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PDCA循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满意度;效果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5(b)-0131-03
ApplicationeffectofPDCAcycleinthe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
YANGJin-yuanGANMei-chanLIANGGuang-binLUJian-chun
DepartmentofPharmacy,People′sHospitalofJiangmenCityinGuangdongProvince,Jiangmen5290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atisfactiondegreeofthe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andtoexplorethefeasibilityofPDCAcycleinoptimizingtheworkflowofPIVAS.MethodsThesatisfactionquestionnairewasdesignedforthePDCAactivitiesfromJuly2015toJune2016,andthesatisfactionsurveywasconductedinthesecondhalfof2016onthedoctors,thenursesandthepatients.Thesurveyresultsweresummarizedandanalyzed,andcomparedwiththesatisfactionsurveydataofclinicaldepartmentandsatisfactionsurveydataofpatientin2015.ResultsTheoverallsatisfactionratewas97.92%intheclinicaldepartment,comparedwith2015increasedby14.92%,andtheoverallsatisfactionrateofpatientswas83.83%,comparedwith2015increasedby1.33%.ConclusionPDCAcycleisbenefitedtoimprovetheworkflowofthePIVAScontinuously,whichcanimprovethesatisfactionofclinicaldepartmentsandpatient,andwillcontributetoassistthedailyworkofclinical.
[Keywords]PDCAcycle;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Satisfaction;Effect
PDCA循h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ion)4个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数据比对,找到最根本的问题症结,加以改正;对无明显成效的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力求在下一个循环中得到改进;是一个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的过程[1-3]。近年来,PDCA循环管理方法被引进我国,不少企业单位应用PDCA循环解决其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日常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4-5]。我院作为江门市区首家开展静脉药物配置服务的医疗机构,在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随着医院药学工作向技术型的转变,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被提上日程。静脉药物调配工作对药师来讲是个全新领域,对药师提出了更高要求[6-8]。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院静脉药品集中调配中心(PIVAS)日常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如滴注时间的管理、药师业务水平不高、优化工作流程等,因此我院尝试应用PDCA循环解决PIVAS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优化日常工作流程。本研究通过满意度调查,探讨PDCA循环用于解决PIVAS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流程优化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PIVAS服务的17个临床科室在职的临床医师、护士以及在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职、注册医师以及护士(包括护士长和护师);②在院接受输液治疗、能自行作答的住院患者;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对临床医师、护士进行问卷调查,2d后回收问卷。2015年共发放问卷51份,回收42份,回收率82.35%;2016年共发放问卷51份,回收51份,回收率100.00%。对各病区在院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查,以现场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2015年共调查40例住院患者,2016年共调查52例住院患者。PIVAS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通过对临床科室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获得数据,并对各项调查条目进行汇总分析。
1.2方法
PIVAS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通过对临床科室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获得数据,并对各项调查条目进行汇总分析。参考相关文献[9]以及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根据PIVAS对临床的日常工作流程设计临床医务人员满意度表,根据住院患者关心的用药问题设计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1.2.1临床医务人员调查表临床医务人员调查表分两部分,具体如下。①一般资料:包括科室、职称、专业、工作时间、学历共5项内容。②临床医务人员PIVAS满意度量化表: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并查阅国内相关文献[10-11]自行设计,满意度内容包括5项内容,分别为服务范围(2个条目)、工作流程(5个条目)、沟通交流(3个条目)、服务效果(6个条目)、对PIVAS的建议(自行书写内容),设3个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计算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占总体的百分比。
1.2.2住院患者调查表住院患者调查表分两部分,具体如下。①一般资料:包括科室、年龄。②住院患者PIVAS满意度量化表:根据本院实际情况,查阅国内相关文献[12-14]自行设计。满意度内容包括3项内容,分别为输液质量(4个条目)、输液服务(5个条目)、对PIVAS的建议(书写内容),设3个选项(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计算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占总体的百分比。
