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蒙阴县大力实施新农村繁荣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经济合作社为依托,以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建设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2],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蒙阴县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6384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50个,种养大户4684个。全县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示范小区328个,面积30800hm2,注册农产品品牌51个;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148个。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村历史欠账多,资金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存在着建设改造缓慢、维护管理缺失、功能老化等问题。对一些水毁工程,因为资金短缺修复进度缓慢。另外,由于上级支农资金多头分散管理,存有撒芝麻盐的现象,资金使用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2.2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偏低
据了解,当前蒙阴县农民主要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村两委等提高组织化水平,处于“低、小、散、弱”的状态,农民群众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给统一种养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经营造成很大困难。前几年,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一哄而上,虽然在水利、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组建了1650多个合作社,但有数量无质量,有些合作社只是改改名字,换换牌子,真正发挥作用和效益的只有一部分。
2.3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不高
近年来,蒙阴县虽然大力推行果品标准化生产,但是统一技术、统一农药、统一管理的普及率不高,乡镇与乡镇、村与村、户与户之间不平衡,果品质量差距很大,高档果、精品果少,中低档果品多。在销售环节上,有些果农存在比较严重的投机思想,果品分级不严,把低档果品掺到高档果品中卖钱,更没有统一包装和品牌,直接影响了蒙阴果品的的质量和档次。
3几点思考与建议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蒙阴县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按照“一园一社三对接”的工作思路,发挥蒙阴自然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做好结合文章,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3.1大力发展农业精品示范园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生产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高端产品为目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标准管理培育,千方百计向上级争取农业项目扶持资金,做到科技、项目、效益向园区聚集,发展精品农业,创建精品园区。一是果品精品示范园。二是畜牧养殖示范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以鸡、鸭、猪、牛等畜禽养殖为重点,培植像玉皇山养鸡、鲁南种猪、德胜兔业等一批典型示范养殖场,建立集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于一体的科技养殖示范园。三是黄烟精品示范园。积极探索农场化的生态黄烟种植模式,发展标准化黄烟生产基地2000hm2,抓出1个667hm2、3个333hm2以上的黄烟精品示范园区。四是花生、蔬菜、板栗精品示范园。以蒙阴街道、垛庄、高都、联城、常路、坦埠、桃墟、野店为重点,发展6个533hm2以上无公害花生示范园、3个67hm2以上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4个333hm2以上的标准化板栗示范园。
3.2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载体带动作用
要进一步“规范、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潜力大的合作社,进行重点帮扶,择优培育,发挥其带动载体功能。一是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不同方式,大力发展果品、蔬菜精品示范园和黄烟农场,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二是搭建农资供应平台。对入社社员实行统一农资采购,降低价格成本,保证农资标准质量和使用效果,杜绝“假种子、假化肥”等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三是搭建技术指导平台。在果品、养殖、蔬菜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中,专门培养出一批农业技术专家,对社内各个成员进行定期上门技术指导和帮扶,提高科学技术的传播速度。
3.3做好农业与市场、企业、旅游的结合文章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需求与制约
一、引言
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2年如期脱贫,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扶贫开发理念。精准扶贫的路径有很多,如金融扶贫,发展产业扶贫等,本文主要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扶贫工作。电商扶贫主要是依靠互联网思维,帮助贫困户提升电子商务运用能力,并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及包装,促进长期销售,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以便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农业是我国传统的基础产业,部分农户在偏远的山区,交通的不发达,导致运输成本太高。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使互联网+农业产生巨大潜力。但是要把互联网与农产品联系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要解决电商人才培养、产品标准化、服务体系、以及政策坏境的系统等问题。亟需用现代化手段改善。农村电商联合物流业正推动农业的现代化M程,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到配送整个流程实现互联网化操作和管理[1]。与政府共同构建集约化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内形成多种协同能力结构,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为本地商贸、农贸、电商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和数据化供应链服务。截止到2016年8月底,菜鸟网络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区,覆盖了430个县、1.9万个行政村,为农村物流的打通做出了重要探索[2]。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二)建立淘宝村精准扶贫
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年底为止,中国国内的上网人数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左右,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4]。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购物的人数已达到7714万,年增长率为40.6%,从中反映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快速发展,给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条件。建立淘宝村,使得电商入户,各农村网商主要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自己组织进货、生产和销售环节,并通过淘宝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经营,鼓励贫苦户自主创业。乡镇政府部门可以整合乡村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并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使该产品更好的投向市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其中,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龙头的电商企业也为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机会。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0月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新的农村战略,这个计划将于未来的3到5年内,以100亿元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该体系将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
