务融资。因此,对于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我国来说,债券融资是最优选择。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5:每股收益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二)研究样本
本文基于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选取349家公司作为样本,样本数据来源于2013年的财务报告、RESSET数据库。通过SPSS20.0软件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三)变量设计
在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学术界对于资本结构衡量指标有三种观点:即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价值;负债市场价值/资产市场价值;负债账面价值/资产市场价值。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银行贷款是其负债资金主要来源,同时考虑到银行贷款的账面价值相对稳定和容易计量。因此,本文选择总负债/总资产作为资本结构衡量指标。用Y表示。
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本文更加关注资本结构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选择了以下10个解释变量.如表1。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对上述5项数据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2012-2013年34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SPSS20.0对上述所得到,分析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趋势。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最小值1.103,最大值为68.410,平均值为24.246,标准差是12.870,可以看出这34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比率相差较大,这说明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不太理想。从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看,其中资产专用性低于主板上市水平,这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过多现象。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各个指标的偏度或峰度都比较正常,满足回归分析要求。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SPSS20.0对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以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负债率为因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专用性、每股收益为自变量,分析结果。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分别在5%和1%水平以上的正相关,资产专用性和每股收益与资本结构在1%水平上的显著负相关。同时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P值均小于0.8,不存在严重的多种共线性,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三)模型构建及检验
基于资本结构和融资理论考虑,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反应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专用性、每股收益的情况。建立模型1如下:
Y=β0+βiXi+ε
其中,ε为误差项。根据上述在5%显著性水平下,同时,建立模型2如下:
Y=β0+β1X1+β2X2+β4X4+β5X5+ε
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如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的TOL最小值0.373远大于0.100,VIF值小于10.000,这表明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P值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模型拟合度比较显著,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38,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当然还存在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模型Durbin-Watson=1.892,接近于2,说明样模型残差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基于上述分可以看出检验结果显著。
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这与假设相符。这是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环境所决定的,基于创业板特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比较难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为其提供融资的成本过高,同时按照机会窗口理论,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每股收益较好的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然而对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资本结构检验,发现两者没有关系。综上所述,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创业板上市公司改善资本结构仍然要从改善企业获利能力和公司规模入手,这样更有利于企业融资。
(二)政策建议
创业板上市公司是以民营、技术上和管理上不太成熟、经营风险大为主的特点,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最近银行利率的上升,这些给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首先政府应在各个方面给予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多的关注;其次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有效地改善资本市场的整体市场环境;再次,创业板上市公司应给予行业特点和国内外市场环境,合理有效配置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最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比率比较偏低,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合理使用财务杠杆效用,进一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三)研究局限性
对于上述研究,对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选择限于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专用性、每股收益,而例如行业特征等没有考虑这样导致本文研究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Chaplinsky,SandGregNiehaus.TheDeterminantsofInsideOwnershipandLeverage.WorkingPaper,UniversityofMichigan,1990.
[2]NatalyaDelcoure.Thedeterminantsofcapitalstructureintransitionaleconomies.InternationalReviewofEconomics&Finance,2007.
