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微型企业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微型企业范文

[关键词]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

1创业型小微企业概述

1.1创业型小微企业概念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这一概念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小微企业在税收上的概念和其他企业略有不同,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是指资产总额,工业类型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类型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第二体现在从业人数,工业类型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类型企业不超过80人;第三,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这是三个方面——税收指标。符合以上三个要求的就是税收上说的小微企业。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很大发展,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创业,是一个探寻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和发挥其潜在价值的过程。为达成创业的目标,花费无数时间、付出艰辛努力,并且承担随之而来的财务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舆论的风险,追求金钱利益的回报、个人成就的满足。创业型小微企业就是在创业的基础上,结合小微企业的行业特点、结构差异、管理方法捕捉市场机遇,发挥创新的作用,创造出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更加高效、更加节能的新型小微企业。

1.2创业型小微企业的特点

1.2.1人力资源方面因为创业型小微企业是以家族为本位,故企业毫无管理秩序及理念,更倾向于家人的日常交往,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也缺乏对员工定期的培训,所以创业型小微企业的人岗匹配度还有待提高。并且,企业想立足于市场,就要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由于员工的专业能力缺乏针对性,不能开展及时有效地员工培训,最终会出现企业文化混乱,员工的精神面貌萎靡、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

1.2.2运行过程方面创业型小微企业的企业结构更倾向于家庭模式,突出的特点就是企业管理者的独断专行,企业的运行都由管理者一个人进行决策,问题是管理者多数文化素质水平并不高,会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故而其在管理决策上往往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去对待事物的发展,容易受旁人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致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

1.2.3金融支持方面创业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亲戚、朋友和熟人,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2011年,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在未来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所以现在有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增添了许多与小微企业财务状况相匹配的项目。

2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是创业型小微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持续提升创业型小微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人力资本聚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创业型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培训持续性强、回报高等特点。但由于企业存在认识不足、培训经费短缺及内部师资等问题,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往往或流于形式,或有名无实,大大影响和削弱了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的作用。因此,创业型小微企业对员工培训体系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实用化的需要十分迫切。

2.2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忽视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创业型小微企业培训体系构成不完整,基本没有专门的员工培训部门,培训工作大多由企业各个部门自行考虑和安排。创业型小微企业虽有员工培训制度,但大都不完善,企业都是轻考核、重形式,仅仅把员工培训当作是一项指标,指标达成就好,没有及时做出培训总结,也不会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受训者在工作上具体应有哪些修改和提升、程度应如何、以后的培训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加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管理者总是模棱两可。其结果就是企业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往往得不到彻底的解决,无法与市场的发展步伐接轨,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2.2员工参训积极性不高员工培训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员工缺少长期的规划,也没有认识到岗位竞争的重要性。员工岗位相对稳定,使得创业型小微企业的员工还没有认识到企业为他们提供的培训其实是一种变相福利,反而误认为这种培训是在浪费工作时间,继而把培训当做指标来完成或者直接选择放弃。还有一些问题表现在培训效果方面:目前有一些创业型小微企业的培训实际上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主要两个原因是有的创业型小微企业开展的培训活动过于繁琐复杂以至于员工无法及时掌握消化,还有就是有些培训项目在其针对性方面做的不到位,导致部分员工觉得培训对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工作效率没有多大实际用处。

2.2.3创业型小微企业培训成本有限创业型小微企业虽然极度需要人才,却因资金链小却难以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及精力到培训当中。企业的人才发展首先要聚焦于人才的“选用”,然后才是“育留”。创业型小微企业还处于求生存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比起大企业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创业型小微企业的薪酬竞争力又确实无法与大企业竞争,所以很容易造成“饥不择食”的情况,导致岗位不胜任或人才流动所造成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给创业型小微企业带来危机。因此创业型小微企业资金链小、培训成本有限成为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问题。

