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更是人民的梦,国家、民族和人民,这三者的命运紧密联系,同为一个整体。以人为本,实现中国梦、民族梦,要以实现人民实际的幸福之梦为根本和基础。纵观历史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中华民族,唯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构成的中国精神,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并团结一心,才能真正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
二、“中国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固有的理想信念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的活动和精神世界的标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占据着核心地位,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纵观当下,大学生的主流思想信念是积极、健康的。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解;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并将自身与国家和民族的紧密联系;他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并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争先在校申请入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党员在学校的各个团体表现优异,学生会、志愿团队,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新一代的大学生党员代表的新群体勇于创新、思维活跃,给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国内社会的不断转型,各种消极的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很多大学生被种种负面的思潮所左右,影响着他们积极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对梦想的定位缺乏理性认知,不能正确认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他们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甚至动摇,出现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理想信念日趋淡漠并缺乏方向感。
(二)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不仅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更在实现“中国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清楚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这需要当代青年在实践中勇敢地承担起来。实现“中国梦”依赖于当代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要求当代大学生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和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责任,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中国梦”摆在同等位置。
三、“中国梦”引导下的如何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树立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崇高的理想是成人成才的必经之路。大学时期是重要的阶段,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紧密联系,全面发展成国家需要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的理念和政治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所以,要让大学生认清现实,树立正确的理想,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个人条件为基础,对自己的理想进行设定。“中国梦”可以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理想指引明确的方向,我们要加强“中国梦”的学习宣传,将其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融入到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中。大学生要把个人价值实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美好的人生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到实现国家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二)引导大学生学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一个能明确“中国梦”由来,深信“中国梦”能实现的国家主人。引导他们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使学生把握“中国梦”的思想源泉和实现基础,做一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大学生,为将来自觉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作理论准备。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们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有理想的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理想道德”的根本所在。
(三)引导大学生深化实践拓展,在磨炼中奉献担当。“中国梦”与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紧密相关、密不可分,需要引导大学生深化实践拓展,在磨炼中奉献担当,坚持知与行的有机统一,让“中国梦”转化为大学生践行理想信念的自觉行动。
当代大学生要主动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按照同志提出的“三个必须”的要求,团结奋斗努力实现“中国梦”。这是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大学生要切记“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梦”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用自己的勇气、智慧、诚实的劳动和创造精神,去争取实现美好生活之梦。国家的需要就是当代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大学生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关键词:中国梦;个人梦;相互作用;现实意义
如果说,2012年最时髦的词是“你幸福吗?”,那么2013年最时髦的词则是“你的梦想是什么?”年初,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此,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一、中国梦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更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想,即中国人民的梦想。概括地讲,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具体的说,中国梦就是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梦既有强国,也有富民,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当然,中国梦是一个总体的梦。有如下几点:第一,中国梦是一个集合体,是所有中国人的所有梦的集合体。它容纳了民族的梦、国家的梦、社会的梦、每个中国人的梦,同时也包括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梦想。第二,中国梦是有不同时期的梦组成的,是近期梦与长远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梦想连着一个梦想,前一个梦想的实现是后一个梦想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实现了近期梦,才能为实现长远的梦奠定基础,做好准备。也只有圆满地实行了近期梦,才能更好的完成长远梦。第三,中国梦是有不同时代人的梦组成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梦想,每一代人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代人实现这个梦想,后代人在前代人梦想实现的基础上,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再后代人再在后代人梦想的基础上去实现更新的梦想。中国梦就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的实现完成的。中国梦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梦想无止境,梦想的实现也无止境。
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勾画了21世纪的相互连接的“三大梦想”,也可以称之为中国梦的“三部曲”。中国梦的第一部曲,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党的十系统地设计了“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中国梦的第二部曲,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梦的第三部曲,即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既是每个时代具体任务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需求不同,愿望不同,中国梦就不同,决定了中国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在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梦必然体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中国梦也就体现出诸多的时代特征。第一是“实力特征”,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中国梦的第一要义电话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我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描绘了中国梦要达到的实力目标。即到2022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第二是“幸福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升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幸福指数。但提升幸福指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考虑物质因素,考虑吃穿住行等基本生存问题和基本发展问题,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考虑生存的环节、教育的公平、各种关系的协同和文化娱乐等。从根本上讲,就是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对“中国梦”的阶段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第三是“文明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业文明,要体现现代文明的色彩,就必须超越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状态。党的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起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第四是“价值特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曾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二、中国梦提出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其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在21世纪的中国,提出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描绘出中华民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安居乐业,不断追求与奋斗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这个“万国来仪”的大国,在近代以来衰落了,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使我们这个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国,沦为受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肥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土被西方列强瓜分,结束了几千年来独立统一的历史。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民族的富强,使中华民族重新走上振兴,就成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的梦想。为了实现国家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各个时期的仁人志士都纷纷开启了探索的脚步,苦苦求索。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到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但强国富民之梦从未泯灭。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终于破解了实现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金钥匙,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了近代中国人民一直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梦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但这一梦想的实现,不是中国梦的终止,而是中国梦的继续,是中国梦的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开拓了实现中国梦的更伟大梦想的历史。