摘要:本文分析了临商银行采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种企业竞争模式的可行性,发现临商银行应采取聚焦竞争战略模式,以临沂市中小企业作为细分市场,针对其商贸物流等方面的特色需求,通过有效聚焦目标战略资源,在特定细分市场中实现成本领先或品牌差异,充分发挥自身的局部竞争优势,加大在相关产品、服务的创新,以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的需求。
关键词:临商银行;竞争战略;战略模式选择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种是企业绩效高于行业平均值的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竞争战略。以下以临商银行为例,分析三种竞争战略模式的利弊和适用条件,选择最适合临商银行的聚焦竞争战略模式。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模式分析
总成本领先战略指通过有效途径,使企业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据此获得高额利润的战略。成本战略需要高效的设备、丰富的经验、严格控制的费用及较低的研发、营销成本。
(一)优缺点
商业银行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在于,具有“价格战”优势,能够在其他竞争对手损失的情况下获利;面对增加利息、降低利率等压力,商业银行的自主能动性较大;对潜在竞争者构筑更大的进入壁垒;削减价格等使得商业银行不易被替代品及服务取代。其缺点在于,商业银行须具备先进的设备和老练的员工;技术变革会导致成本优势丧失;过分强调降低成本可能导致忽视客户需求变化;提高退出障碍,对技术创新反应迟钝。
(二)适用条件
商业银行要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模式,必须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扩大自身生产或服务规模,降低生产或服务成本;关注上游市场态势变化,与资源供应者保持密切联系,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控制;减少销售环节,利用稳定客户群降低销售成本。
(三)选择结论分析
目前,临商银行难以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模式。临商银行的资本、资产规模较小,市场份额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和储蓄存款,揽存成本较高;业务系统自行研发资金消耗大,科技成本高;员工素质不够高,人力成本较高。因此,目前临商银行无法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模式分析
差异化战略指商业银行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建立自身特色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差异化战略需要设计形象、独特技术、个等要素。
(一)优缺点
商业银行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优点在于,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敏感性,占据特定领域的市场;客户忠诚性构成更高的进入壁垒;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削弱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更难以替代。其缺点是,保持差异化成本较高;部分客户对产品差异形成的价格歧视不满;商业银行可能因差异化导致已有市场份额流失。
(二)适用条件
商业银行要采用差异化战略模式,必须保证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客户能够认可,或部分认可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愿意为此提供不同价格;由于不同市场之间彼此分割,客户对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各异;市场中采用差异化战略的商业银行不是太多。
(三)选择结论分析
目前,临商银行难以采用差异化战略模式。临商银行品牌价值不足,难以保证客户的认可度;自身产品研发能力有限,难以创造出与目前诸多商业银行差异的产品或服务;资金、人才和管理水平有限,难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超越;缺乏差异化的核心技术,容易被模仿、超越;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成本较高,容易丢失已有市场。
三、聚焦竞争战略模式分析
聚焦竞争战略是指对于特定的企业或单位,通过选择其所属产业内的一种或一组详细划分的市场,针对性的制定其具体的细化市场服务体系,能够很好的区别于其他细化市场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制定细化目标市场的针对性战略,并聚焦相关企业综合推进竞争战略的优化,寻求相关企业在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的战略推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快速的发展。聚焦竞争战略通过业务的聚焦,实现较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针对特定的服务对象进行运营。
(一)优缺点
经营目标集中,集中所有资源,有效提高分配效率;熟悉产品和服务特定,有效把握市场形式,获得竞争优势;通过高度专业化实现生产和科研的规模效益;适用于中小银行新进入银行,以小补大,以专补缺,以精取胜。其缺点在于,采取广泛市场战略的竞争者会争夺其市场份额;通过产品和服务差异性维持细化市场竞争优势成本较大;容易受到政治、文化、法律等因素影响而使得细分市场发生变化;技术突破和创新引致替代品出现,聚焦竞争优势可能减弱或消失。
(二)适用条件
能够对产品和服务下游市场进行市场细分;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分析各细分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竞争环境变化,发现并利用需求“盲点”;结合自身实际和细分市场需求,合理选择科学的目标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能力切合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目标细分市场。
(三)选择结论分析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临商银行能够采取聚焦竞争战略模。第一,临商银行的目标市场较为集中,临沂市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而临商银行集中于中小企业市场,与临沂市当地诸多批发市场建立了良好的稳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细化市场客户基础;第二,临商银行自身规模较小,管理层级较少,决策链条较短,因此其市场洞察力较为敏锐,能够较为快速的发现临沂市银行市场的“盲点”――中小企业市场,并能较好的反映中小企业细分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创新能力,针对其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临商银行充分考虑了临沂市中小企业注重商贸领域的特点,借助临沂市“商贸物流城”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研发优势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中小企业细化市场中形成了显著影响力,有效提升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研究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本文发现临商银行不适合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而应采取聚焦竞争战略模式,以临沂市中小企业作为细分市场,科学细化目标客户,针对其商贸物流等方面的特色需求,通过有效聚焦目标战略资源,在特定细分市场中实现成本领先或品牌差异,充分发挥自身的局部竞争优势,加大在相关产品、服务的创新,以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的需求,实施差异化的聚焦竞争战略。(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李克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实施基于技术创新的差别化服务竞争战略[J].生产力研究,2004(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