2.2.4培训监管不利,缺乏长期激励机制现阶段的许多创业型小微企业培训工作管理机制过于繁杂,监督手段不力,员工培训经常是有始无终,相对于最重要的培训效果,企业更看重竟是前期准备。培训计划一旦开始施行,高层管理人员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培训结束时简单测评一下,作为此次的培训成果。这种流于形式的监管,使培训效果不能得到有效分析,对于员工培训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有害无益。由于创业型小微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都比较薄弱,致使一些管理者过多地看重眼前利益,缺乏对员工的长期激励,很少采用员工持股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等长期激励措施,使许多员工工作积极性被扼杀,导致创业型小微企业出现竞争力下降、生存时间短等问题。

3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的具体策略

3.1加强领导层对员工培训的重视

部分创业型小微企业领导者认为培训就是某一个部门或某几个人员的责任,也有些创业型小微企业只重视基层操作人员的员工培训。其实,要想把员工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加强领导层对员工培训的重视。企业最高领导层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人物,为了使其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培训应从最高领导层入手。通过中、短期的阶段性学习,培训研讨会或国内外参观考察等方式,使领导层了解本行业最先进的管理知识,使其扩大信息、开拓视野、善于经营,使其深切了解到员工就是企业的基础,要想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就必须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3.2将培训结果与绩效挂钩

为了将培训结果与绩效成绩挂钩,员工培训就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计划的实施及成功必须有完善的员工培训战略保证,二者都要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员工培训中,可通过不同的培训方法、考核机制、评估手段,科学系统的把薪酬福利的提升、工作职务的变迁、工作环境的改变、等绩效结果与培训成绩相挂钩,在管理机制上突破陈规旧章,在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员工内在活力,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建有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培训体系和用人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做到不同的贡献就有不同的薪酬,全方面体现同工不同酬,同酬必同效的创业型小微企业薪酬绩效结构。

3.3构建基于E-HR系统的培训体系,实施共享人力资源部计划

创业型小微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度非常高,却因资金缺乏难以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及精力到培训当中。所以导致岗位不胜任或者人才流动所造成的成本居高不下,最终给企业带来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共享人力资源部的计划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辅助以E-HR培训体系,可有效减少创业型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尤其是员工培训方面。通过共享人力资源部计划小微企业可以与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获得专业的服务,享受到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在员工培训、招聘渠道、劳动关系、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支持。不仅降低了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才招聘难题。

3.4建立具有创业型小微企业特色的长期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首先要满足当前生产经营的迫切需求,其次要具有战略发展眼光,最后还要对做到市场变幻的未雨绸缪,要为创业型小微企业的未来成长做好人力资源方面的战略储备。在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长远”和“近期”这两个目标在决策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冲突,为长远筹划的激励项目可能既费时费力又不能立见成效,但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放得长远,因为只要人才发展方向预测准确,经过培训的新型人才必将在未来新一轮的竞争中创造出无可比拟的巨大经济效益。要制定出符合创业型小微企业结构特点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要立足当下,还要兼顾未来,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保持连贯性。为了制定科学系统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应对组织人才资源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并且全面考虑到组织的经营结构特点、近期生产目标、长远发展规划,及行业人力资源变化趋势等因素。要对长期激励计划的目标、方式、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系统、广泛细致的研究。通过制定和执行激励计划,保持激励的制度化和连续性。企业还应建立激励效果的追踪检查方案,并根据生产经营的变化,及时对激励计划做出相应的修改。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静.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N].新晨报,2014-09-01.

微型企业范文篇2

从战略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是2011年6月,在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门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第一次提出微型企业之说。二是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目前我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约11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约3600多万户。三是新划型标准确定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划型标准范围参照执行为个体工商户应属微型企业范畴,国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普惠性政策也应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群体提供了政策依据。四是按照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微型企业从业人员占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38.7%,三分天下有其一。五是按照新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约40%,小型微型企业数量得到显著增加。六是量大面广的小型微型企业群体在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培育企业家创业成长、加快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央频出“重拳”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中央在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定向政策和专项措施,主要有国务院的“国九条”、“国四条”,银监会的“银十条”及“银十条”补充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营改增”改革试点方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的免征3年管理类、登记类等22个行政性收费通知等。这些政策措施中一大亮点是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解决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9年来国家层面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和无的问题。即便是每年30亿元,5年到位,其意义为各地方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提供政策依据。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专项金融债更是惠企力作,为中小银行找准定位和加快发展提供了机会。

