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可燃材料。
2、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3、消火栓关系公共安全,切勿损坏、圈占或埋压。
4、切勿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任何人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都可向公安消防部门或值勤公安人员举报。
6、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
7、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
8、生活用火要特别小心,火源附近不要放置可燃、易燃物。
9、破旧老化的电器线路要及时修理更换;电路保险丝(片)熔断,切勿用铜线、铁线代替。
10、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 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 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 门。
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 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5、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把灭火器摇动数次,使瓶内干粉松散;
2)拔下保险销,对准火焰根部压下压把喷射;
3)在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
4)灭火后防止复燃。
一、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二、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119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
三、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四、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五、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六、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注意消防安全。
七、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八、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九、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材料。
十、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1、违章乱拉临时线路并靠近易燃或可燃物,绝缘性能低短路造成火灾。
2、违章使用电热器具,如:电炉、电热器、造成电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3、焚烧信件等杂物,失去控制或遗留火种,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
4、在床上燃点蜡烛,不慎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
5、卧床吸烟或将烟头、火柴梗未熄灭乱扔,引燃周围可燃物酿成火灾。
6、违章使用各种灶具,引燃周围可燃物酿成火灾。
7、实验课实验中违反实验操作规程,导致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负荷,造成火灾。
8、电气设备老化,超负荷用电造成火灾。
9、建筑物或设备接地不良,雷击引起火灾。
1、要了解和熟悉环境。不管你走进那个公共场所,要留心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2、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
3、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
4、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5、要利用绳索滑行。
6、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 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7、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等。
8、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 便尽早获救。
9、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等显眼的地方设置“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10、身处险境,自救莫忘救他人。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4、不要私自乱拉电线,避免电线穿行于可燃物中间。
5、使用电器要有人看管,必须人走断电。
6、离校前要检查电灯是否关闭。
7、严禁床上吸烟、室内乱扔烟头、乱丢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