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条件。在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国梦,一代代中华儿女都在不断的探索中,艰苦的探寻出路,但都没有实现中国梦。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这条路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站出来探寻实现中国梦,并把实现中国梦付诸于实践的是洪秀全。洪秀全作为一个农民的领袖,为了实现中国梦,首先创建了新宗教“拜上帝会”,提出了建立“太平天国”是目标,领导农民起义,打下了半个中国并定都于南京,颁布了以耕者有其田为主要内容的“天朝田亩制度”。但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农民领导的,并不想封建统治,而是企图用一个新的封建王朝代替旧的封建王朝,结果在旧的封建王朝的镇压下失败了。历史充分证明,在中国走封建社会的道路,不能实现中国梦。通过对封建制度内部的改良,或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也走不通。实现中国梦,资本主义道路也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伟大的成绩和历史事实都充分证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从坚持走自己的路,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不但实现了小康,且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也是我们离中国梦最近的地方。改革开放的成就,今天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实现中国梦,使美梦成真,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也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再次,中国梦是凝聚力量的源泉,只有坚持中国梦,才能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调动所有人的力量,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确保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作为每个中国人的友好人士,不分国界、种族、阶级、阶层和政治观点、等,都可以加入到实现中国梦的队伍中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员,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来共同的梦想,不但具有历史传承性,更具有广泛的大众性。不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再有无产阶级先锋队、先进分子和普通群众的划分,当然也不做这些无味的划分,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自己的梦想,愿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可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这样,就可以把所有人都纳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大军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确保中国梦的实现。
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旗帜,是国家独立富强之梦,也是人民幸福安康和安居乐业之梦,是人民平等、共享发展成果之梦,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达到美梦成真,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命运正确的道路,就不能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追梦之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抉择,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懈探索的结果。从历史看,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现实看,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具有广泛党的现实基础。只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松懈,顽强奋斗,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就必然会梦想成真。必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必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力量。只要凝聚中国力量,使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形成不可战胜、战无不胜的磅礴里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一切梦想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国近代史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政府工作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3.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命担当意识
党的十后,“中国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当代中国高昂的旋律和精神旗帜,“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和行动指南。青年历来是逐梦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生力军,实现中国梦,当代大学生不可能置身事外,中国的未来,在于今天的塑人,要使他们真正托起“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一、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
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下了浓重的篇章,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然而,梦想实现不易,复兴之路艰难,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艰难求索史,一部不懈奋斗史,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备受到独立自主、从封闭愚昧到文明开放,中华民族雪耻图强的探索从未停止,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泯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无数的曲折与悲壮,豪迈与奋斗,用蘸满自己鲜血的笔改写历史,在布满荆棘的历史险峰里踏出一条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终于不可逆转地结束了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不可阻挡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
回眸历史,在民族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青年都站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在救国图存的杀场上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流中流淌汗水,“中国梦”承载了历代中国青年的理想、青春、热情和奋斗,印满了历代中国青年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之迹。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延续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重任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他们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精神,继承老一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开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树起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新的里程碑。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是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并进的一代,他们将是这个过程的亲自参加者,这段历史的直接创造者,用“中国梦”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强化他们的使命担当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和光荣,从而时刻牢记使命,奋勇担当使命,同时要明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前进的道路上无疑会有各种艰难险阻,但只要使命在心,坚定不移,就一定能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推进伟大事业前行,刷新历史发展篇章,为中华民族明天的梦想与追求铸就辉煌的成就。
二、固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基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无数仁人志士历经肝脑涂地、上下求索而寻得的一条唯一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为救国图存,中国人民有过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是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伟人,但由于没有找到正确道路,故而都未能解救中国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希望,有了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激荡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民族复兴梦想才渐渐明晰起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在对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总结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历史这面镜子和这部教科书昭示我们: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正确的道路,人民的奋斗才能充满希望,命运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党的十再一次向世人宣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遵循,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认同和接受这条历史和人民选定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动摇。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要将信仰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引导他们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信念,将“中国梦”根植于大学生内心。我们要多维度、多视角地让大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实践证明了的光明之路,它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巨大热情,大幅度提升了综合国力,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将“中国梦”的理想变为现实,别无他途。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引领大学生正确定位人生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十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
当代大学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他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判断、选择、好恶取舍,支配着他们的行为[3],其价值选择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深刻的国内社会转型,他们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在多重诱惑和各种选择面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关注自我多,关心社会少,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努力寻求人生定位的时刻,“中国梦”为大学生在当下找到自我、确立人生方向提供了时代坐标,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要注重其价值观塑造,将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将大学生多元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统一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上。
大学生都有追求个人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2],应将个人梦和国家梦有机结合在一起。首先,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给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让每个人能够梦想成真。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自己融入社会才最有力量,大学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事业、理想置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中,才能获得更大发展机会,把握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其次,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唯有实干,一切美好的东西才能创造出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知行统一,抓住在校学习的黄金时期,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地锻炼自己,主动完善自己,努力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真才实学助力中国梦,成为实现“中国梦”当之无愧的接续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对当代大学生“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发挥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渠道形成合力,使“中国梦”真正深入大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践行,在追梦、圆梦中释放青春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8.
[2]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社科纵横,2013,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