实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政策环境优化的良好预期。

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制度立法后评估工作补充和完善扶持微型企业的法律法规,为微型企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

应将微型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制度的范畴。工商管理部门应在实施《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中,尽快出台个体工商户升级企业的鼓励办法和实施细则。

微型企业范文

目前,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发展群体,因受制于规模小、资源匮乏、研发能力薄弱等因素,多数发展缓慢。同时,我国有相当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小微企业及大中型企业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互补发展规律和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协同创新;联盟

一、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共生联盟

(一)共生联盟的模式研究企业联盟分为技术制造联盟(比如合资、技术转让等)和共享联盟(比如共享人事培训、市场营销、广告等)AnatBarNirandKenA.Smitb(2002),结成联盟的企业通常在一定意义上称作贡献伙伴。在对中山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研究中,许彤、李中全(2015)提出了产品联盟、技术联盟、非竞争性联盟、股权联盟四种共生联盟模式,认为通过多样化共生联盟可以达到提升企业角逐力的效果。赵婷婷、冯德连(2011)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特殊性,将中小微企业和大企业的共生联盟模式分为点点、点面、面面、生态工业园和虚拟型模式,并在交易费用的基础上,对这几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黄泰岩、金铁鹰(2008)认为,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间的共生联盟分为独立型和依附型,大中型企业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嵌入到它们的产业链中去。

(二)共生联盟的成因研究Dyer(1997)在早期单联盟研究中指出引起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主要因素是降低成本、获取价值、提升竞争力等。这些因素可以在某一程度上对共生联盟的存在进行解释(Wassmer,2010)。但共生联盟并不仅仅是对单个联盟做加法,因此,学者们对共生联盟的成因也进行了探讨。Lavie(2007)认为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与小微企业的联盟来获得更多可操控性的资源,并且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来提升自身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从资源依赖理论来看,大中型企业会更加偏向于跟资源丰富的小微企业联盟,但Eisenhard(t2009)表示资源依赖理论并不能解释大中型企业与资源匮乏的小微企业间的联盟现象,创业导向也是共生联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Wassmer,2010)。此外,还有学者从两权分离的层面来分析共生联盟的成因。Reuer和Ragozzino(2006)发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共生联盟组合的形成,企业倾向于在享有所有权较少的情况下选择与其他企业的联盟。

(三)共生联盟的影响作用研究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通过差异化资源的互补能激发新能量。JohnHagedoorn(2002)认为通过企业间的研发层面的合作有助于增加短期战略柔性即灵活性,比如通过相互激励可以减少整体的研发预算成本。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对俄罗斯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共生联盟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联盟可以制约垄断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小微企业能够填补大中型企业不擅长的市场空白,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可以在资本原始积累和私有化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从而承担起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担。罗哲(2005)认为受资源趋向效益的影响,通过共生联盟方式受益而成长的企业个体会对组合外资源产生吸附作用。Mour(i2012)发现不同共生联盟模式下的组合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资本市场倾向于给非同类型和非同职能类型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间联盟提供更加丰厚的回报。而Hoffmann(2007)研究表明,大企业与小企业间的联盟不管是间接还是直接方式都有几率导致协同和冲突。

二、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协同创新

(一)协同创新的动机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式创新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它们内在的弱势不仅仅是资源、资格条件等方面,还有通过规模经济学习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Chesbrough(2003)。NolaHewitt-Dundas(2006)研究表明,虽然大公司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但这些可以通过规模不经济克服,事实上,沃森的结论指出大中型企业的相对优势主要是材料(规模和范围,财政和技术资源等经济体),而那些小公司大多是行为(创业活力,灵活性,效率接近市场,动机),通过联盟组合中的协作创新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促进效益涌现。赵立雨(2012)认为,协同创新能够使大中小微型企业达到资源信息技术共享的状态,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组合内效率的提升。目前,也有越来越多学者将其深入到网状创新层面的研究,江积海(2009)指出,协作创新可以使得联盟内大中型企业以低成本、短时间实现成果,确保经济实体在各个节点上的创新契合系统化的要求。

