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组织内的各个环节良好地组合。作为组织中最核心的资源———人力资源,尤其需要优质地使用。这就要求对人岗匹配实现最优化。人岗匹配有两层含义:一是岗位所要求能力需要有人完全具备,即岗需其才;二是某人具备的能力完全能胜任此岗位的要求,即人需其岗。人岗匹配的核心是,使人岗的匹配达到最合理的状态,即人在此位上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同时,此岗位给人以最大的满足,从而获得绩效最优。人岗匹配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能级对应原则
高校行政管理岗位根据种类和层次的划分后建立的岗位体系具有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各个岗位处于岗位体系中不同的位置,自然对个人素质类别和水平要求也不同。每个人因为专业素质及能力不同,在横向上对应不同的岗位序列,在纵向上处于不同的级别位置。人岗匹配的同素异构原理认为,当不同的人与同一个岗位或同一个人与不同的岗位相匹配时,会产生不同的岗位绩效、员工满意度等结果。因此。人员与岗位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即每个人所具有的素质类别及水平与对应岗位的。能级要求匹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劳动者的技能、专长、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最佳效果。
2、优势定位原则
该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个人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岗位的要求,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岗位;二是指领导者应据此将人员安置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3、动态原则
实际情况下,岗位与个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岗位会根据战略、环境等各类因素发生变化,人员的素质和意愿也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变化,因此,当人员或岗位要求发生变化后,要适时地对人员配备进行调整,以始终保证使每个人工作在合适的岗位上。因此,只有动态地定位,才能确保能级对应,优势定位。
一、提问的方式
(1)终止式
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你是不是了解这个职位?”、“你是不是喜欢做×××(某个职位)?”。这种问话方式明快简洁,但是少用为妙,因为这样的提问方式没有鼓励应聘者开口说话。
(2)开放式
开放式提问迫使应聘者非回答不可,“你对OJT(onthejobtraining=工作场所教育)有什么看法?”、“你对目前的市场形势看法如何?”。
开放式提问是最正确、应用最多的问话方式。
(3)引导式
问话的目的在于引导应聘者回答你所希望的答案。如“你对目前的市场形势看法如何?……不是很好吧?”
这种问法一般来说最好避免,除非你心中有数。
(4)假想式
采用“如果”的问题方式,如“如果你与客户谈判,你会怎样安排呢?”。若是用的得当,很可能让你了解应聘者的想法和能力。
(5)单选式
问话要求应聘者在两害之中取其轻。如“你跳槽,是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呢?还是认为自己太自负?"这种问法未免过分,应该避免。
(6)多项式
同时连续提出好几个问题。如“你以前的职位都做些什么?有什么特点?你在职位上有什么优势?劣势?”这种问法