与此同时,京东、苏宁等国内著名电子商务平台也推出了各有特色的农村电商计划[5],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助力。根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在全国共发现1311个淘宝村,广泛分布在18个省市区。这样农村网商可以通过电商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三、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随着互联网普及,城镇化发展及相关政策落地,农村居民也开始有了运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的习惯,一则价格实惠,二则方便快捷,给贫困户们省去多余的成本开销,下面从两点进行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
(一)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农业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一般来说,贫困户生产规模较小,市场需求量大,贫困户生产的产品自己销售的话,不但效率低,而且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极其高。但是市场回报率低,与所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而使用电子商务便能很好的解决贫困户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使之降低贫困户的购买成本,在销售环节实现规模化和统一化,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网络购买农资降低成本、通过透明生产提升质量、通过网络平台互动提升价值、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以此提高农民收入[2]。
(二)电子商务在农村生活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且没有大型超市、商场等购物场所,但是却不能每天到县上或镇上进行购置物料,使得购物或娱乐十分不便。贫困户的收入较低,若是能有实惠的价格且便利购物的条件,对贫困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今,电子商务网站以较低的商品价格和快捷的运输正在吸引着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不仅给贫困户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贫困户的生活成本。
四、农村贫困户在应用电子商务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贫困户生产技术有限,当地产品特色不明显
电子商务推动精准扶贫,抓手就是推进电商与农村、农业、农民相结合,特别把电商与农产品市场相结合,但在电商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制约瓶颈。由于贫困户身处偏远地区,接受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生产技术无法跟上现代化,再加上各贫困户是分散种植,属于小规模经营,无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导致各贫困户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无法与外部市场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户在网上销售的规模不断扩大,有许多农户开始“跟风”生产,导致大量的农产品涌现,其中不乏有相似的农产品。不仅影响了当地产品的特色形象,还很难保证网上市场上的产品的质量,导致网友们不知从何挑选优良的特色产品,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上缺失了竞争力。这样不但影响了当地农户的收益,而且损害了当地产品的品牌价值,不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投入力度不足
现今,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整体推进难度大。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位于偏远地区,农村互联网建设跟不上,公共上网资源有限导致信息不畅,媒介难以渗入到农村偏远地区。交通设施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还较差,限制了物流的发展。由于农产品需要保持新鲜,使得农产品在储存时间和配送时间都需付出极大的成本。
(三)农村电商融资困难
扶贫工作的主要推手在于资金的支持,电商扶贫作为新生扶贫工程,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5]。如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良好,市场需求较大,但因农村电商发展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一些金融机构没有给予过多的支持,致使资金成为农村电商扶贫的瓶颈,很难扩大经营,导致农村电商发展停滞不前。
(四)农村电商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有限,农民受到的教育较少,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深,不愿去接受电子商务的出现以及使用。农村地区对于电商扶贫的培训机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机构管理混乱,在培训规模、培训能力上都o法满足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
五、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品牌战略,主打特色产品
建立农产品品牌,能够在市场上有标识度,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促进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品牌:
1.创建农产品商标注册
农产品的品牌代表其市场价值,农产品的商标也具有区别功能,便于消费者进行识别。因此,贫困户在网上经营特色产品时应积极注册商标,维护品牌形象和网店声誉,奠定在市场上的地位。
2.打造特色产品
选择当地优良的品种来种植,主要打造一种当地产品来进行外销,打响市场。其次,质量也是不可疏忽的,是农产品创建品牌形象的根本。可以请外来农产品专家进行种植指导,使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利有利于销售。
(二)丰富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
扩大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首先,政府部门应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为贫困户争取到更多的政府对农村电商扶贫的资助,使贫困户可以减少对资金的担忧,大力发展自己的农产品产业。其次,增加小额信贷和金额机构的支持。同时乡镇政府部门应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使其能够放宽对贫困户的贷款额度以及评估信用机制,加强对贫困户电子商务创业的支持。此外,为了增强金融机构对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还应增强社会借贷的信用体系,宣传农户需信用消费。
(三)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知识普及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的前提,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缺乏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知识,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应用,充分调动农民对电子商务的热情;乡镇政府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或具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使贫困户能够基本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以及可以运用,从而能够为贫困户经营电子商务网站奠定基础。
乡镇政府部门应引入水平高且能让贫困户们听懂的电商培训机构,同时也对对培训对象进行一些甄选,对其中一些素质相对好,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进而引导更多的贫困户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使用。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下的需求是极大的,随着互联网的覆盖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电子商务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是有帮助的。同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流系统的不断发展,都有利于贫困户销售当地产品,提升当地产品效益。另外,创造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能够有利于打响市场,增加品牌带来的产品溢值提高贫困户的收入,能够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津津.“互联网+农业”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业蓬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6(16).