(二)协作创新方式及其他影响因素胡源(2012)认为联盟下的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是企业在组合中实现技术创新的一种特殊方式。透过博弈论来看,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主要表现为合作博弈创新。当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差距过大时,大中型企业允许的技术或知识溢出率偏高,便倾向于不合作;而小微企业则相反,小微企业允许的技术或知识溢出率偏低,小微企业会更倾向于合作。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认为就市场情况来看,大小企业合作方式可以分为特许经营、风险融资、租赁等。小微企业在创新项目引进与尝试方面优于大中型企业,从而可以填补大中型企业不擅长的领域,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他们认为小微企业不存在大中型企业中存在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划分问题,能够更快适应经济发展。在协同创新的研究中,赵立雨(2012)指出协同创新在企业技术扩张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并通过对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分析提出了网络层面技术扩张的模型等;高伟等(2012)认为创新的获取和接受能力与协同创新效应呈正相关的结论。

三、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及政府引导研究

(一)协作配套的现状研究有学者认为,对小微企业来说,由于有限的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协作配套对提高它们的创新绩效很有帮助AnnemienJ,PetraC(2012)。通过企业间的纵向合作模型,MaríaJesúsNieto和LluísSantamaría(2010)指出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技术层面的协作可以提高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小公司的合作边际效应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而这个研究结果也与Audretsch和Vivarell(i1996)在意大利的研究相一致。此外,他们还认为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这种垂直型的协作配套会比小微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创造更多的可能,但现实中由于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间不平等和不平衡问题的存在还是会有一定的阻碍Blomqvist,Hurmelinna和Sepp•nen(2005)。张超(2014)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指出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存在的问题,大致归纳为发展不均衡、配套能力弱、对接渠道闭塞、管理水平低、政策激励不足等。王玲杰(2014)提出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进入大中型企业产业链配套体系,通过资源共享、联合攻关、联手开发等方式,与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协作配套关系,既有利于解决单个小微企业研发力量有限的问题,又利于形成技术集聚优势,进而逐步形成以产业链和创新链为纽带,大中小微企业分工协作、合作双赢的协作发展态势。

(二)协作中政府等中介的引导研究许彤、李中全(2015)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分析得出政府及相关部门促进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的相关措施。М.В.拉德琴科和Р.Г.列昂季耶(2009)认为在实践中,小微企业要在保留自己经济法律双独立,有机地融入大中型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这些举措也得到了国家的鼓励,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大中型企业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的资金提供税收优惠。刘铭(2006)针对辽宁省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发展提出了它们之间的协作具有较高的投人产出比较效益,其中大中型企业是关键启动源,地方政府要担任好引导和桥梁的角色,与此同时要发挥主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大小微企业协作配套工作的重大意义。赵永杰(2010)认为政府在促进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合作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激励、创造环境、经营培训等。张胡、刘石兰(2003)提出应加强政府对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引作用,完善包括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推动以协同创新中介机构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建设。姚莉(2003)认为中介机构在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间缺乏沟通媒介,主动提出联合的情况很少。因此,由于中介机构能将大小企业和当地机构提供的支持在各个方面协调好,所以可以充当纽带作用。

四、评述和展望

综观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面对诸多障碍,迫切需要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分别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实现共同进步,而我国小微企业在自身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作用能够更有效地缩短创新周期,抵御风险,增强竞争力。目前,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共生联盟、协同创新、协作配套及政府引导等方面,国内外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研究中涉及到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带动作用的研究较少,但是理论框架与重点内容初步显现,这对以后进行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带动作用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比如大中型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测量以及具体考虑产业或行业异质性的带动效果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胡源《:产业集群中大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博弈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22期。

[2]赵婷婷、冯德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的类型与优化研究》《,税务与经济》2011年第4期。

[3]王玲杰:《科技型小微企业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3期。

  • 上一篇:微型电机范例(3篇)
  • 下一篇:<地质勘察测绘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