1.3统计学方法
分别计算各项目中各个条目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占总体的比率,以百分比的形式与2015年的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比较。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分析
2015年共调查医生14名(33.33%),学历情况:本科12名(85.71%),硕士研究生2名(14.29%);职称:医师6名(42.86%),主治医师5名(35.71%),副主任医师及以上3名(21.43%)。2016年共调查医生13名(25.50%),学历情况:本科11名(84.62%),硕士研究生2名(15.38%);职称:医师4名(30.77%),主治医师4名(30.77%),副主任医师及以上5名(38.46%)。
2015年共调查护士28名(66.67%),学历情况:大专8名(28.57%),本科20名(71.43%);职称:护士4名(14.29%),护师15名(53.57%),主管护师及以上9名(32.14%)。2016年共调查护士38名(74.50%),学历情况:中专1名(2.63%),大专14名(36.84%),本科13名(60.53%);职称:护士13名(34.21%),护师8名(21.52%),主管护师及以上17名(44.74%)。
2015年共调查患者40例,其中第1次住院29例(72.50%),非第1次住院11例(27.50%),年龄段主要为21~70岁,占总名数的92.50%。2016年共调查患者52例,其中第1次住院23例(44.23%),非第1次住院29例(55.77%),年龄段主要为21~70岁,占总例数的82.69%。
2.2临床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
实施PDCA循环后临床医务人员对PIVAS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其中服务范围的满意度最为明显,提高了22.06%;其次是服务效果,提高了13.7%(表1)。
2.3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
不满意率最高的输液时间由原来的5.00%,降到3.85%,下降了1.15%。由于调查的住院患者中有一部分在住院期间未向医生提出退换药品要求,因此在退换药品此项中其他的占比较高(表2)。
3讨论
根据对临床医务人员以及住院患者的调查数据分析,临床对PIVAS的总体满意率(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总和)为97.92%,与2015年临床科室的满意度(83.63%)比较,临床总体满意率增长14.29%。患者对PIVAS的总体满意率(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总和)为83.83%,比2015年住院患者的82.50%提高了1.33%,提示PDCA循环对PIVAS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和工作流程的优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本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M意度主要集中在基本满意,临床医务人员与住院患者对PIVAS的非常满意率依然偏低,其中,临床对PIVAS的工作流程不满意率较高,其次是PIVAS的服务范围。临床科室还提出一些问题,如临床医生提出PIVAS接收医嘱时间能否提前、希望改善缺药情况等;护士则提出尽量配合临床工作流程、配合护理工作需要、多与临床协调,统一退药时间,输液标签的签名问题等。关于临床提出接收医嘱时间和退药时间问题,因为医院信息系统和PIVAS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接收医嘱时间较晚,且临床退药分2次退药,因此我院将继续协调临床合理调整接收医嘱时间和退药时间;关于缺药问题,我院会调查清楚实际情况,并根据临床的用药情况配备足够的药物供临床使用;关于输液标签问题,我院会规范全体药师的签名,使得输液标签更加清晰整洁。住院患者对输液时间的不满意率较高,问题主要集中在每天开始接受输液治疗的时间,由于全院住院患者较多,而且需要保证外科手术科室的优先输液,因此导致一部分患者输液较早,一部分患者输液较晚,我院会与其进行充分沟通,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并且合理调整输液配送时间。
通过问卷调查可见,PDCA循环对用于解决PIVAS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流程的优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静脉药品的调配流程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的改进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断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应用PDCA循环对PIVAS进行持续改进,使流程更加合理,PIVAS更加科学、规范[15]。笔者将在下一次的PDCA循环中以本次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工作流程以及服务范围不满意率较高)为依据,全体药师根据本次满意度调查中工作流程与服务范围中的条目(共7项)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投票,选择下一轮PDCA循环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订立目标,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新一轮的PDCA循环解决问题。
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在应用于解决PIVAS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引导药师找出工作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以及次要问题,并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其应用于优化PIVAS工作流程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引导药师们分析各种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逐步改善优化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16]。通过应用PDCA循环改善工作流程的过程中,提高了临床科室的输液服务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临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逐步改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17-18]。
[参考文献]
[1]杨振宇,曾涛.应用PDCA循环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3):179-181.
[2]冯军强,郑万松,安琦,等.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和PDCA法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2):147-151.
[3]邢洁,唐蕾,李运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有效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157-158.