[2]阿里研究院.“新农业・新乡村――农业电子商务论坛”在苏州举办.2016-09-07.
[3]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
[4]阿里研究院.农村网络消费报告[J].中国电信业,2015(12).
依托近郊区位、交通便捷和基础良好的优势,面向省城*市和港澳等国际市场,加大投入,整合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扩大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构建优势和特色产业群体,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以兴建畜禽专业化市场为突破口,引进资金、技术和投资商,形成以市场带基地,以加工带养殖规模化产业发展道路,提高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以加强疫病防治和药残监控为保障,注重产品质量,高度重视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行绿色技术,实行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构建产业效益提升和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的和谐格局,努力实现生猪品种良种化、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进入市场组织化。
二、战略目标
到明年,全县出栏肉猪*头,饲养奶牛*万头,水产品产量达*万吨,养殖业产值达*亿元。
三、主要措施
1、依据我县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合理布局
①以双江、*等为大围子猪资源保护和生产基地。加强大围子猪的保种和提纯复壮,向周边乡镇供应约围、长围等优质二元猪母本,生产内三元商品猪,供应本地市场;以黄花、路口、福临、干杉等乡镇为外来良种猪制种和生产基地,加强种源基地建设,扶持扩建现有五个种猪场。在安沙建一个生猪人工授精中心(种公猪站),开展优良种公猪配送服务,并完善全县的生猪人工授精网。全县统一进行种猪测定,建立系谱档案,生猪生产实现规范化、优质化,依托种猪场向周围乡镇供应长大、大长二元杂交母本,生产杜长大三元商品猪。
②建设高效生猪养殖带。以春华、路口、白沙、金井、开慧、福临、双江、青山铺、高桥为重点区域,发展高效生猪养殖业。这些乡镇历来就是*县养殖业发展最为稳定的地域,广大农民在生猪饲养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农民积极性高。加上养殖业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建立产业协会、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养殖示范户和加强生猪疫病防治,实施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工程,解决养好、卖好的矛盾,积极开展生猪保险服务,提高养猪农户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实现产业联动,良性发展。
2、大力引导和扶持规模养殖,集约化发展。
养殖业历来是农民种粮以外的主要副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对生猪生产越来越重视,连续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多项政策,鼓励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进行标准化生产,因为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对规模养殖户在发展和扩大养殖规模时应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如建栏舍的用地问题、扩大规模的贷款问题,以及帮助与市内外、省内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市场购养合作关系降低市场风险问题,解除规模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3、全力提升畜禽产品加工业,促进产品增值。
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养殖业附加值,促进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加入WTO挑战和提高肉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生产各类冷藏冷却肉品和加工品,促进肉类产品的消费,促进肉类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系列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并培养集养猪、饲料、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一条龙企业集团。大力开发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及快餐食品,促进肉类上市产品多样化。把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西式肉制品的生产机械紧密结合,实现肉类加工现代化。
4、建设山塘水库水产精养基地
*县是省会近郊县,近几年垂钓休闲渔业发展较快,全县养殖水面实际放养率达93.6%,要充分利用省会近郊信息便捷,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率,突出发展水产养殖、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渔业产业。
加大水产种苗基地建设。*县名特优水产养殖规模较小,其制约因素就是缺乏种苗基地。种苗基地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一般不愿投资开发,宜采用多种途径增加投入,加大种苗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县7个鱼苗孵化场的建设,新建一个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场,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融入现代管理,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和优良服务,促进水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