[4]柳彩芳.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意义与存在问题[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44-46.
[5]李义.PDCA循环法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142-143.
[6]黎菊凤,黄珈雯,吴晓松,等.PDCA循环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4):490-493.
[7]周瑾,缪景霞,臧瑜,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2,19(16):26-28.
[8]姬军生.病人满意度调查是医疗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20(1):49-50.
[9]田巍,赵晓光,王妍艳.满意度调查设计与服务质量评价[J].现代医院,2007,7(4):110-112.
[10]夏英华,郁红星,顾家萍,等.临床科室护士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服务满意度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92-94.
[11]张晓霞,卢秀娟,魏玮,等.6S模式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92-1394.
[12]陈龙林.对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实施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21-22.
[13]李保英,俸献珠.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63-165.
[14]陈攻,金新政.门诊及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5,18(6):12-15.
[15]伍晓刚,董晓明,范晓强.基于PDCA循环的医疗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7):615-617.
[16]谢婧,冯铃,朱桂兰,等.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联合PDCA循环法在基层医院科室质量安全管理监管中的运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51-152.
[17]刘红梅.PDCA循h管理在提升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7):41-43.
论文摘要:通过对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基本训练、综合提高、飞跃提高的“三段式”教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方法,促进进修医师提高专业水平。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关键词】护理教师;医疗实践;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34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尤其是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课均由没有临床医疗实践的护理教师讲授,导致护理教学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2006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三所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教师到医院参加临床医疗实践,使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教师45例。其中研究生学历15例,本科学历30例;平均年龄(36.12±6.26)岁;平均工作时间(12.27±7.72)年。毕业于护理专业的40例,占教师总人数的88.89%;毕业于临床医疗专业的5例,占教师总人数的11.11%。其中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中有临床护理经历的教师17例,占教师总人数的37.78%;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23例,占教师总人数的51.11%;毕业于临床医疗专业的教师中1例有临床实践经历,占教师总人数的2.22%。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0例,占教师总人数的66.67%。
1.2方法
1.2.1制订培训方案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要求所有教师均到医院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每次半年,三年轮转一遍。
1.2.2方案实施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根据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和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设计了《护理教师临床医疗实践评价表》,其中不仅涵盖了医疗实践的具体内容、受训教师的出科成绩及表现,还对学习质量制订了较为具体的量化标准。对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由临床医生带教,重点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要求教师书写病历、参加医疗查房及病例讨论等。受训教师带着任务到临床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受训教师在学习前,只有认真阅读表格中的各项要求,并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受训教师在学习后,须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以便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成绩,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思考找出教学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以便对医院建设和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期望实现其知识的更新、完善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总之,评价表作为学校和受训教师之间的纽带,为学校和医院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大了对受训教师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培训质量。该表填写质量将作为评价教师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
每次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受训教师讲公开课和观摩课,让教师和学生评教评学、专家点评,并以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会形式了解教师授课效果,及时反馈,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1.3评价标准
1.3.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笔者所在学校医教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三部分: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其中专家评价的计分项目分三部分:课堂教学质量、教案评价、系部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则依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打分。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学生评价分+同行评价分)×0.3+专家评价分×0.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总分85分为优秀,75~85分为良好,60~75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1.3.2临床专业知识评价除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外,每年定期对护理教师进行一次临床专业知识考核,以综合考评教师的整体水平。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详见表1。
2.2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前后教学质量比较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后教学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临床实践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9,P
3讨论
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教师专业培训,没有临床实践经历,尤其是临床医疗经验,因而导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2],使得这些教师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感性认识及经验积累,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理解不深、讲解不透,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3.1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的意义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均较低,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疾病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在讲授时只能照本宣科,教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是拓展教师知识面、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方式。表1结果显示,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培训方案实施保障笔者所在学校拥有三所教学医院。三所教学医院有1246张开放床位和10余间手术间,拥有丰富的病材,能充分满足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临床实习要求;医院先进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关爱患者和全面照顾患者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3培训方案实施的有效性表2结果显示,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郑智,侯淑肖.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8.
[2]刘邓群,栗永萍,李蓉,等.浅谈医学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